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资助典型材料_第1页
学生资助典型材料_第2页
学生资助典型材料_第3页
学生资助典型材料_第4页
学生资助典型材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会议经验交流材料湖南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二OO九年一月

湖南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会议经验交流材料之一健全体系完善制度

发挥优势

树立品牌创造性地做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湖南师范大学〔2023年1月7日〕湖南师范大学历来高度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2007年5月,国家新资助政策体系建立以后,我校紧紧抓住这一契机,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作为学校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积极创造条件,广泛筹集资金,全面落实各项资助政策,进一步完善了“奖、贷、助、补、减〞五位一体的资助体系,不仅实现了“不让一个学生因为家庭贫困而失学〞的工作目标,而且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生活质量得到进一步改善,能够健康成长、快乐学习、幸福生活,受到了广阔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的好评。我们的具体做法是:一、领导重视,部门配合,整合力量,形成全校一盘棋的资助工作格局针对学生资助工作资助经费大、资助面宽、牵涉面广、影响程度深的新特点,学校成立了以主管学生工作的校领导为组长,由学工、教务、监察、招生就业、团委等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经常召开会议,研究学校资助经费的投入、贫困生的认定、奖助评审方法等重大学生资助问题。为了提高资助工作效率,准确、及时、足额地把各项资助政策落实到位,我校按照教育部、省教育厅的要求,进一步加强了学生资助工作机构建设,于2023年3月正式成立了学生资助管理中心,配备了5名专职工作人员。中心成立以来,积极与上级主管部门联系,与校内外其他部门进行横向联动,全力筹措资助经费,同时,对各院系的资助工作进行协调和指导,有效保障了全校资助工作在国家资助政策体系的框架内高效运行。同时,各学院根据学校统一部署,结合自身实际,也成立了院级资助工作协作小组,并指定专职辅导员负责此项工作,班级评定小组具体组织各项奖励资助的评议、初审和推荐,形成了学校、学院和班级三级评审的资助工作格局,保证了各项资助政策落实到位。二、完善制度,标准程序,丰富形式,创造性地做好学生资助工作1、完善资助制度。为做好学生资助工作,我校建立健全了资助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决策制、贫困生建档及动态管理制、学生民主评议制、资助结果公示制、助后跟踪教育制等制度,制定出台了《湖南师范大学特殊困难学生补助条例》、《湖南师范大学殊困难学生学费减免条例》、《湖南师范大学国家开发银行国家助学贷款管理方法〔试行〕》、《湖南师范大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管理方法》、《湖南师范大学勤工助学管理方法》、《湖南师范大学奖、助学金评定管理方法》等多个文件,用完善的制度体系确保有限的经费真正用在贫困学生身上。2、标准工作程序。我校合理确定并据实调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标准,标准“本人申请→确实推荐→班级民主评议→学院评审、公示→学校审核、公示〞贫困生认定程序,建立了“A、B、C三档滚动式〞贫困生档案数据库,严格按照上级下达的奖助指标和额度公平合理地分解到学院,并始终坚持公开、公平、公正、择优、集体决定的原那么,认真做好学生申请、民主评议、学院初审公示、资助管理中心复审以及学校资助工作领导小组审批等各环节的工作,严格把关,做到信息准确,档案齐全,标准统一,操作透明,程序标准,评定公开,确保了评定结果的公平与公正。3、丰富资助形式。目前,我校已根本形成以奖助学金为主体,以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御寒补助、伙食补贴、重大疾病补助、特殊补助和学费减免等为辅助,以社会捐助为补充的多元化、全方位、全过程的混合式资助体系。具体做法可概括为“五个一点〞:一是“奖〞一点。学校主要依托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争取各项奖、助学金,2007—2023学年全校共有6384名学生获得各种奖、助学金1604.5万元,2023—2023学年又有6504名学生〔含树达学院〕获国家奖励和资助,奖励金额达1576.5万元,占全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73.7%,覆盖面之广、资助力度之大为历年之最。二是“贷〞一点。我校从2000年到2023年,先后为5689名经济困难学生办理了国家助学贷款,贷款金额达3001万元,其中2023-2023学年根据应贷尽贷的原那么,共为1014名学生申请了国家开发银行助学贷款554.71万元,占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11.5%,确保了我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助学贷款需求。三是“争〞一点。学校不断挖掘助学渠道,努力争取社会资助,获得相关基金、企业、校友的支持。2007年度全校各项社会资助工程共计65.8万元,2023年新增了华民慈善基金、湖南消防总队的“红门爱心基金〞、“真维斯大学生助学金〞、“诺基亚〞助学金等社会资助工程累计达12个,社会资助金额达156.428万元,资助学生人数343人,占全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3.8%。同时,各学院也充分发挥本学院的优势和特点,广泛吸纳社会资金资助本学院的贫困学生。如:数学与计算机学院的“阳光基金〞、历史文化学院的“春华基金〞、物理与信息学院的“杨福国奖学金〞、美术学院的“李自健特困学生奖学金〞、音乐学院的“爱尔兰华侨协会助学基金〞等等。2023年各学院自筹社会资金总额超过150万元。四是“补〞一点。根据湘政办发[2007]56号文件精神,学校从学费收入中提取4%用于设立资助专项经费,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方式“补〞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2023年共计补助、减免学费363.55万元。五是“挣〞一点。多渠道开辟勤工助学岗位,为学生创造条件,让他们“自己挣钱,自己养活自己〞。2023年学校设立五个勤工助学基地,共计800余个校内勤工助学岗位,支付勤工助学岗位工资150余万元。2023年通过师大家教中心、创业实践中心两个“造血〞型勤工助学基地为广阔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家教和社会兼职岗位8300余个,为学生间接创收超过1000万元,根本上解决了我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生活费用及局部学费问题。4、坚持人文关心。我校在资助工作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那么,在不断促进资助工作制度化和标准化的同时,密切关注学生、尤其是特殊困难学生的生活问题。对于家庭遭遇突发性天灾人祸的学生或突发重大疾病的学生,及时给予1000-2000元不等的临时特殊困难补助,全校每年发放该类补助超过10万元。去年初,全省范围遭受50年一遇的特大冰冻灾害,学校党委指示有关部门和各院系,及时深入了解学生家庭受灾情况,为2032名学生发放了49.394万元的临时生活补助。“5.12〞汶川地震发生的第二天,学工部就着手全面摸排,给地震中家庭受灾的59名在校学生每人发放生活补助1000元;08级新生入学后学校又专门为来自地震重灾区的学生开辟“绿色通道〞,减免18名学生的学费,报销上学路费,并免费发放床上用品,共计10万元。三、助学为先、励志为重、感恩为导,充分发挥学生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在学生资助工作中,我们紧紧围绕“学生成人成才〞这一中心,在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经济资助的同时,更加注重对他们进行精神的资助、心理的辅导、素质的培养和能力的提高,开展其良好的人格与品行。一是注意加强励志教育。我校以资助工作为平台,注意引导学生克难奋进,自强自立。学校现有五个勤工助学创收基地、三支社会实践队伍及其他的学生助理岗位,根本实现了勤工助学从“输血型〞向“造血型〞功能的转变。目前,我校已树立了“师大家教〞品牌,推出了“师大勤助〞品牌,开发了“8580资助专题网站〞、“湖南师大家教网〞,建立了相关数据库。我校的勤工助学管理,主要采取“主管老师指导、学生自主管理〞的管理模式,将勤工助学与素质教育有效结合起来,成为学校人才培养的基地,将勤工助学活动与学生的职业规划结合起来,成为学校实施社会教育的“实践课堂〞。2023年12月,我校学生资助中心成功举办了“师大家教〞十周年庆典晚会,校党委书记张国骥同志为“师大家教〞题词——“厚德笃学、惠己泽人〞,勉励学生首先要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操,优秀的学习成绩,才能帮助自己惠及他人。此外,我校还开展了“感动校园〞优秀特困大学生评选、优秀特困大学生事迹报告会、事迹巡展等系列活动,每年编辑一本展现我校优秀特困大学生风采的宣传资料。2023年,我校编辑的《“青春飞扬〞—湖南师范大学特困优秀大学生风采录》一书,受到广阔师生的一致好评。二是注意加强感恩教育。资助工作的真正涵义是教育学生,让学生在接受资助的同时教育学生、引导学生,这就需要抓住学生资助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对学生开展有针对性地道德人格教育。为此,我校围绕“爱心助学,回报社会〞这一主题,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广泛开展“受助者助人〞、“爱心传递〞等主题活动,号召他们主动帮助自己周围需要帮助的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社会。如,组织受助学生到福利院、敬老院以及贫困地区小学等地做些公益活动;响应省残联号召,为5.12灾区受灾残疾人捐款捐物;在全校范围内开展“阳光义务家教〞以及募捐活动,联合湖南省青少年开展基金会、湖南卫视开展“著名主持人衣物义卖仪式〞,将所得款项全部捐助给湘西三江完小的贫困学生,并在该小学成立了一个图书室。在2023年新春到来之际,组织受资助学生为我省对口援助的四川理县灾区中小学生寄贺卡、明信片,鼓励灾区学生走出心灵困境。在感恩教育的感召下,不少获得国家奖助学金的同学都申请拿出一局部奖助学金资助其他同学,汶川地震发生后,旅游学院的刘斌等3位来自地震受灾地区的同学,把学校给他们的资助立即捐给了灾区。三是注意加强诚信教育。我校充分利用校园播送、网络、报纸、板报等媒体,通过班团组织生活等形式,及时、全面、深入、准确地宣传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并结合贷款工作,及时开展“贷款助学,诚信做人〞等系列教育活动,把学生资助工作与增强大学生诚信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有机结合起来,突出活动的教育主导性、现实针对性和社会实践性,效果十清楚显,全校上下形成了“人人讲诚信〞的良好气氛。通过诚信教育的开展,学生的诚信意识明显增强,毕业学生的还款率不断提高。总之,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我校始终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成人成才,为了一切学生的成人成才〞的育人理念和“以生为本、帮困育人〞的资助工作理念,认真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不仅实现了让广阔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快乐学习、幸福生活,效劳学生成人成才的工作目标,还极大地促进了学校的学风和校风建设,为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做出了应有的奉献。今后,我们将继续按照科学开展观的要求,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拓展资助渠道,进一步加强资助体系建设,提高造血能力,树立湖南师范大学学生资助工作的优秀品牌,开创我校学生资助工作的新局面。

湖南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会议经验交流材料之二政府主导

社会参与

扶贫助学促和谐长沙县人民政府〔2023年1月7日〕长沙县地处省会长沙市近郊,总面积1997平方公里,辖20个乡镇,总人口76万。近年来,在省市各级各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我县经济社会实现了持续、较快开展。2023年预计全县实现GDP358亿元,连续5年保持了17%以上的增幅,县域经济根本竞争力跃居全国37位,居中部第一。在加快经济建设的同时,我们始终坚决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坚持教育优先、适度超前开展,在全省率先完成了“普九〞任务,并成为全省第一个两项督导评估优秀县。特别是在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方面,按照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思路,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实践,奏响了一曲用全社会的爱心铺就贫寒学子成才的和谐之歌。一、提高认识,加大投入,不断强化保障机制尽管近年来我县实现了较快开展,但我们始终清醒认识到,长沙县仍是一个以农业人口为主的县,仍然有一批孩子因家庭贫困而影响就学。据统计,实施“免补〞政策后,我县还有占学生总数7%的8000多名贫困学生,或因残疾、或因天灾、或因家庭变故,生活十分困难,迫切需要社会帮助。为此,2003年,长沙县在全国率先提出了“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困而失学〞的目标,把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作为保障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和谐的重点工作,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保障。建立了扶贫助学协调工作会议制度,由县委政府主要领导牵头,教育、财政、民政、团委、工会、妇联等部门参与,定期协商,统筹安排全县扶贫助学工作。近年又成立了县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安排专人专款负责该项工作,各乡镇和县属学校也成立相应机构,确保全县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有序、协调进行。加强宣传鼓励,2007年我县在取消其它单项评比时,唯一保存了以政府名义对参与捐资助学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颁证奖励,并将每年的典型事例汇编成册,向社会广泛宣传。加强经费保障。目前我县每年教育经费投入达4亿元,各项政策全部落实兑现,为扶贫助学工作打好了良好根底。近两年县财政共投入“免补〞资金达3800多万元,在此根底上还加大了贫困生寄宿补助,并延伸到普通高中,每年补助金额达560万元。成立了县教育基金会,2003年以来共募集资金4600多万元,成为全县扶贫助学工作的重要渠道。县财政从2023年起还专项安排20万元作为全县学生资助工作办公经费。完善工作机制。近年来我县先后建立和完善了一系列帮扶机制,资助工作不断跨上新台阶。实施了“免费入学卡〞制度,从2004年开始,由县财政和教育基金会每年出资200多万元,对全县义务教育阶段3000多名贫困学生实行“零收费〞就学。深入开展“9·8助学日〞活动,2023年我县的“9·8〞助学日一次性募集资金305万元,其中社会爱心人士直接捐赠156万元,全县3086名大、中、小学生全部得到对口资助,考取大学的5名孤儿也都得到专人包干负责。建立了一对一、一帮一、一扶一的“三个一〞结对助学活动机制,发动全社会共同参加“帮扶一个乡镇或一所学校、资助一名贫困学生〞的对口资助活动,近三年全县共结对扶助2万多人次,资助金额1800多万元。二、突出重点,注重实效,不断完善资助体系在工作中,我们以突出解决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就学为重点,不断扩大资助范围,提高资助标准,已初步建立起了覆盖各个教育阶段的贫困学生资助体系。在义务教育方面,2005年起我县将“免补〞资金纳入财政预算,2006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杂费,在此根底上,2007年进一步实施了“一费制〞免费入学。实施免补后,我县除按标准提高生均公用经费外,每年另安排300万元资金,专项用于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全县中、小学70多名孤儿,其所有生活、学习费用全部由县教育基金会和所在学校承当。60多名特殊教育学生,除足额安排人头经费外,每年还分别专项安排特殊教育经费和贫困生补助经费各10万元。在普高及中职教育方面,从2005年起,县财政每年安排60万元,用于普通高中贫困学生补助。中职教育除中央财政按照生均750元标准补助外,县财政也按同样标准予以配套,每年配套资金近100万元。另外加上各类社会资助,四年来全县普高和中职贫困生共计补助金额过千万元,先后有1.4万人次获得资助。在高等教育方面,2003年以来,我县还连续开展了资助贫困大学生入学工作,先后发放资助金700万元,资助了3500名新生踏进大学校门。同时,对一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与所在学校积极联系,帮助他们申请国家助学贷款,并尽力争取包括助学金、勤工俭学、学费减免等各项资助政策。另外,对县内高校的局部贫困学生,我们在一些大型节会活动中积极提供勤工俭学岗位,让他们在取得一定经济收入的同时,也尽早获得社会实践经验。三、创新方式,多方参与,不断构建长效机制扶贫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工程,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也同样不是短时间能够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持之以恒的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关心支持。在工作中,我们坚持不断创新,实施了扶贫助学的“三个结合〞:一是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在不断稳固和加大政府资金投入的根底上,我们进一步拓宽扶贫助学的范围,积极鼓励社会和个人广泛参与。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县几大家领导和各部门负责人每年从个人收入中拿出2000元以上结对资助一名贫困学生,县直部门单位各确定一所学校或一名学生对口扶助,一些单位还开展了“个十百〞活动〔即每个党员扶助一名贫困生,每人走访十名贫困学生家庭,每年与贫困学生交流百人次)。发动企业实行冠名或专项资助,如申湘汽车开展的“一辆车、一份爱〞爱心助学公益活动,每年捐资达20万元;远大空调近五年扶助高中贫困生3000多人次,金额达250万元。社会各界人士也踊跃参与捐赠活动,除县内企业老板外,许多广州、东莞等外地爱心人士也多年如一日地在我县进行扶贫助学,还有一些本身并不富裕的农民也自发参加到爱心助学行列。二是资助学生就学与帮助家庭脱贫相结合。造成贫困生的原因主要来自学生家庭。为帮助农村贫困生家庭脱贫,从根本上解决贫困生问题,我县采取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举措:积极推进农村贫困家庭劳动力转移就业,免费进行就业培训和指导,定期举办现场招聘会,全县每年转移农村劳动力都在万人以上;对于不便外出就业的纯农户,组织农业、科技部门重点开展种植、养殖技术培训,赠送生产资料,结对帮扶他们勤劳致富。加大社会保障和资助力度,率先实施了农村低保,并对农村孤儿、残疾人等群体予以特殊保障,另外近年我县还创新开展了“爱心助医〞、“爱心助居〞等一系列资助活动,有效防止农民因病致贫、因灾致贫。三是“助学〞与“育人〞相结合。我们在切实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同时,也始终把促进贫困生的全面成长成才作为资助工作的重要内容。一方面,我们在各中小学校积极开展“献爱心〞活动,要求教师在对其他学生一视同仁的根底上,更多地关心贫困学生的心理、学习状况,对他们高看一眼、厚爱一层。针对一些因家庭经济原因厌学的学生,采用教师对贫困生一帮一、结对子的方式,用爱心和耐心呵护、感化每一个孩子,让他们充分感受学校和社会的温暖,重新树立学习信心。另一方面,我们注重加强贫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其中特别重点突出对“成才〞和“感恩〞两个主题的教育,大力表彰和宣传自立自强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典型,唤起全体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灵目前,在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我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四年来,全县总计扶助贫困学生6万人次以上,捐资助学总资金达3240万元,全县小学、初中入学率、稳固率达100%,残疾少年入学率、稳固率达97.26%,高中阶段入学率、稳固率分别达97.5%和96.08%,考上大学的贫困学子都顺利入学,根本实现了“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困而失学〞的目标。总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关系到千家万户,关系到寒门学子的未来,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创立,任重而道远。我们将继续在省市各级的领导下,在社会热心人士的帮助下,将这项工作做得更完善,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社会的温暖,顺利完成学业,实现健康成长。

湖南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会议经验交流材料之三关注民生情暖学子努力开创学生资助工作新局面醴陵市人民政府〔2023年1月7日〕醴陵市地处湘东,因盛产陶瓷和烟花,享有“瓷城〞和“花炮之乡〞的美誉。全市现辖26个乡镇,4个街道办事处,总面积2157平方公里,总人口103万。全市现有各级各类学校237所、在校学生93246人,特困家庭学生1130人,残疾学生223人;幼儿园144所,入园幼儿23062人。在职教职工7770人。近年来,我市学生资助管理工作得到健康、快速的开展,从党员干部到基层群众,从政府部门到企事业单位,广泛参与,热情捐资,爱心助学蔚然成风,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党政高度重视,助学网络不断完善随着国家对扶贫助学工作力度的加大,醴陵市委、市政府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关注民生〞,高度重视对家庭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2003年,我市率先在株洲地区成立了“醴陵市中小学生救助中心〞,积极开展“两免一补〞、筹措社会助学资金等工作,扶贫助学工作开始走上经常化、制度化的道路。2006年起,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关于成立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醴陵市中小学贫困学生资助实施方案》、《关于建立市直部门定点联系学校制度的通知》等系列文件,建立了“市直机关对口支援1所农村学校〞、“机关干部结对帮扶1名家庭贫困学生〞等制度,积极倡导和鼓励各单位干部职工每年捐出两个工作日的工资助扶贫助学,学生资助工作做到了有组织、有领导、有制度、有保障。2023年初,调整并扩大了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机构,由分管教育的副市长任组长,教育、财政、民政、团委等15个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任成员,市教育局长兼办公室主任。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方案,协调指挥助学工作。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分别成立了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由各乡镇主管教育的副乡〔镇〕长担任组长,各中学由一名副校长负责学生资助工作,建立健全了市、乡、校三级助学工作网络。二、强化措施,长效机制逐步建立1、健全机构,成立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按照上级有关要求,并结合醴陵实际,经市编办、人事、财政等部门批准,我们设立了“醴陵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管理中心编制4人,设主任1名、副主任2名、专职会计1名。市财政每年安排办公经费10万元。办公场地设市教育局机关,现代办公设施一应俱全。中心设立了专门帐户,实行财务单列。机构内局部工明确具体,常规管理全面有序。市学生资助中心定期召开学习培训会议,组织学习有关政策和业务知识;各学校全面发动,层层落实;校长为第一责任人,每年签订“学生资助工作责任状〞,有效保障了资助工作的公正、透明,真正把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落到实处。为进一步完善学生资助工作体系,通过争取,醴陵率先成为全省“大学生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试点单位〞。目前,已有30多名学生正在开始办理贷款手续。2、干部带头,倡导爱心助学新风。在市委、市政府的积极倡导下,各级党政干部和群众纷纷慷慨解囊,支持助学工作。从1997年开始,我市30余名副处级以上干部每年对口扶助1名贫困学生,十余年从未间断。市建设银行在醴陵一中对口资助30名学生,每生每年1500元,帮助完成三年高中教育。去年,醴陵一中命名了一个“帅旗希望班〞,帅旗防水公司张敏女士捐款45万元,资助50名学生完成高中学业;青云奖教助学协会,醴陵二中长沙校友奖学助学基金会,李铎、吴向东、钟海闾、李人凤等众多奖教助学协会基金总额达500多万元。3、树立典型,大力弘扬助学传统。在醴陵,爱心助学成了一种社会风气。有一位名叫陈自绪的古稀老人,10年来,他骑坏5辆自行车,跑遍了我市每个乡镇和街道办事处,行程3万多公里,走访了600多名贫困学生家庭,建立了593份家庭贫困学生的档案,为523名贫困学生联系到了70余万元助学金,其中中小学生414名,大学生109名。陈老的助学事迹先后在《中国老年报》、《湖南日报》、《株洲日报》等多家新闻媒体50屡次报道,先后被评为湖南省关爱女孩行动十大新闻人物、株洲市道德模范、醴陵市五好市民。今年10月,还被全国精神文明办主办的“好人网〞组织的网评中,被评为全国400名好人之一。4、金秋助学,情系学子温暖瓷城。为稳固我市扶贫助学成果,弘扬重教兴学的社会风气,市委、市人民政府举办了“2023醴陵市‘情系学子·温暖瓷城’金秋助学活动〞。市广电局和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做了大量的宣传发开工作,市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向全市人民发出的建议书、局部特困学生家庭情况、市委市政府关于金秋助学活动的通知等在《经济生活》频道滚动播出近一个月。从2023年7月初开始,我们在全市范围内组织捐款活动。市委书记谢清纯、市长冯建湘、市人大主任李理、市政协主席陈立耀等领导带头捐款,广阔机关干部迅速响应,纷纷表达拳拳爱意。随后,又分别组织召开了省、地、市人大代表和大中型企业负责人议教助学座谈会,鼓励社会各界人士都来为捐资助学作奉献。2008年8月5日,我市举行了隆重“情系学子,温暖瓷城〞金秋助学工作会议暨文艺演出。省、市学生资助中心负责同志应邀到会指导并作重要讲话。整台文艺节目深深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位观众,活动筹集善款达230余万元。省教育电视台、株洲电视台、《株洲日报》、《新城市周报》等多家媒体此次活动进行了全面报道。金秋助学工作会议以后,我们组织市教育局、财政局、民政局、团市委等部门的20多名干部,深入到了全市30个乡镇、街道办事处,用了7天的时间,调查走访了近500户学生家庭。今年8月中旬,气温居高不下,大家跋山涉水,不辞辛苦,常常下午2、3点才吃午饭,饿了啃几块饼干充饥,没有人叫苦叫累。黄达嘴镇一位学生家长系聋哑残疾人,在调查中他用了满满的5页材料纸与调查组的同志交流。他动情地写道:面对现实困难,我曾经想到了死。领导今日的慰问,我和我的孩子又看到了生活的希望。三、常抓不懈,助学管理成绩斐然2023年,我们在学生资助方面狠抓了以下几项工作,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一是全面落实“两免一补〞,免除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2390万元,做到了应免全免、应补尽补。二是突出抓好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5450人次共补助150余万元。三是标准中职学生生活补助发放,4922人次共发放368.5万元。四是重点解决特困学生尤其是孤儿的生活困难,按300至1000元不等的标准资助中小学生847人,总额为64.1万元。在发放各类学生资助金的过程中,我们做到了农村和城区一个样,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一个样,对象摸底全面准确,评审结果通过电视媒介、固定板报予以公示公开,没有出现一例反映资助不真实、不公平的情况,切实做到了善款善用。近三年,除公共财政提供的各项助学经费外,我们通过“爱心改变命运〞等各种活动,共筹措社会助学资金600多万元,资助了大批贫困大学新生和特困中小学生。全市没有一个孩子因贫困而失学。初中辍学率由1997年的1.5%下降到2023年的0.74%,小学辍学率多年保持为0。资助寒门学子,惠及当代,功在千秋。我们将在上级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己任,紧紧抓住建设“教育强省〞的良好机遇,大力弘扬兴教助学风气,积极营造和谐育人环境,努力开创学生资助管理工作新局面,让爱的阳光永远照耀瓷城大地!

湖南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会议经验交流材料之四健全机制

强化管理全面落实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资助政策

张家界市教育局

〔2009年1月7日〕张家界市地处我省西北部,是典型的老、少、边、山、穷地区。全市辖两区两县〔即永定区、武陵源区、慈利县、桑植县〕,其中桑植县是国家重点扶贫县,其他区县均为省级贫困县,总人口161万。全市现有中小学校365所,在校学生18.67万人,其中职业学校16所,在校生1.12万人。由于中职学校95%以上生源来自本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比例很高,占在校生总数的75%以上。近年来,在中央政策的主导下,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我市逐步建立健全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大力推进各项学生资助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特别是在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发放工作方面,全市周密部署,精心组织,保证了资助对象不改变,资助标准不降低,资助范围不缩小,发放时间不拖延,一年多来,全市未发现一起违规违纪行为,在全省14个市州中,唯一实现零投诉率,受到各方面的一致好评。我市的具体做法是:一、建立“八大机制〞,确保中职资助政策落实到位1、领导协调机制。市政府成立了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协调小组,各区县相应成立了领导机构。市、区县教育局均成立了学生资助管理中心,配备了专门的学生资助管理专干,形成了层层负责,互相沟通的工作网络。教育、财政、劳动、民政及工、青、妇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尽可能将中职学生资助和其它资助管理统一起来,提高资助资金的使用效益。2、政策宣传机制。全市建立了市、区县、中等职业学校三位一体的中职助学金政策宣传链条。2007年中职国家助学金政策出台以后,市教育局及时对市、区县两级教育部门的32名机关干部,中职学校的校长、副校长、资助工作专干、学籍管理专干进行了封闭培训;市教育局在市电视台、张家界日报、旅游交通频道等媒体进行了一个月的滚动宣传。各区县那么从当年7月中旬起,配合当年度的招生工作,以发放宣传单、悬挂入乡进村临街横幅等形式深入乡村、街道、社区宣传助学政策。桑植县在人流集中的汽车站悬挂了巨幅助学标语,给通往乡镇的农村中巴散发小册子;武陵源区召开村支部书记、村长会议宣传政策;慈利县组织了8支流动汽车宣传小分队,集中进行了三天流动宣传。永定区教育局派出26名机关干部,从张家界旅游学校抽调78名教师,组成26个宣传组深入全区26个乡镇街道办事处走访了2600个学生的家庭,发放传单2000多份。宣传工作的深入为资助政策的落实打下了坚实根底。5、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评审认定机制。为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我市根据国家、省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订了严密的评审认定工作和操作程序。学生要提供家庭困难证明材料,班主任老师要通过各种方式调查了解,学校评定工作小组要集中确定资助名单,然后再实行公示。桑植一职中、张家界旅游学校还设立了校长接待日,受理有关咨询和投诉。同时,市教育局与民政及劳动保障部门建立了贫困家庭信息互通渠道,把符合低保、优抚政策以及遇到家庭重大变故的学生信息集中起来,确保在资助时不漏一人,重点扶持。6、助学金管理发放机制。我市把及时拨付、足额发放、减少中间环节作为落实中职国家助学金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并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使“足额、及时、直接〞成为我市中职助学金发放工作的三大特征。具体流程是:〔1〕学校收集学生的身份证、户口簿,登记造册,一式两份,交县教育局和县财政局;〔2〕县教育局由资助和职成部门工作人员拿着学校报送的花名册,进校逐班抽查、核对,看花名册上的姓名与身份证或户口簿上的姓名是否一致,身份证上的照片与本人相貌是否相符;〔3〕核查过后,各校公示7天,接受举报;〔4〕通知选定的银行,为合格学生办理银行卡;〔5〕银行发卡时,学生当面持身份证签字,然后修改密码;〔6〕上级将款项拨至财政局,财政局将指标下拨到教育局,由县教育局通知国库集中支付中心直接将助学金发放到每个学生的银行卡上;〔7〕通知学生取款;〔8〕调查回访,信息反应。7、检查监督考核评价机制。一是市教育局和各区县都统一设立了举报投诉,广泛接受社会监督;二是每学期全市统一进行一次地毯式清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办学不标准的,要求必须整改到位后才能发放国家助学金;三是制订了《学生资助工作考核细那么》,对中职学生资助工作实行“市里考核区县、区县考核基层学校、市里检查骨干学校〞三结合的考核方法。其中明确,对出现截留、挪用、不及时发放、套取资金的学校校长实现一票否决,并给予相应处分,每年将考核情况通过工作简报等形式在全市范围内进行通报。8、信息反应机制。市里建总库,区县建分库,学校设信息站,各单位配备信息员,这是我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另一重要举措。为准确掌握各地各校工作进展情况,我们通过简报、通报的形式,及时发布信息,通报有关情况,坚持实行一月一简报,半年一通报,一年一总结。信息工作的健全不仅增加了工作的透明度,而且大大提高了各地各校的工作积极性。通过建立以上八大机制,我市中职学校资助政策得到顺利实施,从而使这一政策真正成为切合民意的“阳光工程〞、“温暖工程〞和“德政工程〞。群众对中职学生资助政策给予了高度评价,并怀有深厚的感谢之情。在张家界旅游学校,有一位名叫陈莉的孤儿领到第一笔900元助学金后,她86岁的老奶奶买了一挂二万响的鞭炮在学校门口燃放;在桑植县凉水口乡的一位农户家中,两个小孩分别在桑植和永定的职业学校读书,2007年底领到了1500元助学金,他在大门口写了一幅大春联:两个苦命儿,两笔助学金;一个破落户,一条希望路。二、完成“四大转变〞,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层次和水平1、实现由个体资助到整体资助的转变。过去,中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一无专门部门、二无专项资金、三无专门渠道、四无专门帐号、五无工作机制、六无专门政策〞,整个工作零散无序,显得很被动,往往是困难学生提出申请,反映情况,才由学校想方法解决。现在有了国家政策的主导,各学校主动担当起解决学生困难的责任,全方位的考虑困难学生的资助需求,实现了“教育部门主动找学校,学校主动找学生,学生主动提申请〞的三主动资助工作局面。2、实现从社会资助为主到政府主导、全面资助的转变。在2006年以前,中职学生资助主要靠学校找一些爱心人士和爱心企业进行资助,不仅资金数量有限且很不稳定,中途断奶的现象时有发生,实现中职国家助学金政策后,状况明显改观。2023年全市中职学生资助人数到达了11000多人次,资助金额1186万多元,比2006年提高了20多倍。同时,我市积极鼓励各中职学校建立其他资助制度,开辟其他资助渠道,形成了以国家助学金为主体,“助、奖、勤、减、补、免〞多位一体的资助政策体系。如张家界旅游学校,在落实国家助学金政策的同时,还主动想方法,通过学校救助、企业援助、勤工俭学、工学交替等方法,每年解决300多名特困学生资助问题。该校还设立了“教师每天一元钱,学生每天1毛钱〞的师生“爱心银行〞,221名教职工和3000余名学生全部成为储户,目前已累计募集爱心款19万多元。3、实现从“输血型〞资助向“造血型〞资助的转变。勤工俭学基地建设一直是我市中小学资助工作的传统特色,为加强中职学生资助工作,我市对中职学校的勤工俭学基地建设进行了专门指导,并通过市教育基金会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同时,积极鼓励中职学生工学结合,通过勤工俭学和顶岗实习解决自己的生活问题。例如:我市引进的天元山水文化公司在天门山打造全国最大的山水实景演出工程,张家界旅游学校300名学生作为群众4、实现从物质资助到物质精神双资助的转变。国家资助政策实施以后,受助学生数量不断加大,资助额度不断增高,但随之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如家长等靠要的思想加剧、学生欺骗家长的现象时有发生、少数受助学生有奢侈浪费行为等。针对这些现象,市教育局专门制订出台《关于加强受资助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意见》下发后,各学校通过现场报告会、演讲比赛、征文竞赛、知识问答、座谈会等形式,不断加强对受助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永定区、慈利县的几所公办职校还专门引进或聘请了心理学专业的教师对受助的贫困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收到了良好效果。中职国家资助政策的实施,不仅解决了广阔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实际困难,而且大大改变了职业教育的开展状况。一是提升了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过去我们高喊“开展职业教育就是开展经济〞的口号往往只打雷不下雨,实行国家助学金政策后,各方面的潜力被激活了,把职业教育提到了就业教育、富民教育、公平教育、和谐教育的高度,中职教育得到快速开展。2023年我市普高与中职的比例由三年前的7:3上升到了6:4;全市有474名上普高线的学生选择进入中职学校学习,是2005年的15倍。二是提升了中职学校的办学水平。过去,职业教育的社会关注度不高,凑合办学的现象比拟普遍;实施助学金政策后,学生多了,家长的要求高了,学校的压力大了,主动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积极开展与企业的合作,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得到进一步开展。2023年,与我市职业学校合作办学的企业到达了26家,提供学生就业的企业128家。三是提升了学生的就业能力。在大专院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的形势下,我市中职学校学生的就业率却从5年前的87%上升到2023年的96.7%,尤其是近三年,公办职校的就业率平均到达98%以上。全市中职学校“开办一个专业,招进一个学生,脱贫一个家庭,中职学生资助工作任重道远。今后,我市一定以科学开展观为指导,以落实中职国家助学金政策为契机,进一步做好中职学生资助工作,促进中等职业教育又快又好开展,为把张家界建成世界旅游精品,构建和谐社会作出更有成效的努力和奉献。

湖南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会议经验交流材料之五强化管理

开拓创新着力构建具有湘西特色的学生资助工作体系湘西自治州教育局〔2023年1月7日〕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在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我州把学生资助管理工作作为改善民生、建设教育强州的重点工作来抓,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子女上学难、读书难的问题,为推进各类教育协调开展、确保教育公平公正、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奠定了根底。自2004年以来,我州已累计筹措义务教育阶段助学资金5.4亿元,180万余名中小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资助;通过社会捐赠、部门救助、结对救助等方式筹措资金1000余万元,使1.5万名普通高中学生得到资助;落实了中等职业学校助学金5400余万元,资助中职学生8万余人次;建立了贫困大学生资助长效机制,共筹集贫困大学生资助金1200多万元,资助贫困大学生3000余人。我州的主要做法是:一、加强领导,构建组织保障体系一是加强了学生资助工作的领导。我州各级党委、政府对学生资助管理工作高度重视,州、县市人民政府成立了学生资助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经常性助学活动联席会议制度,并下发了《关于加快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读保障体系建设的意见》等一系列的专门文件。州委、州政府屡次召开常委会或常务会以及州长办公会议,专题研究贫困生救助工作,州人民政府把学生资助工作纳入对县市政府年度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和教育“两项督导评估考核〞的重要内容。今年7月州委州政府出台了《关于建设教育强州的决定》,对学生资助工作提出了更为具体的要求和工作目标。州教育局十分重视学生资助管理工作,将之列为全州教育“四大工程〞之一来抓,并列入全州教育目标管理。二是成立了学生资助管理专门机构。2004年,我局设立了中小学救助授援捐赠中心。2023年,按照省教育厅的统一布署,我局设立了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并通过州编委正式行文,加挂原已设立的州中小学救助受援捐赠中心牌子,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员。我局现有专职工作人员3人,每年由州财政安排专项工作经费5万元,我局再安排5万元专项工作经费,确保了各项学生资助工作的顺利开展。全州8个县市也成立了专门的学生资助管理工作机构,配备了2名以上的专职工作人员。全州中心完小以上的学校均落实了专〔兼〕职助学工作人员,逐步形成了州、县、校三级学生资助管理体系。二、多方筹资,构建资金保障体系一是全面落实“两免一补〞资金。近年来,我州切实做好了免费提供教科书的发放工作,同时狠抓了免费教科书循环使用工作。并积极配合财政部门做好下拨免杂费、补充公用经费、发放贫困寄宿生生活费等工作,确保了学校的正常运转。切实落实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资金。从2004年起,州委、州政府还将每个县市40万元的少数民族助学金和政府助学专项资金全部纳入财政预算,实行专款专用,全州每年达500万元。我州花垣县还将从2023年起,由县财政出资200余万元,免除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寄宿生的寄宿费。二是积极筹措普通高中贫困生救助资金。我州在抓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资助工作的同时,全面开展了普通高中贫困生资助工作。2023年,我州共筹措普通高中助学资金503万元,资助普通高中贫困生5000余人,占普通高中在校生的12%,较好地保障了普通高中贫困生完成学业。我州古丈县从2006年起设立了高中阶段助学基金,集中县直各单位年度公务费的1%,在县财政设立专户,用于资助家庭贫困普通高中学生。花垣县从2023年起,由县财政每年设立高中助学金30万元,对贫困寄宿高中生按每人每月100元标准进行救助,对农村独生子女户、两女节育户和城镇非国家工作人员居民户口的独生子女进入高中阶段就读的,按每人每月200元标准进行救助。三是认真落实中职国家助学金。抓好中职国家助学金的发放工作,对吸引学生就读中职,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人才,具体重要的推动作用。我们把这项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和民心工程来抓,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023年发放中职国家助学金1924万元,资助学生3.1万人次,我州本级财政按照要求落实了配套资金,教育部门按要求做好了发放工作,并经常组织检查落实情况,严格防止资金流失。四是广泛筹措贫困家庭大学生救助资金。从2003年开始,我州率先对贫困家庭大学生实施救助工作。救助活动开展以来,深得广阔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的拥护。州、县财政把救助资金列入财政预算,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175万元,并广泛发动企业和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慷慨解囊。6年来,我州共发放贫困大学生助学金近1200万元,资助了3000多名贫困学生。五是多渠道筹措社会捐赠资金。我州在确保财政性资金投入的前提下,积极开展社会捐资助学工作。4年来,社会捐资助学资金共计2000余万元,资助学生10万余人次。争取了中央彩票助学金、中国教育开展基金会、交通部海事系统、全国总工会、省“9.8〞助学款、湖南宋助英助学金、省青少年开展基金会、红十字会等多项捐赠资金,全部用于补助中小学贫困生生活费。从2006年起,我州全面实施了“温暖工程〞,每年为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校贫困寄宿生提供5000套棉被〔价值50余万元〕,直至所有贫困寄宿生都享有棉被。2023年,我们还争取香港救世军捐赠价值180万元的562.5吨赈灾大米,解决了我州灾区12500名学生的生活所需,切实做好了冰雪灾害后的救灾保学工作。多年来,湘西的助学工作还得到了香港、北京、山东、上海、深圳、宁波等地爱心人士的鼎力相助,为我州扶贫助学工作做出了积极的奉献,社会反响很好。三、强化管理,构建监督保障体系一是建立了公示制度。对于各项助学金的发放,我州均在校内和校外进行了公示。通过公示,使贫困家庭学生的救助从界定、上报到审批、发放的全过程都在“阳光〞下进行,切实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二是建立了督查制度。每学期,我州教育、财政等部门都组织人员对各项学生资助政策落实情况进行联合督查,每次督查结束后,都下发督查通报。通过督查,加强了教育救助资金的筹措、使用和管理,增强了资金分配和发放的透明度,发挥了救助资金的使用效益。三是建立了审计制度。近年来,我州对各项学生资助资金按有关规定进行了专项审计。州、县市财政设立了资助专户,学校救助资金实行专帐专人管理,专款专用,逐项审计。四是建立了责任追究制。州教育局与各县市教育局签订了学生资助工作责任状,县市教育局长为第一责任人。对在助学工作中玩忽职守、弄虚作假、贪污挪用的,失职渎职的,一经查实,坚决查处。这样,提高了我州学生资助工作的公信度,近年来,我州学生资助工作实现了“零投诉、零举报、零上访〞。五是建立了资助信息发布和反应制度。我们催促受赠人及时向捐赠人反应得到捐助款物的相关信息,同时,在“湘西助学网〞开通捐赠人和受赠人开展信息交流的平台,在捐助款物到位一月内将信息上传助学网,接受社会各界和捐助人的查询监督。为确保社会捐资助学工作持之以恒,我州通过、、书信、电子信件等多种形式与资助方进行交流沟通,并先后屡次组织了回访活动。我州将每项社会捐赠资金的发放图片、受助学生签字名册和感谢信装订成资料汇编,邮寄给捐赠方,得到捐赠方的高度评价。四、打造平台,建立信息保障体系一是建立了贫困生动态数据库。州教育局筹资120余万元建成了“根底教育信息管理平台〞,把贫困生救助与学籍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将贫困学生根本情况和贫困生受助的时间、金额、资金来源等情况录入到学生学籍信息中,较好地防止多头资助,重复救助。二是加强对湘西助学工作的宣传。2005年,我州建立了“湘西助学网〞,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目前点击率达每月3000屡次,收到大量的要求资助的电子邮件,得到社会各界对湘西助学工作的关注和支持。我州结合旅游资源的开发,广泛做好捐资助学宣传工作。凤凰、古丈、永顺、龙山等县利用旅游景点优势积极做好社会捐赠工作,取得很好的效果。教育部和中央电视台合办的西部教育栏目《难忘七年情》专题节目,详细介绍了我州贫困学生状况。湖南电视台晚间新闻部来我州采访后连续一周播出湘西希望工程专题片。广州《羊城晚报》记者来我州采访后对湘西贫困学生现状进行了大篇幅的报道。我州制作了反映贫困学生现状的专题片《山那边——希望等待爱点燃》,先后被送到深圳莲花山狮子会、广州创梦狮子会等慈善机构播放,收到了良好效果。通过媒体的宣传进一步宣传,扩大我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影响,吸引了一大批好心人纷纷来湘西捐资助学,形成了“关注湘西,帮贫助学〞的良好社会气氛。三是深入开展学生资助工作研究。针对我州贫困家庭学生就读问题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与管理问题,我们开展了《湘西州农村贫困学生就读保障体系研究》,这一课题被评为湖南省“十一五〞教育规划重点课题,目前课题研究顺利,已有多篇论文在省级和国家级刊物发表,我们正准备集结出版这一课题研究成果。四是将助学工作与德育相结合,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在做好贫困学生救助工作的同时,我州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了“学会助人,学会感恩〞的主题教育活动。举办两届中小学就读保障工作网络征文和摄影比赛,收到各类作品1000余件〔篇〕。为促进贫困学生立志成材,回报社会,让爱心传承下去,我州在全州范围开展了争创“希望之星〞活动,先后有500余贫困学生被评为湘西“希望之星〞,贫困学生得到充分鼓励和肯定,同时营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多渠道、多层面、多形式的宣传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近年来,在学生资助管理方面,我州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们深知,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的大力支持,离不开兄弟地区的关心支持,离不开社会各界的热心支持。我们也深知,人民群众对我们的期盼很高,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努力,进一步做好学生资助管理工作,为建设教育强州、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做出新的、更大的奉献。

湖南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会议经验交流材料之六坚持“爱心育人〞办学特色切实解决贫困学生实际困难湖南理工学院〔2023年1月7日〕近年来,我院坚持“学生为本〞办学理念,用爱心育人,把对贫困学生的关爱和资助作为确保学院稳定和开展的大事,明确提出“不让一个贫困学生因家庭困难辍学〞,建立了以“奖、贷、助、补、减、免〞为主体的资助体系,每年用于资助贫困生的经费到达1200余万元,有效解决了贫困学生的后顾之忧。学院上下形成了关爱贫困生的良好气氛,学院关爱贫困生工作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学院先后荣获“全国师德建设先进集体〞、“湖南省文明单位〞、“湖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湖南省基层党建示范点〞等称号。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媒体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的成绩予以报道。一、立足“实〞字,多形式为贫困生争取各类资助在贫困生资助方面,我们立足实际,用足政策,坚持多形式为贫困生提供各类资助,帮助学生完成学业。一是设立多种形式的奖助学金。2007-2023学年度,我院贫困学生除享受学院优秀学生奖学金外,还有26人获国家奖学金,398人获国家励志奖学金,12人获省特困优秀大学生奖学金,总金额达230万元。另由我院校友、企业家湖南白杨集团董事长潘光芒先生于2003年开始设立的“三辉学习优秀奖〞,由民营企业家蔡春明先生于2007年设立的“明心奖学金〞也都是我院贫困生资助体系的重要力量,本年度有300人获“三辉学习优秀奖〞,总金额为20万元;有230人获“明心奖学金〞,总金额为10万元。除各类奖学金外,国家助学金的及时发放也使我院贫困生获益匪浅,2007-2023学年共资助我院2676名贫困学生,总金额为535万元。同时,我们还积极争取国家助学贷款,几年来,共为5190名贫困学生争取到国家助学贷款2044万元,在较大程度上解决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学的困难,此举受到广阔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被贫困大学生喻为“曙光工程〞。二是不断开辟勤工助学渠道。学院制订了《湖南理工学院勤工助学活动组织管理条例》等规章制度,对学院勤工助学中心的机构设置及工作职责、经费管理以及学生参加勤工助学活动的权利义务、考核方法等作出了明确规定,进一步标准了学院学生勤工助学工作。2007-2023学年共安排校内勤工助学固定及临时岗位近1700个,发放酬金近70万元。除设立院内勤工助学岗位之外,还加强学生与社会的交流沟通,2007-2023学年共为1930名贫困学生提供了校外勤工助学岗位,共获酬金约l00万元。在开拓校外岗位的同时,积极联系设立校外勤工助学和社会实践基地。2007年10月,我院与岳阳市三眼桥街道办事处共同设立的第一个校外勤工助学基地正式挂牌,同时也积极与三眼桥街道办事处、学院饮食中心等单位和个人联系,设立爱心助学基金,定期资助我院在校贫困大学生。三是开展多种形式的资助活动。一是发放临时困难补助。学院每年安排一局部资金对困难学生给予困难补助。2007-2023学年勤工助学中心通过临时困难补助、春节团年饭红包、元旦慰问金、困难学生生活补助等形式,共给2992名困难学生发放补助38.23万元;新生入学报到时在各报到点开设“绿色通道〞,方便贫困学生入学报到;“汶川5·12〞地震发生后,学院迅速行动起来,为灾区学生发放慰问金,提供有效心理辅导,学院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还组织离退休教师“一对一〞帮助灾区学生。二是给予局部特困学生学费适度减免。对局部学生,如通过各种资助仍交不清学费的,实行适当学费减免,2007-2023学年共减免24名特困学生学费6.19万元。岳阳市城区困难学生实行走读,并免除其住宿费等一系列措施的实施,解决了贫困学生的经济困难。三是实行灵活的学生收费政策。学院倡导“两个一律〞政策:孤儿学费一律全免,可收可不收的费用一律免收;比方,学生转专业免费,上网学习免费,网球场、乒乓球场健身免费,各类技能培训辅导班免费……但凡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的事,学校总是尽全力支持,尽可能免费。二、着眼“爱〞字,全方位为贫困生提供生活学习帮助“爱〞是教育的灵魂。学院坚持关心、保护学生,并促其内化为学生的自爱自尊和学生之间的互助、互爱之情,最终升华为对国家、对民族的大爱。一是营造关爱学生的气氛。我们积极倡导“要以爱心教育培养学生〞,并落实在学院党委各项工作之中。一是在党委的决策和日常工作中,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切实维护学生根本利益。二是坚持领导干部、党员教师联系系部、班级和寝室制度,所有院领导都有系部联系点,副处以上干部都有班级联系点,教师党员都有学生寝室联系点。三是重点帮扶特殊困难群体。对于贫困学生、单亲或孤儿学生、患有身心疾病的学生,自学院党委班子成员到普通教职工,通过组织捐款和自发“结对〞的形式进行帮扶。每年中秋节、元旦,学院领导带队慰问走访特困学生。四是教师自发设立“爱心助学金〞。除学院每年预算安排1000万元学生资助专项经费外,先后有25名老师自掏腰包设立班级助学金。土建系女教师杨岳兰教授不仅自己出钱设立助学金,还积极发动亲友捐款捐物,资助贫困学生,学生们亲切称之为“妈妈助学金〞。在这一气氛的感召下,韩籍外教李光世主动每年拿出6000元,在旅游系设立助学金,直到退休为止,学院拨出专项配套资金支持这一善举。五是关爱学生成为教职工自发行为。党委书记彭时代连续14年同春节留校学生一起吃团年饭,给学生发放慰问金。数学系学生王华家庭贫困,性格孤僻,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遇到困难,他都默默地憋在心里。但王华敏捷的数学思维引起了系副主任肖振刚教授的注意。肖振钢热心请王华住到自己家里,单独辅导,2004年他如愿考上了北京大学的研究生。二是全方位提供优质效劳。我们提出各项工作要形成合力,保证“让学生吃好、住好、学习好、成长好。〞全院上下以学生的生活、学习、就业为着力点,全方位为学生提供优质效劳。在学习方面,为了满足学生考研深造和顺利就业的需要,我们坚持以系为单位,常年组织教师利用双休日和寒暑假免费开办考研、考级、考证培训班,所有的公共场所和教学设施免费向学生延时开放,在图书馆、实验楼、教学楼开辟专门的考研学习室,并配备空调;在每栋教学楼设有电热水器,免费为学生提供开水;对考研学生,学校承当报名费;考试期间,学院租借专车接送,所有院领导和系部负责人亲自送学生考试,还为考生免费提供可口的中餐;复试期间,为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学院领导亲自带队,组织教师向招生学校和导师推荐学生;对于参加复试的贫困生,学校负担所有费用。近三年来,研究生录取人数占学生总数的比例都在13%以上。在贫困生就业方面,我们形成了自己的品牌,每年都组织一批贫困毕业生前往沿海和经济兴旺地区找工作,不仅学生的往返车票、住宿费由学院全额负责,每人还发给100元的生活补助,近3年来,组织贫困生外出就业的人数已达1200余人。3、优化学生成长成才环境。学生成长成才是我们始终不渝的精神追求。一是以开展学生党员、培养学生干部、评优奖励为导向,充分调动学生追求上进、全面开展的积极性,据统计,我院85%的学生干部是党员,2023届考取硕士研究生的毕业生中有三分之二是党员。二是以优秀的校园文化熏陶人。我们成立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统一规划和协调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建设高品位、高水平的校园文化,以促进优良教风、学风和校风的形成,我们在全院开展了“人人都是学风环境〞的学风建设专题活动,使学风建设深入到全院的每一个角落。经过几年的实践,我们提出的实施“三高工程〞,构建以艺术教育为主体的校园文化已形成特色,校园文化坚持弘扬高雅艺术,培养高超技能,陶冶高雅情操,形成了良好的校园文化气氛,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艺术修养,学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学院《实施“三高工程〞,构建以艺术教育为主体的校园文化》成果,在2007年和2023年分别被评为湖南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成果一等奖和全国三等奖,也得到了教育部门的肯定。三、突出“励〞字,注重对贫困学生的教育鼓励工作高等教育的规律告诉我们,对贫困生进行经济资助的同时,要注重经济辅助与思想辅助相结合,鼓励他们自立自强,积极进取,自觉把学习与开展个性、效劳社会、报效祖国的实践统一起来。一是激活学生学习动力。我院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平凡的生活背景与理想之间的差距,使相当一局部学生缺乏学习动力,普遍存在自卑与消沉情绪。为此,我们多途径、全方位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构筑大学生乐观自信、进取向上的强大精神支柱。学院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任组长的理想信念教育领导小组,结合入学教育和专业教育,制订了“理想信念教育实施方案〞,有目的、有方案、有组织对学生进行专题教育,引导学生将人生价值追求与报效祖国的社会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我们发挥网络集学习、生活、教育一体化优势,引导学生创办大型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红帆网〞。党员教授、博士也纷纷开辟个人网站,以“奉献人生〞、“知识报国〞等为主题,与学生平等交流,共同探索。这些“润物无声〞的积极举措,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动力。学院被确立为全省青少年教育研究基地,被省委宣传部评为全省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先进单位。二是尊重学生个性开展。基于学生个体差异性,我们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开展的自由。首先是让学生自主选择专业。在新生录取中尽量满足学生专业志愿,同时允许在入校半年后,根据对专业的了解,按照不超过10%的比例转换专业,不收取任何费用,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专业学习需要。其次是构建“一个专业,两个方向,三大课程模块〞的人才培养模式,满足不同层面学生的实际需要。三是鼓励“多样性〞,支持学生学有所长。近年涌现出一大批特长突出的学生,中文系曹璇同学连续出版了3部长篇小说,已成为出版社的签约“学生作家〞;政法系毕业生汤鹤松凭扎实的根本功受聘为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记者;新闻系吴延同学深入农村采写反映“三农〞问题的新闻报道,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引起较大社会反响。三是发挥典范示范作用。“动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动人以行者,其应必速。〞我们首先是重点开发校友资源。在新生入校之际,用优秀校友丰富的人生经验和成功的创业历程教育、鼓励学生。其次是发挥好教师言传身教的引导功能。近两年来我们选聘了28名硕士毕业生充实学生辅导员队伍,让他们入住学生寝室,以自己的求学经历鼓励学生志存高远、考研深造。三是积极发动教授、博士义务担任班主任。全院有80%以上的教授、博士担任过班主任,体育系副主任刘邦华和党员万昌智教授连续8年担任班主任。近年来,该系面貌一新:代表湖南省高校参加全国体育根本功大赛,获得团体二等奖,被《中国教育报》誉为“全国体育教育的一匹黑马〞。“扶贫〞与“育人〞相结合,为广阔贫困学生解除了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够安心学习,积极进取,全院没有一名学生因为家庭困难而辍学,在年终的各项评奖评优中,相当局部学生都是贫困生,今年学院有近70%的学生报考了硕士研究生。我院数学系特困生李慧梅、体育系特困生贺明君在校期间自强不息,双双中选为湖南省特困优秀大学生奖学金获得者优秀事迹巡回报告团成员,在全省高校巡回演讲,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四、紧扣“导〞字,引导大学生以事迹行动回报社会我们注重引导和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鼓励学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社会关爱。奉献自我、回报社会也成为大学生的自觉的内在行为。一是学生自觉秉承“爱心〞育人传统。2003届省级优秀毕业生、共产党员廖文峰,在校时家贫体弱,因为学校和老师无微不至的关心才得以完成学业,毕业时他舍弃了多家用人单位的邀请,积极响应国家支援西部教育事业的号召,志愿到西藏自治区日喀那么地区支教,他不仅全身心投入民族教育事业,而且将自己的工资收入主要用于资助当地贫困学生,把母校“爱心〞育人的精神传递到雪域高原,当地牧民和学生亲切地称他为“穿藏袍的汉族老师〞,2006年5月13日,他在接受中央电视台记者采访时吐露心声:“尽管我高原病缠身,随时都有可能倒下,但西藏永远是我的家,学生永远是我的最爱,母校给我的爱和我所传递的爱永远与洁白的哈达同在!〞二是学生社会责任感不断增强。一所真诚关爱学生的学校,一个爱生如子的教师群体,必然会感召学生,促使其发奋学习,自觉树立求学报国的志向,实现由“小爱〞到“大爱〞的升华。在中华骨髓库中,2003年5月,陈欣同学为广东陌生青年捐献骨髓,成为中华骨髓库建库以来网上配型成功第一人,当年名列全省十大新闻人物之首,被评为2004年湖南省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近年来,每年都有数十名毕业生参加团中央“西部志愿效劳方案〞,到新疆、西藏等遥远地区工作。学生社团“爱心社〞成立15年来,多年来秉承“为人间送去一份温暖、向社会奉献一片爱心〞的宗旨,立足校园,效劳社会,被团中央授予“全国五四红旗团总支〞称号,2023年4月5日,《光明日报》在头版头条位置报道学院“爱心社〞15年如一日开展爱心活动的事迹。1980届毕业生、湖南白杨集团董事长潘光芒,为回报母校,2003年捐资100万元设立“三辉奖学金〞资助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汶川5·12〞地震发生后,校园内外奏响了“爱的奉献曲〞:师生员工踊跃捐款30余万元、师生党员交纳特殊党费20余万元支持抗震救灾,美术系教师王炳炎将自己的美术作品义卖现金25万元全部捐给灾区,局部学生还组成赈灾义演小组,深入岳阳市街头举行多场募捐演出,全院上下共计筹集款物近100万元。暑假期间,由我院学生党员组成的湖南省首支大学生抗震救灾小分队奔赴四川地震灾区开展志愿效劳,学院为对口支援的四川剑阁龙源中学捐款10万元,用爱心鼓励着灾区人民重建美好家园。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坚持“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用爱心育人,一如既往地把贫困学生资助工作抓好抓实,努力办让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

湖南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会议经验交流材料之七我校在国家助学贷款管理工作中的根本做法和体会湖南文理学院

〔2009年1月7日〕湖南文理学院从2002年开始启动国家助学贷款工作。7年来,在上级部门和经办银行的大力支持下,我校的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得到了广阔学生和学生家长的大力支持和充分肯定,特别是我校国家助学贷款到期还贷率连续5年保持100%,受到了来自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下面介绍一下我们的做法。一、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开展的根本情况我校目前在校全日制学生16000多人,70%来自农村,家庭经济困难的占21%,其中10%左右属于特困生。自2002年以来,我校共为3660人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办理了助学贷款,贷款总金额1939.9万元,根本上满足了贫困生对贷款的需要。2004-2023年,连续5年我校国家助学贷款到期还贷率均到达100%,《人民日报》曾刊发题为“加强诚信教育,完善管理制度,湖南文理学院首批助学贷款全部还贷〞的文章,专门介绍我校的经验。《湖南日报》、《湖南教育电视台》、《常德日报》、《常德晚报》、《常德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媒体也先后报道了我校的做法,省资助中心在《湖南省助学贷款工作简报》上进行了三次专题推介。常德电视台也在“改善金融生态,打造诚信常德〞中作了长篇电视宣传。2005年、2006年、2007年,我校连续3年被评为全省助学贷款工作先进单位和全省征信知识宣传先进单位,2006年还获得了100万元奖励。

二、根本做法〔一〕加强领导、健全机构、完善制度,建立助学贷款工作良性机制

学校领导非常重视学生资助工作和助学贷款工作,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分管学生工作的校领导任副组长,学生工作部、方案财务处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学校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各学院也成立了相应的学生资助工作小组。早在2002年学校就成立了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有3名专职工作人员,负责管理全校学生资助工作和助学贷款工作。各二级学院均有专人负责学生助学贷款工作。学校每年都划拨专款用于学生助学贷款工作,并配置了专用、专用电脑。学校制定并修订了《湖南文理学院国家助学贷款管理方法》等,各院〔系〕也进一步完善了助学贷款工作目标责任制,这样就从学校和院〔系〕两个层面进一步理顺了工作体制,为贫困生助学贷款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二〕严把贷前、贷后和还贷关,全面促进助学贷款工作的有序开展

学校、院〔系〕将助学贷款工作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并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加以落实,具体讲,就是严把三关:1、贷前严格标准,把好源头关。贷前严审贷款对象。申请贷款的学生必须是家庭经济困难,学习成绩较好,思想政治表现好,无任何违纪记录的大学生。申贷学生按要求准确填写各种表格,并提供相关材料和证明,各学院根据申贷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等情况,审核学生提供信息的准确性。申贷学生名单须在本院公示无异议后,报学校资助中心审核。对有违纪记录的特困生,那么采取其它方式资助,而不是助学贷款,如发放特困补助等。2、贷后加强诚信教育,强化管理。〔1〕国家助学贷款是无担保的“信用贷款〞,因此必须加强对贷款学生的诚信教育和金融知识教育,积极倡导“以诚为天、以信为本,诚信为人,诚信立业〞的理念。一是以通过第一课堂的“两课〞教育途径,加强学生对诚信的理性认识,帮助他们树立遵纪守法观念和社会责任感,培养老实守信的人格。二是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开展诚信道德实践活动。一方面加强诚信社会行为的教育,在大学生中树立“让失信者付出高额失信本钱,让诚信者获得一份无形的信用资产〞的诚信信念。另一方面针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开展诚信专题讲座、诚信征文活动,还开设大学生论坛,通过校园网、白马湖论坛及学生党、团组织生活、学生社团活动、班会、座谈会、演讲比赛、辩论赛等活动,组织学生围绕“诚信〞主题开展讨论和思考,提升学生的诚信素养。这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增强了学生的履约还款意识,使学生牢固树立信用意识和法制观念。〔2〕加强贷后管理是助学贷款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学校采取了“九个一〞的有效管理措施:①召开一次专门会议。各学院每年召开一次学生座谈会,给获贷学生宣讲国家助学贷款的意义、用贷、还贷的根本知识,鼓励学生勤奋学习,努力提高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将来回报社会和国家;②给家长和用人单位发一封信。学校资助中心每年给家长和用人单位发一封信,告知家长学生在校表现情况,希望家长鼓励学生好好学习,提醒贷款学生家长和用人单位,该学生在校期间已获得国家助学贷款,希望到时家长和用人单位催促学生按期还贷。③向家长和用人单位发一封感谢信。学生还清贷款后,感谢他们对我院助学贷款工作的支持,感谢他们所做的工作;④给获贷学生发一张“诚信还贷卡〞。将学校资助中心和经办银行的联系及还款方式印付在卡上,时刻提醒学生不要忘记还贷;⑤与获贷学生谈一次心。各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学生辅导员、班主任、导师每学期与获贷学生谈一次心,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及时解除他们因贷款而导致的心理压力,并解决他们思想上和经济上的其他困难;⑥建立一套完整的贷款学生档案和信息库。资助中心及时完成贷款毕业生信息数据采集上报工作,在贷款毕业学生毕业之前,与他们签订“还款承诺书〞、“还贷确认书〞;⑦为获贷学生做一次专门的“诚信与法制〞专题讲座;⑧建立一种长期的联系制度。要求学生在申请贷款时,必须如实、准确填写家庭住址、联系方式及学生家庭所在地的村委会或居委会联系,学校资助中心和各学院经常和贷款学生取得联系,以证实家庭住址和联系方式的准确性,学生毕业后也须及时告知工作单位和变更后的联系方式;⑨每年一考评。学校将助学贷款工作特别是还贷工作列入年度学生工作考核体系,并作为年终评先评优的重要指标。3、建立还贷网络,把好还贷关。

我们始终认为,催还贷款工作不仅是银行的责任,更是学校的责任和义务。为此,学校构建了学校、银行、学生本人、学生家长和学生就业单位五位一体的还贷网络。一是定期和银行沟通,及时掌握信息,主动协助银行催还贷款。二是在每次还贷期到来之前,学校资助中心每周对各学院学生提前还贷情况进行通报,催促各学院加强对未还款学生的联系,敦促学生按期还清贷款。三是对尚未还贷又联系不上的毕业生,学校资助中心和各学院及时与学生家长、同学、学生就业单位联系,告知学生欠贷情况,催促学生按时还贷。四是对与学生本人、学生家长和学生就业单位均联系不上的,学校采取与学生家庭所在地的村委会或居委会或当地派出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