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环境管理学
第一章绪论学习要点: 环境管理的概念、目的、任务、对象与内容,职能与手段,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根源,可持续发展战略内涵与原则,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可持续的环境战略。第一节环境管理的概念环境问题及其产生根源环境科学与环境管理
环境管理的目的、任务及其基本概念环境问题及其产生根源环境问题:
人类和其它生物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结构或状态的变化。 不包括由自然因素(如地震和海啸)引发的环境变化。环境问题的不同发展时期1、农业文明以前
人类以渔猎、采集为主,人口数量极少,与自然浑然一体,对自然环境干扰极少,基本不存在环境问题。2、农业文明时代开始后
人类对自然的开发利用强度不断加大,在局部地区出现了因过度放牧和过度毁林开荒引发的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环境干扰极少,基本不存在环境问题。玛雅文明的覆灭
中美洲的玛雅文化是世界文明史上的奇葩,它是拉美三大古代文化中绽开最早的一枝。它大约起始于公元前后,兴盛于公元三世纪,到公元十世纪,又不知何故中断了。但玛雅人在农业、文字、天文、数学和建筑等方面的辉煌成就是永远磨灭不了的。他们培育的玉米、土豆、西红柿等,后来传遍整个世界。课外知识——世界“新七大奇迹”
中国长城课外知识——世界“新七大奇迹”
约旦佩特拉古城
课外知识——世界“新七大奇迹”
巴西里约热内卢基督像
课外知识——世界“新七大奇迹”
秘鲁马丘比丘印加遗址
课外知识——世界“新七大奇迹”
意大利古罗马斗兽场
课外知识——世界“新七大奇迹”
墨西哥奇琴伊察玛雅城邦遗址
课外知识——世界“新七大奇迹”
印度泰姬陵
公元前3世纪,腓尼基旅行家昂蒂帕克将自己眼中的伟大人造景观总结为“七大奇迹”:埃及吉萨金字塔和亚历山大灯塔、巴比伦“空中花园”、土耳其阿耳忒弥斯神庙和摩索拉斯王陵墓、希腊罗德岛巨人雕像和奥林匹亚宙斯神像。 腓尼基古代地中海沿岸兴起的一个民族,一个亚洲西南部城邦国家,由地中海东部沿岸的城邦组成,位于今叙利亚和黎巴嫩境内。
评选小议
由民间组织“新七大奇迹基金会”发起。该基金会于去年年初发起全球范围内的评选活动,通过互联网、电话及手机短信等投票方式,从21处世界名胜中选出7处作为“新七大奇迹”。组织者称,超过9000万人投票参与了评选。 由于埃及方面坚决反对将金字塔列为“新七大奇迹”候选地,“新七大奇迹基金会”决定将金字塔作为荣誉候选地,而不再作为投票对象。
农业文明时期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生态破坏问题的写照。 在此阶段环境问题还只是局部的、零散的,还没有上升为影响整个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问题。3、工业文明开始以后(进入20世纪)
环境问题——地域扩张,程度恶化1985南极出现臭氧空洞;全球变暖;酸雨区面积逐年扩大;…
…主要表现在:1、日益严重的局部污染和生态破坏导致环境质量的下降全球环境问题的根源——局地污染和生态破坏
局部环境问题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更为直接和紧迫以我国水环境为例
2004年对全国13万km河流水质进行了评价,全年期水质总体状况是:I类水河长占6.3%,II类水河长占27.2%,III类水河长占25.9%,IV类水河长占12.8%,V类水河长占6.0%,劣V类水河长占21.8%。全年符合和优于III类水的河长占总评价河长的59.4%,比2003年减少了3个百分点。各水资源一级区中,黄河、海河、松花江、辽河和淮河5个区水质较差,符合和优于Ⅲ类水的河长占31%-46%;湖泊水质在评价的50个湖泊中,水质符合和优于III类水的湖泊有18个,部分水体受到污染的13个,水污染严重的19个。对49个湖泊的营养状态进行评价,17个湖泊处于中营养状态,32个湖泊处于富营养状态。国家重点治理的“三湖”情况是:
太湖16.5%的面积为III类水,75.3%的面积为IV类水,8.2%的面积为劣V类水;中营养水平的面积占23%,富营养占77%。 滇池水质以V类为主,占评价面积的69%,劣于V类水质占评价面积的31%,全湖处于富营养状态。 巢湖的东半湖巢湖市第一水厂湖区水质为IV类,中庙湖区水质为V类,西半湖水质为劣V类,湖水处于富营养状态。
水库水质在评价的322座水库中,水质优良(优于和符合III类水)的水库有265座,占评价水库总数的82.3%;水质未达到III类水的水库有57座,占评价水库总数的17.7%,其中水质为劣V类水的水库有14座。三分之二的水库处于中营养状态,三分之一的水库处于富营养状态。松花江水污染事件05年11月13日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发生爆炸,导致约100吨苯类污染物进入松花江水体,专家称生态环境影响将超10年。无锡水污染事件07年5月下旬无锡市城区大批市民家中自来水水质突然发生变化无法正常饮用,市民纷纷抢购纯净水和面包。污染原因
入夏以来,无锡市区域内的太湖水位出现50年以来最低水位,加上天气连续高温少雨,太湖水富营养化较重等因素导致蓝藻暴发。
淡水资源匮乏
全世界1/3的人生活在中度和高度缺水地区; 约有80个国家,占世界人口的40%在90年代中期严重缺水; 截至2000年,全球仍有11亿人得不到安全用水; 水供应导致每年与水有关的疾病肆虐,每年因此死亡约500万人。城市烟雾来源——工业排放,汽车尾气及其它 卫星上看不清的中国城市——新疆乌鲁木齐、山西大同、甘肃兰州,等等2、温室效应引起了全球气候的变暖北美热浪非洲长达七年的干旱长久的干旱使人们对雨水的感情难以言表!
大气中CO2和CH4等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直接造成对流层温度升高1-3度;海平面逐年上升;…“漂白现象” 1997-1998,厄尔尼诺现象致使印度洋、东南亚、西太平洋和加勒比海珊瑚大量死亡,在一些地区甚至超过90%。3、臭氧层的破坏 破坏的元凶——人工合成的卤碳化合物 2000年9月南极臭氧洞已超过2800万km2; 如果各国均遵守维也纳控制措施协议,臭氧层在未来10-20年能够恢复,在21世纪中期达到80年代早期水平。4、酸雨区的扩展 酸雨引发了土壤和水体酸化 酸雨区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和中国的长江以南地区
20世纪50-80年代,由于酸雨沉降斯堪迪纳维亚成千上万个湖泊的鱼类大量死亡。
5、自然资源的短缺和耗竭
金刚石:静态可采储量还可以开采6年。
铅:静态可采储量还可以开采10年。
银:静态可采储量还可以开采16年。
金:静态可采储量还可以开采18年。
(以上为20年之内)
石膏:静态可采储量还可以开采21年。
锌:静态可采储量还可以开采22年。
石墨:静态可采储量还可以开采22年。
锑:静态可采储量还可以开采24年。
硫:静态可采储量还可以开采24年。
铜:静态可采储量还可以开采26年。
重晶石:静态可采储量还可以开采26年。
(以上为30年之内)
硼:静态可采储量还可以开采38年。
石油:静态可采储量还可以开采40年。
钼:静态可采储量还可以开采42年。
锡:静态可采储量还可以开采44年。
镍:静态可采储量还可以开采46年。
(以上为50年之内)
天然气:静态可采储量还可以开采64年。
钨:静态可采储量还可以开采64年。
磷:静态可采储量还可以开采79年。
钛:静态可采储量还可以使用95年。
锰:静态可采储量还可以开采97年。
(以上为100年之内)
铀:静态可采储量还可以开采110年。
石棉:静态可采储量还可以开采126年。
铁:静态可采储量还可以开采150年。
钴:静态可采储量还可以开采166年。
铝:静态可采储量还可以开采192年。
(以上为200年之内)
铂族金属:静态可采储量还可以开采206年。
滑石:静态可采储量还可以开采208年。(中国还可开采19年)
膨润土:静态可采储量还可以开采216年。
煤炭:静态可采储量还可以开采226年。
钒:静态可采储量还可以开采233年。
锂:静态可采储量还可以开采242年。
铬:静态可采储量还可以开采257年。
(以下为300年以上)
钾盐:静态可采储量还可以开采316年。
硅藻土:静态可采储量还可以开采396年。
硅灰石:静态可采储量还可以开采495年。
高岭土:静态可采储量还可以开采519年。
稀土金属:静态可采储量还可以开采1265年。
天然碱:静态可采储量还可以开采2189年。6、生态破坏和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森林破坏、草场退化!
土地问题2002年较1972年多出22亿人口人口增长速度粮食增长速度
不合理的农业用地和贫瘠土壤与水管理方式、森林砍伐、过度使用重型机械和不合理轮作,等等。
1992年里约高峰会议要求各国履行《21世纪议程》。森林问题1、自然原因——害虫、疾病、火灾与极端气候事件等。
始于24日的大火吞噬了希腊一半以上的土地,这是一场空前的灾难!!!森林虫害——无烟火灾
林木病虫害与火灾相比,危害面积是火灾面积的1000倍、经济损失是火灾的100倍!原因:1、长势衰弱
2、纯人工林增多
3、树种单一
4、管理粗放
森林问题2、根本原因——贫困、人口增长、森林产品的市场贸易和宏观经济政策等。森林管理VS
经济发展
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物种人为灭绝速度是自然灭绝速度的1000倍;自1973年以来物种灭绝速率达每年几千种;约有24%的哺乳动物和12%的鸟类面临绝迹。外来物种入侵
目前已有400多类外来物种入侵。其中10种外来物种在我国形成严重危害,仅这些外来物种每年入侵的林地面积已达150万公顷,农田面积超过140万公顷,由此造成的农林业牧渔业直接经济损失每年已达574亿元,相当于一个二等级市一年的国民生产总值。
福寿螺(水稻杀手)
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以水稻及其他作物茎叶为食,对水稻等作物危害极其大。 该螺繁殖力极强,1只雌螺经1年两代共可繁殖幼螺32.5万余只!小龙虾(溃堤真凶)
进自非洲.活跃于洞庭湖地区,打洞速度很快,范围较大比白蚁的危害更广,繁殖也是超迅速。 龙虾的入侵对同一水域的鱼类、甲壳类、水生植物、水稻等造成了很大的威胁,还直接危害了人工繁殖的幼蚌。水葫芦(河道拦路虎)
引自南美可无限繁殖,一度用它来净化污水与解决猪饲料问题。但引入我国云南省昆明的滇池后,由于水质污染导致水葫芦疯长,几乎遮盖了整个滇池,使很多水生生物几乎绝迹,现在国家每年要花5亿来用于治理。德国蟑螂(细菌小强)
又名德国小蠊,通过海关,藏匿于家具木材的缝隙、电视机和冰箱的后背“引进”至我国沿海城市,其中广东省超多。
60天便可繁殖一代,喷药一个月后又卷土重来;且经过5~6代之后,抗药性显现。据说,一张填满浆糊的8分钱邮票,够它吃一个月,可见其生命力之强。禽流感(病毒载体)
禽流感,可异变,通常由侯鸟南迁携带病原菌引入我国,尔后通过活的载体传播给畜与人。危害极大!!由上世纪日本的鸡瘟演变而来。据目前医学资料报告,病死率超过30%。分布传播于我国各个省市.
巴西龟(大肆侵蚀者)
也叫红耳龟,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小宠物竟是最危险的外来入侵物种之一! 巴西龟适应性和繁殖力非常强,如果把它放生后,因基本没有天敌且数量众多大肆侵蚀生态资源,将严重威胁我国本土野生龟与类似物种的生存。食人鲳(水中狼族)
又名食人鱼。原产南美亚。以凶猛闻名,不能与其他鱼共养。 在亚马逊河流域,人们过河时,常常要先向河里投掷牛肉等把食人鲳诱引开。在我国广东地区,引进时是把它作为观赏鱼引进,可不想被不良商贩养殖及出售,并被流放入我国各江道繁殖。
7、固体废弃物堆积
其问题不仅在于其中的有毒有害物质更多的在于它消耗更多的资源、能源和空间!
既然像CO2这样的物质自然流动的崩溃,几年时间就上升为最为紧迫的环境问题,那么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相信更大量的物质提炼、转移、置换和以垃圾形式回归自然会对生态平衡造成重大变化呢??8、城市化
全世界47%的人口生活在城市,而1972年只有约1/3;
世界城市人口的70%生活在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
2000-2015年,城市人口年增长率为2%,到2050年达到65%。
快速城市化意味着1、失业、贫困加剧;2、城市服务不足;3、获得土地、财政支持和居住地的机会减少;4、环境退化(垃圾收集和填埋)。
9、灾害
受灾人口由80年代的年均1.47亿上升到90年代的年均2.11亿; 地理自然灾害数量基本不变,水文气象灾害(干旱、暴风和洪水)增加;
受灾死亡人数中,90%源自水文灾害,其中2/3源自洪水;
地震造成的破坏占自然灾害的30%,但其死亡人数仅占9%; 半数欠发达国家(24个)面临自然灾害的高度威胁;
1991年后,半数以上报道的自然灾害发生在中度发展国家。死亡人口的2/3在低度发展国家,发达国家相应比例仅为2%。
20世纪50-60年代的“八大公害事件”1、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
1930年12月1-5日,比利时马斯河谷工业区内13个工厂排放的大量烟雾弥漫在河谷上空无法扩散,使河谷工业区有上千人发生胸疼、咳嗽、流泪、咽痛、呼吸困难等,一周内有60多人死亡,许多家畜也纷纷死去,这是20世纪最早记录下的大气污染事件。
2、美国多诺拉烟雾事件:
1948年10月26-31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多诺拉镇持续雾天,而这里却是硫酸厂、钢铁厂、炼锌厂的集中地,工厂排放的烟雾被封锁在山谷中,使6000人突然发生眼痛、咽喉痛、流鼻涕、头痛、胸闷等不适,其中20人很快死亡。这次烟雾事件主要由二氧化硫等有毒有害物质和金属微粒附着在悬浮颗粒物上,人们在短时间内大量吸入了这些有害气体,以致酿成大灾。
3、伦敦烟雾事件:
1952年12月5-8日,伦敦城市上空高压,大雾笼罩,连日无风。而当时正值冬季大量燃煤取暖期,煤烟粉尘和湿气积聚在大气中,使许多城市居民都感到呼吸困难、眼睛刺痛,仅四天时间内死亡了4000多人,在之后的两个月时间内,又有8000人陆续死亡。这是20世纪世界上最大的由燃煤引发的城市烟雾事件。4、美国洛杉机光化学烟雾事件:
从20世纪40年代起,已拥有大量汽车的美国洛杉矶城上空开始出现由光化学烟雾造成的黄色烟幕。它刺激人的眼睛、灼伤喉咙和肺部、引起胸闷等,还使植物大面积受害,松林枯死,柑橘减产。1955年,洛杉矶因光化学烟雾引起的呼吸系统衰竭死亡的人数达到400多人,这是最早出现的由汽车尾气造成的大气污染事件。
5、日本水俣病事件:
从1949年起,位于日本熊本县水俣镇的日本氮肥公司开始制造氯乙烯和醋酸乙烯。由于制造过程要使用含汞(Hg)的催化剂,大量的汞便随着工厂未经处理的废水被排放到了水俣湾。1954年,水俣湾开始出现一种病因不明的怪病,叫"水俣病",患病的是猫和人,症状是步态不稳、抽搐、手足变形、神经失常、身体弯弓高叫,直至死亡。经过近十年的分析,科学家才确认:工厂排放的废水中的汞是"水俣病"的起因。汞被水生生物食用后在体内被转化成甲基汞(CH3HCl),这种物质通过鱼虾进入人体和动物体内后,会侵害脑部和身体的其他部位,引起脑萎缩、小脑平衡系统被破坏等多种危害,毒性极大。在日本,食用了水俣湾中被甲基汞污染的鱼虾人数达数十万。6、日本富山骨痛病事件:
19世纪80年代,日本富山县平原神通川上游的神冈矿山实现现代化经营,成为从事铅、锌矿的开采、精炼及硫酸生产的大型矿山企业。然而在采矿过程及堆积的矿渣中产生的含有镉等重金属的废水却直接长期流入周围的环境中,在当地的水田土壤、河流底泥中产生了镉等重金属的沉淀堆积。镉通过稻米进入人体,首先引起肾脏障碍,逐渐导致软骨症,在妇女妊娠、哺乳、内分泌不协调、营养性钙不足等诱发原因存在的情况下,使妇女得上一种浑身剧烈疼痛的病,叫痛痛病,也叫骨痛病,重者全身多处骨折,在痛苦中死亡。从1931年到1968年,神通川平原地区被确诊患此病的人数为258人,其中死亡128人,至1977年12月又死亡79人。
7、日本四日市哮喘病事件:
1955年日本第一座石油化工联合企业在四日市上马,1958年在四日市海湾打的鱼开始出现有难闻的石油气味,使当地海产品的捕捞开始下降。1959年由昭石石油公司投资186亿日元的四日市炼油厂开始投产,四日市很快发展成为"石油联合企业城"。然而,石油冶炼产生的废气使当地天空终年烟雾弥漫,烟雾厚达500米,其中漂浮着多种有毒有害气体和金属粉尘,很多人出现头疼、咽喉疼、眼睛疼、呕吐等不适。从1960年起,当地患哮喘病的人数激增,一些哮喘病患者病甚至因不堪忍受疾病的折磨而自杀。到1979年10月底,当地确认患有大气污染性疾病的患者人数达775491人,典型的呼吸系统疾病有:支气管炎、哮喘、肺气肿、肺癌。
8、日本米糠油事件:
1968年日本九州爱知县一个食用油厂在生产米糠油时,因管理不善,操作失误,致使米糠油中混入了在脱臭工艺中使用的热载体多氯联苯,造成食物油污染。由于当时把被污染了的米糠油中的黑油用去做鸡饲料,造成了九州、四国等地区的几十万只鸡中毒死亡的事件。随后九州大学附属医院陆续发现了因食用被多氯联苯污染的食物而得病的人。病人初期症状是皮疹、指甲发黑、皮肤色素沉着、眼结膜充血,后期症状转为肝功能下降、全身肌肉疼痛等,重者会发生急性肝坏死、肝昏迷,以至死亡。1978年,确诊患者人数累计达1684人。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增长的极限》——第一次将环境问题与经济增长问题联系在一起来寻找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我们共同的未来》——指明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人类的发展方向、道路和方式。
最初,人们将环境问题仅仅看作生产技术方面的问题。环境保护的主要工作为治理各种污染。环境治理费用发达国家(GNP的1-2%),发展中国家(0.5-1%)环境问题没从根本上解决!!!“共有物的悲剧”
通过技术方法,只能推迟“共有物的悲剧”发生的时间,而不能从根本上阻止其发生。条件: 最大载畜量——40头 平均产奶量——1000L
甲、乙、丙和丁均分饲养
奶牛头数VS平均产奶量41——970L42——930L43——880L
正常放养——
甲方10*1000=10000L
其它牧民同上
甲方增养1头——
甲方11*970=10670L
其它牧民10*970=9700L
甲方增养2头——
甲方12*930=11260L
其它牧民10*930=9300L
每人增养1头——11*880=9680L
随后,将环境问题归咎为单个生产厂商将环境成本转嫁给社会。
“环境外部性”理论“环境外部性”理论
由于将环境资源看成是可以自由取用的公共物品,因此生产厂商无需对生产过程中消耗的环境资源支付费用。 刺激了环境经济学的发展,但是环境问题仍在继续恶化。
终于,意识到环境问题的产生是由于人类不可持续的发展方式决定的。 探寻环境问题产生的出发点应在于对支配人类行为的基本观念和人类发展进程的反思。古代文明阶段 产活动能力极低,只能被动的适应自然环境,不会出现人为的环境问题。
人与自然的关系十分密切。农业文明阶段
自然人文主义占主导的时期。 最突出的特征——中国式的“天人合一”的整体观。
道家——“自然之道”和“自然无为” 主张“绝圣弃智”,追求完全返回到人与自然混沌不分的蒙昧时代。 儒家弥补了道家的不足,主张发挥人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目标——“与天地同参”
佛教,主张简朴、克制人的消费欲望。 锡克教,“空气是生存的力量,水是一切之源,而大地则是万物之母,日夜是乳母,在怀中抚摩着造物主的所有产儿”。
《古兰经》和《圣训》中说,不要砍伐树木,不要弄脏河水,不要伤害动物,要善待真主的创造物,等等
人类已经初具改造自然的能力,也发生过自然环境恶化的实例(如玛雅文明的覆灭),但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还是比较密切的。工业文明阶段
工业文明始于西方文明源头的古希腊文化。
抽象的数字&数学设计观念 17世纪,培根、笛卡尔和牛顿等人则真正完成了机械论世界观。
伽利略则首先提出了机械自然观的基本框架。1、将自然完全还原为一个量的、数学的世界,自然界中只有物质微粒的运动,别无其它。2、把人从自然界中分离出来,人是旁观者,不是参与者。1、以立体和客体分裂对抗的二元论为公理性前提;2、崇拜知识和神学技术力量;3、把自然机械化,简单化。
严重的刺激了人们的消费欲
消费方式是一种生活习惯,但从深层次上看,是人生价值的表现。 文艺复兴运动强调尊重人的个人价值,把人的精神寄托从对天国的向往拉回到对现实的追求,但出现了人的本质的异化。小结
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最基本形态是——物质流动。人类社会自然环境索取索取索取加工加工流通消费消费弃置弃置弃置消费原始文明时代(50万年)农业文明时代(5千年)工业文明时代(500)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物质流动示意图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
发展观、伦理道德观、价值观、科学观和消费观等均存在根本性的缺陷和弊端。发展观
工业文明以来的发展观实际上就是增长观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污染总值GrossNationalProduct
=(GrossNationalPollution)伦理道德观
仅仅局限于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道德准则,缺乏处理人与生物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道德准则。 从个体来看人们对自己后代的发展有负责的道德;从整体看却缺乏或丧失了这一道德。价值观
认为水、大气、生物以及矿产等自然资源或自然要素是“无价”的。
消费观
人的消费是人类社会生产归根结底的推动力。 三个层次——生存需要、物质享受需要和精神享受需要。
1992,《21世纪议程》——地球所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就是不适当的消费和生产模式!
环境问题的最根源
不正确的自然观和不正确的人-自然关系观,以及由此产生的一系列支配人类社会行为的基本观念。环境科学与环境管理1、环境科学的产生 “社会需要比十所大学更能推动科学的发展”
——恩格斯环境科学的基本任务1、探索自然环境演化的规律2、揭示人类活动同自然环境系统的相互作用关系3、探索环境变化对地球生命支持系统的影响4、揭示环境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变迁及其对人体健康与生物的影响5、研究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资源循环利用技术6、探索人类与环境和谐共处的途径环境问题的分类不同的划分方法:
按性质划分:大气污染、水体污染、森林砍伐、土地沙漠化和盐碱化,等等; 按介质划分:大气环境问题、水体环境问题、土壤环境问题等;
按产生的原因:农业环境问题、工业环境问题和生活环境问题等; 按地理空间:局地环境问题、区域环境问题和全球环境问题。环境科学分类体系环境自然科学环境管理环境工程环境社会环境学交叉性综合学科环境人文环境科学与环境管理2、环境科学中的科学、工程与管理
三分钱模式
P.15环境管理的目的、任务及其基本概念
环境问题产生的三个层次原因:1、思想观念层次2、社会行为层次3、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系统的物质流动环境管理的基本任务
P.17
其中,观念的转变是根本。转变环境观念传统观念理想观念发展观追求GDP绿色GDP伦理道德观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间价值观环境无价环境有价、生态有价科学观分析的综合的、整体的消费观奢侈型节约型、环保型调整环境行为
行为的调整是较低层次上的调整,然而却是更具体、更直接的调整。 社会行为——行为主体、行为对象和行为本身。
行为主体——政府行为、市场行为和公众行为。 政府行为:总的国家管理行为; 市场行为:各种市场主体在市场规律的支配 下,进行商品生产和交换的行为; 公众行为:公众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
政府的行为会对环境产生深刻而深远的影响,其负面影响一般很难或无法纠正。 市场行为(的主体——企业)的生产活动一直是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直接制造者。
公众行为:
过去,并不明显;
随着消费水平增长,其影响比重逐年增大。生活垃圾的数量占整个固体废弃物的70%;太湖污染的元凶——流域内居民的洗涤废水。环境行为的转变不良行为理想行为政府行为环保投入不足轻视环境公共责任轻视可持续发展战略充足的环境预算重视政府的环境公共责任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
企业行为污染环境资源高消耗模式环境和社会责任清洁生产和零排放循环经济关注企业形象和责任
公众行为随意丢弃垃圾资源浪费模式环境垃圾分类收集节约资源积极参与环保控制“环境-社会系统”中的物质流人类行为的分类1、人与人之间的行为 特点:既有物质的也有情感的,情感交 流更为重要2、人与自然间的行为 特点:只能是物质的
人类作用与环境的行为和环境物质流是一一对应的;行为是物质流产生的原因;物质流是行为的具体表现形式。行为与物质流的关联环境管理三项任务的关联观念的转变是根本行为调整具体作用物质流的控制是具体方法和实践环境管理的目的
创造一种新的生产方式、新的消费方式、新的社会行为规则和新的发展方式。创建人与自然和谐的生存方式,建设人类环境文明相应管理手段
通过对人们自身思想观念和行为进行调整,以求达到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环境管理的定义:
通过对人们自身思想观念和行为进行调整,以求达到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第二节环境管理的主体、对象和内容环境管理的主体
政府、企业及公众和非政府组织
环境管理学的对象
政府行为、企业行为和公众行为环境管理的内容环境管理的主体“共有物悲剧”为环境管理提供的启迪:1、环境管理的根本目的——保障或维护“公共物品”(环境)对人类的生存和经济发展的支持力。2、环境管理的基本途径——使依赖环境的支持而获益的各方,在确保环境承载力不受损的前提下,经过协调和规范,采用恰当的经济行为。“协商”结果1、甲乙丙丁达成谅解,明确各自放养数量2、谈判破裂第一种情形的问题?
其它牧民的介入 “协商”发起人和主持人如何产生? “协商”的权威性如何保证? 若有人违约如何裁定?有谁裁定?“公共委托”理论
国家为全民利益的代表,对环境和自然资源相关的社会行为进行管理。 重要性:明确国家是环境管理的主体 不足:a部门间存在利益差异
b部门主管(负责人)个体差异其它管理主体企业行为公众行为
政府主体起决定性意义的主导作用!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关系
环境管理的对象环境管理的对象环境与发展间的关系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和活动空间提供各种自然资源提供弃置消纳废物的场所环境管理的对象环境管理的对象应是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政府、企业和个人政府作为投资者提供公共消费品和服务作为投资者提供一般消费品和服务掌握国有资产和自然资源的所有权,并有开发利用的经营、管理权宏观调控和引导如何防止和减轻政府行为造成的环境问题?决策科学化决策民主化决策法制化企业活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自然资源的索取物质转化效率如何防止和减轻企业行为造成的环境问题?从调控自身行为的角度从政府对企业调控的角度从公众对企业调控的角度
个人消费对环境的负面影响生产阶段——生活垃圾(如:食品清洗和 加工过程产生的废弃物)运输和保存阶段——包装物消费品使用后——迟早变为废物进入环境如何防止和减轻公众行为造成的环境问题?从调控自身行为的角度从政府对公众行为调控的角度从企业对公众行为调控的角度按管理领域划分
按环境物质流划分
产业环境管理区域环境管理自然资源环境管理废弃物环境管理按目标划分
环境管理的内容资源环境管理——水资源——土地资源——海洋资源……产业环境管理——工业——农业——服务业……废弃物环境管理——水资源——土地资源——海洋资源……区域环境管理——城市——流域——地区——农村——社区——…
…按环境物质流划分环境质量的环境管理(环境质量管理)生态环境的环境管理(生态环境管理)
按目标划分环境质量管理定义:为了保证人类生存和健康所必须的环境质量而进行的各项管理工作。
环境质量——特定的环境中,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要素对人群的生存和繁衍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环境质量管理的内容划分1、根据环境要素
大气环境管理 水环境管理 声学环境管理 土壤环境管理 固体废弃物环境管理环境质量管理的内容划分2、根据区域类型
城市环境管理
农村环境管理
环境质量管理的内容划分3、根据产业部门的类型
农业环境管理
工业环境管理 商业、服务业环境管理
生态环境管理
生态环境——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自然环境。
管理重点——自然环境的要素(自然资源)自然资源——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人 类可以利用的、天然形成的物 质和能量。可再生资源&
不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主要问题——开发利用速率远大于补给速率管理目标:1、确保开发利用速率不超过补给速率2、维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拯救濒危动植物资源不可再生资源主要问题——开发利用呈指数型增长,部分 资源将会在可预见的时期内消耗殆尽管理目标:提高资源利用率、减缓消耗速率确保自然生态系统不崩溃。第三节环境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环境管理思想与方法的演变
环境管理学的内涵、特点及其形成环境管理学的发展趋势环境管理思想与方法的演变第一阶段
把环境问题作为技术问题,以治理污染为主要管理手段。“谁污染、谁治理”20世纪50年代末-70年代末第二阶段
把环境问题作为经济问题,以经济刺激为主要管理手段。“外部性成本内在化”20世纪70年代末-90年代初第三阶段
把环境问题作为发展问题,以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为主要管理手段。《增长的极限》和《没有极限的增长》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探索性尝试:生命周期评价(LifeCycleAssessment,LCA)单位服务量物质强度(MaterialIntensityPerunitservice,MIP)环境管理学的特点传统学科交叉、综合基础上形成的学科综合性学科新兴的、正在发展的学科环境、资源和生态管理间的异同共同点(或联系)1、研究与自然环境相关的人类社会管理活动2、具有很强的交叉性、互补性和替代性3、解决人类相应问题,促进可持续性发展环境、资源和生态管理间的异同
区别
各自侧重点不同详见P.31-31环境管理学的发展趋势1、对基础理论进行深入和完善2、研究环境管理的方法学
环境管理学作为环境科学的一个分支,其实质上是一个无穷维空间中的范函问题。
本章分别阐述环境管理的理论基础和原理。第一节可持续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的由来
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理论三种生产理论三种生产理论在环境管理学中的地位与作用可持续发展的由来1、可持续发展的提出
20世纪50年代《寂静的春天》 20世纪60年代《增长的极限》 20世纪70年代《人类环境宣言》
对上述文学著作及一系列国际条约、政府文件和学术著作的反思,使人们认识到环境问题的根源和实质在于——环境与发展的关系。
1987年,由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提交的《我们共同的未来》明确提出“可持续发展”概念。 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要能力的发展。2、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则持续性原则公平性原则共同性原则持续性原则
人类活动的强度和规模不能超过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公平性原则代内公平代际公平
P.33共同性原则
其实现需要全球共同联合行动!
原因
a.地球的整体性
b.人类社会的相互依存性3、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与发展最重要的推进机构——联合国
1992年,第一次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和《21世纪议程》。《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
Riodeclaration又称《地球宪章》(earthcharter)是一项包括27点指导环境政策的广泛原则的无约束力声明。
全球环境与发展合作的框架性文件!里约宣言的目的
旨在保护地球永恒的活力和整体性,建立一种全新的、公平的“关于国家和公众行为的基本准则” 。《21世纪议程》Agenda21旨在建立21世纪世界各国在人类活动对环境产生影响的各个方面的行动规则;为保障人类共同的未来提供一个全球性措施的战略框架。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理论1、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的主要方向
生态学方向经济学方向社会学方向系统学方向生态学方向
观点——生态、环境和资源的可持续性是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焦点——把“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取得合理的平衡”作为衡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和手段。代表人物布伦特兰巴信尔
格罗·哈莱姆·布伦特兰1939年4月20日出生于挪威奥斯陆市,1963年毕业于奥斯陆大学医学系,1965年获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硕士学位;1981年2月,成为挪威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1984年被联合国秘书长任命为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主席;1998年7月至2003年7月任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代表性指标(体系)
Constanza和Lubchenco提出的——生态(系统)服务(Eco-service)指标体系。
生态系统服务
定义:自然生态系统及其物种所提供的能满足 和维持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条件和过程。生态服务指标体系是系统分析生态系统的生产及服务能力,对生态系统进行健康诊断,做出综合的生态分析和经济分析,评价其当前状态,并预测生态系统今后的发展趋势,为生态系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经济学方向
观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与核心。 焦点——把“科技进步贡献率抵消或克服投资的边际效益递减率”作为衡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和手段。代表著作1、世界银行的《世界发展报告》2、莱斯特.布朗等人的“绿色经济”代表性指标(体系)
世界银行的“国民财富”评价指标体系
一个国家在某个特定时点所拥有的人造资产、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人力资本的存量状况及结构特征。社会学方向
观点——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
代表性指标(体系)人文发展指数(HDI)真实进步指标(GPI)可持续性晴雨表
人文发展指数(HDI)系统学方向
观点——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对象是“自然-经济-社会”这个复杂巨系统,只有应用系统学的理论和方法,才能更好地表达可持续发展理论博大精深的内涵。
代表性研究和理论1、中国科学院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报告》(1999-2005)。
代表性指标——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指标2、可持续发展研究的主要理论流派资源永续利用理论外部性理论财富代际公平分配理论三种生产理论2、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发展趋势继续加深可持续发展的伦理色彩。
伦理学的新标准道德的最高准则
向最初的生态环境保护侧面回归,建设环境友好型和谐社会。3、可持续发展理论所要解决的问题P.37最后一段为何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阅读材料)“发展”与“担心”博弈的结果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度量体系第一层: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总水平”; 标志着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形成可持续发展能力中,所做出的物质上的、能量上的、信息上的综合"努力程度"。第二层: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功能层”; 标志着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中内部功能的差异。第三层: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识别层"; 针对支撑性能力建设、带动性能力建设和保证性能力建设的三大功能分异,分别予以本质上的识别。
第四层: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指数层"
;
2、三种生产理论三种生产理论概述
人类社会系统与自然环境系统的相互作用三种生产理论在环境管理学中的地位与作用三种生产理论概述世界系统的本质
一个由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组成的复杂巨系统。 人与自然环境的密切联系体现在——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上。三种交流的关系物质的交流是基础,是另外两种交流的基础和载体。物质交流人口生产物资生产环境生产 “生产”是指有输入、有输出的物质转变活动的全过程。
不是物资系统、人口系统和环境系统
因为无法反映各子系统内在的运动本质!物质生产
近乎于劳动生产,指人类利用技术手段从环境中索取自然资源,并将其转化为人口生产和环境生产所需物资的总过程。 其生产效率取决于社会的组织方式,生产方式和劳动技术装备。物质生产的基本参量
资源利用率:将从环境中索取的资源和从废弃物中取得的再生物转化为产品的比例; 产品流向比:提供给人口生产的产品和服务于环境生产的产品的比例; 社会生产力:生产产品的总能力。人口生产
指人类生存和繁衍的总过程,既包括人口的再生产(繁衍),也包括人口在其生存过程中对物质资料的消费。 其基本参量是——人口数量、人口素质和消费方式。环境生产
指环境在自然力作用下消纳污染和产生自然资源的总过程。 其基本参量是——污染消纳力和资源生产力。三种生产之间的关系人的生产环境生产物质生产自然力消费废弃物生活资源人力
人力
生活资料
消费再生物工业废弃物生产资源世界系统演变过程示意环-人物古代文明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工业文明时代人人人环环环物环人
环境生产处于最根本的地位,它是另外两种生产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环境生产子系统的生产能力,是自然环境系统基本功能的表现。
自然环境系统的特征有机网络形式的开放的具有自我调节功能的
但是,人类的认识顺序却是——
物资生产系统---人口生产系统---环境生产系统人类社会系统与自然环境系统的相互作用
人类社会的形成,相当于在自然环境外部形成了一个“社会有机体” 而社会有机体的出现,特别是物资生产子系统的形成使物资在自然环境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之间的循环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矿产开采业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相作用的最强烈的活动之一。 数百万年形成的矿藏和可燃性矿物,在短短的数百年(甚至是几十年)消耗殆尽。
如果地球上所有的火山每年喷到地表的物质为30*108t, 人类从地下取出的各类矿物,可燃性矿石,建筑材料将达1200*108t以上。1970,陆地上平均每公顷堆放了1.3t固体废渣(包括有机的和粪性废渣)2000,这一数字为3.3t,更为重要的是其分布极不均匀。 除了占据地面外,它们还会产生有毒物质,危害人类和环境。种植业自然植物大面积毁坏生物多样性显著减少极大的影响了水分平衡和水文状况自然生产能力比较阔叶林地区的自然生产能力为125*106kg/hm2.a耕地的自然生产能力仅为50*106kg/hm2.a进入生物体内的循环元素开垦森林地带减少17%;森林草原地带减少17%草原地带减少近2、3
元素从地质循环中迁出量的增加值分为2、8和10倍。森林采伐业
我国每年消耗一次性卫生筷450亿双,耗费木材166万立方米,需要砍伐大约2500万棵大树。
人工林在系统中的功能无法与自然森林相比加工业
在物质生产子系统中,加工业是资源利用率最低的产业,它大约将80%的资源作为废物排放。 此外,加工业产生许多自然界中原本不存在的物质。
要使数量上受限的有限元获得无限元的特征,唯一的办法就是赋予其循环运动,迫使它在循环中转动起来
——
瓦.罗.威廉斯 “社会有机体”要存在,其“物质代谢”功能必须成为物质循环中的良性环节。 取决于人类社会系统对自然资源的索取和最终废弃物向环境排放的情况。
而这又要由人口生产活动决定。人口生产环节中的二要素
人口数量&消费方式积极防御措施——计划生育、晚婚晚育或不 婚不育等;消极防御措施——饥荒、战争和疾病;
消费方式包括消费水准、消费人口比和消费出口比。消费人口比:生活资源与生活资料之比。朴素消费消费出口比:回用于物资生产的部份与直接 返回环境生产的部分之比。清洁消费三种生产理论在环境管理学中的地位与作用1、阐明了人与环境关系的本质 环境生产是前提和基础; 人口生产则是世界系统运行的原动力。2、揭示出了环境问题的实质及其产生的根源 环境生产在输入——输出上的不平衡是造成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 环境问题的实质——三种生产环状结构 运行的不和谐。3、指明了环境管理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推动人类社会建立一个新的生存方式,将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强度、废弃物的排放强度与环境生产力匹配起来。增加新的功能单元4、明确了环境管理的主要领域和调控对象 主要领域应放在多种多样的界面上; 控制多种状态参量。5、奠定了环境管理学的方法论基础 方法学原则——协调和协同
行为的协同&利益追求与畅通要求的协同第二节管理科学理论管理科学概述
管理科学的主要理论管理科学理论在环境管理学中的地位与作用管理科学概述1、管理与管理科学赫尔茨:管理是由心智所驱使的惟一无处不在的人类活动。德鲁克:在人类历史上,还很少有什么事情比管理的出现和发展更为迅猛,对人类具有更为重大和更为激烈的影响。定义
管理:一类非常重要的关于人类活动的组织、协调、控制、目标的活动和过程。管理科学:所有关于管理的科学研究的总称,其理论核心是管理学。2、管理的基本职能计划组织(最为重要)领导控制创新(本身无特有表现形式)
推动管理循环的原动力计划控制领导组织创新3、管理科学的基础、层次和领域成思危:“三个基础、三个层次、三个领域”。
P.47三个基础:数学、经济学和行为科学。三个层次:基础管理、职能管理和战略管理。三个领域:公共政策与宏观管理、工商企业和非盈利性机构管理和管理理论与方法。管理科学的主要理论1、管理科学理论发展简介历史——100余年;阶段——3阶段,科学管理阶段、行为科学阶段和管理丛林阶段。科学管理阶段(初期)形成年代:19世纪末代表人物:泰勒(科学管理之父)法约尔韦伯管理科学的第一个学派:科学管理学派泰勒进行的科学管理实验
搬运铁块的实验铁砂和煤炭的挖掘实验金属切削实验行为科学阶段年代:20世纪20、30年代代表人物:梅奥马斯洛赫兹伯格
把管理科学由“科学管理”推进到“行为管理”管理丛林阶段时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西方各种管理学派纷纷涌现
孔茨《管理理论的丛林》(1961)提出管理理论处于“丛林”状态。自学P.49阅读材料(15-20分钟)3、管理科学理论的新进展两条进展途径:
a.组织理论研究
b.管理方法研究管理科学理论在环境管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环境管理是一项极其重要的管理活动;环境管理的核心是管理“人作用于环境”的行为管理科学理论为环境管理学提供了理论和方法指导。目前的环境管理理论更多源自环境科学第三节行为科学理论行为科学概述
行为科学的主要理论行为科学理论在环境管理学中的地位与作用行为科学概述1、行为和行为科学概述 行为是生物体的生存方式,主要由生理需要和环境条件决定。 人类的行为本质上是一种社会行为。许多学科都把揭示人类行为作为己任!哲学、心理学、经济学、法学…
…P.552、行为科学的理论来源和研究方法 系统、科学地研究出现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
行为科学的判断依据
a是否以行为作为其研究对象
b是否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行为科学的直接理论来源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体质人类学&文化人类学)经济学生物学医学
行为科学的特点集成性;以揭示人类共同的行为特征和依据为主要内容;研究对象为行为规律而非具体行为;目的是预测、引导和调控个人乃至社会的行为;行为科学的主要理论1、个体行为理论需求层次理论双因素理论公平理论激励需求理论其它
个体行为是所有人类行为的基础行为!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激励和人》(1954年)自我实现尊重社交安全生理人类价值体系的两类不同需要沿生物谱系上升方向逐渐变弱的本能或冲动(低级需要和生理需要)随生物进化而逐渐显现的潜能或需要(高级需要)人最迫切的需要才是激励人行动的主要原因和动机人的需要是从外部得来的满足逐渐向内在得到的满足转化一个层次的需要满足后,其激励作用逐渐降低高层次的需要发展后,低层次的需要仍存在,只是对行为影响的比重减轻“高峰体验”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工作的激励》(1959年)保健因素(人们对外在因素的要求)“得到后则没有不满,得不到则产生不满”激励因素(人们对工作本省的要求)“得到后则感到满意,得不到则没有不满”其它代表理论(P.57)亚当斯(1965年)——公平理论麦克莱兰——激励需求理论麦格雷戈——X-Y理论行为科学的主要理论2、群体行为理论正式群体群体
非正式群体区别——是否有明确的组织结构和目标1、人类作用于环境的行为及其特点行为存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不存在不产生物质流动而作用于环境的行为;可以是微观行为,也可以是宏观行为。行为科学理论在环境管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直接的、具体的、显而易见的简介的、不易察觉的2、从行为科学的角度看人类社会的环境需要 需求层次理论是行为科学中最基础的理论!
我们为何要保护环境?人类社会的环境需要人类社会的5种环境需要P.61阅读材料适应生存环境安全环境健康环境舒适环境欣赏3、行为科学在环境管理中的意义和作用理论方面 许多成熟的概念理论可以用于环境管理学研究方法方面 为环境管理科学提供行为研究方法第四节环境管理的基本原理环境社会系统发展原理共赢原理界面活动控制论原理冲突协同原理全过程控制原理环境社会系统发展原理1、基本内涵P.64环境社会系统发展 该原理可看作管理科学中的系统原理和权变原理在环境管理学中的应用。2、主要内容
系统的定义
P.64环境社会系统具有一般系统的特性;强调人类社会系统与自然环境系统的相互作用及其构成的复杂巨系统的整体性;强调社会系统的动态性。3、应用
解决环境管理问题的基本途径;说明环境系统与社会系统互动演变、协同发展的过程;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环境行为战略和对策。共赢原理1、基本内涵P.65
在制定处理涉及环境利益冲突的双方、多方关系的方案时,必须注意使各方获利。双赢、多赢和共赢共赢最为宽泛!2、主要内容
共赢原理是环境社会系统发展中各个行为主体的根本行为准则。“三生共赢”原理
三生共赢(从物质流的角度)
“三生共赢”是人类社会的发展目标定位于生活、生产与生态的协调发展。生活是各种行为的主要目的;生产是满足生活的需要;生态是前两者的生物、物理基础。3、共赢原理的内部机制与外部环境内部机制主要指共赢的规则、技术和资金。
其中,规则最重要,其次是技术和资金。 共赢不是双方均得到最大限度的好处,而是彼此在遵守规则的前提下的一定程度的妥协。共赢复杂的外部环境经济的观念的技术的生产资金规则生活生态技术政治的退耕还林工程双赢策略P.67界面活动控制论原理界面
界面上的活动界面活动的控制1、界面
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事物或系统之间的共同部份或联系渠道。直接型界面 如:河岸线,国界线间接型界面 如:人口数量与环境变化之间的关系界面的基本特征
只存在于相互联系的事物之间; 是相互作用事物之间的通道,为相互作用的事物或系统所共有;
不仅不属于任何一方,往往还会发育成为一个结构上相对独立、且具有独特性质的新系统。2、界面上的活动
物资生产和环境生产之间的界面——自然资源
人口生产和环境生产之间的界面——环境质量
人口生产和物资生产之间的界面——商品
三种生产之间的共同界面——废弃物 环境问题主要源于界面上的活动1、界面是相互联系、作用的事物或系统之间最活跃、最容易发生变化的部分,是不同系统的物质、能量或信息的交汇场所。森林和国际贸易2、界面上的人类活动常常是产生环境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淮河水污染问题3、界面活动的控制
界面活动控制的意义(P.72) A.指明环境管理工作的重心在于界面活动;
B.指明环境管理的关键在于协调界面上的社会行为。界面活动控制的方法学原则1、正确判定界面;2、全面掌握不同系统在边界上的活动及其价值目标;3、准确把握协调的“度”。度
相互冲突的系统均可接受的利益分配点。森林采伐年容许采伐量=成熟林和原始林的木材材积/ 期望能供应木材的年限冲突协同原理内涵
在环境管理中的应用1、冲突
产生的根本原因——对同一个有限的利益目标,追求的各方都想以最小的支出获得最大的份额。 数学角度——博弈论2、协同 “自组织” 出现自组织的前提
1、系统必须是开放的;
2、系统必须是远离平衡态的;
3、构成系统的各要素或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 用为非线性。子系统的运动类型1、子系统独立的无规则运动2、相互关联引起的有序运动
无序状态和“自组织”的相互转化3、冲突和协同冲突——“张力”协同——“向心力”相互依赖、同时存在!
冲突协同理论在环境管理中的应用
冲突协同理论——通过人类社会的理性行为解决冲突,实现子系统之间协同的原理、原则和方法的理论。P.76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冲突类别区域型冲突组织型冲突时间型冲突需求型冲突排污许可证交易制度
排放总量不超过所容许总量的前提下,使污染消减的总费用趋向最小化。 关键环节——排污总量的分配和可交易 量的地域限制;
实例——上海灯泡厂彩色显像管工程
全过程控制原理
全过程控制就是指对人类社会活动的全过程进行管理控制。 “消费”的全过程——原材料开发、加 工、流通、消费和废弃环境标志制度&清洁生产制度环境标志制度环境标志——对在产品生命全过程中所产生的环境影响不超过某一规定限度的产品颁发的标志。
表明该产品是符合环保要求的清洁生产
从技术管理角度对产品生命全过程的每一个阶段或环节所提出的要求。
清洁生产的基础是环境审计政策
政府为达到某种特定目的而制定的一种社会行为规则。环境管理政策
政府协调或协同多个行为主体在解决某一个具体环境问题中的行为规则。环境管理的政策方法定义
P.78环境管理的政策方法分类传统非传统法律行政其它经济信息公开其它1、法律手段法律的定义P.79法律的基本特征:法律产生要由国家的最高权利机构制定或认可;法律是具有权利、义务内容的法律体系;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第一节命令型和控制型的政策方法
构成三要素:条件、行为规则和法律责任。法律规范的构成宪法环境保护基本法环境保护单行法环境保护条例和部门规章环境标准相关国际条约和国际公约我国资源环境保护法律体系环境保护基本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989年正式颁布(试行10年)环境保护单行法(13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环境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环境保护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
由国务院及国务院各部门制定
目的——贯彻落实环保基本法、单行法。2、行政手段行政手段的基本特征权威性强制性规范性
定义P.81我国环境管理常用行政手段(表3-2)确定和实施环境标准
国家环境标准&地方环境标准
/颁布和推行环境政策 制定环境保护目标 拟定环保工作基本方针、指导原则和具体措施三十二字基本方针
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指导原则(十一五规划)
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切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约束性指标)
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约束性指标)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2005年55.8%,2010年60%,年均增长4.2%(预期性指标)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约束性指标)
森林覆盖率:2005年18.2%,2010年20%,年均增长1.8%(约束性指标)第二节经济型和激励型的政策方法1、经济手段
运用价格、税收、补贴、押金、补偿费等货币或金融手段,引导和激励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主动采取有利于保护环境的措施。
a.排污收费制度 《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和《排污费征收标准管理办法》
2003年7月1日施行经济手段的主要类型(表3-3)一、实行总量收费,按照排污者排放的污染物种类、数量计征排污费;二、实行多因子收费,对污水、废气每一排放口征收排污费的污染物种类数,以污染当量数从多到少的顺序,最多不超过3项;三、对排污者排放污水超过国家或地方规定标准的,按照污染物种类、数量加一倍征收超标准排污费;四、污水、废气排污费按排污者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以当量值计征,工业固体废物按吨计征,噪声按照超标的分贝数计征。
b.减免税制度对自然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实行5年内免征产品税对因污染搬迁另建项目实行免征建筑税c.补贴政策
天津碧玉家园住宅小区开发商因采用中水系统、水源热泵系统、太阳能庭院灯和低温辐射地板采暖获得了5万元的建筑节能专项基金补助。
知识提点——中水主要指城市污水或生活污水经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标准,可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的非饮用水。
d.贷款优惠政策经济手段的主要作用(或优越性)出处——《环境经济手段应用指南》5点P.852、宣传教育手段
传单、工艺广告、文艺演出,等等。发挥政府在环境宣传教育中的主导作用;注意对重点区域和人群的特殊环境宣传和教育;注重非政府环境保护组织的参与;加大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加强相关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鸿星尔克公司管理现状
- 档案管理工作述职
- 中枢兴奋药和利尿药
- 代作课程设计
- 脂肪肝预防与治疗
- 医药代表销售管理制度
- 第2章 轴对称图形 小结与思考
- 湖南省邵阳市2022-2023学年高二7月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
- 肿瘤放疗患者的疼痛治疗
- 医疗设备租赁设备使用培训考核试卷
- 我们为什么要努力学习主题班会57张课件
- 六年级上册英语教案-unit 8 第二课时 Chinese New Year教案 译林版
- 装置异常工况处置方案
- 福星煤矿采矿权评估报告
- 贷款通则全文
- 危险化学品名录(完整版)
-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flash动画课件
- 桥梁工程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广州大学
- 电路仿真实验报告
- 金融学(山东财经大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
- 工程质保金退还申请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