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部分学校2023届高三5月模拟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湖南省部分学校2023届高三5月模拟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湖南省部分学校2023届高三5月模拟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湖南省部分学校2023届高三5月模拟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湖南省部分学校2023届高三5月模拟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湖南省部分学校2023届高三5月模拟历史试题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共48分。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表所示为出土文物中所载西周时期诸侯的册命金文。这些金文内容可用来说明,西周时期()邢侯簋“朕臣天子,用册王命”大盂鼎王曰:“盂,若(敬)乃正,勿废朕令”牧簋王曰:“牧……敬夙夕废朕令”A.天子高度集权 B.贵族等级秩序森严C.契约精神萌发 D.宗法血缘关系强化〖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周(中国)。根据材料“盂,若(敬)乃正,勿废朕令”等信息可知,西周在册封诸侯时,强调诸侯一定要服从周王的命令,这体现出分封体制下等级秩序的森严,B项正确;天子在当时并未拥有至尊权威,这时期天子权力未高度集权,排除A项;材料内容没有强调天子与诸侯之间的契约关系,因此并不能得出契约精神开始萌发的结论,排除C项;宗法血缘强调周天子与诸侯之间的血缘关系,材料内容没有涉及血缘关系方面的论述,故得不出宗法血缘关系强化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B项。2.周代施行于贵族王室社会上层的礼仪到汉代时一变而成为社会各阶层共同遵循的行为规范。汉儒把这些规范归纳为六礼、七教、八政,几乎所有社会成员的行为都能从这庞大复杂的网络体系中找到依据和评价标准。这反映出汉代()A礼乐制度文化得到重建 B.儒学思想走向了世俗化C.纲常伦理体系日益完善 D.国家管理能力得到提升〖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周至汉代(中国)。据材料“汉儒把这些规范归纳为六礼、七教、八政,几乎所有社会成员的行为都能从这庞大复杂的网络体系中找到依据和评价标准”,可知汉代儒生将原先只适用于贵族的礼仪秩序覆盖至整个社会成员,这适应了汉代专制统治强化的需要,也反映国家治理能力得到加强,D项正确;礼乐制度已经不再是专属于贵族阶层的,这说明其并未得到重建,排除A项;礼仪制度覆盖社会各阶层并不等于儒家思想走向世俗化,排除B项;材料中强调了纲常伦理体系的覆盖面,而非体系的完善化,排除C项。故选D项。3.东晋及宋、齐、梁、陈各朝先后在其管辖地区内用北方的地名设置了一批州、郡和县,后世称为侨州、侨郡、侨县,用来安置北方流民。北魏时期,拓跋政权也在南北交争地带设置新郡县或侨州、侨郡。据此可知,当时设置侨州、郡县的主要目的是()A.加速民族交融 B.争夺农业人口 C.扩展统治区域 D.维护中央集权〖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魏晋南北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南方的东晋和宋、齐、梁、陈等政权和北魏政权设置侨郡等来安置流民,可见这些举措是为了争夺农业人口,B项正确;设置侨州、郡县有利于加速民族交融,不是主要目的,排除A项;设置侨州、郡县是在原有领土范围上,与扩展统治区域无关,排除C项;设立侨州郡以统流人,是当时各国统治者争夺人口的一种手段,主要目的不是维护中央集权,排除D项。故选B项。4.据统计,在北宋熙宁十年(1077年)的赋税收入中,田赋收入约占国家赋税收入的三分之一,工商税收及杂税约占国家赋税收入的三分之二,而且大部分赋税收入税额都是以货币交纳的,即使就两税而言,当中也有三分之一的税额以货币交纳。材料信息表明北宋时期()A.商品经济发展繁荣 B.地租形态发生变化C.纸币流通较为广泛 D.赋税征收渠道多元〖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北宋熙宁十年(1077年)的赋税收入中,工商税及杂税收入约占三分之二,大部分税收都是以货币形式缴纳的,即使两税中也有三分之二的税额以货币缴纳,工商税收额的增加以及货币税收形态的出现反映出北宋时期商品经济的繁荣,A项正确;材料并未讲到地租形态,排除B项;材料并没有说明这些货币是金属货币还是纸币,且当时纸币使用地区有限,排除C项;材料与赋税征收渠道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5.嘉庆前期,江南官民不再以传统的奢华与精致为时尚,转而追求西方器物与审美。海宁人陈缠细致地记录了这一风俗变化,谓:“夫居处之雕镂,服御之文绣,器用之华美,古之所谓奢也。今则视为平庸无奇,而以外洋之物是尚。”这反映出当时江南地区()A.沦为西方列强的商品市场 B.对外贸易政策发生异变C.受到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D.东学西渐影响社会风尚〖答案〗C〖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和原因题。时空是清代(中国)。据材料“今则视为平庸无奇,而以外洋之物是尚”,可知清代江南地区的官民不再以传统的奢华为时尚,转而追求西方器物,这主要是由于此时期中西贸易发展,许多西洋货物涌入中国,这反映了中国受到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C项正确;中国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发生在鸦片战争以后,排除A项;此时期对外贸易政策并未发生变化,依然是闭关政策,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西方器物传入中国,而不是东学西渐,排除D项。故选C项。6.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美国拒绝同英法合作对中国发动战争。美国国务卿菲什向驻华公使镂斐迪指示:你要向中国表示美国的诚意……同时,清政府须“履行它同美国经由各项条约或协定所承担的一切诺言和义务”。对材料信息解读合理的是,当时()A.美国在华势力受到排挤 B.中国的独立受到列强保护C.中美关系摆脱敌对状态 D.美国极力维护其在华利益〖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结合所学可知,当时美国实力未足够强大,第二次鸦片战争美国表面上不直接参与英法的军事行动,但是却派遣驻华公使乘本国军舰与英法公使一起随同联军协调行动,同时向清政府示好,要求清政府“履行它同美国经由各项条约或协定所承担的一切诺言和义务”,其目的在于,在不使用武力的情况下,尽可能地维护美国的利益,取得更多特权,D项正确;材料中美国拒绝了与英法合作发起战争,并不能看出美国在华势力受到了排挤,排除A项;列强是要侵略占领中国的,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不能体现第二次鸦片战争前中美关系是否处于敌对状态,排除C项。故选D项。7.1896年,维新派创办的《时务报》刊发了《论中国参用民权之利益》一文,其中提出在中国君权渐失的情况下,“参用民权”是君权得以行使的必要条件,“必民权复,而君权始能行”。这反映了维新派()A.极力维护传统政治体制 B.赞同中体西用思想C.思想宣传受旧势力掣肘 D.对民主政治的探索〖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96年(中国)。由材料可知,维新运动期间,维新派认为君权的振兴得益于民权的强化,这反映了维新派对民主政治的探索,D项正确;这一时期维新派已经强调要变更传统政治体制,排除A项;“中体西用”是洋务派的主张,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并未体现出其思想宣传受到旧势力的掣肘,排除C项。故选D项。8.1912年2月,上海报界公会举行同业会议,对新政府仓促要求改用新历表示不满,指出“一国之历数,非总统一人所得私”,新历应“取便于众而颁布”,因而与会各报一致不执行改历命令,并认为这才是“尊重共和新国之国体”。这反映了()A.总统政治权力得到扩张 B.政治观念受到了革命影响C.新旧社会习俗冲突激烈 D.资产阶级寻求扩大话语权〖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2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辛亥革命后,当时的上海报界因政府仓促改行新历,而对政府提出了批评,并因此拒绝使用新历,这表明上海报界借助新的政治观念抨击政府,这也表明辛亥革命影响了传统政治观念,B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涉及总统权力的扩张,排除A项;上海报界只是对政府仓促改行新历感到不满,不能表明当时新旧社会习俗冲突激烈,排除C项;上海报界并不是在借此扩大资产阶级的话语权,排除D项。故选B项。9.如表所示为1932~1936年华商、日商、英商纱厂棉纱棉布销售量所占百分比变化情况(单位:%)。对表中数据变化解读合理的是,这一时期()年份棉纱(以各商总计为100%)棉布(以各商总计为100%)华商日商英商华商日商英商1932—193369.128.52.435.655.39.11933~193468.130.61.336.157.36.61934~193569.429.31.335.059.25.81935~193666.132.61.330.263.76.1A.中国民族企业的竞争力增强 B.列强资本逐渐退出中国市场C.日资企业加紧在华进行扩张 D.英国丧失工业经济大国地位〖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以得出准确时空是1932~1936年(中国、日本、英国)。据材料可知,这一时期日商在中国的棉纱和棉布的销售量呈明显增长趋势,这表明这一时期日资企业加紧了对华侵略,C项正确;这一时期华商生产的棉纱和棉布的产量一度有所增加,但随后又出现了下降趋势,这表明中国民族企业的竞争力并未增强,排除A项;由材料可知,日商所产的棉纱和棉布所占比重在上升,排除B项;英国棉纱、棉布在当时中国市场占比虽然不高,但并不表明其丧失了工业经济大国的地位,英国在题干涉及的时间虽然不是世界第一工业大国,但依然是世界工业经济大国,D项表述与史实也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0.1953年,党和政府提出,今后“要逐步实行比较完备的人民民主法制,来保护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1956年,党的八大指出“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人民民主的法治,巩固社会主义建设的秩序”。据此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加强民主法治建设()A.适应了经济建设的需要 B.突出了人民的主体地位C.强化了法律的根本地位 D.维护了国家治理的体系〖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3年至1956年(中国)。1953年,党和政府指出,要进行系统化的民主法治建设来保护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1956年,党的八大指出,必须加强人民民主法治建设,巩固社会主义建设秩序,从这些信息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加强民主法治建设的举措适应了经济建设的需要,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A项正确;材料虽然有关于人民民主法制的信息,但并未突出人民的主体地位,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出强化法律的根本地位,排除C项;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11.印加帝国时期印卡国王在全国各地建太阳神庙,神庙内不仅供奉太阳神,也供奉各地方的主神,有贵族出身的女子为之服务。太阳神庙是各地的主要神庙,还有其他地方性的神庙。由此可见,印加帝国()A.神权干预政治发展 B.国君独揽行政大权C.地方行政体系完备 D.借助神权维护统治〖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根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道准确时空是:古代美洲。由材料可知印加国王将国家的主神太阳神的神庙建在各个地方,同时也维护当地的地方信仰,通过这一手段来笼络当地人,维护政权的统治,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宗教对政治的干预,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其在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排除B项;在各地建立神庙并不表明地方行政体系完整,排除C项。故选D项。12.罗马征服高卢地区后,在高卢地区开始兴建起剧场和竞技场,以吸引人们前去观赏。而竞技场则比剧院更大,同罗马本土人一样,高卢人对角斗和赛车的迷恋同样十分狂热。这表明古代罗马()A.促进了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 B.贵族阶层安于享乐C.推动了被征服地区的罗马化 D.拥有较高建筑水平〖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据材料可知,罗马在“高卢地区”建立“罗马式”的剧场和竞技场,而此地区的高卢人“同罗马本土人一样”,这表明古代罗马推动了被征服地区的罗马化,C项正确;高卢地区位于今天的欧洲,所以材料不能体现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互鉴,排除A项;材料不涉及观众属于什么阶层,得不出贵族阶层安于享乐,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剧场和竞技场的建筑细节,不能说明古代罗马是否拥有较高建筑水平,排除D项。故选C项。13.16世纪后半期,英国的商人、冒险家在王室的支持下以走私和海盗的方式对西班牙的独占贸易提出挑战。1577年至1580年,德雷克在英国政府的默许下,向西环球航行,沿途抢劫西班牙领地,三年航行使他满载而归。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英国()A.国家主导资本原始积累 B.政府力量助推海外殖民掠夺C.海上实力源于商业发达 D.通过暴力方式实现贸易自由〖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航路开辟后的英国。据材料“‘英国的商人、冒险家在王室的支持下’对‘对西班牙的独占贸易提出挑战’”,“德雷克在英国政府的默许”“沿途抢劫西班牙领地”等信息可以直接得出,近代早期英国王室和政府支持殖民扩张,与其他国家争夺海上霸主地位,B项正确;A项的“主导”表述过于绝对,且材料的主旨是早期殖民扩张,不是资本原始积累,排除A项;当时英国靠打劫的方式参与海外竞争,不能说明当时英国商业发达,排除C项;自由贸易是在工业革命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4.拿破仑帝国灭亡后,波旁王朝复辟。路易十八颁布宪法宣称,立法权由国王和议会共同掌握,国王不能独自颁布法律或设立税种,法律的倡议权及批准权归国王所有,但两院可以通过“请求”国王而提出一项法律草案。这表明复辟后的波旁王朝()A.恢复了传统政治体制 B.适应了新形势发展的需要C.恢复了大革命的措施 D.继承了拿破仑的独裁体制〖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法国)。根据材料可知,拿破仑帝国覆灭后,波旁王朝重新颁布了宪法,对王权进行了一定限制,这适应了资本主义制度发展的需要,B项正确;传统的专制政体并未被恢复,排除A项;国王在当时依然掌握大权,大革命的措施并未恢复,排除C项;拿破仑的独裁体制并未被继承,排除D项。故选B项。15.二月革命后,俄国布尔什维克党人认为俄国目前的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布尔什维克党机关刊物《真理报》复刊后第一期上的文章也说革命的“根本任务是实行民主共和制”。这反映出当时俄国()A.布尔什维克对革命形势认识不清 B.临时政府对苏维埃政权进行了妥协C.社会矛盾变化影响革命目标确立 D.革命形势的发展受到了一战制约〖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7年(俄国)。由材料可知,二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党内的大多数人认为革命的目标是实行民主共和制,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仍然幻想寻找与临时政府谈判的策略,这表明当时的布尔什维克党对革命形势认识不清,A项正确;B项与史实不符,临时政府并未对布尔什维克党进行妥协,排除B项;俄国当时的社会矛盾并未发生根本变化,排除C项;一战加速了俄国革命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A项。16.如图所示为1990~2011年世界不同经济体人均GDP增长率变化情况。据图可知,这一时期()A.国际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B.发达国家的经济走向停滞C.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加强 D.经济区域的合作进程加快〖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1990~2011年的世界。由材料可知,1990~2011年,新兴经济体的人均GDP发展速度超过了发达国家,这表明世界多极化趋势日益增强,C项正确;国际贫富差距在缩小而非扩大,排除A项;发达国家人均GDP虽然增速慢,但并未停滞,排除B项;材料中并未体现出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技术革命演进中的劳动工具变迁表技术演进阶段代表性工具人的解放蒸汽机系统发动机、传动机构和工具机结合的离散型机器体系人的体力被强劲的机器动力极大地解放出来电气机器系统工作机、传动装置和电动机组成一体化的电气机器人的感觉和神经系统被模仿——据陈万球《人工智能时代的劳动方式变革图式》整理(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技术革命演进中劳动工具的变化对人类文明的影响。(2)按照表格式补写一个技术演进阶段。〖答案〗(1)影响: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演进;提高了人类社会的生产效率;增强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促进了生产关系变革;提高了社会化程度。(答出三点即可)(2)示例一系统:智能机器系统;代表性工具:计算机、智能机器和互联网;人的解放:智能机器部分地模拟和替代了人脑的功能。示例二系统:手工工具系统;代表性工具:石器、铜器、铁器、弓箭等;人的解放:人的体力被部分解放。(“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评卷唯一标准)〖解析〗【小问1详析】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现代(世界)。影响:关于技术革命演进中劳动工具的变化对人类文明的影响,根据材料表格中技术演进阶段和代表性工具可得出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明演进,提高了人类社会的生产效率,增强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再结合所学知识,可从生产关系变革和社会化的角度进行分析作答,可得出促进了生产关系变革,提高了社会化程度。【小问2详析】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现代(世界)。按照表3补写一个技术演进阶段,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手工工具系统或智能机器系统等方面进行作答。〖答案〗言之有理亦可。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毛泽东农村调查的实践与文本(1927——1933年)调查事件调查概况文本名称与成文时间1927年1月4日—2月3日在湖南湘潭、银田、韶山、湘乡、横山、醴陵作社会调查《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927年3月《中国佃农生活举例》1927年3月1930年10月在兴国县调查《兴国调查》1931年1月1930年11月参加赣西行委扩大会议与江西省行委扩大会议时听取的报告记录《赣西南土地分配的情形》1931年1月1933年2月在瑞金县叶坪召开座谈会《怎样分析阶级》1933年6月(根据王观澜报告修订)——摘编自孟庆延《理念、策略与实践:毛泽东早期农村调查的历史社会学考察》材料二1945年,###最终把调查研究作为纠正党内“左”倾错误的重要方法,与贯彻“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路线和作风”结合起来,并写入第一份自我革命的纲领性文件《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之中。调查研究作为全党共识性制度化方法被以决议的形式固定下来,成为组织和党员个体的行动规范。——摘编自许江、王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调查研究的制度化》(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调查研究之风兴起的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重视调查研究的影响。〖答案〗(1)原因:土地革命的开展和革命根据地开辟的需要(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毛泽东等人的革命实践。(2)影响:深化了对中国国情的认识;完善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利于纠正党内的“左”倾错误;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解析〗【小问1详析】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19——1949年(中国)。原因:根据材料“1927——1933年”“在湖南湘潭、银田、韶山、湘乡、横山、醴陵作社会调查,参加赣西行委扩大会议与江西省行委扩大会议时听取的报告记录”可知,土地革命和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需要(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要求);根据材料“1945年,###最终把调查研究作为纠正党内‘左’倾错误的重要方法,与贯彻‘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路线和作风’结合起来,并写入第一份自我革命的纲领性文件《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之中。”可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根据材料一、二中的信息,可得出毛泽东等人的革命实践。【小问2详析】本题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19——1949年(中国)。影响:根据材料“毛泽东农村调查的实践与文本(1927——1933年)得出深化了对中国国情的认识;根据所学可知,毛泽东农村调查的实践与文本,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内容,完善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根据“###最终把调查研究作为纠正党内‘左’倾错误的重要方法,与贯彻‘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路线和作风’结合起来”得出利于纠正党内的“左”倾错误;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古代中国很早就出现了编纂法典的活动。战国时期出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法典《法经》,并经商鞅、萧何等手传至后世。而在两千多年的法典化进程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奠定中华法系、中华法律文化的基石——《唐律疏议》。《唐律疏议》规定了经济制度、土地税赋、徭役、农林牧渔的生产、交通运输、市场交易,涉及政府官制、国家档案与文书的运作和管理、祭礼、丧葬、佛教和道教等的情况。它以“刑名法例为首,实体犯罪居中,诉讼程序置后”。具体而言,在第一篇总则“名例”之后,依次展开分则的各项规定,如“卫禁”“职制”“户婚”“厩库”“擅兴”“贼盗”“诈伪”。在概念方面,《唐律疏议》提出了190余个专有名词。在法律原则方面,《唐律疏议》发展出了“十恶”加重、皇亲和官僚减免、宗法伦理、德主刑辅、老幼废疾减免刑、罪刑相当、罪刑法定、比附和类推、本律优于“名例”、诬告反坐等重大原则。——摘编自何勤华《法典化的早期史》材料二拿破仑大刀阔斧地进行立法工作,先后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典。《民法典》于1804年3月公布,《民事诉讼法典》于1806年4月公布,《商法典》于1807年8月28日公布,《刑事诉讼法典》和《刑法典》于1811年1月1日公布施行。《民法典》宣布:法律一经颁布,“在法国全境具有‘执行力’”“法律仅适用于将来,没有追溯力”“有关警察与公共治安的法律,对于住在法国领土上的一切人均有强制力”。任何人“不得违反有关公共秩序与善良风俗之法律”,“未经政府允许,接受外国政府所授予公职者”,将丧失法国人资格;“未经政府许可,服务于外国军队组织者,丧失法国人资格”。涉及外国的这两项条文与1793年宪法第5条和1795年宪法第12条颇有相同之处,《民法典》与大革命之间的密切联系由此可见一斑,不同时期的政治制度的密切联系也清晰可见。——摘编自郭华榕《法国政治制度史》(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律疏议》与拿破仑《民法典》的相同点,并分析影响《唐律疏议》制定的因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拿破仑《民法典》对法国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法典编纂的认识。〖答案〗(1)相同点:由统治者主导制定;涉及内容较为广泛;继承了以往的法律遗产;重视维护社会道德。(答出三点即可)因素:已有的法律体系;儒家思想理论;专制体制的发展;农耕经济;司法实践的经验。(答出三点即可)(2)影响:维护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促进了法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法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激发了法国民族意识。(答出三点即可)(3)认识:法典的编纂是国家法制建设的重要形式;法典的编纂深植于本国的国情,但同时也受到现实性因素的影响;在法典编纂的过程中要彰显法制建设的公平与正义。(答出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解析〗【小问1详析】本题是背景类、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唐朝(中国)、法国大革命时期。相同点:根据材料“在两千多年的法典化进程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奠定中华法系、中华法律文化的基石——《唐律疏议》拿破仑大刀阔斧地进行立法工作,先后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典。《民法典》于1804年3月公布”可知,《唐律疏议》的颁布和拿破仑《民法典》的颁布,体现了由统治者制定;根据材料“《唐律疏议》规定了经济制度、土地税赋、徭役、农林牧渔的生产、交通运输、市场交易,涉及政府官制、国家档案与文书的运作和管理、祭礼、丧葬、佛教和道教等的情况。在法国全境具有‘执行力,法律仅适用于将来,没有追溯力,有关警察与公共治安的法律,对于住在法国领土上的一切人均有强制力”可知,涉及内容较为广泛;根据材料“而在两千多年的法典化进程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奠定中华法系、中华法律文化的基石。涉及外国的这两项条文与1793年宪法第5条和1795年宪法第12条颇有相同之处”可知,继承了以往的法律遗产;根据材料“德主刑辅、老幼废疾减免刑,任何人‘不得违反有关公共秩序与善良风俗之法律’”等信息可知,重视维护道德。因素: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古代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已有法律传统等角度进行分析。如:已有的法律体系;儒家思想理论;专制体制的发展;农耕经济;司法实践的经验等。【小问2详析】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法国大革命时期。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关于拿破仑《民法典》对法国历史发产生的影响,可从对法国大革命成果的维护、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法国资产阶级代议制和民族意识等角度进行分析。【小问3详析】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法国大革命时期、唐朝(中国)。认识:结合所学知识,关于对法典编纂的认识,可从法典编纂与国家法制建设的关系、法典的编纂与国家的关系和法典编纂应遵循的原则等角度进行分析,言之有理即可。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整体而言,从文明伊始到古代世界的终结,文明认同的总体趋势是向着法制化、制度化方向进步的。埃及、两河流域和波斯诸帝国都有一种程度不同的自我中心主义,希腊人也以“城邦”标准来区分民族优劣、生活水平高低。但是,亚历山大的军事征服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希腊化”。与希腊相比,罗马在政治制度方面就成熟和严谨得多。所以,同样是以武力征伐建立的区域辽阔的帝国,古代诸帝国对异质文明的认同方式和心态却有很大区别,这与不同帝国阶段的人类政治、法律等思想的发展紧密相关。——摘编自史海波《古代帝国与文明认同》提取材料中任一观点,并结合世界古代史相关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