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市产业结构分析与对策研究_第1页
西宁市产业结构分析与对策研究_第2页
西宁市产业结构分析与对策研究_第3页
西宁市产业结构分析与对策研究_第4页
西宁市产业结构分析与对策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宁市产业结构分析与对策研究摘要:产业结构是反映一国或地区经济能否持续稳定增长的关键指标,是如今各省市地区发展经济的重要课题,合理的产业结构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发挥产业竞争优势。本文通过借鉴、学习国内外先进理论和经验对西宁市三次产业内部结构现状和西宁市交通、文化、资源等优势进行分析,并对政府执行力不足、产业层次水平低、第二产业高污染以及金融市场欠发达等问题进行了着重论述,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对策研究,提出加强政府执行力、发展低碳经济、加大对金融产业的扶持力度等可行性对策,为探索出适合西宁市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方案提供积极建议。关键词:产业结构;现状;对策;西宁市Industrialstructureanalysisandcountermeasureresearchofxi'ningcityAbstract:Industrialstructureofonecountryorareahavegreateffectonthesustainableeconomicgrowth,isnowtheregioneconomicdevelopmenttheimportanttopicofthistopicbyreferenceandlearningadvancedexperienceathomeandabroadandanalysisofindustrialstructureproblemsinxi'ning,putsforwardSuggestionsfortheindustrydevelopmentprospectsanddevelopmentdirection,andthefactorsaffectingthestructurerationalizationandindustrialupgradinginxi'ningcitywereanalyzed,andtheanalysisshowsthattheimprovementofmarketizationdegreeisadvantageoustothexi'ningcityindustrialstructuretendstorationalization;Thedevelopmentofurbanizationhasapositiveimpactontheupgradingandoptimizationofindustrialstructure.Keywords:xi'ningcity,Industrialstructure,Rationalizationofindustrialstructure前言本选题主要解决的问题主要在于西宁市在现有基础条件下能否在产业结构方面进一步优化,达到最佳发展平衡点,寻求西宁市产业经济发展的最佳模式。重点在于准确地对第一手调查和收索材料进行筛选和分析,研究西宁市在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对症下药。本课题的研究难点主要在于对该地区产业结构之间的平衡与协调。以及基础设施和人才缺乏无法支撑产业更高效的优化升级。通过创新型研究对西宁市各产业做到细化分析,以期在研究内容上做到更全面、更客观及其分析方法上有所创新。1绪论1.1研究背景产业结构的合理程度体现着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之间的动态关系,是统计意义上的各个产业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结构高低的重要指标,由此一个地区的经济质量与实力更由产业所决定。结构合理性程度不仅决定着该地区经济可否实现保持稳定,健康和快速得增长。在必要前提之下,产业结构的健康分配是经济增长的垫脚石,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本文以西宁市目前的产业结构作为探究对象,对于目前所面临的缺陷和问题,总结整理出适合于西宁市未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及促进西宁市经济健康发展的有效对策。1.2研究目的党的十八大以来,西宁市经济保持了持续平稳增长的良好态势。迈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同时也面临新的环境和市场发展困境,在日益严峻的环境挑战与资源制约中,加快西宁市产业转型的内在需求迫在眉睫。纵然西宁市面对多种区位缺陷所采取的措施已经初见成效,但在如何应对经济发展新态势仍然存在诸多新问题:第二产业是西宁市经济的主要推动力,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较低,服务业发展滞后,无法为第一、二产业提供优良的配套服务;并且整体协调性差;经济发展能源消耗水平偏高,各产业产业的高碳化特征较为突出。这些问题牵制着经济的增长与发展方式的进一步转变。而西宁市作为青海省省会和“一带一路”沿线城市有必要对自身的产业结构进行分析以便做出合理的调整。本文收集整合了近几年西宁市产业发展的各方面数据,总结西宁市经济增长特点与产业结构演进规律,对产业结构作了初步的分析和实证研究,总结西宁市经济增长特点与产业结构演进规律对未来产业结构的调整提出一些有效建议,并对未来西宁市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经济的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从而为经济可持续发展尽一份微薄之力。1.3研究的意义1.3.1实际意义本选题通过借鉴和学习国内外先进经验及分析在西宁产业结构方面存在的问题,对各产业发展前景以及发展方向提出建议,以及利用自身区位优势使之能更好、更快地发展,并带动当地经济文化一体化建设。1.3.2理论意义为西宁市社会经济建设总体战略部署提供决策依据,通过对西宁市产业发展的研究,不仅可以发现区域内产业集群的独特性,而且可以得到更客观、更具普遍性的研究结论,对区域差异实践领域的研究起到补充和完善的作用。1.4国内外研究现状1.4.1国内研究现状改革开放前,受计划经济的产业形态的作用,我国对产业结构问题认识不足。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杨智教授以产业经济学导论为研究课题,将产业结构理论引入我国。指出经济结构特别是产业结构是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随着人们对产业结构的关注,1985年国务院在国民经济统计中采用了国民生产总值和三次产业的统计数据,为今后研究我国的产业问题提供了新思路,为产业的合理配置创造了良好的基本条件。郭金龙(1999)分析了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认为经济增长归功于产业结构变动和资源分配。刘国光(2006)认为,对产业结构进行的提升优化更能促进经济增长模式的升级,也就是由粗放型产业结构向集约型产业结构转变。王跃平、葛跃静(2007)分析了产业结构的相关特征,为研究者揭示了产业结构变化的内在规律。在林善伟(2009)的研究中,他认为,中国新一轮经济快速稳定增长,实质上是三次产业结构与各产业内部结构发生剧烈变化的过程。岳敏(2010)运用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函数等方法,通过计量分析,提出优化经济结构和经济增长的政策建议。王跃平(2011)分析了新时期我国产业结构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十二五”期间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对策。1.4.2国外研究现状1989年,SequinM,Chechen等经济学家指出产业结构的调整问题就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重要差距,往往发展中国家在对产业结构的调整需求会更高。Office(1997)指出,产业是由生产类似产品的部门组成的,产业结构的发展体现在这些产品的整合上。Opened(2002)、Opened.M(2003)指出,产业结构的发展主要是劳动力、资本等要素从低生产率产业向高生产率产业的流动过程。ShRuLi,HaJuanLi(2012)等学者指出,一个国家产业结构的发展重点是绿色产业的发展。马祖卡和奇里科(2010)指出,一个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主要体现在从国家支柱产业向三大产业的转变上。他收集和整理了100个国家的数据进行研究,发现市场的有效需求导致了产业的调整和升级。布罗克(2005)从高技术创新的角度研究产业结构的发展。他指出,技术创新提高了企业资源利用率和废弃物再利用率,从而促进产业调整,实现经济的循环性发展。基于非均衡理论,guacamole.derriere(2008)等人研究了技术与资本与产业结构发展的关系,认为资本是产业结构发展的主要动力,而技术水平对产业结构的影响相对较小。根据以上论述,以及通过国内外学者对产业结构的研究进展来看,利用第一、二、三产业结构来进行论证分析,对于产业结构优化及发展方向的制定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对于何种产业对经济增长效果最为明显,各个学者观点不一,这与该地区地理位置、人口数量以及资源储备都有着密切关系。大多数学者通过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理论分析,主要认为第二、第三产业对经济发展影响程度最大。虽然上述文献对于产业结构有着全面的分析和研究,但对于一个地区来说过于宏观的研究方法无法做到对产业结构的精准分析,该地区的资源禀赋情况以及发展什么产业更为适合还需要因地制宜。因此,根据西宁市特点,精准分析产业结构,总结出适当合理的优化方案显得尤为重要。1.5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1.5.1研究内容产业的层次水平对一个区域经济实力和发展潜力有着重大的影响;产业结构的合理性,决定着这一地区经济能否实现稳定、健康、快速增长。错误的产业结构分配可能将导致传统产业结构中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造成资源的浪费。所以,必须在已有的发展基础上对产业结构的合理和可持续发展性进行进一步的进一步探究,这样有利于确定未来产业的发展趋势,从而产业结构调整做出相应的指导作用。本文主要解决的问题主要在于西宁市在现有基础条件下能否在产业结构方面进一步优化,达到最佳发展平衡点,寻求西宁市产业经济发展的最佳模式。1.5.2创新点(1)内容上创新:对西宁市各产业做到细化分析,以期在研究内容上做到更全面、更客观及其分析方法上有所创新。(2)结论上的创新:论文在通过相关论述和分析的基础上力求提出具有创新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议。1.6技术路线及研究方法1.6.1技术路线1.6.2研究方法(1)文献分析法,通过筛选大量具有参考价值的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分析,将符合选题的观点、理论通过整理进行深化分析,以前人的研究成果来支撑自己的观点,为论证分析提供有力证据。(3)数据统计法利用在网上和实地中收索到的数据综合起来,利用图表的形式对西宁市产业结构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实际的数据数字,理研究和实践调查结合起来。(4)比较研究法。通过研究对比国内其他省市产业发展经验,寻找符合西宁市产业发展道路,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分析法、合理借鉴等方法分析西宁市产业结构及提出相应措施2西宁市产业结构现状与条件分析2.1西宁市产业发展优势分析西宁市为青海省省会城市、是青藏高原的东方门户及西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和资源城市。它不同于沿海一线城市,虽在城市发展水平方面较为落后,但其资源丰富、文化浓厚的特质对其发展条件进行分析和规划意义深远。该文主要从资源优势、地理区位优势、文化优势、生态优势等方面着手对西宁市产业结构发展条件进行分析和研究。2.1.1交通区位优势发达的交通基础是一个区域提升经济实力的先决条件,是判断发展条件优劣程度的重要指标。西宁市是“丝绸之路”和“唐蕃古道”沿途的重要驿站,古称“青唐城”。该地群山相抱,地势险峻,自古以来便是打通中原地区与西部内陆的“咽喉要道”。作为我国公路主枢纽城市之一,省内物资的集散地,随着“一带一路”和现代基建技术的突飞猛进,西宁交通逐步向四周延伸,高速公路、高铁以及省县道交通网络覆盖全省。被誉为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的青藏铁路于2001年通车,将西宁交通枢纽城市的地位进一步加深。在解决与西北内陆和沿海地区难以互通的大难题下,也使西宁市交通区位条件更加明显,为产业结构的优化提供便利条件。西宁机场是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与全省的各地机场形成辐射中心,如今已经开通国际航线多达57条,国内航线50条。这将成为西北地区主要国际航空口岸。2.1.2资源优势西宁市有着青海地区的最主要工业园区,这是因为其在水资源、动植物资源、尤其矿物资源、石油等资源的开发勘探极为便利。西宁地区以西便是被称为“聚宝盆”的柴达木盆地。冷湖镇的石油、鱼卡的煤、锡铁山的铅锌矿等等。天然气和盐水是青海经济的主要增长点。在西宁市勘探发现煤炭、锂、硝酸盐、石膏、钠盐、镁盐、铁、铜等123种矿物。是全国银、石英出产量最高的地区。由于地理环境优越,风能、电能、太阳能等绿色能源也得到了高度发展。2.1.3文化优势(1)东到秦陇,西至西域,南接巴蜀,北壤河西走廊,西宁的地理位置毫无疑问是商旅重镇。从而造就了旅游资源丰富,名胜古迹众多的特点,西宁市文物古迹丰富,自古以来就是青海高原人类活动的中心。汉朝时便由汉人来此开垦疆土,张骞出使西域也经过此处,无论是吐谷浑王朝开设河湟通道,还是文成公主进藏,这里始终是汉人地区与西域各民族不可或缺的中心枢纽。截止目前,西宁地区已发掘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多达600多处。尤其是在古遗址、古陵墓、民族性建筑等方面具有极高的探索价值,例如位于城北区新石器至青铜时代的沈那遗址,位于民和县官亭的喇家遗址,以及市区西部的塔尔寺和城东区东关清真大寺等。因此,西宁市在保持其原有独特的历史风貌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继承了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文化尤,其是具有极为丰富的民间文化的表现方式,并通过对文化内容的整体呈现,渐渐营造出民族文化集中融合的大环境,提升了多元文化的独特价值。由于西宁市凉爽的气候,近几年逐步定位为避暑之城,消夏之都。吸引着众多国内外游客在夏秋两季来西宁避暑游玩。(2)文化资源丰富多彩。西宁是一个大杂居的城市,民族文化丰富多样,这里有藏族、土族、回族、哈萨克族、蒙古族、满族、撒拉族等近四十个多个少数民族聚集。各民族间因文化的差异而表现出民族习俗、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的巨大多样性,使青海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如藏传佛教文化、唐卡艺术、河湟文化、藏医药技术、马家窑文化、土族堆绣刺绣、民歌花儿等,地域特色明显,又有文化融合之后的新优势,极具发展价值。除此之外,西宁市每年都会举办大型赛事及节日盛会。如“六月六老爷山花儿会”,以西宁市花闻名的“夏都郁金香节”,还有国际著名赛事“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等,使“中国夏都”的亮丽名片打响全国,走向世界。2.1.4政策优势在1980年代,党中央通过制定西部大开发战略,并将这项决定作为我国全局发展的重大战略,以促进我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有效利用西北地区自然资源,逐步缩小与其他地区之间的差距,来促进区域经济的和谐发展,最终实现共同繁荣,这项战略的执行,为青海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针对这一机遇,青海省政府提出了以加快发展为契机,致力投身于西部大开发的发展思路。调动起西宁地区前所未有的发展热情,大批人才进入西宁地区投身建设。同时政府也制定各项人才培养政策。现如今,西宁市劳动人口中科技人员以及高学历人才已经达到全国平均水平。2.2西宁市产业结构演进过程自改革开放以来,全国经济迈向了一个新台阶,西宁市作为青海省省会,也探索出了一条自主发展道路。发展初期,西宁市由于地处偏远以及气候因素,产业结构单一化程度极高,以工业为主导产业。“二、三、一”状态下的产业结构存续了较长一段时间。2001年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使产业发展达到了新水平,经济结构重新洗牌,省委省政府在强调着重发展第一产业,强化第二产业的同时,充分调动西宁市在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等各方面的中心的区位优势,鼓励发展新兴的第三产业,在转变产业结构的基础上平衡三次产业,促进协调发展。到2010年,第二产业在三次产业结构中占据了绝对地位,达到49.77%,但到2016年起第三产业占比逐渐超过第二产业。至2018年一、二、三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例分别为3.58%、36.38%和60.04%,呈现“三、二、一”的状态,与2009年相比,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占比分别回落0.25%和13.9%,三产占比提高了13.62%。根据表1可以看出,近十年来,西宁市产业结构变化明显。第一产业产值比重总体趋于缓慢下降;第二产业产值比重自2011年起连续七年下降;而第三产业自2013年起呈现上升趋势。比照青海省与西宁市一二三产业产业比可得出,总体来看西宁市第三产业比重高于全青海省平均水平,而第一、二产业比重则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表SEQ表\*ARABIC12009年-2018年青海省与西宁市一二三产业占总产业比对比表年份青海省西宁市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2018年9.3643.5247.123.5836.3860.042017年9.0844.2946.633.2543.3153.442016年8.6048.5942.813.1447.7249.142015年8.6449.9541.413.3148.0348.662014年9.3753.5937.043.5149.7946.702013年9.6554.2536.103.6952.5843.732012年9.3457.6932.973.6751.6444.702011年9.2858.3832.343.5653.3643.082010年9.9955.1434.873.9051.0645.062009年9.9353.2136.863.8349.7746.42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官网2.3西宁市产业结构现状我国经济正在进入由高速发展转向中高速发展的阶段,面对“新常态”下严峻的发展形势和各方面的压力对产业升级提出的新挑战,西宁市始终在探寻产业结构调整的新出路。政府部门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统筹规划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经过各行各业的不懈努力,西宁市在各项城市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2018年全年西宁市实现生产总值1286亿元,相较于上一年上升了9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了46.08亿元,相较于上一年上升了4个百分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为1.4%;第二产业增加值467.99亿元,增长8.8%,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为48.31%,增长率为4.35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增加值增长8.0%,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为34.92%,增长率为3.1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772.34亿元,增长9.4%,贡献率为占国内生产总值50.25%,增长4.52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比为3.6:36.4:60.0。2.3.1第一产业内部结构分析截止2018年年末,西宁市总人口达到207.3万人,其中城镇居民人口为129.3万人,农村人口78万人,只占全市总人口数的37.6%。第一产业在一个地区的产业比重中所占比率和农业人口的比重会越来越小,这与城镇化发展速度有密切关系,主要表现在农村人口和耕地面积的减少,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迁移。根据西宁市行政规划,西宁市主城区周边乡镇在2008年划归各城区进行管辖。故此西宁市第一产业比重较小农村人口少是最主要因素。根据表2所示,自2009年到2018年西宁市粮食产量、油料产量及肉类产量均呈现下降趋势,只有蔬菜产量居于首位,并趋于上升,由2009年的51.7万吨增加到2018年的68.1万吨。这与政府扶持农村蔬菜大棚工程密不可分。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从2009年的3.49亿元匀速上升,虽增速缓慢但有着相对稳定的趋势,到2018年,增长到8.68亿元。这十年间农牧业从谷物和油料作物结构向不同结构进行的转变,形成了独特的农牧业结构,进一步奠定农牧业基础,但由于非农产品的份额大幅度增加,导致目前增速不高,反映出西宁市第一产业发展结构不够协调。表SEQ表\*ARABIC22009-2018年西宁市农林牧业总产值(亿元)产量表年份粮食产量(万吨)蔬菜产量(万吨)油料产量(万吨)肉类产量(万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亿元)2009年26.451.711.06.63.492010年24.460.610.96.84.512011年24.462.111.07.25.052012年24.367.910.17.55.752013年23.669.39.17.26.682014年23.370.19.57.57.002015年22.369.29.55.97.032016年24.368.29.96.27.362017年24.367.08.86.17.872018年22.668.17.15.48.68数据来源:西宁市统计局官网2.3.2第二产业内部结构分析如表3所示,从产业内部结构来看,2011年全市轻工业增加值占总工业增加值的12.0%,到2018年虽提高了7.5个百分点,但轻工业产品的市场绝大部分被外省占据。当地产品少之又少,轻工业占的比例太小,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西宁市的民营经济不发达、经济缺乏活跃度的缺陷。2010年至2018年,西宁市产业空间布局呈现出逐步增加的趋势,并逐步从城市中心向城区边缘扩散,逐步从城市东部和北部的原有集聚区向城市生物公园的中部和北部转移。这表明西部大开发战略和西宁建设生态工业城市的目标已取得阶段性成果。西宁市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前提是必须加强基础原材料产业的发展,重点是适应西宁特色,发展高原生物资源和农牧产品精深加工产业,以及适当降低重工业,加强轻工业发展。表SEQ表\*ARABIC32009年-2018年西宁市工业增加值年份全部工业(亿元)轻工业(亿元)重工业(亿元)2009年209.8837.77160.282010年275.443.06216.232011年356.2744.03274.432012年377.1949.16273.972013年440.7567.21313.172014年476.8590.61316.192015年443.17103.45286.12016年479.39119.09287.792017年413.3492.84243.122018年299.158.52213.81数据来源:西宁市统计局官网2.3.3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分析我们对比一线城市的产业结不难看出,第三产业不仅在从业人数上所占比重偏高,而且在国民收入比重中占据绝对地位。这一趋势是一个城市走向产业结构化发展的重要现象。而西宁市产业结构特点尤其是上世纪末以来,第三产业发展迅速,作为省会城市对于振兴青海经济起到了带头作用,从而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模式,在不断优化的基础上,传统产业持续发展,新兴服务业得到了有力发展。西宁市第三产业产值比重主要来源于旅游、交通运输、仓储和批发零售、住宅和餐饮行业。2017年,西宁市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增加到578.9亿元,同期西宁市第三产业生产总值也表现出急速增长的态势,2000年只有的53.91亿元,但到2017年便达到了686.67亿元,共计增长632.76亿元,增速明显。其中,旅游业发展最为明显。如表4所示,自2014年至2018年五年间西宁市旅行社个数翻了一番,旅游服务行业逐步完善。随着知名度和客流量的增加,旅游行业从业人数也迅速上升,2018年最为明显,较上年增加964人,增长率为41.8%。旅游人次也从2014年的2005.6万人次增加到4204.4万人次,但其中外国游客及港澳台游客占比依然很少。这也可以从旅游总收入中得出,2018年旅游总收入为466亿元,其中国内旅游收入464亿元,国际旅游收入不到两亿元。表明西宁市由于经济以及地理位置等原因,国际知名度依然很低。表SEQ表\*ARABIC4西宁市2014-2018年旅游行业发展情况指标20142015201620172018年末旅行社数(个)247238273308437国际旅行社1516192325国内旅行社232222254285412年末旅行社从业人员(人)24802138205723033267星级饭店总数(个)219313332339344旅游人次合计(万人次)2005.62315.42876.93484.14204.4国际旅游者5.26.67.07.06.9外国人4.14.55.05.75.4港、澳、台湾同胞1.12.02.01.31.6国内旅游者2000.42308.82869.93477.14197.5旅游总收入(亿元)202248310382466国内旅游收入(亿元)200246307379464国内旅游者人均花费(元)10011064107110901105国际旅游外汇收入(万美元)25743876441638293613国际旅游者人均天花费(美元)159179166169172数据来源: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现如今,现代服务业规模不大,批发和零售贸易、食品、运输和通信占有较大份额。同时,金融等现代服务业、现代物流、信息咨询、中介服务等产业占比仍然很小,并没有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服务产业链。3西宁市产业结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3.1政府自身定位不准,决策缺少前瞻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政府应将调整产业结构的责任转移到市场管理上,由于政府政策制定体系存在缺陷,导致政策执行力不足,缺乏效率和准确性,使得政策难以快速落实。如在各项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制定过程中,往往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落实到老百姓手中。会议落实会议,人员落实人员,使得政策的时效性无法最大化。为了加强政府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能有效发挥作用,必须建立一个强大、有效率的领导班子,把任务分配到个人,把责任落到实处,并采取严格措施,加强办事效率。其次政府对自身定位不清,政府既是政策的制定者,也是市场的引导者。由于没有充分发挥带动市场的导向作用,造成公共资源不必要的消耗。3.2产业结构化水平低,产业整体协调性差3.2.1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比例不协调根据一二三产业占总产业比重对比表可以看出西宁市产业结构原本以2009年至2014年的第二产业为主导产业,以2015年为节点逐步变化为以三产业为主导产业,第二产业次之,分析来看这样的结构确实是合理的。但对于第一产业来说,所占比例过低,仅占3.58%。这与西宁市谷地农业地区的区位优势相违背,农业生产劳动力过少将会导致大量土地资源无法利用,更导致现代农业发展迟缓。近年来,农产品规模和专业化水平有所提高,但产业化水平极低,到2011年全市有145家农业综合企业和533家农村合作经济机构、农业组织化和集中化程度低,无法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农业投入较少,无法满足品种加工、数量和品质的需求。第二产业相对于第一产业占比过大,这使得第一产业无法对第二产业提供充足的原材料和广阔的市场。2011年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53.36%,低于全省4.09%;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6.23%,低于全省1.22%,其中一部分原因是大部分企业创办于60、70年代,市场适应能力偏弱,技术设备陈旧,消耗率高,产出量小,无法形成有效产业链,难以维持工业以及整个市场的稳定发展。第三产业方面,根据发达国家产业结构调查当人均GDP为5000到8000美元时,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会达到50%~60%之间,2018年西宁市第三产业比重虽已达到这一标准,但服务业水平相对滞后,不够健全的服务业体系无法支撑来自第一、第二产业的劳动力就业。3.2.2产业结构层次水平低经过学者之前的研究理论和前述分析,可以很容易得出仅仅依赖于第三产业在产业结构上的优势并不会使经济水平在整体上取得有效发展,好比一驾马车,想要更快速更安全的驾驶就必须做到人、马、车三者的相互配合,只要其中一项出了问题便会影响前行。通过分析西宁市几个代表型产业,发现三次产业结构层次均有较低的情况。如农业第一产业中种植业为例,作物品种单一,导致土壤肥力下降,生物多样性逐渐减小,病虫害几率增大,这种情况下农作物种植效益大大下降,农业转型效益变差;第二产业一直以冶金、化工等行业为主导,这些产业的突出问题就是同质性强、对其他行业的辐射作用有限,正是由于其同质性强,同行业企业扎堆、恶意竞争等问题将会慢慢凸显,企业不再强调创新,而更多打价格战。这不利于企业长久运营更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背道而驰。第三产业中以餐饮服务业和旅游服务业这些低现代化水平行业为主,而对于新兴服务业如物流、房地产、金融等涉及较少,如果想以此为一、二产业提供良好的信息化配套服务,则是相当困难的。3.2.3产业发展失衡,与周边城市经济发展差距较大我国城市分布特征明显。以长江为界,南方城市数量多,北方相对较少。以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为界东部地区城市数量较多,西部少。而西宁市属于北方且在西部地区,相对于其他地区无论是在地理位置还是经济实力上都有着明显的差距,受交通和环境的影响,城镇化发展速度明显慢于东部沿海地区,仍处于城市发展的早期阶段。与同为西部地区的省会城市银川市比较,后者经济实力更强一点,这也说明主要产业也要比西宁发达。另外,银川市被国务院批复确定为中国西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城镇化率高达77.57%,人均GDP超10万元,经济总值占全自治区一半以上,而西宁市城镇化率约为73%,与银川市相比略低。与此同时,2018年两大城市之间的经济总量差距约为700亿元左右,主要产业实现增加值的差距也比较突出,再加上地理位置、资源、人口等多方面的差异,最终经济实力的差距就更加明显。因此,西宁市的地理位置是与其他周边城市存在差距的最大障碍,这是既定的事实,但我们必须认真对待城市经济水平差异这一问题,找到弥补这一差距的方案。3.3第二产业存在高污染、高能耗3.3.1工业排放污染严重近几年来,西宁市空气污染问题越发严重,除沙尘污染外,最明显的就是煤炭供暖和工业排放污染。西宁市是青藏高原的“东方门户”,想要促进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从污染源抓起,而发展低碳经济是保护环境的重要手段,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增长,资源短缺,环境破坏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环境,发展低碳经济不仅能够降低能耗,降低污染,还能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当今,人类社会在低污染、低能耗、低排放的基础上,向农业和工业文明迈进了一大步。对西宁市而言,工业尤其是重化工业的比重依然很高,而低能耗服务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相对滞后。建筑材料、钢铁、电力、化工等高耗能行业的发展过热,有些行业的工艺设备还存在缺陷。3.3.2能源消耗量大,产出少经济增长的性质需要随着资源消耗和能源消耗的增加而改变,西宁高碳经济在能源消耗方面的快速增长十分明显,尽管单位GDP能耗有所下降,但仍有一些经济生产类型存在着环境污染高、能耗高、排放低、设备老化、节能技术应用不广等问题,造成资源能源严重浪费,环境保护设施落后,甚至缺乏,造成极为严重的环境污染。3.4第三产业金融市场不发达3.4.1上市公司数量少,与内地金融市场缺乏联系2018年末,青海上市公司总资产约七百亿元,总市值超过两百亿元,涵盖化工、有色金属、生物医药、煤炭、机械、钢铁、电子信息7大行业,但只占占行业分类的十分之一。从上市公司数量来看,青海资本市场上市公司数量偏少,占仅有十二家,排名全国倒数第一,政府及国有企业垄断经营较为严重,存在市场准入,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股票、保险、银行等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其次,西宁市金融服务业市场行业覆盖率偏低,以青海特色乳制品、矿物资源、新能源等为代表本地企业无法摆脱地域限制走出本地市场,再加上上市公司准入门槛高,企业对上市缺乏积极性。3.4.2证券期货经营机构业务单一,功能作用发挥有待增强从证券业务发展来看,由于资金投入、投资研究实力、市场开拓和客户服务能力不足,许多证券经纪有限责任公司尚未具备综合性证券公司的入市条件,在经营范围上仅仅以证券代理交易、代理登记开户、证券投资基金代销等证券经纪业务维持,而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证券承销保荐、证券自营等业务尚未开业,大大增加了公司的经营风险。3.4.3私营企业金融市场了解不足西宁市相当一部分企业对金融市场环境及规则不够了解,对金融市场规范治理和资源配置的功能缺乏正确认识,“重融资、轻重组”的概念相当普遍;许多拟上市公司缺乏以有效利用资本市场来增强自身实力的认识,还缺乏改革上市的积极性和能力;一大部分企业对于上市过于担心,担心上市会增加企业成本,监管部门管理严格,从而受到多重约束。4推进西宁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对策4.1定位政府职能在产业结构优化的早期阶段,虽然市场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参与者,但在目前竞争激烈的环境下,西宁市未能形成产业集群化的优势。由此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的任务不能完全交付于企业自主执行,而要特别强调政府的宏观调控和扶持。4.1.1必须考虑战略规划制定战略规划主要通过科学的产业发展政策促进产业优化。从政府的角度来看,要树立起一种科学的城市规划理念和管理策略,要善于把目标要求细化具体化,杜绝口号主义,落实具体行动。4.1.3发挥政府的监督和引导的主导作用通过转型、改造、调整和淘汰,改善产业结构,加强企业向现代化转型,建立或发展大中型企业的长期产业链,加快发展中小企业和大型龙头企业的支柱产业,带动西宁市产业集群的发展。4.1.2必须改善西宁市市场机制一个良好的市场机制足以改变一个地区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要发展不同的要素市场,通过改善西宁市市场机制以便为市场竞争创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在市场经济不充分、竞争激烈的条件下为实现公正的原则,对一部分具有垄断性、公益性类产业定价制定保护机制,以避免暴利行为导致的市场环境的污染和对公众利益的损害。4.2加强产业结构化水平,建立重点产业发展综合机制经济的发展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解决宏观经济生产小问题,改善产业结构的重要手段,对于西宁市而言,应当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发展冶金、钢铁、医药、旅游、现代服务业和文化产业等重点产业。如以光伏光热为主体的新能源产业;以锂电新材料、铝镁合金高新材料、新型电子材料、新型化工材料为主体的新材料产业;以高原生物资源精深加工、生物医药为主体的生物产业;以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为主体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等等。4.2.1注重打造具有相对优势的企产业集群一是要执行大企业战略,保持一系列良好的增长,建立多样化的工业支持体系,促进相关部门的发展。二是要将产业集中化的发展纳入省和市的社会经济发展计划当中,并将其与总体土地使用和城市规划联系起来,以加强对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支撑和机会;三是制定切实可行的战略规划,发展西宁市的各产业集群。为了使产业能够在部门指导方针的基础上进行,同时还要考虑到因地制宜。4.2.2大力促进各产业互动融合一是把现代服务业作为其他产业发展的动力,从传统服务业到高度发达的生产性服务业转变,借用服务业对其他行业的后续带动作用。二是促进企业间的互动与合作,促进与共同营销、联合设计、互联培训,提高产业间合作效率,从而带动政策和政府措施质量的提升。三是要加强公开合作,促进相关产业链企业之间的联系,特别是对于其他省市和与西宁市企业之间的联系,并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使集群的主要参与者能够以多种形式投入到这种区域间的贸易活动,以加强地区外的联系与合作,加深企业间的技术和理念交流;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促进产业一体化,建立区域自主创新体系。4.2.3强调旅游业的发展和文化产业的关系旅游是以独立的文化为基础的。文化的传播更是依赖于旅游。而将两者融合,形成西宁特色是建立特色旅游产业的必由之路。西宁市目前正处于具有独特文化、原生态旅游、历史悠久、民族集聚、宗教文化繁荣的重要时期,由于西宁市处于湟水河沿岸,毫无疑问改革发展重点将是针对历史悠久的的河湟谷地文化、喇家文化、互助土司文化等。这些得天独厚的文化优势将会是带动旅游业的发展的基础。可以将文化特色旅游、民间传统工艺、传统戏曲剧目演艺娱乐作为产业培育核心和主攻方向,促进经济增长、改善人民生活条件、文化与旅游融合是加强经济发展的软实力、提高城市竞争力的战略决策。4.3构建低碳产业结构,降低污染和能耗传统重工业一直是西宁市第二产业的主导产业。因此,传统工业的转型升级,将是西宁市在接下来几年内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的一大难题。西宁市面领着西北欠发达地区制造业发展的先天缺陷,但必须面对融入我国现有的高效率,高产出制造业市场,从产业内部优化来提升竞争力。4.3.1形成低碳产业发展的长效机制,加强产业集聚性一是必须对第二产业高污染、高耗能的产业进行原因分析,找到主要问题对症下药,为高碳化现状提供改善依据。二是要逐步改变相关产业的能源供应结构,在寻求新型清洁能源的基础上再减少对高碳能源如煤炭、石油等能源的依赖性。第三是要加大低碳产业投入和和新型技术人才,购进新型生产设备,依靠技术进步不断降低利用成本,切实解决资源浪费难题,以弥补传统制造业所留下长久不利影响,从而形成规模效应,促进第二产业内部的产业优化。以构建低碳产业作为首要目标来进行新型工业化的改革将一举两得。4.3.2发展循环经济,将减量化放在优先位置一是减量化要从减少生产环节入手,推进资源能源的循环利用和高效利用,变废为宝,化害为利。二是要借助传统产业升级形成规模化开发的势能,以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开发为重点,通过科技和管理创新加快能源、冶金、有色金属、化工原料以及现代高新制造行业企业的转型升级。以促进传统产业提质增效形成集群化发展的格局,带动西宁市新型工业化与制造业低碳产业结构的构建。4.3.3加速工业结构的调整一是要明确主要的任务是重组西宁市的工业结构,促进农业工业化,推进工业化,发展新产业,加快农业工业化。政府应加强对劳动力流动的监督。根据西宁市劳动力水平和素质,加强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