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历程读后感:中国历史审美和艺术沉淀1800字】_第1页
【美的历程读后感:中国历史审美和艺术沉淀1800字】_第2页
【美的历程读后感:中国历史审美和艺术沉淀1800字】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美的历程》读后感:中国历史审美和艺术沉淀目录TOC\o"1-2"\h\u27641摘要 132063一、引言 130348二、中国人审美意识理念的历史进程 18827(一)陶器和铜器 214748(二)诗和画 215390三、审美艺术沉淀 2摘要作为美学研究的入门书籍,李泽厚先生所著的《美的历程》以其独特的审美视角对中国古代文学艺术进行了新的解读,在20世纪80年代的学术界引发巨大反响。该书引导了许多人的美学研究之路。但诚如李泽厚先生自己所说,此书是从宏观角度对中国数千年的艺术、文学作概括描述和美学把握,通过对中国历代文艺的梳理展示,给读者理清了各种艺术形式的历史发展脉络,因此在《美的历程》的理论框架内,分析李泽厚的中国历史审美和艺术沉淀具有一定的理论探索意义。关键词:李泽厚;《美的历程》;历史审美;艺术沉淀引言《美的历程》一书中,李泽厚先生以时间为线,论述了中国远古以来各个重要节点时期人类审美与艺术的进程。李泽厚先生不限于单纯讲述历代文化艺术产物,而是从每个历史时期社会的政治背景、人们的思想观念、社会现状等角度分析[1]。更多的是审视这些时期的审美和艺术的进程关系,揭示人类社会心理、意识形态的进化。从商周青铜器到唐诗宋词,再到山水画和明清小说,中国古代涌现了无数辉煌灿烂的艺术类型。这些艺术构成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深刻影响了每个人的生活。书名中"历程"两字用的恰到好处,因为这不是一部纪录片类型的记载,而是李泽厚先生独特而准确的见解。此书既给读者带来了灵魂的艺术美的体验,更让读者实切感受到中国历史审美和艺术的沉淀。中国人审美意识理念的历史进程中国美学集中在文学、绘画和音乐舞蹈等艺术门类上,作为美的领域中最杰出的花朵,人类的精神在不同的时代得到了确定,它使人的心找到了放松的地方,协调了人的感觉和理性,沉浸在永恒的记忆中[2]。正如李泽厚所说,“这种永恒的艺术创作体现了人类传承下来的一种社会、共同的心理结构,它们不会永远改变,也不会消失[3]。”(一)陶器和铜器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在那悠远的历史年代便有了萌芽。在那个遥远的时期,陶器和铜器中充满了奇怪的图像。这些图像存在着丰富的社会价值,人们通过这些形象来象征着他们的存在,反映着他们的感情,反映了社会的状态。这些符号之所以出现在今天,是因为它们凝聚了集体情感的意志,体现了人们的渴望、追求和意志。在这些充满中国特色的绘画和符号中,充满了神秘、庄严和浪漫的想象,具有巫术、宗教的性质,体现了那个时代的简单思想和观念。所以,它们是感人的,美丽的。诗和画诗歌最重要的原则是赋比兴原则。这一原则表明了艺术的本质:主观情感必须是客观化的,需在特定的情景理解中找到载体,才能够打动人[4]。在《诗经》中,深沉的真挚之情打动着人们的心,是因为当时人们的感情温暖。它是委婉的陈述,给读者留下了想象中的巨大心理空间,使人们对它感受印象深刻。并且读起来有节奏之美,强烈地表达着某种情感。它有如此多的感人力量,让人们感觉场景就在你面前,美便渗透在当时人们的情感中。在绘画上,宋元山水画达到了中国山水画的高峰,正是因为宋代山水画以其结构的威严与坚强加之内心对自然感受的细腻体会,从而形成了深沉雄壮的特点。“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加之平正中和的形式美感,使宋代山水具有了独特的美感。审美艺术沉淀李泽厚先生在书中论述中国理性精神艺术,“所谓‘实践理性’,是说把理性引导和贯彻在日常现实世间生活、伦常感情和政治观念中,而不做抽象的玄思。把礼乐服务和服从于神,变而为服务和服从于人[5]”。这一观念也为后来各朝代的人类思想产生永久影响,从而贯穿着整个历程的美的发展。这一理念在现代设计中尤为重要,其意义终究是为人类服务。在书中从春秋战国的理性精神,到后来的楚汉浪漫主义,佛陀的悲惨世界,再到盛唐的生机勃勃,直至明清的文艺海洋。经过历史的长河,李泽厚认为随着时代的更替和社会的变迁,艺术的形式也随之变化,其“意味”情感也不相同。而在这些所有的美的形式当中都反映着当代社会的真实写照,是人们生活状态以及情感的展现。所有这些有意味的美都是创造者的真情流入。直至当今,无论是文学、画作、设计、还是音乐,其中的美始终来源于真实社会,来源于现实生活。参考文献蔡萍."儒道互补"美学史观的确立和发展[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v.37;No.173(03):74-81.冯宇.从李泽厚《美的历程》中感受到的中国美学的性格[J].读天下:综合,2017(24):1.蒋信伟.在品与思中雕琢审美品质——《美的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