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学案人民版必修2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1/21/06/wKhkGWWiDySADgvPAADGS3QEcoM860.jpg)
![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学案人民版必修2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1/21/06/wKhkGWWiDySADgvPAADGS3QEcoM8602.jpg)
![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学案人民版必修2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1/21/06/wKhkGWWiDySADgvPAADGS3QEcoM8603.jpg)
![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学案人民版必修2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1/21/06/wKhkGWWiDySADgvPAADGS3QEcoM8604.jpg)
![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学案人民版必修2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1/21/06/wKhkGWWiDySADgvPAADGS3QEcoM860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页码4/NUMPAGES总页数24——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学案人民版必修2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1.古代农业发展的主线是小农经济的产生与巩固,包括土地制度的变迁、耕作方式的演进、水利设施的修建等,以家庭为单位、精耕细作是其突出特征。2.古代手工业主要有官营、民营、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其中纺织、冶金、制瓷是三大主要行业,以丝绸、瓷器为代表的手工业产品远销海外。3.古代商业发展包括市场形成、市场管理、货币演变、内外贸易、城市商业功能发展等五大要素,其中市场贸易管理是核心内容,时空限制经历了一个由严格到宽松的过程。4.古代的经济政策以重农抑商、闭关锁国为主,前者首倡于商鞅变法,贯穿于封建社会始终,后者仅实行于明清两朝,二者均是资本主义萌芽在中国发展缓慢的重要因素。[学习目标]课程标准重点难点[思维深化]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借用牛耕和不断改良的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日益完善,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从生产方式的角度看,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这种“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是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又一特点。三、贫者无立锥之地1.土地制度(1)商周时期:实行井田制,土地名义上为国家公有,实际归国王所有。(2)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废除了井田制,确立了土地私有制。(3)北魏到唐前期:推行均田制。①内容:国家授田给农民,农民承担赋役。②破坏:贵族官僚地主利用各种特权把公田据为己有,农民被迫出卖土地,破产逃亡。2.土地兼并(1)根本原因: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存在。(2)表现:地主占有大量土地,通过地租剥削农民;贵族、官僚及豪强霸占良田,土地高度集中。(3)影响:导致农耕生产秩序的严重破坏,无数小农破产,社会动荡不安。四、沉重的赋税和力役1.赋税(1)目的:古代国家通过征收赋税剥削农业生产者,为政府的财政支出提供物质保障。(2)标准:各个朝代征收赋税的比率和数额有所不同,秦始皇时代,曾经征收“泰半之赋”。(3)形式:田亩税和人头税,还有很多杂税以及各种附加税和临时性的征收。(4)结果:赋税征收使农民承受着沉重的负担,赋税成为专制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2.徭役(1)基本含义:古代王朝强制民众承担的无偿劳动。(2)积极作用:使许多大型土木工程得以成功营造。(3)消极作用:使大批农耕劳动者被迫长期离开土地。3.影响正常的经济生活秩序遭到严重破坏,由此引发的社会动乱,往往成为王朝覆灭和社会经济文化凋残的直接原因。[思维点拨]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使农民遭受沉重的压迫。土地过度集中导致耕者无其田,阻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五、大禹和他的继承人1.水利事业的发展(1)远古:大禹平息洪水危害,发展了以灌溉为主的水利建设。(2)战国时期:都江堰工程和郑国渠工程都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典范。(3)汉代:关中地区灌溉渠道规划合理,农民创造了“井渠”;王景成功治理黄河等。2.灌溉工具的进步(1)隋唐五代时期,北方使用立井水车作为提水灌溉工具,长江流域发明高转筒车以引低处水灌溉高处农田。(2)宋代的水转翻车利用水力为动力灌溉。(3)明清时期出现了风力水车。[思维深化]对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两点认识(1)水利是中国传统农业发展的命脉,它主要用于农田灌溉、减轻旱涝灾害等。(2)水利工程的修建和灌溉工具的进步,从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发展的水平。主题一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1.耕作方式史料一荆、扬南有桂林之饶,内有江湖之利,左陵阳之金,右蜀、汉之材,伐木而树谷,燔莱而播粟,火耕而水耨,地广而饶财。——《盐铁论》[史料解读]划线句子的意思是伐掉树木就能种庄稼,烧掉野草就能播种,用火烧荒种地,用水来除草,说明当时的耕作方式是原始的刀耕火种,反映出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低下。[问题思考]史料一反映了怎样的一种经济形态?有何影响?提示经济形态:原始农业“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影响:在这种经济形态下,人们不得不经常迁徙,生活十分艰苦;这种耕作方式也严重破坏环境。史料二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器铁锄铁犁铁镰[史料解读]这组图片一方面说明农具的材质已经为铁制;另一方面铁锄、铁犁、铁镰的功能分别为松土、耕作、收获,这表明农具种类比较齐全,反映出铁农具的使用大大提高了生产力水平。[问题思考]史料二反映了怎样的经济现象?分析这一现象对当时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提示现象:反映了铁农具的使用。影响: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产生。2.土地制度的演变史料井田受之于公,毋得鬻卖。秦商鞅开阡陌,废井田,遂得卖买。又战得甲首者益田宅,五甲首而隶役五家,兼并之患自此起。民田多者以千亩为畔,无复限制矣。秦法规定:土地可以自由买卖。[史料解读]由史料划线信息“开阡陌”“废井田”“土地可以自由买卖”可知商鞅废除了井田制,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由“遂得卖买”“兼并之患自此起”可知封建土地私有制是土地兼并的根源。[问题思考]据史料指出秦国的土地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产生了怎样的后果?后世统治阶级又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提示变化:从井田制过渡到封建土地私有制。后果:土地兼并。措施:改革田制,缓和社会矛盾。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1)经济格局:起源于多个中心,形成南稻北粟等地域特征。(2)经济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3)经营方式: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4)耕作方式:铁犁牛耕是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春秋时期出现,战国时期推广,唐朝出现的曲辕犁,标志着犁耕技术走向成熟。(5)土地制度: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是封建社会土地制度的主要形式,多种形式并存。(6)地位和影响:中国古代农业经济是形成中国古代文明的基础。封建社会后期日益阻碍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到近代以后,它已经成为阻碍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主题二古代农业经营方式——小农经济1.小农经济的特点史料农夫蚤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纴,多治麻丝葛绪、綑布,此其分事也。——《墨子·非乐上》[史料解读]史料中农夫“耕稼树艺”,妇人“纺绩织纴”表明男女在生产中分工不同,由此反映出该经营模式为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问题思考]史料反映了中国古代怎样的生产方式,其产生的最根本原因是什么?有何突出的特点?提示方式: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逐渐推广,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2.影响小农经济发展的因素史料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虐,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西汉]晁错《论贵粟疏》[史料解读]划线信息说明耕作方式、自然灾害、政府政策都影响着小农经济的发展。[问题思考]根据史料,指出影响古代中国小农经济稳定性的因素有哪些。提示赋税沉重;自然灾害;生活负担重;高利贷盘剥。影响小农经济发展的因素(1)有利因素①生产工具的改进和使用,如铁器、牛耕的普及。②农民自身的因素: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生产积极性高;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③封建政府的扶持:采取重农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扶持小农经济。(2)不利因素①自耕农经济规模小、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抗御天灾人祸的能力十分薄弱。②由于自耕农经济规模小和条件简陋,古代农业始终维持着简单再生产水平,顽固地保持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③封建政府统治腐朽、剥削沉重及社会动荡。全面认识小农经济1.含义:小农经济以一家一户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缴纳赋税。2.特点(1)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精耕细作,具有分散性。(2)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的基本生产模式。(3)生产主要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缴纳赋税,自给自足,具有封闭性。(4)生产规模小、水平低,具有落后性,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弱,具有脆弱性等特点。3.影响(1)积极影响①自给自足,农民生产积极性高,推动中国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是中国古代经济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因素。②在封建社会形成和发展时期,基本上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2)消极影响①小农经济的分散性、封闭性、保守性等特点,使人们形成了“安土重迁”的思想,这一思想阻碍了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②在明清时期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影响了中国从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1.(20xx·南充高一检测)1976年甘肃玉门火烧沟遗址出土了大量铜锄、铜刀、铜斧、铜镰、铜锤等工具,其年代鉴定为公元前16世纪前后,这一考古发现表明()A.夏朝对甘肃地区的有效统治B.商朝农业生产普遍使用铜器C.西周手工业生产已分工细密D.先秦时期已经使用铜制农具【考点】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题点】原始农业工具答案D解析据材料“公元前16世纪前后”“出土了大量铜锄、铜刀、铜斧、铜镰、铜锤等工具”可知先秦时期已经使用铜制农具,故D项正确。2.下图是关于汉代牛耕技术演进的部分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二牛三人二牛二人二牛一人A.犁耕技术发生革命性变革B.一牛挽犁取代耦犁C.有利于农耕生产效率提高D.耦犁不适合小农经济【考点】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题点】耕作技术的进步答案C解析汉代牛耕技术的演进,从二牛三人到二牛一人,人的数量减少,农业耕作效率提高,故C项正确。3.南宋诗人范成大在《四时田园杂诗》中写道:“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这句诗反映了()A.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B.农业灌溉方式的变化C.民营手工业艰难经营D.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考点】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题点】小农经济的特点答案A解析从题干材料“昼出耘田夜绩麻”可以看出描述的是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故选A。4.(20xx·临沂高一检测)汉代《淮南子·说山》一书中写道:“王法禁杀牛,犯禁杀之者诛。”该规定反映了()A.封建王朝法律的系统性B.奖励耕战政策的必要性C.自给自足经济的脆弱性D.小农经济地位的重要性【考点】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题点】小农经济的评价答案D解析材料中规定保护耕牛,体现了保护农业生产,反映出小农经济地位的重要性,故D项正确。5.中国古代历来重视户籍管理,严格控制人口流动,古人出行必须持有官府发放的“路引”,相当于现代的身份证,这种做法的目的是()A.防止人口流动造成社会动荡B.保证政府赋税、徭役和兵役来源C.征调人力兴修大型水利工程D.保证为抵御外族入侵提供足够兵源【考点】沉重的赋税和力役【题点】古代的户籍管理答案B解析中国古代重视户籍管理,严格控制人口流动,综合分析这种做法的目的,B项保证政府赋税、徭役和兵役来源,较全面地反映了我国古代赋役的特点。[基础达标]1.(20xx·厦门质检)如图中的人物为后世所称颂,主要是因为他()A.刳木为舟,剡木为楫,舟楫之利,以济不通B.断木为杵,掘地为臼,臼杵之利,万民以济C.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D.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耜之利,以教天下答案D解析传说神农氏创制了农具——耒耜,被尊奉为中国农业的始祖,故选D项。2.某学者认为“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实现了革命性的突破”。下列史实最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A.县制的出现 B.铁农具的使用C.都江堰的修建 D.一牛挽犁的出现【考点】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题点】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答案B解析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使用,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农业实现了革命性的突破,故B项正确。3.先秦时期,古代中国的农耕方式经历了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转变。那么,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A.石器锄耕 B.刀耕火种C.铁犁牛耕 D.机械化耕种【考点】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题点】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铁犁牛耕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因此选C项。4.它在唐朝已经使用,“是古代中国耕作农具成熟的标志,其优点是深浅自如、轻便省力”。该“耕作农具”是()ABCD【考点】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题点】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答案D解析曲辕犁安装了犁评,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使耕作更自如、更轻便,标志着我国犁耕技术的成熟。5.(20xx·山西学业水平考试)中国古代流传有“湿耕泽锄,不如归去”“肥是农家宝,庄稼不可少”“且溉且粪,长我禾黍”等谚语。这些谚语反映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特点是()A.精耕细作 B.男耕女织C.注重把握农时 D.注重使用肥料【考点】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题点】古代农业生产的特点答案A解析材料指出古代农业生产中耕作、施肥、灌溉等技术要点,表明这些谚语强调了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特点。A.农村商品经济的发达 B.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C.家庭手工业规模扩大 D.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考点】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题点】小农经济的特征答案B解析这首诗中的“妇织”“儿锄”指的是妇女从事纺织、男子从事农耕的社会分工,由此可知诗歌反映了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7.(20xx·益阳调研)观察下图,它反映了()A.我国古代小农经济十分发达B.我国古代手工业十分发达C.我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D.我国古代男女的社会地位【考点】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题点】小农经济的特征答案C解析从图中可知男耕女织,这是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之一,故C项正确。8.从西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商鞅“废井田,开阡陌”直接反映了()A.封建王权的强化 B.土地数量的减少C.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D.上层建筑的变化【考点】贫者无立锥之地【题点】土地制度的演变答案C解析A项封建王权的强化是在秦始皇时期;B项土地数量不是减少,而是增加;D项错误,因为材料所述并非上层建筑,故选C。9.明朝中期,山西大同等处,“膏腴土田……悉为豪强占种”。这反映当时()A.农业耕种技术提高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C.自然经济解体D.土地兼并严重【考点】贫者无立锥之地【题点】土地兼并答案D解析从题干材料“膏腴土田”“悉为豪强占种”可知反映的是土地兼并严重,故选D。10.(20xx·桂林高一期末)《史记·河渠书》记载,“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该水利工程是()A.灵渠 B.郑国渠C.都江堰 D.京杭大运河【考点】大禹和他的继承人【题点】古代的水利工程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中“穿二江成都之中”可知此水利工程位于成都,灵渠位于广西,故A项错误;郑国渠位于陕西,故B项错误;都江堰位于成都,故C项正确;京杭大运河不经过成都,故D项错误。[能力提升]11.(20xx·南宁联考)先秦时期的农作物品种经历了一个由多到少的过程,文献中有“百谷”“九谷”“六谷”“五谷”的演变。这表明先秦时期()A.农业走向衰退 B.外来作物引进C.作物历经选择 D.经济重心南移【考点】发达的古代农业【题点】原始农业技术的进步答案C解析农作物品种经历了一个由多到少的过程,表明长期农业实践中存在培优选优,故C项正确。12.下图《雨中耕作图》(局部)截取自甘肃敦煌的唐朝壁画,它可以佐证()A.中国古代耕犁技术的萌芽B.江东地区曲辕犁的结构变化C.西北地区已经使用耕犁技术D.传统农业自给自足的特点【考点】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题点】耕作技术的进步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是出现在甘肃敦煌地区的壁画,艺术是现实的体现,说明当时西北地区已经使用耕犁技术,故C项正确。13.下图是《中国古代社会家庭关系示意图》。形成和维护图中社会家庭关系特征的根本因素是()A.皇权专制 B.等级观念C.自然经济 D.社会习俗【考点】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题点】小农经济的特点答案C解析图示信息与皇权专制没有关系,故A项错误;等级观念不是材料中图片所反映问题的根本原因,故B项错误;依据材料中“男尊女卑”“男耕女织”“夫唱妇随”等信息可知根本因素应该是封建小农经济,故C项正确;社会习俗与图示信息有关,但不是根本因素,故D项错误。14.《吕氏春秋·任地》载:“五耕五耨(锄草),必审以尽,其深殖之度,阴土(滋润的土壤)必得,大草不生,又无螟蜮(害虫)。”这说明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是()A.精耕细作 B.男耕女织C.铁犁牛耕 D.土地私有【考点】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题点】古代农业生产的特点答案A解析根据“五耕五耨”“阴土必得,大草不生,又无螟蜮”可知,农业种植需要深耕、勤除草、除害虫等,是精耕细作的表现,故A项正确。15.康熙年间,钱塘人俞森在《荒政丛书》中记载:“一妇每日纺棉三两,月可得布二匹,数月之织,可供数口之用,其余或换钱易粟,或纳税完官。”材料表明当时()A.农本商末观念开始改变B.小农经济并非是完全封闭的C.农村商品经济相当发达D.纺织业是农村家庭支柱产业【考点】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题点】小农经济的特征答案B解析通过材料来看,农妇的纺织品不仅供家用,还可以拿到市场交换,可见小农经济并非是完全封闭的,故B项正确。16.中国古代是一个以农立国,以农为本的国家。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武帝末年,悔征伐之事,乃封丞相为富民侯,下诏曰:“方今之务,在于力农。”以赵过为搜粟都尉。过能为代田,一亩三甽。岁代处,故曰代田。……用耦犁,二牛三人。一岁之收常过缦田亩一斛以上,善者倍之。……过试以离宫卒田其宫壖地,课得谷皆多其旁田亩一斛以上。……至昭帝时,流民稍还,田野益辟,颇有畜积。——《汉书·食货志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安装天然气申请书
- 2025年基因工程项目风险评估报告
- 2025年春江苏开放大学经济法基础作业答案
- 探索组件快速迭代方法论
- 2024-2025学年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二校联考高一(上)期末地理试卷
- 时政时事政治100题和答案
- 物品领取申请书
- 公司融资申请书
- 天津市北辰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解析版)
- 2024-2025学年江苏省常州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调研考试英语试题(解析版)
- 中医住培医师门诊接诊能力考核评分表
- 烟叶分级工新教材(高级篇)
- 龙门吊重点技术规格书
- 乌海市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工作方案
- 儿科业务学课件
- 2022年含麻黄碱类复方制剂培训试题和答案
- 上科教版五年级上册书法教案
- 中美个人所得税征管与税收流失现状比较
- 可填充颜色的中国地图,世界地图,各省市地图填色
- 第四军医大学拟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意见表
- 环保机制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写作范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