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尿术与灌肠法操作的并发症及处理_第1页
导尿术与灌肠法操作的并发症及处理_第2页
导尿术与灌肠法操作的并发症及处理_第3页
导尿术与灌肠法操作的并发症及处理_第4页
导尿术与灌肠法操作的并发症及处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导尿术与灌肠法操作的并发症及处理···主讲人:XXX目录Contents1相关知识主要内容2并发症的处理11相关知识相关知识·概述导尿术:常用于尿潴留,留尿作细菌培养,准确记录尿量,了解少尿或无尿原因,测定残余尿量、膀胱容量及膀胱测压,注入造影剂,膀胱冲洗,探测尿道有无狭窄及盆腔器官术前准备等。相关知识·概述灌肠

是用导管自肛门经直肠插入结肠灌注液体,以达到通便排气的治疗方法。能刺激肠蠕动,软化、清除粪便,并有降温、催产、稀释肠内毒物、减少吸收的作用。此外,亦可达到供给药物、营养、水分等治疗目的。22并发症及护理导尿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1.尿道黏膜损伤(一)临床表现尿道外口出血,有时伴血块;尿道内疼痛,排尿时加重,伴局部压痛;部分病例有排尿困难甚至发生尿潴留;有严重损伤时,可有会阴血肿,尿外渗,甚至直肠瘘;并发感染时,出现尿道流脓或尿道周围脓肿。导尿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二)预防及处理插管前常规润滑导尿管,以减少插管时的摩擦力;操作时手法宜轻柔,插入速度要缓慢。选择粗细合适、质地软的导尿管。插管时延长插入长度,这样可避免导尿管未进入膀胱,球囊充液膨胀而压迫,损伤后尿道。耐心解释,待患者安静后再进行插管。导尿所致的黏膜损伤,轻者无需处理或经止血镇痛等对症治疗即可痊愈。1.尿道黏膜损伤导尿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一)临床表现尿频、尿急、尿痛当感染累及上尿道时可有寒颤、发热,尿道口可有脓性分泌物尿液检查可有红细胞、白细胞,细菌培养可见阳性结果。(二)预防及处理用物必须严格灭菌,插管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动作轻柔,注意会阴部消毒。尽量避免留置导尿管,尿失禁者可用吸水会阴垫或尿套。应用硅胶和乳胶材料的导尿管代替过去的橡胶导尿管。用0.1%己烯雌酚无菌棉球作润滑剂涂擦导尿管;导尿管外涂上水杨酸可抑制革兰氏阴性杆菌,预防泌尿系感染。当尿路感染发生时,必须尽可能拔除导尿管,并根据病情采用合适抗菌药物进行治疗。2.尿路感染导尿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一)临床表现导尿术后出现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同时排除血尿来自上尿道,即可考虑为导尿损伤所致。(二)预防及处理防止尿道黏膜损伤的措施均适合于防止尿道出血。凝血机制严重障碍的病人,导尿术前应尽量予以纠正。尿道黏膜充血、水肿的患者,尽量选择口径较小的导尿管,充分做好尿道润滑,操作轻柔。插入导尿管后,第一次放尿不超过1000ml。镜下血尿如较为严重,可适当使用止血药。3.尿道出血导尿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一)临床表现病人突然出现恶心、头晕、面色苍白、呼吸表浅、全身出冷汗、肌肉松弛、周身无力、往往突然瘫倒在地,有的伴有意识不清。(二)预防及处理对膀胱高度膨胀且又极度虚弱的病人,第一次放尿不应超过1000ml。发现病人虚脱,应立即取平卧位或头低脚高体位。给予温开水或糖水饮用,并用手指掐压人中、内关、合谷等穴位。或是针刺合谷,足三里等,都有助于急救病人。如经上述处理无效,应及时建立静脉通道,并立刻通知医生抢救。4.虚脱导尿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一)临床表现男性性功能障碍如阳痿、早泄、不射精、逆行射精、男性性欲低下、男性性欲亢进等,均可见于导尿后,但属少见情况。(二)预防及处理导尿前反复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使患者清楚导尿本身并不会引起性功能障碍。熟练掌握导尿技术,动作轻柔,避免发生任何其它并发症。一旦发生性功能障碍,给予心理辅导,如无效,由男性科医生给予相应治疗。5.暂时性性功能障碍导尿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一)临床表现尿道疼痛、尿道口溢血。尿道镜检发现假性通道形成。(二)预防及处理插入导尿管时手法要缓慢轻柔,并了解括约肌部位的阻力,必要时可向尿道内注入2%利多卡因。严格掌握间歇的时间,导尿次数为4~6小时一次,每日不超过6次,避免膀胱过度充盈,已形成假性通道者,必须进行尿道镜检查,借冲洗液的压力找到正常通道,然后向膀胱内置入一导丝,在导丝引导下将剪去头部的气囊导尿管送入膀胱,保留2~3周,待假通道愈合后再拔除,以防尿道狭窄。6.尿道假性通道形成导尿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一)临床表现导尿管插入后无尿液流出,而查体患者膀胱充盈、膨胀。(二)预防及处理如为找不到尿道外口引起的导尿失败,则应仔细寻找尿道外口。寻找方法:常规消毒外阴,戴手套,左手食指、中指并拢,轻轻插入阴道时,将指端关节屈曲,而后将阴道前壁拉紧、外翻,在外翻的黏膜中便可找到尿道口,变异的尿道口一般不深。导尿管误入阴道,应换管重新正确插入。7.误入阴道灌肠法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一)临床表现肛门疼痛,排便是加剧,伴局部压痛;损伤严重时可见肛门外出血或粪便带血丝;甚至排便困难。(二)预防及处理插管前,向病人详细解释其目的、意义,使之接受并配合操作。插管前常规用液体石蜡润滑肛管前端,以减少插管时的摩擦力;操作时顺应肠道解剖结构,忌强行插入、来回抽插及反复插管。

选择粗细合适、质地软的肛管。插入深度要适宜,不要过深。

肛门疼痛和已发生肠出血者遵医嘱予以止痛、止血等对症治疗。1.肠道黏膜损伤灌肠法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一)临床表现肛门滴血或排便带有血丝、血凝块。(二)预防及处理全面评估患者全身心状况,有无禁忌证。做好宣教工作,加强心理护理,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及恐惧心理。操作时,注意维持个人形象,保护病人自尊,屏风遮挡保护个人隐私。插管前必须用液体石蜡润滑肛管,插管动作要轻柔,忌暴力。发生肠道出血应根据病情应用相应的止血药物或局部治疗。2.肠道出血灌肠法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一)临床表现灌肠过程中病人突然觉得腹胀、腹痛,查体腹部有压痛或反跳痛。腹部B超可发现腹腔积液。(二)预防及处理选用质地适中,大小、粗细合适的肛管。插管时动作应轻缓,避免重复插管。若遇有阻力时,可少稍移动肛管或嘱病人变动一下体位。液体灌入速度适中,灌肠袋液面距病人肛门高度约45~60cm。若病人发生肠穿孔、肠破裂,立即转外科行手术治疗。3.肠穿孔肠破裂灌肠法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一)临床表现早期表现为烦躁不安,继而嗜睡、抽出、昏迷,查体可见球结膜水肿。脱水患者诉口渴,查体皮肤干燥、心动过速、血压下降、小便减少、尿色加深。低钾血症者软弱无力、腹胀、肠鸣音减弱、腱反射迟钝或消失,可出现心律失常,心电图可见ST-T改变和出现U波。4.水中毒、电解质紊乱灌肠法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二)预防及处理全面评估患者的身心状况。清洁灌肠前,嘱病人合理有效的饮食(肠道准备前3~5天进无渣流质饮食)。解释饮食对灌肠的重要性。使患者配合。清洁灌肠时禁用一种液体如清水或盐水反复多次灌洗。灌肠时可采用膝胸体位,便于吸收,以减少灌肠次数。腹泻不止者可给予止泻剂、口服补液或静脉输液。低钾、低钠血症可予口服或静脉补充。4.水中毒、电解质紊乱灌肠法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一)临床表现排便困难(二)预防及处理根据灌肠的目的,选择不同的灌肠液和量。灌肠时将肛管自肛门插入2~4cm后打开灌肠夹,在灌肠液流入肠腔的同时将肛管轻轻插入直肠内一定深度(15~10cm),使灌肠液缓缓流入肠腔。提供适当的排便环境和排便姿势以减轻病人的思想负担。指导病人顺应肠道解剖结构,腹部环形按摩,增加腹内压。若为非器质性便秘,可协助病人建立正常排便习惯;在饮食中增加促进排泄的食物;增加液体摄入量;适当增加运动量。5.排便困难灌肠法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一)临床表现腹痛,大便次数增多,大便的量、颜色、性状有所改变(二)预防及处理灌肠时做到一人一液一管,一次性使用,不得交叉使用和重复使用。避免多次、重复插管,大便失禁时注意肛门会阴部位的护理。可采用口服药物进行术前肠道准备,避免清洁灌肠反复多次插管导致的交叉感染根据大便化验结果和导致病微生物情况,选择适合的抗菌药物。观察大便的量、颜色、性状等的变化并记录。根据医嘱应用抗菌药物。6.肠道感染灌肠法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一)临床表现大便不由自主地由肛门排出。(二)预防及处理需肛管排气时,一般不超过20分钟,必要时隔2~3消失后重复插管排气。消除患者紧张不安的情绪,鼓励患者加强意念以控制排便。帮助患者重建控制排便的能力,鼓励其尽量自己排便,协助患者逐步恢复其肛门括约肌的控制能力。必要时适当使用镇静剂。已发生大便失禁者,床上铺橡胶(或塑料)单和中单或一次性尿布,每次便后用温水洗净肛门周围及臀部皮肤,保持皮肤干燥。必要时,肛门周围涂搽软膏以保护皮肤,避免破损感染。7.大便失禁灌肠法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一)临床表现肛周皮肤破溃,红肿。(二)预防及处理患者大便后肛周及时洗净擦干,保持患者肛周局部清洁、干燥。使用便盆时,应协助患者抬高臀部,不可硬塞、硬拉,必要时在便盆边缘垫以软纸、布垫或撒滑石粉。防止擦伤皮肤。皮肤破溃时可用TDP灯照射治疗,每天2次,每次15~30分钟。以外科无菌换药法伤口。8.肛周皮肤擦伤糖尿病口服用药的指导姓名:XXX口服降糖药分类促胰岛素分泌剂磺脲类药物:如优降糖非磺脲类药物:如诺和龙胰岛素增敏剂类药物双胍类药物:如二甲双胍胰岛素增敏剂:如吡格列酮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类药物如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口服降糖药适应症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经饮食控制和运动治疗,血糖控制仍不满意者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某些情况时宜采用胰岛素治疗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非酮症性酸中毒合并感染,创伤或大手术妊娠使用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满意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至增殖期,糖尿病肾脏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导致严重腹泻吸收不良综合征急性心梗,脑血管意外等应激状态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同时使用糖皮质激素显著消瘦的病人第3代磺脲类:格列美脲,早餐前服用,每日一次。双胍类:在餐前、餐中、餐后服用都可以,在餐中服对胃肠道刺激小,不影响药物吸收。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增敏剂):空腹服用,每日一次。诺和龙:进餐服药,不进餐不服药。口服降糖药服用时间调整的依据:是否严格饮食控制与运动;是否按时服药;根据监测血糖谱、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调整的时间:1月~2月口服降糖药物的调整磺脲类作用机制:磺脲类药物与胰岛B细胞膜的药物受体结合,促使胰岛素分泌。此外,磺脲类药物尚可改善外周组织和肝脏对胰岛素的敏感性。磺脲类药物作用机制磺脲类药物分类第一代磺脲类甲磺丁脲氯磺丙脲第二代磺脲类格列苯脲(优降糖)格列奇特(达美康)格列吡嗪(美吡达)格列喹酮(糖适平)第三代磺脲类:格列美脲(亚莫利、伊瑞)磺脲类药物治疗适应症胰腺β细胞仍旧有功能—胰腺仍能分泌足够的胰岛素在18岁以后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新诊断的非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能够规律进食不会忘记进餐的2型糖尿病患者,并且对饮食治疗掌握较好的患者不需要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服用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α糖苷酶抑制剂效果不满意或不能耐受不宜应用磺脲类药物的患者1型糖尿病患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需要接受大手术的糖尿病患者处于严重创伤或者应激状态的糖尿病患者以往服用磺脲类药物出现问题的患者,或者对磺脲类药物过敏的患者存在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急性心梗、脑血管意外等应激状态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至增殖期,糖尿病肾脏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导致严重腹泻吸收不良综合征患者同时使用糖皮质激素显著消瘦的病人磺脲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低血糖胃肠道反应小肝肾功能不全的病人慎用少数病人发生皮疹、多形性红斑水肿二甲双胍改善外周组织和肝脏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减少肠道葡萄糖吸收。抑制肝脏糖原异生。增加外周组织无氧酵解二甲双胍的降糖机制不宜使用二甲双胍的糖尿病患者心脏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肾脏病变肝脏病变酗酒者有胃肠道疾病患者二甲双胍的不良反应和禁忌症消化道反应恶心,呕吐腹胀,腹泻腹痛、反酸乳酸性酸中毒肾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心功能不全胰岛素增敏剂格列酮类药物主要作用于脂肪细胞,也作用于骨骼肌和其它胰岛素敏感组织,通过一种受体而起作用。胰岛素增敏剂的作用机制主要副作用是水肿、体重增加肝功能不全者禁用育龄期妇女注意避孕低血糖较少发生贫血与红细胞减少胰岛素增敏剂的副作用a-糖苷酶抑制剂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可抑制α-葡萄糖苷酶,使单糖的形成速度减慢,从而明显延缓碳水化合物在消化道的吸收速度,从而降低餐后血糖。a-糖苷酶抑制剂的作用机理主要为腹胀、排气增多偶有腹泻、腹痛a-糖苷酶抑制剂的不良反应引起口服药物失效的原因体重大幅度增加缺少体育运动出于某种应激状态下除糖尿病以外的某些其他疾病,如感染可以引起药物的失效胰腺β细胞功能进行性衰竭各种复杂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