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亚里士多德的公民教育思想9600字(论文)】_第1页
【浅析亚里士多德的公民教育思想9600字(论文)】_第2页
【浅析亚里士多德的公民教育思想9600字(论文)】_第3页
【浅析亚里士多德的公民教育思想9600字(论文)】_第4页
【浅析亚里士多德的公民教育思想96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摘要 2关键词 2一、亚里士多德公民教育思想的背景条件 2(一)社会背景 2(二)理论背景 3二、亚里士多德公民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4(一)“善”的目的 4(二)至善教育思想的内容 6(三)公民教育的原则 9三、亚里士多德公民教育思想的启示 10(一)明确公民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公民 10(二)重视公民的情感认同教育 11(三)突出公民教育的核心是德育,尤其重视青年的德育 11浅析亚里士多德的公民教育思想摘要:亚里士多德认为城邦公民教育的本质是德性教育,他认为公民教育与城邦政治密不可分的公共事业,是城邦社会中最大的政治事务。教育是一门从属于政治的艺术,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人的和谐发展。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深深影响着西方国家的教育发展,同时对我国教育具有借鉴意义。关键词:亚里士多德公民教育德性善在城邦中,如何赋予公民美德以及幸福的生活方式,是立法者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理性的培养和德性的获得是亚里士多德公民教育的主要方面,其最终目的是使城邦和公民实现至善。他认为,教育可以促进美德,塑造公民,促进城邦的和谐统一。教育本质上与道德教育相联系,原则上与政治相联系。因此,实施道德教育是公民教育最为首要的任务。一、亚里士多德公民教育思想的背景条件(一)社会背景公民教育是城邦的一大政治任务,公民教育不能离开城邦而独立存在。只有理解了城邦与公民之间的关系,其教育思想才能被理解。公民被赋予了政治意义,按照亚里士多德的说法,它是一种政治身份,是城邦中所特有的一种社会身份。而在现代国家中,公民一般是指具有一国的国籍,依宪法和法律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自然人。亚里士多德认为城邦公民是:“凡有资格参与城邦的议事和审判事务的人都可以被称为该城邦的公民,而城邦简而言之就是其人数足以维持自足生活的公民组合体”。[古希腊]]亚里士多德.颜一,秦典华译注政治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73.而在雅典城邦中,根据雅典的首席执政官—伯里克利的规定,成为雅典公民必须要满足三个条件:一是本人必须为成年男性,且其父母双方必须为城邦的公民;第二,他必须是自由人;第三,有“身份证”的男性。作为一个城邦的公民、自由人,其在在管理城邦公共事务,进行公共决策方面发挥个人作用,无条件地为城邦的需求而工作,并在城邦的日常生活中忠于自己且个人的一切行动必须符合城邦的利益。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一书中提出:“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古希腊]]亚里士多德.颜一,秦典华译注[古希腊]]亚里士多德.颜一,秦典华译注政治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73.[古希腊]]亚里士多德.颜一,秦典华译注.政治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8.[古希腊]]亚里士多德.颜一,秦典华译.注政治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4亚里士多德认为,城邦的起源经历了四个阶段:首先是男女阶段,其次是主人和奴隶阶段,再次是到家庭和村庄阶段,而家庭和村庄的最终形态则是城邦,它是自然而然的产物,而所谓的自然产物是一个由独立的自由公民所组成的政治团体。城邦是所有社区中最高尚、权威的共同体。他认为共同体的目的是为实现某种善,城邦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实现善的共同体,而这种“善”就是使得城邦中的公民拥有美好幸福的生活。因此,公民与城邦息息相关,不能脱离城邦而生存,公民要实现个人的善和幸福生活,必须生活在善的城邦中。由此可知,城邦中的每一个公民在实现个人善的过程中,其最大的幸福莫过于积极参与公共政治,无条件地为城邦的共同利益服务,个人完全融于城邦中。城邦整体的善与公民个体的善密不可分,前者是后者必不可少的条件,而公民个人的善体现着城邦整体的善。由此可以看出二者的关系,即公民与城邦市民和城市国家是互相依存、彼此密切相关的。(二)理论背景1.“本质论”亚里士多德是通过批判和继承柏拉图的“理念论”而提出的“本质论”。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明确指出“理念”的含义是多方面的:第一,理念是事物的本质。是通过事物的抽象的普遍化而形成的,是事物的本质。第二,理念是事物的起源。如果人们想要达到对事物的了解,就必须把握事物的理念,而脱离了理念,人们就无法认识事物。总的来说,柏拉图认为事物的本体和形式是不同的,只有前者,即事物的概念或本质,是独立于特定事物而存在的。而亚里士多德则持有另外一种观点,他认为事物的理念存在于事物本身,而不是存在于事物之外。人类作为一种天生的政治动物,其本质是城邦中的人,即人的本质的政治性。就城邦而言,其本质是由全体公民构成的政治团体。城邦只有从事“善”的事业才能保持其本质。2.“灵魂论”按照亚里士多德的说法,灵魂作为事物的范式,它规定着事物的状态。换言之,灵魂就是能够使得各事物区别开来并且能够让事物保持其原有的本性。灵魂的本质特征就是让身体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并且就有统一性和目的性。这也就意味着灵魂与本体是密不可分的,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他认为灵魂还具不同层次,提出了灵魂的“三要素”:植物的“营养”灵魂;动物的“感觉”灵魂;人类的“思维”灵魂。而这三者就有优劣之分,最低的层次是“营养”灵魂,“营养灵魂寓于一切其他能力之中,它是灵魂最初的、最为共同所有的能力,一切生物靠了它而具有生命”。苗力田.古希腊哲学[苗力田.古希腊哲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479.3.“目的论”亚里士多德认为,城邦最为最大、最完善的共同体,公民生活在其中能够自给自足,因而他们便可以在城邦中能够实现自己的善行。每一种事物到其发展的最后阶段才显示出它们的本质。作为一个人类生活的至高、完善的城邦,只有生活在城邦中,公民才能够实现其自身的本性。因此,城邦的宗旨是实现“至善”。二、亚里士多德公民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一)“善”的目的在《政治学》中,亚里士多德认为,所有城邦都在追求至善,其最终目的是使得每一位公民实现个人的善,最终实现城邦的至善。此外,他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指出:“每种技艺与研究,同样地,人的每种实施与选择,都以某种善为目的”。[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王旭日凤陈晓旭日译注.尼各马科伦理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3由此可知,亚里士多德认为公民教育的目的是让城邦的每一个公民都能实现个人的善。可以说,通过公民教育可以产生以善为目的的城邦和具有善德的公民。[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王旭日凤陈晓旭日译注.尼各马科伦理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31.“善”的城邦一个城邦是由公民组成的,因而最好的城邦是由善的公民所组成的。因此只有公民都具备善德,城邦才能成为至善的城邦。换句话说,整体的善存在于个体的善中,而善不是个人道德,而是公共道德,是公民基本的素养。亚里士多德认为,要具备两个条件一个城邦才能成为善的城邦,首先是优良的政体,因为它是使得城邦内的公民获得幸福生活的硬性条件。亚里士多德认为,公民个人与城邦有着共同的追求目标,那么为了实现这一共同目标,公民与城邦两者必须是最优秀的。其次是法律,从本质上看,法律的作用在于让全邦人民都能受到正义、善的制度的约束和保护。亚里士多德认为,一个城邦要想成为一个善的城邦,在城邦中所有参与政治事务的公民都必须具备良好的美德。在一个城邦中,所有的公民都对城邦的政治负有一定的责任和义务。他设想了两种情况:公民整体的善;每个公民的善。而他认为后一种情况更好,因为整体的善是来源于且由个人的善所组成的。虽然亚里士多德更青睐城邦整体的善,但他承认城邦整体的善必须以公民个人的善为基础。若是城邦要实现整体的善,必须要求每个公民都有良好的道德。因此,教育有必要对城邦中的每一位公民实施教育。2.“善”的公民亚里士多德认为,个人品德主要来自于天赋、习惯和内心的理性。首先,这是人类的本性,而不是其他动物的本性;习惯可以改变人的本性,使其趋于善或恶;只有人类才有理性的生活,这是人类所独有的。亚里士多德认为,要让公民实现普遍的美德,他们就必须要有天赋、习惯和理性,而这三种特质都必须协调起来。如果三者无法协调,理性理所应当地发挥主导作用,并把它当作行为准则,抵制坏的本性和习惯,所以说,理性是三者中最为重要的特质。因此,亚里士多德认为,对公民实施教育是非常必要的,教育既要培养好的习惯又要有理性的教导。亚里士多德说人类的灵魂由不同的成分组成,一个是理性,另一个是服从理性的本能。从灵魂的角度来看,灵魂的两部分都存在的人是善良的,理性毋庸置疑的是最高级的。理性通常也可以被分为理性和非理性,而灵魂也会拥有非理性的情感和欲望,但人类的灵魂始终是由理性来主导的。人类的生活也可以分为不同的部分:勤劳与闲暇,战争与和平。其中,战争是使得城邦整体实现和平的重要手段,勤劳是使得公民个人获得闲暇的方法。有些行为只是为了实际目的,有些则是为了实现城邦整体的善。因此,政治家在制定法律时,不仅要考虑灵魂的各个部分及其功能,还要考虑各种人的行为方式和生活目的。公民应该有能力勤奋工作,精于作战,更要懂得休闲生活。他们应该有能力去执行必要的实际任务并且行善。因此亚里士多德认为,所有的人都应该接受教育。城邦的公民应具备享受休闲的美德。他认为,享受休闲的美德不仅可以从休闲的实践中获得,也可以从工作的实践中获得。他认为,节制、勇气和毅力等品质,是获得悠闲的美德之前必须满足的条件。而节制是这些品质中最为重要的,因为战争迫使人们变得正义与节制,而和平所提供的快乐和休闲生活很容易使得人们放纵。为了城邦公民生活在幸福和快乐之中,这就需要更多的智慧、正义和节制。由此可见,一个追求幸福和善行的城邦必然具备这些品质。(二)至善教育思想的内容1.培养城邦合格公民培养合格的公民,首先要理解城邦的教育对象。按照亚里士多德的说法,教育对象是城邦中的全体公民,公民是城邦各项事务的主要参与者,城邦的正常运行离不开公民。因此,公民必须在7岁至18岁之间接受城邦的良好教育,他们的父母必须尽其所能协助城邦把他们培养为合格的城邦建设者和接班人。苏格拉底通过辩证法促进了城邦公民“认识你自己”,以此来实现公民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亚里士多德创办了里克昂学园,在学园中他研制了一套符合城邦公民学习的规章制度,其内容包含:学生轮流担任学习组长,负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每30天定期召开学生会议,总结学习成果;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如打扫学园卫生等。他实施了两种教学方法:一是教授学生深刻的思辨哲学问题,如形而上学、辩证法等;二是在夜晚普及流行的理论和实践,包括修辞、辩论、演讲以及向公民解答一系列城邦的政治问题等。亚里士多德在继承柏拉图思想的基础上,提出教育要面向不同的受众,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照顾学习者的习惯和兴趣。比如注重幼儿的身体发育,注重体育教育;对青少年来说,重点是培养理性和秩序意识,辅以语法、修辞、诗歌、文学、哲学、伦理、政治以及算术、几何、天文学、音乐等方面的教育。对于公民来说,主要的关注点是培养合格的城邦公民,但理性仍然需要发展。2.德性的内涵及培养途径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中将知识分为三类:实践知识、创建知识、理论知识。但认为,公民无需掌握这三方面的知识,因为在一个城邦中,知识的作用只能提供理性上的可能。实现城邦的善必须建立在德性的基础之上,而德性是善行发展的必要条件。由此可知,亚里士多德公民教育的核心内容就是德性。在《尼各马可伦理学》第二卷中,他研究对人们来说最重要的品质——德性。亚里士多德给出了德性的界定:德性是“一种能够做出明智选择的状态,是一种相对于我们的中间,由理性决定,就像一个明智的人所要求的那样”。[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王旭日凤,陈晓旭日译注.尼各马科伦理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63“中庸之道”是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他把“中庸之道”看作是是调节过剩与不足之间差距的一种合理而有效的方法。幸福的收获体现在遵循“中庸之道”的选择和行动中,幸福的生活在于拥有完美的德性,而德性又无时不刻体现着中庸,因而能够达到中庸生活必然就能够获得幸福。因此,道德教育的目的是让城邦的全体公民通过自身的道德实践活动来养成“中庸”、“审慎”、“正义”、“节制”和“勇气”等美德,这也是一个城邦所必须拥有的美德。如何对城邦公民实施德性教育,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德性教育的三个方面:天赋、习惯及理性。他认为:“人们通过三种途径成为善良贤明之人。这三种途径是本性、习惯和理性”。[古希腊]]亚里士多德.颜一,秦典华译注.政治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254[古希腊]]亚里士多德.颜一,秦典华译注.政治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2543.体育和音乐教育是健康灵魂和性情的基础亚里士多德把体育视为公民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他认为,如果“完全驳斥肉体尊崇精神是不可取的,因为我们对人的一切所知均来自于现实世界,人是神以外的唯一有力量以其意志控制本能的造物,他的形体是神以外的最美好的实在物质,如果我们不热爱它,还有什么值得我们去爱呢”。托马斯·阿奎纳著.苏隆编译.亚里士多德十讲[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3:211由此可知,他将体育教育视为城邦培养合格公民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托马斯·阿奎纳著.苏隆编译.亚里士多德十讲[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3:211亚里士多德认为,对公民进行体育教育的目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为的是确保受过教育的人拥有强健的身体。强健的身体是灵魂的基础,这是公民担任不同职位和参与政治生活的先决条件;第二,对青少年进行体育教育不仅能够培养他们温和性情而且也能够使得他们拥有坚强的意志。在体育教育的安排上,应该注意区分年龄段:在进入青春期之前,切忌严格的节食规定和强迫劳役,使儿童能够从事较轻的体力劳动。在青春期早期的三年中,应把较为休闲的课程放在第一位,以缓解由身体成长带来的压力。在往后较长的一个时期中,体育教育要逐步转变为一种没有禁忌的开放教育,可以为青少年安排剧烈运动和节食规定。亚里士多德认为,音乐教育比其他任何教育要更有价值,因为它开启了灵魂层面的相互对话,所以它发现了蕴藏在灵魂深处的经验事实上的重要性。节奏和旋律作为音乐的表述语言,它能够直击人们的听觉和心灵。在现实生活中的愤怒、幸福、勇气和节制可以融入音乐,并以扣人心弦的形式表现出来,引起人们的心灵共鸣,并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实现个人美德的最大化。他认为,音乐可以影响人的性情,因为其表述语言能够模仿出人类所拥有的愤怒、谦逊、勇气等的性格,而且这种效果是显而易见的,这几乎是身临其境。基于不同的节奏和旋律,教育者应该为不同的教育对象选择不同节奏和旋律的音乐,这样才能够使音乐教育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在此期间,必须遵守温和及可能的标准和中庸的标准。中庸的标准是指教育工作者对音乐模式的选择,他必须了解其所选择的音乐的艺术和形式特征,并确定原创性和庸俗化之间的媒介位置,以避免观众对新奇事物过于兴奋,但也避免观众对新奇事物漠不关心。温和及可能的标准主要是针对听众而言的,这也这意味着所选的音乐必须适应听众的喜好。亚氏认为,应当用健康、有活力、有条理的音乐来教导儿童,应当用安静而舒适的音乐来增强老年人的精气神。4.尊重教育的阶段性特点第一阶段,从出生至7岁。亚氏认为婴幼儿需要在家里接受父母教育以确保他们的身体健康。在这一时期,婴幼儿的自然成长占主导地位,他建议父母自己抚养孩子,必须确保孩童有足够的营养。与此同时,根据孩子们自己成长的特征,教育者需要逐步引导他们开始进行身体锻炼。但“不能有任何学习任务或强制性的劳动,否则会阻碍其身体发育”。[古希腊]]亚里士多德.颜一,秦典华译注.政治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2645岁时孩童学习的关键时期[古希腊]]亚里士多德.颜一,秦典华译注.政治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264第二阶段,从7岁至14岁,他强调,现阶段教育的目标主要是道德和情感也就是专注于非理性的教育,让孩子掌握知识和实用技能,诸如阅读、写作和计算,同时体育和音乐教育必须跟进,孩童在此期间要前往城邦的公立学校进行知识与技能的学习。第三阶段,从14岁至21岁。这一阶段培训的目的是在几何学、天文学、修辞学、哲学等领域培养理性的灵魂和公民。教育,重在智育,重在思辨科学教育,最终重在鼓励、大胆、思考、观察真理和质疑,实现德、智、体的发展。(三)公民教育的原则亚里士多德认为,政体原则和社会原则是任何一个城邦进行公民教育所必须遵循的原则。1.政体原则政体决定公民的社会地位,这是因为城邦的各项制度取决于城邦的政体,而政体的不同决定了公民所处社会地位的不同。亚里士多德认为,如要维护城邦政体的稳固与长久“最重要的一条是依照政体的宗旨对公民实施教育”。[古希腊]]亚里士多德.颜一,秦典华译注.政治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86因此,政体原则是国家在制定公民教育政策时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亚里士多德是根据城邦政体的原则来对公民实施教育。城邦实行统一的教育政策,立法者将城邦的风俗习惯、基本精神和法律思想融入教育,并根据统一的标准将其实施于城邦中的每一位公民。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促进公民自身的发展,维护城邦的美德和品格。简言之,教育公民适应自身所处城邦的政体是必要的,因为每一种政体从一开始就形成了自己固有的风俗习惯,起到了维护城邦的作用。[古希腊]]亚里士多德.颜一,秦典华译注.政治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862.社会原则他把城邦社会结构分成两类:“非闲暇”阶级和“闲暇”阶级。城邦的社会结构决定了公民从属的社会阶级,因而他们接受的教育也有有所不同。城邦内部应当“有生产粮食的大量农民、技师和工匠、武装人员、富有阶层、祭司和各种公共急务的仲裁人员”[古希腊]]亚里士多德.颜一,秦典华译注.政治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243[古希腊]]亚里士多德.颜一,秦典华译注.政治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243三、亚里士多德公民教育思想的启示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来源于古希腊时代,它必然具有一定的奴隶社会特征。其教育思想对我国当今社会仍然具有现实意义。(一)明确公民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公民公民教育要由国家来主导、为国家培养能够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合格公民。亚氏将教育视为“国之大计”,必须由“国家”主导。我国也同样如此,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只有坚持党对教育的全面领导,教育才能为人民服务,才能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才能巩固和发展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才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赵锋,孔军,陈广宇,许明月,王欢,赵珏,李桂英,董璐,郭玲娜.立德树人为什么——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J].北京教育(高教),2021(03):4-19.我国的公民教育就是要“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赵锋,孔军,陈广宇,许明月,王欢,赵珏,李桂英,董璐,郭玲娜.立德树人为什么——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J].北京教育(高教),2021(03):4-19..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03-19.(二)重视公民的情感认同教育情感认同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公民产生对国家的认同感。亚氏的公民教育强调对公民进行非理性教育,他认为,如果不注重非理性的情感教育,那么城邦所进行的公民教育注定是失败的。因此,我国的公民教育,也同样要重视情感认同教育,积极引导我国广大人民群众产生对国家的认同感,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认识到个人的幸福和权利是建立在国家、民族兴旺发达的基础之上的,不断增强公民对国家的使命感和担当意识。同时,还要重视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的确立和巩固是一个长期的、历史的过程,理想信念教育也是一个持续深化的过程。要坚持用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全党、团结人民,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仰,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信心”。习近平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05-01.(三)突出公民教育的核心是德育,尤其重视青年的德育亚里士多德认为,公民个人的幸福生活和城邦整体的繁荣昌盛,都离不开德性。因此,他提倡道德教育不仅要在个人的灵魂要在道德层面上“转向”,而且这种“转向”并不仅要求个人的外在行为符合道德标准,而且要求个人的内在行为也要符合道德标准,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我国的公民教育中也同样要重视德育方面,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要牢牢抓住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围绕立德树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全程、全员、全方位育人”,习近平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亚里士多德认为:“立法者最关心的事情是青少年的教育”。[古希腊]]亚里士多德.颜一,秦典华译注.政治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267.其理由有二:一是如果不重视对青年的教育问题,城邦的政体将会受到破坏;二是只有经过道德教育他们才能完成个人的政治社会化以适应城邦的政治生活。为此,要始终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重视青年的德育工作。“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才有前途,民族才有希望”。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54,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