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选修1基础知识点背诵《果酒和果醋和制作》一、果酒制作1.原理:菌种 ,属于 核生物,新陈代谢类型 ,有氧时,呼吸的反应式为: ;无氧时,呼吸的反应式为: 。2.条件:繁殖最适温度 ,酒精发酵一般控制在 。(传统发酵技术所使用的酵母菌的来源)3.菌种来源:现在工厂化生产果酒,为提高果酒的品质,更好地抑制其它微生物的生长,采取的措施是。4.实验设计流程图挑选葡萄冲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果酒果醋5.根据教材P4操作提示设计实验步骤及装置。充气口作用;排气口作用;出料口作用。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连接,其目的是。使用该装置制酒时,应该关闭;制醋时,应将充气口。6.实验结果分析与评价:可通过嗅觉和品尝初步鉴定,并用______________检验酒精存在。可观察到的现象为 二、果醋的制作:1.原理:菌种:___________,属于___________核生物,新陈代谢类为_________醋酸生成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2.条件:最适合温度为__________,需要充足的______________。3.菌种来源:到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购买。4.设计实验流程及操作步骤:果酒制成以后,在发酵液中加入______________或醋曲,然后将装置转移至______________0C条件下发酵,适时向发酵液中______________。如果没有充气装置,可以将瓶盖打开,在瓶盖上纱布,以减少空气中尘土污染。三、操作过程应注意的问题(1)为防止发酵液被污染,发酵瓶要用消毒。(2)葡萄汁装入发酵瓶时,要留出大约的空间。(3)制作葡萄酒时将温度严格控制在,时间控制在d左右,可通过对发酵的情况进行及时的监测。(4)制葡萄醋的过程中,将温度严格控制在,时间控制在d,并注意适时在充气。【疑难点拨】认为应该先冲洗葡萄还是先除去枝梗?为什么?应该先冲洗,然后再除去枝梗,以避免除去枝梗时引起葡萄破损,增加被杂菌污染的机会。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防止发酵液被污染?需要从发酵制作的过程进行全面的考虑,因为操作的每一步都可能混入杂菌。例如:榨汁机、发酵装置要清洗干净;每次排气时只需拧松瓶盖、不要完全揭开瓶盖等。3.制葡萄酒时,为什么要将温度控制在18~25℃?制葡萄醋时,为什么要将温度控制在30~35℃?答:温度是酵母菌生长和发酵的重要条件。20℃左右最适合酵母菌繁殖。因此需要将温度控制在其最适温度范围内。而醋酸菌是嗜温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因此要将温度控制在30~35℃。4.制葡萄醋时,为什么要适时通过充气口充气?答:醋酸菌是好氧菌,在将酒精变为醋酸时需要氧的参与,因此要适时向发酵液中充气。《腐乳的制作》一、腐乳制作的原理1.腐乳的发酵有多种微生物的协同作用,如、、、等,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它是一种丝状,常见于、、、上。新陈代谢类型是 。2. 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可以将豆腐中的 分解成小分子的 和 ;脂肪酶可以将 水解成 和 。3.现代的腐乳生产是在严格的 条件下,将优良 菌种直接接种在豆腐上,这样可以避免 ,保证 。二、腐乳制作的实验流程:让豆腐长出毛霉→ → →密封腌制。三、实验材料含水量70%的豆腐,粽叶,盘子,盐,黄酒,米酒,糖,香辛料等,广口玻璃瓶,高压锅。四、实验步骤1.将豆腐切实3cm×3cm×1cm若干块2.豆腐块放在铺有干粽叶的盘内,每块豆腐等距离排放,豆腐上再铺干净粽叶,再用保鲜膜包裹。3.将平盘放在温度为 的地方,毛霉逐渐生长,大约5d后,豆腐表面丛生直立菌丝。4.当毛霉生长旺盛,呈淡黄色时,去除保鲜膜及粽叶,散热及水分,同时散去霉味约36h。5.豆腐凉透后,将豆腐间的菌丝拉断,整齐排在容器内,准备腌制。6.长满毛霉的豆腐块(以下称毛坯)分层摆放,分层加盐,并随层高而增加 ,在瓶口表面铺盐 ,以防止 ,约腌制8d。7.将黄酒、米酒和糖、香辛料等混合制成卤汤。卤汤酒精含量控制在 为宜。8.广口玻璃瓶刷洗干净,用高压锅在1000C蒸汽灭菌30min,将腐乳成坯摆入瓶中,加入卤汤和辅料后,将瓶口用酒精灯加热灭菌,用胶条密封,常温下,六个月即可以成熟。【疑难点拨】1.王致和为什么要撒许多盐,将长毛的豆腐腌起来?盐在该过程中起什么作用?盐能防止杂菌污染,避免豆腐腐败。盐能抑制多种微生物的生长。二、固定化酶的应用实例高果糖浆是指能将葡萄糖转化为果糖的酶是。使用固定化酶技术,将这种酶固定在一种上,再将这些酶颗粒装到一个反应柱内,柱子底端装上分布着许多小孔的。酶颗粒无法通过筛板的小孔,而反应溶液却可以自由出入。生产过程中,将葡萄糖溶液从反应柱的上端注入,使葡萄糖溶液流过反应柱,与接触,转化成果糖,从反应柱的下端流出。反应柱能连续使用半年,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果糖的产量和质量。三、固定化细胞技术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是利用或方法将酶或细胞固定在一定空间内的技术,包括、和法。一般来说,酶更适合采用和法固定,而细胞多采用法固定化。这是因为细胞个大,而酶分子很小;个大的细胞难以被或,而个小的酶容易从中漏出。包埋法法固定化细胞即将微生物细胞包埋在不溶于水的中。常用的载体有、、、和等。四、实验操作(一)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需要的材料是、、、、、、、、和1.酵母菌的活化活化就是处于状态的微生物重新恢复正常的生活状态。2.配制物质的量尝试为0.05mol/L的CaCl2溶液3.配制海藻酸钠溶液加热溶化海藻酸钠时要注意:4.海藻酸钠溶液与酵母菌细胞混合5.固定化酵母细胞以恒定的速度缓慢地将注射器中的溶液滴加到配制好的溶液中,并浸泡(时间)。(二)用固定化酵母细胞发酵1.将固定好的酵母细胞用冲洗2-3次。2.发酵时的温度就为,时间。五、结果分析与评价(一)观察凝胶珠的颜色和形状如果制作的凝胶珠颜色过浅、呈白色,说明;如果形成的凝胶珠不是圆形或椭圆形,则说明,制作失败,需要再作尝试。(二)观察发酵的葡萄糖溶液利用固定的酵母细胞发酵产生酒精,可以看到产生了很多,同时会闻到补充:直接使用酶、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催化的优缺点:类型优点不足直接使用酶催化效率高,低耗能、低污染等。对环境条件非常敏感,容易失活;溶液中的酶很难回收,不能被再次利用,提高了生产成本;反应后酶会混在产物中,可能影响产品质量。固定化酶酶既能与反应物接触,又能与产物分离,同时,固定在载体上的酶还可以被反复利用。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化学反应,而在生产实践中,很多产物的形成都通过一系列的酶促反应才能得到的。固定化细胞成本低,操作更容易。固定后的酶或细胞与反应物不容易接近,可能导致反应效果下降等。【疑难点拨】1.细胞的活化。提示:在缺水的状态下,微生物会处于休眠状态。活化就是让处于休眠状态的微生物重新恢复正常的生活状态。酵母细胞所需要的活化时间较短,一般需要0.5~1小时。2.如何检验凝胶珠的质量是否合格。提示:检验凝胶珠的质量是否合格,可以采用以下方法。一是用镊子夹起一个凝胶珠放在实验桌上用手挤压,如果凝胶珠不破裂,没有液体流出,就表明凝胶珠的制作成功。二是在实验桌上用力摔打凝胶珠,如果凝胶珠很容易弹起,也表明制备的凝胶珠是成功的。3.酶和细胞分别适应哪种固定方法?提示:一般来说,酶更适合采用化学结合和物理吸附法固定,而细胞多采用包埋法固定化。这是因为细胞个大,而酶分子很小;个大的难以被吸附或结合,而个小的酶容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典例解析】酶和细胞分别适应哪种固定方法?提示:一般来说,酶更适合采用化学结合和物理吸附法固定,而细胞多采用包埋法固定化。这是因为细胞个大,而酶分子很小;个大的难以被吸附或结合,而个小的酶容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DNA的粗提取与鉴定》一、提取DNA的方法提取生物大分子的基本思路是。对于DNA的粗提取而言,就是要利用、等在物理和化学性质方面的差异,提取DNA,去除其他成分。1)DNA的溶解性DNA和蛋白质等其他成分在不同浓度的中溶解度不同,利用这一特点,选择适当的盐浓度就能使充分溶解,而使杂质沉淀,或者相反,以达到分离目的。此外,DNA不溶于溶液,但是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则溶于酒精。利用这一原理,可以将DNA与蛋白质进一步的分离。2)DNA对酶、高温和洗涤剂的耐受性蛋白酶能水解,但是对没有影响。大多数蛋白质不能忍受60—80oC的高温,而DNA在以上才会变性。洗涤剂能够瓦解,但对DNA没有影响。3)DNA的鉴定在条件下,DNA遇会被染成色,因此二苯胺可以作为鉴定DNA的试剂。二、实验设计1)实验材料的选取凡是含有的生物材料都可以考虑,但是使用的生物组织,成功的可能性更大。在下面的生物材料中选取适合的实验材料:鱼卵、猪肝、菜花(花椰菜)、香蕉、鸡血、哺乳动物的红细胞、猕猴桃、洋葱、豌豆、菠菜、在液体培养基的大肠杆菌2)破碎细胞,获取含DNA的滤液动物细胞的破碎比较容易,以鸡血细胞为例,在鸡血细胞液中加入一定量的,同时用搅拌,过滤后收集滤液即可。如果实验材料是植物细胞,需要先用溶解细胞膜。例如,提取洋葱的DNA时,在切碎的洋葱中加入一定的和,进行充分的搅拌和研磨,过滤后收集研磨液。3)去除滤液中的杂质4)DNA的析出与鉴定将处理后的溶液过滤,加入与滤液体积、冷却的,静置,溶液中会出现,这就是粗提取的DNA。用玻璃棒搅拌,卷起丝状物,并用滤纸吸取上面的水分。取两支20ml的试管,各加入物质的量浓度为的NaCl溶液5ml,将丝状物放入其中一支试管中,用玻璃棒搅拌,使丝状物溶解。然后,向两支试管中各加入4ml的。混合均匀后,将试管置于中加热5min,待试管冷却后,比较两支试管溶液颜色的变化,看看溶解有DNA的溶液是否变。三、操作提示以血液为实验材料时,每100ml血液中需要加入3g,防止。加入洗涤剂后,动作要、,否则容易产生大量的泡沫,不利于后续步骤地操作。加入酒精和用玻璃棒搅拌时,动作要,以免,导致DNA分子不能形成絮状沉淀。二苯胺试剂要,否则会影响鉴定的效果。四、结果分析与评价【疑难点拨】1.为什么加入蒸馏水能使鸡血细胞破裂?答:蒸馏水对于鸡血细胞来说是一种低渗液体,水分可以大量进入血细胞内,使血细胞胀裂,再加上搅拌的机械作用,就加速了鸡血细胞的破裂(细胞膜和核膜的破裂),从而释放出DNA。2.加入洗涤剂和食盐的作用分别是什么?答:洗涤剂是一些离子去污剂,能溶解细胞膜,有利于DNA的释放;食盐的主要成分是NaCl,有利于DNA的溶解。3.如果研磨不充分,会对实验结果产生怎样的影响?答:研磨不充分会使细胞核内的DNA释放不完全,提取的DNA量变少,影响实验结果,导致看不到丝状沉淀物、用二苯胺鉴定不显示蓝色等。4.此步骤获得的滤液中可能含有哪些细胞成分?答:可能含有核蛋白、多糖和RNA等杂质。5.为什么反复地溶解与析出DNA,能够去除杂质?答:用高盐浓度的溶液溶解DNA,能除去在高盐中不能溶解的杂质;用低盐浓度使DNA析出,能除去溶解在低盐溶液中的杂质。因此,通过反复溶解与析出DNA,就能够除去与DNA溶解度不同的多种杂质。6.方案二与方案三的原理有什么不同?答:方案二是利用蛋白酶分解杂质蛋白,从而使提取的DNA与蛋白质分开;方案三利用的是DNA和蛋白质对高温耐受性的不同,从而使蛋白质变性,与DNA分离。DNA的溶解度与NaCl溶液浓度的关系:当NaCl溶液浓度低于0.14mol/L时,随浓度的升高,DNA的溶解度降低;当NaCl溶液浓度高于0.14mol/L时,随浓度升高,DNA的溶解度升高。制备鸡血细胞液时,要在新鲜的鸡血中加入柠檬酸钠的原因制备鸡血细胞液时,要在新鲜的鸡血中加入抗凝剂——柠檬酸钠,防止血液凝固。其原理是柠檬酸钠能与血浆中Ca2+发生反应,生成柠檬酸钙络合物,血浆中游离的Ca2+大大减少,血液便不会凝固,因为鸡血红细胞,白细胞都有细胞核,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所以在离心或静置沉淀后,要弃出上层清液——血浆。9.提取DNA的第一步是材料的选取,其目的是一定要选取DNA含量较高的生物材料,否则会由于实验过程中或多或少的损失而造成检测的困难;第二步是DNA的释放和溶解,这一步是实验成功与否的关键,要尽可能使细胞内的DNA全部溶解;第三步是DNA的纯化,即根据DNA的溶解特性、对酶及高温的耐受性的不同等特性,最大限度地将DNA与杂质分开;最后一步是对DNA进行鉴定,这是对整个实验的结果的检测。10.在DNA的析出的步骤中用到玻璃棒搅拌时,注意动作要轻缓,以免加剧DNA分子的断裂,导致DNA分子不能形成絮状沉淀。11.盛放鸡血细胞液的容器,最好是塑料容器。鸡血细胞破碎以后释放出的DNA,容易被玻璃容器吸附,由于细胞内DNA的含量本来就比较少,再被玻璃容器吸附去一部分,提取到的DNA就会更少。因此,实验过程中最好使用塑料的烧杯和试管,这样可以减少提取过程的DNA的损失。[典例解析]本实验中有三次过滤:⑴过滤用蒸馏水稀释过的鸡血细胞液⑵过滤含粘稠物的0.14mol/LNaCl溶液⑶过滤溶解有DNA的2mol/LNaCl溶液以上三次过滤分别为了获得()A含核物质的滤液、纱布上的粘稠物、含DNA的滤液B含核物质的滤液、滤液中DNA粘稠物、含DNA的滤液C含核物质的滤液、滤液中DNA粘稠物、纱布上的DNAD含较纯的DNA滤液、纱布上的粘稠物、含DNA的滤液答案:A解析:用蒸馏水稀释鸡血细胞液,使血细胞的细胞膜、核膜破裂,释放出核物质,此时过滤只能得到含DNA和其他物质如蛋白质的滤液,这种滤液必须经过实验中其他步骤得相继处理,方能得到较纯的DNA。DNA在0.13mol/LNaCl溶液中溶解度最低,成丝状粘稠物,可经过滤留在纱布上。经典例题剖析例题1、关于果酒制作过程中的叙述正确的是(B)A先去烂子粒和枝梗,再用清水冲洗污物B发酵的温度维持在20℃最好C发酵过程中需要适时打开瓶盖放气,以防发酵瓶破裂D需要不断的充入氧气解析:为防杂菌污染,烂子粒应该冲洗之前去除,而去枝梗应在冲洗之后;酵母菌酒精发酵需在无氧条件下进行,通气时只能拧松瓶盖不可打开瓶盖;最适宜温度为20℃。例题2、关于果醋制作过程中的叙述正确的是(C)A打开发酵瓶是因为全过程需要通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B醋酸菌在糖源和氧气充足时,能将葡萄糖分解成醋酸和二氧化碳C当糖源不足时,醋酸菌可将酒精分解成醋酸D要使果酒变成果醋只需通入氧气,加入醋酸菌就可以了解析:醋酸菌和酵母菌发酵的区别在于前者需氧,不产生二氧化碳,而且发酵的最适温度也不同。例题3、腐乳制作过程中影响其风味和品质的因素有哪些?(A)①盐的用量②酒的种类和用量③发酵温度④发酵时间⑤辛香料的用量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C①②⑤D③④解析:盐、酒、辛香料不仅用来调味,还可抑菌,防腐乳变质。适宜的盐的用量和酒的浓度还影响发酵中蛋白酶的作用发挥;发酵时间和温度都会影响腐乳的风味。例题4、将10毫升酵母菌液放在适宜的温度下培养,并且于不同时间内等量均匀取样4次,分别测定样品中酵母菌的数量和PH,结果如下表。请分析回答:样品酵母菌的数量(个/mm3)PH112104.828205.4312103.7410005.0表中样品取样先后次序是②对酵母菌而言,10毫升该培养液的环境负荷量为个。③若第五次均匀取样时,样品中的酵母菌数量为760(个/mm3),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是。解析:(1)由于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产生二氧化碳,使发酵液的酸性增强。根据样品PH大小,越早取样PH越大,由此取样顺序为2、4、1、3。(2)经过培养10mL培养液中有菌数1210个/mm3,环境负荷量应为1.21×107。(3)培养液中的营养物质不断被消耗,pH值减小,部分酵母菌因营养缺乏不适应而死亡并解体。答案:2、4、1、3;1.21×107;培养液中的营养物质不断被消耗,pH值减小,部分酵母菌因营养缺乏不适应而死亡并解体。例题5、水果罐头盖上印有“如发现盖子鼓起,请勿选购”的字样,引起盖子鼓起的最可能原因是(B)A、好氧型细菌呼吸,产生CO2和H2OB、酵母菌呼吸,产生CO2和C2H5OHC、乳酸菌呼吸,产生CO2和C3H6O3D、酵母菌呼吸,产生CO2和H2O[解析]罐头是密封、杀菌的,但不排除有微生物的孢子等存活下来,只有进行无氧呼吸的微生物可以生存;罐头鼓胀是过期后微生物生活产气的结果,乳酸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无气体产生;酵母菌既可以在有氧条件下生活,也可以在无氧条件下发酵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例题6、有人测定了A、B、C、D四种植物体内多种酶的活性与温度的关系,结果如下图所示。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认为在25摄氏度条件下,竞争能力最强的生物和对温度适应范围最广的生物分别是(A)AB和DBB和CCB和ADA和C催CD化100AB效率50(%)0510152025303540[解析]酶活性具有一定的温度范围和适宜温度,温度过高酶会失活,低温对酶活性抑制;在一定温度下,最适宜该温度的酶活性最强,该生物生活的也最好,竞争力就强;酶有活性的范围最大,生物的生存温度范围就越广。例题7、(05年杭州高三第一次检测)下图是人体内某个化学反应的示意图,图中代表酶的英文字母是(A)[解析]酶是起催化作用的,它在反应前后的性质保持不变,据图可以解释A所代表的物质是酶。所以在特定条件和一定的时间内,酶的催化作用可以一直保持。例题8、(04年北京东城区综合检测)实验研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准备5支含有等量胃蛋白酶溶液但pH各不相同的试管,每支试管加1块1cm3的正方体凝固蛋白块,试管均置于25℃室温条件下,将各试管蛋白块消失的时间记录于下表:酶溶液的pH蛋白块消失的时间(min)123451391145>60(1)酶活性最强时的pH是_________。(2)蛋白块消失的时间与酶活性强弱的关系是_________。(3)请以2种方法改进实验,使实验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4)在人体消化道中,能分泌本实验中酶的部位是_________。(5)为确认蛋白块的消失是由于酶的作用,还应对实验进行什么设计[答案](1)2(2)酶活性越大,蛋白质分解越快,蛋白块消失的时间越短(3)方法Ⅰ:将题给温度由25℃提高至大约37℃。方法Ⅱ:将原题中正方体蛋白块处理得更小(如切成0.5×0.5×0.5=0.125cm3),这相当于消化道内进行的物理性消化(4)胃(答小肠不给分,因pH与题意不符)(5)另增加一个试管,放入等量的蛋白块并将pH调得适当,但不加酶溶液例题9、现有相同容积的玻璃缸几只,利用自然的清水、同龄且发育状态相同的小蝌蚪60只、饲喂蝌蚪的饲料、未经处理的具有生物活性的甲状腺激素,并把具有生物活性的甲状腺激素放在50℃的温水中处理10min。根据这些现有的条件,请你设计一个实验,验证甲状腺激素经过处理以后,是否还有生物活性。实验方案的设计第一步,取玻璃缸3只,分别标记为甲、乙、丙;第二步,;第三步,如果甲缸每天饲喂饲料,丙缸每天饲喂用具有生物活性的甲状腺激素相拌的饲料,则乙缸怎样饲喂?;最后经过一定时间的饲喂,观察现象,得出结果和结论。结果分析①若乙、丙缸的蝌蚪发育同步,迅速变态为小青蛙,而甲缸还是蝌蚪状态,说明;②若甲、乙缸的蝌蚪发育同步,而丙缸发育变态迅速,说明了。③若乙缸的蝌蚪发育比甲缸快,比丙缸慢,则说明了。(3)该实验设置甲、丙两组实验的目的是。[答案](1)分别加入等量的清水和20只蝌蚪每天饲喂用经过处理过的甲状腺激素相拌的饲料(2)①甲状腺激素经过50℃的温水处理后,对其生物活性没有影响②甲状腺激素经过50℃的温水处理后,完全丧失了生物活性③甲状腺激素经过50℃的温水处理后,使生物活性有所降低(3)起对照作用例10、在DNA分子的粗提取实验中,两次向烧杯中加入蒸馏水的作用是()稀释血液、冲洗样品使血细胞破裂,降低NaCl浓度使DNA析出使血细胞破裂,增大DNA溶解度使血细胞破裂,提取含杂质较少的DNA解析:在该实验过程中,第一次加入蒸馏水的目的是使血细胞过度吸水而破裂,以便核物质溶解。第二次加入蒸馏水是为了降低NaCl浓度至0.14mol/l,因为此时的DNA溶解度最小,可使DNA析出。例11、在制备鸡血细胞液的过程中,加入柠檬酸钠的目的是(A)防止凝血B.加快DNA析出C.加快DNA溶解D.加速凝血解析:柠檬酸钠的作用是利用柠檬酸根离子与血浆中Ca2+离子结合成柠檬酸钠,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医学论文写作与科研诚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TCL电脑年度商用新品简介
- 玻璃保温容器的外观装饰技术考核试卷
- 电机制造行业项目实施管理考核试卷
- 渔业水域环境保护与治理实践考核试卷
- 日用化工设备市场动态分析考核试卷
- 畜牧智能化养殖设备考核试卷
- 牛饲养与饲料质量安全控制试题考核试卷
- 气动元件的供应链管理考核试卷
- 玻璃仪器在物理实验中的应用考核试卷
- 论王安忆小说《米尼》的女性悲剧
- 认识交通标志-课件
- 胃肠减压评分标
- 光学系统的像差理论和像质评价课件
- 浙江省杭州市九年级下学期语文4月学情诊断模拟试卷
- 财务管理案例分析(雀巢并购徐福记)
- 2023届高三语文复习:散文训练-茅盾散文
- 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课件
- 2022年高考真题-英语(新高考II卷)
- 外科学心肺脑复苏
- 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