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题结题报告_第1页
语文课题结题报告_第2页
语文课题结题报告_第3页
语文课题结题报告_第4页
语文课题结题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信义假日名城小学和谐教育科研项目结题报告书《培养小学生语文课堂倾听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一、项目研究背景1.教育发展背景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已被抬到了空前的高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让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执教北京大学心理治疗课程的徐浩渊博士认为倾听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一种主动行为。汤姆·彼得斯在其《追求优秀的热情》一书中也说:“倾听是礼貌的最高形式。”良好的倾听习惯和能力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看起来倾听如此重要,培养学生倾听的能力刻不容缓。其实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各个地区都推出了适应新世纪挑战的课程改革举措,呈现出的共同趋势是倡导课堂走向共情,追求在课堂中注重学生地倾听能力的培养。

比如美国就有专门的《教学创意手册》,其中指出:“倾听的能力包括理解教师口语表达的信息和能在头脑中将语言转换成意义两部分。”课堂倾听是一种含有听课技巧和听课艺术的积极高效的听课活动。听力和理解是它的基本要素。语文教学应首先把这种基本要素作为培养的目标。教育专家们也提出许多新课题,例如:倾听如何和教学相结合?倾听如何渗透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等等。有鉴于此,本课题试图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综合学习理论对语文课堂教学进行实践研究,实现教学以学科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以培养学生倾听能力为主要宗旨,寻求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真正出路。所以说在此理论与实践基础上进行“培养小学生语文课堂倾听能力的研究”是有其必要性和积极意义的。2.学校现状分析信义小学创办于2007年,是一所年轻的学校。学校开办时,生源来自周边不同的七八所学校,学生素质良莠不齐,发展极不均衡。尤其是课堂的倾听能力急需培养。学校创办伊始,就以“办适合学生的教育”为办学指导思想,“适合”不仅是我们学校的教学精髓,也是教育教学核心。在“适合”的指引下,我们不断优化育人环境,提升育人水平。学校充分关注了学生自身的发展,结合学校的特点,确定了语文组课题——《培养小学生语文课堂倾听能力的研究》,这一课题也获得了上级教育部门的认可,被认定为为龙岗区和谐教育项目的重点课题。二、课题的界定“培养”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按照特定的目标和规格对学生进行培训,使学生养成某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小学生”指国家义务教育阶段一至六年级的在校学生。“语文课堂”是指在课程标准的规定下进行的语文教学活动。“倾听”就是凭助听觉器官接受言语信息,进而通过思维活动达到认知、理解的全过程。我们所说的语文课堂上的学生的倾听能力主要是指学生要注意倾听老师或者其他同学的谈话并能进行信息反馈的能力。“培养小学生语文课堂倾听能力”的研究要解决的就是让学生从过去的被动学习走向主动学习,从注入知识的学习走向开掘智能的学习,从非兴趣的学习走向由兴趣出发的学习,从依赖教师的学习走向以学生为主的学习,从整齐划一的学习走向充分个性化的学习。那么,“如何培养”就成为课题的关键所在了。我们在实施过程中关注了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进行学生倾听现状与需求调研,确立课题研究的依据与原则。研究启动之初,学校课题组根据需要设计了一套学生问卷,确定了学生的倾听行为应包括学生能否认真倾听教师、学生能否倾听伙伴、学生能否倾听家长,理解、沟通家长三个方面。其正向指标是注视对方,边听边想,听而评价,听而补充调整;负向指标:不注视倾听,听候无反应,走神作小动作,做自己的事;拟分析、研究学生倾听现状,形成后续研究的主要思路和具体计划并以学校为主,整合家庭资源,培养学生倾听意识与习惯。其次,在课题研究中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让学生明白倾听,不是一个简单的动作,而是一种能力,一种素养,一种品质。在活跃的课堂里,学生光有表达是不够的,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技能,也是学生综合素养的体现。学生在课堂上要能认真倾听——倾听老师的讲课、倾听同学的发言,才能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开启思维的火花,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才能保证课堂活动有效地进行。接下来,就是探讨学生良好倾听习惯的养成方法与规律,优化教师的指导。这里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倾听环境的建设,比如“课桌环境”和“周边环境”,一个是倾听的标准与要求的制定。三、解决的问题1.教师怎样关注学生课堂中的倾听问题,使学生对语文课堂中不倾听的现象有比较全面深刻的理解呢?2.学生能否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进行有效的学习训练后,从而使倾听能力得到发展呢?3.能不能使学生对语文课堂中的倾听学习产生兴趣,从而转变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学习方式呢?四、研究的主要内容1.搜集小学语文课堂中学生不会倾听的案例;2.分析小学语文课堂中学生不倾听的原因;3.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五、项目实施的过程与方案(一)准备阶段(2009年9月1日——2009年10月31日)1.深入分析学校现状、存在的突出问题、发现学校的优势、劣势,确定学校课题研究方案,进行前期调研工作。2.建立学校课题小组,制订具体实施步骤,健全管理网络。3.组织课题组成员外出参观、学习理论知识;4.围绕《龙岗和谐教育科研项目实施方案》制订实施细则,做到切实可行;此阶段采取的研究方法主要是调查法。(二)实施阶段(2009年11月1日——2011年6月30日)根据第一阶段的探讨和研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提出具体实施方案,付诸实践。此阶段采取的研究方法主要是行动研究法。1.全面的分析,形成初步意向,收集整理课题资源,确定有代表性的学习基地(学校各个班集体)和语文学习形式(如进行课堂教学或和老师、专家进行交流探讨关于“倾听话题”的活动)。2.根据收集的资源,研究其课题的特点来进行分类提炼,结合学校不同年级特点引入课堂实践,从而使学生对“倾听行为”有更深刻和更明确的认识。3.根据平时的教学以及实践活动所产生的一些问题进行及时总结、反思、调整、整理出能使语文课堂更加高效的校本教材。(三)总结阶段(2011年7月1日——2010年10月31日)根据第二阶段的研究成果,创立学生有倾听能力的和谐课堂并进行推广。本阶段主要采取教育经验总结的方法。1.鼓励教师在教学不断总结经验,加强交流,多谈心得体会,收集整理案例、反思,编辑校本论文集。2.撰写研究报告。3.以“小学语文课堂学生能力培养的研究”为主题的校本教研成果展示活动(如校本语文教材、课例、论文、实验报告等),对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整和理全面总结,不断反思创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查找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提升课题研究的内涵。六、研究的成效1.初步探索了提高学生倾听能力指导方法教师的指导方法包括任务驱动、情境诱导、评价反思、视听相融、节奏调节、评价引导。任务驱动——在充分认识学生的主体教学行为,教师的辅助教学行为和管理教学行为的同时,引导学生主动看、主动听,如:教师提醒学生:“他的发言正确吗?”注重引导全体学生倾听。情境诱导——除了要引导学生带着任务倾听,还要创设符合学生的生活情趣的动觉情境,刺激学生来倾听。评价反思——引导学生倾听伙伴。教师可多运用措施,找些方法,研究教师自行设计课堂教学评价标,以此检验学生倾听的有效度。视听相融——采用口形提示法,用手势动作引起学生注意,促进学生视觉器官与听觉器官的相互配合,综合运用。节奏调节——当学生不太专心,教师可通过调节语速或停止讲述,提高学生注意力,从而促使学生关注倾听。评价引导——对学生的发言及时点评、鼓励、引导,促使其他学生也专注倾听,及时对头脑中已形成的信息再加工处理,提高表述的质量。2.绝大多数学生的倾听能力得到提高通过观察了解,我们发现学生在现在的学习过程中,不再是被动地听,机械地练,而是主动参与学习,获取知识,并掌握倾听要求,懂得听什么、怎么听、听得怎么样。通过两年的训练,测试记录反映班级学生倾听习惯有大幅度提高,能保持较长时间的有效倾听。学生在主动参与倾听的过程中,渐渐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上不仅敢于发表见解,有时还对教师提出不同意见,甚至评价教师的示范。课堂上经常可以听到学生这样说“我认为”、“我还有一种想法”、“我们小组讨论后觉得”、“我是这样来学的”等等。课堂上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氛围中被认可、被欣赏,孩子们积极思考、乐于倾听,要动手、动脑、要竞争,不断尝试自主、合作、探究的高效学习方式。有一位孩子的家长说:“以前大人讲话的时候,孩子总是插嘴,现在就能安静地倾听了,孩子说,老师告诉他倾听是一种礼貌。”3.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得到一定发展第一个方面课题研究使教师的观念得到进一步更新,教学行为发生变化。在课题实践研究中,教师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首先,教师们意识到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其实,教师是学生鲜活的榜样,老师耐心、认真倾听的良好习惯,能对学生产生根深蒂固的影响。教师倾听本身就是一种教育,优秀的教师无一例外都是耐心的倾听者。教师有效的倾听,能让学生感受到一种尊重;教师有效的倾听,能给予学生激励和帮助;教师有效的倾听,更是师生间心灵的沟通。无须过多的对学生说倾听有如何重要,你的行为就是最好的示范。过去以教代学、先教后学的教学框架被打破了,代之以积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倾听兴趣、寻求多形式、多途径方式提高学生倾听能力。第二个方面在课题实践研究中,老师们学会了反思。在教学前、教学时、教学后都能及时对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设计、教学行为、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在不断的反思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课题实验教师都深切地感受到:课题研究对促进教师自身专业成长起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对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学水平的提高有着深刻的影响。两年来,课题组老师们在各级各类的比赛中(如说课比赛、优质课竞赛、优秀教案评比、录像课比赛)硕果累累,完成教育叙事、观察日记、教学札记百余篇,在国家级、省级、市级的教育刊物上都有发表,我们还编辑出版了校本教材,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辅导的学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也是得到了很多的荣誉。七、总结与思考1.通过研究,我们基本上解决了研究之初提出的问题。比如说学生学生“听”的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听”的习惯也在逐渐形成。学生对语文课堂中的学习产生兴趣明显提高,大多数学生转变了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学习方式。2.通过研究,我们及时总结了一些有效的指导倾听策略:比如教学准备阶段策略、任务驱动策略、情境诱导策略、评价反思策略等。我们虽然提炼出这些有效的教学策略,进行了及时总结,但是推广还不够,希望通过再实践运用,融入课堂,从而创新出更多的有效策略,让我们的课题研究更具有实效性!3.通过研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说我们对于科研理论及科研方法的学习还不够,以后要加强学习;由于课题组的成员都是一线老师,研究的氛围还不够浓厚,我们要让自己成为研究型的教师。这些都等待着我们在接下来的研究中好好完善。4.由于学生自身资质的参差不齐,他们的倾听能力和倾听状态也会有很大差异。据心理学分析,学生的倾听效果是由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和其倾听目的来决定的。听课过程中,学生往往以自身具备的倾听能力和自身养成的倾听习惯来决定听什么,什么时候听。有时候因为能力问题(如听不懂)或心理问题(如对老师反感),他们会自动关闭接收口语信息的通道,故意听不见老师的讲解,这样便产生了心理学所讲的“选择性失聪”现象。面对这种状况,教师应如何应对,值得进一步研究。《小学德育家校非一致性的成因与对策的行动研究》(结题)报告“小学德育家校非一致性的成因与对策行动研究”这个课题在2009年5月立项以来,在学校领导的关心指导下,课题组全体成员精诚团结,共同努力,按照预定的计划,分工合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研究工作,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完成了所要完成的任务,在规定的时间本课题组顺利地完成该课题的研究工作。一、研究过程对这个课题的研究,我们主要分两个步骤:(一)对我校家庭教育工作的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通过问卷调查,分A、B、C三组进行个案研究:A组针对1—2年级学生自理能力劳动习惯的培养研究;B组主要针对3—4年级学生学习习惯进行研究,C组主要针对5—6学生心理健康进行研究,并初步得出了以下结论:(1)德育目标的非一致性。(2)教育方法的非一致性。(3)教育能力的非一致性。由此,我们意识到在学校与家庭这两个教育场,教育观念、教育目标、教育行为和能力等诸多问题的存在,导致了家校德育的非一致性,这又给学校提供了有待于实践、研究的空间,通过一些有效的策略,促进学校和家庭在认识上和行为上的统一。(二)进行一致性教育的对策研究。(1)构建小学德育家校共振机制的运行框架。我们把学校德育和家庭教育的目标统一到致力于学生道德水平的发展上,建立了从个别辅导和集体辅导两个层面互动的家校沟通机制,每个层面通过不同的形式和渠道,让每一位老师和家长都能相互了解各自的教育目标和内容,确保了教师个体与家长个体保持一致,学校集体与家庭个体保持一致。(2)探索促进家校一致性的途径和方法。我们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和方法来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1、以系列讲座为途径,统一教育观念;2、以访问为途径,统一教育行为;3、以家长直接参与学校教育中,体验一致性;(3)开发家长教育资源,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经验交流平台:我们邀请优秀家家长对自己的家庭教育进行总结,并向全校家长作介绍,通过树立这些榜样,让每一位为人父人母的家长都能得到有力的帮助,以此来促进家长教育观念的提升、教育水平的提高。家长们与学校德育工作的一致性更强了。二、课题成果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要求每一位成员必须理论联系实践,把所取得的成绩应用到实践中去,把在教育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反馈到研究中去,相辅相成;而且,课题组每月都要进行一次集体活动,上交研究材料,汇报总结,交流探讨,修改计划,这样扎实的研究,使课题取得了较好的成果:1、家校共振的德育工作机制落实了德育的有效性;2、形成了家校德育一致性的方式方法;3、家长对德育教育一致性的认识、行为得到了有效地改善,提高了家校一致性;4、家校教育的一致提升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5、提高了德育工作的实效性;6、课题组老师相关论文参加上级部门比赛均获奖项,如课题主持人李小秀主任论文《以活动为载体增强德育效果》《转化后进生三部曲》参加龙岗区德育论文比赛获得一等奖,潘蔚玲、张晓云老师论文参加龙岗区德育论文比赛获得一等奖、二等奖,杜艳英、黄丹丹老师课题案例获得龙岗区一、二等奖等等。三、回顾与展望本课题选择了独特的研究视角,关注到了对学生的品德形成影响最大的两个“教育机构”——学校德育与家庭教育,关注到了最直接影响德育有效性的核心问题——家校的非一致性。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对小学德育家校不一致的成因分析,寻找家校德育的契合点,通过家校共振机制的运行,充分发挥家校德育的互补效应,确实提高了小学德育家校的一致性,提高了德育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是有效的。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也注意到由于家长的文化素养、家庭生活背景、个人对社会的适应都有不同的反应,在合作与互动中,还有一部分家长始终处于被动或不动,如果提高这部分家长对教育观念、教育方法的一致性,还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我们下一步的思路,就是成立家长学校,进行正规系统的家庭教育观培训活动,通过这个平台,提高家长对教育观念、教育方法的认识,促进家校教育的一致性。《小学数学课堂创意设计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背景现代社会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对人类自身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只有具备较高的文化知识水平和科学素养的人,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使社会得到和谐、健康地发展。所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当前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项紧迫任务,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但目前教育系统中种种不和谐的因素阻碍着推行素质教育的进程。就数学而言,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及一些传统观念的束缚,数学教学仅侧重于学习现成的知识结论、技巧和技法,而忽视了数学的基本精神、数学的基本态度和数学的基本方法的培养与训练,忽视了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教学活动是单向性的、枯燥无味的,教学过程没有交流,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不足。学生在不同程度上被老师牵着走,教师的思维代替了学生的思维,导致学生被动应付,学业负担过重,心理压力过大,渐渐滋生出厌学的情绪,更有甚者在上课时和教师产生矛盾。从而师与生的关系、教与学的关系不是很和谐,降低了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益。课堂创意设计不在于把知识结论告诉学生,不在于技能的传承,而是在于探究结论的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的开发,情感与态度的体现;在于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由此可见,老师必须创新教学理念,改变教学行为,按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设计合理的方法进行教学。课堂创意设计是一种思路,一种智慧。创意独特的个体课堂设计有利于师生在动态开放的教学中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唯其如此,才能使我们的教学有序和谐,优质高效,绽放精彩。但目前我们感到,当前的课堂设计还普遍存在滞后于新的教育思想观念的现象,究其原因,有如下几点:(1)偏重知识传授设计,缺乏学生的主体创意设计(2)偏重课内知识设计,忽视课外知识创意设计(3)只注重知识的机械练习,忽视个性作业创意设计二、课题的价值取向1.理论价值。课堂教学设计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的具有技术特性的教育科学。关于教学设计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第一代教学设计理论”已逐步成熟;90年代以来,“第二代设计理论”开始崛起,目前正处在新的发展阶段。教学设计以现代课程论、教学论、系统理论、学习理论、传播理论、心理学、脑科学等为基础发展起来的。随着上述相关学科的迅速发展,一方面新的理论不断涌现,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后现代主义课程观”、“信息加工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学科素养理论”等,这些理论为新课程教学设计理论和教学实践的创新提供了研究基础。和谐课堂实践需要在吸收这些理论的基础上,并根据我国国情作应用性研究。因此,开展对教师课堂设计能力的研究无疑是对教学理论和操作的有益探索。2.实践价值。课堂设计的能力,既是教师的一种综合教学能力,也是一种创新能力,它在教师教学能力中居于核心地位。因为设计课堂的过程,既可体现教师的教育思想、理念,又涉及到教师驾驭教材和处理教材的能力,还可以反映教师的创新思想。这对于教师参与课改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只有具备了这种能力,工作才能上层次,才能上水平,才能积极地进行教学改革,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然而,目前教师的课堂设计仍停留在传统意义上“学科本位”的教“课本知识”的设计层面,缺乏对学习主体经验和需要、学习者建构过程、课程资源、学习情境、学习方式、教师角色、学习群体等多种因素的综合考虑,因而,教学质量和效率难以提高,课堂资源不能有效利用,学生学习主动性未能有效激发。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有必要对教师的课堂设计能力进行研究,可以拉动教师去潜心钻研现代教育理论,认真学习《课程标准》,专心钻研教材,研究学生,学会处理教材和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大胆进行课堂创新,这又体现了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三、课题的界定及支撑理论1.课题的界定:小学数学课堂:是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或教学过程。创意设计:是指把再简单不过的东西或想法不断延伸给予的另一种表现方式。2.课题的支撑理论:(1)《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2)在建构主义理论中,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这就意味着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思想。(3)现代课堂设计以系统论为指导,“系统优化思想的核心,就是从整体上达到最优设计、最优控制、最优管理,实现系统综合最优化。”因此,课堂设计十分注重强调各系统要素之间的最佳配合。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设计系统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使教学达到最佳的境界。四、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 研究目标:1.提高教师课堂创意设计能力2.使教学有序和谐,优质高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研究内容:1.课堂创意设计的应用性理论研究2.课堂创意设计研究(1)课堂导入的创意设计(2)课堂突破重、难点的创意设计(3)学生作业创意设计五、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实施步骤研究思路:沿着现状研究——基础理论研究——教育实践研究——综合研究的思路展开。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我们通过对文献资料进行查阅、分析、整理、,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学设计理论和最新研究成果,形成我校课题研究的理论框架。2.行动研究法: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我们以行动研究为基础,在研究中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观察与反思,并通过课题理论学习,教学设计的评析、教学过程的检查、组织教学评价等活动,检验研究成果,探讨新的研究重点和方向。3.个案分析法:在研究中,我们针对具体情况,将对个别教师进行个案研究,以他们的教学实际为基础对他们在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寻找对策,逐步提高他们的课堂设计能力,总结具有共性的规律。4.经验总结法: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将根据教学实践提供的材料及时进行归纳与总结,在反思中积累经验,探讨新课程理念在课堂设计中的运用。实施步骤:本课题研究周期为二年(2009年3月—2010年11月),依据研究内容分三阶段进行:第一阶段(2009年3月—4月):收集有关文献资料作为课题实施的参考材料,建立课题组,设计课题研究方案,申报立项。第二阶段(2009年5月—2010年8月):重点研究:1、课堂创意设计的应用性理论研究;2、课堂创意设计研究:(1)课堂导入的创意设计;(2)课堂突破重、难点的创意设计;(3)学生作业创意设计第三阶段(2010年8月—11月):总结提炼阶段:1、做好课题所有资料的搜集和整理,选编论文集、课堂创意设计反思集、课堂创意设计案例集。2、完成课题研究报告,为课题结题做好充分的准备。3、举办成果推介会。六、课题研究的过程本课题2009年5月份开题以来,我们从课题研究的“目标”切入开展了扎实有效的研究工作,具体如下:(一)认真研读教材,做好小学数学课堂创意设计研究的准备工作。从2009年5月—2009年10月,重点研究:课堂创意设计的应用性理论研究。从课题申报后课题组就分头从有关杂志和网站上下载了许多有关课题的文章,并进行了摘录,这些理论和经验,对我们课题的实施奠定了基础,使课题组老师提高了认识、增强了信心、明确了方向、夯实了基础。同时整体分析教材,熟悉每册课本、熟悉每单元、熟悉每课时。以数学课程标准为准则,深入领会精神,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知识结构,挖掘教材的智力因素,认真研究教学要求,确定课题研究内容:1.课堂创意设计的应用性理论研究2.课堂创意设计研究(1)课堂导入的创意设计(2)课堂突破重、难点的创意设计(3)学生作业创意设计(二)利用集体备课、研讨课探讨课堂导入、课堂突破重、难点的创意设计。从2009年11月—2010年6月,重点研究:(1)课堂导入的创意设计;(2)课堂突破重、难点的创意设计;每学期我们课题组成员都要围绕课题开设研讨课,课题组成员都能根据每学期研究的内容,精心设计教案,认真执教,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课后利用教科研活动时间大家还在一起进行了反思与评议。我们利用集体备课、研讨课的机会,专门进行了课堂导入、课堂突破重、难点的创意设计的研讨。(三)进行学生作业创意设计研究,设计学生创意作业本。从2010年7月—2010年11月,重点研究:学生作业创意设计。1.扎实地把课题研究渗透到平时的教学中。我们的课题是以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所以课题组成员时时牢记课题的任务,真正地把学生作业创意设计练习贯穿到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分年级设计创意作业让学生进行创意设计;2.制作数学手抄报、写数学小周记和设计数学图案。我们的学生制作了精美数学手抄报。每一份手抄报都包括有趣的数学故事、配套设置的相关问题以及漂亮的图画。是同学们自己设计的。图文并茂,还有数学小周记,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并用日记的形式写下来等等。学生们对于这项作业兴趣非常浓厚,并对这些作业的创意设计进行评比并举行创意作业展;3.我们课题组设计了数学创意作业本。对数学创意作业本在学生使用的过程中,进行对数学创意作业本的学生问卷调查,然后根据各方意见进行改进。它成为了学生喜欢做作业的作业本。七、课题研究的收获1.培养了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小学数学课堂创意设计研究,激发了教师对数学教材研究的兴趣,提高了教师的教研水平。

2.提高了教师开发教学资源的能力。首先,在备课时,以往教师依据课标,借助教材的学习素材,忠实地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