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和果戈里同名小说比较探析6700字(论文)】_第1页
【鲁迅和果戈里同名小说比较探析6700字(论文)】_第2页
【鲁迅和果戈里同名小说比较探析6700字(论文)】_第3页
【鲁迅和果戈里同名小说比较探析6700字(论文)】_第4页
【鲁迅和果戈里同名小说比较探析6700字(论文)】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鲁迅和果戈里同名小说比较分析目录TOC\o"1-2"\h\u30322摘要 19008关键词:鲁迅;果戈里;狂人日记 116042绪论 132335一、鲁迅与果戈里的创作背景对比 225493(一)果戈里生平与创作 230677(二)鲁迅的生平与创作 37371二、两篇《狂人日记》的可比性和它们的影响 416114(一)两篇《狂人日记》的可比性 417109(二)两个作品的影响 424537三、解析狂人的背后原因 46067(一)“狂人”所处的环境以及发狂的原因 426783(二)两个狂人本质上的不同 523775四、主题与思想的对比 66597五、结语 6摘要《狂人日记》是鲁迅先生现代白话文小说的代表作品,受到当时的政治背景和文化冲突的影响,《狂人日记》发表之初曾经备受争议,其中蕴含的对文化与社会的深刻反思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被人们所认可和接受,这部作品从的真正的价值和意义也奠定了鲁迅先生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鲁迅先生受到果戈里同名小说的影响,创作出来中国的《狂人日记》。果戈里是俄国伟大的作家,文学家,他的文学成就也是享誉世界的。本文从两位作家的生平经历入手,分析这两篇同名小说思想内容,人物形象,创作思路,作者背景等方面。通过鲁迅和果戈里两篇同名小说的比较,我们可以更好的分析中俄两国的文学以及社会和政治所带给作家作品带来的差异,不断深化对两部作品的理解和认识。关键词:鲁迅;果戈里;狂人日记绪论果戈里《狂人日记》以一个很新颖的日记体裁来描述主人公的思想与故事背景的。主角是一个比较疯狂的官吏,亚克森齐伊凡诺维奇波普里希钦。他从小便是一个出身名门的贵公子,却因为家道中落,成为一个贫穷的人。做的工作也只是干干杂事。身无分文,穷困潦倒。在别人都有孩子的年龄,却还是未婚,因为没有人愿意嫁给他。因为生活的不如意,他只能每天怨天怨地,对于那些大官员表现出了极度的不削。而因为对现状的不满以及对高层的不削,让他的精神一度崩溃。他开始追求部长的女儿,部长的女儿年轻又貌美,对他没有丝毫的好感。西班牙的皇帝失踪,他又冒充自己就是国王,可想而知,结局就是遭到一顿打,还被送到了精神病院。在受到折磨以后,想到母亲,还会高喊“救救你的孩子吧。”主人公波普里希伊是一个小人物,果戈理用下层社会的小人物的视角来表现当下俄国社会的环境。在当时黑暗的统治下,他们没有自尊,被人瞧不起,没有地位也没有权利,不满现状,还幻想自己是一个很厉害的人物,然而却都被现实所压垮。他们都是资本主义压迫下的的受害者。鲁迅受到果戈理的影响,写下了与果戈理《狂人日记》的同名小说,并且运用了同样的体裁,以第一视角的日记体的体裁展开描写。主人公是作者的一位朋友,他的精神不是很正常,经常以为别人要吃他,看见一个人就说那个人要把他吃了,几个邻居在一起讨论事情被他看到,便觉得要害他,要吃他,看到医生,也觉得医生要害他,医生也是刽子手,他的大哥安慰他,让他不要想那些事情,好好休息,他也觉得大哥要害他,叫他好好休息是为了养肥他,好有更多的肉给他吃。他听别人说隔壁村有一个“大恶人”,被人打死后,连五脏六腑都被挖出来吃掉了,于是又想到“易子而食”、“食肉寝皮”,越来越觉得作家的想法都是对的。于是对那些人大喊“你们可以改了,从真心做起!要晓得将来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的!”。鲁迅通过用主角害怕被吃来反应当下社会的“吃人”的社会现象。又通过对主人公“狂人”的呐喊唤醒民众,让下一代关注国家、与民族的未来,批判封建的旧制度。一、鲁迅与果戈里的创作背景对比(一)果戈里生平与创作果戈理全名尼古莱瓦西里耶维奇果戈理(1809——1852),笔名果戈理,俄国批判主义作家,代表作《死魂灵》。1809年果戈理出生于乌克兰,在还是小孩的果戈理就对戏剧产生了很大的兴趣,经常试笔写文章却从未成功过。1828年,中学毕业的果戈理前往彼得堡,想要有一天可以在司法界某个差事。他在彼得堡国有财产及公共房产局和封地局工作过。在这段打工的日子里还会去美术学院去学习绘画。也正因为这样,他后来在《涅瓦大街》、《肖像》中都有写到画家的悲剧。1929年,一篇《汉斯丘赫尔加坚》登上俄国文坛。后又因为屡屡旁边,发现自己不适合诗歌创作,转写小说喜剧。1830年用笔名果戈理发表了《圣约翰节前夜》,让他与诗人瓦西里茹科夫斯基结下亲密的友谊。1831年认识了一生挚友普希金。在受到他的影响后,果戈理发表了《狄康卡近乡夜话》等农村主题的文章,从而名声大噪。1834年,进入彼得堡大学当副教授。后又发表了喜剧作品《婚事》,成为他早期的代表作品。因为根据好友普希金的启发又开始着手长篇小说《死魂灵》,并从彼得堡大学离职。1836年,果戈理创作出了《钦差大臣》,同时,这部喜剧进行了公演,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得到好评的同时,也让俄国当局的不满。果戈理因此也走上6年的出国游历的生活。1841年,果戈理带着《死魂灵》回到俄国,《死魂灵》第一卷一出版,便引起了轩然大波。1847年,身患抑郁症的果戈理痴迷于东正教,发表了《与友人书信选》。1848年,神父马修斯康斯坦丁诺夫斯基认为他的作品是一种罪恶,要求烧毁《死魂灵》。1852年,他向托尔斯泰伯爵交代后事并将手稿交与他。1852年3月4日彻底离开了人世。(二)鲁迅的生平与创作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来改名为周树人(1881——1936),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革命家。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人物。鲁迅的一生中对于文学的创作,以及对思想和文学史的研究都有很大的贡献。对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起着重大的影响。尤其在中日韩中地位很高,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注释注释毛远香作家果戈里与鲁迅小说的关系——以《狂人日记》为例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小时候的鲁迅是由私塾先生教学的历史和儒教正典。早年有很高的绘画天赋。复制出版了德国梅埃菲尔德的《水泥》的画以及许多外国新版画。少年时期,家道中落,只能每天拿母亲的首饰典当度日。1898年,鲁迅拿着从母亲那里拿到的8元学费,独自到外地求学。1904年鲁迅考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因为正处于日俄战争时期,有很多人会来围观逮捕的中国同胞,所以,鲁迅开始思考,觉得要改变都是的思想与精神。鲁迅开始觉得文学才是救国最好的手段,于是弃医从文,回到了东京开始从事文学。然后又学习了德语和俄语,开始会阅读一些欧洲文学,让他对民族文学有了一些自己的看法。1908年,以“光复会”会员的身份翻译《域外小说集》。1909年,鲁迅回国。1910年,回绍兴学堂当副校长。1911年,写了文言文作品《怀旧》,这也是他的第一部作品。1912年,南京成立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因为蔡元培的邀约,担任了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后又被任命为北京政府教育部佥士。又因为张勋复辟,1917年辞去职位。因为意识到中国的成功要改变人民的根深蒂固的思想,而这些力量要集中反应在青年的身上,要唤醒更多青年的思想启蒙和名族觉醒,陈独秀创办了《新青年》,因为陈独秀的邀请,加入《新青年》,担任编委。1918年,正式用鲁迅这个笔名,写了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1920年,担任北大的讲师。1921年,发表了《阿Q正传》,这篇文章也确立了鲁迅在文坛上的地位。1923年,担任女子师范大学以及世界语学校教师。1927年,鲁迅前往中山大学教书,随后,去黄埔军校演讲了《革命时代的文学》。同一年,与梁秋实因为“第三种人”、“自由人”产生讨论。1928年,参加中国革命互济会。1929年,与冯雪峰商量讨论建立“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0年,被选为联盟的常务委员。1933年,加入中国民权保障联盟。1935年,开始翻译果戈理的《死魂灵》。1936年病逝。二、两篇《狂人日记》的可比性和它们的影响(一)两篇《狂人日记》的可比性十九世纪的中俄文学的发展脉络有着很大相似度。俄国正处于“黄金时代”,19世纪由普希金开创的俄国民族文学之先河,便开始迎来一个繁荣了半个多世纪的周期,以现实主义文学发展为主。而中国正迎来五四新文学运动。中国从古典诗歌中转向小说、戏剧,与俄国“黄金时代”的现代化、多元性与开放性相似,开始具有叛逆创新的精神。两国文学的时代背景都所处于在一个社会转型期。俄国在卫国战争结束以后,国内民族意识觉醒,爱国情怀强烈,知识分子把对国家现状的不平写在文章上。而中国文人跟随陈独秀、李大钊的步伐,主张革新。《新青年》更是引领了一批爱国青年的改革之路。在文学上也是充满对国家期望,与鼓励人们做新时代的主人,为革命贡献出一份自己的力量,用着高亢的情绪表达在文章上。而这两国的两个时期的代表作家果戈理与鲁迅,就是典型的人物。鲁迅早在日本仙台读书的时候便十分喜欢果戈理的作品。他写下的《狂人日记》也是受到果戈理《狂人日记》的影响。作为同名小说,两个同样优秀的作者,还是十分有可比性的。比较同名小说,不仅可以看二人文学成就、思想上的不同,也是从某种意义上研究二人所代表的两个国家的两个时代上的差别。(二)两个作品的影响鲁迅的小说很多方面都受到了果戈理的影响。在体裁构思上就借鉴果戈理的《狂人日记》,果戈里与鲁迅都是用文章来表达对当下社会的批判。用对主人公“狂人”来表达对社会的无奈。鲁迅的《狂人日记》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它对中国封建制度,还有在当下社会的“吃人”,这一个可怕的本质上彻底揭露出来。具有很明显的现实意义,与当下社会在历史的发展上,以及政治文化运动的方向是一致的。吴虞在《新青年》发表论文《吃人与礼教》评价鲁迅的《狂人日记》:揭开遮住吃人罪恶的其名曰仁义道德的黑幕。它不仅是新文化运动坚实的基础,也对新文化运动有着极大的影响。吴虞:《狂人日记》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及其文化解读,第一页不仅如此,《狂人日记》让中国现代文化从传统的文学中解放,这是历史与革命性的贡献,是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奠基石。吴虞:《狂人日记》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及其文化解读,第一页三、解析狂人的背后原因(一)“狂人”所处的环境以及发狂的原因1.果戈理的狂人果戈理的狂人是一个活在自己的内心的狂人。因为对当下自己生活的不满,以及无能改变现状,只能通过幻想来满足自己的内心。伊凡诺维奇作为文章的主人公,其实是一个正常的人,作为打工仔,向其他人一样每天极力的讨好上司,小心翼翼的生活。虽然他打心眼里就讨厌那些官僚上级,但是还是不得不向现实生活低头。每天不仅受到上司的侮辱,就连一个仆人也看不起他。但是,当他突然发现,他的上司是一个虚伪的官僚,他一心向往的小姐,也不像他所想的那样,而是一个贪慕虚荣的人,他对这个现实无法接受,一下子就失去了生活的希望。这就像心里建的城堡,突然倒塌一样,他的神志也被这个打击所抽走。生活就此变得绝望,从此,变成了一个“狂人”。果戈理用这个狂人,以及其他人物的表现与想法揭示了所处的时代背景,俄国当时正处于沙皇专制制度,国内官僚腐朽并且十分丑恶贪婪的时代,贵族阶级正走向落没。伊凡诺维奇只是一个处于社会底层的小人物,虽然对官僚厌恶,但是唯唯诺诺,只敢把想法埋在心里,没有敢于和社会对抗的勇气。2.鲁迅的狂人鲁迅的狂人是一个时代的战士,敢于反抗旧制度,鼓励下一代关心国家与名族的未来的战士。他的背景就是所处于“五四年代”的人民。那个时候的人们崇尚传统与礼仪。而鲁迅笔下的狂人是清醒的狂人,他比其他人更早的发现了旧制度、封建思想就是在“吃人”。但是其他人没有他的思想境界,一味的活在保守的思想里走不出来,所以,他成为了那些人口中的“狂人”,所以说只有“狂人”才是真正清醒的人。(二)两个狂人本质上的不同虽然果戈理和鲁迅笔下的狂人都是批判当下社会,但是两个狂人本质上却是有着极大的不同。果戈理笔下的狂人虽然对当下社会不满,对于不公平不公正的待遇所不平,但他只是一个敢怒不敢言,每天只会讨好上司的可怜人,他没有勇气向当时的社会对抗,也不敢这个社会发出自己的声音。而鲁迅的狂人,却是一个有着自己的想法,并且敢为了下一代喊出自己的口号。呼吁下一代,关注国家与民族的未来,而不能一味的扎根在封建的旧社会里,这样是没有未来的,只有走出这个“吃人”的旧社会,才可以有全新的未来。他的狂不是果戈理笔下的狂人,它是理智的,是充满希望的,是最先觉醒的人,是其他被封建思想毒害的人眼中的“狂人”。不仅如此,两个狂人的思想在本质上也是不同的。果戈理的狂人,只是因为私利不得志,让人同情的狂人,而鲁迅的狂人却是忧国忧民的,为反抗旧制度,建立新社会而呐喊的狂人,鲁迅的狂人更加的有革命性与战斗性。同时果戈里与鲁迅的“狗”和“月亮”代表,果戈理的《狂人日记》里的“狗”指的是哈巴狗、癞皮狗,既会讨人喜欢,又狐假虎威,骨子里十分的奴性。“狗”的存在就是讽刺了俄国当下的官场的黑暗。而鲁迅的《狂人日记》里的“狗”指的是封建帮凶的狗腿子。不仅是一只会讨好人的狗,也是一只凶残的,会“吃人”的狗,是封建制度中的帮凶。果戈理的《狂人日记》里的“月亮”指的是污秽的载体,也是遥不可及的月亮。而鲁迅的《狂人日记》里的“月亮”指的是希望。是封建制度下透出来的希望,“月光”的出现也暗示了“狂人”的觉醒。是狂人在战斗中的精神源泉。四、主题与思想的对比果戈理的《狂人日记》主题是想表达对俄国当下社会的不满。用主人公伊凡诺维奇来表达对底层人民的不公,也表现了当下官场的黑暗与腐败,在沙皇的专制制度的影响下,“小人物”没有尊严,没有人权,只能卑微拘谨的靠着讨好上司来保住可怜的职位,被人看不起。果戈理用这篇短篇小说来表达对那个阶段底层小人物,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的同情。鲁迅的《狂人日记》主题是想表达对封建家庭制度的反抗。“五四”时期的人民思想普遍是比较封建的,他们不能接受新的事物,读的书没有那么多,知识也比较贫瘠,而且大多以农民和工业者为主。鲁迅想通过“狂人”最后的呐喊来表达出:封建家庭制度是没有未来的,未来的道路只能是新一代年轻人改革制度的未来。他呼吁更多觉醒声音的到来。也预示着新中国的未来是每个年轻人奋斗的理想与目标。果戈理的《狂人日记》里的“救救孩子吧”革命者的呐喊与改良家的控诉——鲁迅与果戈里《狂人日记》之比较,第八页.是想表达伊凡诺维奇对母亲祈祷,想得到母爱,得到母亲的庇护,果戈理也是通过这句“救救孩子吧”来表达对专制制度的不满。而鲁迅的《狂人日记》里的“救救孩子吧”,吴虞:《狂人日记》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及其文化解读,第十三页.不是想表达救救自己,而是想呼吁下一代,想让下一代觉醒起来,拯救下一代的青少年,不要受封建制度的蒙蔽,而是关心民生,关心国家,做一个新时代的青年,学习新文化。鲁迅的“救救孩子吧”更加的有力量,也更迫切的想拯救被封建荼毒的人们,想让更多的人挣脱封建的枷锁。革命者的呐喊与改良家的控诉——鲁迅与果戈里《狂人日记》之比较,第八页.吴虞:《狂人日记》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及其文化解读,第十三页.五、结语最后,从这些对比中,得出:鲁迅的《狂人日记》是受果戈理的《狂人日记》所影响的,其中日记体的体裁,与主人公“狂人”、“狗”、“月亮”、“救救孩子吧”都是鲁迅借鉴的果戈理的,并且两本同名小说,都是对当下社会现象的批判。而不同的是鲁迅的《狂人日记》要比果戈理的《狂人日记》立意更加深刻,革命性与战斗性也更强,表达的思想也更加深刻。果戈理擅用喜剧的方式来表现悲剧,用轻松诙谐的手法,表现了俄国沙皇专制制度影响下黑暗、虚伪、腐败的官僚主义,也表达出对底层小人物不公平的待遇,以及没有尊严,没有人权的同情,却并没有呼吁社会的改变,这也是作者果戈理自身对于当下社会的态度,表现不满,却没有可以改变的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