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地貌认识实习报告_第1页
河流地貌认识实习报告_第2页
河流地貌认识实习报告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流地貌认识实习报告一、 实习的日的与任务通过对漓江上游猫儿山和会仙湿地的调查,了解河流的形成及其周围地形地貌的形成与概况。二、 实习的时间与地点本次实习时间共为期两天,2012年7月20号前往桂林猫儿山进行漓江源头的土壤、植被的调查。7月21号前往桂林会仙湿地进行岩溶湿地的调查。三、 实习的内容1、 猫儿山漓江源头土壤、植被调查基本地貌概况:猫儿山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位于广西东北部的兴安县、资源县、龙胜各族自治县等县的交界处。地理位置北纬25度48分至25度58分,东经110度20分至110度35分。主峰猫儿山属南岭山地西段越成岭山系,海拔高度2141.5米,为华南第一高峰,山体相对高度1862米,境内山峦重迭,原始森林密布,保存着较为完整的土壤垂直带谱。土壤的地带性分布规律主要是通过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来体现。而猫儿山的纬度地带性是由于温度降水等气象要素自赤道向两极的变化,从而引起生物土壤呈带状分布,由于高温多雨,风化作用强烈,加之常绿阔叶林生长繁茂,生物和土壤之间物质和能量之间的转换讯速,在富铝化和生物富集两个过程长期作用下形成红壤,因此猫儿山区的地带性土壤是红壤。山脚为常绿阔叶林、竹林但随着海拔2000米以上的山顶部位,由于温度低,风力强,立地条件差,以致森林和灌木生长困难,而草本植物繁茂,有山地灌丛草甸的零星分布。所以,猫儿山主峰的土壤垂直分布为山地红壤-山地黄壤-山地黄棕壤-山地灌丛草甸土。河流水系概况:猫儿山自然保护区是广西主要的水源林之一,森林覆盖率高,涵养水源丰富,其地表水系十分发育是一座天然的绿色水库。发源于猫儿山的主要河流有39条年平均径流量3.14亿吨,是桂林母亲河漓江的源头,也是资江、浔江的发源地,连接着长江、珠江两大水系。实习过程:7月20号早上8点半我们乘车至猫儿山山脚下,然后指导老师们带队带我们从山门徒步沿山路向上爬约500米,我们沿途可以看到乌龟江在奔腾而去。并观察到周围有茂密的竹林。猫儿山因其纬度,经度和垂直地带性所造成的区域性规律,使得猫儿山生物土壤呈带状分布,尤以红壤为主,又分层现象产生。植被的垂直地带性变化更为明显,从山顶的灌丛矮林到山脚的常绿阔叶林,竹林以及针叶林人工林。而原始的生态区内,也居住着一些比较原始的生物,凶猛的兽类,譬如狮子,老虎,豹子。而当地政府的保护措施也可见一斑了。沿途路上我们的自然地理学金鑫老师也给我们讲解了临时发现的坡面状况和土壤层分布,让我对课堂上所学的土壤结构知识认识更进了一步。下午1点50我们开始再从山门开始沿另一个方向上山,目标为十里峡谷。沿途路上我们看到了这边的水流窄而比较湍急河岸上我们看到了很多花岗岩等石滩遍布,在峡谷间看到了悬泉高挂、碧潭、跌水幽涧相伴,金老师也给我们讲了这是人工建成的一个挡水坡让水慢慢的跌入碧潭中。2、 会仙湿地的调查基本交通概况:桂林会仙岩溶湿地位于桂林市临桂县会仙镇、四塘乡一带,北至文全、黄插塘一带,南至睦洞、毛家、渣塘底一带,西至九头山、莫家,东至冯家。目前,共有睦洞、四益、新民、文全、竹园、大湾等四级公路、可以直达湿地的大部分地区,交通便利。气象水文:桂林会仙岩溶湿地所在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研究区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835.8毫米,年最大降雨量为2452.7毫米,年最小降雨量1313.3毫米。雨季为3至8月,降雨量占全年的百分之八十,其中4至8月是暴雨多发时期,降雨量约占全年的百分之五十。8月至9月暴雨次数减少,常出现高温干旱天气,10月份天气晴朗少雨,秋高气爽,气候宜人。水文方面:湿地研究区内主要河流有睦洞河、古运河,分别位于湿地中、南部,近东西走向。湿地内除上述主要河流发育外,还遍布许多水塘、湖泊、沼泽在内的大小不一的水体。地形地貌:根据会仙岩溶湿地特征、成因类型、地表组成物质、下伏基岩古地形及现代地貌的演变过程等,可将其地貌类型划分为峰丛谷地、孤峰平原、残丘平原三种。实习的过程:7月21号早上8点半我们便乘车前往会仙湿地来到码头指导老师们便将我们分成了15个小组,每个小组乘一艘船。在码头那我们看到了些人在码头垂钓可以说明这里的鱼类很多。首先我们要乘船去的第一站是龙头山,一路上我们一边观赏着周围的美景也不忘一边观察沿岸植被的变化,在去龙头山的途中我们便看到了河面上生长着些水葫芦,老师便给我们讲了水葫芦的繁殖能力很强,就是因为太强了,覆盖在整个湖面,使得水中的其他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水中的动物没有得到充分的空气与食物,不能够维持水中的生态平衡。甚至有时会堵塞水道,因此当地的村民都要经常清理掉这些水葫芦。河岸上我们也看到了一些福寿螺的卵块,通过查询资料也知道了福寿螺是一种外来入侵物种而且福寿螺食量大,咬食水稻等农作植物,可造成严重减产,是名副其实的水稻杀手。另外福寿螺的螺壳锋利,容易划伤农民的手脚,大量粪便能污染水体。因每只雌螺可年产卵万粒左右,繁殖量惊人,可造成其他水生物种灭绝,极易破坏当地的湿地生态系统和农业生态系统。到了龙头山,我便和其它几个同学先爬到了山顶,从山顶上俯瞰湿地大致地貌,从眼中看到了些孤峰平原、峰丛谷地和一些水塘。在山顶上也看到了岩溶发育完整的大片灰岩石头, 金老师同时在山顶上给我们讲解了一些关于湿地的河流补给方面的知识,以及也说了他人把会仙湿地作为桂林之肾有点欠妥,毕竟这片湿地面积太小了加上根据前人所说的会仙湿地本是个物种极其复杂繁复且多样的地方,现在虽然大部分植物物种目前还存在,但其数量已急剧减少,树木直径变小,大量原生草本植物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而逐渐缩减,特别是原有湿地上生长的芦苇和苔草等沼生植物。水面上越来越多的外来生物譬如水葫芦的存在,更大程度上限制了当地原生植物的生长,造成了生态的不平衡,严重影响了湿地的持续生存临桂会仙湿地在调节径流、蓄洪抗旱、防治污染、调节气候、控制土壤侵蚀、维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等方面有着其它系统不可替代的作用。湿地生态修复是调蓄水资源的重要措施。水资源调蓄功能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水源的蓄积和排泄,对当地老百姓生产、生活用水的供应及旱、涝灾害的减灾能力等方面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今,湿地的修复意义深远,只有通过新建和修复堤围,拦蓄洪水,引入渠水,抬高恢复湿地水面,确保会仙湿地不干涸,生态功能得到恢复,通过制定保护措施,有效的防止对湿地生态系统的破坏行为,引导湿地利用走上合理开发,协调发展的轨道。接下来我们的第二站是去观看乾隆桥,在那里金老师也给我们讲了一些关于乾隆桥的历史同时他提出对乾隆桥的历史来源产生质疑只能有待考证,看完乾隆桥我们便划船回了码头。同时也结束了两天的河流地貌认识实习,同学们在玩得开心的过程中掌握到一些专业的知识和非专业的常识,精神上满载而归。对我个人而言,尤感如此。四、实习的感想结束了这两天的河流地貌认识实习,让我们大概知道了河流的发源与其周围地貌的发育概况,也让我们对河流的认识更进一步了解,同时也学到了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我们只有在平时的生活中将所见所闻所知道的东西结合起来,才能更好的运用自己所学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