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锦州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辽宁省锦州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辽宁省锦州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辽宁省锦州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辽宁省锦州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辽宁省锦州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公元前280年,秦将白起率军突然在楚国腹地出现,随后其兵峰席卷了汉水流域。进军中,“士卒,以军中为家,将帅为父母,不约而亲,不谋而信,一心同功,死不旋踵”。材料这一现象是因为()A.商鞅变法后秦实行奖励耕战 B.合纵连横之术的运用C.秦国粮草枯竭极力谋求速胜 D.激起儒家学派的反抗【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士卒,以军中为家,将帅为父母,不约而亲,不谋而信,一心同功,死不旋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奖励耕战,极大提升了秦国将士的战斗力,出现“以军中为家,将帅为父母,不约而亲,不谋而信,一心同功,死不旋踵”的情景,A项正确;合纵连横是战国时期纵横家所宣扬并推行的外交和军事政策,与秦国将士勇敢无关,排除B项;材料中说明秦军战斗力提升,没有体现秦国粮草枯竭极力谋求速胜的信息,排除C项;材料中说明秦军战斗力提升,没有体现儒家学派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2.汉高祖推行了“什五而税一,量吏禄,度官用,以赋于民”的赋税政策;汉文帝即位之后,“躬修玄默,劝趣农桑,减省租赋”,减轻刑罚,化行天下。可见,与秦朝相比,汉初统治集团()A.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B.注重政治经济制度创新C.追求盛世的恢宏与壮美 D.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汉高祖推行了‘什五而税一,量吏禄,度官用,以赋于民’的赋税政策;汉文帝……减轻刑罚,化行天下”,并结合所学可知,汉初将恢复发展经济,稳定社会作为首要任务,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这与秦朝暴政相比有所变化,D项正确;汉武帝时期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排除A项;汉初主要改变的是施政策略,而非制度创新,汉初基本沿袭了秦制,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汉初的“与民休息”政策,未体现“追求盛世的恢宏与壮美”,排除C项。故选D项。3.表中诗句反应出两税法()白居易“胡为秋夏税,岁岁输铜钱。钱力日已重,农力日已殚。”柳宗元“蚕丝尽输税,机杼空倚壁。”杜荀鹤“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A.简化税目,统一税制 B.将役折钱,赋役合并C.制度缺陷,现实困境 D.取消户税,夏秋两征【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材料中三位诗人都描述了两税法给百姓带来的沉重负担,反映出两税法制度缺陷,现实困境,C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两税法的影响,而其他三个选项描述的是两税法的内容,排除A、B、D项。故选C项。4.辽国建立后,以汉人参与礼制建构,制定了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等。相比于汉唐以来礼乐式微之势,辽礼更具完整性、礼仪性,可谓中原礼乐之重建。由此可知()A.辽国重视塑造正统地位 B.儒家文化主流地位确立C.民族文化融合程度加深 D.少数民族普遍接受礼乐【答案】C【解析】根据题材料“以汉人参与礼制建构……辽礼更具完整性、礼仪性,可谓中原礼乐之重建”可知,辽国借鉴了汉人的礼乐制度且更具完整性和礼仪性,这说明此时民族文化融合程度加深,C项正确;材料无法看出辽国重视塑造正统地位,排除A项;汉武帝时期儒家文化主流地位确立,排除B项;“普遍”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5.元朝是首次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形成了各民族文化交流发展的有利环境,同时民族矛盾、阶级矛盾交织在一起。下列表述属于元朝的是()①设立理藩院管理边疆民族事务②设澎湖巡检司经略台湾③在云南等地设置行省征发赋役④纸币作为单一流通货币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③④ D.②③④【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①设立理藩院管理边疆民族事务是清朝。②③④都是元朝的内容,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

6.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在其《读通鉴论》中提出,“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的政治伦理原则,他甚至说:“宁丧天下于庙堂,而不忍使无知赤子窥窃弄兵以相吞噬也”。据此可知,王夫之()A.主张彻底废除君主专制统治 B.突破传统政治伦理并关心百姓命运C.宣扬了民主自由的启蒙思想 D.抨击程朱理学严重脱离现实的弊病【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王夫之认为“生民之生死”重于“一姓之兴亡”,突破了正统儒家的纲常名教,体现了突破传统政治伦理并关心百姓命运,B项正确;“彻底”的表述过于绝对,王夫之是地主阶级,不会主张彻底废除君主专制统治,排除A项;材料体现了王夫之对传统儒家民本思想的发展,没有宣传民主自由思想,并未受到西方启蒙思想影响,排除C项;材料是对传统政治伦理的突破,并未对程朱理学进行抨击,排除D项。故选B项。7.1874年日本侵台,清廷由此发生海防与塞防之争。李鸿章等人力主海防,放弃塞防;湖南巡抚王文韶主张塞防。左宗棠则主张海防与塞防并重,指出,不收复新疆,陕甘清军便会被长期牵制,不仅不能裁减兵饷、助益海防,尤其招致英、俄渗透。晚清的“海防与塞防之争”()A.说明了清廷政治统治的腐败无能 B.体现出清廷维护国家主权的决心C.致使新疆地区开始引起清廷重视 D.反映出清廷面临严重的边疆危机【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19世纪70年代,中国边疆形势严峻。陆上,西北的新疆大部分地区被中亚浩罕国将领阿古柏率军占据,俄国还出兵侵占了伊犁。海上,日本侵略台湾。清政府内部围绕国防问题发生了海防与塞防之争,D项正确;“海防与塞防之争”不能说明清廷统治是否腐败,排除A项;“海防与塞防之争”体现的是国防战略方面的争议,不能简单地认为左宗棠主张海防与塞防并重就是“维护国家主权”,李鸿章力主海防就是“妥协投降”,且材料未提及清廷支持哪一方观点,排除B项;在海防与塞防之争出现之前清朝就已经重视新疆问题,排除C项。故选D项。8.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实行总统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袁世凯正式就任大总统后,又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上述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责任内阁制在中国行不通 B.在当时的中国只能实行总统制C.民主与专制的斗争激烈 D.专制独裁的传统在中国没有受到冲击【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帝即位后,为维护民主革命成果,防范袁世凯独裁,孙中山等人通过《临时约法》将政体从总统制调整为责任内阁制,袁世凯镇压二次革命后,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民国初年政体的频繁变化反映的实质问题是,民主与专制的斗争激烈,C项正确;政体变化和袁世凯废除责任内阁制只是表面现象,并非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排除A项;在当时的中国只能实行总统制的说法绝对,排除B项;专制独裁的传统在中国没有受到冲击与“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等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9.下表是陕甘宁边区公营贸易收入在财政岁入总额中的占比变化情况(单位:万元,1939-1940年为法币,1941-1945年为边币)。这一变化说明年份19391940194119421945公营贸易收入6.032.72—13963.2075999.53财政收入660.03973.101960.5134867.50161007.43百分比0.91%0.28%—42%47.07%A.边区抗战的经济基础更加稳固 B.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确立C.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被突破 D.边区的币制改革成果显著【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陕甘宁边区公营贸易收入在财政岁入总额中的占比称增长趋势,尤其是抗战后期增长迅速。结合所学可知,陕甘宁边区为适应抗战需要,实行减租减息政策,开展大生产运动,改革财政政策,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发展,使得边区抗战的经济基础更加稳固,这与材料主旨相符,A项正确;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确立于新中国成立后,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被突破”,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边区的币制改革,排除D项。故选A项。10.1948年11月23日,中共中央东北局根据东北解放后的形势,作出了《关于全东北解放的形势与任务决议》,明确提出党的工作重心的转变,就是要完成“经济建设的巨大的历史任务”,其主要目的是为了()A.建设新东北,支援全国解放战争 B.开始东北地区实行土地改革C.在东北地区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D.促进东北地区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明确提出党的工作重心的转变,就是要完成经济建设的巨大的历史任务”,可以看出东北局根据东北解放后的形势,作出了正确的决议,为之后的解放全国提供了有力地支援,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主要目的是服务解放战争,而“开始”表述错误,排除B项;社会主义改造的时间是1953——1956年,排除C项;东北地区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是从“一五计划”开始的,排除D项。故选A项。11.1992年,两岸达成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为关系解冻撕开了裂口。数轮接触后,2005年国共两党领导人60年来首次会面。2008年以后,两岸直接“三通”,高层互动和协议签署明显加快。2015年,习近平、马英九两位“先生”,终结了跨世纪的两岸仇怨,改写了最初未曾料到的两岸关系历史,重塑了可能趋于黯然的两岸关系未来。这充分表明()A两岸均坚持一国两制原则 B.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果越来越大C.两岸关系的改善完全由两岸民意决定 D.两岸关系由国共两党决定其发展走向【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1992年,两岸达成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为关系解冻撕开了裂口……2008年以后,两岸直接‘三通’,高层互动和协议签署明显加快。2015年,习近平、马英九两位‘先生’,终结了跨世纪的两岸仇怨,改写了最初未曾料到的两岸关系历史,重塑了可能趋于黯然的两岸关系未来”,可知,两岸在改善关系的道路上成果显著,这充分表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果越来越大,B项正确;“一国两制”原则是大陆提出的解决台湾问题的方案,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两岸改善关系的政治行动,无法体现两岸的民意,排除C项;决定两岸关系发展走向的关键因素是祖国大陆的发展进步,排除D项。故选B项。12.罗马是--个懂得妥协和对话的民族。罗马共和国历来就是贵族和平民相互对抗的政治家园,但在漫长的历史中,两大阶级并没有出现你死我活和不可共存的对抗,当每次激烈的冲突,甚至可能演化为斗争的时候,他们都能运用讨价还价的政治妥协技巧来化解。以下属于罗马共和国政治内容的是()①执政官有两人,一年一任②元老院由卸任高级官员组成,终身任职③公民大会是罗马国家最高权利机关④王位世袭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罗马共和国的国家权力由执政官、元老院和公民大会掌握。执政官有两人,一年一任;元老院由卸任高级官员组成,终身任职;公民大会有权立法、宣战、媾和与审判,是罗马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由此可知,①②③均符合题意,D项正确;罗马共和国时期根据没有国王,“王位世袭”与题意不符,所以④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项。13.拜占庭在实用科学如建筑、美术等方面成就突出,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欧教堂采用了拜占庭式的穹顶。正当文艺复兴兴起时,拜占庭则出现了与人文主义近似的倾向,即所谓“拜占庭文艺复兴”。据此可知,当时欧洲()A.思想解放植根于东欧文化 B.东正教文明区域扩展C.文化的同源异流特征明显 D.东西欧文化遥相呼应【答案】D【解析】据材料可知,西欧文艺复兴时期采用了拜占庭建筑风格,而拜占庭也兴起了西欧式的文艺复兴,因此,在当时的欧洲,东西欧文化遥相呼应,D项正确;文艺复兴植根于希腊罗马古典文化,排除A项;东正教文明区主要集中于东欧拜占庭和俄罗斯,材料的空间是东西欧,排除B项;材料信息没有体现文化的同源异流特征,排除C项。故选D项。14.19世纪中后期,以英国为开端,欧洲各国兴起了建立公共图书馆浪潮。无论是城市还是偏远农村,地方政府纷纷设立公共图书馆。进入图书馆的读者没有性别、身份限制,除提供图书阅读服务外,读者还可以享受台球室、棋艺中心、咖啡屋等娱乐设施。公共图书馆运动的兴起()A.标志着社会保障制度建立 B.是工业革命时代产物C.满足了精英群体文化诉求 D.是基层政府自治体现【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19世纪中后期,以英国为开端,欧洲各国兴起了建立公共图书馆浪潮除提供图书阅读服务外,读者还可以享受台球室、棋艺中心、咖啡屋等娱乐设施”及所学知识可得知19世纪中后期在工业革命背景之下,图书馆的建立一方面为适应提高国民文化素养的需要,同时满足人们在工作之余休闲娱乐的需要,欧洲公共图书馆的修建,是工业时代社会发展的产物,B项正确;公共图书馆的建立不能标志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排除A项;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是整个公民群体,而不只是精英群体,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基层政府自治,排除D项。故选B项。15.1941年7月1日,斯大林在致丘吉尔的电报中,提出要英国在法国北部开辟反希特勒的新战场,丘吉尔在回信中拒绝了;1942年7月,英美暂时搁置登陆西欧的计划,第二战场开辟计划第二次被延迟;1943年5月“三叉戟”会议上和8月魁北克会议上,英美决定进攻西西里,斯大林为第二战场的再次延迟而愤怒。导致第二战场开辟延迟的主要原因是()A.美英战略重点集中在太平洋地区 B.德日法西斯在西欧的兵力具有相当优势C.美英与苏联意识形态导致合作受阻 D.美英希望苏德两败俱伤以坐收渔翁之利【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期间,丘吉尔拒绝斯大林在法国开辟新战场的要求,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后,英美一再延迟开辟第二战场的主要原因是,美英希望苏德两败俱伤以坐收渔翁之利,D项正确;美英的战略重点集中在欧洲而非太平洋地区,排除A项;日本法西斯在西欧没有布置兵力,并且法西斯兵力优势不是影响英美与苏联合作的主要原因,排除B项;意识形态的差异并未阻止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与合作,排除C项。故选D项。

16.在2008年金融危机冲击下,西方七国集团在全球经济治理中力不从心,不得不寻求新兴经济体的帮助。美国最终同意召开G20领导人华盛顿峰会,达成了各方采取紧急措施支持全球经济和稳定金融市场、加强金融监管和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等行动计划。上述材料反映了()A.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逐步完善 B.国际关系民主化得到普遍认同C.全球治理的主要力量发生变化 D.经济全球化导致国际竞争加剧【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中可知,21世纪,全球经济治理中,七国集团已力不从心,G20领导人华盛顿峰会吸纳了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参与,反映出全球治理的主要力量正在发生变化,C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正逐步走向完善,排除A项;材料不能说明国际关系民主化得到普遍认同,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经济全球化导致的合作加强而非国际竞争的加剧,排除D项。故选C项。

二、非选择题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20世纪60年代初,当时的中国科学院文学所集体编写出版过一部《中国文学史》。宋代部分是钱钟书先生执笔的,他在其中说道:“在中国文化史上有几个时代是一向相提并论的:文学就说‘唐宋’,绘画就说‘宋元’,学术思想就说‘汉宋’——都得数到宋代。”从多种文化脉络来看,宋代都处于重要位置。——摘自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等《稽古·贯通·启新:中国古代史》材料二由于北方沦陷,对外交往必须通过海道,因此泉州、广州、明州(宁波)迅速发展,成为三大对外贸易港口。南宋政府在这些地方设立市舶司(管理海上对外贸易的官府),宋高宗在位的晚期,市舶司的收入达二百万贯,超过北宋最高额一倍。由此可见,南宋对外贸易的繁荣超过了北宋,形成了通向日本、高丽、东南亚、印度、波斯、阿拉伯的海上丝绸之路。——摘自樊树志《国史概要(第二版)》(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文学、绘画和学术思想三个方面概述宋朝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南宋外贸路线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导致此变化的主要原因。【答案】(1)地位:文学:词到宋朝进入鼎盛时期,备受人们喜爱。

绘画:绘画成就以山水画最为突出,花鸟画、人物画水平也很高。

思想:程朱理学从南宋后期起受到官方尊崇,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2)变化:南宋时传统的陆上丝绸之路不畅,海上丝绸之路发达。原因:宋朝造船业发达,指南针的运用为海上丝绸之路提供技术条件;唐宋抑商政策松动促进海上贸易发展(或重视海上贸易)海上运输能力比陆路大。【解析】小问1详解】地位:依据材料“文学就说‘唐宋’”,结合所学可知文学:词到宋朝进入鼎盛时期,备受人们喜爱。依据材料“绘画就说‘宋元’”,结合所学可知绘画:绘画成就以山水画最为突出,花鸟画、人物画水平也很高。依据材料“学术思想就说‘汉宋’”,结合所学可知思想:程朱理学从南宋后期起受到官方尊崇,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小问2详解】变化:依据材料“由于北方沦陷,对外交往必须通过海道”,得出南宋时传统的陆上丝绸之路不畅,海上丝绸之路发达。原因:从宋朝技术进步分析,得出宋朝造船业发达,指南针的运用为海上丝绸之路提供技术条件;从唐宋重农抑商政策角度分析,得出唐宋抑商政策松动促进海上贸易发展(或重视海上贸易)海上运输能力比陆路大。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把人们从宗教的束缚下解放出来,现实社会的重要性提高,世俗权力特别是王权得到加强。通过马丁·路德翻译拉丁文《圣经》等方式,作为民族凝聚力重要工具的民族语言得到普及,进一步使得宗教共同体的地位下降,民族共同体的地位上升。——摘编自李宏图《论近代西欧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材料二1901年,梁启超在《中国史叙论》一文中,最早使用了“中国民族”一词,在同年发表的《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一文中,他又率先向国人介绍了“民族主义”这个新名词。他认为国民的独立自由是国家独立自由的前提,所以他的民族主义既肯定了人的基本权利和法律自由,也强调了国民拥有参与政治的权利。由梁启超最早提出的“中华民族”这一表示中国境内各民族是统一的民族共同体之观念,到五四运动前后,开始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和采用,而九一八事变后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的刺激,激化了人们的民族认同感和责任感,从而使“中华民族复兴”之观念最终形成并成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社会思潮。——摘编自郑大华《近代“中华民族复兴”之观念形成的历史考察》(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西方民族国家观念形成的表现,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指出梁启超的民族主义思想有何进步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提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意义。【答案】(1)表现:世俗王权强化;民族语言普及;民族认同观念兴起。原因: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展;资产阶级的形成和力量的壮大;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促进思想解放;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2)进步:将民族意识与国家独立、自由联系在一起;强调民权思想。意义:唤起了国人的民族意识,增强了民族的凝聚力,促进了民族独立和政治近代化;推动了“实业救国”和“提倡国货”的开展,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促进了思想启蒙,有利于推动中国救亡图存运动(中国人民反专制求民主的斗争)的发展。【解析】【小问1详解】表现:依据材料“世俗权力特别是王权得到加强”得出世俗王权强化;依据材料“作为民族凝聚力重要工具的民族语言得到普及”得出民族语言普及;依据材料“进一步使得宗教共同体的地位下降,民族共同体的地位上升。”得出民族认同观念兴起。原因: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分析,得出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展;从阶级层面分析,得出资产阶级的形成和力量的壮大;依据材料“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把人们从宗教的束缚下解放出来”得出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促进思想解放;从近代科学的影响分析,得出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小问2详解】进步:依据材料“他认为国民的独立自由是国家独立自由的前提”得出将民族意识与国家独立、自由联系在一起;依据材料“所以他的民族主义既肯定了人的基本权利和法律自由,也强调了国民拥有参与政治的权利”得出强调民权思想。意义:依据材料“激化了人们的民族认同感和责任感”得出唤起了国人的民族意识,增强了民族的凝聚力,促进了民族独立和政治近代化;从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分析,得出推动了“实业救国”和“提倡国货”的开展,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从思想启蒙分析,得出促进了思想启蒙,有利于推动中国救亡图存运动(中国人民反专制求民主的斗争)的发展。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世纪70年代,西欧成为世界上最早出现人口老龄化的地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生育观的变化,加之各种其他因素的影响,发达国家新生儿出生率大大降低,老年人口在其社会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加,使得发达国家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最典型的例子是二战后德国在排除移民的情况下人口几乎没有增长。——摘编自王仲《国外关于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观点及措施简介》材料二德国根据人口结构变化进行改革,构建了颇具特色的养老服务体系,通过税收减免措施,降低育儿成本,制定《一般平等待遇法》《母亲保护法》等法律保障生育主体的职场合法权益,提高生育福利增加对儿童保育方面的投资,从而建立生育友好型社会;实现三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即法定养老保险、企业养老保险和私人养老保险;对养老护理服务从业人员进行统一的教育培训,建立较为完备的养老护理教育培训体系;为了有效解决老龄人口对长期护理服务需求的问题,德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应运而生,其标志性法律为1994年颁布的《长期照护保险法案》。总之,德国通过改革缓解了老龄化现象,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由于种种原因,老龄化问题没能从根本上解决。——摘编自吴宦熙《典型发达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制度设计》(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欧人口老龄化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二,概括德国建立养老服务体系的主要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德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制度设计。【答案】(1)背景:工业革命的影响;科技和医疗卫生的发展;生育观念的变化;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2)概括:建立生育友好型社会;实现三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建立养老护理教育培训体系;构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评价:德国应对老龄化的制度设计是历史发展和现实需要的结果;制度设计形成了完整的体系;产生了一定的效果,但没能从根本上解决老龄化的社会问题。【解析】(1)历史背景:依据材料“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生育观的变化”,得出工业革命的影响;从科技进步和医疗角度分析,得出科技和医疗卫生的发展;依据材料“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生育观的变化”,得出生育观念的变化;从两次世界大战分析,得出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2)概括:依据材料“提高生育福利增加对儿童保育方面的投资,从而建立生育友好型社会”,得出建立生育友好型社会;依据材料“实现三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即法定养老保险、企业养老保险和私人养老保险”,得出实现三支柱养老保险体系;依据材料“对养老护理服务从业人员进行统一的教育培训,建立较为完备的养老护理教育培训体系”,得出建立养老护理教育培训体系;依据材料“为了有效解决老龄人口对长期护理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