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药科大学2008年药学综合(一)(含答案)考研真题_第1页
中国药科大学2008年药学综合(一)(含答案)考研真题_第2页
中国药科大学2008年药学综合(一)(含答案)考研真题_第3页
中国药科大学2008年药学综合(一)(含答案)考研真题_第4页
中国药科大学2008年药学综合(一)(含答案)考研真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化学考研真题下载/u-9748568.html

2008年药综(一)真题详解

生理学部分

一、名次解释

1.被动转运:被动转运是指物质或离子顺着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通过细胞膜的扩散过程,其特点是不需

要细胞提供能量。包括简单扩散、滤过和易化扩散三种。

2.生物电现象:生物体在生命活动过程中表现的电现象,称为生物电(bioelectricity)现象,主要包括膜电

位,动作电位,损伤电位和静息电位。3.舒张期电位:4期起点处的最大膜电位称为最大舒张电位或最大复极

电位(膜电位虽已恢复到静息水平,但膜内、外离子分布尚未恢复时的电位。)(*)

4.容受性舒张:咀嚼或吞咽食物时,进食动作和食物对咽、食管等处感受器的刺激,可反射性地通过迷

走神经中的抑制性纤维,引起胃底和胃体肌肉的舒张,胃容积扩大,这种舒张成为容受性舒张。

5.应急反应:指机体突然受到强烈的有害刺激时,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系统的活动适应性的反应。

6.腱反射:其实是指快速牵拉肌腱时发生的不自主的肌肉收缩,其实是肌牵张反射的一种。

化学考研真题下载/u-9748568.html

二、填充题

1、细胞膜的通道类型主要包括电压门控通达,化学门控通道和机械门控通道。

2、全血粘滞性主要取决于血细胞比容,血浆的粘滞性主要取决于血浆蛋白的数量和红细胞数量。(*)

3、胸膜腔内压等于大气压减肺弹性回缩压。胸膜腔内压总是低于大气压。

4、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是肌肉活动、精神活动、环境温度和内分泌腺的活动。(备选:食物的特殊动力作

用也是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

++

5、肾的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可分泌H,NH3,K

6、眼的折光系统包括视神经、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

三、简答题

1、简述电刺激坐骨神经引起腓肠肌兴奋的机制。

答:引起神经细胞和肌细胞产生动作电位,引起兴奋。

电刺激会导致电压门控式离子通道的开放,改变膜内外电荷的分布而引起动作电位。

2、简述心肌慢反应自律细胞动作电位的形成机制。

化学考研真题下载/u-9748568.html

答:自律心肌细胞丧失了收缩性,但它们和工作心肌细胞一样具有传导性和兴奋性。而且它们还具有独特的

自律性,所谓自律性,就是这些心肌细胞在其动作电位的4期存在着一个自动去极化过程,并会产生新一轮

的动作电位。

3.、肾上腺素,甲状腺素,乙酰胆碱对血压的作用。

答:肾上腺素具有与交感神经兴奋类似的作用,使血管收缩,心脏活动增强,血压升高。肾上腺素作用于肾

上腺素能α、β受体,产生强烈快速而短暂的兴奋α和β型效应,对心脏β1-受体的兴奋,可使心肌收缩

力增强,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同时作用于骨骼肌β2-受体,使血管扩张,降低周围血管阻力而

减低舒张压。

甲状腺素:加快代谢速度,刺激心血管的兴奋性,心脏活动增强,血压升高。(*)

乙酰胆碱:血管扩张作用,减慢心率,减慢房室结和普肯耶纤维传导,减弱心肌收缩力,缩短心房不应

期,降低血压。

4、给家兔灌胃50ml蒸馏水,尿量会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

答:尿量将增加。原因:给家兔灌胃蒸馏水后,水可在结肠内被吸收入血,引起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导

致ADH分泌减少,对水的重吸收减少,从而使尿量增多。

(促进ADH分泌的主要刺激因素是增加血浆的渗透压(通过下丘脑中渗透压感受器起作用)和降低动脉压或血

容量(通过动脉压力感受器和容积感受器的传入通路)。ADH具有两个主要的作用:1.ADH通过对血管加压素

V1受体的作用,引起体循环小动脉收缩,包括引起肾脏小动脉的收缩。2.ADH增加肾脏对水的重吸收,这主

要是通过增强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ADH与主细胞基侧膜V2受体相结合,增加腺苷酸环化酶的活性,从而使

细胞内的ccAMP的浓度增加。引起镶嵌到细胞腔膜面中的水通道增多。)

5.叙述下丘脑特异性投射系统和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的组成,功能及相互关系。

答:一般认为,经典的各种特殊感觉传导道,如皮肤浅感觉、深感觉、听觉、视觉、味觉(除嗅觉外)的传

导束和神经元序列是固定的,他们经脊髓或脑干,上升到丘脑感觉接替核,换神经元后,投射到大脑皮层的

特定感觉区,主要终止于皮质的第四层细胞。每一种感觉的投射路径都是专一的,具有点对点的投射关系,

故称为特异性投射系统(specificprojectionsystem)。其主要功能是引起特定的感觉,并激发大脑皮层发出神

经冲动。丘脑的联络核在结构上也与大脑皮层有特定的投射关系,所以也属于特异投射系统,但它不引起特

定感觉,主要起联络和协调的作用。

特异性投射系统的第二级神经元的部分纤维或侧支进入脑干网状结构,与其内的神经元发生广泛地突触

联系,并逐渐上行,抵达丘脑内侧部,然后进一步弥散性投射到大脑皮层的广泛区域。所以,这一感觉投射

化学考研真题下载/u-9748568.html

系统失去了专一的特异性感觉传导功能,是各种不同感觉的共同上传途径。又称为非特异性投射系统。其主

要功能是维持和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

要在大脑皮质产生感觉,有赖于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的互相配合。只有通过非特异性投射系

统的冲动,才能使大脑皮质的感觉区保持一定的兴奋性。同时只有通过特异性投射系统的各种感觉冲动,

才能在大脑皮质中产生特定的感觉。

6.叙述糖皮质激素分泌的调节。

1)下丘脑一垂体一肾上腺轴:下丘脑一垂体一肾上腺轴(HPA)系统是糖皮质激素分泌调节的中心。糖皮质激素

由肾上腺皮质束状带所分泌,其生成和分泌受腺垂体细胞分泌的促皮质素(ACTH)的调节和控制,而ACTH

则又受下丘脑分泌的促皮质素释放因子(CRF)调节。接受刺激的感受器通过传入神经至大脑皮质,进而刺激下

丘脑分泌CRF,CRF作用于腺垂体细胞,通过其受体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使细胞内的环磷酸腺苷(CAMP)浓

度升高,促进ACTH的合成及分泌。ACTH则通过相同的机制作用于肾上腺皮质细胞,以促进其合成及分泌

糖皮质激素。

2)分泌到血浆中的皮质激素一方面产生相应的生理效应,另方面,当其血浆浓度达到一定水平时,又对垂体

前叶和下丘脑发生作用,分别抑制ACTH和CRF的分泌,形成负反馈调节。下丘脑一垂体一肾上腺轴系统

在中枢神经系统的统一调控下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共同维持着机体的相对平衡和稳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考研真题下载/u-9748568.html

生物化学部分

一、选择题

1、A(Lys在生理条件下带正电荷)

口诀:

赖蛋苏苯挟一亮色挟(缬氨酸),一(异亮氨酸),两亮氨酸),本(苯丙氨酸),蛋(蛋氨酸),色(色氨酸),书(苏氨酸),来(赖氨酸).

谐音:借(缬氨酸),一(异亮氨酸),两(亮氨酸),本(苯丙氨酸),蛋(蛋氨酸),色(色氨酸),书(苏氨酸),来(赖氨酸).

六伴穷光蛋:硫、半、光、蛋→半胱、光、蛋(甲硫)氨酸→含硫氨基酸

酸谷天出门:酸、谷、天→谷氨酸、天门冬氨酸→酸性氨基酸(带负电荷)

死猪肝色脸:丝、组、甘、色→丝、组、甘、色氨酸→一碳单位来源的氨基酸

只携一两钱:支、缬、异亮、亮→缬、异亮、亮氨酸→支链氨基酸

一本落色书:异、苯、酪、色、苏→异亮、苯丙、酪、色、苏氨酸→生糖兼生酮

拣来精读之:碱、赖、精、组→赖氨酸(Lys)、精氨酸(Arg)、组氨酸(His)→碱性氨基酸(带正

电荷)

芳香老本色:芳香、酪、苯、色→酪、苯丙、色氨酸→芳香族氨基酸

不抢甘肃来:脯、羟、甘、苏、赖→脯、羟脯、甘、苏、赖氨酸→不参与转氨基的氨基酸

必须氨基酸(essentialaminoacid):指人体(或其它脊椎动物)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远不适应机体的需要,必

需由食物蛋白供给,这些氨基酸称为必需氨基酸。共有10种其作用分别是:

①赖氨酸(Lysine):促进大脑发育,是肝及胆的组成成分,能促进脂肪代谢,调节松果腺、乳腺、黄体及卵巢,防

止细胞退化;

②色氨酸(Tryptophan):促进胃液及胰液的产生;

③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参与消除肾及膀胱功能的损耗;

④蛋氨酸(又叫甲硫氨酸)(Methionine);参与组成血红蛋白、组织与血清,有促进脾脏、胰脏及淋巴的功能;

⑤苏氨酸(Threonine):有转变某些氨基酸达到平衡的功能;

化学考研真题下载/u-9748568.html

⑥异亮氨酸(Isoleucine):参与胸腺、脾脏及脑下腺的调节以及代谢;脑下腺属总司令部作用于甲状腺、性腺;

⑦亮氨酸(Leucine):作用平衡异亮氨酸;

⑧缬氨酸(Valine):作用于黄体、乳腺及卵巢。

9.精氨酸(arginine):精氨酸与脱氧胆酸制成的复合制剂(明诺芬)是主治梅毒、病毒性黄疸等病的有效药物。

2、A(在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中,通常是疏水性氨基酸的侧链存在于分子的内部,因为疏水性基团避开水相而

聚集在一起,而亲水侧链分布在分子的表面以充分地与水作用;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是多肽链中氨基酸的排列

顺序,此顺序即决定了肽链形成二级结构的类型以及更高层次的结构;维持蛋白质空间结构的作用力主要是

次级键,主要是肽键,还有二硫键。)

3、C(A-U,G-C,T-A,C-G,5’-3’对3’-5’,即3’-5’GCCAU)

4、C(解偶联剂:2,4-二硝基苯酚(DNP)和颉氨霉素可解除氧化和磷酸化的偶联过程,使电子传递照常

进行而不生成ATP。DNP的作用机制是作为H+的载体将其运回线粒体内部,破坏质子梯度的形成。由电

子传递产生的能量以热被释出。)

5、C(Km不变,Vmax降低)

非竞争性抑制(noncompetitiveinhibition):抑制剂在酶的活性部位以外的部位与酶结合,不对底物与酶的活性产

生竞争。作用:抑制剂不仅与游离酶结合,也可以与酶-底物复合物结合的一种酶促反应抑制作用。这种抑制使得Vmax

变小,但Km不变。

化学考研真题下载/u-9748568.html

6、B(丝氨酸)

脑磷脂的合成:

1.乙醇胺的磷酸化:乙醇胺激酶催化羟基磷酸化,生成磷酸乙醇胺。

2.与CTP生成CDP-乙醇胺,由磷酸乙醇胺胞苷转移酶催化,放出焦磷酸。

3.与甘油二酯生成脑磷脂,放出CMP。由磷酸乙醇胺转移酶催化。该酶位于内质网上,内质网上还有磷脂酸磷酸酶,水解分散

在水中的磷脂酸,用于磷脂合成。肝脏和肠粘膜细胞的可溶性磷脂酸磷酸酶只能水解膜上的磷脂酸,合成甘油三酯。

丝氨酸(ser)的作用:

L-丝氨酸属于非必需氨基酸,具有许多重要的生理功能和作用

1.合成嘌呤、胸腺嘧啶、胆碱的前体;

2.L-丝氨酸羟基经磷酸化作用后能衍生出具重要生理功能的磷丝氨酸,是磷脂的主要成分之一;

酪氨酸(Tyr)酶在黑素产生的过程中饰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酪氨酸酶活性增加,产生的黑素就会更多;酪氨酸酶

活性被抑制,黑素细胞产生黑素的能力就相应降低。可以说酪氨酸酶就是控制黑素细胞活性的关键,它决定了黑素合成

的速率。酪氨酸酶活性增强或紊乱就会发生色素性疾病,黄褐斑就是其中之一。

丙氨酸(Ala):一种脂肪族的非极性氨基酸。常见的是L-α-氨基酸,是蛋白质编码氨基酸之一,哺乳动物非必需氨基酸和

生糖氨基酸。D-丙氨酸存在于多种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β丙氨酸是维生素泛酸和辅酶A的组分。

苏氨酸:学名:2-氨基-3-羟基丁酸。一种含有一个醇式羟基的脂肪族α氨基酸。L-苏氨酸是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中的一

种,有两个不对称碳原子,可以有4种异构体。是哺乳动物的必需氨基酸和生酮氨基酸。符号:T。

7、C(三个)

胰蛋白酶为蛋白质水解酶,能选择地水解蛋白质中由赖氨酸(Lys)或精氨酸(Arg)的羧基所构成的肽链

8、A(嘌呤核苷酸代谢的从头合成和补救合成途径都需要PRPP)

PRPP全称为5-磷酸核糖-1-焦磷酸,分子式C5H13O14P3,分子量390.07g/mol。PRPP是嘌呤核苷

酸和嘧啶核苷酸从头合成的重要中间产物,也参与嘌呤核苷酸和嘧啶核苷酸的补救合成。它是由HMS

代谢途径中的重要物质5-磷酸核糖经PRPP焦磷酸激酶催化与ATP反应而生成的,是核苷酸合成的极

其重要的前提。

嘌呤合成代谢

嘌呤核苷酸的合成代谢体内嘌呤核苷酸的合成有两条途径,一是从头合成途径,一是补救合成途

径,其中从头合成途径是主要途径。

1.嘌呤核苷酸的从头合成

肝是体内从头合成嘌呤核苷酸的主要器官,其次是小肠粘膜和胸腺。嘌呤核苷酸合成部位在胞液,合成的原料包括

磷酸核糖、天冬氨酸、甘氨酸、谷氨酰胺、一碳单位及CO2等。主要反应步骤分为两个阶段:首先合成次黄嘌呤核苷酸

(IMP),然后IMP再转变成腺嘌呤核苷酸(AMP)与鸟嘌呤核苷酸(GMP)。嘌呤环各元素来源如下:N1由天冬氨酸提

化学考研真题下载/u-9748568.html

供,C2由N10-甲酰FH4提供、C8由N5,N10-甲炔FH4提供,N3、N9由谷氨酰胺提供,C4、C5、N7由甘氨酸提供,C6

由CO2提供。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的特点是:嘌呤核苷酸是在磷酸核糖分子基础上逐步合成的,不是首先单独合成嘌呤

碱然后再与磷酸核糖结合的。反应过程中的关键酶包括PRPP酰胺转移酶、PRPP合成酶。PRPP酰胺转移酶是一类变构酶,

其单体形式有活性,二聚体形式无活性。IMP、AMP及GMP使活性形式转变成无活性形式,而PRPP则相反。从头合成的

调节机制是反馈调节,主要发生在以下几个部位:嘌呤核苷酸合成起始阶段的PRPP合成酶和PRPP酰胺转移酶活性可被

合成产物IMP、AMP及GMP等抑制;在形成AMP和GMP过程中,过量的AMP控制AMP的生成,不影响GMP的合成,过量

的GMP控制GMP的生成,不影响AMP的合成;IMP转变成AMP时需要GTP,而IMP转变成GMP时需要ATP。

2.嘌呤核苷酸的补救合成

反应中的主要酶包括腺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APRT),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GPRT)。嘌呤核苷酸补

救合成的生理意义:节省从头合成时能量和一些氨基酸的消耗;体内某些组织器官,例如脑、骨髓等由于缺乏从头合成

嘌呤核苷酸的酶体系,而只能进行嘌呤核苷酸的补救合成。

3.嘌呤核苷酸的相互转变

IMP可以转变成AMP和GMP,AMP和GMP也可转变成IMP。AMP和GMP之间可相互转变。

4.脱氧核苷酸的生成

体内的脱氧核苷酸是通过各自相应的核糖核苷酸在二磷酸水平上还原而成的。核糖核苷酸还原酶催化此反应。

5.嘌呤核苷酸的抗代谢物

①嘌呤类似物:6-巯基嘌呤(6MP)、6-巯基鸟嘌呤、8-氮杂鸟嘌呤等。6MP应用较多,其结构与次黄嘌呤相似,

可在体内经磷酸核糖化而生成6MP核苷酸,并以这种形式抑制IMP转变为AMP及GMP的反应。

②氨基酸类似物:氮杂丝氨酸和6-重氮-5-氧正亮氨酸等。结构与谷氨酰胺相似,可干扰谷氨酰胺在嘌呤核苷酸合

成中的作用,从而抑制嘌呤核苷酸的合成。

③叶酸类似物:氨喋呤及甲氨喋呤(MTX)都是叶酸的类似物,能竞争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使叶酸不能还原成二

氢叶酸及四氢叶酸,从而抑制了嘌呤核苷酸的合成。

9、D反转录酶(Reversetranscripatase)是以RNA为模板指导三磷酸脱氧核苷酸合成互补DNA(cDNA)

的酶。哺乳类C型病毒的反转录酶和鼠类B型病毒的反转录酶都是一条多肽链。鸟类RNA病毒的反转录酶

则由两上亚基结构。真核生物中也都分离出具有不同结构的反转录酶。

RNA聚合酶(RNApolymerase):以一条DNA链或RNA为模板催化由核苷-5′-三磷酸合成RNA的酶。是催化以DNA为模板

(template)、三磷酸核糖核苷为底物、通过磷酸二酯键而聚合的合成RNA的酶。因为在细胞内与基因DNA的遗传信息转录为

RNA有关,所以也称转录酶。

DNA聚合酶(DNApolymerase)是细胞复制DNA的重要作用酶。DNA聚合酶,以DNA为复制模板,从将DNA

由5'端点开始复制到3'端的酶。DNA聚合酶的主要活性是催化DNA的合成(在具备模板、引物、dNTP等的情

况下)及其相辅的活性。

大肠杆菌DNA聚合酶Ⅰ(DNApolymeraseⅠ,DNApolⅠ)这是1956年由ArthurKornberg首先发现的DNA聚合酶,又称

Kornber酶。此酶研究得清楚而且代表了其他DNA聚合酶的基本特点。

(1)理化性质:纯化的DNApolⅠ由一条多肽链组成,约含1000个氨基酸残基,MW为109KD。分子含有一个二硫键

和一个-SH基。通过二个酶分子上的-SH基与Hg2+结合产生二聚体,仍有活性。每个酶分子中含有一个Zn2+,在DNA聚

合反应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每个大肠杆菌细胞中含有约400个分子,每个分子每分钟在37℃下能催化667个核苷酸掺

入正在生长的DNA链。经过枯草杆菌蛋白酶处理后,酶分子分裂成两个片段,大片段分子量为76KD,通常称为Klenow

片段,小片段的分子量为34KD。此酶的模板专一性和底物专一性均较差,它可以用人工合成的RNA作为模板,也可以

用核苷酸为底物。在无模板和引物时还可以从头合成同聚物或异聚物。

DNAPolⅠ在空间结构上近似球体,直径约65A。在酶的纵轴上有一个约20A的深沟(cleft),带有正电荷,这是该

酶的活性中心位置,在此位置上至少有6个结合位点:[1]模板DNA结合位点;[2]DNA生长链或引物结合位点;[3]引物末

端结合位点,用以专一引物或DNA生长链的3'-OH;[4]脱氧核苷三磷酸结合位点;[5]5'→3'外切酶活性位点,用以结合

生长链前方的5'-端脱氧核苷酸并切除之;[6]3'→5'外切酶活性位点,用以结合和切除生长链上未配对的3'-端核苷酸。

2、大肠杆菌DNA聚合酶Ⅱ(DNApolⅡ):DNA聚合酶Ⅰ缺陷的突变株仍能生存,这表明DNApolⅠ不是DNA复制的主

要聚合酶。人们开始寻找另外的DNA聚合酶,并于1970年发现了DNApolⅡ。此酶MW为120KD,每个细胞内约有100个

酶分子,但活性只有DNApolⅠ的5%。该酶的催化特性如下:

化学考研真题下载/u-9748568.html

(1)聚合作用:该酶催化DNA的聚合,但是对模板有特殊的要求。该酶的最适模板是双链DNA而中间有空隙(gap)的

单链DNA部分,而且该单链空隙部分不长于100个核苷酸。对于较长的单链DNA模板区该酶的聚合活性很低。但是用单

链结合蛋白(SSBP)可以提高其聚合速率,可达原来的50-100倍。

(2)该酶也具有3'→5'外切酶活性,但无5'→3'外切酶活性。

(3)该酶对作用底物的选择性较强,一般只能将2-脱氧核苷酸掺入到DNA链中。

(4)该酶不是复制的主要聚合酶,因为此酶缺陷的大肠杆菌突变株的DNA复制都正常。可能在DNA的损伤修复中该酶起到一

定的作用。

3、大肠杆菌DNA聚合酶ⅢⅢ(DNApol):DNApolⅢ全酶由多种亚基组成(见下表),而且容易分解。大肠杆菌每个细胞中只有10-20

个酶分子,因此不易获得纯品,为研究该酶的各种性质和功能带来了许多困难。直到不久前,才对其性质和功能有所了解,但每个亚基的具体作

用扔不十分清楚。尽管该酶在细胞内存在的数量较少,但催化脱氧核苷酸掺入DNA链的速率分别是DNA聚合酶Ⅱ的15倍和30倍。该酶对模板

的要求与DNA聚合酶Ⅱ相同,最适模板也是链DNA中间有空隙的单链DNA,单链结合蛋白可以提高该酶催化单链DNA模板的DNA聚合作用。

DNApolⅢ也有3'→5'和5'→3'外切酶活性,但是3'→5'外切酶活性的最适底物是单链是DNA,只产生5'-单核苷酸,不会产生二核苷酸,即每次只

能从3'端开始切除一个核苷酸。5'→3'外切酶活性也要求有单链DNA为起始作用底物,但一旦开始后,便可作用于双链区。DNA聚合酶Ⅲ是细胞

内DNA复制所必需的酶,缺乏该酶的温度突变株在限制温度(nonpermissivetemperature)内是不能生长的,此种突变株的裂解液也不能合DNA,

但加入DNA聚合酶Ⅲ则可以恢复其合成DNA的能力。

10、线粒体中蛋白质合成的起始RNA是C(fMet-tRNA)

线粒体蛋白质的合成

线粒体有它们自己特有的蛋白合成装置,而且以细菌合成蛋白质的相似方式生产蛋白质。在线粒体中存在特

异的fMet-tRNA用于蛋白质合成起始。起始因子(IFs)也和细菌中的十分相似。在很多的情况下线粒体蛋白

质合成体系的成分和细菌的相关成分在体外可以互换。例如链孢霉的核糖体能识别、结合和翻译E.coli的

AUG,而且E.coli的IFs来催化蛋白合成的起始。

E.coli和mt核糖体之间相似性的另一条证据是后者对细菌核糖体功能的大部分抑制剂都是敏感的,其中包

化学考研真题下载/u-9748568.html

括链霉素、新霉素和氯霉素等。在有的情况下对这些试剂(大部分是抗菌素)的和敏感程度与E.coli不同。

mt核糖体对有的抗菌素也有不敏感,但这些抗菌素对细胞质核糖体是敏感的,如放线菌酮。通过选择性使

用抗菌素能发现线粒蛋白质合成的位置。例如放线菌酮的存在可抑制细胞质核糖体,但某种mt蛋白照常

合成,表明它是在mt核糖体上合成。有些mt蛋白在氯霉素存在下可以合成,而氯霉素是可抑制mt核糖

体的,那么这些蛋白必定是在细胞质核糖体上合成的。用这种方法科学家们发现了酵母线粒体中细胞色素

氧化酶有7个亚基,其中4个是在细胞质中合成的,其余3个是在线粒体中合成的。

二、名词解释

1、回文结构:双链DNA中含有的二个结构相同、方向相反的序列称为反向重复序列,也称为回文结构,每条

单链以任一方向阅读时都与另一条链的序列是一致的,例如5'GGTACC3'3'CCATGG5'.

回文结构序列是一种旋转对称结构,在轴的两侧序列相同而反向。当然这两个反向重复序列不一定

是连续的。短的回文结构可能是一种特别的信号,如限制性内切酶的识别位点。较长的回文结构容易

转化成发夹结构。

回文结构在某些因素作用下,可形成茎环式的十字形结构和上面提到的发夹结构,这些结构形式都

可以互相转变。回文结构普遍存在于细胞的DNA分子中,它们与遗传信息表达的调控和基因转移有关

2、同工酶

来源于同一种系、机体或细胞的同一种酶具有不同的形式。催化同一化学反应而化学组成不同的一组酶。产

生同工酶的主要原因是在进化过程中基因发生变异,而其变异程度尚不足以成为一个新酶。

3、生物技术药物

就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细胞工程技术、微生物工程技术、酶工程技术、蛋白质工程技术、分子生物学

技术等来研究和开发药物,用来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的发生。

4、拓扑异构酶

DNA拓扑异构酶是存在于细胞核内的一类酶,他们能够催化DNA链的断裂和结合,从而控制DNA的

拓扑状态。

主要存在两种哺乳动物拓扑异构酶。DNA拓扑异构酶I通过形成短暂的单链裂解-结合循环,催化DNA

复制的拓扑异构状态的变化;相反,拓扑异构酶II通过引起瞬间双链酶桥的断裂,然后打通和再封闭,

以改变DNA的拓扑状态

5、密码子兼并性

除了甲硫氨酸和色氨酸外,每一个氨基酸都至少有两个密码子。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内,使氨基酸序列

不会因为某一个碱基被意外替换而导致氨基酸错误。

化学考研真题下载/u-9748568.html

由3个相邻的核苷酸组成的信使核糖核酸(mRNA)基本编码单位。有64种密码子,其中有61种氨基酸密

码子(包括起始密码子)及3个终止密码子,由它们决定多肽链的氨基酸种类和排列顺序的特异性以及翻译的

起始和终止。

特点:

①.遗传密码子是三联体密码:一个密码子由信使核糖核酸上相邻的三个碱基组成。

②密码子具有通用性:不同的生物密码子基本相同,即共用一套密码子。

③遗传密码子无逗号:两个密码子间没有标点符号,密码子与密码子之间没有任何不编码的核苷酸,读码必须按

照一定的读码框架,从正确的起点开始,一个不漏地一直读到终止信号。

④遗传密码子不重叠,在多核苷酸链上任何两个相邻的密码子不共用任何核苷酸。

⑤密码子具有简并性:除了甲硫氨酸和色氨酸外,每一个氨基酸都至少有两个密码子。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内,

使氨基酸序列不会因为某一个碱基被意外替换而导致氨基酸错误。

⑥密码子阅读与翻译具有一定的方向性:从5'端到3'端。

⑦有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起始密码子有两种,一种是甲硫氨酸(AUG),一种是缬氨酸(GUG),而终止密码

子(有3个,分别是UAA、UAG、UGA)没有相应的转运核糖核酸(tRNA)存在,只供释放因子识别来事先翻译的终止。

在信使RNA中,碱基代码A代表腺嘌呤,G代表鸟嘌呤,C代表胞嘧啶,U代表尿嘧啶(注意:RNA与DNA不同,RNA

没有胸腺嘧啶T,取而代之的是尿嘧啶U,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U与A形成配对)。

三、简答题

1、什么是核酸的变性?核酸变性后的理化特性有何变化?核酸变性在生化研究中有何应用?

答:核酸在理、化因素作用下,双螺旋结构破坏称核酸变性。根据变性因素区分为碱变性、热变性等。如

DNA的碱变性、DNA的热变性,其中以DNA的热变性更具典型意义。

DNA变性后的性质改变:

①增色效应:指DNA变性后对260nm紫外光的光吸收度增加的现象;

②旋光性下降;

③粘度降低;

④生物学功能丧失或改变。

应用:DNA杂交是指不同来源的DNA经热变性后,在慢慢冷却的复性过程中,由于异源DNA之间的某

些区域有相同的序列,可以彼此结合形成杂交分子,称此方法为DNA分子杂交。DNA也可与互补的RNA

之间发生杂交,形成DNA—RNA杂交分子。核酸杂交可在液相或固相上进行,由于硝酸纤维素膜只吸附变

性DNA,故常用硝酸纤维素膜作核酸杂交的支持介质。

由于嘌呤和嘧啶在240nm~290nm紫外线处表现出强烈的吸收性能,所以可以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

碱基、核苷、核苷酸和核酸,它们的最大吸收峰值在260nm附近。不同核苷酸有不同的吸收特性,可以此作

定性定量检测。

DNA变性后,粘度改变,钢性线性分子变得无序,粘度下降,UV吸收增强,其规律如下:高色效应--

核酸变性后、氢键破坏,双螺旋结构破坏,碱基暴露,紫外吸收(260nm)增强,谓高色效应。解链温度\

融解温度(Tm)--UV吸收增值达到最大吸收增值50%时的温度,称Tm。

Tm值与DNAG+C含量有关,G+C含量愈大,Tm愈高,反之则反;与核酸分子长度有关,分子愈长,

化学考研真题下载/u-9748568.html

2.核酸杂交的分子基础是什么?有哪些应用价值?

答:杂交(hydridization):两个以上的分子因具有相近的化学结构和性质而在适宜的条件下形成杂交体

(hybrid),杂交体中的分子不是来自一个二聚体分子。同一个二聚体中的两个分子在变性解离后重组合称

为复性。利用两条不同来源的多核苷酸链之间的互补性而使它们形成杂交体双链叫核酸杂交。与核酸杂交技

术相对应的另一项技术被称为探针技术,它是指利用标记分子对其它分子的识别性而实现对后者进行检测的

一种技术,我们把标记的分子叫探针(Probe)。将探针技术与分子杂交技术相结合,从而使分子杂交技术

得以广泛推广应用。目前所用的核酸杂交技术均应用了标记技术。

核酸杂交的原理:具有一定同源性的两条核酸单链在一定条件下(适宜的温度及离子强度等)可按碱基

互补原则形成双链,此杂交过程是高度特异的。杂交的双方是待测核酸及探针。待测核酸序列为性病病原体

基因组或质粒DNA。探针以放射核素或非放射性核素标记,以利于杂交信号的检测。

核酸的分子杂交技术是目前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应用最广泛的技术之一,是定性或定量检测特异

RNA或DNA序列片段的有力工具。它是利用核酸分子的碱基互补原则而发展起来的。在碱性环境中加热或加入变性剂等

条件下,双链DNA之间的氢键被破坏(变性),双链解开成两条单链。这时加入异源的DNA,在核酸杂交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

种用于研究和诊断的非常有用的技术称探针技术(Probe)。一小段(例如十数个至数百个)核苷酸聚合体的单链,有放射性同位

素如32P、35S或生物素标记其末端或全链,就可作为探针。把待测DNA变性并吸附在一种特殊的滤膜,例如硝酸纤维素膜上。

然后把滤膜与探针共同培育一段时间,使发生杂交。用缓冲液冲洗膜。由于这种滤膜能较牢固地吸附双链的核酸,单链的在冲

洗时洗脱了。带有放射性的探针若能与待测DNA结合成杂化双链,则保留在滤膜上。通过同位素的放射自显影或生物素的化学

显色,就可判断探针是否与被测的DNA发生杂交。有杂交现象则说明被测DNA与探针有同源性(homogeneity),即二者的碱基

序列是可以互补的。例如:想知道某种病毒是否和某种肿瘤有关,可把病毒的DNA制成探针。从肿瘤组织提取DNA,与探针杂

交处理后,有杂化双链的出现,就说明两种DNA之间有同源性。这不等于可以说这种病毒引起肿瘤,但至少这是可以继续深入

研究下去的一条重要线索。

探针技术在遗传性疾病诊断上已开始应用。例如诊断地中海贫血或血红蛋白病,可以由已确诊的病人白细胞中提取DNA,这

就是诊断探针。用诊断探针检查,不但可以对有症状患者进行确诊,还可以发现一些没有症状的隐性遗传性疾病。从胎儿的羊

水也可以提取到少量DNA。由于探针技术比较灵敏,就使遗传性疾病的产前诊断较为容易办得到了。杂交和探针技术是许多分

子生物学技术的基础,在生物学和医学的研究中,以及临床诊断中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

NA或RNA(单链)并在一定离子强度和温度下保温(复性),若异源DNA或RNA之间的某些区域有互补的碱基序列,则在复

性时可形成杂交的核酸分子。

3、简述如何应用抗代谢物理论开展新药物研究?

答:在微生物生长过程中常常需要一些生长因子才能正常生长,可以利用生长因子的结构类似物干扰集

体的正常代谢,以达到抑制微生物生长的目的。此类生长因子的结构类似物又称为抗代谢物。

抗代谢类药物作用于核酸合成过程中不同的环节,按其作用可分为以下几类药物:

胸苷酸合成酶抑制剂:氟尿嘧啶(5-FU)、呋喃氟尿嘧啶(FT-207)、二喃氟啶(双呋啶FD-1)、优氟泰(UFT)、

氟铁龙(5-DFUR)。

抗肿瘤作用主要由于其代谢活化物氟尿嘧啶脱氧核苷酸干扰了脱氧尿嘧啶苷酸向脱氧胸腺嘧啶核

苷酸转变,因而影响了DNA的合成,经过四十年的临床应用,成为临床上常用的抗肿瘤药物,成为治疗肺癌、乳

腺癌、消化道癌症的基本药物。

化学考研真题下载/u-9748568.html

不良反应比较迟缓,用药6-7天出现消化道粘膜损伤,例如:口腔溃疡、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等,一周以

后引起骨髓抑制。而连续96小时以上粘腺炎则成为其主要毒性反应。临床上如长时间连续点滴此类药物应做好病人的

口腔护理,教会病人自己学会口腔清洁的方法,预防严重的粘膜炎发生。

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甲氨喋呤(MTX)、氨喋呤(白血宁)等。它们具有对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作用,

应用甲酰四氢叶酸(CF)解救MTX的毒性后,较大地增加MTX的剂量。它对治疗成骨肉瘤和头颈肿瘤以及某些免疫性疾

病有效。其不良反应可引起严重的口腔炎、溃疡性胃炎、出血性肠炎、甚至肠穿孔而死亡;骨髓抑制与剂量和给药方案

有关。临床上应做好病人的口腔护理,认真观察病人有无肠穿孔等严重的不良反应的发生,及时报告医生,做好抢救准

备。

DNA多聚酶抑制剂:阿糖胞苷(Ara-c)、环胞苷,氯环胞苷,它们在体内变成阿糖胞苷三磷酸(Ara-CTP)后发

挥作用,此反应由脱氧胞苷激酶催化。在白血病细胞及淋巴细胞中此激酶的含量较高,故它对白血病有选择作用,对

DNA多聚酶有强大的抑制作用,而影响DNA的复制。

一般剂量可以引起骨髓抑制、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但较轻,高剂量时有严重的骨髓抑制如白细胞、血小板降低和

贫血,明显的恶心、呕吐、严重的腹泻,护士应根据病人出现的不良反应的类型做好病人的相应的护理。如做好预防感

染、出血、腹泻的护理,减少不良反应带来的并发症。

核苷酸还原酶抑制剂:羟基脲(HU)、肌苷二醛(inosinedialdehyde)、腺苷二醛(adenosinediialde-hgde)、

胍唑(guanazole),包括胞苷酸、鸟苷酸、腺苷酸、胸苷酸还原成相应的脱氧核苷酸,最终阻止DNA的合成,通过抑制

核酸还原酶的抑制。临床用于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恶性黑色素瘤、乳腺癌、头颈部癌、肠癌、对银屑病也有效。

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临床上应注意对血象的监测,预防感染。

嘌呤核苷酸合成抑制剂:6-巯嘌呤(6-MP)为嘌呤类衍生物,由于6-GMP对鸟苷酸激酶有亲和能力,故6-TG

最后可以取代鸟嘌呤,掺入到核酸中去。它可以抑制嘌呤合成中的反应。临床用于治疗白血病,也可作为免疫抑制剂,

用于肾病综合征、器官移植、红斑狼疮。主要不良反应是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应外还可以引起高尿酸血症,用药后要充

分水化及碱化尿液,减少高尿酸血症的发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化学部分

一、名词解释

1、materialbalance物料平衡

化学考研真题下载/u-9748568.html

物料平衡:Kw(2)HA的存在形式有HA及A-两种,其浓度和等于HA的分析浓度(所谓酸的分析浓度指

未电离酸和已电离酸浓度之和)c:[A-]+[HA]=c(3)这种把一种物质在溶液中存在的各物种浓度之和等于

其分析浓度的关系物称为物料平衡。

2、Ionpairchromatography离子对色谱法

离子对色谱法可分为正相与反相离子对色谱法,因为前者较少使用,故只介绍反相离子对色谱法。

反相离子对色谱法是把离子对试剂加入极性流动相中,被分析的样品离子在流动相中与离子对试剂的反

离子生成不带荷电的中性离子对,从而增加了样品离子在非极性固定相中的溶解度,使分配系数增加,改善

分离效果。

3、标准对照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中)

标准对照法

在同样条件下配制标准溶液和样品溶液,浓度应尽可能接近,在选定波长处,分别测定吸收光度,根据定

1%

A标=E1cmc样l

1%

A样=E1cmc样l

1%

因是同种物质,同台仪器及同一波长测定,l和E1cm相等,所以

A标/A样=C标/C样C样=C标A样/A标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根据物质分子对波长为200-760nm这一范围的电磁波的吸收特性所建立起来的一

种定性、定量和结构分析方法。操作简单、准确度高、重现性好。波长长(频率小)的光线能量小,波长短(频

率大)的光线能量大。分光光度测量是关于物质分子对不同波长和特定波长处的辐射吸收程度的测量。

4、体系间跨越

系间窜越(IntersystemCrossing,ISC):

不同多重度的能态之间的一种无辐射跃迁。跃迁过程中一个电子的自旋反转,如S1~→T1或T1~→So。

1、D(统计量测量的是系统误差而不是绝对误差)

平均值的精密度用平均值的标准偏差表示:S=Sn

xx

化学考研真题下载/u-9748568.html

式中n表示测量次数。由此式可知,n次测量平均值的标准偏差是1次测量的标准偏差的1n倍,即n次测

量的可靠性是1次测量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