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部新课程改革学习总结_第1页
高中部新课程改革学习总结_第2页
高中部新课程改革学习总结_第3页
高中部新课程改革学习总结_第4页
高中部新课程改革学习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部新课程改革学习总结锦州市高中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一年多了的时间,各项课程改革的措施正在逐步深入,各高中的师生对课程改革由最初的迷惘和不解,已经逐渐的开始有所认识和接受了,当然也正是随着高中课程改革的进一步的深入,一些新的问题和矛盾也伴随而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和矛盾,也将成为课程改革改进一步深入的关键,在此背景下学院组织海口市高中研训部的各科教研员前往海南省考察学习,此行我们主要听取了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陈夫义副院长做的题为《我省新课程推进的主要举措及其成效》和海口市教育研究培训院龚雄飞副院长做的题为《回眸与瞭望》的报告。下面将两位专家的报告中总结如下:一、海南省高中课程改革的总体情况介绍2003年,海南省普通高中开始进入新课程实验准备阶段。2004年秋季,作为全国首批四个国家级实验省区(还有广东、山东和宁夏)之一,海南省所有普通高中学校起始年级进入新课程实验。2005年1月,在海南省2005年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会议上,海南省教育厅领导针对课改过程中一系列突出的问题,在系统总结几年课改经验的基础上,正式提出了依法科学实施新课程的主张,并采取了一系列的重要举措。至今,高中新课程实验后的首次高考已顺利结束。二、重视制度重建,以制度推进新课程实施,坚持依法科学实施新课程高中新课程以来,海南已研制和下发制度、政策性文件20多个,这些制度和政策的制定有力地推进了新课程的实施。针对启动阶段发现的学校在课程设置、课时安排、标高控制、选课指导和学业负担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海南省提出了依法科学实施新课程的策略主张和推进要求。在依法规范方面,海南省提出了一些基本要求,并就这些要求的执行情况开展了课改专项督导检查,及时通报了督导检查情况,对于不规范行为,及时予以纠正,使新课程的实施沿着健康的轨道前进。海南省在出台这些政策、制度和法规的过程中,以下做法具有鲜明的特点,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1.坚持科学民主决策海南省凡是涉及课改的重大事项,都坚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组织专家开展先行研究和科学论证,并面向学校和社会广泛征求意见后,作出最后决策。这是海南省高中课改平稳推进的基本保障机制。高考方案的研制是最突出的表现。2.重视舆论宣传作用在新课程准备阶段和推进过程中,海南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和各种宣传形式进行充分动员,广泛宣传,争取家长和社会各界的认同、理解和支持,努力为课改的平稳推进营造了一个宽松良好的社会环境。3.以点带面充分发挥校本校的作用在项目研究过程中,海南省以学校自愿申报为基础,确定了20所学校作为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样本校。样本校机制在实验准备和推进过程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实验、示范和辐射作用,很多学校都在探索和实践中创造了自身的特色,成为海南省对外展示高中课改的窗口学校。4.坚持全面进入、分类指导海南省实验工作坚持全面进入、分类指导的原则,比如,对全面进入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学校,在选修课开设、选课走班条件、教师培训和任课要求、课程资源开发建设、校本教研、学生评价、校园环境等方面分三类提出不同要求。如在选课方面,对三类学校分别要求开设出选修模块的80%、60%、40%。实践证明,这是符合海南省实际的。6.加强对课改工作的全过程管理海南省为促进对课改的总结反思,及时分享相关经验,指导课改沿着正确的方向推进,并保持足够的改革动力,海南省十分重视对新课程实验全过程的监控和管理,每年都要通过调研指导、阶段评估或专项检查等方式,及时发现解决问题,总结推广经验;每年都要召开校本校工作会议和新课程实验工作会议,举办新课程开放周和优质课展示等活动,既为各校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也促进学校自我反思、改进提高。这里特别强调,在形成合力推进新课程方面,海南省教育厅相互处、室(院)开展了良好的合作,同时,海南省还与教育部基础教育司、高校学生司、考试中心等上级机构形成了良好的沟通和协调关系,这对平稳推进新课程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三、抓服务,变革研训模式,力推网络研训2004年秋季以来,海南省依托“新思考”(CERSP.COM)平台,初步建立了全省教研网络,并大力推广网络研训。目前由海南教育研究培训院负责的新课程教研网站有:“海南教研”(有25个学科或专业网络群组)、“高中技术”、“综合实践活动”、“智慧人生”、“成长博客”、“目标教学”等网站。省教研网与市县的区域群组、学校和师生群组相连接(或镶嵌),形成一个具有树状结构且各具特色的群组网络,网络的“多主体、跨时空、低成本、高效率”优势,使专家、教研员和一线的骨干教师能全天候面向全省每一所学校、每一位教师;琼岛上的每一位教师也能全天候地与专家、教研员对话,与同行开展跨时空交流,获得所需的专业支持;专家答疑、评课、在线研讨和各项指导活动从双向互动变成多向交流。网络教研推动教研真正走向校本,改变了教师的学习、工作状态,优化了学校人际关系,为教师充分展示自我、骨干脱颖而出创造了公平的机会,促进形成了“自主、平等、对话、协商、共建、共享”的新型校园文化;它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教研与教学分离的状态和教研供给不足的局面,实现了“研”、“教”同步,缩小了城乡教育资源差异,边远乡村学校教师能通过网络与城市教师共享同样的教学资源。上博客做教研、反思教学、交流体会在海南省中小学教师中已蔚然成风。目前,海南省教研部门负责的网站一周的总访问量达到1200多万次,平均每天约180万次。注册“海南籍”的会员占“成长博客”网站会员总数的14%以上,“海南籍”会员的文章、评论、访问量均占该网站总数的三分之一左右。在教育部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的指导下,海南省创造的网络教研经验及运用博客开展远程研修的教师继续教育模式都得到教育部大面积推广,截止今年秋季,海南省参加过远程研修的中小学教师达到近5000人(全国70000余人)。新型研训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促使一批本土专家迅速成长起来,不仅缓解了自身专业支持力量不足的压力,还为全国其他区域的课改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研训模式和专业支持力量。去年全国万名中小学教师新课程远程研修,就聘请了海南省38名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占全国指导教师总数的40%。网络教研和远程研修极大地扩大了海南省的影响力。海南利用网络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在我国基础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陈小娅副部长2006年1月考察海南时说:“用成长博客的形式,支持课改的推进,使教师在一个共同的载体下成长,这是海南的一个创新。”她还说:“海南的成长博客正在改变教师的职业生涯。让教师共同介入网络,相互促进,课改与网络相互推进,这对教师的职业非常重要。”教育专家张民生(上海市教委原副主任)在2006年底全国网络教研年度工作会议上评论说:05年在海南初识网站,了解到海南和其它地区的网络教研,认为这是里程碑式的工作,在今天这已无容置疑了。网络服务课改,网络发展教师,网络改变生活。在这里,海口市所倡导的自主学习,平等交流,研讨分享,专业引领,团队合作……得以实现。在这里,改革的热情被点燃,理论被广泛地传播和普及,实践的积累和提升为改革奠定着坚实的基础。在这里,教师既是推进改革的力量,而更重要的也是发展的对象。从中深刻地体会到:教师中蕴藏着巨大的改革热情,这是改革成功的根本保证。促进教师教育生活方式的转变,这才是真正的教育改革应当达到的目标,这才能通过教育造福人类,造福社会。(改变教师才能改变教育。)学者型领导周稽裘同志(江苏省教育厅原副厅长、教科院院长)在考察海南课改时曾说:海南创造性地探索出教师成长之路。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用网络技术抓住了制高点,大面积地推动了教师成长,与课改同步,经验可贵。你们的教师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海口市知道你们的秘密武器。信息化不是喊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四、抓导向,改革考评制度几年来,经过不断地研究探索,海南省积极推行发展性评价制度,已初步形成与新课程相适应的考试评价制度。教师的教研意识,提高农村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农村学校教学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不断提高了农村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3、落实“联片”教研活动制度。海口市以乡镇中心校为基地,充分发挥区域的优质教育资源,开展“联片”教研活动。即将辖区内相同学科教师组织起来,定期举行集体备课,开展以课堂教学为载体的专题研讨活动,使农村优质资源跨乡镇、跨校区扩张,形成”一校启动—区域协作—整体推进”的开放的研训格局。4.落实城乡学校“对口帮扶”制度。针对农村学校课改实验和校本研训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海口市整合城区优质学校力量,启动了城乡学校“手拉手,结对子”的“百强扶百弱”工程,将100所城区学校与100所农村学校结成帮扶对子,采取领导蹲点、校校对口、教师交流、骨干联动、学生拉手等措施,从“硬件”和“软件”建设上给予农村学校大力帮扶,提高了农村学校的“造血功能”,并选派优秀教师组成“讲师团”,开展“送教下乡”和“送训下乡”活动。有力推动了农村课改实验和校本研训工作。5、落实“七个一”教师管理制度。为了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促进教师的反思和专业成长,海口市对教师提出了“七个一”要求,即每周写一篇教学后记、提供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参加一次小组业务学习或教研活动,每学期至少上一节研究课、提供一个典型案例、建立一个班级学生成长记录袋、参加一次区域性教学研究活动。海口市以“七个一”活动促进教师学习和研究,培养教师勤钻研勤思考的良好习惯。6、落实校本研训评价激励制度。激励是一种导向,更是一种力量。为了激励广大农村学校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创造性地开展课改实验工作,海口市制订了《海口市农村中小学课改实验工作奖励办法》,设立农村课改专项奖励基金,实施“以奖代拨”计划。今年11月,海口市召开了“农村课改与校本研训工作经验交流会”,表彰了109所课改实验和校本研训工作成绩突出的农村中小学,并拿出100万元给予奖励,极大地调动了农村中小学参与课改、开展校本研训工作的积极性,促进校本研训工作的有效开展。(三)、建立校本研训基地校,发挥基地校的典型示范辐射作用。为使校本研训真正做到在教中研、在学中训,海口结合实际,认真规划安排,确立了25所市级校本研训基地校,让基地校率先探索校本研训新思路,总结新做法,形成新经验,进而辐射到全市所有学校。例如海口市美兰区灵山镇成立了中心校教研室、镇中心教研组、各学校教研组,形成三级教研网络,实行联动研训,并总结出自主式、互动式、分享式、开放式、论坛式等8种有效的研训模式;荣山中学狠抓教师研训过程管理,建立教师个人研训档案,严格研训考勤制度,规范校本研训学时、学分登记,实行校本研训“三挂钩”,即校本研训考评结果与评优评先挂钩,与年终考核挂钩,与职称评聘挂钩;长流中心小学建立教师成长记录袋,要求教师制定研训计划,同时将自己的教学心得体会、教学随笔、学习收获、总结反思等材料收入记录袋,作为教师评价的一个重要依据;三门坡中心小学建立课改和校本研训激励机制,把课改成果作为年度考核、职称评聘的重要条件,对成绩突出的教师进行表彰。对这些成功经验,海口市都积极宣传推广,充分发挥基地学校的典型示范辐射作用。(四)、创新校本研训活动模式,提高新课程背景下校本研训的实效性。1、开展“同伴互助”,促使教师人人参与校本研训活动。(1)、重视发挥教研组作用,坚持每周开展集体备课活动。集体备课坚持“五有五环节”制度。“五有”即集体备课有专人负责、有固定时间、有明确内容、有中心发言人、有详实记录;“五环节”指全组教师参与备课、说课、公开教学、议课、总结反思。通过集体备课活动,教师在“同伴互助”的过程中提高了把握课标的能力和教学的预见能力。如长流墟小学组织的集体备课活动,要求同年级老师每人主讲一部分内容,然后大家共同讨论设计教学,探讨教学方法,形成教学初步方案;三江中心小学要求每位教师每次集体备课,都要带着问题来、带着思考来、带着收获去。如今集体备课活动已成为各区、学校的常规教研活动,形成了制度,极大地提高了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2)、重视课堂教学交流,举行基于课例的教学研讨活动。海口市中小学各学科都以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作为探索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凭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切磋交流活动,促进了教师对课标的自觉学习,对教材的深入理解,在互助对话中提高。例如海口市长德中学长期坚持抓“骨干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汇报课”、“专题研究课”三课常规教研活动,并邀请教研员和同片区的教师一起参与听课评课,通过“互听—互评—互促”活动,在“同伴互助”中带动课堂教学研究的深化。目前海口市大多数学校都开展了“三课”教研活动,有的学校还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教学节”,通过赛课、会课、研课等形式关注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总结成功的经验,研讨存在的问题,促进共同成长。为使听课、评课活动常规化,并不断推向深入,海口还开展了任务驱动型的多角度观课评课活动。基本流程为:预定关注点—多角度观课—分项评析—多项交流—共同提高。即在组织教师听课前,首先给听课老师确定具体任务,指定其关注某项教学技能或某些理念的渗透情况,评课时不是你一言我一语的“蜻蜓点水”,而是各人就其关注点进行“挖井”式的纵深评析。有了任务的驱动,听课教师都“有备”而来,认真听,详细记,仔细想。评析时均有的放矢,能理论联系实际,彼此观点碰撞,从而以思引思,以石击石,以智引智,同生共长。这样分项评析,多向交流,形成链式交流走向,达到共同提高的研训效果。通过说课作课评比活动,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交流互动的平台。(3)、开展课改观摩交流活动,形成资源和经验共享机制。一是开展课改开放周活动。四年来,海口市每学期都举办面向全省或全市的课改开放周活动,通过课堂教学展示、专题讲座、问题研讨、经验介绍等形式,为学校之间、教师之间搭建了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二是召开课改专题研讨会。四年来,海口市每学年都召开课改实验与校本研训工作经验交流会或现场观摩研讨会,及时总结交流课改实验和校本研训工作中形成的典型经验,反思存在的问题,部署下一阶段的工作,有力地推动了课改实验和校本研训工作向纵深发展。2、注重“专业引领”,促进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进一步提高。专业引领是校本研训走出低水平反复的决定性力量。只有注重专业引领,才能为校本研提供方向指导和学术支持,使校本研训得到实质性进步和持续性发展,使课程改革实验在先进理论的指导下,避免偏离方向和陷入盲目性。为此,海口做了以下工作:(1)、聘请专家作专题报告。课改四年来,海口与部分高校课程研究中心、出版社和海南教育研研究培训院等单位都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不定期地聘请有关专家到海口作课改和校本研训专题讲座。不少专家还到学校“临床会诊,现场诊断”,为教师解答疑难,找出课程实施中的问题及原因,帮助制订对策措施,起到了很好的指导和引领作用。(2)、发挥教研室的专业引领作用。一是为海口市教研室配齐了所有学科的教研员;二是重视教研员的进修培训,海口市教研员每年至少有1至2次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省内培训学习不在计算之列)。通过进修培训,教研员开阔了视野,提升了专业引领水平,增强了业务指导能力;三是有效调动市、区、乡镇中心小学三级教研员协同作战的积极性,鼓励教研员定期深入中小学进行教学指导,作专题培训;四是出台了《海口市教研室、教研组和教研员综合考核评价办法》,对工作突出的教研室、教研组和教研员进和奖励。(4)、开展数字化研训探索。近年来,海口充分利用网络教研平台,开展信息化教研的实践和探索。不少中小学教师充分利用师生成长博克网站,在教师、学生、专家之间搭建起一个跨时空的沟通平台,使研训中的问题与困惑能及时获得更大范围且更快捷的回应,提高研训引领的质量,使校本研训尽快走出“近亲繁殖”和“低水平重复”的封闭圈子,形成了更为开放的“高位”发展态势。3、抓好“个人反思”,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个人反思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自我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它不是简单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教师只有自我反思,才能主动研究,才能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因此,在校本研训活动中,海口在注重专业引领的同时,也十分注意抓好教师的个人反思,以促进教师素质的不断提高。(1)、开展“教学案例反思”研讨活动。为了树立教师的问题意识,不少学校明确规定每位教师每周要撰写1—2篇教学反思,按照“教学—反思—再教学—再反思”的过程开展研究,强化教师的反思意识。丰南中学规定每位教师每学期写教学反思次数不少于总课时的三分之二,并列入常规教学检查内容;不少学校都要求教师写“教学反思”,并形成制度,反思的形式也多样化,有教学后记、课改日记、反思记录卡、教学随笔等等。有的学校还利用先进的教育技术,开展“录像课反思”研讨活动,即各学科选出一节课后,在全校进行课堂教学展示,然后将其录像并刻录成光盘,供教师们观看、学习、评析,分析教学中的“得”与“失”,以便进一步改进教学。这种录像课反思研讨活动,不但使上课教师本人能更清楚地看到自己教学中的问题,也让其他教师能更细地分析教学过程。加通过对教学案例的反思,让教师在案例分析与反思中接受与时俱进的课改观念,在反思中逐渐形成在研究状态下进行教学的职业生活方式。(2)、开展“案例与反思”评比活动。海口市、区教研室每年都开展“教学案例与教学反思”评比活动,并择优汇编成“教学反思集”。引导教师关注教学行为,激励教师勤写反思笔记,成为反思性的实践者。六、考察学习之后的的一点思考一项改革经历初期的迷惘、中期的“高原反应”最后才走向“一马平川”,这几乎已是规律。但是,面对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涌现出来的一些问题,很多校长和老师并不是深刻反思并积极跟进,而是把这种不适应症过多地归因于新理程的问题。由于多年应试教育的强力塑造和锤炼,很多人几乎成了一个定型化的工具,他们试图站在旧课程的阵线上与新课程对话,于是诸多问题相继而来,并且错的总是新课程。这种对高中课程改革的不正确的反思正阻碍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实施。这里就引申出一个问题:教师与课程,究竟谁该适应谁?

当前来看,校长、教师与新课程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不适应:

第一教育观念上的不适应。

新课程要求教师的教学“面向每一个学生”,保障每一个学生与生俱来的“学习权”,但不少校长和老师追求的依然是“精英教育”的价值观,关注的不是“人”的和谐发展而只是考试分数,满足于只是把一部分优等生送进大学校门。为此,学校的教学工作全面围绕“重点班”、“重点生”进行,且不惜采用题海战术全面占领学生的时空,致使大多数学生退居边缘而成为教育的牺牲品。因此,面对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大众主义”教育理想,他们的本能是迷惘、徘徊甚至抵抗。任何一项改革都会有积极者和保守者,保守并不都可怕,关键是能否是真正的“觉醒者”。可以把保守分为两类:一类是“无奈的保守”,一类是“无知的保守”。“无奈的保守者”其实是“心中明白”,只是基于世俗的困厄而不得已为之,一旦改革的时机成熟这类人马上就会成为改革的中坚与骨干;“无知的保守者”则是因为坚守旧式的理念而不思变通,最终沦落为旧式教育的“卫道者”。因此,观念的更新还是一个首要的问题,多渠道、多层次、多反复地来为广大校长和教师“洗脑充电”,让理念在大气候的熏陶下复苏于大脑,在心灵中生根,用理念来支撑信念是尤为重要的事情。

第二、对以模块为系统的教材编排不适应

不少教师长期习惯于按线性逻辑编排的传统教材的教学,乍一接触到独立为模块的、且模块知识之间缺乏紧密关联的新教材,一时间就变得不会教学了;他们由此开始产生焦虑甚至埋怨情绪,表现出对新教材的不满,并试图去否定它。这是当前发生在高中实验教师身上的一种普遍现象,与此相对应,困惑于广大教师最直接的问题是教材容量大、任务重、课时少,不足以完成教材所给定的任务。出现这种困惑甚至焦虑,很大程度上是许多教师对教材的模块特点把握不准导致的。他们依然采取传统的一讲到底的作法,不敢放手去实现对教材的整合与取舍,不懂得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不少教师缺少时效观念,备课把握不准重点难点,设计过满,未能把教建立在学生学的基础上,教学任务一律以教来呈现,出现了节奏拖沓、容量过小、甚至奢侈地浪费时间的现象。他们习惯于站在传统教材的思路上与新教材对话,多年来习惯当工具,资源意识缺失形成对教参的过分依赖;而且这类教师尤以重点中学为最,他们抱着“老大”的心态,自以为是,唯我独尊,固步自封。因此努力适应并尽快地适应新教材,是摆在广大教师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或许新教材还存在着编写粗糙、不尽完善的暇疵,但它体现了课程标准所给定的要求,亦更深层地表现了国家于教育方面的某些意志,从根本上讲,它是经过学术机构权威人士审核的,基本上是无有大碍的。对于广大实验教师来说,科学的态度应该是:不是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