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江苏省响水县中2023~2024学年度秋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共8页。
2、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这是兰考最高的一棵泡桐树,它长在兰考1116平方公里的大地上,生长了近60年!它是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亲手栽下的一棵树,人们亲切地称其为“焦桐"。“焦桐”,仿佛一
座精神丰碑,矗立在兰考,矗立在神州大地,矗立在亿万中国人心中。
60年前(1962年)的12月6日,是焦裕禄同志到兰考上任报到的日子。“展现在焦裕禄面
前的兰考大地,是一幅多么严重的灾荒的景象啊!横贯全境的两条黄河故道,是一眼看不到边
的黄沙:片片内涝的洼窝里,结着青色的冰凌;白茫茫的盐碱地上,枯草在寒风中抖动。"此
时,“正是豫东兰考县遭受内涝、风沙、盐碱三害最严重的时刻。这一年,春天风沙打毁了20
万亩麦子,秋天淹坏了30多万亩庄稼,盐碱地上有10万亩禾苗碱死,全县的粮食产量下降到
了历年的最低水平。”
东坝头镇张庄村是当年兰考最大的风口,也是焦裕禄治沙的试验点。该村党支部书记申学
风感慨,当时最高的沙丘有9.9米。正是在这里,焦裕禄找准了治理“三害"的良策。今年
82岁、曾陪同焦裕禄查看风口和沙丘的张庄村原会计卞九灵说:“焦书记就靠着一辆自行车和
一双铁脚板,对兰考所有的风口、沙丘和河渠逐个丈量、编号、绘图,吃透了‘三害’演变的
特点和趋势。”
“沙区没有林,有地不养人;造林防沙,百年大计;育草封沙,当年见效;翻淤压沙,立
竿见影。"焦裕禄将这套治沙的办法叫作“贴膏药”“扎针"。用淤泥黏土封住沙是“贴膏药”,
再种上树是“扎针",形成在平原沙区“农桐间作”的治理模式,闯出了工程治理和生态治理
融合的新路子,彻底改变了兰考的生态环境和地貌景观。①“栽上树,岂不是成了一片好绿林,
把一片白变成一片青",魏善民仍记得焦裕禄当年说的话。
在兰考焦裕禄干部学院对面,“焦桐”巍然屹立,被一棵棵新种的泡桐簇拥。桐花万里丹
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一代又一代泡桐生生不息,在兰考大地茁壮成长。一棵一棵种,一代
一代传,泡桐树种上了,沙丘固住了,30多万亩风沙盐碱地被全部改造成良田。兰考县林业
局原局长李仙海说:“到1984年,兰考农桐间作达20万亩,被评为中国泡桐之乡、全国绿化
模范县。"如今,行车在兰考沿线公路及黄河大堤兰考段,那一望无际的农田、大片大片纵横
成网的泡桐林,让人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当年不见树木而举目黄沙茫茫的荒凉景象。
高二语文试题第1页,共8页
{#{QQABJQYEggggABBAABhCAQWoCkIQkAGACKoORFAMMAIAAANABAA=}#}
卞九灵说:“拍摄影片《焦裕禄》时,在兰考已难觅沙丘,外景地只好选在了千里之外的
陕北榆林。”东坝头镇建筑队队长王庆“叫苦":“过去兰考沙多成灾,现在沙子难觅。盖房子,
得去几百里外买沙子。”兰考县曾经申报一个国际援助防风治沙项目,评审专家在兰考考察几
天,连风沙影子都没看到,项目自然泡了汤。
“看到泡桐树,想起焦裕禄。"没想到,焦裕禄带领群众种下的泡桐树,竟然成为兰考人
民脱贫致富的“绿色银行”。如今的兰考,农桐间作46万亩,活立木蓄积量116万立方米,是
我国重要的桐木生产基地之一,逐步形成以桐木民族乐器、桐木家具、桐木板材等为主的泡桐
经济产业链,年产值100多亿元,带动就业4万多人。现代家居制造及木业加工产业已成为兰
考三大主导产业之一,年产值突破320亿元,有500多家企业,带动就业8万人。
“风沙小了,生态好了,粮食也是连年丰收。"兰考盐碱地上成长起来的著名育种科学家
沈天民说,“1962年,兰考的风沙盐碱地上小麦亩产仅12公斤,如今已超过730公斤。曾被
‘三害’“逃荒’标注了几十年的兰考,今天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高产小麦育种基地。”李明俊说:
“目前,兰考森林覆盖率和环境达标率均居全省前列,GDP增速连续多年位居省直管县第一,
很好地诠释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到的‘绿色GDP’战略部署,也是焦裕禄精神在兰考大地上的生
动实践。"
如今的“焦桐”,环抱4.33米,高24.6米,华盖如云,傲然挺立。谁能想到,当年的它
却是一棵差点被遗弃的小树苗。“那一天在风沙最大的胡集大队种树,当天种了50亩泡桐生态
林。活干完了,路边还剩下一棵小泡桐苗。一般的泡桐苗有3米,但这棵泡桐苗不到2米,短
了一大截。"魏善民说,“焦书记看到后,把小泡桐苗捡了起来,创个坑种上了。②他说这棵泡
桐苗个子矮,但是根好。如果长起来了,比其他树长得还快,扔了可惜。”几十年过去了,这
棵小泡桐苗已成为一棵长在兰考人民心中之树!
魏善民表示:“父亲魏宪堂在义务守护‘焦桐’8年后,于1971年把守护‘焦桐’的责任
交给了我。只要身体允许,我就把这棵树看护下去。以后我年纪大了,来不了了,就让孩子过
来守护……"魏善民守护的不仅仅是一棵精神之树,更是一棵所有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渝为人
民的初心之树。
从2009年至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五年内三次来到兰考指导工作,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
焦裕禄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
(摘编自屈艳枝、卢浩然《兰考那棵树》)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焦裕禄找到的治理“三害”的良策,依靠的是他做事的身体力行、对问题本质特点的深入探
求等。
B.“贴膏药"“扎针”是焦裕禄对当地治沙方法的再度总结和提升,使用比喻修辞更增加新闻
的可读性。
C.焦裕禄教群众治沙,用大家听得懂的话语,所说的办法贴合实际,且着重给群众描述实践效
果。
D.王庆的“叫苦"、兰考申报防风治沙项目的“泡汤”等,都是通过对比展现如今兰考治沙成
功的现状。
高二语文试题第2页,共8页
{#{QQABJQYEggggABBAABhCAQWoCkIQkAGACKoORFAMMAIAAANABAA=}#}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采访卞九灵首先强调他村干部的身份,这样使新闻可信度更高,更能体现兰考当年风沙灾害
的严重性。
B.结合《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分析,本文许多内容已不新鲜,因此不具有新闻的时效
性特征。
C.所有新闻必须有思想性,如魏宪堂自发守护“焦桐",后来把责任传给儿子等行为都体现了
时代风貌。
D.本文把兰考泡桐是治沙、生态、富民、精神之树的相关材料精心串联起来,把主题蕴含在新
闻事实中。
3.下列对第一段内容体现的意蕴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最高”是从焦裕禄亲手栽种的“焦桐"的高度来表现他精神品质的高越。
B.强调兰考的区域面积和“焦桐”生长的年份,突出了焦裕禄对兰考的贡献。
C.把焦裕禄亲手栽种的树称为“焦桐",表现了兰考人对焦裕禄的思念和赞美。
D.三个“矗立”体现的意思由小到大,再现了焦裕禄思想进入人们心中的路径。
4.材料第二段引用的内容来自《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两
篇文章为何开篇都详细介绍兰考当年的情况。(4分)
5.长篇通讯在刻画人物时往往会重视用“以言见人"的写作手法深化作品的思想内涵,请结合
文本内容简要分析画横线语句通过“以言见人”手法深化了作品哪些方面的思想内涵。(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日内瓦湖畔的插曲
[奥地利]茨威格
1918年夏天的一个傍晚,一个渔夫把船向日内瓦湖畔的岸边划来。
他在湖面上发现了奇怪的东西,一只用几根木棍松垮地捆在一起的简单木筏上,有一个赤
身裸体的男人用一块木板当桨在笨拙地划着。渔夫惊骇地把这个精疲力竭的人拖到自己的船
上,随后他试着同这个畏怯的男人攀谈,却一句也听不懂。
这个男人宽大的嘴边满是胡髭,脸上泛起孩子似的笑容,他举起一只手向对面指着,结结
巴巴地说着一个词:“露西亚。"小舟离岸越来越近,这个词说得越来越热烈。终于靠了岸,无
论人们问什么问题,他都重复地、疑问似地说:“露西亚?露西亚?”
这条被捕捞上来的“人鱼"被安置在就近的旅馆里。在单调的日子里,这个令人开心的插
曲给人们带来了乐趣,女人和男人都来这里参观这个野人。一个女人带给他糖果,可是他像个
猴子似的多疑,动也不动。一个男人给他照相。所有的人都谈论他,高兴地在他周围七嘴八舌
说个不停。
终于,有一个能说多种语言的饭店老板来到他身边,轮换用德语、意大利语、英语、俄语
问话。一听到俄语,这个惶恐不安的人就抽搐了一下,善良的面孔上堆起宽厚的笑容。他直率
地谈起了他的全部经历——
他叫鲍里斯,是一个农奴,与妻子及三个孩子住在离大湖有五十俄里的地方。有一天,他
同成千上万的士兵被塞进军车,走了好远好远。随后又被装上船,船走了更长时间,最后在一
高二语文试题第3页,共8页
{#{QQABJQYEggggABBAABhCAQWoCkIQkAGACKoORFAMMAIAAANABAA=}#}
个地方登陆。他又被塞进军车,然后向一个山丘冲了上去,随后他腿上中了一弹,随后就被送
到医院。伤还没有好,他就问护士俄国在什么地方,护士把方向指给他。他通过太阳和星星的
位置大体确定了方向,就偷偷地溜了出来,夜间走路,白天躲在干草堆里逃避巡逻兵。走了十
天,他来到了湖边,又从一家农舍里偷了两根木梁,用一条木板做桨,划到湖中间。也就在那
里,那个渔夫发现了他……
故事说完,他胆怯地提出一个问题,是不是明天他就可以到家。还没等翻译完,这个愚昧
无知的问题引起了哄堂大笑。
他蜷缩在旅馆的桌旁。村里的孩子们不时地从窗外窥视,大声笑着,朝他喊叫。周围的人
都在高谈阔论,可他一个字也不懂。他的双手哆嗦起来,几乎无法用勺子舀汤。蓦地,两行泪
水顺颊滚下,沉重地落在桌上。
他一直这样坐着。
没有一个人注意到,他在朦胧中突然立起身来,像只野兽似的闷闷地向饭店走去。忙碌的
老板来到他面前,用俄语向他打招呼。他那阴沉沉的脸上又泛起少许的光泽。“请您原谅,”这
个逃亡者讷讷地说,“我想知道……我是不是可以回家。"“当然可以,鲍里斯,你可以回家。”
被问者微笑着回答说。
“明天行吗?"
笑容从老板的脸上消逝了。“不行,鲍里斯,现在还不行。得战争结束才可以呐。”
“什么时候战争结束?"
“天知道,我们这些人是不知道的。”
“我不能早点走?我身强力壮,我不会累的。"
“你没法走的,鲍里斯。这中间还有国境。”
“国境?"他呆钝地望着。这个词他太陌生了。随后他固执地说:“我会游过去的。”
老板几乎要笑起来,但又感到有些难过。他和蔼地解释说:“不行,鲍里斯。国境,就是另一
个国家。他们不会让你过去的。"
“那我该怎么办,先生?我总不能待在这里呵!这里的人不懂得我,我也不懂得他们。”
“你可以学会的,鲍里斯。"
“不,先生,我学不会,”俄国人垂下了头,“先生,我要回家,我要回到我老婆孩子跟前
去呀!我现在再不是个大兵了!"
“他们还会要你当兵的,鲍里斯。”
“是沙皇?"他由于敬畏而浑身颤抖。
“没有沙皇了,鲍里斯。人们把他推翻了。”
他俩站在那里,面面相觑。鲍里斯转动手上的帽子。“那他们为什么把我从家里弄出来?
他们说,我得保卫俄国,保卫沙皇。可是你刚才说,他们把沙皇……您刚才怎么说的?"
“推翻了。”
“推翻了,"他似懂非懂地重复了这个词。俄国人把头垂得越来越低,突然间他闷声闷气
地说:“谢谢您,先生。”随后转身走开了。
他慢步顺路而下。
老板长时间地望着他的背影,深深地叹了口气,回到自己的饭店去。
高二语文试题第4页,共8页
{#{QQABJQYEggggABBAABhCAQWoCkIQkAGACKoORFAMMAIAAANABAA=}#}
事也凑巧,翌日清晨,还是那个渔夫,找到了一具溺死者的赤裸裸的尸体。死者生前一丝
不苟地把送给他的裤子、帽子和外套摆在岸边,然后走进水里。
由于不清楚这个陌生人的全名,人们只在他的坟墓上竖了一个简陋的无字碑。这是那许许
多多小型无字碑中的一个,它象征着无名者的命运。现在整个欧洲,从东到西、从南到北,到
处都插满了这样的无字碑。
[注]露西亚:俄语的音译,意为俄罗斯。
(高中甫译,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用几根木棍松垮地捆在一起的简单木筏"“赤身裸体”“精疲力竭"等细节,都暗示了鲍里
斯的回乡之旅十分艰辛。
B.鲍里斯反复念叨着“露西亚”,在与饭店老板对话时又反复提到回家,可见他回归故乡、与
亲人团聚的愿望非常迫切。
C.鲍里斯的到来引发了村民的关注。女人带给他糖果,男人给他照相,所有的人都在谈论他,
表现出浓浓的善意和温情。
D.饭店老板耐心地倾听鲍里斯,在鲍里斯失望离开时,他“深深地叹一口气",表明他对鲍里
斯十分同情却又爱莫能助。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插叙鲍里斯被征从军的经历,以多个被动句表现人物身不由己的状态,以沉重缓慢的叙
事节奏传达出惶恐不安的情绪。
B.小说后半部分主要通过人物对话来展开,既呈现了鲍里斯从希望到绝望的心理变化过程,也
为鲍里斯的最后选择做了铺垫。
C.鲍里斯最后将村民送给他的衣服整齐摆放在岸边,选择赤裸地离开,这一情节与开头呼应,
也使小说的悲剧意味更加浓厚。
D.小说标题“日内瓦湖畔的插曲”,意味着鲍里斯的不幸遭遇对于日内瓦湖畔的村民而言只是
一个小小的插曲而已,发人深省。
8.小说主要通过哪些方法来表现鲍里斯的心理?请举例分析。(4分)
9.小说最后一段中的“无字碑"有着丰富的内涵,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
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选自《论语·宪问》)
材料二: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
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高二语文试题第5页,共8页
{#{QQABJQYEggggABBAABhCAQWoCkIQkAGACKoORFAMMAIAAANABAA=}#}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
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
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
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选自《礼记·大学》)
材料三: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
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
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选自《礼记·檀弓下》)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
B.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
C.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
D.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家"指家族,与《墨子·兼爱上》中“虽至大夫之相乱家”一句中的“家"意思不同。
B.“庶”的本义为“众多",“庶人”与“庶民"意思相同,都是指平民百姓。
C.“舅”是对异姓大夫的称呼,古代帝王称异姓大邦诸侯为“伯舅",异姓小邦诸侯为“叔舅”。
D.“小子"是古时老师对学生的称呼,文中“小子”是老师孔子对学生子路的称呼,并无轻视、
蔑视之意。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中,孔子谈的是君子要注重修身的道理。从自己做起,自己心诚,对人尊敬,这是立
身处世和管理政事的根本。
B.材料二中,作者运用了正反相成的推演逻辑提出“八条目",首先以学习对象为主语,把“八
条目”由近及远、由内而外地“倒叙"出来,强调过程的循序渐进。
C.材料三中,妇人宁死于虎口也不愿接受暴虐者的统治,用反衬的方法烘托出社会政治的残暴
专横。
D.材料三中,根据孔子对子路说的最后一句话可见,孔子希望子路能够记住苛刻残暴的政令比
老虎还要凶猛这件事。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2)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14.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分析“修身”与“平天下"之间的关系。(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高二语文试题第6页,共8页
{#{QQABJQYEggggABBAABhCAQWoCkIQkAGACKoORFAMMAIAAANABAA=}#}
夷门①歌
王维
七雄雄雌犹未分,攻城杀将何纷纷。
秦兵益围邯郸急,魏王不救平原君。
公子为嬴停驷马,执辔愈恭意愈下。
亥为屠肆鼓刀人,嬴乃夷门抱关者。
非但慷慨献奇谋,意气兼将身命酬。
向风刎颈送公子,七十老翁何所求。
注:①夷门:战国时,魏国都城大梁的东门。诗中所歌颂的侯嬴是夷门的守门官,故名为《夷门歌》。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最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本诗的题材出自于“信陵君窃符救赵”这一历史故事,从作者的剪裁提炼上可以看出,这首
诗是故事新编式的杰作。
B.头两句先写七雄争霸天下的局势,紧接着两句写“窃符救赵"事件的结果。“益”“急"二字
表现出赵国的燃眉之急。
C.最后四句专写侯嬴,既紧承前段遥接篇首,又回到救赵这件事来。以“献奇谋”写出其智;
以“向风刎颈"写出其义。
D.本诗歌颂了侯嬴和朱亥这些出身下层的布衣之士见义勇为的豪侠精神,赞扬了信陵君能任
用贤才的开明的政治风度。
16.对于《史记》中“信陵君窃符救赵”这段历史,作者在叙述时对选材、详略和顺序都做了
精心的处理,请选择一个角度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其作用。(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春江花月夜》中的“__,__"两句,与李白《闻王昌龄左迁
龙标遥有此寄》诗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有异曲同工之妙,描写与丈夫音书
难托的思妇面对月光所产生的想像,表现对丈夫的思恋之情。
(2)在《将进酒》中,呼应前文“惟有饮者留其名",化用三国时曹植洛阳宴饮典故,表现自
我忧愤不平的诗句是:“__,__”。
(3)贾谊在《过秦论》中描述秦始皇继承前代功业后,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表现他用武力
和刑罚征服天下的句子分别是“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这是一次由中国共产
党发.起.并领导的,有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和人民团体代表参加的会议。这次会议是在
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已经基本取得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成立的背景下召开的。毛泽东在会
上发表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著名讲话。
阅读毛主席的这篇讲话稿,①要注意结合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的革
命历程,特别是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②理解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历史意义,③体会毛泽东这
高二语文试题第7页,共8页
{#{QQABJQYEggggABBAABhCAQWoCkIQkAGACKoORFAMMAIAAANABAA=}#}
一宣告体现的深入透彻的深刻含义,④感受其中蕴含的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自豪之情。
毛泽东在改天换地的伟大时刻,在回顾过去中论证了革命胜利的历史必然;立足当下,对
国家发展的大政方针作出了规划;在描绘民族振兴的壮丽蓝图展望未来。学习时,注意分析作
者围绕“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阐述了哪些具体内容,各部分之间有怎样的关联。
18.下列句子中的“发起”与文中加点的“发起",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现在到了京城,这情形还未改变,我也时时发起如此忧虑。
B.这一切都说明了全团正在准备对敌人发起一次突然的袭击。
C.这是个星期日,章一桐的朋友为他发起了一场洗尘的筵宴。
D.她准备向这种邪恶风气、向浸染党的肌体的毒菌发起冲刺。
19.文中第二段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
不得改变原意。(4分)
20.请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改为排比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6
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7分)
21.分析并指出下列句子中潜藏着的逻辑错误。(2分)
某报纸曾登载短文,题为《世界上抽烟人数最多的国家》。但文中说的是:尼泊尔60%以
上的男人抽烟,30%以上的女人抽烟,因此,尼泊尔是世界上抽烟人数最多的国家。
22.请依据语境,补全下面的推理。(5分)
有一位青年拜当时著名的辩者普罗塔哥拉斯为师学习法律,就学费给付事宜,两人达成协
议:毕业时先给付一半学费,另一半学费待该青年第一次出庭打赢官司后付清。但毕业后此君
一直未出庭打官司,也不肯给付另一半学费。普罗塔哥拉斯无奈,只好将其告上法庭。在法庭
辩论时,普罗塔哥拉斯提出以下二难推理:
如果①,那么按照协议约定,②;
如果③,那么按照法庭的规定,④。
总之,无论学生的这场官司输还是赢,⑤。这个推理是逻辑
学历史上很著名的半费之讼。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国精神有红船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西柏坡精神、抗美援朝精神、铁
人精神、焦裕禄精神、雷锋精神、探月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
这些精神,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胜
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
以上材料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与感悟?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
信息;不少于800字。
高二语文试题第8页,共8页
{#{QQABJQYEggggABBAABhCAQWoCkIQkAGACKoORFAMMAIAAANABAA=}#}江苏省响水县中2023~2024学年度秋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1.B【解析]“是焦裕禄对当地治沙方法的再度总结和提升”错误。原文有“焦裕禄将这套治沙的办法叫作‘贴膏药’‘扎针’",不能说是“再度总结和提升",只是对方法的形象表述。
2.D【解析]A项,“使新闻可信度更高,更能体现兰考当年风沙灾害的严重性”错误。卞九灵的话主要介绍当年焦裕禄是如何勘察风沙的,不是用他村干部的身份来强调新闻内容的真实性。B项,“不具有新闻的时效性特征"错误。本文通过报道“焦桐”,目的是赞美泡桐对兰考的重要意义,具有新闻的时效性特征。C项,“所有新闻必须有思想性"错误。这是考查新闻文体特征的选项,有些新闻比如报道自然现象的新闻等未必有思想主题。
3.C【解析]A项,“从……的高度来表现他精神品质的高越”错误。这个“最高"是实写,因为它生长了60年,成为兰考境内最高的桐树。B项,“突出了焦裕禄对兰考的贡献”错误。主要体现了“焦桐"在兰考的意义。D项,“焦裕禄思想进入人们心中的路径”错误。三个“矗立"是用递进的手法表现焦裕禄在中国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但没有“由小到大”的精神传播路径。
4.①详细描述兰考当年的悲惨状况,以此展现焦裕禄刚上任就要面对的困境,为后文刻画焦裕禄的形象提供典型的环境;②用当年兰考的困境与兰考当年短时间的巨大变化和如今翻天覆地的变化作对比,体现焦裕禄为改变兰考做出的不懈努力,表现了焦裕禄无私忘我的奋斗/牺牲精神。(每点2分)
[解析]本文的第二段引用的内容(《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是第一,三段)从两个角度介绍兰考当时的情况;其一,兰考是典型的平原沙区,内涝、黄沙、盐碱满地;其二,当年是兰考遭受内涝、风沙、盐碱三害最严重的一年,粮食产量下降到历史最低水平。两篇文章的开头部分都写兰考的情况,其一,是展现焦裕禄即将面对的困境的恶劣程度;其二,与后文对比,体现焦裕禄为了党的事业不怕牺牲的奋斗精神等;其三,兰考当年在焦裕禄的带领下短时间有了巨大变化,以及如今兰考翻天覆地的变化等。作用方面就比较容易得到,即兰考的困境展现在焦裕禄面前,人物刻画上体现焦裕禄不怕困难、迎难而上的品质;结构上,与后文兰考翻天覆地的变化对比,体现焦裕禄在兰考巨变上的贡献。
5.第①句,表现焦裕禄对治理兰考沙区的决心和对兰考美好未来的畅想,(1分)体现了党的干部敢于面对困难,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的坚强品格。(2分)第②句,表现了焦裕禄对小泡桐树苗的正确认识和对其的珍惜,(1分)体现了党的干部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的品质。(2分)
[解析]“以言见人"就是用人物的语言来体现人物的品质,以此折射人生、社会的意义。解答这类问题,可以从三个层面分析;其一,理解语句本身的意思;其二,把握人物语言体现的人物品格;其三,体现的人生,社会或时代意义等。画横线的两句话都是转述焦裕禄当年的话,第①句是焦裕禄找到治理兰考沙区的办法后说的,体现了焦裕禄对兰考美好未来的畅想,也表现了他在困难面前坚定的品格,延伸思考这也是当年社会主义建设中党的干部的共同品质。第②句是当年栽种“焦桐”的情况,焦裕禄看到一棵被抛弃的小泡桐苗,认为这棵苗个子矮但根系发达,成活后应该比其他树长得还快,并且认为一棵树苗扔了可惜,这些都展现了作为党的干部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的品质和珍惜事物的精神等。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答案】6.C7.A
8.①神态描写。如“宽大的嘴边满是胡髭,脸上泛起孩子似的笑容"写出了鲍里斯遇到渔夫后的喜悦;“说得越来越热烈”表现出鲍里斯以为回到祖国的激动。②动作描写,如“用一块木板当桨在笨拙地划着"“他举起一只手向对面指着”表现出鲍里斯急于回到祖国的迫切;“他蜷缩在旅馆的桌旁"“他的双手哆嗦起来”表现了鲍里斯发现自己并没有回到祖国的悲伤和孤独。③语言描写,“结结巴巴地说着一个词"“他都重复地、疑问似地说”“他胆怯地提出一个问题",表现出鲍里斯急于回家的心理。
9.①“无字碑”指的是鲍里斯坟墓上竖的一块没有字的碑。②“无字碑"是当时欧洲许多无名军人悲惨命运的象征。③“无字碑”是作者对战争的谴责与控诉,对普通民众在战争中背井离乡、悲苦死去的同情与悲悯。
【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C.“表现出浓浓的善意和温情"说法错误。原文中说“这个令人开心的插曲给人们带来了乐趣,女人和男人都来这里参观这个野人”“还没等翻译完,这个愚昧无知的问题引起了哄堂大笑"“村里的孩子们不时地从窗外窥视,大声笑着,朝他喊叫”,可见人们对鲍里斯的到来感到新奇、有趣,将他当作“令人开心的插曲"来逗乐、取笑。因此,并没有“表现出浓浓的善意和温情”。故选C。
【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鉴赏文章艺术特色的能力。
A.“沉重缓慢的叙事节奏"说法错误。插叙鲍里斯被征从军的经历的一段,多用短句,如“他叫鲍里斯”“随后又被装上船"“他又被塞进军车”等,节奏短促鲜明;又用了三个“随后"、两个“又”、一个“然后"联结鲍里斯被征从军路上不同的经历,这一段的叙事节奏鲜明快速,简略交代情节,淡化了被征从军路上的痛苦,因此也不显得沉重。故选A。
【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的能力。
文章多处描写了鲍里斯的神态,“宽大的嘴边满是胡髭,脸上泛起孩子似的笑容”写出了鲍里斯遇到渔夫后的喜悦;“说得越来越热烈"表现出鲍里斯以为回到祖国的激动;“这个惶恐不安的人就抽搐了一下,善良的面孔上堆起宽厚的笑容”表现出鲍里斯终于听到俄语、能够和人沟通交流时的欢乐;“蓦地,两行泪水顺颊滚下,沉重地落在桌上"写出鲍里斯发现自己并没有回到祖国、也听不懂周围的语言时的孤独和悲伤;“他那阴沉沉的脸上又泛起少许的光泽”表现出鲍里斯看到老板时,为自己能从老板那里打听消息的高兴。
文章多处描写了鲍里斯的动作,“用一块木板当桨在笨拙地划着"“他举起一只手向对面指着”表现出鲍里斯急于回到祖国的迫切;“他蜷缩在旅馆的桌旁"“他的双手哆嗦起来”表现了鲍里斯发现自己并没有回到祖国的悲伤和孤独;“他在朦胧中突然立起身来,像只野兽似的闷闷地向饭店走去"表现了鲍里斯准备要弄清自己处境的决心;“垂下了头”“浑身颤抖"“鲍里斯转动手上的帽子”表现出鲍里斯对渺无希望的未来的失望与悲哀、对回家的渴望;“把头垂得越来越低"“慢步顺路而下”表现出鲍里斯对现实和命运的绝望心理。
文章还多处描写了鲍里斯的语言,“结结巴巴地说着一个词"“他都重复地、疑问似地说”“他胆怯地提出一个问题",表现出鲍里斯急于回家的心理;“讷讷地说”表现出鲍里斯同老板交谈时的羞涩和不安;“固执地说"表现出鲍里斯回家的决心和对自己能跨越国境的自信;“重复了这个词”表现出鲍里斯作为一名普通农奴对政治、战争的不解;“突然间他闷声闷气地说"表现了鲍里斯明白自己处境后的绝望之情。
【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
从浅层意义上看,“无字碑”指的是鲍里斯死后,人们因“不清楚这个陌生人的全名",在他的坟墓上竖的一块没有字的碑。
从深层意义上看,“无字碑”并不是鲍里斯所独有,鲍里斯的“无字碑"只是“许许多多小型无字碑中的一个”,可见,在战争时期,像鲍里斯这样被征军后又冒险逃亡、却终究无法回到祖国而凄凉地死在异乡的无名军人还有很多很多。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度,遍布整个欧洲,流落异乡,死后连姓名都不为人所知,永远无法再与亲人团聚。“现在整个欧洲,从东到西、从南到北,到处都插满了这样的无字碑",因此,“无字碑”是当时欧洲许多无名军人悲惨命运的象征。
“无字碑"虽小,却遍布欧洲,“从东到西、从南到北,到处都插满了”。战争给普通民众带来的是灭顶之灾,像鲍里斯这样的普通农奴被征军,“同成千上万的士兵被塞进军车",连战争的地点和目的都懵然不知就被送上战场,又私自逃跑,迫切地想回到家乡,最后流落异乡,孤独地死去,连姓名都不曾为人所知。“无字碑”是作者对战争的谴责与控诉,对普通民众在战争中背井离乡、悲苦死去的同情与悲悯,是作者为普通民众在战争中的悲惨遭遇的悲愤呐喊。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答案】10.D11.C12.B
13.(1)修养自己来使百姓安乐,尧舜大概还担忧这件事呢!
(2)要使意念真诚,就要先获得知识。
14.“修身"的目的是“平天下”,“平天下"以“修身”为根本。
【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孔子路过泰山旁边,见到一个妇女在坟墓前哭得很伤心。孔子用手扶着车轼侧耳听。他让子路前去询问她,说:“听您的哭声,真像一再遇上忧伤的人。"
“于墓”是介宾短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
“夫子式而听之"中,“夫子”是主语,前面应断开,排除AB。故选D。
【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理解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
A.正确。家族;卿大夫的封地。句意:先要使自己的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即使大夫相互侵扰封地。
B.正确。
C.错误。文中的“舅"指丈夫的父亲,即公公。句意:以前我的公公被老虎咬死了。
D.正确。故选C。
【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鉴赏艺术手法的能力。
B.“先以学习对象为主语”应改为“先以学习者为主语";“由近及远、由内而外”应为“由远及近、由外而内"。故选B。
【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安”,使……安乐;“其",大概;“病”,担忧。
(2)“诚",使……真诚;“意”,意念;“致其知",获得知识。
【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由原文“子路问君子。……曰:‘修己以安百姓’”可知,“修身"的目的是使百姓安乐,天下太平,即“平天下”;由原文“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可知,“平天下”以“修身"为根本。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子路问怎样做才合乎君子的标准。孔子说:“提高自己的修养,对人严肃恭敬。”子路说:“这样就够了吗?"孔子说:“提高自己的修养,安抚别人。”子路说:“这样就够了吗?"孔子说:“提高自己的修养,来使百姓安乐。修养自己来使百姓安乐,尧舜大概还担忧这件事呢!”
材料二:
大学的宗旨在于彰明美德,在于亲近爱抚民众,在达到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知道应达到“至善"的境界,则志向坚定不移,志向坚定不移才能够心不妄动,心不妄动才能够性情安和,性情安和才能够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才能够处事合宜。每一样东西都有根本有始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彰明美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使自己的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要使自己的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使意念真诚,就要先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在于推究事物的原理。通过推究事物的原理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使自己的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使自己的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上至天子下至平民百姓,都应该以修养自身的品德为根本。
材料三:
孔子路过泰山旁边,见到一个妇女在坟墓前哭得很伤心。孔子用手扶着车轼侧耳听。他让子路前去询问她,说:“听您的哭声,真像一再遇上忧伤的人。”妇女于是说道:“是的。以前我的公公被老虎咬死了,我的丈夫也被咬死了,如今我儿子又死于虎口。"孔子说:“那您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女回答说:“(因为这里)没有残暴的征税啊。"孔子沉默了一会,对学生们说:“你们记住,残暴的政令比老虎还要凶猛害人啊!”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5.B
16.答案示例1:从从叙述对象上来说:将主人公设置为侯嬴,以更多的篇幅描写侯嬴,而以信陵君礼贤下士作为陪衬。热烈歌颂了侯嬴和朱亥这些出身下层的英雄人物见义勇为的豪侠精神,也赞扬了信陵君能人用贤才的开明的政治风度。
答案示例2:从叙述顺序上来说:将信陵君礼遇侯嬴之事安排在秦兵围赵之后,巧妙地打破了历史事件的先后次序,对故事重新进行组接。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同时形成跳跃感,留下空白,诱发读者想象,产生了短篇不短的效果。
答案示例3:从叙述详略上来说:在刻画人物、抒发情感、渲染气氛处详,交代一般事情过程处略,详写历史背景,七雄争霸天下的混乱局势,秦兵围攻赵都的紧急情状,魏王见危不救的观望态度,渲染出一种异常紧迫的气氛。详写侯嬴和朱亥的身份,强调他们出身卑微,从而突出卑贱者的智勇,抒发自己对他们的钦敬仰慕之情。这些详略处理都是为歌颂下层布衣之士的大智慧和侠义精神服务的。
【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主要内容的基本能力。
B.“头两句先写七雄争霸天下的局势,紧接着两句写‘窃符救赵’事件的结果"错误,“秦兵益围邯郸急,魏王不救平原君”,译为“秦军增兵围困赵都邯郸,魏王畏秦不敢出兵相救",是交代写“窃符救赵”事件的成因。故选B。
【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结构安排、构思立意的能力。
叙述对象方面。此诗写战国时隐者义士侯嬴献策救赵,慷慨捐躯的壮烈行为,五至八句,写信陵君礼遇侯生。前文写到“魏王不救平原君",但诗笔从第五句开始忽然顿断,另开一线,写信陵君礼贤下士,并引入主角侯生。九至十二句专写侯生,与首段呼应。“献奇谋”,指侯嬴为公子策划窃符及赚晋鄙军一事,这是救赵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南京林业大学《微生物学C》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度企业员工人事代理服务协议版B版
- 2024专业检测服务外包协议样本版B版
- 数据服务协议模板范本下载二零二四年度广告投放2篇
- 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工程制图》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c 课程设计绘图
- 冷库课程设计前言
- 2024年度旅行社服务人员聘用协议样本版B版
- vb课程设计 背单词
- 2024年常用集体劳动协议样式版B版
- 2021五四制新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上册20《食物链》课件
- 手术室护理质控工作计划(通用7篇)
- 云南三年级地方课程第6单元-12旖旎的滇东南风光、历史文化名城建水课件
- 抑郁症中医辨证施治课件讲义
- 2023年云上贵州大数据(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池州东升药业有限公司核心原料药及高端医药中间体共性生产平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 越南文化交流
- 医院积分制的管理细则
- PR-13 纠正与预防措施管理程序
- DB15T 1641-2019 煤化工企业输煤栈桥施工技术规范
-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