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野正确把握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_第1页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野正确把握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_第2页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野正确把握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_第3页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野正确把握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_第4页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野正确把握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野正确把握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摘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原则。以人为本回答的是发展为了谁、依靠谁和其成果归谁享用,从本质上说,以人为本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题中之义,它既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要求,又创新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因此,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野正确把握以人为本命题的科学内涵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关键词:以人为本历史唯物主义科学发展观一、以人为本是建立于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的命题历史唯物主义始终从人的角度来考察社会历史,它的出发点,就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现实的人;它的理论归宿和最高升华,就是人的解放和人的发展;“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1]“任何一种解放都是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2]科学发展观所说的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3]以人为本反映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项基本原则。(一)以人为本的理论基点在于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德国古典哲学的同时,一再明确地强调了其观察社会历史的出发点,他们指出“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主张“从现实的、有生命的个人本身出發”,他们认为这是一种“符合实际生活的”“观察方法”。[4]历史唯物主义把生产与社会、历史以及人的发展一起加以综合考虑,认为人的历史活动可以概括为物质资料的生产和人口的生产,人们在按照自身的需要从事生产活动的过程中,必然会发生人和自然的关系以及人和人的关系,这两个基本的关系,前者称为生产力,后者称为生产关系。同时,人们在社会物质利益的关系的基础上还会发生政治关系、思想关系。正是这些关系规定着人的本质,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5]人类社会就是人们从事各种实践活动所发生的关系的总和,没有人的生产实践活动,就没有人类社会,人是社会的主体。以人为本的首要内容是谋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即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自觉地把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和行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即把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的主人翁地位,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关心人民的疾苦,满足人民群众各方面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各种利益,尊重和保障人民的基本自由和权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党和政府全部工作的目的和指南。以人民喜欢不喜欢、答应不答应、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党和政府行为是非得失的价值尺度标准,突出了人民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可见,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也是强调要以人为考察社会发展的出发点,要从现实的有生命的个人出发去观察经济社会发展问题,这反映了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二)以人为本的理论核心在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在历史唯物主义看来,现实的个人作为有生命有意识的社会性的物质存在,为了满足生活需要,首先要参与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的历史活动。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实践活动是现实的个人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从而也是整个社会存在发展的物质基础。人们的物质生活的生产总是在一定的生产方式下进行,而“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6]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具体的人们的实践活动。“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7]。不是历史创造着人,而是人们的实践活动创造着历史,群众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强调以工农为主体的广大人民群众是改革和发展的主体,是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驱动力,必须依靠群众。这是我党的根本路线,群众路线。这是我们党过去之所以赢得全国人民拥护从而取得执政地位最重要的法宝,要完成领导社会主义建设更艰巨的任务,必须坚持这条路线。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密切联系群众、始终相信群众、紧紧依靠群众,最充分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集中全社会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亿万群众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可见,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同样强调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社会发展要发挥人民群众的创造作用,集中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三)以人为本的理论归宿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历史唯物主义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价值取向,并科学地论证了实现这种价值取向的客观必然性。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人类社会就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推动下,从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不断演进的历史过程。共产主义社会就是“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这个运动的条件是由现有的前提产生的。”[8]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也是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目标,是实现个人自由全面的发展。他们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9]以人为本把不断满足人的全面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走共同富裕道路,把改革发展取得的各方面成果,体现在不断提高人民生活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上,体现在充当保障人民享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权益上,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创造人们平等发展、充分发展的社会环境,通过人的全面发展,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从根本上说来,也是为了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目标,在对人类社会发展根本目的的理解上,同马克思恩格斯是相一致的。二、以人为本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新突破、新发展以人为本的命题不仅重申、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而且创新和发展了唯物史观,它包含着我们党在新的时代和社会主义发展新阶段对发展所做出的新的认识和新的理论概括,从而赋予了唯物史观新的意义,由此把唯物史观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这主要体现在:(一)“以人为本”深化了对发展生产力和保障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之间相互关系的认识唯物史观认为,在生产力构成中,有物的因素和人的因素。物的因素指的是劳动对象和工具、手段。科学技术必须有物质承担者(工具、机器、设备等)才成为现实生产力。生产力的人的因素即劳动者。科学技术为劳动主体所掌握,实际成为生产实践的要素,才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有机组成部分。所以,马克思说:“最强大的一种生产力是革命阶级本身。”[10]同时,生产力还包括量和质两方面。生产力的量是指可以用量化标准来体现的方面;质是从是否有利于人本身健康、全面发展的价值标准来衡量的那些方面。生产力的主体理应要求促进生产力的质的提高,获得自身的全面发展。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人们深刻地认识到,离开了生产力的发展、作用,人的各种需要是无法实现的;而只有不断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与利益,社会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所以,发展生产力与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相互促进的。因此,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强调必须把人的全面发展视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价值目标,经济社会发展必须注重为人的发展提供更多的选择,包括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各项权利,从事创造性和建设性活动的机会等;要求在经济发展中处处体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努力使历史的创造者成为创造成果的享用者,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让人民群众分享发展成果和提高生活水平,“以人为本”把社会主义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更好地统一、和谐起来。这无疑对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正确处理好发展生产力和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关系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二)“以人为本”赋予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与作用崭新的时代内涵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立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更加重视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的价值诉求,把广大人民群众视为推进改革和发展的主导力量,要求切实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把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正使其真正成为现代化建设的参与主体和决策主体,使人民群众真正成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主体。成为”现代化建设的参与主体”,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激发人这个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集中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创造有利于人们施展聪明才智、平等竞争、全面发展的环境和条件,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形成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成为“现代化建设的决策主体”,就是要努力推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扩大民主参与渠道,积极探索广纳民智的执政体制和方式,完善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其实质就是要把决策真正建立在科学、民主的基础上,真正体现人民群众的愿望和意志。(三)“以人为本”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实现的途径有了新的认识马克思指出,共产主义社会是以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恩格斯认为,共产主义者的目的是使社会的每一成员都能完全自由地发展和发挥他的全部才能和力量。社会主义虽然还不能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但能够创造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的社会环境。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强调无论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领域的改革建设,都应充分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推动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归根到底,就是要服从人的全面发展根本要求。党的十七大作出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重大部署。把“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确立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一个新要求,并强调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从而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现实的社会环境。总之,“以人为本”提升了人在历史唯物主义中的地位,既坚持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又丰富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正确把握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把以人为本切切实实地落实到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中,落实到我国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生动实践中,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效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推动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参考文献:[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67页.[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443页.[3]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4-03-11[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