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成都七中高2023届高三适应性模拟检测试题(一)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面对蒸蒸日上的伟大时代,面对气势磅礴的现代化实践,面对异彩纷呈的小康生活,新
时代文学工作者要以更为深邃的视野、更为博大的胸怀、更为自信的态度破题解题,善于从
中汲取题材、主题、情节、语言、诗情、画意的营养,催生更多传世之作、扛鼎之作,以文
载道、以文化人,为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作出文学贡献。
紧扣“可信”,讲好中国故事。“可信”来自真实。第一方面是“故事的真实”。中国故
事、中国方案最独到之处就在于中国特色、中国道路。新时代文学讲好中国故事,就要善于
讲好恢宏大气的国家故事、丰富多彩的百姓故事,以大视野、多角度呈现中国的发展与进步。
第二方面则是“艺术的真实”。新时代文学要善于把中国道路、中国理念、中国价值转化为
精彩的中国故事、丰满的艺术形象,讲出中国文化的使命担当和价值先导,讲好中国文化的
丰富多彩、和而不同的包容理念,把中国智慧与世界无私分享,在独特的审美创造中形成独
特的中国风范、中国流派,不断标注新时代文学水平的新高度。
紧扣“可爱”,构建中国话语和叙事体系。“可爱”来自美善。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
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中国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其蕴含
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从天下为公、世界大同,到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再到
仁者爱人、以德立人,不仅是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也对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具有
重要启示意义。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是民族的心灵史,能让远隔万永千山、身处天涯海角的
人们从字里行间读懂一个民族、领悟一种文化。新时代文学注重将民族性与时代性相融合,
找准世界发展的利益交汇点、中外价值观的契合点、人类的情感共鸣点,以新的创意构思、
新的题材内容、新的表现手法,构建新时代中国文学话语和叙事体系,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
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更多体现中华文化精髓、反映中
国人民审美情趣、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符合世界进步潮流的优秀作品奉献给世界,更加
有效地传播中国理念,促进文明交流互鉴。
紧扣“可敬”,刻画时代新人形象。“可敬”来自担当。亿万勤劳勇敢、担当有为的中国
人民就是中国形象的“代言人”,就是中国形象的使者。任何历史时期,都有反映这个历史
发展阶段的时代典型。文学以审美的方式反映一定时代的价值和价值体系,主要是通过塑造
艺术形象来实现的。文学意义上的“新人”是时代精神的人格化。“新人”所达到的高度,
就是文学作品的高度,也是时代的艺术高度。当代中国正经历着中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
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对于社会主义文学而言,
“以人民为中心”就是最大的底气和最强的动力。新时代文学要在创作内容和对象上,让人
民群众成为文学作品的主角,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善于从生动现实中发现新的人物类
型,灌注新的精神气质,塑造新的人物形象,体现新时代的审美理想和崇高追求。
新时代要唱响新征程的奋进之歌。新时代文学工作者要肩负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
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以思想的深度、艺术的高度、感情的温度开辟新时代文学气象
万千、群峰耸峙的壮阔境界,使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通过文学得以生动展现。
(摘自邱海军《论新时代文学与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学以审美的方式反映一定时代的价值和价值体系,塑造艺术形象也是其主要手段。
B.艺术真实是要对照中国特色,落实中国故事,让人可信、可爱、可敬。
C.对于社会主义文学而言,最大的底气和最强的动力就是“以人民为中心”。
D.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是新时代文学工作者应该肩负起的使命。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先提出总论点,然后从三个方面层层递进对总论点加以论述,探索展现可信、可爱、
可敬的中国形象的文学路径。
B.鲁迅先生所说的“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
有舍身求法的人”这些人可以作为中国形象的“代言人”的论据。
C.文学作品中的“新人”是时代精神的人格化,“新人”所达到的高度,就是文学作品的人
高度,也是时代的艺术高度。
D.文章运用了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等方法,让专业性很强的文学概念变得较易理
解。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讲好中国故事,要可信,它包括“故事的真实”和“艺术的真实”两方面的内容。
B.仁者爱人、以德立人,不仅是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而且也对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
题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C.优秀的文学作品是民族的心灵史,能让远隔万水千山、身处天涯海角的人们从字里行间读
懂一个民族、领悟一种文化。
D.要加快构建新时代中国话语和叙事体系,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更加充分、更加鲜明
地展现中国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
(~)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先秦诸子百家中,儒、道、墨、法、阴阳、名六家属第一流的大学派。汉以后,法、阴
阳、名三家,其基本思想为儒、道所吸收,不再成为独立学派;墨家中绝;唯有儒、道两家
长期共存,互相竞争,互相吸收,形成中国传统文化中一条纵贯始终的基本发展线索。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多元成分中,儒家和道家是主要的两极,形成鲜明的对立和有效的互
补。两者由于处处相反,因而能够相辅相成,给予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以深刻的影响。
儒家的人生观,以成就道德人格和救世事业为价值取向,内以修身,充实仁德,外以济
民,治国平天下,这便是内圣外王之道。其人生态度是积极进取的,对社会现实强烈关切并
有着历史使命感,以天下为己任,对同类和他人有不可自已的同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不与浊俗同流合污,在生命
与理想发生不可兼得的矛盾时,宁可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以成就自己的道德人生。道家的
人生观,以超越世俗人际关系网的羁绊,获得个人内心平静自在为价值取向,既反对心为形
役,逐外物而不反,又不关心社会事业的奋斗成功,只要各自顺任自然之性而不相扰,必然
自为而相因,成就和谐宁静的社会。其人生态度消极自保,以免祸全生为最低目标,以各安
其性命为最高目标。或隐于山林,或陷于朗市,有明显的出世倾向。儒家的出类拔萃者为志
士仁人,道家的典型人物为清修隐者。
儒道两家的气象不同,大儒的气象似乎可以用“刚健中正”四字表示,就是道德高尚、
仁慈亲和、彬彬有礼、忠贞弘毅、情理俱得、从容中道、和而不同、以权行经等等,凡事皆
能观研深究,以求合理、合时、合情,可谓为曲践乎仁义,足以代表儒家的态度。古者有儒
风、儒士、儒雅、儒吏、儒将等称谓,皆寓道德学问有根底、风度温文尔雅之意。道家高士
的气象似可用“涵虚脱俗”四字表示,就是内敛不露、少私寡欲、清静自守、质朴无华、超
然自得、高举远慕、留恋山水等,富于诗意,富于山林隐逸和潇洒超脱的风味。我们也发现
注重归真返璞,羡慕赤子般的天真或天机,保持人的真性情,厌恶人世的繁文缮节、权诈智
巧,是老庄的特色。古者有道人、道真、道眼、道貌、道学等称谓,皆寓不同凡俗、领悟至
道、风度超脱之意。儒家是忠良的气质与风度,道家是院士的气质与风度。
(摘编自《儒家与道家人生气象》)
材料二:
儒、道两家主张虽多有不同,各有偏重,但在力主“和”与“和谐”这一点上却是完全
一致的。儒家讲“和合”“保合”“中和”“太和”,孔子讲“和而不同”。道家也讲“致中和,
守静笃"“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和则生万物等等。
儒家学说和道家思想都是开放性的,不是封闭的思想体系,它们随着历史的前进而不断
地丰富和发展。汉代,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起初,确曾因我国囿于“夷夏之辨”一度显得
孑立。但经过一番与儒、道的碰撞、辩驳、演变、磨合,外来的佛教渐渐中国化,到了隋唐,
就逐渐实现了儒、道与佛的融合,三教合一,共同形成了中国恢宏独特的传统文化。这也是
世界各国思想历史上未有先例的一大“典型”。之所以能达到这一点,关键在于儒家学说和
道家思想这两个中华原创文化,具有博大的包容性,是坚强的“胃”,能把域外文化,如佛
教,消化吸收为中国化的佛教。所以,史学大师陈寅恪早就指出,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是“道
教之真精神,新儒家之旧途径”。故此,我们认为“国学”的根基是儒道互补,缺一不可,
而那种把“国学”只看做孔孟创立的儒家学说一家独踞的认识,是有重大偏颇的。缺了老子
创立的道家思想的补充,儒家难撑国学这台戏,儒、道两家,还要加上佛教三足鼎立才能站
稳立牢。
(摘编自韩秉方《儒道互利—国学之根基》)
材料三:
在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今天,为了更好地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需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如何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深入挖
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是一条重要途径,有助于克服在传承发展传统文化中容易出
现的形式化倾向。
历史悠久的中华传统文化,在殷周之际出现了重要的人文转向,即由神本向人本转向,
以及人道主义思潮出现。这为儒、墨、道、法等诸子百家提供了最直接的思想来源,也规定
了此后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走向。在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儒、道两家最
具代表性,儒家致力于以仁为核心、仁礼相辅互动的理论构建。与儒家讲仁爱形成对照的是,
道家更强调道法自然,认为文明的发展要注意克服虚伪性和工具化的倾向。道家身国同构、
经国理身的理念,表现出其根本价值取向是向往真正符合人性的和谐社会与美好人生。由此,
儒、道两家虽然对社会和人生的理想形成了不同的致思路向,但在拥有共同价值追求的基础
上可以相融互补。在魏晋玄学那里,通过名教与自然之辩,二者实现了辩证的统一,为容纳
和吸收外来的佛教准备了思想文化条件。
(摘编自洪修平《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
4.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儒家的人生态度是积极的,它关注社会现实;而道家则不同,以各安其性命为最高目标。
B.如果中华原创文化缺少包容性,不能让佛教中国化,就可能没有儒、道、佛合一。
C.我们一般习惯于把孔孟创立的儒家学说称为“国学”,其实,这是有重大偏颇的。
D.材料三第一段运用设问提出论点,指出复兴中国梦需要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追
求。
5.材料一中说儒道两家“处处相反”,以下不属于其“处处相反”依据的一项是(3分)
A.儒家的人生观是在生命与理想发生不可兼得的矛盾时,宁可杀身成仁,舍生取义,
以成就自己的道德人生;道家的人生观是以免祸全生为最低目标,以各安其性命为最高目标。
B.儒家的出类拔萃者为志士仁人,是忠良的气质与风度;道家的典型人物为清修隐者,是
院士的气质与风度。
C.儒家崇尚仁慈亲和、彬彬有礼、从容中道,主张凡事要合理、合时、合情;道家崇尚质
朴无华、超然自得、少私寡欲,主张保持人的真性情,厌恶人世的繁文缗节、权诈智巧。
D.儒家致力于构建以仁为核心、仁礼相辅互动的理论体系;道家更强调道法自然,认为文
明的发展要注意克服虚伪性和工具化的倾向。
6.儒家的人生观,以成就道德人格和救世事业为价值取向;道家的人生观,以超越世俗人
际关系网的羁绊,获得个人内心平静自在为价值取向。回顾我国古代知识分子的沧桑历史,
到处都可寻觅到这两种类型的影子,请你各举一例来证明。(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蓝袍先生(节选)
陈忠实
我爷爷徐敬儒,是清帝的最末一茬秀才,因为科举制度的废止而不能中举高升,爷爷只
好穿上蓝袍在杨徐村坐馆执教,教的是他的“四书五经”。我爷爷把门楼上那副“耕读传家”
的题匾挖掉了,换上一副“读耕传家”的题匾,把“耕”和“读”的位置做了调换。我父亲
初看时,还以为我爷爷笔下失误,问时,爷爷一拂袖子,瞪了父亲一眼,没有回答。我父亲
不敢再问,却明白了是有意调换而不属于笔误,该当慢慢地去体味,低下头小心翼翼地凿刻
起来。
爷爷瞑目前,选定我父亲做他的接班人,父亲穿上了爷爷留下的蓝袍去私塾坐馆执教。
后来因为家庭内部变化,在我刚满十六岁的时候,父亲让我做他的替身去坐馆执教……
过罢正月十五,私塾又开学了。我也穿上了蓝布长袍,第一次去坐馆,心里怎么也稳实
不下来。走出我家那幢雕刻着“读耕传家”字样的门楼,似乎这村巷一夜之间变得十分陌生
了,街巷里那些大大小小的树木,一搂抱粗的古槐,端直的白杨,夏天结出像蒜墨一样的长
英的楸树,现在好像都在瞅着我,看我这个十六岁的先生会不会像先生那样走路!那些拥拥
挤挤的一家一户的门楼里,有人在窥视我的可笑的走路的姿势吧?不管怎样,我已经走出街
门了,没有再退回去的余地了,只有朝前走。这时候,像面对一个十分面熟而又确实读不出
字音的生字时顺手掀开字典,我想到了父亲走路的姿势。我多少次看见父亲来去学堂时走在
村巷里的身姿,而他训导我的如何走路的条文倒模糊了。
我抬起头,像父亲那样,既不仰高,也不低垂,两目平视,梗直脖根,绝不左顾右盼,
努力做到不紧不慢,朝前走过去。
走进学堂的黑漆大门了,三间敞通的瓦房里,学生们已经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满了
学生自己从家里搬来的方桌和条凳,排列整齐,桌子四周围坐着年龄差别很大的生,在哇啦
哇啦背书。除了新添的几个启蒙生,教室里坐着的全是那些春节以前和我同窗的本村的熟人、
同伴、同学,有的个子比我长得还高还壮实,我今天看见他们,心里却怯了,我完全知道他
们和我父亲捣蛋的故伎,尤其是杨马娃和徐拴拴两人,念书笨得很,却尽鬼点子捣蛋。我一
进门就瞅见他俩的诡秘的脸相,倒有点怯场了,那些不怀好意的脸相!
我立即走向那张四方教桌,偏不注意那几个扮着怪相的脸。我在父亲坐过的那把直背黑
漆木椅上坐下来,腰似乎自然地挺直了,父亲就是这样挺着身坐。桌子角上压着一迭打好了
格子的空影格纸,那是学生们递上来的,等待我在那些空格里写上正楷字,他们再领回去,
铺在仿纸下照描,我取下一张空格纸,从铜笔帽里拔出毛笔,蘸了墨,刚写下一个字,忽然
一个声音在我耳边响起:
“蓝袍先生——"
我的脑子里轰然一声爆响,耳朵里传来学堂里恣意放肆地哄笑的声浪。我转过头,看见
一张傻乎乎愣笑着的脸,这是村子里一个半傻的大孩子。他的嘴角吊着涎水,一只手在背后
抓挠着屁股,得意地傻笑着,我立即追问:“谁叫你这么称呼我?”
教室里的笑声戛然而止,静默中潜伏着许多期待。
我从桌上摸过板子,那块被父亲的手攥得把柄溜光的柳木板子,攥到我的手里了,心里
微微忐忑了一下,我就毫不退让地说:“伸出手来!”
傻子脸色立时大变,眼里掠过惊恐的阴影,把双手藏到背后去了。
我从他的背后拉过一只左手,抽了一板子,傻子当下就弯下腰去,用右手护住左手嚎啕
起来:“马娃子!你教我把人家叫‘蓝袍先生',让我挨打……呜呜呜呜……”
我立即站起,一下子揪住杨马娃,这个暗中专门出鬼点子捣乱的“坏头头不压住这
个杨马娃,我日后就难得在这张椅子上坐安稳。我命令:“杨马娃,到前头来!”
杨马娃虎不失威,晃一下脑袋,走到前头来了。他个子虽不高,年岁不小了,也是个老
学生。他应付差事似的朝我草草鞠了一躬,就站住了。
我早已不能忍耐这种恶作剧还在继续往下演,“伸出手——"
杨马娃伸出手来。他的眼里滑过一缕冤枉的无可奈何的神色,既不看我,也不看任何人,
漫不经心地瞅着对面的墙壁。
我抽一下板子,那只手往下闪了一下,又自动闪上来,没有躲避,也听不到挨打者的呻
唤,更听不到求饶声了,我突然觉得那只手在向我示威,甚至蔑视我。教室里很静,听不到
一丝声响。我感到了两方的对峙在继续,我不能有丝毫的动摇,不然就会被压倒,难得起来。
我也不吭气,谁也不看,只看着那只要击中的手。我记得父亲打板子的时候就是这样,从来
不看被打者的脸,更不听他们的呻唤和求饶,只是打够要打的数字。我抽下五板子了……
傻子突然跪倒在地,抱住我的板子,哭喊说:“先……先先先生!马娃叫我叫你'蓝袍
先生',我说你要打手的,他说不会,你和俺俩都是在一块念下书的,不会打手的。他就叫
我跟你耍玩,叫‘蓝袍先生’……我往后再不……”
我似乎觉得胳膊有点沉,抬不起来了,再一想,如果马娃一直不开口,我能一直打下去
吗?倒是借傻瓜求情的机会,正好下台,不失威风也不失体面。
傻瓜先爬起来,深深地鞠了一躬,跑下去了,杨马娃则不慌不忙,文质彬彬地鞠了躬,
慢慢走回到座位上去了。
我重新坐好,提起毛笔,题写那张未写完的影格儿,手却在抖。我第一次执板打人,心
里却没有享受打人的畅快,反倒添加了一缕说不清的滋味……
就这样,我穿着蓝袍,像爷爷,像父亲,做起了先生……人说,我活脱就是二十年前我
爸的原样儿!连脾气也跟我爸一模一样了。
杨徐村解放了,人民政府废止了我的课程,让我到城南的师范学校去进修。我来到了师
范学校,来到了一个新的世界,我脱掉篮袍,穿上了“列宁装”,无论如何,我感到一种从
来没有过的轻松,我像卸下了钢铸铁浇的铠甲,顿时感到浑身舒展了。我挺直了脊背,向前
走去……
(选自《蓝袍先生》,有删改)
7.下列对本文的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介绍门楼雕刻着“读耕传家”字样,体现出爷爷对“读”,对知识的重视,同时
也为下文塑造“我”的形象做了铺垫。
B.小说第一段的环境描写主要是“我”在赴学馆途中的所见,在写树木古槐时运用了拟人
的修辞手法,意在表现“我”初次去学堂途中的敏感与忐忑。
C.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叙述视角,叙述亲切自然,既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令人信服,也让
读者能够感受到人物的喜怒哀乐,从而引起读者共情。
D.小说心理描写细腻,从赴学馆途中的不自信到进入学堂后的胆怯,再到与杨马娃冲突后
的暴怒,最后惩戒学生后的满足,让读者看到了“我”的成熟。
8.请结合契诃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试比较“套子”与本文“蓝袍”内涵的异同点。
(6分)
9.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是儿子“我”,但行文中却多次提到父亲,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请
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闻也。夫子言天道与性命,弗可得闻也已。”颜渊喟然叹曰: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欲罢不能。的竭我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蔑由也已。”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
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曰:“我何执?执御乎?执射乎?我执御矣。"牢曰:“子云’不
试,故艺'J
鲁哀公十四年春,狩大野。叔孙氏车子短商获兽,以为不祥。仲尼视之,曰:“麟也。”
取之。曰:“河不出图,洛不出书,吾已矣夫!”颜渊死,孔子曰:“天丧予!”及西狩见麟,
曰:“吾道穷矣!”喟然叹曰:“莫知我夫!”子贡曰:“何为莫知子?”子曰:“不怨天,不尤
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乎!”谓“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矣”。谓“虞
仲、夷逸隐居放言,行中清,废中权”。“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
子曰弗乎弗乎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焉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乃因史记作舂秋
上至隐公下讫哀公十四年十二公据鲁,亲周,故殷,运之三代。约其文辞而指博。故吴楚之
君自称王,而《春秋》贬之曰"子”;践土之会实召周天子,而《春秋》讳之曰“天王狩于
河阳”。推此类以缠当世。贬损之义,后有王者举而开之。《春秋》之义行,则天下乱臣贼子
惧焉。
孔子在位听讼,文辞有可与人共者,弗独有也。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
夏之徒不能赞一辞。弟子受《春秋》,孔子曰:“后世知丘者以《春秋》,而罪丘者亦以《春
秋》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子曰/弗乎弗乎/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焉/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乃因史记作
春秋/上至隐公/下讫哀公十四年/十二公/
B.子曰/弗乎弗乎/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焉/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乃因史记作春
秋/上至隐公下讫哀公/十四年/十二公/
C.子曰/弗乎弗乎/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焉/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乃因史记作春
秋/上至隐公/下讫哀公十四年/十二公/
D.子曰/弗乎弗乎/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焉/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乃因史记作
春秋/上至隐公下讫哀公/十四年/十二公/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既竭我才”与“既克,公问其故”(《曹刿论战》)两句中的“既”字含义相同。
B.“我执御矣”与“振长策而御宇内”(《过秦论》)两句中的“御”字含义相同。
C.“推此类以绳当世”与“故木受绳则直”(《劝学》)两句中的“绳”字含义不同。
D.“王者举而开之”与“杀人如不能举”《鸿门宴》)两句中的“举”字含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子对当时的礼乐制度和天道性命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不仅受到子贡、颜渊等学生的敬
仰,也被达巷地方的人称道。
B.孔子学识渊博,有人获得一只野兽,认为不吉祥,孔子一看就知道是瑞兽麒麟,并由见到
麒麟发出“吾道穷矣”的感叹。
C.孔子臧否人物,观点鲜明,他赞扬伯夷、叔齐,批评柳下惠、少连,认为虞仲、夷逸清高
纯洁,能够灵活弃官应变。
D.孔子根据史官的记载编写了《春秋》,尊奉周王室为正统,贬斥了自行称王的吴国、楚国
的国君,因此受到后人批评。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2)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春日京中有怀
杜审言
今日游寓独游秦,愁思看春不当春。
上林苑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
公子南桥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
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
【注】南桥、西第:均在洛阳。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游寓”二字点明诗人宦游的处境,“秦”字点明宦游的地点,照应了题目中的“京
中"。
B.第二句关键在“看春”二字,内容上交代了“愁”的原因,结构上又领起下文对春景的
描绘。
C.颔联两句选取典型场景,刻画了京中春天的生机盎然,“徒”“漫”二字又流露出无限的
惆怅。
D.尾联构思新颖,其中“明年”“倍还”等语表明诗人对未来充满期待,洋溢着昂扬乐观的
情绪。
15.诗歌先言“不当春”,后边又说“应尽兴”,你认为应该如何理解?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庄子•逍遥游》中,借两种“小年”生物无法感受早晚、春秋的变化,来说明见识受
限的两句是“,
(2)古人常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J
(3)洲I、汀、渚,指水滨或水中之地,常有禽鸟飞翔、栖停于其上,古代诗文中对此多有
描写,如“,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7〜19题。
作为一名铁路通信工,我是铁路产业工人中的普通一员,10多年来在自己的岗位上坚
守着,努力着。还记得2011年8月,我刚上班不到一个月,就遇到了泥石流掩埋铁路线
路的情况。在现场坚守的两天中,抢险工作①,我们用最快速度恢复了正常运输秩序,将
线路中断损失降到最低。这是刚上班就遇到的“大事”,当时的紧张感和责任感至今仍
工作紧锣密鼓,任务接踵而至。2012年10月,宁西铁路增建二线工程(陕西段)正式
开工,我们又投入火热的新线建设中。我们要确保既有线路安全畅通,避免不影响铁路正常
行车,还要提升对新线路的施工安全监控工作。有时候天不亮就要上岗,盯室外光电缆布放,
查机房设备安装,协调施工方处理整改问题,很晚才能回家。经过38个月的连续奋战,二
线提前开通,我们又一次圆满完成了任务。
中国高铁发展进步,是每一名铁路人③的目标。新时代十年,我国高铁年均投产
3500公里,西部地区铁路里程突破6万公里,建成世界上最大的高速铁路网,极大方便了
人们的出行。虽然自己的工作很平凡,但我始终葆有对工作的执着与热情。我坚信,做好每
一件普通的事就是不普通,在平凡的岗位上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一样能为祖国做出贡
献。
17.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
得改变原意。(4分)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怎样的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小题。
只要下载某款软件,就能轻易地把自己的五官投到原本的演员脸上,享受“参演”电影、
电视剧、短视频的快感。
近年来,“AI换脸”走红网络,无论是在手机应用商城还是社交平台、短视频平台,都
能看到不少提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至2030年中国新型粉煤灰混凝土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多功能采暖炉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 2024至2030年中国SB十二直裙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年中国偏式挂头不锈钢喉箍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非人力资源经理的人力资源管理讲师版
- 仓库内人员流动管理计划
- 出国打工合同
- 动漫行业月度个人工作计划
- 报停启用供用电协议书范本
- 早期教育环境创设(早期教育专业)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皮质醇增多症课件
- 大学生创新创业(微课版第3版)课件 第9、10章 初创企业的营销管理、初创企业的财务管理
- 04.第四讲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 第三单元多文本阅读教学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 鲜花店面租赁合同
- 干部试用期满转正谈话会讲话材料【八篇】
- 重体力劳动管理程序(51版)
- 脑梗死临床治愈标准
- 2023年上海市高考日语试卷试题及答案详解(含作文3)
- 电梯维修保养总体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