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于化学核心观念建构的化学课堂教学研究》课题研究中期报告课题组2015.7《基于化学核心观念建构的化学课堂教学研究》中期报告实施阶段(2014年5月——2015年6月)全面实施方案,展开相关研究,并在实践中探索和改进。一.研究过程
1.
健全组织,完善方案。
学校首先聘请了市、区有关教科研专家作指导。同时,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的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参与课题研究的人员均为区、校级骨干教师和教研组、备课组长,保证了人员素质。课题组对研究方案的设计进行了反复修改和完善,并多次组织了对课题组成员的专题培训和辅导,形成共识。
2.
制订常规,严格制度。
建立教科研规章制度,将科研、教研工作紧密结合,规定课题组成员每月撰写二页理论学习笔记、二篇教学反思,每学期设计一份好教案、上好一堂研究课、写好一篇研究论文。落实教科研绩效考核奖惩制度,调动课题研究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3.
构建平台,以研促研。我们努力构建各种学习、交流、展示的平台,以此促进课题研究的深入实施,促进课题组成员不断提升专业水平。(1)学习的平台。①学专业书籍,丰富教师的学养。学校购买了一定数量与课题相关的教育书籍,编写教育理论培训资料,提供教师阅读和学习。②组织外出听课,增长教师的见识。(2)交流的平台。①设立校内学科网站,聚集教育资源,提供教师交互平台。②我们定期组织课题沙龙活动,反映存在的真实问题,请骨干力量进行解疑和指导。③加强校际交流。多次组织课题组成员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开展校际研讨课和课题研究交流活动。(3)展示的平台。我们每个学期都开展说课、上课、评课的系列评比活动,还陆续邀请市、区教研室等有关专家、领导莅临指导,邀请兄弟学校的行家、领导参加我们的课题研究,和我们共同探讨研究的主题。二.实施过程:查阅文献资料。组织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现代教学理论及有关本课题的已有研究成果,全面把握研究的重点问题,以及经验与不足。调查研究。通过对教师观念与教学行为分析(包括观念、经验、教学特色与存在问题);对课堂教学学生学习方式类型水平的现状调查,把握课题研究的起点和基础,加强研究的现实性和针对性。行动研究。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不同课堂教学中观念的建构,在实践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研究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观念建构”教学设计、实施“观念建构”的教学策略及落实情况等。经验总结法。收集整理相关典型案例,在全市范围内交流、研讨,及时整理阶段研究成果,在理论的指导下进一步总结、推广。1.化学基本观念的构成(1)微粒观=1\*GB3①世界上形形色色的物质都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等。=2\*GB3②原子是最为基本的粒子,原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或通过得失电子变成离子构成物质,还可以先结合成分子,再由分子构成物质。=3\*GB3③微观粒子的体积和质量很小、相互之间有间隔、存在相互作用、并且不断运动;微观粒子的运动受其自身能量的高低影响,微观粒子的能量升高,则运动加快,微观粒子的能量降低,则运动减慢。=4\*GB3④物质所发生的化学变化的本质是微观粒子的运动和变化,物理变化是微观粒子的间隔、排列方式等的变化,化学变化是微观粒子的内部组成或结构的变化。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发生变化,而原子不变。(2)元素观=1\*GB3①所有的物质都是由最基本的成分“化学元素”组成的。=2\*GB3②一种元素对应于一类原子。=3\*GB3③仅百余种元素却形成世界上所有的物质,体现了物质中元素的有限性和元素形成物质的多样性;可以根据组成元素对物质进行分类。=4\*GB3④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5\*GB3⑤物质千变万化,只是化学元素的重新组合,在化学反应中元素不变。=6\*GB3⑥元素的性质随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变化规律。=7\*GB3⑦元素可用统一的符号-----元素符号表示,元素符号表示一定的信息。(3)变化观=1\*GB3①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的,变化是分层次的,不同层次的变化需要不同的条件。同一层次的变化也会因条件不同而结果迥异。=2\*GB3②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3\*GB3③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反应物的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的过程。=4\*GB3④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的同时也伴随着能量变化。=5\*GB3⑤通过化学变化人们不仅能够认识物质,还可以获得或消除物质,储存或释放能量。(4)实验观=1\*GB3①化学实验是人们用以认识物质、改造物质、寻找规律、探究方法的重要实践活动。=2\*GB3②实事求是,不畏艰辛,持之以恒是对待实验工作的应秉持的基本态度。=3\*GB3③科学严谨、讲求实效、开拓创新、安全环保是进行化学实验的基本要求。=4\*GB3④缜密观察、灵活思维、周密设计、熟练操作是实验者必备的素质。(5)分类观=1\*GB3①分类是用于研究复杂系统的重要科学方法,分类是以认识各种事物的个性为基础的,进行分类时,需要建立一个分类标准。个性相同或相近的事物可以归为一类。对同一系统而言,分类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不同。=2\*GB3②对纷繁多样的物质及其变化进行分类,研究某一类物质时,选择有代表性的物质进行系统研究,有利于减小我们研究的工作量和研究难度,提高研究效率。(6)化学价值观=1\*GB3①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学科,它能指导我们更好地认识、改造和应用物质。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特征的思维方式。=2\*GB3②化学是一门中心的、实用的、创造性的科学,是推动现代社会文明和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3\*GB3③化学是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和能源科学等的重要基础,它在解决人类所面临的自然和社会问题上起着关键作用。=4\*GB3④化学科学能够增进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对丰富人类的文化有着实质性的贡献。=5\*GB3⑤倡导绿色化学理念,实现自然与社会可持续和谐发展是化学科学的价值追求。2.基于观念建构的教学设计“观念为本”教学是把具体知识作为观念形成的工具和载体,从讲授事实转移到“使用”事实,从记忆事实转移到理解可迁移的核心概念与原理,最终教与学的目标是通过不断概括提炼形成基本观念,建构起学科的观念体系。“观念为本”的教学设计是根据素质教育的理念,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围绕某一化学基本观念的形成,对教材内容或事实材料进行加工,设计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和有效的探究活动,并在不断的反思、评价基础上修改完善的过程。观念为本教学设计的核心是在观念的引领下,使学生通过高水平的思维活动,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并通过不断地概括提炼形成化学基本观念。基于观念的课堂教学设计思路主要包括以下环节:明确基本观念依据课程标准要求,对单元或专题教学内容,进行总体的审视与把握,从中抽象、概括出可以统领整个学习内容的化学基本观念,做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明确基本观念依据课程标准要求,对单元或专题教学内容,进行总体的审视与把握,从中抽象、概括出可以统领整个学习内容的化学基本观念,做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建立观念与知识联结分析单元具体知识线索,寻找核心概念、原理、研究方法,并建立与基本观念间的联结,形成一些结合点做为教学设计支点。形成基本理解根据知识层级和学生认知水平分解基本观念成为思想性认识,将观念细化、外显为具体观点,为制定教学目标提供依据。转化为驱动性问题设计学习情境和探究活动反思评价促进观念建构结合具体学习内容把基本理解转化为驱动性问题,问题应具有较高的启发性、开放性、综合性、建构性,从而使问题解决与知识获得以及观念的形成成为统一体。围绕问题创设学习情境和设计探究活动。即通过选择合适STS素材,搭建有实际意义、真实可信、有挑战性问题环境,同时设计有体验、有感悟、有探究价值的结构化活动,促进观念的建构。提供反思方向与线索,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有效反思。同时利用评价的调控作用,以及多渠道收集观念建构的相关信息,以帮助学生逐步构建属于自己的观念体系。“基于观念建构的教学设计”是把具体知识作为观念形成的工具和载体,从讲授事实转移到“使用”事实,从记忆事实转移到理解可迁移的核心概念与原理,最终教与学的目标是通过不断概括提炼形成基本观念,建构起学科的观念体系。“基于观念建构的教学设计”是根据素质教育的理念,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围绕某一化学基本观念的形成,对教材内容或事实材料进行加工,设计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和有效的探究活动,并在不断的反思、评价基础上修改完善的过程。观念为本教学设计的核心是在观念的引领下,使学生通过高水平的思维活动,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并通过不断地概括提炼形成化学基本观念。下面以《酸碱中和反应》一课为例说明。1.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酸和碱有了初步的认识,学会了检验溶液酸碱性的方法以及如何表示溶液的酸碱度,但酸和碱之间能否发生反应?H+和OH-能同时存在于溶液中吗?这些问题既是学生头脑中真实存在的问题,又是很容易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所以本节课是在第二节探究酸碱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酸和碱的性质,教学起点定位在酸和碱能否发生反应这个问题上,从而引发有关中和反应的探究活动,最后得出中和反应的概念及其实质。酸碱中和反应往往无现象是需要解决的难点,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学会一定的问题探究能力,小组合作经验,为合作探究奠定基础。掌握中和反应的实质,还为高中学习“离子反应”,打下良好基础学习重难点:重点:1.中和反应的实质。2.物质是否发生化学反应的判断方法。难点:中和反应实质的探究。2.《酸碱中和反应》学案姓名:________学号:_______小组:_________请在课前填写以下3个小题的空格1.酸和碱分别与指示剂反应酚酞遇酸,遇碱变;石蕊遇酸变,遇碱变。2.HCl在水中会解离出和;H2SO4在水中会解离出和;NaOH在水中会解离出和;Ca(OH)2在水中会解离出和。酸→+酸根离子碱→金属离子+什么是中和反应探究一酸和碱会发生反应吗?提出假设:。实验验证:实验1【学生实验】往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盐酸。观察实验现象:。产生的疑问:无现象说明什么问题呢?(反应了、没反应)[来重新设计实验方案:根据实验台上所提供的试剂,自主设计选用合适的指示剂来证明NaOH与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我们设计的方案是:1、2、3.教学设计一.教学模式——设计理念坚持“学生发展为本”的核心理念重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体现“六环节互动式”教学与化学教学的融合让学生主动体验探究中和反应滴定为每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二.教学模式—“六环节互动式”教学模式自主学习,预习新知——预习检测,问题生成
——合作学习,交流展示——精讲点拨,梳理归纳——达标测评,反馈矫正——反思总结,拓展延伸。三.教学模式——教学原则实验为基础、理论为线索;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关注生活化学;促进学生发展。四.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情境教学法;实验探究法;传统与多媒体演示有效结合法。五.学科模式——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法;实验探究法;合作学习法。六.教学流程1.自主学习,预习新知:课前完成学案“知识回顾”。2.预习检测,问题生成:学生感受没有现象的反应,探究借用指示剂。3.合作学习,交流展示: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指示剂“多中选优”,然后学生按自己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4.精讲点拨,梳理归纳:播放中和反应的微观过程示图,直观地感受中和反应,自学并观看多媒体相关图片及问题,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5.达标测评,反馈矫正:典型例题训练6.实际应用题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七:教学过程(一)引课:端一盘切好的松花蛋让学生品尝并问味道如何,感觉怎样?生答:好吃,但有涩味或麻感。师:这是因为松花蛋腌制过程中产生的碱,现在往松花蛋中加些食醋,请同学们再来品尝。生答:更好吃了,而且没有有涩味或麻感了。师追问:难道松花蛋中的碱和食醋中的醋酸发生化学反应了?引出课题:酸碱中和反应知识回顾:检查课前填写的空格1.酸和碱分别与指示剂反应:酚酞遇酸,遇碱变;石蕊遇酸变,遇碱变。2.HCl在水中会解离出和;H2SO4在水中会解离出和;NaOH在水中会解离出和;Ca(OH)2在水中会解离出和。酸→+酸根离子碱→金属离子+(二)预习检测,问题生成【提出假设】酸碱之间可以发生反应。【实验验证】1.学生感受没有现象的反应,探究借用指示剂。【学生实验】往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盐酸。观察:无现象问题生成:无现象说明什么问题呢?(反应了、没反应)(三)合作学习,交流展示探究一酸和碱会发生反应吗?【提出假设】酸碱之间可以发生反应。生:学生先小组讨论,重新设计实验方案,根据实验台上所提供的试剂,自主设计选用合适的指示剂来证明NaOH与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再推选一个代表板演。之后全体评价方案的优劣。(否定了一种方案:氢氧化钠+石蕊+稀盐酸,因为颜色变化不明显,肯定了三种方案:1.氢氧化钠+酚酞+盐酸2.测温度3.测PH)然后学生根据优秀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实验完毕,学生汇报实验现象和结果。最后学生一致认为不管用哪个实验都能明显的证明酸碱之间一定能发生反应!假设成立!师:酸碱之间是怎样发生反应的呢?动画演示。活动天地:其他的酸碱之间是否都能发生类似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那样的化学反应?为什么?试着写出以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盐酸与氢氧化钾反应,盐酸与氢氧化钡反应,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硫酸与氢氧化钡反应。师生分析:酸碱相遇时,他们分别解离出的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而其他离子结合成盐。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1.定义: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及时练习】下列反应是不是中和反应呢?CO2+2NaOH=Na2CO3+H2OFe2O3+6HCl=2FeCl3+3H2O探究二中和反应的实质动画演示:2.中和反应的实质: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四):结课师追问:为什么调食醋的松花蛋味道不涩了?松花蛋中的碱和食醋中的醋酸发生了中和反应!这其实是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小应用(小应用大学问),生活中还有那些中和反应的例子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五):谈收获(六):测评练习+兴趣小实验:4.教学实录(见文件夹内教学实录)5.教学评价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评价表听课人冯新丽评价项目评价指标符合程度ABCD教学目标10分①符合“课程标准”的规定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目标明确,要求具体、切合实际。√②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三维”目标有机统一: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价值判断能力、参与能力、社会实践能力;注重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教学内容25分①准确反映“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正确理解和把握教科书的教学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②注意从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现实生活中科学合理地选取教育资源,充分体现应有的教育价值;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充分体现时代特点。√③以学生的生活逻辑为主线,不违背理论逻辑和生活逻辑有机结合,遵循问题解决式的思路安排教学内容层次。√教学活动40分①贯彻“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原则,以生活为基础,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教学情境,触动学生的心灵,启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主动性。√②坚持启发式教学,教学方式、方法、手段灵活多样;重视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促使学生经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会课程目标的意义。√③教学互动性强,学生参与有广度和深度。√④课堂开放性强,且收放有度。学生能够发现和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引导。√⑤合理应用反馈、评价机制,使学生得到及时的鼓励或纠正√⑥充分发挥教科书引领教学的功能,课堂结构合理,教学环节紧凑,教学活动进展有序、自然、流畅。√教学效果15分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有积极的情感反应,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能力明显提高;探寻到相应的知识,圆满完成各项学习任务,教学目标达成度高。√②尊重学生个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使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具有主动探求知识的热情和进一步学习的愿望。√③教师能够从教学活动中获得有益的启示,自身教学能力能够可持续发展。√教学特色10分把教师主导的“目标—策略—评价”过程与学生经历的“活动—体验—表现”过程有机结合起来,或能创造性地实施“课程标准”,或能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或能创造性地开发和运用教学资源,或在教学策略、方法、手段上有独到之处等,能形成较为鲜明的教师个性和教学风格。√等级与赋分A:90%及其以上B:80%及其以上C:70%及其以上D:60%及其以下总计得分:A主要优缺点分析:本节课符合“课程标准”的规定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能创造性的整合教材,目标明确,要求具体,坚持启发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对学生的评价,使每个学生有不同程度的收获,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学生有积极的情感反应,课堂氛围良好,教学目标达成度高。2015年3月26日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评价表听课人沈萍评价项目评价指标符合程度ABCD教学目标10分①符合“课程标准”的规定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目标明确,要求具体、切合实际。√②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三维”目标有机统一: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价值判断能力、参与能力、社会实践能力;注重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教学内容25分①准确反映“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正确理解和把握教科书的教学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②注意从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现实生活中科学合理地选取教育资源,充分体现教育价值;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充分体现时代特点。√③以学生的生活逻辑为主线,不违背理论逻辑和生活逻辑有机结合,遵循问题解决式的思路安排教学内容层次。√教学活动40分①贯彻“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原则,以生活为基础,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教学情境,触动学生的心灵,启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主动性。√②坚持启发式教学,教学方式、方法、手段灵活多样;重视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促使学生经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会课程目标的意义。√③教学互动性强,学生参与有广度和深度。√④课堂开放性强,且收放有度。学生能够发现和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引导。√⑤合理应用反馈、评价机制,使学生得到及时的鼓励或纠正√⑥充分发挥教科书引领教学的功能,课堂结构合理,教学环节紧凑,教学活动进展有序、自然、流畅。√教学效果15分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有积极的情感反应,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能力明显提高;探寻到相应的知识,圆满完成各项学习任务,教学目标达成度高。√②尊重学生个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使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具有主动探求知识的热情和进一步学习的愿望。√③教师能够从教学活动中获得有益的启示,自身教学能力能够可持续发展。√教学特色10分把教师主导的“目标—策略—评价”过程与学生经历的“活动—体验—表现”过程有机结合起来,或能创造性地实施“课程标准”,或能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或能创造性地开发和运用教学资源,或在教学策略、方法、手段上有独到之处等,能形成较为鲜明的教师个性和教学风格。√等级与赋分A:90%及其以上B:80%及其以上C:70%及其以上D:60%及其以下总计得分:A主要优缺点分析:优点:课上利用有效、实用的教学手段,增强了课堂的感染力,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方面起到很好的作用;教学设计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有感而发,突出所学知识的鲜活性;恰当地创设情境,充分体现本节课的教育作用;板书设计简明扼要,让学生对本节课重要知识点一目了然。不足:对问题的设定的层次性如果更有梯度,教学效果会更好。2015年3月26日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评价表听课人武传花评价项目评价指标符合程度ABCD教学目标10分①符合“课程标准”的规定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目标明确,要求具体、切合实际。√②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三维”目标有机统一: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价值判断能力、参与能力、社会实践能力;注重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教学内容25分①准确反映“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正确理解和把握教科书的教学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②注意从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现实生活中科学合理地选取教育资源,充分体现教育价值;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充分体现时代特点。√③以学生的生活逻辑为主线,不违背理论逻辑和生活逻辑有机结合,遵循问题解决式的思路安排教学内容层次。√教学活动40分①贯彻“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原则,以生活为基础,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教学情境,触动学生的心灵,启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主动性。√②坚持启发式教学,教学方式、方法、手段灵活多样;重视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促使学生经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会课程目标的意义。√③教学互动性强,学生参与有广度和深度。√④课堂开放性强,且收放有度。学生能够发现和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引导。√⑤合理应用反馈、评价机制,使学生得到及时的鼓励或纠正√⑥充分发挥教科书引领教学的功能,课堂结构合理,教学环节紧凑,教学活动进展有序、自然、流畅。√教学效果15分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有积极的情感反应,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能力明显提高;探寻到相应的知识,圆满完成各项学习任务,教学目标达成度高。√②尊重学生个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使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具有主动探求知识的热情和进一步学习的愿望。√③教师能够从教学活动中获得有益的启示,自身教学能力能够可持续发展。√教学特色10分把教师主导的“目标—策略—评价”过程与学生经历的“活动—体验—表现”过程有机结合起来,或能创造性地实施“课程标准”,或能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或能创造性地开发和运用教学资源,或在教学策略、方法、手段上有独到之处等,能形成较为鲜明的教师个性和教学风格。√等级与赋分A:90%及其以上B:80%及其以上C:70%及其以上D:60%及其以下总计得分:A主要优缺点分析:教师能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有积极的情感反应,有不同程度的收获,注意从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现实生活中科学合理地选取教育资源,充分体现应有的教育价值;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充分体现时代特点。能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在教学策略、方法、手段上有独到之处,有较为鲜明的教师个性和教学风格。教师的语言表达再抑扬顿挫些、再充满激情一点,定能使整堂课更有感染力和亲和力,教学目标达成度会更高。2015年3月26日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评价表听课人郑庆辉评价项目评价指标符合程度ABCD教学目标10分①符合“课程标准”的规定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目标明确,要求具体、切合实际。√②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三维”目标有机统一: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价值判断能力、参与能力、社会实践能力;注重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教学内容25分①准确反映“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正确理解和把握教科书的教学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②注意从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现实生活中科学合理地选取教育资源,充分体现教育价值;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充分体现时代特点。√③以学生的生活逻辑为主线,不违背理论逻辑和生活逻辑有机结合,遵循问题解决式的思路安排教学内容层次。√教学活动40分①贯彻“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原则,以生活为基础,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教学情境,触动学生的心灵,启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主动性。√②坚持启发式教学,教学方式、方法、手段灵活多样;重视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促使学生经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会课程目标的意义。√③教学互动性强,学生参与有广度和深度。√④课堂开放性强,且收放有度。学生能够发现和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引导。√⑤合理应用反馈、评价机制,使学生得到及时的鼓励或纠正√⑥充分发挥教科书引领教学的功能,课堂结构合理,教学环节紧凑,教学活动进展有序、自然、流畅。√教学效果15分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有积极的情感反应,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能力明显提高;探寻到相应的知识,圆满完成各项学习任务,教学目标达成度高。√②尊重学生个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使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具有主动探求知识的热情和进一步学习的愿望。√③教师能够从教学活动中获得有益的启示,自身教学能力能够可持续发展。√教学特色10分把教师主导的“目标—策略—评价”过程与学生经历的“活动—体验—表现”过程有机结合起来,或能创造性地实施“课程标准”,或能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或能创造性地开发和运用教学资源,或在教学策略、方法、手段上有独到之处等,能形成较为鲜明的教师个性和教学风格。√等级与赋分A:90%及其以上B:80%及其以上C:70%及其以上D:60%及其以下总计得分:A主要优缺点分析:课堂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坚持启发式教学,教学手段灵活多样,课堂辩论环节开放性强,收放有度,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引导,点评准确到位。学生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学目标达成度高。建议采取更为灵活有效的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2015年3月26日6.课后反思本节课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自觉学习、合作探究、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1、注重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熟知的物质出发,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问题情景。如:通过松花蛋的口味进行导入,一下子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起来,让学生感受到化学与生活密不可分。
2、学生的思维过程始终在问题情境中进行。如:在氢氧化钠和盐酸混合无现象的情况下,提出问题:氢氧化钠与盐酸是否反应?请设计实验进行证明你的猜。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完成感悟探究:氢氧化钙与浓盐酸的反应,并写出化学方程式,然后继续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发散,引导学生分析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特点,从而得出中和反应的概念。然后提出问题: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吗?这样既注重了前后知识的联系,又让学生搞清楚分析问题要全面——中和反应不仅要看生成物,还要看反应物。本节课中和反应的实质比较难理解,让学生从模拟动画上感悟是个不做的方法。
3、注意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思想。如:中和反应的应用之一是用于医药。此时,教师出示治疗胃酸过多的药物——胃片,并说明其成分中含有氢氧化铝和碳酸镁。让学生说出它能够治疗胃酸过多的原因,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指出哪些是中和反应,这样既巩固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
4、学生自主参与整堂课的知识建构,从旧知识的回忆到新知识的学习,从参与并能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通过学生的设计、操作、观察、思考、讨论,在问题解决中深刻、系统地理解知识,学生逐步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本节课的设计特点是强调以学生的探究学习为主,重视学生的体验,使学生的认知和体验达到最佳结合点,注重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创造一个合作学习探究的氛围。
总之,本人觉得这节课是一堂很好的,也很成功的探究课,从实验的探究过程中,学生获取了知识,体验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实验设计教学的实施,能激励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发展学生求异和发散思维,创造思维等方面都是有益的,而且通过实验设计确能提高学生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由此我想,如果能把课堂变成师生共同探讨问题的主阵地,那肯定是一种成功的教学。三.学生收获1.学生被化学学科特有的魅力所折服,形成学习化学持久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税收管理》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百通馨苑二期三区18#楼工程安全施工组织设计
- 防溺水的说课稿
- 端午节的说课稿幼儿园
- 《中 国石拱桥》说课稿
- 《忆读书》说课稿
- 简单外包合同(2篇)
- 【初中化学】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教学课件-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 南京工业大学《土质学与土力学》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统一海之言体育旅行定制综艺案例
- 品牌授权书范本中英文版
- 中国地图(WORD版标准地图-可编辑)(共3页)
- 《神奇的海洋动物》PPT课件.ppt
- 组织认同研究新进展-基本概念及其形成、整合机制
- 股票分析入门整理-入眠
- 山东预拌砂浆生产企业备案登记
- 小学四年级班家长会班主任PPT课件
- 双师同堂课题中期报告
- 怎样提出好的改善提案5篇
- 《服装市场营销》课程标准.
- xx医院三季度药事管理委员会会议纪要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