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镇平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河南省镇平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河南省镇平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河南省镇平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河南省镇平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2023年春八年级阶段性训练语文2023.3一、积累与运用。(共29分)1.阅读下面的语段,给文中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填写词语。①难忘《社戏》中精彩的细节描写:水乡少年高超的架船技术,夹杂着豆麦yùn()藻之香的夜景、疑似仙境的戏台、用手cuō()着吃的罗汉豆……一切都那么令人神往。②安塞腰鼓,是令人亢()奋的腰鼓,是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的腰鼓。每一个舞姿都使人叹为观止。【答案】①蕴②撮③kàng④sè【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形。①蕴藻:yùnzǎo,指水草名;②撮:cuō,抓取;③亢奋:kàngfèn,非常兴奋;④闭塞:bìsè,堵塞不通。2.下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他做事喜欢按自己的想法如法炮制,总不听别人的建议,这是错误的。B.签字售书活动开始前,作者对前来采访的记者说:“书中的观点是无可置疑的,欢迎广大读者批评指正。C.想要系统了解一种新事物,我们可以通过顾名思义的方法去探究。D.大自然能给我们许多启示:滴水可以穿石,是在告诉我们做事应持之以恒;大地能载万物,是在告诉我们求学要广读博览。【答案】D【解析】【详解】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成语的积累与理解能力,平时要有一定的成语的积累,做题时还要会根据句子的意思,理解成语的意思。选择题一般可用排除法选择出正确答案。A.“如法炮制”比喻照着现成的样子做,与句意不符;B.“无可置疑”事实明显或理由充足,没有什么可以怀疑的,与句意矛盾;C.“顾名思义”从名称想到所包含的意义,用在此句不合语境。故选D。点睛: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成语的积累与理解能力,要求学生在日常读书与写作中,注意多积累,多思考,正确使用成语,拿不准的,多查字典。要想正确地运用成语,必须准确理解成语的意义,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词义的范围、词义的轻重、感情色彩等。3.在横线处填入下列句子,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胡同,是北京特有的一种古老的城市小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明清以后又不断发展,最多时有6000多条②这些地区都是您感受胡同文化的好去处③据统计,北京现有胡同1000多条,纵横交错,织成了荟萃万千的老北京景观④现今胡同景观保存相对完好的区域有东城区、西城区和前门地区⑤最早起源于元代A.④②⑤①③ B.④②③⑤① C.⑤④①②③ D.⑤①③④②【答案】D【解析】【详解】此题注意⑤承接上文的“古老的城市小巷”谈起源。①明清。③④现今,为时间顺序。②收束语段。因此选D。4.按课文内容默写。(1)__________________,团团围定炕上坐。__________________,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回延安》)(2)复行数十步,__________________。土地平旷,__________________,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3)陶渊明在《桃花源记》通过描写老人小孩情态表现桃花源安恬自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交代桃花源中人来到桃花源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米酒油馍木炭火②满窑里围得不透风③豁然开朗④屋舍俨然⑤黄发垂髫⑥并怡然自乐⑦自云先世避秦时乱⑧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注意易错字词:馍、窑、豁、朗、俨、髫、怡、避、邑、境。5.《经典常谈》中,对很多古代经典都有平实而高明的观点。请你根据提示,将ABC三个观点填入表格中的正确位置。(只填序号)经典与观点经典观点《尚书》①______________《汉书》②______________《左传》大体依《春秋》而作;参考群籍,详述史事,征引孔子和别的“君子”解经评史的言论,吟味书法,自成一家言。《离骚》③______________A.用了许多神话里的譬喻和动植物的譬喻,委曲地表达出他对于怀王的忠爱,对于贤人君子的向往,对于群小的深恶痛疾。B.中国最古的记言的历史,包括虞夏商周四代;大部分是号令,就是向大众宣布的话,小部分是君臣相告的话。C.断代为书,尽可充分利用史料,尽其颂述功德的职分。文字趋向骈体,句子比散体长。【答案】①B②C③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常识积累。第一空,《尚书》最早书名为《书》,是一部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因是儒家五经之一,又称《书经》。《尚书》是中国最古的记言的历史,包括虞夏商周四代;大部分是号令,就是向大众宣布的话,小部分是君臣相告的话。故选B;第二空,《汉书》开创了“包举一代”的断代史体例。《汉书》包括“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它的记事始于汉高祖刘邦元年,终于王莽地皇四年。《汉书》是一部断代史,文字趋向骈体,句子比散体长。故选C;第三空,《离骚》是战国诗人屈原创作的文学作品。《离骚》以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为主线,以花草禽鸟的比兴和瑰奇迷幻的“求女”神境作象征,借助于自传性回忆中的情感激荡,和复沓纷至、倏生倏灭的幻境交替展开全诗。作品倾诉了对楚国命运和人民生活的关心,对贤人君子的向往,以及对群小的深恶痛疾。故选A。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对1950一2000年出生人群的抽样调查表明,当今,旅游已成为百姓常态化的一种生活方式。材料—:中国民众出境游人数统计年份类别2017年2018年2019年城镇居民8200万人次8900万人次9800万人次农村居民1450万人次2850万人次4650万人次材料二:中国民众出境游群体调查材料三:中国民众出境游类型调查6.从【材料一】“中国民众出境游人数统计”的数据中,你得出了什么结论?7.请选出对【材料二】理解正确的一项()A.崇尚简单随性游的90后,已经成为当前中国民众出境游最主要的群体。B.不同年龄段的人青睐的出境游方式不尽相同,在出境游群体中所占的比例也不同。C.务实的60后更喜欢在出境游的过程中,与家人一起休闲体验、减压放松。D.70、80后的工作压力最小,他们比较有条件走出国门看世界。8.【材料三】中,三幅图代表了中国民众出境游的三种主要类型。请结合材料【二、三】,预测在接下来的五年中,这三种类型哪一种会成为中国民众出境游的主要趋势,并简述你的理由。【答案】6.参考要点:①2017-2019年三年间,中国民众出境游的人数逐年增长;②2017-2019年中国城镇居民出境游人数明显高于农村居民出境人数;③2017-2019年,中国农村居民出境游人数的增长幅度明显高于城镇居民出境游的增幅。(答出任意两点即得满分)7.B8.示例:我认为“生活体验慢慢慢”这一类型,将是接下来的五年中国民众出境游的主要趋势。因为,从【材料二】出境游群体比例看,70、80后是当前出境游的主要群体,未来五年中,这一群体年富力强并将会有更强的经济实力,他们以休闲放松为主要目的,体验式旅游可以使他们轻松领略异域风景,更好地感受境外国家的风土人情。【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图文转换。根据材料一《中国民众出境游人数统计》中“2017年”“2018年”“2019年”“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出境人数分别是“8200万人次”“8900万人次”“9800万人次”,“1450万人次”“2850万人次”“4650万人次”可得三个结论:从逐年增加情况看,2017-2019年三年间,中国民众出境游的人数逐年增长;从“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比较看,2017-2019年中国城镇居民出境游人数明显高于农村居民出境人数;从增长幅度看,2017-2019年,中国农村居民出境游人数的增长幅度明显高于城镇居民出境游的增幅。【7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A.理解不正确。根据材料二图1“70、80后53&”可知,出境游最主要的群体是70、80后,而非“90后”;C.理解不正确。根据材料二图2中“务实主义者”“多数是60后……”可知,60后更倾向于旅游购物,而非“60后更喜欢在出境游”;D.理解不正确。材料二所有图表中没有信息表明70、80后工作压力最小;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看法根据材料三“中国民众出境游类型调查”,从三种类型中任选一种做出预测,并阐明理由即可。示例1:我认为“购物为主买买买”这一类型,将是接下来的五年中国民众出境游的主要趋势。因为,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经济实力较强的是60后,未来五年,这一群体多数已到退休年龄,他们更有时间出境旅游,而境外国家物美价廉的特色商品对他们极具吸引力。示例2:我认为“观光看景走走走”这一类型,将是接下来的五年中国民众出境游的主要趋势。因为,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简单随性的90后已将旅游作为精神层面的追求,未来的五年中,年轻的90后将逐渐拥有较强的经济实力,“观光看景走走走”的境外游可以满足他们个性化的精神追求。二.现代文阅读。(共26分)(一)(共12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转九曲刘成章①踩着薄薄的积雪,我来到赵家沟了。这儿离延安城八十多里。清一色的响门亮窗,贴了红艳艳的对联和窗花。生活的富足、春节的热火以及乡亲们心头的喜悦,像一坛美酒飘出香味,直扑我的肺腑。②我是专为观看转九曲而来的。③相传,九曲,又叫九曲黄河阵,是我国古代作战的一种阵法。后来,陕北民间欢度春节的时候,照此阵法布置华灯,让人们在九曲灯火中转悠徜徉,纵情欢乐,这就叫转九曲。前些年世事乱哄哄的,谁有心思去闹腾,现在好了,延安地区粮食大增产,群众过上了顺心的日子,这欢度春节的古老习俗,又在人们心中开花了:城里闹,乡间也闹。④听人说,上院窑里正做灯呢,我于是急切切走去。老远就听见妇女们的说笑声。进窑一看,大姑娘小媳妇的,人人都在忙活:有的做灯盏,有的做灯筏,有的做灯罩。⑤我实在惊服妇女们的巧手,她们做出来的每一件几乎都是工艺品,都可以拿出去展览。我不由夸赞了几句。一个姑娘却开口了:“老麻子开花转圈圈红,再不要能格滟滟笑话人!”她顺口说出的,竟是十分生动的信天游。我不能不留意她了:穿件红袄,瓜子脸粉白粉白,眉里眼里都像藏着聪明。妇女群中的,还有一个“巧媳妇”,虽然她已抱上孙子、脸上爬满皱纹了。她正为大灯笼赶作剪纸——我简直目瞪口呆了——她不画任何图样,大约只用二十分钟,一剪子下去就剪出一支秧歌队,足有四五十个秧歌队员,面容迥异,栩栩如生,舞步儿好像还带着风声呢。⑥晚饭之后,飘雪了。小小的、薄薄的雪花。晚饭的油糕香、饴饴香、米酒香,和雪花的韵味溶在一起,在山村漫延。一整天没有停息的说笑声,也融在里面,更加响亮起来。接着,锣鼓响了,唢呐响了,蹲在各家硷畔上的白狗或黑狗,也争争抢抢地叫开了。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秧歌队员,流水般向学校操场涌去——转九曲的时刻到了!⑦我夹在人流中,跟着队长大步行走。九曲灯火闪耀在我们眼前了。搭眼看去,繁星点点,光华四射,照亮了山沟,照亮了漫天飞舞的雪花。我一时觉得,好像在见过这样的情景。哦,想起来了,我见过的——去年国庆后的第二天,我乘飞机从首都飞回西安,遥望古城灯火,不就和这很相像么?只是眼下这灯火,竖成列,横成行,再加上这带着光晕的千万片雪花,造成一片漾漾烁烁、迷迷离离的景致,比那回所看到的,更引人入醉。⑧锣鼓唢呐声中,秧歌队以“伞头”为前导,首先穿游进灯火之中。“伞头”手中的花伞,应和着锣鼓点,一起一伏,团团旋转,宛若漂浮在九曲黄河的漩涡上;秧歌队员手中的彩绸,不断地舞起来,像给九曲黄河的上空,抹上片片云霞。花伞旋转时,亮晶晶的雪花也旋转;彩绸飞起时,亮晶晶的雪花也飞起。这花伞,这彩绸,还有这片片雪花、张张笑脸,都被灯火照耀着,都在九曲波涛中旋转狂欢。⑨秧歌队优美、奔放的舞姿,看得我眼花缭乱,惊羡不已。我跟着群众的队伍,也穿游进去。好像世界上的一切光亮,一下子全聚在这里了。灯是亮的,眼睛是亮的,笑脸是亮的,身影是亮的,连刮的风也是亮的。一片片飘飞的雪花,携着光圈,就像一盏盏飘飞的小灯。我看见,我们这亮亮的行列中,有亮亮的老头,有亮亮的老婆,还有被亮亮的妈妈牵着手的亮亮的孩子,一个个亮亮的,喜眉笑眼,脚步儿轻轻,踩着鼓点,踩着雪花,踩着光亮欢乐地游转。⑩一阵哄笑声响起,人们一齐向我的身后望去。我忙转过脸,原来是紧挨我的杨大伯,也居然扭起了秧歌。他身上抖下片片光亮,片片雪花。看样子,他曾经定是扭秧歌的好手,胳膊腿儿都透着美感,只是现在为了招人乐,故意把动作搞得非常夸张。待他尽兴之后,我问:“大伯,你多大年纪了?”⑪“十六了。”他笑答,眉毛上抖下一缕光亮,几粒雪花。⑫“六十了。”队长解释道,“他小的时候,周恩来同志还给他教过字呢。”⑬“你真幸福呀!”锣鼓声中,我望着杨大伯,提高了声音。⑭“当年幸福,如今也算幸福,中间几年嘛,”大伯说着唉了一声,“幸福,到黑窟窿里了,捞了条讨饭棍!”待了会他又说,“不说那些了。我只想叫你知道,光去年,我就打了八千斤粮食!”杨大伯按捺不住满心的喜悦。他希望我转告那些在延安工作过的老同志,延安又红盛了,又和大生产时一样了,人人有吃有穿,喜格眯眯,希望他们有机会都能回来看看,眼前的一切,如此敞亮。⑮我的心头,也亮起来了,升起一道联想的彩虹。我想这一盏盏华灯,多像一朵朵盛开的山花;人们多像蝴蝶飞来绕去,扇动着亮亮的翅膀;我想这一盏盏华灯,多像一穗穗成熟的高粱,人们多像拿着磨了又磨、闪光发亮的镰刀,正在唱出嚓嚓嚓的亮亮的歌声;我还想,这华灯整整齐齐,一行一行,多像一曲美丽乐章的五线谱,多像一根根颤动的琴弦,人们多像飘飞荡漾的亮亮的音符。⑯我浮想联翩,思绪翻飞,转出了九曲灯火。我祝福人们:我们的每一天都是明亮的!九曲灯火,好像我们前进的道路。在曲折的路上,在有艰难和痛苦的地方,也像今晚一样,虽然落着雪,总有希望的光辉照耀我们。(文章有删改)9.仔细阅读文章第④-⑭节,梳理情节思路,填写表格。事件所看对象的特点作者的情感看妇女们做灯①③看九曲灯火繁星点点,光华四射引人入醉看秧歌队表演优美奔放,眼花缭乱④看杨大伯扭秧歌②好奇、赞美10.文中多次写到“光亮”,仔细体会文中的加点词语,结合具体内容说说“光亮”有哪些内涵。11.这篇文章在生动形象的语言中表达了朴实深厚的情感,请以第⑤节或第⑮节为例,简要分析。【答案】9.①手巧(画得栩栩如生)②透着美感(动作夸张)③惊服(夸赞)④惊羡不已10.①九曲灯火闪耀,光华四射,照亮四周的人和景;②和过去几年相比,延安又红盛了,人们心里高兴、敞亮;③生活虽然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未来一定是明亮的,人们心里充满希望。11.示例:第⑤节,一个姑娘却开口了:“老麻子开花转圈圈红,再不要能格滟滟笑话人!”一句信天游,充满了陕北风味,表达出作者对陕北民风民俗的熟悉和喜爱;“一剪子下去就剪出一支秧歌队”写出“巧媳妇”剪窗花的快速和精巧,表达作者的赞叹之情。第⑮节,运用比喻、排比等多种手法,把九曲灯火比喻成盛开的山花,成熟的高粱,美丽乐章的五线谱,颤动的琴弦,把人们比喻成蝴蝶飞来绕去,飘飞荡漾的亮亮的音符等,生动形象地写出在转九曲场景中人们的欢乐兴奋,对美好的未来生活的憧憬和向往。【解析】【9题详解】考查筛选信息。第⑤段写的是作者看妇女们做灯。根据其中的“足有四五十个秧歌队员,面容迥异,栩栩如生,舞步儿好像还带着风声呢”可知,所看对象的特点是手巧,画得栩栩如生。根据其中的“我简直目瞪口呆了”可知,作者的情感是赞叹惊服。第⑧段和第⑨段写的是作者看秧歌队表演。根据第⑨段中的“看得我眼花缭乱,惊羡不已”可知,作者的情感是惊羡不已。第⑩段写的是作者看杨大伯扭秧歌,根据其中的“胳膊腿儿都透着美感,只是现在为了招人乐,故意把动作搞得非常夸张”可知,所看对象的特点是透着美感(动作夸张)。【10题详解】考查筛选信息。根据第⑦段中的“九曲灯火闪耀在我们眼前了。搭眼看去,繁星点点,光华四射,照亮了山沟,照亮了漫天飞舞的雪花”和第⑨段中的“我们这亮亮的行列中,有亮亮的老头,有亮亮的老婆,还有被亮亮的妈妈牵着手的亮亮的孩子”可知,这里的“光亮”是具体的光亮,指九曲灯火闪耀,光华四射,照亮四周的人和景。根据第⑭段中的“延安又红盛了,又和大生产时一样了,人人有吃有穿,喜格眯眯,希望他们有机会都能回来看看,眼前的一切,如此敞亮”可知,这里的“敞亮”指的是心情,愉悦的心情,指的是和过去几年相比,延安又红盛了,人们心里高兴、敞亮。根据末段中的“九曲灯火,好像我们前进的道路。在曲折的路上,在有艰难和痛苦的地方,也像今晚一样,虽然落着雪,总有希望的光辉照耀我们”可知,这里的“明亮”指的是感觉,对生活的感觉,生活虽然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未来一定是明亮的,人们心里充满希望。【11题详解】考查语句赏析。第⑤段,作者重点描绘了一个姑娘和一个已经抱上孙子的“巧媳妇”,姑娘开口说话“老麻子开花转圈圈红,再不要能格滟滟笑话人!”,作者一听就能听出这竟然是十分生动的今天游,表现了作者对陕北民俗的喜爱与熟悉。那位“巧媳妇”“不画任何图样,大约只用二十分钟,一剪子下去就剪出一支秧歌队,足有四五十个秧歌队员,面容迥异,栩栩如生,舞步儿好像还带着风声呢”,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她剪纸的熟练精美与快速,表现了作者对她的赞叹之情。第⑮段中,“我想……;我想……;我还想……”构成了排比的修辞。又把这一盏盏华灯比作盛开的山花、成熟的高粱、一曲美丽乐意的五线谱,把人们比作蝴蝶、镰刀、音符,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人们在转九曲时的喜悦兴奋,联系第⑭段中的“延安又红盛了,又和大生产时一样了,人人有吃有穿,喜格眯眯,希望他们有机会都能回来看看,眼前的一切,如此敞亮”和末段中的“在曲折的路上,在有艰难和痛苦的地方,也像今晚一样,虽然落着雪,总有希望的光辉照耀我们”可知,人们的喜悦与兴奋来自于今天的幸福生活,来自于对更加光明的未来的希望与憧憬。(二)(共14分)阅读下面的文本,回答问题。社戏(节选)①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②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③最惹眼的是屹立在庄外临河的空地上的一座戏台,模糊在远处的月夜中,和空间几乎分不出界限,我疑心画上见过的仙境,就在这里出现了。这时船走得更快,不多时,在台上显出人物来,红红绿绿的动,近台的河里一望乌黑的是看戏的人家的船篷。“近台没有什么空了,我们远远的看罢。”阿发说。④这时船慢了,不久就到,果然近不得台旁,大家只能下了篙,比那正对戏台的神棚还要远。其实我们这白篷的航船,本也不愿意和乌篷的船在一处,而况并没有空地呢……在停船的匆忙中,看见台上有一个黑的长胡子的背上插着四张旗,捏着长枪,和一群赤膊的人正打仗。双喜说,那就是有名的铁头老生,能连翻八十四个筋斗,他日里亲自数过的。⑤我们便都挤在船头上看打仗,但那铁头老生却又并不翻筋斗,只有几个赤膊的人翻,翻了一阵,都进去了,接着走出一个小旦来,咿咿呀呀的唱。双喜说,“晚上看客少,铁头老生也懈了,谁肯显本领给白地看呢?”我相信这话对,因为其时台下已经不很有人,乡下人为了明天的工作,熬不得夜,早都睡觉去了,疏疏朗朗的站着的不过是几十个本村和邻村的闲汉。乌篷船里的那些土财主的家眷固然在,然而他们也不在乎看戏,多半是专到戏台下来吃糕饼、水果和瓜子的。所以简直可以算白地。然而我的意思却也并不在乎看翻筋斗。⑥我最愿意看的是一个人蒙了白布,两手在头上捧着一支棒似的蛇头的蛇精,其次是套了黄布衣跳老虎。但是等了许多时都不见,小旦虽然进去了,立刻又出来了一个很老的小生。我有些疲倦了,托桂生买豆浆去。他去了一刻,回来说:“没有。卖豆浆的聋子也回去了。日里倒有,我还喝了两碗呢。现在去舀一瓢水来给你喝罢。”我不喝水,支撑着仍然看,也说不出见了些什么,只觉得戏子的脸都渐渐的有些稀奇了,那五官渐不明显,似乎融成一片的再没有什么高低。年纪小的几个多打呵欠了,大的也各管自己谈话。忽而一个红衫的小丑被绑在台柱子上,给一个花白胡子的用马鞭打起来了,大家才又振作精神的笑着看。在这一夜里,我以为这实在要算是最好的一折。⑦然而老旦终于出台了。老旦本来是我所最怕的东西,尤其是怕他坐下了唱。这时候,看见大家也都很扫兴,才知道他们的意见是和我一致的。那老旦当初还只是踱来踱去的唱,后来竟在中间的一把交椅上坐下了。我很担心;双喜他们却就破口喃喃的骂。我忍耐的等着,许多工夫,只见那老旦将手一抬,我以为就要站起来了,不料他却又慢慢的放下在原地方,仍旧唱。⑧全船里几个人不住的吁气,其余的也打起哈欠来……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我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⑨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他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紧的摇船。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彩起来。⑩离平桥村还有一里模样,船行却慢了,摇船的都说很疲乏,因为太用力,而且许久没有东西吃。这回想出来的是桂生,说是罗汉豆正旺相,柴火又现成,我们可以偷一点来煮吃。大家都赞成,立刻近岸停了船;岸上的田里,乌油油的都是结实的罗汉豆。“阿阿,阿发,这边是你家的,这边是老六一家的,我们偷那一边的呢?”双喜先跳下去了,在岸上说。我们也都跳上岸。阿发一面跳,一面说道,“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一声答应,大家便散开在阿发家的豆田里,各摘了一大捧,抛入船舱中。双喜以为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哭骂的,于是各人便到六一公公的田里又各偷了一大捧。我们中间几个年长的仍然慢慢的摇着船,几个到后舱去生火,年幼的和我都剥豆。不久豆熟了,便任凭航船浮在水面上,都围起来用手撮着吃。⑪吃完豆……而且当面叫他“八癞子”。⑫“都回来了!那里会错。我原说过写包票的!”双喜在船头上忽而大声的说。我向船头一望,前面已经是平桥。桥脚上站着一个人,却是我的母亲,双喜便是对伊说着话。我走出前舱去,船也就进了平桥了,停了船,我们纷纷都上岸。母亲颇有些生气,说是过了三更了,怎么回来得这样迟,但也就高兴了,笑着邀大家去吃炒米。大家都说已经吃了点心,又渴睡,不如及早睡的好,各自回去了。⑬第二天,我向午才起来,并没有听到什么关系八公公盐柴事件的纠葛,下午仍然去钓虾。双喜,你们这班小鬼,昨天偷了我的豆了罢?又不肯好好的摘,踏坏了不少。”……他于是打着楫子过去了。⑭待到母亲叫我回去吃晚饭的时候,桌上便有一大碗煮熟了的罗汉豆,就是六一公公送给母亲和我吃的。听说他还对母亲极口夸奖我,说“小小年纪便有见识,将来一定要中状元。姑奶奶,你的福气是可以写包票的了”。但我吃了豆,却并没有昨夜的豆那么好。⑮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12.阅读文段,梳理情节,在空白处填写四字词语。(1)→赵庄看戏→(2)→夜深至家→(3)13.豆是很普通豆,戏也是让“我”昏昏欲睡的戏,但是文章最后却说是“好豆”“好戏”,“好”在哪里?请谈谈你的理解。14.阅读①②段文本,看一看作者是如何描写作者得以看社戏的愉悦心情的?15.阅读下面材料,结合⑨~⑩段内容,补写语句。怀念临海平桥村,钓鱼钓虾掘蚯蚓。童年乐土得优待,热情好客民风淳。怀念船头潺潺响,豆麦水草散清香。踊跃连山兽脊飞,远听横笛声悠扬。怀念戏台疑仙境,红红绿绿人物动。蒙白捧棒跳老虎,缥缈戏台看老生。怀念白鱼浪花蹿,(1)。(2),(3)。【答案】12.(1)月夜行船(2)停船吃豆(3)再谈吃豆13.答案示例:那夜的戏好看。因为坐船看戏的过程让“我”觉得很刺激,小伙伴们的正直、热情让“我”很感动。那夜的豆好吃,因为偷豆、煮豆、吃豆的过程让“我”觉得很好玩儿,小伙伴们的天真、善良让“我”很感动。14.作者采用环境烘托和直接描写未表现人物心情的。(具体分析略)15.答案示例:肚饥力乏船行慢阿发摸爬偷自家煮豆撮吃记心间【解析】【12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信息概括内容。(1)结合第①段“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可知,这是在月夜行船去看戏,可用四字短语概括为“月夜行船”;(2)结合第③段“最惹眼的是屹立在庄外临河的空地上的一座戏台”、第⑤段“我们便都挤在船头上看打仗,但那铁头老生却又并不翻筋斗……”、第⑥段“我最愿意看的是一个人蒙了白布,两手在头上捧着一支棒似的蛇头的蛇精……”、第⑦段“然而老旦终于出台了……”可知,这是“我”和小伙伴们在赵庄看戏,可用四字短语概括为“赵庄看戏”或“船头看戏”;(3)结合第⑩段“离平桥村还有一里模样……说是罗汉豆正旺相,柴火又现成,我们可以偷一点来煮吃。大家都赞成,立刻近岸停了船;岸上的田里,乌油油的都是结实的罗汉豆……”,第⑪段“吃完豆,又开船”可知,“我”和小伙伴们开船回家,中途停船偷豆吃豆,可用四字短语概括为“月下归航”或“停船吃豆”;(4)结合第⑫段“‘都回来了!那里会错。我原说过写包票的!’……却是我的母亲,双喜便是对伊说着话……母亲颇有些生气,说是过了三更了,怎么回来得这样迟……”可知,“我”和小伙伴们夜深才到家,可用四字短语概括为“夜深至家”或“深夜回家”;(5)结合第⑬段“……‘双喜,你们这班小鬼,昨天偷了我的豆了罢?又不肯好好的摘,踏坏了不少’……‘是的。我们请客’……‘豆可中吃呢?’我又点一点头,说道,‘很好’……”可知,第二天,“我”、小伙伴和六一公公再次谈起昨夜吃豆的事情,可用四字短语概括为“再谈吃豆”。据此作答。【13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句段结合第⑭段“但我吃了豆,却并没有昨夜的豆那么好”,第⑮段“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可知,因为豆已经不是“昨夜的豆”了,戏也不再是“那夜似的好戏了”,“我”之所以觉得“戏好”“豆好”,那是因为有平桥村的小伙伴的陪伴。结合第①段“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可知,小伙伴带“我”坐船去看戏,来回的过程带给“我”新奇的感觉,很不一样的体验,很刺激;结合第⑥段“我有些疲倦了,托桂生买豆浆去。他去了一刻,回来说:‘没有。卖豆浆的聋子也回去了。日里倒有,我还喝了两碗呢。现在去舀一瓢水来给你喝罢’”可知,小伙伴们对“我”十分照顾,他们正直、热情令“我”十分感动;结合第⑩段“阿发一面跳,一面说道,‘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双喜以为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哭骂的,于是各人便到六一公公的田里又各偷了一大捧”“我们中间几个年长的仍然慢慢的摇着船,几个到后舱去生火,年幼的和我都剥豆。不久豆熟了,便任凭航船浮在水面上,都围起来用手撮着吃”可知,小伙伴们带“我”偷豆,煮豆,吃豆的过程,让“我”感觉很有意思,很好玩儿;小伙伴们表现出来的天真、善良也让“我”感动。据此作答。【14题详解】本题考查表现手法。第①②段从嗅觉、视觉、听觉角度进行描写,抓住了豆麦和水草的气息、月色、山、歌吹、渔火、横笛等进行描写,结合“清香”“宛转”“悠扬”等词可知,作者描绘的画面是美好的、美丽的,让人陶醉的,由此表现作者愉悦的心情,表现作者能够去看社戏的愉悦心情;第②段“使我的心也沉静”则直接写出了作者的心情,因为能去看社戏而沉静。故第①②段运用环境烘托作者得以去看社戏的愉悦,并直接描写出去看社戏的沉静、喜悦。【15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内容补写语句。注意要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按照要求进行补写,注意字数。结合第⑨段“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可知,对应语句中的“白鱼浪花蹿”;结合第⑩段“离平桥村还有一里模样,船行却慢了,摇船的都说很疲乏,因为太用力,而且许久没有东西吃”可概括为“肚饥疲乏船行慢”或“人饥力乏行船慢;结合第⑩段“我们可以偷一点来煮吃。大家都赞成,立刻近岸停了船……阿发一面跳,一面说道,‘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可概括为“停船偷豆阿发家”或“阿发摸爬偷自家”;结合第⑩段“我们中间几个年长的仍然慢慢的摇着船,几个到后舱去生火,年幼的和我都剥豆。不久豆熟了,便任凭航船浮在水面上,都围起来用手撮着吃”可概括为“生火煮豆撮手吃”或“煮豆撮吃记心间”,概括即可,注意字数应为七字。三、文言文阅读。(共15分)【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乙】①泰定元年冬,予与客张子约、陈叔夏复来雁山,从两家僮。冬日妍燠②,黄叶布地。客行望见山北口立石,髡③然如浮屠氏④。时落日正射东南山,山气尽紫。鸟相呼如归人,入宿石梁。石梁拔地起,上如大梯,倚屋檐端;下入空洞,中可容千人;地上石脚空嵌⑤,类腐木根。檐端有小树长尺许,倒挂绝壁上,叶着霜正红,绝可爱。梁下有寺,寺僧具煮茶醅酒,客主俱醉。月已没,白云西来如流水;风吹橡栗堕瓦上,转射岩下小屋,从瓴⑥中出,击地上积叶,铿镗⑦宛转,殆非世间金石音。灯下相顾,苍然无语。夜将半,设两榻对卧,子约沾醉⑧,比晓,犹呼其门生,不知岩下宿也。【注释】①选自《五峰集》。作者李孝光(1285-1350),元代文学家。②妍燠,暖和。③髡,古代剃去男子头发的刑罚。④浮屠氏,和尚,今译“佛陀”。⑤空嵌,孔窍玲珑剔透的样子。⑥瓴,瓦沟。⑦铿镗,这里指橡栗落在积叶上的声音。⑧沾醉,大醉。16.解释下面加点词语。①隔篁竹:②斗折蛇行:③从两家僮:④小树长尺许:17.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2)凄神寒骨,悄怆幽邃。18.下列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甲文中“日光下彻,影布石上……往来翕忽”从侧面描写了潭水的清澈透明。B.乙文除了描写“景美”之外,还写到了子约的醉态,表现了人的性情之美。C.甲文按“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的思路写景:乙文交代了空间的变化,但主要采用的是时间顺序。D.甲文动静结合,画线句将石潭静景展露无遗,富有色彩美、谐调美。乙文形象生动,画线句绘声绘色地描绘了橡栗落地“三级跳”的过程,妙趣横生。19.在语段【甲】中,作者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从哪些内容可以看出来?20.两篇文章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答案】16.①成林的竹子(竹林);②像蛇爬行那样弯曲;③使……跟从,带领;④左右;17.(1)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2)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18.D19.由乐到忧从“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可以看出乐;从“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可以看出忧。20.甲文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以及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怆的心绪,乙文表达了作者纵情山水、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解析】【16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实词。①句意:隔着竹林。篁竹:成林的竹子。②句意: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像蛇爬行那样弯曲。蛇:像蛇一样。③句意:有跟从而来的两个家僮。从:使跟从。④句意:小树长一尺左右。许:左右。【17题详解】本题考查句子翻译。翻译时,要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还要抓住关键字词。本题关键字词:(1)翠蔓:翠绿的藤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2)凄、寒:使动用法,使……感到凄凉,使……感到寒冷。悄怆:忧伤的样子。邃:深。【18题详解】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D.“画线句将石潭静景展露无遗,富有色彩美、谐调美”错误。“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静景,“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是动景;且甲文划线句不涉及色彩描写;故选D。【19题详解】本题考查作者情感。文章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初见小石潭时,从“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等语句,可以看出作者的情感是“乐”;但到最后,作者所感受到的是“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忧”。其主要原因是,这里凄清的环境引发了作者被贬后的内心的忧伤。据此理解分析作答。【20题详解】本题考查比较性阅读。本题考查作者情感的梳理及分析。阅读甲文,根据文章前后出现的“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三个句子,分别是:心里十分高兴;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可以看出,作者的情感是由最初的“乐”变为了“忧”悲”,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以及被贬官后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怆的心绪;而乙文通篇表达了陶醉于山水的愉悦、惬意之情。作者是分白天、黑夜两段来写石梁奇景的,白日所见是以静见动。如山口立石,见之为和尚,日暮鸟语,闻之为相互招唤着归去的山人。至晚间,便反过来以动见静,白云流水般地拂过,风吹橡实落在瓦上,又转而坠地触动积叶,发出非人间的奇妙音响。这都是写动、写声,而其效果,却是愈发衬出一种奇特的静。以致游人“灯下相顾,苍然无语”,犹恐打搅了这份宁静。此文的又一妙处,在于写景不忘写人,写人愈添景致。在石梁饮酒,居然主客俱醉,其甚者,次日清晨仍恍恍惚惚,不知身在何处。这哪里只是酒醉,分明是醉在这奇美的景物之中。表达了作者纵情山水、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点睛】参考译文:【甲】我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心里为之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托也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向小石潭西南方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乙】泰定元年的冬天,我与客人张子约、陈叔夏又来到雁山,只有跟从而来的两个家僮。冬日暖和,黄叶落叶布满大地。客人看见北面山口立着一块石头,光秃秃的样子宛如佛陀(和尚)。这时阳光直射在东南方,山中尽显紫气。鸟儿相鸣,犹如回家的人们相互呼唤一样。我们就住在石梁处,岩石拔地而起,就像有架梯子靠在房檐下,房檐下是一中空的石洞,其中可以容纳千人,地上石梯孔窍玲珑剔透,就像腐木根一样。石檐的外端有一棵只有一尺来高的小树,倒挂在绝壁上,成红色,十分可爱。石梁下有一寺庙,寺中的僧人沏茶煮酒,主人和客人都醉了。月亮隐没,如流水般的白云从西面飘来。风吹掉的橡栗果实落在瓦上,又弹到岩下的小屋顶,从瓦沟中滚下,掉在地上的落叶上,发出铿锵宛转的声音,几乎不像尘世间敲击金石的声音。我和客人点灯对望,默然无语。午夜将至,我们躺在对面的两张床上,子约已经大醉,等到拂晓(天快亮)时还在喊他的门生,不知道他已经睡在了岩石下面了。四、作文。(50分)21.根据要求作文。节日是人们用来庆祝、纪念或祭祀的日子。过节的时候,有的人呼朋唤友,欢聚一堂;有的人回馈亲友,感恩师长;也有的人追溯过往,展望未来……而在每个人的生命历程中,有些特别的日子也常常被视作节日,例如孩子出生的那一天是属于一个家庭的节日,一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