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统(0003)课件_第1页
消化系统(0003)课件_第2页
消化系统(0003)课件_第3页
消化系统(0003)课件_第4页
消化系统(0003)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消化系统

第一节内脏学概述内脏包括消化、呼吸、泌尿和生殖四个系统

在行态与发生上,胸膜、腹膜和会阴与内脏器官关系密切,所以均属内脏学的范畴。

内脏的一般结构一、实质性器官:如肝、胰、肾及生殖腺等。

二、中空性器官:如消化道、呼吸道、泌尿道和生殖道

。消化道管壁由内向外依次为:粘膜、粘膜下层、肌层和外膜。第二节消化系统

(一)消化系统的功能和组成:案例:某幼儿因误食了一个纽扣,2天后在大便中发现纽扣,请问纽扣经过了哪些消化管?(三)消化管壁

的一般组织结构

1、粘膜上皮:两端为复层扁平上皮,其余均为单层柱状固有层由细密结缔组织组成,其内富含血管、淋巴管,胃肠的固有层含大量的腺体和淋巴组织。粘膜肌层为薄层平滑肌,其收缩可促进腺体分泌物的排出和血液运行,利于物质吸收。2、粘膜下层:结缔组织中含有较大的血管、淋巴管还有粘膜下神经丛(主要由副交感神经构成、调节粘膜肌的运动和腺体分泌)。在食管及十二指肠的粘膜下层内分别含有粘液腺。小肠的粘膜层与粘膜下层共同突向管腔形成皱襞。3、肌层:消化管两端为骨骼肌,其余部分均由平滑肌,一般为内环行(舒缩管腔)、外纵行(控制长度)两层。肌间神经丛(副交感神经)。4、外膜:分纤维膜和浆膜两种,前者由结缔组织组成,后者在结缔组织表面有一层间皮覆盖。表面光滑利于器官活动。

第三节消化管

一、口腔牙

乳牙共20个,恒牙全部出齐共32个。人类属异形牙。

1.牙的功能:对食物进行机械加工嚼碎,辅助发育及语言等。

牙的外形分部

牙冠:牙颈:牙根:4.牙式

右上颌12345678恒牙:第第第第第尖侧中左下颌三二一二一切切磨磨磨前前牙牙牙牙牙牙磨磨牙牙ⅤⅣⅢⅡⅠ左上颌乳牙:右下颌乳乳乳第第中侧尖一二切切牙乳乳牙牙磨磨临床牙式记例:牙牙5右上颌第二前磨牙;6左下颌第一磨牙;Ⅲ左上颌乳尖牙;Ⅳ右下颌第一乳磨牙龋齿:牙周病:牙周组织即牙周膜、牙槽骨和牙龈被破坏的慢性疾病。牙龈炎、牙周炎、牙周袋就医须知牙龈炎、牙周炎急性期治疗彻底隐匿期定期检查有糖尿病史的因牙周病而拔牙后,3个月左右可装义齿。预防和保护口腔健康标准:牙齿清洁、无龋洞、无疼痛、牙龈颜色正常和无出血现象。重视牙周病牙菌斑、牙垢预防:有效刷牙舌的功能:

感受味觉、

协助咀嚼、

搅拌食物

和辅助发音

1.舌的形态

舌尖:舌的前端舌体:占舌前2/3,在舌背以界沟与舌根为界

舌根:占舌后1/3

上面(舌背)舌乳头丝状乳头:呈白色丝状,司一般感觉。丝状乳头数目最多,浅层上皮细胞常有角化并不断脱落,与唾液和食物残渣等共同形成舌苔。菌状乳头:呈红色圆形,司味觉。菌状乳头数目较少,多位于舌尖及舌缘,散在于丝状乳头之间,呈蘑菇状,上皮不角化,顶部的上皮内有味蕾。固有层内富含毛细血管,故外观呈红色。叶状乳头:在舌侧缘后部,呈叶状,司味觉

轮廓乳头:在界沟前,7-11个,司味觉。体积较大,顶端平坦,乳头周围的粘膜凹陷形成环沟,沟两侧的上皮内有较多味蕾。固有层内有较多浆液性味腺,导管开口于沟底。

舌扁桃体:在舌根背面的小结节,由淋巴组织组成

味蕾味蕾20岁以后逐渐减少。味细胞:梭形,居中央,细胞基部与味觉神经末梢形成突触支持细胞:位于周边及味细胞之间,染色较深。基细胞:数目少,呈锥体型,位于味蕾基底部,能分化为其它细胞。二、咽漏斗形的肌性管道,位于第1~6颈椎前方,上方,下方,后壁与侧壁完整,前方分别与鼻腔、口腔和喉腔相通

上皮为复层扁平上皮;固有层为细密的结缔组织,内含淋巴组织和粘液腺、弹性纤维较多。粘膜下层为疏松结缔组织。肌层是骨骼肌。外膜富含血管和神经。咽分三部:鼻咽、口咽和喉咽。

三、食管

食管全长约25cm,为肌性管道,上端在第6颈椎下缘或环状软骨下缘高度起于咽,下端在第11胸椎左侧续于胃的贲门

食管的分部颈部:长约5cm

。胸部:长约18cm。

腹部:长约1~2cm

。食管的狭窄部第一个狭窄部:位于食管与咽交接处,距中切牙5cm

第二个狭窄部:位于与左支气管交叉处,距中切牙25cm。

第三个狭窄部:为膈食管裂孔处,距中切牙40cm。胃(一)胃的形态、分部食物伴随唾液进入胃内,与胃液成分混和成食糜,蛋白质在胃内部分分解,胃能吸收无机盐、水和醇类。1.形态两口:入口称贲门,接食管

出口称幽门,下续十二指肠

两缘:右上缘称胃小弯,凹向上,最低点有一切迹,称角切迹

左下缘称胃大弯,起自贲门切迹,呈弧形凸向左下至第10肋软骨平面

两壁:前壁和后壁

2.分部贲门部:位于贲门周围的部分

胃底:指贲门切迹以上的部分,亦称胃穹窿

胃体:位于胃底与幽门部之间的部分

幽门部:为角切迹与幽门之间的部分

左侧管腔扩大,称幽门窦;右侧管腔狭窄,称幽门管。

3.胃的位置:胃中等充盈时,大部分位于左季肋区,小部分位于腹上区;前壁右侧邻肝左叶,左侧邻膈和左肋弓,在剑突下贴腹前壁;

后壁邻左肾、左肾上腺、胰、脾和横结肠等;胃底与膈和脾相邻

仰卧时胃的位置上移;直立时除贲门位置基本固定外,胃大弯可下达髂嵴;胃的容积随年级而逐渐增大:新生儿约30ml,一岁时达600ml,成人胃的容量可达3000ml。(二)胃壁的组织结构及相关功能

1.粘膜层:在胃小弯处有4~5条纵行皱襞

,胃空虚时皱襞多,充盈时少,皱襞间纵沟称胃道;在幽门处,粘膜覆盖幽门括约肌形成环行皱襞,叫幽门瓣

;粘膜肌层由内环与外纵两层平滑肌组成。

胃粘膜:表面有许多浅沟,将粘膜分成许多胃小区(形状不规则)。粘膜表面的上皮下陷,形成胃小凹(整个胃粘膜约有350万个),每个小凹的底部有胃腺开口。上皮为单层柱状,除少量内分泌细胞外主要由表面粘液细胞组成。该细胞核椭圆形位于细胞基部。在顶部胞质内充满粘原颗粒。上皮下为固有层,其中网状纤维较多,并含有较多免疫细胞、散在的平滑肌和大量的胃腺,包括胃底腺、贲门腺和幽门腺胃底腺分布于胃底及胃体处,为分支的管状腺,可分为颈、体及底部。胃底腺由壁细胞、主细胞、颈粘液细胞、干细胞和内分泌细胞组成。胃底腺基底部是细胞衰老、脱落的部位。壁细胞、主细胞平均寿命为200天。主细胞又称胃酶细胞,数量较多,分布于腺体部及底部。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胃蛋白酶原HCl

胃蛋白酶蛋白质示、胨、少量多肽等。壁细胞又称盐酸细胞,在体部及颈部较多。壁细胞较大,多呈圆锥形,基部较宽,顶部较窄。细胞核圆形居中,有的见双核,胞质呈嗜酸性。电镜下,壁细胞胞质内有迂曲分支的分泌小管,周围有许多表面光滑的小管和小泡,称微管泡系统。壁细胞能合成和分泌盐酸。壁细胞还能分泌一种糖蛋白,称内因子。内因子能促进回肠吸收B12入血。细胞膜上有组胺、胃泌素和胆囊收缩素受体。颈粘液细胞位于腺的颈部,常夹于壁细胞之间。核呈半月形或三角形,居细胞基部。核上方充满粘原颗粒,HE染色呈泡沫状。此细胞分泌的粘液含酸性粘多糖。实现胃粘膜的自我保护(上表皮表面覆一层0.25~.05㎜的粘液层)。干细胞存在于胃底腺颈部至胃小凹深部一带,于普通标本不易辨认。内分泌细胞散在于胃腺及上皮细胞之间。细胞多呈圆锥形或椭圆形,基底部附于基膜上。此细胞胞质内含有的分泌颗粒多位于细胞基部,故又称基底颗粒细胞。此细胞分泌胃肠激素,调节细胞的分泌活动或收缩运动。喷门腺:粘液性腺细胞组成幽门腺:主要分泌粘液2.粘膜下层:为疏松结缔组织,内含血管、淋巴管和神经等。

3.肌层:为外纵、中环、内斜三层平滑肌

在幽门处,环层肌发达,形成幽门括约肌。

4.浆膜层:即脏腹膜

歌诀:由内向外话管壁,四层结构紧相依:粘膜上皮固有肌;粘膜下层含结缔;除去口咽食管肛,肌层均为平滑肌;外膜组织分两种,纤维浆膜不同一。五、小肠

小肠上起幽门,下续盲肠和结肠,全长5~7m,分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三部

十二指肠紧贴腹后壁,是小肠中长度最短,管腔最大的一段

包绕胰头,呈“C”字形,长约25cm,分为四部分。上部:十二指肠球—溃疡的好发部。降部左侧贴胰头,其后内侧壁上有十二指肠纵襞。

纵襞下方有十二指肠大乳头,是胆总管和胰管的共同开口。大乳头稍上方,可见十二指肠小乳头,是副胰管的开口。十二指肠仅在起始和末端完全被腹膜保包被,较固定。

空肠

回肠位置

位于左上腹部位于右下腹部长度占全长的2/5占全长的3/5管腔较粗较细管壁较厚较薄颜色较红较淡环状襞明显发达不明显、消失淋巴小结孤立淋巴小结集合淋巴小结、孤立淋巴小结血管弓少,1—2级弓多,3—4级弓直血管较长较短绒毛杆状,多指状,少小肠的组织结构

小肠腔面可见许多环行皱襞,它是粘膜和粘膜下层共同向肠腔突出形成。1、粘膜表面有许多细小的突起,称肠绒毛,它是由上皮和固有层向肠腔突出而成。绒毛的表面为单层状上皮,中轴为固有层结缔组织。绒毛根部的上皮下陷至固有层形成管状的肠腺,又称肠隐窝。被覆在绒毛表面的上皮是由吸收细胞、杯状细胞和少量内分泌细胞组成,而肠腺上皮除上述细胞外,还有潘氏细胞和干细胞。吸收细胞的游离面在光镜下可见明显的纹状缘,电镜下,是密集排列的微绒毛(表面细胞衣较厚,有助于食物的分解和吸收)。微绒毛表面有一层细胞衣,其中含有双糖酶、肽酶、胰蛋白酶、胰淀粉酶等消化酶,故糖衣是参与消化、吸收的重要场所。杯状细胞散在于吸收细胞之间,分泌黏液。潘氏细胞(Panethcell)位于肠腺的底部,常三五成群,细胞呈锥体形,胞质顶端有粗大的嗜酸性颗粒,内含防御素和溶菌酶,对肠道微生物有杀灭作用。干细胞位于肠腺的下半部。内分泌细胞分布于绒毛和肠腺的上皮细胞之间,种类很多。固有层为细密的结缔组织,其间有较多的免疫细胞。绒毛中轴的固有层内有1~2条纵行的毛细淋巴管,称中央乳糜管,还有丰富的有孔毛细血管网和散在的纵行平滑肌。固有层内可见淋巴小结,在十二指肠和空肠多为孤立淋巴小结,在回肠多为集合淋巴小结。2、粘膜下层:十二指肠的粘膜下层内有十二指肠腺,分泌碱性粘液。淋巴小结3、肌层:4、外膜除十二指肠后壁为纤维膜外,其余均为浆膜。

六、大肠分部:盲肠、阑尾、结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肛管。主要功能是吸收大量水及一些电解质。盲肠和结肠的特征:结肠袋、结肠带、脂肪垂。大肠癌:(一)盲肠cecum位置:位于右髂窝内,长6~8cm,与回肠、结肠、阑尾连接

。回盲瓣:在回盲口上、下方有两个半月形的瓣,称回盲瓣,是回肠突入盲肠形成可阻止小肠内容物过快地流入大肠,还可防止盲肠内容物逆流到回肠

。(二)阑尾appendixvermiformis位置:位于右髂窝内,长6~8cm,有三条结肠带汇集在阑尾根部,是手术中寻找阑尾的方法。根部体表投影:⑴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点⑵左、右髂前上棘连线的右、中1/3交点结肠colic位置:起于盲肠、续于直肠,围绕空肠和回肠,呈“M”形排列

分部:升结肠:在右髂窝起于盲肠,上升至结肠右曲(肝曲)

横结肠:从结肠右曲向左至结肠左曲(脾曲),有系膜连于腹后壁

降结肠:自结肠左曲下降至左髂嵴平面续于乙状结肠

乙状结肠:从左髂嵴水平转入盆腔内,至第3骶椎平面续于直肠。是憩室、恶性肿瘤的多发部位。

直肠rectum位置:位于盆腔后部,从第3骶椎平面下降至盆膈,长约10~14cm

两个弯曲:骶曲和会阴曲

骶曲凸向后,会阴曲凸向前

特征:一个膨大:位于直肠下部,称直肠壶腹;三条横襞:上、下两条位于直肠左壁;中间一条大而明显,位置恒定,位于直肠右壁。境界:上界为盆膈平面,下界止于肛门,长约4cm,平时处于收缩状态

大肠的组织结构粘膜:不形成完整的环形皱襞和肠粘膜,表面光滑粘膜上皮:单层柱状,有大量杯状细胞、吸收细胞。固有层:上皮下陷形成有大量的大肠腺;常见淋巴小结。肌层:内环、外纵肌,外纵肌增厚部分形成三条结肠带。结肠带外面浆膜中脂肪细胞较多形成脂肪垂。浆膜:含大量脂肪细胞。七、消化管壁的内分泌细胞与APUD系消化管壁的内分泌细胞,散在于胃、肠及腺体内的上皮细胞之间,种类繁多,数量巨大。它们分泌的多种激素统称为胃肠激素。它不但调节胃肠自身的运动和分泌活动,也参与调节其它器官的活动。内分泌细胞多呈圆锥形或椭圆形,基底部附于基膜上,基部胞质内含有分泌颗粒,故又称基底颗粒细胞。开放型闭合型八、胃肠相关淋巴组织与粘膜免疫第四节消化腺一、唾液腺大唾液腺salivarygland有三对,包括腮腺、下颌下腺和舌下腺,受交感和副交感神经支配。唾液:1000ml/天,内含淀粉酶、麦芽糖酶、溶菌酶、过氧化物酶、IgA等。对保持口腔清洁、防止细菌繁殖、湿润粘膜、软化食物、便于食物中化学物质刺激味蕾等均有重要作用。1.腮腺形态:不规则三角形,分浅、深两部

位置:耳廓前下方,咬肌后缘,下颌后窝内

导管:开口于上颌第二磨牙相对的颊粘膜,开口处称腮腺管乳头

2.下颌下腺:分泌物含淀粉酶少,粘液多。形态:呈卵圆形

位置:在下颌骨下缘与二腹肌围成的下颌下三角内

导管:开口于舌下阜3.舌下腺:分泌物以粘液为主。形态:扁长圆形

位置:在舌下襞深面

导管:大管开口于舌下阜;小管约10条,开口于舌下襞

唾液腺一般组织结构

唾液腺为复管泡状腺。被膜结缔组织较薄,将腺实质分为许多小叶。腺体由分泌部和导管部组成。其分泌部称腺泡,由单层立方或锥形腺细胞组成,腺细胞与基膜之间有肌上皮细胞。根据分泌物的性质,腺泡分为浆液性、粘液性和混合性三种类型。浆液性腺泡由浆液性腺细胞组成,胞质着色较深,基部胞质嗜碱性较强,核圆形,位近基部。顶部胞质内有较多嗜酸性分泌颗粒。浆液性腺泡分泌物较稀薄,主要含淀粉酶。粘液性腺泡由粘液性腺细胞组成。胞质内充满粘原颗粒,此为糖蛋白,易被水溶解,在HE染色切片中,胞质着色较浅。细胞核多为扁圆形,位于细胞底部。粘液性腺泡分泌物为粘稠的粘液。混合性腺泡大部由粘液性腺细胞围成,少数浆液性腺细胞位于腺泡的末端,在切片中呈半月形,故称半月。导管是反复分支的上皮性管道。闰管与腺泡相连,较短,管径细,管壁为单层立方或扁平上皮。纹状管或称分泌管与闰管相延续,管径粗,管壁为单层高柱状上皮,核圆位于细胞顶部,胞质嗜酸性,细胞基部可见基底纵纹。纹状管汇合形成小叶间导管,其管壁多为单层立方上皮。小叶间导管汇合为总导管,其管径粗,多为假复层柱状上皮。近口腔处变为复层扁平上皮。腮腺为纯浆液性腺,其闰管较长。分泌物含唾液淀粉酶多;颌下腺为混合腺,浆液性腺泡多,润管短,纹状管长;舌下腺为混合腺,以粘液性腺泡为主,无润管,纹状管短。二、肝的形态:肝在活体呈红褐色,质软而脆,呈不规则的楔形

两面

上面(膈面):被镰状韧带分为左、右两叶,无腹膜覆盖部分称“裸区”

肝上界:与膈穹窿一致,在锁骨中线右侧平第5肋,左侧平第5肋间隙,在前正中线位于胸骨体与剑突结合处。

肝下界:成人与肋弓一致,在剑突下约3cm,幼儿可低于肋弓,但不超出2cm,7岁以后与成人相等。

肝表面覆以富有弹性纤维的致密结缔组织被膜。肝门处的结缔组织伸入肝实质,分隔成许多肝小叶。肝小叶的光镜结构

肝小叶是肝的基本结构单位,呈多角棱柱体,长约2mm,宽约lmm。成人肝约有50~100万个肝小叶。人肝的小叶间结缔组织很少,故分界不清。肝小叶的中央有一条沿其长轴走行的中央静脉。肝细胞以中央静脉为中心单行排列成板状,称为肝板。肝板不规则,大致呈放射状,相邻肝板吻合连接成网,称肝板网。中央静脉管壁只有一层内皮细胞,外侧无平滑肌。肝板之间是肝血窦,血窦经肝板上的孔洞互相通连,形成网状管道称肝血窦网。小叶周边的一层环形肝板称界板。肝细胞相邻面的质膜局部凹陷,形成微细的小管,称胆小管,胆小管在肝板内也互相连接成网,称胆小管网。肝细胞体积较大,直径约20~30μm,呈多面体形,核大而圆,位于中央,部分肝细胞有双核,肝细胞胞质丰富,多呈嗜酸性。歌诀:肝小叶,棱柱状,结缔组织外包装,结构主体肝细胞,中央静脉贯中央。肝细胞排列成肝板,围绕静脉辐射状。肝板切面称肝索,肝索分支连成网。网隙之中有肝窦,毛细胆管板内藏。肝细胞的超微结构及功能肝细胞R20~30um,胞体大,呈多面体,它有三种不同的邻接面。血窦面有许多微绒毛,伸入血窦外面的窦周隙内。肝细胞连接面间有紧密连接、桥粒、缝隙连接等结构。缝隙连接有离子交换、信息沟通、协调肝细胞生理功能的作用。胆小管面有微绒毛伸入管腔内。多倍核型(双倍25%,四倍70~80%)。线粒体粗面内质网是合成血浆中的白蛋白、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以及运载铁、激素和有机离子的载体蛋白的部位;粗面内质网所在区胞质内有较多的糖原颗粒和少量脂滴。滑面内质网上有氧化还原酶、水解酶、转移酶、合成酶等多种酶系分布,与胆汁合成、脂类代谢、激素代谢及解毒功能有关。糖代谢,参与调节血糖平衡。高尔基复合体溶酶体数量也较多,可清除肝细胞吞饮的物质及退化的细胞器,还参与胆色素的代谢、转运和铁的储存。微体为圆形小体,内含多种氧化酶,主要为过氧化氢酶,可将代谢产生的过氧化氢还原成氧和水,以消除过氧化氢对细胞的毒性作用。微体内还有与脂类、乙醇代谢及糖原异生有关的酶。包含物:糖原颗粒、脂滴和色素等。饥饿、进食、正常肝细胞内脂滴少,肝病时增加;脂褐素含量随年龄而增加。肝细胞再生:肝细胞坏死时,邻近的肝细胞通过直接或间接分裂增生进行修复。肝细胞增生在炎症早期即可出现,恢复期及慢性肝炎时更明显。肝血窦的超微结构肝血窦位于肝板之间,腔大而不规则,血液从肝小叶的周边经血窦流向中央,汇入中央静脉。血窦内皮细胞扁平且薄,内皮细胞有许多贯穿细胞的孔,孔上无隔膜。内皮外无基膜,仅见散在的网状纤维。内皮细胞之间常有较大的间隙。除血细胞外,血浆中各种成分包括蛋白质和乳糜微粒等大分子物质均可通过,有利于肝细胞从血液中摄取物质和将分泌物排入血窦。肝巨噬细胞又称Kupffer细胞,形态不规则,有许多板状或丝状的伪足。细胞表面富于皱褶和微绒毛,还有较厚的糖衣。细胞常以其伪足附于内皮细胞表面或插入此细胞之间。细胞内溶酶体甚多,并常见吞噬体和残余体。肝巨噬细胞具有变形运动和活跃的吞饮、吞噬能力,在吞噬和清除从胃肠管进入的细菌和异物方面起关键性作用。肝巨噬细胞还可监视、抑制和杀伤体内的肿瘤细胞,尤其是肝癌细胞。肝巨噬细胞能处理和传递抗原,参与调节机体的免疫应答。窦周隙

又称Disse隙,位于血窦内皮细胞与肝细胞之间,宽约o.4μm,光镜下极难辨认。窦周隙内充满来自血窦的血浆成分,肝细胞血窦面的微绒毛浸于其中。窦周隙内有散在的贮脂细胞和网状纤维。贮脂细胞形态不规则,有突起,常附于内皮细胞外面及肝细胞之间,其胞质内有许多大小不等的脂滴,还有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等结构。贮脂细胞的功能是贮存维生素A。在肝纤维性病变时,贮脂细胞增多,并生成大量网状纤维。门管小叶

因为肝为外分泌腺,故有人提出小叶的划分也应与其他外分泌腺一样以排泄导管为中心,所以提出门管小叶的概念。门管小叶为三角形柱状体,其中心为门管区小叶间胆管及伴行的血管,周围以三个相邻经典肝小叶的中央静脉连线为界。小叶内的胆汁从周边流向中央,汇入门管小叶中央的小叶间胆管。肝硬化:可以看作是肝病(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脂肪肝、慢性肝损伤等)的结局。病程发展缓慢病情也较轻微,可潜伏3~5年或10年以上。早期无明显症状。早期—中期—代偿期—失代偿期:消化道出血、腹水、肝性脑病等。原发性肝癌:病毒性肝炎:甲、乙、丙、丁、戊、庚型。慢性、急性。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改变生活方式肝移植:晚期肝硬化和肝癌乙、丙肝炎传播:注射和生活上的密切接触、血液和破损的皮肤粘膜传播。肝病病人:饮食平衡、控制热量;摄取优质蛋白、维生素和食物纤维;不嗜酒。警惕药源性肝损伤。3、肝的血液循环肝动脉小叶间动脉肝血窦中央V小叶下V肝V肝门静脉小叶间静脉胆管小叶间胆管黑林管胆小管肝门汇管区肝小叶三、肝外胆道(一)胆囊gallbladder位置:位于肝右叶下面胆囊窝内

分部胆囊底:

胆囊体:胆囊颈:(二)输胆管道:包括:肝左、右管,肝总管、胆囊管、胆总管

胆道炎症:胆囊炎、胆管炎,细菌感染所致,为经十二指肠乳头向上逆行进入胆道。胆石症:是由胆汁中某些成分,如胆固醇、胆红素等析出凝集而成。基本因素:常与胆道炎相伴发生,互为因果;胆汁理化性质的改变。

胆囊胆囊管胆总管十二指肠大乳头肝左管胆汁(肝)肝总管肝右管十二指肠胰管降部胰液副胰管十二指小乳头肝胰壶腹hepatopancreaticampulla:胆总管斜穿十二指肠降部后内侧壁中,与胰管汇合,形成略膨大的肝胰壶腹,开口于十二指肠大乳头在肝胰壶腹周围有肝胰壶腹括约肌包绕

四、胰胰有内、外分泌作用,全长14~20cm,呈狭长的三棱形,横卧于腹后壁,约平第1腰椎

。分部:胰头:上、下及右侧被十二指肠包绕,其下份向左后方突起,钩突

胰体:横过第1腰椎之前

胰体与胰头之间狭窄部分称胰颈

胰尾:较细,达脾门

胰腺的组织结构及功能胰腺表面覆以薄层结缔组织被膜,结缔组织伸入腺内,将实质分隔为许多小叶。腺实质由外分泌部和内分泌部两部分组成。外分泌部为浆液性复管泡状腺。占大部分。腺细胞呈锥体形,基底面有基膜,无肌上皮细胞细胞核圆形,位于基底部,基部胞质嗜碱性,顶部胞质充满酶原颗粒。腺泡腔内有一些扁平或立方细胞,称泡心细胞。胰腺分泌物中含有胰蛋白酶、胰糜蛋白酶、多肽酶、胰淀粉酶等。胰腺的闰管较长,逐渐汇合成小叶间导管。小叶间导管较粗,管壁为单层立方或低柱状上皮。总导管上皮为单层高柱状,杯状细胞较多。胰腺炎:

内分泌部是散在于外分泌部之间的细胞团,称胰岛。胰岛大小不一,100~200万个胰岛,占胰腺体积的1.5%。人胰岛主要有A、B、D、PP四型细胞。A细胞约占胰岛细胞总数的20%,细胞体积较大,多分布在胰岛的外周部。胞质内的分泌颗粒较大,颗粒内有致密核心,膜和致密核心之间有密度较低的晕。分泌高血糖素,使血糖升高。D细胞数量较少,约占胰岛细胞总数的5%。胞质内也有分泌颗粒,颗粒呈均质状。D细胞能分泌生长抑素,可调节邻近的A、B、PP等细胞的分泌功能。PP细胞又称胰多肽的细胞,数量很少,胞质内有分泌颗粒。胰多肽可抑制胰液分泌、胃肠运动及胆囊收缩。

B细胞数量较多,约占胰岛细胞总数的70%,细胞较小,多位于胰岛的中央部。胞质内的颗粒大小不等,其颗粒内常见杆状或不规则形的结晶小体,小体与膜之间有较宽的清明间隙。此细胞分泌胰岛素。胰岛素最主要的作用是促进血液内的葡萄糖通过细胞膜进入胞质。还促进葡萄糖合成糖原或转化为脂肪,使血糖降低。糖尿病:Ⅰ型:胰岛素依赖型,约占10%,少年期发病,发展快。Ⅱ型:非胰岛素依赖型,约占90%,成年后发病,发展缓慢。继发性糖尿病:胰腺炎、肿瘤、血色病等破坏胰岛或其它内分泌而引起的胰岛素分泌不足。糖尿病: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长期共同作用所致的一种慢性、全身性、代谢性疾病。糖尿病特征: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的紊乱;造成血管损害。糖尿病成因:胰岛素(钥匙)-胰岛素受体(锁)胰岛素抵抗:葡萄糖据在细胞外胰岛素分泌缺陷:葡萄糖无法进入细胞糖尿病初期症状面容发红、胫骨前色素斑、手足部水疱、皮肤瘙痒症、口腔粘膜病变、菱形舌炎糖尿病的治疗口服药物:4类胰岛素注射糖单糖、双糖、多糖淀粉:食糖:蔗糖为主血糖:空腹—60~110毫克/分升;进食2h后140毫克/分升;50克葡萄糖血糖生成指数100米面95玉米、燕麦、荞麦90麦芽糖100蔗糖61粮食可能比甜食更具有升血糖的作用。就医须知内分泌科就诊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耐性试验﹤110﹤140≤140终生治疗,正规医院求治。并发症或合并症,全面检查。定期检查预防保护一级预防:多懂点、少吃点、勤动点、放松点。得糖尿病的可能性降至最低。二级预防:早检出--综合治疗三级预防:已出现并发症,阻止发展及可能带来的致残和致命。糖尿病性心脏病糖尿病性脑血管病糖尿病性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下肢血管病糖尿病的神经损害第五节腹膜为全身面积最大、配布最复杂的浆膜,由间皮及少量结缔组织构成,薄而光滑,呈半透明状,衬于腹、盆腔壁内面的腹膜称为壁腹膜或腹膜壁层;覆盖于腹、盆脏器表面的部分称为脏腹膜或腹膜脏层

(一)腹膜腔:为脏腹膜与壁腹膜互相延续、移行,共同围成不规则的潜在性腔隙

男性腹膜腔为一封闭的腔隙;女性腹膜腔则藉输卵管腹腔口经输卵管、子宫、阴道与外界相通

(二)脏、壁腹膜的差异:壁腹膜较厚,在腹后壁及腹前壁下部的腹膜外组织中含有较多脂肪;脏腹膜紧贴覆于脏器表面,可视为器官的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