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读材料第六周(主题家国)(10月22日28日)-2024年高考语文晨读记背积累_第1页
晨读材料第六周(主题家国)(10月22日28日)-2024年高考语文晨读记背积累_第2页
晨读材料第六周(主题家国)(10月22日28日)-2024年高考语文晨读记背积累_第3页
晨读材料第六周(主题家国)(10月22日28日)-2024年高考语文晨读记背积累_第4页
晨读材料第六周(主题家国)(10月22日28日)-2024年高考语文晨读记背积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晨读资料10月22—28日成语积累胼手胝足【释义】胼、胝:手脚上的老茧。手上脚上都生出了老茧。形容长期地辛勤劳作。【出处】宋·朱熹《九江彭蠡辨》:“凡禹之所为;过门不入;胼手胝足;而不以为病者;为欲大济天下昏垫之足;以衣且食而遂其生耶!”【运用示例】是艰苦卓绝的努力,让我们从“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的百废待兴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胼手胝足的奋斗,让我们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创造了“当惊世界殊”的发展奇迹;是埋头苦干的拼搏,让我们书写下年均减贫逾1000万人的“最成功脱贫故事”……(摘自:高唱新时代奋斗者之歌)摩顶放踵【释义】摩:摩擦。顶:头顶。放:到。踵:脚后跟。从头顶到脚跟都磨伤了。形容不顾身体受到损伤而辛苦劳作。【出处】《孟子·尽心上》:“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运用示例】儒家求仁,虽千万人吾往矣;道法自然,善利万物而不争;墨家兼爱,摩顶放踵以利天下;佛曰慈悲,普度众生救苦救难。大道万千,殊途同归,盖均以担荷天下为己任。我辈青年,身处盛世,又岂可以随便之心,忘复兴之责?众人役役【释义】役役:劳作不息。普通人都辛勤劳动不息。【出处】《庄子?齐物论》:“众人役役,圣人愚芚,参万岁而一成纯。”(就是绝大部分人(他们)都为世间的繁琐事务而操劳忙碌,是世间这些俗务的奴隶。圣人看上去就是比较简简单单的,很单纯,甚至傻乎乎的、笨笨的,但是圣人可以参破万年,可以跨越时空,与道体合一,与万物合一。【运用示例】来到这世间一趟,谁不为碎银几两?众生皆有苦厄,又何必慌慌张张,庄子曰众人役役,圣人愚芚。何不像圣人那样傻一点,愚一些,慢慢走,欣赏人生沿途的风景,把一瞬活成万年。剪莽拥彗【释义】莽:草。彗:扫帚。剪除杂草,手持扫帚。指辛勤劳动。【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红玉》:“乃剪莽拥彗,类男子操作。”【运用示例】耕云播雨,剪莽拥彗。短短八字却呈现了古人辛勤劳动的状态,他们不仅要在田地里耕耘播种,还要保持家庭和社会的整洁。不仅仅是一种劳动的象征,更是一种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在今天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我们或许已经渐渐遗忘了这种精神,但是它依然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一部分,值得我们传承和发扬。躬操井臼【释义】井:汲水;臼:舂米。指亲自操作家务。【出处】汉·刘向《列女传·周南妻传》:“家贫亲老,不择官而仕,亲操井臼。”【运用示例】以劳动托起中国梦,青年要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在家为父母分担家务,在社区积极参与志愿活动,在闲时进行一些生活交流,不仅可以使生活环境整洁美观,也可以促进家庭邻里美好和谐。不仅有利于劳动习惯的养成,更能够帮助青年健康成长。躬操井臼,责有攸归,心怀此念,不负青春。击辕之歌【释义】辕:车前驾牲口的长木。敲着车辕时所唱的歌。后指劳动人民自己创作并演唱的歌曲。【出处】三国·魏·曹植《与杨德祖书》:“击辕之歌,有礼风雅。”【运用示例】无论狂风暴雨,电闪雷鸣,还是洪涝滔天。赤地千里。只要有一方田野,能供生存休息,农夫们就会手持辕犁,共同耕耘着土地,他们高唱着击辕之歌,仿佛在向天地展示着他们的力量与勇气。时至今天,这种击辕精神已经融入中国人的血液,在为中华复兴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动力。劳思淫逸【释义】意思指参加实际劳动,才能想到爱惜物力,知道节俭;贪图安逸就容易放荡堕落。【出处】《国语·鲁语》:“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运用示例】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殊不知劳思淫逸,过于安逸的生活会使人们变得懒惰、丧失思考能力,只有参加实际劳动,才能想到爱惜物力,知道节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即将实现,让我们在前辈们奠定的基础上,勤奋学习,掌握现代科技知识,增强我们劳动的本领,高举科技强国的旗帜,用我们的勤劳和智慧创造美好的未来,为实现复兴中华的伟大梦想而努力奋斗吧!俛拾仰取【释义】俛,同“俯”。谓低头则必拾地上之物,仰首则必取树上之物。形容极其勤劳节俭。【出处】《史记·货殖列传》:“然家自父兄子孙约,俛有拾,仰有取,贳贷行贾徧郡国。”【运用示例】在我们的生活中,勤劳和节俭是不可或缺的美德。我们常说:“俛拾仰取”,这意味着我们要低头捡起地上的东西,抬头珍惜眼前的机会。这种态度,不仅是对物质的尊重,更是对生活的热爱和敬畏。日月其迈,时盛岁新,勤俭不应止于心动,更应付诸行动。心之所向,素履以往,让我们从点滴小事做起,为弘扬勤俭之风尽一份绵薄之力吧!9.民生在勤,勤则不匮【释义】意思是民众的生计、生活在于勤劳,勤劳就不会出现物资匮乏。民生,民众的生计、生活;匮,匮乏。【出处】《左传·宣公十二年》:“民生在勤,勤则不匮,不可谓骄。”【运用示例】“民生在勤,勤则不匮。”中华民族是勤于劳动、善于创造的民族。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历史的辉煌;也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今天的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大厦是靠一砖一瓦砌成的,人民的幸福是靠一点一滴创造得来的。同学们,请从今日开始,多做一些家务,勤维护校园环境,踏实上好每一节劳动课,端正劳动态度,遵守劳动纪律,学会劳动技巧,形成劳动习惯,在劳动中找到生活的美与乐,让劳动成为峥嵘岁月的底色吧!请切记,青春最靓,劳动最美,别以学习为名,错过了劳动。人物速写01徐振超:金牌工人【人物简介】许振超,生于1950年,山东荣成人,山东港口青岛港前湾集装箱码头有限责任公司工程技术部固机高级经理,是新时期产业工人的杰出代表之一。曾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改革先锋”“最美奋斗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人物事迹】他立足本职工作,多次带领团队刷新世界集装箱装卸纪录,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振超效率”享誉世界航运界;他发扬“工匠精神”自学成才,成了响当当的“桥吊专家”;他把港口当家,发扬“主人翁精神”,创造了“一钩准”“一钩清”“一钩净”“无声响操作”等多项绝活,成为技术顶呱呱的“许大拿”,让“振超精神”名扬四海,令世人赞叹。中国能成为世界第一集装箱装卸大国,他功不可没。【人物语录】①是时代催着我学,催着我进步;也是时代成就了我,成就了我们港口工人。②千难万难,不能说难。饿死不弯腰,冻死迎风站,人不能没有傲骨,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02巨晓林:铁路小巨人【人物简介】巨晓林,生于1962年,陕西岐山人,中国中铁电气化局一公司高铁分公司技术员、工匠技师,全国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北京市劳动模范,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人物事迹】高中学历的巨晓林刚到工地,看着铁路电气化专业技术知识的图纸犹如“天书”,心里直发怵。他暗下决心要在这个行业闯出名堂,上班跟着师傅学,下班追着师傅问,记下70多本、130多万字的笔记,经过30多年锲而不舍的努力,他累计创新施工方法,给公司创造巨大经济效益。巨晓林还写出了10万字的《接触网施工经验和方法》书稿,填补了我国铁路接触网施工技能培训教材的空白,成为铁路施工一线技术工人的学习“宝典”。【人物语录】①干工作,你不但要用心记事,还要有想法,要发挥你的智慧才能。②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只要勤学苦练,掌握知识和技能,农民工也能有所作为。03次仁措姆:绽放在雪域高原的“速递之花”【人物简介】次仁措姆,西藏顺丰速运拉萨分公司速运组组长,西藏顺丰速运拉萨分公司工会委员会委员,先后荣获西藏五一劳动奖章、顺丰抗疫先锋等荣誉称号。2023年,又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及“最美职工”荣誉称号。【人物事迹】2006年,次仁措姆从四川大学政法学院毕业,被分配到西藏林芝墨脱县人民检察院工作,然而为了照顾身体不好的母亲,三个月后,次仁措姆选择放弃“铁饭碗”,回到母亲身边重新求职。先后尝试过几份职业后,次仁措姆最终加入到了刚刚在西藏兴起的快递行业,从零开始,逐渐学习各种系统、输单、巴枪等操作。次仁措姆在快递行业一干就是近13年,她从一个连电脑都不会操作的新人,成长为运作组的组长,与西藏快递行业的发展一同成长。在10多年的速递工作生涯里,次仁措姆始终把耐得平淡、舍得付出、默默无闻作为自己的准则,热情周到服务客户,得到了同事和服务对象的一致认同。2022年,面对疫情侵袭,次仁措姆安顿好家里后就第一时间赶到中转场,一坚守就是100多天。在此期间,次仁措姆不怕苦、不怕累,和同事们配合及时把各种物资尤其是抗疫物资第一时间送到千家万户。她就像一朵绽放在雪域高原的“速递之花”,在挫折中奋力前行,在平凡中坚强成长。【人物语录】①不会没关系,我愿意学,虽然慢一点,但我相信自己每天都在成长。04包起帆:抓斗大王【人物简介】包起帆,生于1951年2月,浙江镇海人,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原副总裁。荣获改革先锋、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连续五届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多次荣获国家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9年当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人物事迹】从码头工人,到技术骨干、企业带头人、物流专家、国际标准的领衔制定者……他带领团队主动创新,研发新型抓斗及工艺系统,推进港口装卸机械化。参与开辟上海港首条内贸标准集装箱航线,建设我国首座集装箱自动化无人堆场,积极推进我国首套散矿装卸设备系统的研发。几十年来,他一直致力于港口装卸工具的改革创新,以一百多项发明获誉“抓斗大王”,并获得国内外创新发明大奖无数。【人物语录】①做事,就要做能结出果实的事!②从零开始再启航,不断在创新这条路上走下去。05王顺友:马班邮路【人物简介】王顺友(1965年11月2021年5月30日),出生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木里藏族自治县邮政局原邮递员,《感动中国》2005年十大人物之一,被誉为中国邮政“马班邮路”忠诚信使。【人物事迹】20年来,他在雪域高原跋涉了26万公里,相当于走了21趟二万五千里长征、绕地球赤道6圈。每年投递报纸8000多份、杂志700多份、函件1500多份、包裹600多件;正是因为他极端负责的工作态度,没有延误过一个班期,没有丢失过一个邮件,没有丢失过一份报刊,投递准确率达到100%,为中国邮政的普遍服务作出了最好的诠释。【人物语录】①我要继续走好邮路走到走不动为止。②送信就是为党做事,为党做事的人要吃得起苦。06吴登云:白衣圣人【人物简介】吴登云,出生于1940年,江苏省高邮市郭集镇柳坝村人,百位新中国感动中国人物、曾任新疆乌恰县政协副主席、县人民医院原院长,中共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代表,曾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白求恩奖章。2009年,吴登云当选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人物事迹】1963年,吴登云从江苏扬州医学专科学校毕业,自愿到我国最西端的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工作了40年,退休了还舍不得走。他每年都要花三四个月的时间,翻山越岭、风餐露宿,深入到牧区巡诊和防疫,受到当地各族干部群众的衷心爱戴,被誉为“白衣圣人”、“马背医生”。他还精心培养少数民族医务骨干,一大批柯尔克孜族医生迅速成长起来,他用行动书写了一个好医生为民爱民的美丽人生。【人物语录】①自己受一点累,献出一点血、一点皮,换来病人的健康和生命,我觉得这是天底下最值得做的事情。②对于一个医生来说,就是要对患者抱有强烈的同情心,就是要像白求恩那样,对病人满腔热忱,对工作极端负责。07陈闽慷:为圆梦太空“搭天梯”【人物简介】陈闽慷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一研究院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总设计师。过去20多年,他参与研制了长征三号甲系列、长征二号丙系列等型号的运载火箭,参加火箭发射任务超过百次,带领团队完成探月工程、北斗工程、高分卫星、风云卫星等国家重点工程任务。【人物事迹】陈闽慷的父母是航空航天科技工作者,小时候的他,经常能看到父母因火箭发射成功而激动自豪的样子。父母的反应点燃了陈闽慷的好奇。父母希望陈闽慷从事同样的职业,他也考上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1995年毕业的陈闽慷进入航天一院总体设计部,开启火箭设计师生涯。在航天一院,“两弹一星”元勋孙家栋这样大名鼎鼎的专家,是陈闽慷工作中近距离接触到的人。他心中满是对老一辈专家的敬仰。“老一辈科学家研制出中国第一代运载火箭,实现了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的艰难跨越,非常不容易。”陈闽慷感慨,“如今我们做的这些,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继续前行。”或受老一辈启发,或受总体设计部环境熏陶,“大局、系统、严谨、争先、包容”成为陈闽慷的工作理念。他说,火箭系统庞大复杂,靠的是多部门多单位协同合作,火箭设计师拥有大局观和系统观非常关键,要把事情做到极致,也要倾听多方需求。【人物语录】①保持对未知世界的好奇,相信自己有更多可能性,尽管去学习、去探索、去尝试。②遨游太空是每一个航天人的梦想08刘双燕:贫困群众的亲闺女【人物简介】刘双燕,1975年出生,国家税务总局亳州市税务局选派干部,朱集村党总支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2019年,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奖贡献奖;2020年,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最美公务员”、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荣誉称号。【人物事迹】她连续三届驻村扶贫,8年芳华献给了脱贫攻坚。朱集村是一个深度贫困村,脱贫任务特别重,她鼓励村民创业发展养殖业,联系专家指导技术,协调与大型肉鸭基地签订销售合同,通过”公司+农户“的种植模式,让村民在家门口就有了好收入。短短几年时间,朱集村由一个深度贫困村摇身一变,成为安徽的省级美丽中心村。村民们对她的称呼,由最初的刘书记、双燕,变为“闺女”。【人物语录】我们扶贫干部就像一个扛着枪的战士,冲在基层一线的战士,我想亲身参与见证这一项伟大的战役,想赢得这场战役,共同参与到这场战斗中来,并且取得伟大的胜利!09黄大发:当代愚公【人物简介】黄大发,1935年11月出生,贵州遵义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人,现任贵州遵义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团结村名誉村支书。曾荣获“全国劳动模范”“时代楷模”“七一勋章”等荣誉称号。【人物事迹】黄大发带领村民历时36年,在悬崖绝壁上开凿出一条主渠长7200米、支渠长2200米的“生命渠”,用实干兑现“水过不去、拿命来铺”的誓言,为改善山区群众用水条件、实现脱贫致富作出巨大贡献,被誉为“当代愚公”。【人物语录】我这一生,我是党员,我干一辈子不放弃,为人民干一辈子。10孙泽洲:九天揽星人【人物简介】孙泽洲,生于1970年,辽宁沈阳人,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现任嫦娥四号探测器总设计师。曾获得光华工程科技奖青年奖、“世界航天奖”等奖项。2021年8月,荣获首届航天功勋荣誉称号。【人物事迹】孙泽洲长期致力于月球和深空探测领域研究和工程实践。他在月球环绕、软着陆及巡视探测器系统设计领域、测控通信技术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科技成果。圆满地完成了我国首次绕月探测任务、首次月面软着陆及巡视探测任务,以及国际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及巡视探测任务,为我国月球和深空探测领域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人物语录】①怀揣梦想,脚踏实地追求自己的梦想。②不管什么样的困难,总是有办法来解决,只是解决的办法是简单还是复杂,所经历的时间是短还是长,但只要有信心,只要通过不懈的努力,困难总是可以克服的。句子迷01.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左传然而反观当下,我们很多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他们列举了种种理由,看上去似乎振振有词,其实,这些同学不过是为自己的懒惰找借口。试问这些同学,你学习忙,能忙过闻鸡起“读”依然坚持渔樵耕种的古代士大夫吗?你觉得劳动累,能累过在田地里“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的农民伯伯吗?“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更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切不可抛下传统,要热爱劳动,更要从自我开始,勤于劳动。02.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后汉书同学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我们怎么能不为劳动之伟大而动容?人工智能或许能代替劳动,但代替不了精益求精的态度;书本或许能教会我们知识,但教授不了亲身经验与实际操作。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没有一室之整洁,也就没有一国之安定,没有世界之繁荣。这其中,修的是心,养的是性,体现的是能力,更是态度。0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对于民族,劳动是千年长青的活水,是屹立不倒的脊梁。欧阳修在《伶官传序》中写道:“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一个始终勤勉,劳动不止的国家必能创造辉煌,而一个放弃了耕耘,只知享乐的国家必将破亡。李存勖宠幸伶官,最终身死国灭。无独有偶,满清朝臣安于“天朝上国”的美梦,导致了一次次国耻。不言懈怠、心存忧患,便化为劳动的力量。同学们,请以我们的校名“复兴”为训。当我们看到中国企业在贸易战中被卡住脖子,当我们看到一个个偏远山村在贫困中挣扎,我们又怎能坐在安逸当中,忘却了勤奋劳动、砥砺奋斗的重要呢?04.夙兴夜寐,洒扫庭内——朱子治家格言劳动恰如时代洪流中的一叶小舟,载着青年人逆波而上到达理想彼岸。"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这是范成大笔下的劳动图景;“夙兴夜寐,洒扫庭内”,这是绵延至今的热爱劳动的传统。我们流传至今的诗词歌赋,总有劳动的旋律回响其中。改革开放的巨幅画卷中更是少不了劳动者的身影,是辛勤地劳动让他们闪耀出时代光芒,照亮个人理想与国家梦想的远方。贵州遵义的黄大发身体力行,用艰辛劳动开凿出天渠,为百姓创造福祉;工程师林鸣十年筑海,用创新劳动联通港珠澳,奏响梦想华章。人们纷纷为这些深悟劳动、热爱劳动的身影点赞,又将目光投向下一代青年人。”民生在勤,勤则不匮",且看钢铁工匠在火花激荡中燃烧梦想,挑山工在陡峭天梯上攀登高峰,无数个体的刻苦劳动,汇成江河,才有国势滔滔。吾辈青年,怎甘落后?只管秉承劳动之光,奋力前行,书写我辈风流!05.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逐劳动之光,扬时代之帆;热爱劳动。从我做起。正如习总书记曾言:“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即使各种不理解、不愿意、不尊重劳动的时代杂音甚嚣尘上,我们青年人也要坚信,当今时代,奋斗是最生动的许国,劳动是最深刻的奋斗!我仿佛看到了不远的未来,不少同龄人将劳动作为人生指南,在时代舞台中绽放青春。青年科学家投身劳动实践,这才有了扫脸支付技术的普及;新一代大国工匠勤力劳动耕耘,一座座跨海大桥腾空架起……同学们,让我们从自身做起,逐劳动之光,扬时代之帆,热爱劳动吧!06.体力劳动是防止一切社会病毒的伟大的消毒剂。——马克思马克思早就说过:“体力劳动是防止一切社会病毒的伟大的消毒剂。”懒惰是种病毒,学生是易感染人群。早先有一个报道,一个孩子带了个鸡蛋到学校,放学后鸡蛋被原封带回,妈妈问他为什么不吃,孩子回答说:“外边有壳,我不知道怎么吃。”再不重视劳动教育,我们的孩子连基本的生活能力都没有了。有人常看不起体力劳动者,认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可是万丈高楼平地起,邮件千里一日达,长桥如虹跨海湾,高速盘翻高山,昔日黄沙漫漫,而今鱼肥稻香……哪一个离得开那些普普通通、默默无闻的劳动者?07.劳动是幸福之父。——富兰克林富兰克林曾经说过:“劳动是幸福之父。”每一个人无一不是通过自己的辛勤耕耘来获得幸福感。我们之所以幸福,正是我们每时每刻都享用着他人的劳动成果,从古至今亦是如此。“天府之国”成都平原,得益于古人用血汗修建的都江堰,那里的水灌溉着滋养着成都平原的万物生灵。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无一不是古人在探索与创造之中取得成功。港珠澳大桥的修建也凝聚着好几万员工辛勤劳作的心血和汗水,这都在诉说着印证着“劳动之唯美”。08.只有通过劳动,思想才能变得健全;只有通过思想,劳动才能变得愉快,两者是不能分割的。——罗斯金罗斯金说过:“只有通过劳动,思想才能变得健全;只有通过思想,劳动才能变得愉快,两者是不能分割的。”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同学不能很好地理解劳动的概念,还存在着不尊重劳动的现象,这都是不可取的,须知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国家之根本,之所以能流传至今,必定是受到无数先人的考证与取舍的。假若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不热爱劳动,他们的后果可想而知,一定不会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薪火相传什么的就更不必说了。古诗天地观刈麦白居易〔唐代〕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赏析】《观刈麦》是白居易任周至县县尉时有感于当地人民劳动艰苦、生活贫困所写的一首诗,作品对造成人民贫困之源的繁重租税提出指责.对于自己无功无德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现了一个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义精神。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二年(807),诗人三十六岁。周至县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县尉在县里主管缉捕盗贼、征收捐税等事。正因为白居易主管此事;所以他对劳动人民在这方面所受的灾难也知道得最清楚:诗人想到自己四体不勤却饱食禄米,内心十分惭愧。于是直抒其事,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全诗分四层,第一层四句,交代时间及其环境气氛。"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下文要说的事情就发生"人倍忙"的五月。这两句总领全篇,而且一开头就流露出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一派丰收景象,大画面是让人喜悦的。可是谁又能想到在这丰收景象下农民的悲哀呢?第二层八句,通过具体的一户人家来展现这"人倍忙"的收麦情景。婆婆、儿媳妇担着饭篮子,小孙儿提着水壶,他们是去给地里干活儿的男人们送饭的。男人天不亮就下地了;女人起床后先忙家务,而后做饭;小孙子跟着奶奶、妈妈送饭时一齐到地里。她们是要在饭后和男人们一道干下去的。你看这一家忙不忙呢?"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这四句正面描写收麦劳动。他们脸对着大地,背对着蓝天,下面如同笼蒸,上面如同火烤,但是他们用尽一切力量挥舞着镰刀一路向前割去,似乎完全忘记了炎热,因为这是"虎口夺粮",时间必须抓紧呀!舍不得浪费。天气如此之热,白天又如此之长,而人们却竭力苦干,就怕浪费一点时间,可见人们对即将到手的麦子的珍惜程度。"惜"字在这里用得非常好,是用一种违背人之常情的写法来突出人们此时此地的感情烈度。白居易的《卖炭翁》中有"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之语,"愿"字的用法与此处"惜"字的用法正同。笫三层八句,镜头转向一个贫妇人,她被捐税弄得破了产,现时只能以拾麦穗为生,这是比前述阖家忙于收麦者更低一个层次的人。你看她的形象:左手抱着一个孩子,臂弯里挂着一个破竹筐,右手在那里捡人家落下的麦穗。这有多么累,而收获又是多么少啊!但有什么办法呢?现在是收麦的时候,还有麦穗可捡,换个别的时候,就只有去沿街乞讨了。而她们家在去年、前年,也是有地可种、有麦可收的人家呀,只是后来让捐税弄得走投无路,把家产,土地都折变了,至使今天落到了这个地步。第四层六句,写诗人面对丰收下出现如此悲惨景象的自疚自愧。作品的题目叫《观刈麦》,而画面上实际出现的,除了刈麦者之外,却还有一个拾麦者,而且作者的关心也恰恰是更偏重在后者身上。他们二者目前的贫富苦乐程度是不同的,但是他们的命运却有着紧密的联系。今日凄凉可怜的拾麦穗者是昨日辛劳忙碌的刈麦者;又安知今日辛劳忙碌的刈麦者明日不沦落成凄凉可怜的拾麦者呢?只要有繁重的捐税在,劳动人民就永远摆脱不了破产的命运。作者在这里对当时害民的赋税制度提出了尖锐批评,对劳动人民所蒙受的苦难寄寓了深切的同情。而且不是一般的同情,是进而把自己摆进去,觉得自己和劳动人民的差别太大了,自己问心有愧。这时的白居易的诗歌确实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情绪,呼出了劳动人民的声音。这首诗写作上的基本特点是不带任何夸张地、如实地描写现实生活场景。他选取了举家忙碌和凄凉拾穗这两个镜头,使之构成强烈对比。前者虽然苦、虽然累,但他们暂时还是有希望的,至于后者,则完全是断梗浮萍,朝不保夕了。两个镜头所表现的场面、气氛、形象、心理都很好。诗人由农民生活的痛苦联想到自己生活的舒适,感到惭愧,内心里久久不能平静。这段抒情文字是全诗的精华所在。它是作者触景生情的产物,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白居易写讽谕诗,目的是“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在这首诗中,他以自己切身的感受,把农民和作为朝廷官员的自己作鲜明对比,就是希望“天子”有所感悟,手法巧妙而委婉,可谓用心良苦。五、美文共赏到橘子林去①小孩子的记忆力真是特别好,尤其是关于她特别有兴趣的事情,她总会牢牢地记着,到了适当的机会她就会把过去的事来问你,提醒你。【文章用一段表达观点的议论性文字开篇,引出“小孩子”的角色,并点明他们的特点:思想单纯,天真童趣,在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有很强的专注力。】②“爸爸,你领我去看橘子林吧,橘子熟了,满树上是金黄的橘子。"[照应标题《到橘子林去》,引出“到橘子林去”的话题。】③今天,小岫忽然【“忽然”一词,写出了我的惊讶,也暗示了我已然忘记了对女儿的承诺。】向我这样说,我稍稍迟疑了一会【为何迟疑?在迟疑什么?是在迟疑要不要去橘子林?还是在迟疑要怎么回答她?还是在迟疑其他?还需结合后文分析.】还不等回她,她就又抢着【“抢”字写出了小女儿天真童趣,对于自己认定的事情,必会有理有据,也不会无理取闹。]说了:“你看,今天是晴天,橘子一定都熟了,爸爸说过领我去看的。”【照应第一段的议论性内容。】④我这才想起来了,那是很多天以前的事情,我曾领她到西郊去。【爸爸对女儿的陪伴。】那里满坑满谷都是橘子,但那时橘子还是绿的,她并不觉得好玩,只是说:"这些橘子几时才能熟呢?”【孩子所认定的事实很难改变,边界感十分强。在孩子的眼中,所见到的橘子几乎都是金黄色的,因此女儿才会觉得绿色的橘子“不好玩”。】⑤“等着吧,等橘子熟了,等一个晴天的日子,我就领你来看看了。”【补充前因,大人可能只是随口答应的事情,孩子会放在心上,孩子的天真里有信诺的人类天性。】这地方阴雨的日子真是太多,偶然有一次晴天,就令人觉得非常稀罕,简直觉得这一日不能随便放过。小孩子对于这一点也该是敏感的,于是她就这样问我了。去吗,那当然是要去,并不是为了那一言的然诺,却是为了这一股子好兴致。【孩子敏感是天然,大人信守承诺的同时,也有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就算在抗战时期,也依然有“好兴致”,这“好兴致”里既有好天气,也有孩子的期待,当然更有我的好心情。只有热爱生活的家长也才能教育出热爱自然的孩子。】⑥我们走到了大街上。【点明场景。】今天,真是一切都明亮了起来,活跃了起来。【高度概括了大街上自然和人文的特点,自然:明亮;人文:活跃。]石头道上的水洼子被阳光照着,像一面面的镜子;【“水洼子”呼应上文“阴雨日子太多”,表达对晴天的“稀罕”好心情。]女人头上的金属饰物随着她们的脚步一明一灭【女子爱美,爱打扮的本质是对美好依然有追求,依然保有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因此也才佩戴“金属饰物”,“饰物”明灭有摇曳姿态。】;挑煤炭的出了满头大汗,脱了帽子,就冒出一大片蒸气,而汗水被阳光照得一闪一闪的。【挑夫辛苦,却乐得其所,不是忍耐辛劳,所以“汗水”也闪亮。】天空自然是蓝的了,一个小孩子仰脸看天,也许是看一只鸽子,两行小牙齿放着白光,真是好看。【能看到小孩子放着白光的小牙齿,说明小孩子是在笑的,蓝天,小孩,天真浪漫,直接赞美,并又小孩自然顺承到下文“小岫”。作为孩子的天真,情绪的自然熏染,向往的单纯执着,再次点题。】小岫自然是更高兴的,别人的高兴就会使她高兴,别人的笑声就会引起她的笑声。【小孩子易受外界感染,小岫本来就高兴,看到笑着的小孩,情绪感染,自然也变得更高兴。】可是她可并没有像我一样关心到这些街头的景象。她毫没有驻足而稍事徘徊的意思,她的小手一直拉着我向前走,她心里一定是只想着到橘子林去。【孩子的天真,情绪的自然熏染,向往的单纯执着,再次点题。另外需要注意,小岫到橘子林去,作者这里用的是“一定”,是因为小岫“一直拉着我向前走”。】【本段主要写街上之景,皆是寻常事物,却写得极其向上,色彩明亮。意象的选用、比喻的运用、动作的描写、色彩的融合,作者喜悦之情无需多言。】⑦走出城,【移步换景,空间转换。]人家稀少了,景象也就更宽阔了,【景色给人感受的不同。】也听到好多地方的流水声了,看不到洗衣人,却听到洗衣人的杵击声,【再次写到另一类劳动者:洗衣人。而写洗衣人的语句颇有“竹喧归浣女”之味。】而那一片山,那红崖,那岩石的纹理,层层叠叠,甚至是方方正正的,仿佛是由人工所垒成,没有云,也没有雾,崖面上为太阳照出一种奇奇怪怪的颜色,真像一架金碧辉煌的屏风,还有瀑布,看起来像一丝丝银线一样在半山里飞溅。【由城里街上景象带来的愉悦转到城外山林景色带来的沉浸,寓情于景,不言情字,景语皆情语。自然意象选择“流水”“红崖”“岩石纹理”“瀑布”,静动融合自然,以质朴修辞描绘造物的神奇美感,夹杂的“洗衣人的杵击声”再次暗示劳动的形象,与上文“挑夫”,下文“赶大车的人”构成普通劳动者的风景。]我看着眼前这些景物,虽然手里还握着一只温嫩的小胖手,我却几乎忘掉了我的小游伴。【我被眼前之景所吸引,“几乎”忘记了小岫,在这里,作者将“小岫”称为“小游伴”,照应前文“好兴致”的表述,暗示了自己并不是被迫完成孩子的心愿,而是主动出游,将“小岫”称为“小游伴”,也表明了自己和女儿在人格上的平等,我是父亲,小岫是女儿,但我们两个可以成为“玩伴”。】而她呢,她也并不扰乱我,我想,她不会关心到眼前这些景物的,她心里大概只想着到橘子林去。【大人对外物的观察与感受,映衬孩子的单纯执着,认定了“橘子林”,便不为路途景物流连。但需要注意,同样是到橘子林去,前一段用的是“一定”,因为小岫“一直拉着我向前走”,本段用的是“大概”,因为我驻足停留时,“她也并不扰乱我”。】⑧远远地看见一大片浓绿,我知道橘子林已经在望了,然而我们却忽然停了下来,不是我要停下来,而是她要停下来,眼前的一个故事把她吸引住了。【一心向往到橘子林去的小岫,不为外物所动,却被“眼前的一个故事把她吸引住了。“故事”本为先前之事,本不应用“故事”形容眼前之景,但这里作者采用小岫的视角,“故事”于小孩子而言,意味着一种吸引人的存在,是美好的代名词,这里用“故事”而不用“场景”或“见闻”,儿童视角,生动形象,富有韵味。故事是有新奇感和惹人遐想的留白的,而且可以不按世俗的视角观察,为下文小岫突然改变主意,埋下伏笔,情节上呈现“摇曳”波澜,同时流露出对孩子天性纯真的赞美。】⑨是在一堆破烂茅屋的前面,【形容房屋,通常使用的是“一间”,这里用“一堆”,“一堆”是用来形容草的,这里用来形容“房屋”,有只见茅草不见房屋之意,极言房屋之破旧,与下文写茅草屋的破烂相呼应。】两个赶大车的人在给匹马修理蹄子。【此景小岫自然少见,新奇的场景在小岫看来,自然可称为“故事”。】⑩我认识他们,我只是认识他们是属于这一种职业的人,而且他们还都是北方人,都是我的乡亲。他们时常叫我感到那样子的可亲近,可信任。他们把内地的货物运到边疆上出口,又把外边的货物运到内地,他们给抗战尽了不少的力量....….【省略号的用法,此处属于余意未尽,用来引发深入思考,作者以成年人的视角及思维表达对劳动者的评价,并直言对方是自己的“乡亲”,“可亲近,可信任”,并提到抗战背景,使单纯的日常场景有了升华,却又点到即止,表达了对普通劳动者朴素的赞美与亲爱。】他们两个正在忙着,他们一心一意地“对付”那匹马。你看,那匹马老老实实地站着,不必拴,也不必笼,它的一对富有感情的眼睛几乎闭起来了。不但如此,我想这个好牲口,它一定心里在想:我的大哥给我修理蹄子,我们走的路太远了,慢慢地修吧,修好了,我们就上路。【马的人格化描写,是作为劳动者的亲密伙伴,二者不可分割,表达自然淳朴,情感浓郁却又不刻意拔高。】慢慢地修,不错,他正在给你慢慢地修哩。他搬起一个蹄子来,先上下四周抚弄一下,再前后左右仔细端详一番,然后就用了一把锐利的刀子在蹄子的周围修理着。我为那一匹牲口预感到一种飞扬的快乐..…【一系列的动作描写,一系列的细节刻画,在详细写出修蹄子过程的同时,也照应了下文我的思绪之深。】我这样想着,看着,看着,又想着,只是顷刻之间的事情,猛一惊醒,才知道小岫的手掌早已从我的掌握中脱开了,我低头一看,却正看见她把她的小手掌偷偷地抬起来注视了一下。【上文是“几乎忘掉了我的小游伴”,到这里却是已经全然忘记了这个小游伴。】她是在看她自己的小指甲。而且我也看见,她的小指甲是相当长的,也颇污秽了,每一个小指甲里都藏着一点黑色的东西。【小岫的表现,也为下文放弃去橘子林伏笔,孩子的态度转变似乎在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因为此刻她的关注点已经开始转移了,行文丰富有趣。成年人与孩子在平行的两个世界,成年人在感叹见闻时孩子却有截然不同的触动,再次体现童趣。仔细想来,这是一幅多么富有美感的画面!】⑪我不愿再提起到橘子林去的事,我知道小岫对眼前这件事看得入神了,我不愿用任何言语扰乱她,我看她将要看到什么时候为止。【此处成年人的处理方式值得思考,“我不愿再提起”“我知道”“我不愿”“我看她”,不是以大人的权威去粗暴代替或干涉,而是守候、陪伴和观察。】⑫赶马车的人把那一只马蹄子修好了,然后又丁丁地钉着铁掌。钉完了铁掌,便把马蹄子放下了。那匹马把整个的身子抖擞了一下,我说那简直就是说一声谢谢,或者是故意调皮一下。然后,人和马,不,是人跟着马,可不是马跟着人,更不是人牵着马,都悠悠然地走了,走到那破烂的茅屋里去了。【承接上文写修马蹄的事,穿插对人和马关系的观察描述及感受,饶有趣味,再次呈现人和马彼此亲近彼此信任彼此扶持的情感状态,继续包含朴素的赞美。】那茅屋门口挂一个大木牌,上边写着拙劣的大字:“叙永骡车店”。有店就好了,我想,你们也可以少受一些风尘。【段末关于“店”的感慨,表达了作者对劳动者及其伙伴的悲悯与祝福,情感厚重深沉。】⑱“回家。”小岫很坚决地说,而且已经在向后转了。⑭“回家告诉妈妈:马剪指甲,马不哭,马乖。”她拉着我向回路走。⑮我心里笑了,我还是没有说什么,我只是跟着她向回路走。⑯“我的手指甲也长了,回家叫妈妈剪指甲,我不哭,我也乖。”她这么说着,又自己看一看自己的小手。⑰“对,回家剪指甲,你真乖,你比马还乖。"这次我是不能不说话了,我被她拉着,用相当急促的脚步走着。【短小的段落,紧凑的节奏,利用对话推动行文,迅速地收尾,有力地作结。小岫一旦改变主意,就很果决,行动紧跟言语,符合孩子的天性。她看到修马蹄想到的是自己剪指甲,转换有趣又符合孩子的年龄与心理特征。】⑱这时候,太阳已经向西天降落了,红崖的颜色更浓重了些,地上的影子也都扩大了。我们向城里走着,我们都沉默着,小岫不说话,我也不说话。“我不再去看橘子了。”她心里也许有这么一句话,也许并没有。【景物描写简洁有变化,暗示了时间的推移,在结构上有圆合严谨的效果。通篇由“到橘子林去”开端,到“不再去看橘子了”结束,首尾呼应。】【试题亮点】《到橘子林去》是现代著名作家李广田的作品,结构严谨,文笔流畅,题材新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这篇文章写于抗日战争时期,生动描写了普通劳动者的劳动场景,并将普通人的工作与国家命运联结起来,体现了大时代背后的人民力量、思想进步,是革命文化的优秀成果。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在开展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坚持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与加强劳动实践同等重要的思想,把准劳动教育价值取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感情,报效国家,奉献社会。(引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到橘子林去》主要的内容是“我”和小岫看车夫修马蹄这一劳动场景。“我”在去橘子林的途中,也在不断发现劳动者的健美形象,如“挑煤炭的出了满头大汗,汗水被阳光照得一闪一闪的”。在“我”看来,体力劳动者是街上的美好风景。更重要的是,“我”对劳动者的态度,并不是将他们风景化,而是从生活中发现劳动的价值,发现劳动者对于国家民族的巨大贡献。对于“赶大车的”,“我”看到了他们平凡工作中的伟大,“他们把内地的货物运到边疆上出口,又把外边的货物运到内地,他们给抗战尽了不少的力量”。正是无数劳动者默默的奉献,尽职尽责,才让国家有取得抗战胜利的底蕴和基础。“我”对劳动场景的观察十分细致,描写也非常生动。修马蹄的劳动场景,呈现出一种让人向往的美感和神圣感,这对于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有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此外,“我”还关注劳动者的生活,在看到他们有店的时候,想到“有店就好了”,他们“也可以少受一些风尘”,体现了作者对劳动者生活和命运的关切。本文除了通过“我”的视角呈现劳动场景外,还通过小岫来体现劳动场景对孩童的影响,在看到修马蹄的场景之后,小岫居然放弃去她心心念念的橘子林。她以孩童的自然和天真,由马联想到自己,进而要改变自己的卫生习惯,并变得坚强起来。本文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在抗战的背景下,作者将目光转向底层民众,发现了人民在历史中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是20世纪40年代人民本位观的组成部分,也是革命文化的组成部分。李广田的目光是向下的,他看到了普通劳动者的力量。在他看来,正是无数普普通通劳动者的奉献,才让中国有力量和底气反抗外来侵略者,他深情款款地写出了对“赶大车的”这个职业的亲近感和信任感,将车夫的运输工作与抗战时期的物资转运关联起来,正视劳动者对抗战的贡献,指出了底层劳动者与国家的密切关系。本题材料的选取与题目设置,旨在考查学生的文学阅读和理解能力,加强劳动教育和美育,弘扬革命文化,改变固化试题形式,加强对关键能力的考查,具体落实立德树人的目标。在题目设置上,深化基础性,强调对文学阅读关键能力的考查,要求学生具备对文本基本内容和艺术手法的理解和赏析能力,以及在此基础上理解把握文章整体的能力和鉴赏文章风格的能力。试题将美育融合到考生对文章的阅读与分析之中,问答题适当增加开放度,以便更好地考查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六、时事评论新时代劳动者当有新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大厦是靠一砖一瓦砌成的。从袁隆平蹲田培育“东方魔稻”的场景,到高凤林焊接火箭“心脏”的瞬间,从改革开放大潮中解放思想、敢闯敢干的“急先锋”,到新时代勇于创新、追求卓越的“弄潮儿”,无数任劳任怨、拼命苦干的“老黄牛”,激励着成千上万劳动者在平凡岗位上建功立业,在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奉献光和热。踏上新征程,永远不变的,是精神底色;与时俱进的,是劳动素质。当今世界,科技创新竞争与高端产业角逐空前激烈,能否抢占先机、赢得主动,归根结底要以强大的人才队伍做支撑,以高素质的劳动者队伍做保障。今日中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间紧、任务重,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困难多、挑战大,迫切呼唤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练就高超本领,撸起袖子加油干。党的十九大吹响了奋进冲锋号,在新时代展现新作为,广大劳动者正当其时。展现新作为,以冲天干劲激发埋头苦干的奋进精神。任何时候,苦干实干都不过时,是事业成功的“捷径”。翻开劳动模范的故事,脚踏实地的奋斗贯穿始终。比如从零基础开始干铆工、一路铆成了传奇高铁工匠的李学忠,再如迄今攀爬总高度超过200多座珠峰的老电工周红亮,他们的经历告诉我们,任何行当都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成功来自长期摸索的笨功夫。“樱桃好吃树难栽”,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走好的,我们需要的是一股子永不松懈的干劲儿。不负新期待,以执着钻劲焕发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凡世之所贵,必贵其难”。中国迈向高质量发展,如果说其他劳动要素还可能引进,唯有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无法引进。尽管当下我们能开展火箭、卫星等超级工程,但特种钢铁还依赖进口,消费者买个马桶盖都要出国抢购。拥有一大批耐得住寂寞刻苦钻研、在一丝一毫之间倾注心血的高素质劳动者,才能提升中国制造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的地位。政府部门和全社会一同行动起来,在社会氛围和机制保障上多下功夫,在职业教育上多想办法,“大国工匠”一定会越来越多。建立新功勋,以争先闯劲迸发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这是一个创新追逐的时代,“不创新不行,创新慢了也不行”。近来,“缺芯少魂”的问题,再次严峻地摆在人们面前,激发广大劳动者立志通过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是科学技术和工业制造结合的“传动轮”,是自主创新的生力军。拿出逢山开路的闯劲、永不满足的创新精神,未来中国绝不会用别人的昨天来装扮自己的明天。让“劳动者”梦想成真劳动还光荣吗?劳动还能致富吗?这些略显宏大的命题,近来却屡屡引起人们尤其是年轻人的讨论。在网上,有位经济学家曾抛出一条“毁三观”的结论:劳动致不了富,迅速遭到众多网友从事实到逻辑、从学理到情理的全方位反驳。事实证明,靠双手实现梦想、用劳动创造价值,既是人之为人的朴素道理,也是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更是我们时代深植于每个劳动者内心深处的真诚信仰。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是事关社会根基的大命题。亚当·斯密在《国富论》开篇即提出主张,劳动是国民财富的源泉;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更进一步提炼了劳动的意义;因为历来重视勤劳致富、信奉劳动创造价值,中国的变革甚至被外媒称为“勤劳革命”。回溯历史,从“铁人精神”到“红旗渠精神”再到“载人航天精神”,正是劳动者手不停歇、抓铁有痕地实干,才成就了今天的辉煌中国。不可否认,社会上一度对劳动的价值有所怀疑,但时至今日,当蓝领工种薪酬普遍提升,一些企业的大工匠年薪甚至高达百万,劳动价值在回归。这些都构成了十九大报告中“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的坚实基础。今天,劳动者的内涵被前所未有地拓展。网络主播、职业电竞选手、健身私教、梦想规划师……这些之前很少见的工种被创造出来,同时也催生了这个时代新的“人生赢家”。重庆朝天门的“棒棒军”谢幕了,纯粹作体力要求的工作越来越少,呼唤创造力的行业在急剧扩张。随着新发展理念的激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推进,细化的分工,既在拓宽劳动者内涵,也在敦促劳动精度的提升。同样加工一个零件,精度99%是工匠,精度99.99%就成了令人仰视的大国工匠。劳动不仅没有过时,其市场价值还将进一步凸显。报告强调,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正因为知识与劳动已如卯榫般紧扣,我们重申勤勉的意义,更要强调知识的分量。在知识经济风口起飞的创业者,“臂非加长也”“声非加疾也”,是知识提供了杠杆。这是一种风向,更是一种取向:强调埋头苦干不等于一味蛮干,新三百六十行,哪一行都离不开创新。拥抱知识、技能和创新,是中国人口红利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型的必由之路,也是每一个个体放大人生价值的关键砝码。正所谓技多不压身、不看学历看能力,新时代这杆秤,比任何时候都掂得出一个人的真正分量。让劳动者梦想成真,勤劳勇敢者最需要的是更加公平的就业环境、更多人生出彩的机会。30多年前,正是城乡间闸门的打开,让束缚在土地上的手脚一下子伸展开,让中国的生产力有了质的飞跃。今天,当户籍改革继续推进,市场机会持续增加,更多人有机会跻身成才成功的大门。但这条大路仍需要进一步拓宽。从金融浇灌“三农”到孵化创业项目,从强化职业培训到提供职业规划辅导,从增进劳动权益保障到消除就业歧视,当每一个最初的梦想被善待,勤勉劳动自然会成为一种信仰。“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从制度运行的视角看,确保采花的蜂吃到最甜的蜜,甚至比鼓励“蚕吐丝、蜂酿蜜”更为重要,这就需要进一步完善分配制度。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改革发展的成果才能被劳动者共享。当所有勤劳守法者都能致富,做大中等收入群体水到渠成,劳动的价值不言自明。“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根本上靠劳动、靠劳动者。幸福不会从天而降,但劳动可以让梦想成真。用劳动书写我们的新时代“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中国人民,始终革故鼎新、自强不息。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这段风云激荡的历程,刻印下小岗村村民包产到户的红手印,记录着“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定格了亿万农民工坐着绿皮火车进城打工的身影,熔铸着科技工作者不断向未知领域挺进的探索。我们今天所拥有的一切,莫不凝聚着劳动者的聪明才智,浸透着劳动者的辛勤汗水,蕴涵着劳动者的牺牲奉献。从温饱到小康,从封闭到开放,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最大的变化源于劳动者,最高的成就属于劳动者,最美的梦想系于劳动者。千千万万的劳动群众,共同书写下伟大事业的崭新篇章,共同收获了中华民族的无上荣光。让我们用劳动书写新时代,在奋斗中创造美好生活。世界上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天上不会掉馅饼,努力奋斗才能梦想成真。对家庭而言,没有劳动就没有物质财富的积累,就没有生活条件的改善;对个人来说,劳动不仅筑牢了成功的坚实底座,也凝结成宝贵的精神财富。新时代的劳动者,只要肯学肯干肯钻研,练就一身真本领,掌握一手好技术,就能找到人生出彩的舞台,在劳动中发现广阔的天地,在劳动中体现价值、展现风采、感受快乐。让我们用劳动书写新时代,在创新中赢得美好未来。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词典里,从来没有“容易”一词。改革步入深水区,如何祛除顽瘴痼疾、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将改革进行到底?“逆全球化”思潮泛起、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如何提升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信息化革命大潮涌起,如何抓住历史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当此之时,更需倡导创新型劳动、创造性劳动,鼓励劳动者学习前沿技术、掌握高超技能,打造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为“中国智造”、中国创新注入信心和活力。让劳动者得实惠、享荣光,是激发劳动创造力的必由之路。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涵养劳动情怀和劳动品格,在全社会营造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氛围,才能让一切活力竞相迸发、一切源泉充分涌流,凝聚起亿万人民劳动创造的磅礴力量。以“劳动精神”丰富时代价值“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正是无数劳动者,让新中国一路走来,充满活力。激情燃烧的岁月,“铁人”王进喜以双臂搅拌灰浆压住井喷;改革开放的时代,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做着“禾下乘凉梦”充实天下粮仓。新世纪新阶段,不管是有48项技术创新成果、创造经济效益亿多元的吴吉林,还是让嫦娥三号的“冷暖衣”重量不足美国制造五十分之一的苗建印,这些劳模们身上涌动着创造、创新、创业的激情,在劳动中成就了自己的价值,更托举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梦想。模范,原本指的是制造器物的模型、模子,引申开来,就成了值得仿效的人或事。效仿什么?效仿的正是那么一股子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劳动精神”。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1945年,毛泽东同志在陕甘宁边区劳动英雄和模范工作者会议上的讲话中就指出,劳动英雄和模范工作者“有三种长处,起了三个作用”,即带头作用、骨干作用和桥梁作用。劳动精神的重要性,正在于它能激发出人的潜力,让劳动真正成为改变世界的力量。对劳模的表彰,就是对劳动的表彰、对劳动精神的弘扬。不管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还是精神价值的沉淀,离开了劳动,都只是空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敬业”是重要内容。离开了劳动,谈何敬业?其实,对于一个公民,“爱国”首先体现在做好自己的工作、找到自己的舞台;对于一个国家,“富强”需要由无数人的劳动来创造;而一个自由、平等的社会,一个文明、和谐的国家,必然要保证所有人劳动的权利和劳动的尊严。从这个角度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劳动正是我们可以做、也应该做的。对于当代中国,劳动精神更不应该褪色。审视中国的历史方位,我们站上了历史的高岗,转首回眸有足够多的欣慰,举目四望也有着以往任何时代都未曾遇到过的烦恼。如何让“中国制造”升级为“中国智造”,消除出国抢购马桶盖、电饭煲的尴尬?如何增强贫困地区的内生动力,打破贫困的代际传递,让更多人同步进入小康?如何让那些“宁愿在宝马车里哭,不愿在自行车上笑”的青年人补足精神钙质,挥动自立自强的臂膀?这些时代之问,答案可能各不相同,但又一脉相通。任时代如何变化,劳动是一切成功的必由之路,也是一切梦想的坚实底座。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就能“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汇聚强大正能量”。“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是对人类文明进步规律的重要诠释”。劳动精神,更应成为每个人的精神原色。通过劳动,我们收获满足感、快乐感、尊严感,正是这些让我们挣脱物质的枷锁,拥有丰盈的精神世界。或许,无论是对于一个国家、一个社会,还是每一个个体,面对“你将如何存在”的问题,劳动都是最好的回答。让心中住进一位“工匠”专注、耐得住寂寞、对于喜欢的东西穷尽精力,对于细节精益求精,原本以为这样的人遥不可及,最近却发现并非如此。一位朋友,几年前迷上了漆艺,原以为他只是兴趣使然,不会持续太久,因为他平日工作太忙,没想到最近再去看他,已经成为国内该领域小有名气的专家,这些年他将所有业余时间都投入在这个爱好上,制作的漆器作品也从供朋友欣赏升级为高端定制。身边类似的例子还有不少。一位媒体朋友因为喜欢钻研美食,专门做了一个厨艺分享网站,如今竟有了数量可观的会员;一位律师朋友,爱好武术,多年苦练,最近在国内比赛上已拿了几块奖牌;一位一直研究古诗词的同学,在业余时间开设了自己的诗词评析公号,现在已走上大学讲堂,和高校学生分享心得……这些成功看似偶然,但细细揣摩,从业余爱好走向专业认可,是缘于几个共性的原因,其一,在兴趣的指引下,找到了自己的爱好,专注投入,只求技艺精进,不抱功利之心;其二,因为水平的提升,得到市场和专业领域的认可,不仅拥有了“粉丝”,而且实现了以技养艺的反哺。而在两者的背后,折射出的正是工匠精神,热爱、专注、精益求精。在一些人看来,工匠精神听来多少有些“高大上”,但其实,技艺水准或许有高低,仅就精神追求而言,每个人的心中都可驻进一位“工匠”。认真修手表也可以从技师成长为大师,专注于唱歌也可以让歌声引起他人的灵魂共鸣,躬耕于美食也可给周围的人带来身心愉悦……不管怎样的职业、不分行业和领域,在真诚热爱的基础上精益求精,拥有诚心、耐心与专心,这都是对工匠精神的最好诠释。让心中驻进“工匠”,需要心怀热爱与欣赏。正如那个人们耳熟能详的寓言:面对同样盖房子的工作,在第一位工匠看来,只是在做砌砖的工作;在第二位工匠看来,是在盖房子,让人有所居;在第三位工匠看来,自己的工作是为了让这个城市变得更美丽,让住进房子的人能够更开心、幸福。只有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心存热爱,才能更长时间地坚持与付出。让心中驻进“工匠”,还要有足够的恒心与毅力。喜欢一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