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历史课程新理念●新中国成立后,八次课程改革中最回归历史教学规律的一次●真正融入世界发展潮流后,国际视野下的一次课程改革●中外比较研究,现状调查与反思,充分的酝酿的基础上●集中全国知名高等学府的优秀学科专家全身心投入●循序渐进,是在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的基础上开始实施的一、普通高中新课程历史教学指导思想●“三个面向”与“三个代表”●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扩大掌握历史知识的范围,深入地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初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学会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认识历史和现实问题,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历史观;树立不断完善自我、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和关注民族与人类命运的人生理想。二、普通高中新课程历史教学的任务和目标●《课程标准》规定,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的基本任务是提高人的文化素养,履行其育人的职能(对人、对社会有关怀,有贡献,有责任感)。●通过高中历史新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实现下列目标:(1)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继承优秀的文化遗产,弘扬民族精神;(2)学会用科学的历史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3)学习从历史的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关注中华民族以及全人类的历史命运;(4)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明确提出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课程目标。●“知识与能力”: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问题,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进一步认识历史学习的一般过程。学习历史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同时也是主动参与、学会学习的过程。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学习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学会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历史学习,进一步了解中国国情,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2)加深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3)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4)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5)进一步树立崇尚科学精神,坚定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6)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三、中学历史课程目标的新内涵(一)关注“过程与方法”(二)注重人格发展教育尊重学生亲自体验与感受的权利,正视学生这种心理与情感体验的差异性,适时、适度地发挥教师示范、熏陶、引导、提示、升华与启发的作用,尽量使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地感受人类历史文化中的精神力量,不断塑造具有个性的、崇高的、独立的精神家园。要特别注意:第一是师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并不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关系,而是一种平等的交流与相互启发的关系。学生的善良、诚实、直率、简单与童真不一定都是“不成熟”的代名词,而成年人的复杂、委婉、持重与圆通也不一定都是“高尚”的象征。在精神境界、人格品位和人性善恶上,成人与孩子、教师与学生更多的是沟通、理解、取长补短、互为镜鉴的关系。因此,师生相互学习、交流与相互感动,是历史教育中提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质量的关键性因素。第二是特别要注意避免那种以漠视学生独立思考权、选择权和个性权为主要特征的灌输式思想教育,坚决贯彻“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原则。(三)重视行为方式表述《标准》第三部分的“内容标准”规定了每一学习模块和学习专题下每一学习内容的具体目,从而使学生不仅明了自己所学的历史内容,而且明了对这些内容应学到何种程度。分为结果性目标和体验性目标两类结果性目标又分成: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其中知识目标被细化为“知道”(如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如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简述”(如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讲述”(如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说出”(如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概述”(如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列举”(如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等具体描述;★能力目标则被细化为:“认识”(如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说明”(如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理解”(如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分析”(如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探讨”(如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收集”、“列表”(如收集资料,列表勾勒我国经济发展的曲折历史);“编辑”(如编辑专题墙报);“调查”(如调查本地区交通方式的变化)等具体描述★体验性目标被细化为:性、多样性;并依据时代性和基础性的原则,革新了课程内容,精选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内容.增强了课程内容与社会进步、学术发展和学生经验的联系五、普通高中新课程历史教学的实施
(一)历史新课程的总体安排
(二)历史新课程教学实施的具体要求1、科学合理地设置历史课程是课改实验顺利进行的基础专题教学:跨度大、难度高、学术性强●历史必修模块每星期开4节比较合理,因为用相对集中的时间去解决专题教学的问题是比较方便的。也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每周安排2学时,在2个学段内完成一个模块教学的任务。●对选修课的开设应有长远的规划、合理的安排。●根据教学的需要,建议在高一的第一个学期,历史必修的三个模块教科书都要订齐,因为许多历史问题是要将政治、经济、思想综合起来思考的;在高一的第二个学期,确定选修的课本要订齐,●在历史的选修模块中,文科方向发展的学生宜在“改革”、“民主思想”、“战争与和平”、“人物评说”、“文化遗产”5个模块中引导学生选择;理科方向发展的学生宜在“人物评说”、“文化遗产”、“历史奥秘”3个模块中引导学生选择。新教材在使用中出现的一些缺憾:①理论性太强,缺乏感染力;②教材内容多,容量太大,课堂教学处理困难,且主线不突出;③有些内容未能完全达标,例如有关抗日战争的内容、对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只是轻描淡写,对国际不同力量的联合,对广大华侨的经济援助等内容只字未提;④以专题方式学习,时间和空间的跨度大,而学生的历史基础知识普遍较差,这给高中历史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压力;⑤新课标要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要掌握大量的史料,必须收集整理有关资料,而学生的课业负担比较重,时间很有限,上网查阅的条件并不具备。基层一线历史教师,对“课标”坦诚地提出了一些疑问和值得商榷的地方:⑴这种打破时间顺序和地域框架的跳跃式专题教学,教师和学生能否把握准确和恰当?⑵专题式教学会不会加大历史学习的知识和理论难度,是否会使学生比以往模式下更厌倦历史学习?⑶在这种专题式教学的情况下,教师肯定不会有更大的表现空间,那么如何更好地体现教师的作用就成了所有教师都极为关注的大问题。⑷以我国目前全国高中历史教师的平均业务水平而言,究竟能有多少教师可以胜任这种教学方式?教师的业务培训工作能同课程改革同步进行吗?⑸在新课改中,初中历史基础较差的学生可能无法面对同初中历史教学方式不同、内容不同、角度不同、范围不同、深度差别巨大的高中历史课程。⑹来自高校的命题专家在未来的高考命题中,可能在不超出课程标准要求的前提下,拟出连大多数高中历史教师也无法回答的高考试题。如果真的出现这一种局面,那么这种专题式的教学模式是否有悖于课程标准制定的初衷呢?2、把握新课程的性质,提高自身学术修养是搞好历史教学的关键。
●高中历史教育不是为了培养历史专业研究人才,而是要通过历史这门课程的学习来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最终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这是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历史学科是一门综合程度极高的人文学科,它要求历史教师具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如果历史教师能在学生面前展示一种通晓古今中外,博识天文地理的人格魅力,并能较好地运用“以解答问题为中心的讲解法”、“娓娓导来的叙述法”、“入木三分的描述法”、“画龙点睛的概述法”,学生一定会对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教师的素质状况决定教学的效果,教师应在完善自身学科知识的同时,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3、以学生发展为本,努力激发学生参与历史课程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
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历史学习不仅仅是简单的历史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其中更有“广阔的视野、丰富的人文素材、深刻的人类经验”。●
通过精选丰富的教学内容、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探究历史的兴趣,使他们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历史教学活动中来。4、科学处理新教材,构建既符合课标要求,又适应学生实际的历史教学内容体系。(1)分析教材结构和内容体系的变化,解析其内在联系,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帮助学生科学有效地使用教材、理解教材。(2)对必修模块教学内容作整体思考,将三部分的内容作有机的整合,提高历史教学的实效。一方面要注意初、高中教材的衔接,必要时为高中学生“补课”,简要补充某一历史问题的来龙去脉。另一方可以对三个模块的内容进行整合处理,这样既能加深对某一历史问题的理解,使知识结构更加紧凑、完整,又可避免不必要的重复。(3)依据课标要求和学生的实际,优化教学内容。一方面要充分把握课标、理解教材、利用教参,理清单元与单元之间、课与课之间的逻辑联系,构建相对严谨的教学知识结构;另一方面根据课标要求和教学实际,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课程标准是根据;教科书是连接课程标准与教学的纽带,是落实历史知识和培养能力的重要载体,不能简单地认为历史教材科书的知识内容就是历史教学内容的全部。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教材内容进行选择性处理,可删、可补、可改。曾对高中学生做了一些调查,调查结果显示:①其中历史课由于被学生认为是实用性差和内容偏多,而排在最不愿意学的课程的第三位;②在喜欢程度由高到低排列中,排在15门课的倒数第二位;③有64.6%的学生认为历史课“与现实结合得不太紧密”,教学内容离他太遥远,如《中国近现代史》,几乎就是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而实际上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并不是中国近现代史的全部,说明教学内容必须改革;④64.9%的学生认为历史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处理上“很一般,谈不上趣味性,也说不上特别枯燥”;⑤对历史教师的教学方式75.7%的学生反映只是以讲授为主,而有86.7%学生反映喜欢动手操作,讨论交流的教学方式,也就是大多数学生要求自我参与,说明传统的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必须改革;⑥有72.8%的学生认为目前自己学习历史课程的主要方式“以背诵记忆史实为主”,说明学生学习方式必须改革;⑦有62.6%的学生认为现在的考试方式只能“部分反映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的程度”,80%的学生认为考试应是试卷考试与其他方式相结合,说明评价测量的体制必须改革。以上的调查中反映出高中历史教材内容、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评价体制等方面,呈现出许多不能适应社会发展要求、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问题。5、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1)更新观念,转变角色,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要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参与者和指导者。(2)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如讲授法、讨论法、辩论法、材料学习法、观察学习法、实践学习法等。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对象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求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果,完成教学目标。
(3)帮助学生形成多样化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兴趣和效率。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我们应积极主动地将这些学习方式引入到历史教学活动中,创造机会使学生能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和与他人合作学习,提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历史教学实施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1.课标与教材、教参的关系课程标准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历史新课改赖以进行的纲领性文件;历史教材是历史教学的主要素材;历史教参是对历史教材的解读与补充,是教学的辅助材料。教师备课应当认真研究课标与教材,借鉴教参的合理成分,根据自己和学生的特点创造性地编制教学方案,并创造性地运用教材。2.三维课程目标之间的关系“知识与能力”是课程学习的基本目标;“过程与方法”旨在强调历史的认识过程以及得出结论的可能性,从而有利于学生学科素养、科学方法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指通过历史学习与感悟,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感、人文主义精神、优良的人格品质、科学历史观、开放的世界意识等。3.章节体通史与模块单元体专题的关系●新教材是按照模块单元体专题的形式编写,特点是内容精炼,跳跃性强,思维层次较高,而以往高中历史章节体通史教材的特点是时序性和整体性较强●一是要调整好心态、观念、思路,主动适应模块单元体历史专题教材的特点;二是依据新教材的有关内容,探寻更高层、更严密的时序性和整体性;三是在教学中不能就教材讲教材、就模块讲模块、就问题讲问题。4.历史教学中的继承与创新关系●任何成功的改革都是对传统的扬弃,都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寻求发展,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也不例外。对以往历史教学传统中的一些有效做法仍要坚持;新课程理念下的历史课程应力求教学理论多元化、教学素材多元化、教学方式多元化、教学手段多元化、教学功能多元化、教学评价多元化,但要避免追求形式、华而不实、忽略效果的不良倾向,注重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五、普通高中新课程历史教学的评价历史教学评价对历史课程的实施起着重要的导向和质量监控作用。历史教学评价侧重于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历史教学应建立发展性教学评价体系,重视过程与发展,实现课程评价重点和功能的转变,树立“全面、多元、发展”的学生评价的理念,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活动、历史思维、历史意识以及身心发展状况及时做出评价,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同时,通过引导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有利于教师专业成长的教师评价体系。倡导建立教师、学生、家长和管理者共同参与的体现多渠道信息反馈的教师评价制度。总之,历史教学评价要有利于历史新课程的实施。(一)学生学习过程评价课程评价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发展性学生评价不仅注重结果,更要关注发展变化的过程,注重在发展过程中即时、多次、动态地实施形成性评价,使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1、学习过程评价应遵循的主要原则⑴发展性原则⑵过程性原则⑶表现性原则2、学习过程评价⑴历史习作⑵历史制作⑶历史调查⑷学习档案(即成长记录袋)⑸考试(历史考试主要形式包括笔试和口试;要注意科学性、有效性和多样性)3、学习过程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在实施学习评价的过程中,应改变过去主体单一的现象,扩展评价主体,调动学生、家长、教师、学校和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共同参与学习评价。特别是学生参与学习过程评价有利于自主参与学习和自主修正,以求更好的发展。主要包括学生自我评价;小组学习同伴互评;教师评价;其他相关人员评价等。(二)课堂教学评价课堂教学是历史学习的主渠道,建立完善的课堂教学评价机制,既关注教师的教,又关注学生的学,实现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双重目标,是确保普通高中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顺利进行的保障。1、课堂教学评价应遵循的原则⑴导向性原则⑵发展性原则⑶科学性原则⑷整体性原则⑸可操作性原则2、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要素⑴教学目标⑵教学过程⑶教学活动氛围⑷学生参与程度⑸教师教学的创造性⑹教学效能3、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方法⑴课堂观察法⑵访谈法⑶测验法⑷问卷调查法(三)学分认定与模块教学评价高中历史新课程每个模块学习时间为36学时,修完模块达到规定要求即得2学分。模块学分的认定应由综合素质评价、学业成绩(单元测试、模块考试)两部分构成。●综合素质评价包含除考试成绩以外的学生学习历史过程中所积累的材料,包括学习档案(即成长记录袋)、历史习作、历史制作、调查报告、研究性学习、活动课评价的内容及师生和家长的评语等,主要以材料的形式构成,可占模块学业成绩评定的20~30%左右。●单元教学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是对学生学习过程及其结果的过程性评价,主要用来发现教与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单元评价的内容要注重对学生多方面潜能的发展,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可以采取考查的形式,也可以采用非考试的评价量表让学生进行自我评定,可占模块学业成绩评定的20~30%左右。六、普通高中新课程历史教育教学的研究1、建立并完善与新课程实施相适应的历史教学研究机制健全全省历史学科教研网络,成立各级历史学科专家指导组,充分发挥教研机构的研究、指导和服务职能。健全学校学科教研组,开展校本历史教学研究,倡导区域之间、校际之间和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商、交流和合作,发挥样本校的示范、辐射作用。2、紧密联系历史新课程的实际不断开展有针对性的研究(1)各级教研员要从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树立“沉进去”、“走出去”、“坐下来”、“钻进去”、“放开来”的五种“意识”。要真细致地抓好历史新课程实验的落实工作;应经常深入学校,走进课堂,虚心学习,与教师平等对话、交流。帮助教师及时总结经验,为教师搭建学习交流的平台,在学习和总结中指导,在指导过程中提高。
(2)各级教研员要重视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要不断指导和督查各校加集体备课、集体评议课制度的实施;引导教师通过教学实践,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课题研究,鼓励教师针对历史新课程实验中的实际问题开展教学研究。提倡教师自觉加强专业学习、进行自我反思、开展同伴互助的校本教研模式。努力实现教师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3)加强案例研究,直面历史教学新问题,智慧化解寻求对策,积累课程改革实施中的经验。通过典型的课例,解决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如课程、教材的整合问题,教材与学生学习实际有效结合的问题;课堂教学“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以及达成“三维目标”的途径问题;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模式问题等等。(4)对新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各种层次和各种形式的交流和研讨,提出相应的对策和解决办法.在系统总结必修课开设经验的基础上,重点对历史选修课程与历史必修课程的关系、选修课程的资源开发、选修课程的教学组织方式、学生选课的平衡性、如何指导学生选课、选修课程的评价等问题加以认真细致研究,并制订有效方案,确保我省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进。
(5)适时对全省历史新课改实验进行点上和面上的评估.全面修订、完善历史新课程推进工作的各种方案、制度;积极研究与历史新课程相适应的高考评价体系,提出相应的策略和实施意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快递运输服务合同范例
- 2025年淮安货运资格证考试有哪些项目
- 地皮房子转让合同范例
- 家具合作生产合同范例
- 彩色印刷合同范例
- 推广投资合同范例
- 2025年石家庄货运从业资格证考试模拟题答案
- 洗衣液批发合同范例
- 承包温泉酒店合同范例
- 唐山师范学院《日语专业认知教育》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中医思维在临床中的应用护理课件
- 国开电大行管本科《政府经济学》期末考试总题库2024版
- 生产与运作管理第三版课后习题含答案版
- 高频考点之评价与文本互证考题专练-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三点突破讲解专练
- 年会拜年祝福视频脚本
-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课件
- 《高铁酸钾的制备》课件
- 上海交通大学2003年481物理化学考研真题
- 公司财务预算报告
- 上海财经大学《801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 金桥焊材产品质量证明书-可-编-辑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