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歌专题训练-------客中诗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客中闻雁(清)黄仲则山明落日水明沙,寂寞秋城感物华。独上高楼惨无语,忽闻孤雁竟思家。和霜欲起千村杵,带月如听绝漠笳。我亦稻粱愁岁暮,年年星鬓为伊加。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先写景,再写作者自身的感受,秋天,城里的自然景物因季节更替渐渐地由生机盎然走向枯萎凋谢,显得空寂寥落。B.颔联写作者登上高楼,看到自然景物失去生机,内心凄惨,这时偏偏又听见孤独的大雁发出凄凉的叫声,让作者顿起情思。C.颈联第一句实写眼睛看到的景象,紧承颔联的雁鸣叙述,雁鸣声伴随着霜露,千家万户都响起了捣衣声,家家为远方的亲人赶制棉衣。D.颈联第二句描写大雁在月亮的伴随下发出的凄鸣哀歌,就好像在一望无际、渺无人烟的沙漠里传来的悲凉的胡笳声。2.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面小题。【双调】殿前欢·客中张可久望长安,前程渺渺鬓斑斑。南来北往随征雁,行路艰难。青泥小剑关,红叶湓江岸,白草连云栈。功名半纸,风雪千山。3.下列对这首元曲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客中”是本曲的题目,交代了创作背景,概括曲子主要内容,是解读作品的关键。B.起首“望”字有希望自己得到重用之意,更有表明距离朝廷遥远,可望不可即之意。C.“行路艰难”既写出客中行路的艰辛,又道出人生求取功名之路的不易,一语双关。D.结尾两句写作者历尽千山风雪,终于获得功名,感情由悲转喜,是难得的一抹亮色。4.“鼎足对”即三句形成对仗,因三句一组,互为对仗,如鼎之三足并立,故以鼎足对名之,多出现在元代散曲里。请结合作品相关文句,对此手法进行赏析。阅读下面两首元诗,完成下面小题。客意元好问雪屋灯青客枕孤,眼中了了①见归途。山间儿女应相望,十月初旬得到无?客中忆二女高启每忆门前两候归,客中长夜梦魂飞。料应此际犹依母,灯下看缝寄我衣。【注】①了了:了然,清楚。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两首诗的标题都明白如话,“客意”指诗人在旅途中的孤独之感与思亲之情,“客中忆二女”指诗人在旅途中思念家中的一双女儿。B.元诗首句手法独特,孤身一人,已甚孤寂,偏偏又是雪天客居他乡,一盏青灯相伴,孤枕难眠,用一“孤”字来渲染清冷、孤寂的氛围,奠定了全诗的基调。C.元诗语言平易、朴素、明白晓畅,优美而不尚浮华;高诗语言明白如话,不用典故,力求通畅,亲切动人。元诗比高诗语言更“平实”。D.高诗实写自己在客居他乡的长夜中,常常梦回家乡,想象着一双女儿依偎在母亲身旁,看着他们母亲为“我”缝制衣服。6.两首诗都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司马光的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客中初夏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闲居故人通贵绝相过,门外真堪置雀罗。我已幽慵僮更懒,雨来春草一番多。[注]司马光因与变法派政见不一,遭到排斥,于是从熙宁四年(1071)至元丰八年(1085)退居洛阳,仅担任无实权的闲散小职。7.下列对两首古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客中初夏》首二句扣到标题,描写了诗人眼前所见初夏雨霁后的美景。B.《客中初夏》借眼前之景抒情,语言委婉含蓄,寓意明晰又不着痕迹。C.《闲居》第二句借用“门可罗雀”的典故,写出自己闲居之后少有人来自己家中。D.《闲居》末句以景结情,直抒胸臆,写到闲居之所春草茂盛,与前句相呼应。8.请结合诗句分析《客中初夏》运用的对比手法及表达效果。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湖南客中春望顾况①鸣雁嘹嘹北向频,渌波何处是通津。风尘海内怜双鬓,涕泪天涯惨一身。故里音书应望绝,异乡景物又更新。便抛印缓从归隐,吴渚香莼②漫吐春【注】①顾况:中唐著名诗人,苏州(古属吴地)人。②香莼:莼菜。《世说新语》记载,晋人张翰在秋季西风起时,想到家乡莼菜羹和鲈鱼脍的美味,便立即辞官归乡。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起兴,以声声鸣叫、频繁北返的大雁反衬宦游难归、充满苦闷的自己。B.颔联第一句“风尘”喻指战乱,因天下处处动荡不安,诗人两鬓斑白,顾影生怜。C.颔联第二句直抒胸臆,诗人涕泪交流,为沦落天涯、孤孑一身而深感凄楚、哀痛。D.颈联上句写对“故里音书”已绝望,下句白描春日他乡之景,以哀景衬哀情。10.请简要赏析本诗的尾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客中守岁白居易守岁尊无酒,思乡泪满巾。始知为客苦,不及在家贫。畏老偏惊节,防愁预恶春。故园今夜里,应念未归人。1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歌开篇点明时间是除夕夜,作者在外生活窘迫,樽中无酒;“泪满巾”与《琵琶行》中“司马青衫湿”异曲同工地表现了诗人的悲伤。B.颔联用在外漂泊的艰苦与家中生活的贫苦作对比,进一步抒发诗人对家乡的刻骨思念。C.第三联“惊”字,表现出作者因年老而感觉到时光匆匆,而“畏老”“恶春”也是本诗所要侧重表达的情感。D.这首律诗语言平淡朴实、明白晓畅,与李商隐的名作《锦瑟》语言风格截然不同。12.诗歌的首联与尾联在抒情方法上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面小题。太常引·客中闻歌清·项鸿祚杏花开了燕飞忙,正是好春光。偏是好春光,者几日、风凄雨凉。杨枝漂泊,桃根娇小,独自个思量。刚待不思量,吹一片、箫声过墙。【注释】杨枝;唐诗人白居易付妾樊素,因善歌《杨柳枝》得名。桃根:晋代王献之妾桃叶之妹。13.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词的上片主要写景,词人用寥寥数语勾勒了一幅春光明媚、生机勃勃的新春图,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B.“偏是好春光,者几日、风凄雨凉”,也是一种别具魅力的美,只是让人在欣喜之余又夹杂一丝遗憾。C.词的最后三句与李清照《一剪梅》“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心情和意绪都非常相似。D.“杨枝”和“桃根”是两位女子的名字,词人在此运用典故,主要目的是点出自己的身不由己、卑微渺小。14.本词上片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表现了词人的情感?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阮郎归·客中思马迹山①蒋捷②雪飞灯背雁声低。寒生红被池。小屏风畔立多时。闲看番马儿。新揾泪,旧题诗。一般罗带垂。琼箫夜夜挟愁吹。梅花知不知。[注]①马迹山,位于江苏武进东南七十里太湖中,距词人家乡阳羡很近。②蒋捷,南宋爱国词人。金灭南宋后,隐居不仕,其气节为时人所重。15.请简要概括作者“愁”的原因。16.请赏析本词结句“梅花知不知”的表达效果。参考答案:1.C2.①悲秋之情:作者看到秋天萧瑟的景象,顿生感慨。②思乡之情:孤独寂寞,漂泊在外,孤身一人。③为生计而愁:岁末为温饱奔波。④感慨年华老去:每年白发增加,越显苍老。【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C.“颈联第一句实写眼睛看到的景象”错。结合颔联的大雁的叫声分析,知道下霜的季节就要到了,千村万户都响起捣衣声,开始制作冬天的衣服。“千村杵”是作者想象的,不是实写。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①“山明落日水明沙,寂寞秋成感物华”一句中,先写明亮的落日和水,却马上转为萧瑟,接着写秋天城市的萧瑟寂寞,感叹四周的美好景物已经变得苍凉,可以读出诗人的悲秋之情;②“独上高楼惨无语,忽闻孤雁竟思家”一句,“高楼”有遥望故乡之意,“孤雁”南归,引发诗人归乡之情,“思家”一词更直接点出诗人的思乡之情;“和霜欲起千村杵,带月如听绝漠笳”一句,写千家万户捣衣声衬托诗人漂泊在外的孤独,月下雁声如“绝漠笳”的凄凉,更刻画出诗人漂泊在外的羁旅之思;③“我亦稻梁愁岁暮”一句写出诗人为“稻梁”而年年在外奔波,为又是一年结束而发愁,体现为温饱奔波不断的愁苦;④“年年星鬓为伊加”句中“星鬂”可知,诗人为自己增添白发而感慨,是在感慨年华老去。3.D4.①曲中“青泥小剑关,红叶湓江岸,白草连云栈”三句使用鼎足对。对仗工整,音节和谐;②全由名词组成,色彩鲜明。青、红、白等色调的组合配搭,营造了色彩鲜明的意境。③为下文“功名半纸,风雪千山”的感慨作了充分的铺垫。③三句运用鼎足对,列举几个关山要地,“青泥”“剑关”“湓江”“连云栈”等,把“南来北往”到处漂泊的心酸劳累具象化,生动表现“风雪千山”的“行路艰难”。④这三句借助用典的手法,化用前人诗句。有时间的交织,又包含空间的延伸,具有丰富的内涵。(答出任意三点即可)【解析】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赏析诗歌情感的能力。D.“历尽千山风雪,终于获得功名,感情由悲转喜,是难得的一抹亮色”错误,诗句意思是说得了个半纸功名,不得不奔走于风雪千山,最后两句以深沉的慨叹作结,尤觉悲愤之至,也流露了对功名富贵的鄙薄,选项逻辑关系混乱,情感把握不准。故选D。4.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手法的能力。“青泥小剑关,红叶湓江岸,白草连云栈”句式大致相同,都是名词罗列,形成对仗,因三句一组,互为对仗,如鼎之三足并立,也具有排比或列锦手法的特点。“青泥”“红叶”“白草”用青、红、白三种颜色分别修饰“泥”“叶”“草”,色彩鲜明,营造了明丽的意境。“小剑关”“湓江岸”连云栈”三个地点词分别指青泥岭、湓江、川陕通道。走过泥泞险峻的青泥小剑关,到过地势低湿的红叶湓江岸,穿越过白草翻卷的连云栈,这一路,作者踏遍了万水千山。通过地点的罗列生动表现“风雪千山”的“行路艰难”,从而表现了作者四处漂泊的辛酸无奈之情。尽管知道所追逐的功名无足轻重,却又摆脱不了名利的羁绊。作者明知“前程渺渺”,虽然只是一小吏,又不得不奔走于风雪千山。“功名半纸,风雪千山”则是道尽了当时无数知识分子怀才不遇、人生坎坷的悲剧。这样的感慨,流露出一种面对酸楚人生的无奈和痛苦。因此“青泥小剑关,红叶湓江岸,白草连云栈”为作者抒情做了铺垫。5.C6.虚实结合。元诗中,实写自己身处寒冷屋内、面对昏暗灯火孤枕难眠的情形;虚写归途出现在眼前,仿佛见到儿女们在山中眺望等候父亲归来的情景,听到了他们在计算父亲的归期。高诗中,实写自己在客居他乡的长夜中,常常梦回家乡;虚写回忆中两个女儿一齐在门前等候父亲归来和她们在灯下依偎在母亲身旁,看着母亲为“我”缝制衣服的情景。【分析】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内容、思想情感、语言、表现手法的能力。C.“元诗比高诗语言更‘平实’”错误。高诗写“山间儿女应相望,十月初旬得到无”,语言平实易懂;元诗写“料应此际犹依母,灯下看缝寄我衣”,语言也是平实易懂,故应该是“两首诗语言都很‘平实’,不相上下”。故选C。6.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两首诗都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元诗前一句“雪屋灯青客枕孤”是实写,雪天客居他乡,一盏青灯相伴,孤枕难眠。实写自己身处寒冷屋内、面对昏暗灯火孤枕难眠的情形。后三句“眼中了了见归途。山间儿女应相望,十月初旬得到无”是作者的想象,是虚写。虚写归途出现在眼前,仿佛见到儿女们在山中眺望等候父亲归来的情景,听到了他们在计算父亲的归期。高诗第二句“客中长夜梦魂飞”是实写,实写自己在客居他乡的长夜中,常常梦回家乡。其他三句是想象,为虚写,从“每忆”“料应”可以看出。虚写回忆中两个女儿一齐在门前等候父亲归来和她们在灯下依偎在母亲身旁,看着母亲为“我”缝制衣服的情景。7.D8.示例1:借用两个意象“柳絮”与“葵花”进行对比。“柳絮”寓指在朝廷变法过程中那些立场不够坚定的官员,像柳絮一样随风飘摇;“葵花”寓指自己像向日的葵花一样,对朝廷忠心耿耿。示例2:以柳絮与葵花进行对比,表明作者内心情志,不会像柳絮那样没有固定的操守,而会像葵永远向日一样忠于国家。【解析】7.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D项,“以景结情”与“直抒胸臆”矛盾,末句间接抒情。“我已幽慵僮更懒,雨来春草一番多”,我已懒散无聊,什么都不做,家中的仆人更是懒过我。你看,一阵春雨刚过,门外的青草又长了许多。众叛亲离,他自然郁郁寡欢,对任何事都漠不关心,无精打采。连仆人也改变了以往惯有的勤俭,乘机偷懒,一场春雨过了,庭前杂草丛生,也没人去管。“僮更懒”三字,道出无限辛酸,大有“运衰奴欺主”的味道。为间接抒情。故选D。8.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请结合诗句分析《客中初夏》运用的对比手法及表达效果”,题干已经明确手法为“对比”,结合诗句内容分析,点明效果。“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没有了随风飘扬的柳絮在眼前纷纷扰扰,只有葵花朝向着太阳开放。我不是因风起舞的柳絮,意即决不在政治上投机取巧,随便附和;我的心就像葵花那样向着太阳,意即对皇帝忠贞不贰。借用两个意象“柳絮”与“葵花”进行对比。诗人托物言志,笔法委婉含蓄。9.D10.①联用典。诗人以张翰因思念家乡莼菜美、鲈鱼脍,从而弃官归隐的故事,表达作者也要效法前贤,弃官不做,归隐于故乡。②虚写(想象)诗人想象故乡小洲边莼菜茁壮生长,散发出阵阵清香的情景,从而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③以景结情。以想象之景结束抒情,表达了强烈的思乡归隐之念。【解析】9.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提要求选出“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D项,“以哀景衬哀情”错误,“故里音书应望绝,异乡景物又更新”,“异乡景物又更新”是乐景,而“故里音书应望绝”是哀情,故应为乐景哀情。故选D。10.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品味诗歌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分析设题句子所写的内容,接着分析使用的手法和达到的效果。本题要求“简要赏析本诗的尾联”。“便抛印缓从归隐,吴渚香莼漫吐春”,尾联是说从此之后弃官归隐,故乡小洲边的莼菜生长茂盛,散发阵阵清香;结合注释二“香莼:莼菜。《世说新语》记载,晋人张翰在秋季西风起时,想到家乡莼菜羹和鲈鱼脍的美味,便立即辞官归乡”可知,尾联后一句使用典故,借典故表达归隐之思;结合标题“湖南客中春望”可知,此时诗人身在旅途,由此可知尾联所写故乡情形属于想象,是虚写,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尾联最后一句“吴渚香莼漫吐春”描写的对象是故乡的莼菜,是写景,这是以景结情。11.C12.①首联直抒胸臆,直接表达诗人对家亲的思念;②尾联间接抒情,通过联想想象(或虚写),采用主客移位(或“对写法”“从对方着笔”)的手法,从家人思念自己的角度婉曲含蓄地深化了思乡之情。【解析】11.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C项,“而‘畏老’‘恶春’也是本诗所要侧重表达的情感”错误。诗句中表现作者人到老年,思乡之情更重了,并不是真正的“畏老”,所谓“畏老”情绪只是为表现诗人的思乡之情服务的。“畏老”“恶春”之情是为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情服务的。故选C。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12.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在抒情方式上,有直抒胸臆、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多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用典故、借古喻今等。规范答题:第一步,指出运用了哪种手法。第二步,分析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第三步,简析这种手法在塑造形象和表情达意中作用。“思乡泪满巾”直抒胸臆,直接浓重的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思念,抒发强烈的思乡之情。“故园今夜里,应念未归人”是曲笔,间接抒情,从家人思念自己的角度婉曲含蓄地深化了思乡之情。答题时注意结合诗歌的情感分析效果。13.A14.①反衬(乐景衬哀情),②词的上片用春光明媚、生机勃勃的美好之景,来与词人的愁绪形成对照.③表达了词人羁旅他乡,身不由己、卑微渺小的愁绪苦闷。【解析】13.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A项,“春光明媚、生机勃勃……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错误,从全篇来看,本首词是咏羁旅客愁,情感是伤感郁闷的,而“春光明媚、生机勃勃”传递的是喜悦欢快之感,所以无法“奠定全词的感情基调”,这是以乐景衬哀情。故选A。1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问的是“本词上片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表现了词人的情感”,然后分析上片写了哪些内容,表达了什么情感,这些内容与情感之间是什么关联。答题的时候,先指出手法,然后分析手法,最后分析效果。“杏花开了燕飞忙,正是好春光。偏是好春光,者几日、风凄雨凉”,这里主要是写景,作者抓住“杏花”“燕”来写春光,杏花开放,燕子飞来飞去忙于筑巢,勾勒了一幅春光明媚、生机勃勃的画面;再看词中的情感,上片最后说“风凄雨凉”已经透露出情感,“凄”和“凉”不仅是身体的感受,更是内心的感受,由此可知,前面的春光与此处的凄凉形成对照,这是用乐景来衬托哀情。【点睛】诗歌的技巧主要包括表现手法、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以及修辞手法。描写手法包括:(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动静衬、声寂衬、乐景衬哀情、哀景衬乐情;(2)联想和想像(又叫虚实结合);(3)对比;(4)白描。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双关、用典,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借代、对偶等。表现手法主要有渲染、烘托等。抒情手法主要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答题步骤: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15.①飞雪满天,孤寂无聊;②漂泊异乡,思家念亲;③异族入侵,社会动荡;④无人理解,不受重用。16.照应开头的“雪”和“红”。使用拟人修辞,“梅花”一词语意双关,既指眼前的“梅花”,又指江南笛曲《梅花落》。移情于物,表达词人思念家乡、渴望理解的情感。【解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