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_第1页
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_第2页
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_第3页
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_第4页
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0年,河南省尉氏县后大庄村元墓出土的纳粮彩绘壁画,形象地描绘了农民向封建政府纳粮的画面:仓房前一群农民肩负粮袋,准备将粮食入仓;右侧树荫下,一名身着红袍的官员坐在朱红色桌案后进行登记,案上摊着文书簿册。数千年来,农民为封建国家纳粮当差,承担义务,受尽剥削。

——教材93页导言实物史料;可以用于研究元朝赋役制度;新课导入第16课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

课程标准:

了解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演变,以及关税、个人所得税制度在中国的产生和实行。赋税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按法定标准,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属于分配范畴,具有无偿性、强制性、固定性。赋税徭役田赋人头税等等力役兵役杂役等(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1.先秦时期(1)夏商周:贡、助、彻(一)古代赋役制度演变夏代的贡:一是诸侯进献的土贡,二是百姓缴纳的田赋,贡额是收获量的十分之一。赋役制度实行时间分田方式纳税形式助商中为公田,8家共耕。外为私田,8家各授一区8家之力助耕公田,以公田所获交公,私田不再纳税彻周一井共900亩,授予8家共同耕种以800亩的收获物分给8家,100亩的收获物作为田赋缴给国家(2)春秋战国:赋税改革原因:①铁犁牛耕出现,私田大量增加。①齐国:相地而衰征(根据土地多少和好坏征收赋税)②鲁国:“初税亩”(无论公私田,按田亩实数收税)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1.先秦时期(1)夏商周:贡、助、彻(一)古代赋役制度演变②增加财政收入的需要影响:承认土地私有,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和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形成。是中国古代土地税的开端。③商鞅变法:田税,户税秦汉

田赋人头税

徭役“收泰半之赋”(缴纳田产三分之二)

休养生息、田税降低口赋(人头税)极重口赋(7—14岁)、算赋(15—56岁)财产税(如算缗、告缗等)更卒正卒戍卒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2.秦汉时期(一)古代赋役制度演变思考:秦汉田赋有何差异?并分析原因?差异:秦朝田赋重,西汉田租较轻。原因:政治上①吸取秦亡教训。②统治者出身布衣,认识到农民的力量。思想上④汉初无为而治思想的影响经济:③汉初经济凋敝。取之无度

德政不修

失去民心秦汉

田赋人头税

徭役“收泰半之赋”(缴纳田产三分之二)

休养生息、田税降低口赋(人头税)极重口赋(7—14岁)、算赋(15—56岁)财产税(如算缗、告缗等)更卒正卒戍卒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2.秦汉时期(一)古代赋役制度演变取之无度

德政不修

失去民心材料:武帝征伐四夷,重赋于民,民产子三岁则出口钱,故民重困,至于生子辄杀,甚可悲痛。——《汉书·贡禹传》轻徭薄赋具有强烈的局限性思考:汉朝轻徭薄赋、修养生息,农民生活如何?说明了什么?汉代田租轻而人头税重,农民负担沉重汉末魏晋时期,战乱频繁,百姓流离失所,土地兼并严重。以均田制为基础,隋唐实行了税制改革。役失去土地的农民无力缴纳赋税,社会危机严重。北魏开始实行均田制,将无主土地收归国有,按人口分配土地,便利税收。隋:配合均田制实行租(土地税:粮食)调(人头税:交布或帛)役(义务劳动)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赋役之法:每丁岁入租粟二石。调则随乡土所产,绫绢绝各二丈,布加五分之一。输绫绢纯者,兼调绵三两;输布者,麻三斤。凡丁,岁役二旬。若不役,则收其佣,每日三尺。

——《旧唐书·食货志上》意义:①以庸代役保证了农业生产时间,有利于农业的发展。②减轻了农民的负担。③国家对农民的人参控制逐渐松弛。实施基础:均田制唐前期:租庸调制3.唐朝(一)古代赋役制度演变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韩国磐:《唐天宝时农民生活之一瞥》唐前期:租庸调制3.唐朝(一)古代赋役制度演变唐中后期:两税法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1)背景:

①土地兼并,均田制破坏 ②财政危机。③阶级矛盾尖锐

安史之乱开始后,唐中央王朝支配的户数和人口锐减。为了弥补财政亏空,唐中央政府就征收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各地方豪强依托财势,采取托名骗取官爵等手段逃避徭役、赋税。由于唐王朝对土著户(当地人)的征收标准高于客居户(外来户),客居户还可以不服徭役,所以豪绅仕宦之家纷纷以寄住户或寄庄户的名义,取得轻税和免役的待遇。这样,田赋和徭役都落在农民身上,农民不堪重负,大量逃亡。——金开诚主编:《中国古代赋税徭役》定时纳税税制简化量出制入税资产唐前期:租庸调制3.唐朝(一)古代赋役制度演变唐中后期:两税法(2)特点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租庸调制两税法征税标准征税项目征税对象征税次数征收方式以人丁为主以财产为主租庸调、杂役户税和地税受田农民不分主客农商,一律纳税不固定夏、秋两季征收实物概以钱计①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②简化了税收名目,减轻负担,缓和矛盾③扩大了收税对象,增加财政收入④保证农业生产时间,利于农业发展⑤利于商品经济发展唐前期:租庸调制3.唐朝(一)古代赋役制度演变唐中后期:两税法(3)意义: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行商者,在郡县税三十之一。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田亩之税,率以大历十四年垦数为准。----《全唐文·定两税诏》赋税徭役租庸调制田赋、人头税、财产税更卒、正卒、戍卒

秦汉

明后期

清两税法两税附加税代役金

募役法北:租庸调南:两税法科差量出制入税资产定时纳税税制简化(1)特点:赋役合并、赋役征银、纳银代役4.明朝:一条鞭法(一)古代赋役制度演变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材料4】明中叶,封建国家开始由盛转衰,土地兼并又趋剧烈。大量土地集中到大地主手里,他们千方百计逃避国家赋税。这种情况严重影响国家田赋收入。……国家每年财政收入不足财政支出的一半,财政危机日深。从中央到地方擅征各种杂费,收费管理失控,民怨沸腾。---张守军著:《中国古代的赋税与劳役》(2)原因:①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白银流通量的增加②土地兼并,影响财政收入③阶级矛盾尖锐(3)影响

①是中国赋役制度上的重大变革。

②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③减轻了人身束缚。

④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1)康熙年间:“滋生人丁,永不加赋”(1712年规定以前一年的丁银作为定额,不再增加)(2)雍正年间:摊丁入亩(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标志着中国实行两千多年人头税彻底废除。5.清朝(一)古代赋役制度演变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材料5】清代前期财政收入简表年代岁入总额(万两)顺治9年(1652)2428康熙24年(1685)3123雍正3年(1725)3585乾隆18年(1753)4069乾隆31年(1766)4858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摊丁入亩产生的影响。②减轻农民负担,缓和矛盾③缓解土地兼并。④人身控制松弛,增加自由劳动力,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⑤促进人口增长①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材料6】摊丁入亩制度的实行,直接废除了延续几千年的“人头税”,失地和无地农民及其他劳动者摆脱了千百年来的丁役负担。由于加重了有土地者的赋税负担,摊丁入亩制度一定程度上限制或缓和了当时愈发严重的土地兼并现象。由此,朝廷放松了对户籍的控制,农民和手工业者可以自由迁徙,出卖劳动力……废除人头税后,这种对“被征税”担心的消失,……,中国由此进入第一波“人口大爆炸”时代。——《历史上影响中国人生活的四大改革》征税时间:征税标准:赋税品种:征税形式:人身控制:不定时以人丁为主繁杂实物逐渐松弛演变趋势定时以财产为主货币简单概念解析关税海关依据国家的关税政策、税法及进出口税则,代表国家对进出关境的物品征收的税。个人所得税以纳税人个人取得的各项应税所得为征收对象的税种。改革开放后1927年--1930年新中国成立后鸦片战争后古代关税制度西周起源关税自主改订新约部分自主关税不自主海关不独立收回关税主权法制化建设改革完善国家独立是关税自主的前提1.近代关税主权的发展历程说明了什么?2.为什么国共两党都要收回关税自主权?3.改革开放后为何要对关税进行改革完善?关税主权是一个国家重要的经济主权。【材料8】关市之赋,以待王之膳服。——《周礼·天官》司关,……司货贿之出入者,掌其治禁与其征厘。——《周礼·地官》【材料9】“海关税则,必需(须)保护国家生产,必需(须)保护国内生产品与外国商品的竞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在1950年1月第十七次政务会议原因:1951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是基于当时的时代条件,是为了保护民族企业和经济的恢复、发展。

改革开放后,在中国走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旧税则的不少规定已不适应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的需要。3.改革开放后为何要对关税进行改革完善?适应时代需求的关税政策才能促进时代的发展改革开放后个税制度1914年1936年新中国成立后制定没有实施开始征收没有征收确立、修订完善调节个人收入

实现社会稳定1980年

立法起征点为8002005年10月

第三次修正起征点提高到1600元2007年12月

第五次修正起征点提高到2000元2011年6月

第六次修正起征点提高到3500元2018年6月

第七次修正起征点提高到5000元探究“2023年关税改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修正”反映了哪些信息?体现了共产党什么治国理念?(注意结合政治学科知识)【材料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