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1页
第12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2页
第12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3页
第12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4页
第12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2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一

制度之变——政治建设二

边疆之变——海陆形势三

政权之变——明清易代1368年明朝建立元朝灭亡14、15C资本主义萌芽出现15C末16C初新航路开辟14-17C文艺复兴宗教改革1640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1644年明朝灭亡清军入关近代科学产生世界视角中国视角14—17世纪的世界开局一个碗

结局一根绳明太祖朱元璋姓名:朱元璋学历:无文凭,自学成才家庭出身:贫农(至少三代)籍贯:安徽凤阳生卒:1328-1398职业:和尚——皇帝主要工作经历:1328年-1344年放牛1344年-1352年做和尚1352年-1368年造反1368年-1398年大明王朝皇帝

1368年,朱元璋称帝,定都应天府(江苏南京),国号大明。

1368年明军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一、制度之变——政治建设(一)明朝建立1.建立政权2.完成统一一、制度之变——政治建设(二)制度变化皇帝吏户礼兵刑工皇帝元:明(改制前):1.废行省,设三司

三司分别隶属于中央有关部门,这样,地方权力就集中到中央。统领中央各部的宰相,职权也随之扩大。地方:行中书省吏户礼兵刑工中书省中书省布政司民政、财政都指挥司军政按察司监察、司法地方:三司加强中央集权一、制度之变——政治建设(二)制度变化皇帝吏户礼兵刑工皇帝元:明(改制后):1.废行省,设三司地方:行中书省吏户礼兵刑工中书省布政司民政、财政都指挥司军政按察司监察、司法地方:三司2.废宰相加强皇权

三司分别隶属于中央有关部门,这样,地方权力就集中到中央。统领中央各部的宰相,职权也随之扩大。加强中央集权一、制度之变——政治建设(二)制度变化1.废行省,设三司2.废宰相思考:朱元璋为什么废丞相?废行省设三司,相权扩大①现实原因:(1)原因

自秦始皇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

——《明太祖实录》

前朝丞相权势过重的教训②历史原因:

(胡惟庸)独相数岁,生杀黜陟罚,或不奏径行,内外诸司上封事必先取阅,害己者,辄匿不以闻。

——《明史·胡惟庸传》丞相胡惟庸专权③直接原因:相权过大,威胁皇权④根本原因:一、制度之变——政治建设(二)制度变化1.废行省,设三司2.废宰相(1)原因(2)影响

“八日之间,内外诸司奏札凡一千六百六十,记三千二百九十一事”。

——(清)孙承泽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披被。——朱元璋皇帝吏户礼兵刑工②政务繁忙,效率低,易决策失误①加强皇权时期名称职权阶段

明太祖殿阁大学士侍从顾问奠基明成祖明宣宗明神宗确立参与机密事务票拟权发展

“大权尽归内阁”全盛一、制度之变——政治建设(二)制度变化1.废行省,设三司2.废宰相3.设内阁文渊阁大学士内阁大学士张居正任首辅(1)发展历程票拟:替皇帝浏览百官奏章,草拟处理意见批红:皇帝在票拟的基础上,用红笔正式批复奏章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机构性质:宰相制内阁制相同不同地位(权力来源)职能权力任免对皇权作用职能都是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中央一级行政机构,法定秘书机构,非法定(制度赋权)(皇帝信任)行权权,决策权票拟权,无决策权一定程度制约皇权无法制约皇权要经皇帝及大臣商议直接由皇帝意愿决定比较宰相制与内阁制的异同一、制度之变——政治建设(二)制度变化3.设内阁(1)发展历程(2)特点一、制度之变——政治建设(二)制度变化1.废行省,设三司2.废宰相3.设内阁

“正常情况下,一切内外奏章由文书房登录后交司礼监由掌印太监转呈皇帝。皇帝阅后再逆行送内阁票拟。票拟之后,再返行文书房、司礼监,再经掌印太监之手呈皇帝审定。果系妥当,则令秉笔太监照内阁票拟批行,否则,再下内阁重拟。”—《监阁共理与相权游离》4.宦官专权(1)原因:宦官比内阁更多地得到皇帝信任11.(2017新课标II卷)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中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A.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

B.皇帝权力日趋衰落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

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一、制度之变——政治建设(二)制度变化1.废行省,设三司2.废宰相3.设内阁4.宦官专权A(1)原因:(2)表现:①司礼监获得了协助甚至代理皇帝批红的权力一、制度之变——政治建设(二)制度变化1.废行省,设三司2.废宰相3.设内阁4.宦官专权(1)原因:(2)表现:①司礼监获得了协助甚至代理皇帝批红的权力

明代设立东厂和锦衣卫,两机关作为皇帝的特务机关,依照皇帝诏令可通过秘密逮捕、私自刑讯来惩处所有官僚。——摘编自邰相瑀《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概述》②负责提督东厂,控制锦衣卫明朝锦衣卫的标配:绣春刀、飞鱼服

宦官权势达到极点,作威作福,党羽遍全国,自称九千岁,任意诛杀异己,忠良遇害者甚多。后明思宗治其十大罪,自知时日无多,自缢而亡。一、制度之变——政治建设(二)制度变化1.废行省,设三司2.废宰相3.设内阁4.宦官专权(1)原因:(2)表现:①司礼监获得了协助甚至代理皇帝批红的权力②负责提督东厂,控制锦衣卫思考:内阁与宦官权力大小是由谁决定的?皇帝信任宦官时,司礼监权力大,出现宦官专权(魏忠贤)皇帝信任内阁时,内阁权力大,出现首辅专权(张居正)实质:君主专制的强化废除宰相设立内阁宦官专权加强皇权

一、制度之变——政治建设(二)制度变化废行省,设三司加强中央集权地方:中央:二、边疆之变——海陆形势(一)海洋边疆15世纪前期,郑和先后七下西洋,访问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达到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时间长、规模大、范围广、领先世界(1)特点:1.郑和下西洋

郑和的出海确实是种奢侈的冒险,除了声势浩荡并带回奇谈异闻外,几乎没有产生什么商业利益。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2)目的:宣扬国威朝贡贸易:是古代王朝与周边藩属国政治经济联系的一种重要方式,其特点往往是“厚往薄来、倍偿其价”,

,主要是为了宣扬国威,满足统治者对奇珍异宝的需求。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3)影响:①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②给明朝带来较大的财政负担15世纪前期,郑和先后七下西洋,访问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达到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一)海洋边疆1.郑和下西洋(1)特点:时间长、规模大、范围广、领先世界二、边疆之变——海陆形势对日本经济封锁,打击倭寇含义: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2.海禁政策①政治:②经济:自然经济占主导③思想:传统儒家思想保守落后,海洋观念意识淡薄(2)影响:正常贸易被中止,走私贸易盛行,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东南沿海的倭患。(3)抗倭斗争:戚继光、俞大猷抗倭朝廷放松对私人海外贸易的限制(隆庆开关)(一)海洋边疆(1)原因:二、边疆之变——海陆形势(一)海洋边疆3.欧洲殖民者入侵(1)16世纪中期,葡萄牙获得在

澳门的租住权(2)荷兰和西班牙,分别占据台湾岛的南部和北部(3)明末,西班牙被荷兰击败,退出台湾澳门大三巴牌坊《大员港市鸟瞰图》荷兰殖民时期的台湾二、边疆之变——海陆形势二、边疆之变——海陆形势(二)内陆边疆

明廷允许萄人租借澳门......是对葡萄牙殖民者侵略本性认识不足,而视北方民族为主要威胁,以防北方民族为主。--刘祥学《从明朝中后期的民族政策看葡萄牙殖民者窃占澳门得逞的原因》阅读教材74-75页思考: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