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024版高中历史第二单元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第5课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课后提能训练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_第1页
新教材2024版高中历史第二单元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第5课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课后提能训练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_第2页
新教材2024版高中历史第二单元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第5课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课后提能训练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_第3页
新教材2024版高中历史第二单元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第5课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课后提能训练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_第4页
新教材2024版高中历史第二单元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第5课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课后提能训练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第5课【基础巩固】1.欧美国家率先实现了从有机物经济向无机物经济的转变,即生产活动中的动力来源从生物向矿物的转变。直接推动这一转变的是()A.牛顿经典力学 B.达尔文进化论C.蒸汽机 D.计算机【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使人类生产活动的动力由人力、畜力转变为蒸汽动力,而蒸汽机以煤为燃料,从而“实现了从有机物经济向无机物经济的转变”,故选C项。2.1685年,英国对所有印花棉布、印度亚麻及所有印度制造的丝绸制品征收10%的税。1721年后的法令禁止售卖印度棉布。据此可知()A.英国纺织业完全落后于印度B.印度惨遭英国殖民掠夺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萎缩D.贸易保护助推工业革命【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英国限制印度纺织品在英国的进口和销售,这属于贸易保护政策,目的在于保护国内市场,而对国内市场的保护有利于刺激本国的生产力,对即将到来的工业革命起到推动的作用,故D项正确。3.时钟代替季节,工厂代替工场,小家庭代替大家庭。此变革始于()A.宗教改革 B.圈地运动C.“光荣革命” D.工业革命【答案】D【解析】工业革命中,随着工厂制度及火车、轮船等现代交通工具的出现,准时准点成为现代生活的准则,因此说“时钟代替季节”;工业革命使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实现了由工场到工厂的转变;工业革命以前,家庭体系以扩展型家庭为主,家庭成员聚集在一起便于集中人力物力,工业革命后,经济逐渐发展,传统大家庭的优势逐渐消失,小家庭代替大家庭。故选D项。4.1700—1820年,英国仿制亚洲商品并申请专利,其中陶器和陶艺釉技术专利7项,上漆技术专利13项,印花、亚麻等纺织技术专利48项。曾经作为奢侈品的丝绸和陶瓷远销欧美其他国家,并被打上了“英国制造”的烙印。这表明()A.英国扭转了对外贸易逆差B.英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C.技术革新推动了市场扩大D.世界贸易中心开始转移【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8、19世纪,英国仿制亚洲商品并大量申请专利,使英国生产的丝绸和瓷器远销欧美其他国家,这反映出技术革新推动了市场扩大,故选C项。5.美国和欧洲大陆在铁路发展过程中强调其“把国家绑在一起的前景”。1861年,一位意大利政治家在国家统一时说:“铁路会缝合意大利之靴。”据此可知,铁路()A.决定了一国经济发展程度B.推动了世界各国联系加强C.促进了欧洲国家走向联合D.促进了国家认同感的增强【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把国家绑在一起”“铁路会缝合意大利之靴”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欧美各国的铁路发展迅速,增强了人民的国家认同感,故D项正确;铁路决定经济发展程度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铁路修建加强了本国国内的联系,排除B项;欧洲国家走向联合是在二战后,排除C项。6.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和爱尔兰,需要早起上班的人会雇用“敲窗人”来叫醒自己,“敲窗人”会按约定的时间,拿着长竹竿、软锤等工具敲打客户的窗户。这说明()A.城市的居住环境有所改善B.商业经营方式发生变化C.工厂制有严格的规章制度D.工人文化素质逐渐提升【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时期,需要早起上班的工人,雇用他人在约定的时间敲打窗户叫醒自己,职业“敲窗人”的出现,说明工厂制度的规章严格,强化了人们的时间观念,故选C项。7.1796年,一名英国医生发布了曼彻斯特儿童健康状况调查报告:大纱厂雇用的童工很容易遭受烈性传染病传染,这类传染一旦发生,会迅速感染封闭空间中的密集人群。材料主要表明()A.大纱厂普遍存在雇用童工现象B.英国社会的阶级矛盾十分尖锐C.英国尚未建立起社会保障制度D.工业化进程带来新的社会问题【答案】D【解析】材料“大纱厂雇用的童工很容易遭受烈性传染病传染,这类传染一旦发生,会迅速感染封闭空间中的密集人群”表明工业革命引发新的社会问题,故选D项。8.19世纪初,英国兴起抵制教会的“新大学运动”,出现了以自由、民主精神办学的伦敦大学等一大批高等院校。进入20世纪,甚至教会大学也大量增加了面向现实的世俗课程。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巩固B.教育世俗化的不断发展C.近代科技和工业化的扩展D.宗教改革运动的深入发展【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19世纪初”“英国”“20世纪,甚至教会大学也大量增加了面向现实的世俗课程”可知,这是近代科技和工业化的扩展使人们亟须增加自然科学知识的结果,故选C项。【能力提升】9.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纺织行业,一方面,使用水力机和蒸汽机的工厂逐渐增加;但另一方面,使用手纺机、手织机、珍妮机等手动机械的手工工场还较为常见。这表明()A.工厂制的艰难兴起B.工厂制存在严重弊端C.手工工场存在优势D.蒸汽机还不够成熟【答案】A【解析】材料比较了工厂和工场两种生产组织形式的存在,趋势是工厂“逐渐增加”,但工场“还较为常见”,这反映了工厂制的艰难兴起,故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工厂制的弊端,使用水力机和蒸汽机是先进的,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使用手动机械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是落后的表现,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瓦特在18世纪后期改良的蒸汽机性能优良,逐渐推广,故D项错误。10.有人描述19世纪初英国的情景时说,妇女和女孩们曾从黎明到深夜整天不断地使用的嘤嘤作响的纺车,如今已被弃置屋隅。那些打着拍子砰然作响的手织机也多半闲置无闻。这说明()A.生产领域出现革命性变化B.工业革命推动妇女解放C.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D.家庭手工业已不复存在【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在18世纪中后期进行工业革命,机器生产逐渐取代了传统的手工劳动,故A项正确;从材料中无法得出妇女解放的结论,故B项错误;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故C项错误;工业革命后工厂取代了手工工场,但不能说家庭手工业已不复存在,故D项错误。11.“发动机一启动,人们就必须工作——男人、女人和孩子们都一起被套在钢铁和蒸汽的轭具下。动物机器……被紧紧地拴在不知痛苦和不知疲劳的钢铁机器上。”对材料解读准确的是()A.机器生产异化了工人生活B.工人劳动时间过长C.产业工人的健康受到危害D.阶级矛盾异常尖锐【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工业革命使机器生产取代了手工劳动,工人成为机器的附属品,必须跟着机器的运转而不停地工作,这说明机器生产异化了工人生活,故选A项。12.甲午中日战争之后,张之洞提出了“先发制人”的战略。他建议“急宜筹护华商、华工之法,以抵倭人”。该建议得到了清政府的认可,光绪帝发布谕令,着地方官员在开埠的苏州等地,“筹议招商,多设织布、织绸等局”。这一战略的实施()A.摆脱了列强资本输出的控制B.鼓舞了民族工业发展的信心C.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开展D.改变了近代中国的工业布局【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之后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限制,鼓舞了民族工业发展的信心,故B项正确;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进入资本输出的新阶段,排除A项;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证明了洋务运动的破产,排除C项;D项与史实不符,排除。13.1701年,一名英国人在《东印度贸易观感》一文中写道:“当东印度贸易向我们提供比我们更为便宜的货物,它将迫使我们去发明加工工序和机器,使我们有可能以比较少的劳动力和成本进行生产,从而把我们的制成品的价格降下来。”以上史料()A.揭示了工业革命发生的根源B.证明印度生产技术的先进C.丰富了工业革命研究的视角D.反映亚洲明显的贸易优势【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东印度贸易……将迫使我们去发明加工工序和机器……从而把我们的制成品的价格降下来”可知,英国因为受到印度廉价商品的冲击而具有改进生产技术的动力,这是对工业革命产生原因的一种新认识,它丰富了工业革命研究的视角,故C项正确;工业革命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的发展,排除A项;东印度贸易提供更为便宜的货物,但不代表印度的生产技术更先进,排除B项;东印度贸易不能代表整个亚洲的贸易水平,排除D项。14.萨维尔在《英格兰和威尔士农村人口的减少》一书中指出,英国某镇18个教区在1850年有鞋匠、木匠、石匠、铁匠、水轮工、茅屋工共238人,到1910年已降至118人。出现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是()A.工厂机械化的冲击B.城市化进程的加快C.人口流动的频繁D.圈地运动的结果【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手工业者数量大大减少与1850年英国已经完成工业革命,机器大生产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相关,即机器生产冲击了手工业生产,故选A项。15.1867年,英国政府颁布工厂法扩充条例,规定童工每周必须上学接受10小时教育,如违反规定,父母和雇主会被处以罚金。此外,该条例还对工作时间、童工年龄、机械操作等进行了一系列规定。这一条例的颁布()A.确保了义务教育的普及B.旨在改变童工的悲惨处境C.解决了英国的阶级矛盾D.适应了机器化生产的需求【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英国政府颁布工厂法扩充条例,要求童工必须接受相应的教育,并对工作时间、童工年龄和机械操作等作出一系列规定,这体现了工业革命时期机器化生产对于劳动力的要求,故D项正确;材料中对童工教育时间的规定并不能确保义务教育的普及,排除A项;材料中条例的颁布旨在解决工业革命对于劳动力素质要求的问题,排除B项;C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16.工业革命不过花了短短的两个世纪左右,就将不同的家庭和社群结合形成的部落、城市、王国与帝国这些单位粉碎成了原子,许多过去家庭和社群的功能,现在都被国家和市场取代。材料表明()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在全球确立B.工业革命导致了家庭单位的解体C.社会革命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杠杆D.工业革命是一次完整的社会革命【答案】D【解析】工业革命前的社会经济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生活常用的产品和服务多数由家庭提供,因此,家庭在社会中的地位较为重要;工业革命后,国家和市场的影响力不断提升,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削弱了家庭在社会中的作用,同时社会阶级结构出现重大变化。所以,工业革命是一次完整的社会革命,故选D项。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美国工业从纺织业起步向机器制造业发展,并使铁路、航运等得到了较快发展。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工厂制盛行,城市数目与城市人口迅猛增长。美国已有四分之一的人口生活在城市里,出现了城市化进程与工业化水平的同步发展,因而这一时期是美国城市化在历史上发展速度最快的年代。此外,多数城市已成为近代工业基地,从而大大加强了城市的作用和意义,并以最大的城市纽约为首,初步形成了一个城市体系,它对周围的地区形成巨大的吸引力和辐射力,从而带动了整个地区的发展和繁荣。城市体系的形成,也加速了美国城市化的进程。——摘编自欧阳世芳《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美国城市化历史分析及启示》(1)根据材料,概括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美国城市化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美国城市化的推动因素。【答案】(1)特点:城市化与工业化同步;城市化速度较快;大城市发挥辐射作用;初步形成体系。(2)推动因素:产业结构的调整;交通运输业的进步;农村人口与外来移民涌入城市;政府政策的推动。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由于工业革命的开展,大批工人进入工厂工作。很多棉纺织厂不仅没有新鲜的空气,还有大量的飞絮和尘埃,以致工人到40岁就丧失了劳动能力。更为严重的是大量的童工进入工厂,做着成人的工作却拿着比成人低廉的工资。到1830年,英格兰的大工业城市中没有完全安全的饮用水供应,最为典型的是泰晤士河,河流被污染后散发出的臭气,导致河边的议会大厦都不敢打开窗户。——摘编自李宏图《再造社会:19世纪欧洲的社会革命与化解》材料二英国议会改革派经过在全国范围内对工人阶级的调查,向议会和政府作出了报告。经过多方努力,1833年,英国议会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