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高考生物模拟试卷
考生请注意:
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
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苏氨酸在相关酶的作用下,通过5步反应合成异亮氨酸。当细胞中异亮氨酸浓度足够高时,其与苏氨酸脱氨酶结合,
抑制酶活性;当异亮氨酸的浓度下降到一定程度时,异亮氨酸脱离苏氨酸脱氨酶,抑制解除。反应过程如下图所示,
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抑制「
苏氨酸廿酸脱氨酶
——►E--------异亮氨酸
A.细胞中只要苏氨酸脱氨酶活性正常就能合成异亮氨酸
B.苏氨酸与异亮氨酸分子结构的差异体现在R基团上
C.苏氨酸脱氨酶与异亮氨酸结合后空间结构改变,活性被抑制
D.上述调节方式为负反馈调节机制,能有效避免物质浪费
2.S型肺炎双球菌具有多糖类荚膜,R型肺炎双球菌则不具有,在含有R型活细菌的培养基中添加某些物质后进行培
养,下列相应的培养结果,表述错误的是()
组别添加物具有荚膜的细菌
AS型细菌的多糖类物质有
BS型细菌DNA有
S型细菌DNA的完全水
C无
解产物
DS型细菌的蛋白质无
A.AB.BC.CD.D
3.下图1为真核生物DNA的结构,图2是其发生的生理过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⑤
DNA
A.图1中④是组成DNA的基本单位之一——胞嗑淀脱氧核甘酸
B.图1中DNA一条链上相邻的G和C通过氢键连接
C.图2生理过程在真核生物体内绝大多数细胞中都能发生
D.图2中可看出该过程是双向进行的,图中的酶是解旋酶
4.下列关于“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的操作,正确的是()
A.镜检计数时,不计入压在方格角上的细胞
B.在含有培养液的试管静置之后,用滴管从试管中吸取培养液
C.应在每天的同一时间从同一培养瓶中吸出等量培养液进行计数
D.整个实验期间,有4天需要用血细胞计数板对酵母菌进行计数
5.培养下列微生物,培养基中不用添加碳源的是()
A.蓝藻B.酵母菌C.醋酸菌D.毛霉
6.遗传工作者在进行遗传病调查时发现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家系图,n-4不含有甲病基因,人群中乙病发病的
概率是1/100,系谱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双胞胎(W-1与W-2)同时患有乙遗传病的概率是1/6
C.II-3和III-3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1/3
D.皿-1与一个正常的男性婚配,所生子女正常的概率是15/22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
7.(9分)已知玉米籽粒有色(B)对无色(b)为显性,饱满(R)对凹陷(r)为显性。为研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
传特点,某小组用纯合有色饱满玉米与无色凹陷玉米杂交,所得M自交,统计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有色饱满:有色
凹陷:无色饱满:无色凹陷=281:19:19:81.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杂交实验中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填“遵循””或“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依据是o
(2)用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其种类和比例是o
(3)某同学在用纯合有色玉米与无色玉米进行杂交实验时,在后代群体中偶然发现了一粒无色玉米(甲出现该无
色玉米(甲)的原因可能是亲本玉米在产生配子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片段缺失。现有正常纯合有色玉米(乙)
与无色玉米(丙)可供选择,请完成下列实验步骤及结果预测,以探究其原因。(注:一对同源染色体都缺失相同片段
时受精卵致死;各型配子活力相同)
实验步骤:①用该无色玉米(甲)与杂交,获得Fi;
②Fi随机交配,观察、统计F2表现型及比例。
结果预测:I.如果F2表现型及比例为,则为基因突变;
II.如果F2表现型及比例为,则为染色体片段缺失。
8.(10分)现代医学研究发现,人们在使用阿片类镇痛药缓解疼痛的同时会产生依赖性,且过量使用会致死。高等动
物痛觉形成过程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甲神经元
兴奋
(1)图中甲神经元兴奋后通过(填结构)传递给乙神经元,最终传至痛觉中枢而产生痛觉。若产生痛
觉的过程发生在患者打针(手臂注射)时,患者的手不会缩回,这说明人体神经中枢之间的联系是
(2)已知阿片类药物A能减少兴奋性神经递质的释放,阿片类药物B能促进钾离子外流,两者均作用于神经元之间,
阻止兴奋的传导而起到镇痛作用。若药物A和药物B分别置于甲、乙神经元间,预测乙神经元膜电位很可能都是
,两者电位差是否相同?(填“相同”或"不相同”)
(3)阿片类镇痛药上瘾的患者经常通过共用注射器注射药物而感染艾滋病,由于艾滋病患者易发生恶性肿瘤,说明免
疫系统具有功能。
9.(10分)生态专家把某一废弃池塘改造成新型池塘,并对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和能量流动进行了调查,结果如图
所示。该新型池塘生态系统中有香莲、芦蒿、多种藻类、水草,还有多种鱼类、虫类,塘边建有猪舍和蘑菇房。
(1)在该池塘上发生的群落演替类型属于—;调查池塘中草鱼的种群密度,常采用的方法是。该生态系统中
的挺水植物、浮游植物、沉底植物及生活在水体中的其他生物形成了群落的一结构。
(2)改造后的生态系统生物组分增多,食物网变复杂,提高了生态系统的—.写出该生态系统中营养级最多的一条
食物链_____。
(3)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是—.消费者的新陈代谢和分解者的分解作用,能把有机物转化成无机物,这体现了生
态系统具有—的功能,图中的分解者有
10.(10分)苦养是一种有名的经济植物,其含有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降血糖、血脂等功效。CHS是合成黄酮类化合
物的关键酶。有人把经修饰的CHS基因导入苦养细胞中,培育高产黄酮苦养品系。按图示回答:
修饰后的CHS基因]、
一心CAQ2二^耀
Ti质粒Vj/重组玉质粒含重组Ti质粒苦养体细胞
的农杆菌
(D将修饰后的CHS基因与Ti质粒连接成重组Ti质粒的酶称为,这种酶主要有两类,恢复的化
学键是,其中能“缝合”平末端的是o
(2)基因工程中构建基因表达载体的目的是。
(3)图中将修饰后的CHS基因导入苦养体细胞的方法称为,用此方法的受体植物细胞可以释放出
物质吸引农杆菌移向细胞。如果是单子叶植物常采用的导入方法是。
(4)检测转基因苦养培育是否成功,个体水平上可以比较进行鉴定。
11.(15分)遗传学家对虎皮鹦鹉的羽色进行了研究。请回答:
(D虎皮鹦鹉的羽色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基因B控制蓝色素的合成,基因D控制黄色素的合成,二者的等位基因
b和d均不能指导色素的合成,其遗传机理如下图所示:
«WB
①该过程说明,一些基因就是通过,从而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除了图中所示之外,还可以
通过控制来控制。
②若将纯合蓝色和纯合黄色鹦鹉杂交,其后代的表现型为,基因型为,再让子一代的互交,子二代
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2)若要验证黄色雄性个体的基因型,则应选择多个雌性个体与该黄色雄性个体杂交。若,
该黄色个体为杂合子;若则黄色个体很可能为纯合子。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A
【解析】
结合题意和题图分可知,苏氨酸经5步反应合成异亮氨酸的过程,需要苏氨酸脱氨酶,而该酶的活性受异亮氨酸含量
的影响。异亮氨酸越多,越容易与该酶结合而抑制其活性,导致合成异亮氨酸合成减少,这是一种负反馈调节机制。
【详解】
A、异亮氨酸的合成不仅需要苏氨酸脱氨酶,B-C、CTD、DTE、E一异亮氨酸也需要酶催化其反应,A错误;
B、不同氨基酸结构的差异体现在R基团上,B正确;
C、异亮氨酸浓度足够高时会与苏氨酸脱氨酶结合,空间结构改变,活性被抑制,C正确;
D、细胞内的这种负反馈调节机制能有效避免物质浪费,D正确。
故选Ao
2、A
【解析】
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的区别是前者没有荚膜(菌落表现粗糙),后者有荚膜(菌落表现光滑)。由肺炎双球菌转化实
验可知,只有S型菌有毒,会导致小鼠死亡,S型菌的DNA才能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
【详解】
A、S型细菌的多糖类物质不能使R型活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所以培养R型活细菌时加入S型细菌的多糖类物质,
不可能产生一些有荚膜的S型细菌,A错误;
B、S型细菌DNA能将R型活菌转化为S型细菌,所以培养R型活细菌时加入S型细菌生物DNA,能产生有荚膜的
S型细菌,B正确;
C、S型细菌DNA的完全水解产物不携带遗传信息,所以培养R型活细菌时加入S型细菌DNA的完全水解产物,不
能产生有荚膜的细菌,C正确;
D、S型细菌的蛋白质不携带遗传信息,所以培养R型活细菌时加入S型细菌的蛋白质,不能产生有荚膜的细菌,D
正确。
故选A。
3、D
【解析】
分析1图:①为磷酸,②为脱氧核糖,③为胞嗜咤,④由磷酸、脱氧核糖和胞喀噫组成,但不是胞嗑咤脱氧核昔酸,
⑤氢键、⑥是脱氧核糖与磷酸之间的化学键、⑦是磷酸二酯键。
分析2图:2图表示DNA分子复制过程。
【详解】
A、④由磷酸、脱氧核糖和胞嗑咤组成,但不是胞喀咤脱氧核甘酸,A错误;
B、图1中DNA一条链上相邻的G和C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连接,B错误;
C、图2为DNA复制过程,只能发生在少数能进行分裂的细胞中,C错误;
D、由图2可知,DNA分子的复制过程是从多个起点开始的,且双向复制,这样可以提高复制速率;图中所示的酶能
将双链DNA打开,因此为解旋酶,D正确。
故选D。
4、D
【解析】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的相关注意事项:
(1)显微镜计数时,对于压在小方格边线上的酵母菌,应只计固定的相邻两个边及其顶角的酵母菌;
(2)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前,需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少误差;
(3)结果记录最好用记录表;
(4)每天计数酵母菌量的时间要固定;
(5)培养和记录过程要尊重事实,不能主观臆造。
【详解】
A、镜检计数时,压在方格边上的酵母菌,需要计数相邻两边及其顶角的个体数,否则会产生误差,A错误;
B、吸取培养液计数前要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少误差,B错误;
C、应在每天同一时间从同一培养瓶去培养液计数,不要求等量,C错误;
D、实验期间的第一、二、四、七天需用血细胞计数板对酵母菌进行计数,D正确。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
采用的方法、实验步骤、实验结果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5、A
【解析】
微生物的营养物质主要包括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等,配置培养基时一般要考虑微生物的营养物质是否全面、各种
营养物质的比例及pH等因素。
【详解】
A、蓝藻是原核生物,含藻蓝素、叶绿素,能利用二氧化碳无机碳源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是自养型生物,故不
需要添加碳源,A正确;
B、酵母菌是异养型生物,培养基中需要添加有机碳源,B错误;
C、醋酸菌是异养型生物,培养基中需要添加有机碳源,C错误;
D、毛霉是异养型生物,培养基中需要添加有机碳源,D错误。
故选A。
6、D
【解析】
分析系谱图:根据I4、1-2和n-2可知甲病为隐性遗传病,又n-4不含有甲病基因,但子代有患疾病的儿子,因此
甲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相关基因用A、a表示);根据11-1、H-2和UI-1可知,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相
关基因用B、b表示)。
【详解】
A、由以上分析可知,甲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错误;
B、就乙病而言,IH-1患乙病,所以n-1和11-2的基因型均为曲,则in-3的基因型及概率为1/3BB、2/3Bb,II-4患
乙病,所以HI-4的基因型为Bb,他们所生子女患乙病的概率为2/3xl/4=l/6,W-1与W-2为异卵双胞胎,因此双胞胎
(W-1与IV-2)同时患有乙遗传病的概率是1/6x1/6=1/36,B错误;
C、II-3的基因型为BbXAX,,HL3基因型及概率为l/3BBXAXa、2/3BbXAXa,因此两者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2/3,C
错误;
D、人群中乙病发病的概率是1/100,即bb的频率为1/100,则b的基因频率为1/10,B的基因频率为9/10,人群中正
常男性是携带者的概率为Bb+(BB+Bb)=(2x1/10x9/10)+(1-1/100)=2/11,III-1的基因型为bbXAX,其与一个正
常的男性(9/11BBXW、2/llBbXAY)婚配,所生子女正常的概率是(1-2/11x1/2)x3/4=15/22,D正确。
故选D。
【点睛】
本题结合系谱图,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要求考生识记几种常见单基因遗传病的类型及特点,能根据系谱图推断它
们的遗传方式及相应个体的基因型,再进行相关概率的计算,属于考纲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
7、不遵循F2中每对相对性状表现型的分离比都符合3:1,而两对相对性状表现型的分离比不符合9:3:3:1及
其变式,因此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R:Br:bR:br=9:l:l:9正常纯合有色玉
米(乙)有色:无色=3:1有色:无色=4:1
【解析】
用纯合有色饱满玉米与无色凹陷玉米杂交,所得Fi自交,统计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有色饱满:有色凹陷:无色饱满:
无色凹陷=281:19:19:81,其中有色:无色=(281+19):(19+81)=3:1,饱满:凹陷=(281+19):(19+81)
=3:L即每对基因单独都符合分离定律,但两对性状之间综合分析并不符合9:3:3:1的变式,说明两对等位基因
之间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详解】
(D根据上述分析可知,F2中每对相对性状表现型的分离比都符合3:1,而两对相对性状表现型的分离比不符合
9:3:3:1及变式,因此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2)用纯合有色饱满玉米与无色凹陷玉米杂交,所得Fi自交获得F2,根据子二代中无色凹陷(bbrr)个体占81/400,
可知子一代产生的雌雄配子中br均占9/20,子二代中无色饱满(bbRR、bbRr)的个体占19/400,设子一代产生的雌
雄配子中bR所占比例均为a,则a2+2x9/20xa=19/400,解得a=l/20,同理,根据子二代中有色凹陷(Bir)个体占19/400,
设子一代产生的雌雄配子中Br均占b,则b2+2x9/20xb=19/400,解得b=1/20,则子一代产生的雌雄配子中BR占
1-9/20-1/20-1/20=9/20(,所以Fi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种类和比例是BR:Br:bR:br=9:1:1:9«
(3)无色玉米甲若为亲本减数分裂时发生了基因突变形成的,则甲的基因型为bb,无色玉米甲若为亲本减数分裂时
发生了染色体片段缺失形成的,则甲的基因型为b0,若甲与无色玉米植株杂交,无论哪种变异,其杂交后代均为无色
植株,无色植株自由交配的后代均不发生性状分离,故不能区分甲植株的变异类型;如甲的形成为亲本减数分裂时发
生了基因突变,则甲的基因型为bb,甲植株与正常纯合有色玉米(乙)杂交,后代基因型为Bb,子一代自由交配的
后代会出现有色:无色=3:1;若甲的形成是由于亲本减数分裂时发生了染色体片段缺失,则甲的基因型为bO,与正
常纯合有色玉米(乙)杂交,后代的基因型为Bb、B0,两种基因型各占1/2,产生的配子类型为B:b:0=2:1:1,
子一代继续自由交配,后代中一对同源染色体都缺失相同片段的占l/4xl/4=l/16(死亡)、基因型为bb的占1/4x1/4=1/16,
基因型为b0的占l/4xl/4+l/4xl/4=l/8,其余(1-1/16-1/16-1/8=12/16)均表现为有色性状,所以子二代有色:无色
=12:3=4:1。综上分析可知实验步骤应为:
①用该无色玉米(甲)与正常纯合有色玉米(乙)杂交,获得F”
②Fi随机交配,观察、统计F2表现型及比例。
结果预测:I.如果F2表现型及比例为有色:无色=3:1,则为基因突变;
II.如果F2表现型及比例为有色:无色=4:1,则为染色体片段缺失。
【点睛】
本题考查基因的连锁和变异类型的判断,要求考生掌握分离定律的实质,能根据子二代的分离比推断子一代产生配子
的类型和比例;能设计简单的遗传实验进行验证生物变异的类型,属于考纲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
8、突触低级中枢受高级中枢控制(答案合理即可)外正内负不相同监控和清除
【解析】
1、神经元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表现为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当某一部位受到刺激时,Na+内流,其膜
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
2、识图分析可知,兴奋的传递方向为由甲神经元到乙神经元,甲、乙神经元之间联系的结构为突触,图中为轴突-胞
体型突触,兴奋最终经过低级中枢脊髓传至高级神经中枢大脑皮层,产生痛觉。
【详解】
(1)图中甲、乙神经元之间的联系的结构为突触,兴奋通过突触由甲传至乙,最终传至痛觉中枢而产生痛觉。若产生
痛觉的过程发生在患者打针(手臂注射)时,患者的手不会缩回,缩手反射的低级中枢在脊髓,这说明人体的低级中
枢脊髓受到高级神经中枢大脑皮层的控制。
(2)根据题意可知,药物A能减少兴奋性神经递质的释放,则将其放置在甲、乙神经元之间的突触,则甲神经元产
生的兴奋性神经递质释放减少,不足以引发乙神经元形成动作电位,因此乙神经元保持原来的静息状态,即膜电位为
外正内负;根据题意阿片类药物B能促进钾离子外流,则将其放置在甲、乙神经元之间的突触,则其促进乙神经元钾
离子外流,使其保持静息电位,但是静息电位差绝对值增大,膜电位仍然为外正内负。因此若药物A和药物B分别置
于甲、乙神经元间,预测乙神经元膜电位很可能都是外正内负,但是二者作用的结果形成的静息电位的电位差不同。
(3)免疫系统的功能包括:防御、监控和清除,艾滋病患者易发生恶性肿瘤,说明免疫系统具有监控和清除的功能。
【点睛】
本题考查神经调节和免疫系统的功能的知识点,要求学生识记免疫系统的功能及其表现,把握神经调节中兴奋的产生
机理,理解动作电位和静息电位的产生过程及其原因,掌握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和影响因素,能够结合题意
和所学的知识点解决问题,这是该题考查的重点。
9、次生演替标志重捕法垂直抵抗力稳定性(或自我调节能力)水草―虫类一鲤鱼(或鲫鱼)一人生
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物质循环蘑菇、细菌
【解析】
1、群落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地形的起伏、光照的阴暗、湿度的大小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段往
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种群密度也有差别.例如,在森林中,在乔木的基部和其他被树冠遮住的地方,光线较暗,适
于苔辞植物生存,而属管辖的间隙或其他光照较充足的地方,则有较多的灌木和草丛。
群落的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生物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例如,在森林里,高大的乔木占据森林的上层,往
下一次是灌木层和草本植物层。
2、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区别: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在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
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
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可以看出,两者的区别主要表现为起始条件不同。
【详解】
(D在该池塘上发生的群落演替类型属于次生演替;调查池塘中草鱼的种群密度,草鱼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常
采用的方法是标志重捕法;该生态系统中的挺水植物、浮游植物、沉底植物形成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2)抵抗力稳定性和物种丰富度成正相关,改造后的生态系统生物组分增多,食物网变复杂,提高了生态系统的抵抗
力稳定性(或自我调节能力),该生态系统中营养级最多的一条食物链是水草—虫类一鲤鱼(或鲫鱼)一人,共四个营
养级。
(3)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消费者的新陈代谢和分解者的分解作用,能把有机物转化成无机
物,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物质循环功能。图中蘑菇、细菌属于分解者。
【点睛】
本题考查了生态农业中的能量流动的相关知识,分析清楚图中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同时理解该生态系统的意义。
10、DNA连接酶磷酸二酯键T&DNA连接酶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且可遗传给下一代,
同时,使目的基因能够表达和发挥作用农杆菌转化法酚类基因枪法转基因苦养与普通苦养的黄酮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