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解题模型之测量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模型(含答案)_第1页
初中物理解题模型之测量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模型(含答案)_第2页
初中物理解题模型之测量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模型(含答案)_第3页
初中物理解题模型之测量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模型(含答案)_第4页
初中物理解题模型之测量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模型(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物理解题模型之测量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模型一.选择题(共1小题)1.(肥城市期末)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斜面AC的长度为100cm,B点是斜面AC的中点。实验时,将小车放置在斜面A点,松手后,小车依次通过A、B、C三点的时间(停表每格为1s)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中()①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为12.5cm/s②为了更方便计时,可以将木块向斜面顶端移动③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等于在BC段的平均速度④若小车在AB和BC这两段的平均速度分别为v1和v2,可以用计算全程的平均速度A.只有①④正确B.只有①②正确C.只有②④正确D.只有③④正确二.填空题(共4小题)2.(利川市期末)如图所示,在用斜面和木块做“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时,将带刻度的木板一端垫高做成斜面,小明用频闪照相机记录了木块沿斜面下滑的运动过程。频闪照相机每隔0.5s拍一张照片,照片记录的木块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分析可知A到F的运动时间为s,木块从A运动到F的平均速度是cm/s。3.(南海区期末)一个小球从斜面滚下,用照相机每隔0.1s拍摄一次,记录小球运动情况的照片如图所示,小球从A点运动到D点所用时间是,小球在AC段的平均速度(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在CD段的平均速度,小球从A点运动到D点的平均速度大小是。4.(滦南县期末)如图所示,小明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已知小车运动的距离为80cm,由静止滑下至斜面底瑞的时间为2s,则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v0=m/s;若小车从开始运动后,通过前一半路程平均速度为v1,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v2,则v1v2(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如果适当增加斜面的高度,由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小车,下滑至斜面底端,平均速度为v3,则v3v0(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5.(洛阳期末)如图是“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该实验的原理是,斜面底部金属片的作用是;实验时让小车从斜面A点由静止下滑并开始计时,测得数据如图中所示,则BC段的平均速度vBC=m/s。三.实验探究题(共10小题)6.(石景山区期末)小军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用的装置如图所示,将小车从斜面上端A点由静止释放到达C点,用电子表记录小车的运动时间,图中方框内的数字是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请完成下列问题(1)小车通过AB段的平均速度比BC段的平均速度(选填“大”或“小”);(2)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是vAC=m/s。7.(江陵县期末)(1)小明在“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时间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秒表(单位s)所显示的时间;①实验原理是;②实验时应使斜面的坡度小些,这样做的目的是减小测量(选填“时间”或“路程”)的误差;③某次实验的过程如图所示,图中的电子秒表分别表示小车在斜面顶端、中点和底端不同时刻,如果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测得上半段的平均速度vAB会(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小车通过斜面下半段的路程为cm,下半段的平均速度vBC是m/s;8.(汉阴县校级期末)两个同学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实验情况如图所示。(1)在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停表和;并且斜面应保持(填“很大”或“很小”)的坡度。(2)图甲是测量平均速度时某次实验过程,图乙中停表的设置是“时:分:秒”,①、②、③分别对应了小车在起点、路程中点、终点位置的时间,小车通过全过程的的平均速度v=m/s;s1的路程正好是全部路程的一半,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1=m/s。9.(兴城市期末)小图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中,使小车从带刻度尺的斜面上由静止下滑,如图所示。(1)该实验的原理是。(2)小车在AB段平均速度vAB=m/s。(3)由图中数据判断可知:小车沿斜面滑下的运动是(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4)如果不小心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5)小丽进一步实验测得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前半程平均速度为v1,后半程平均速度为v2,则小车全程平均速度v=(用字母v1和v2表示)。10.(新民市期末)物理实验课上,某实验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字钟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图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刻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1)小车从斜面下滑过程中,其速度变化情况是(变大/变小/不变)。(2)由图可知,小车从甲位置运动至丙位置的平均速度是m/s。(3)小组同学们讨论后认为实验时斜面的倾斜度不宜太大,你认为这样做的理由是(答案合理即可)。11.(沙河口区期末)在“测量小车沿斜面向下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装置如图甲所示。(1)该实验的原理是。(2)实验器材除了长木板、小木块、小车、金属片之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电子表和。(3)实验中,使斜面的倾斜角度适当小一些,可以减小测量的误差(选填“路程”或“时间”)。(4)小车从斜面顶端释放时和滑到底端撞击金属片时电子表显示的时间分别如图乙所示,小车通过的路程是90cm。则小车的平均速度是m/s。(5)如果小车撞击金属片后过了一会儿才停止计时,测出的平均速度将(选填“偏小”、“偏大”或“不受影响”)。12.(会宁县期末)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由A处静止下滑。(1)该实验的测量原理是;(2)图中AB段的路程sAB=cm,测得时间tAB=4s,则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为vAB=m/s;(3)如果让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会使所测AB段的平均速度vAB(选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4)图中能正确反映出该小车从斜面下滑过程中速度和时间关系的是。13.(福田区校级期末)如图是“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情景。(1)实验原理是;(2)分析实验图可知:小车在BC段通过的路程sBC=cm;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vBC=m/s。小车全程做(选填“匀速”“加速”或“减速”)运动;(3)如果在A点松手后没有立即计时,则测得vBC会。(均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受影响”)14.(乌拉特前旗期末)小雨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实验中停表指针未转过1圈。(1)该实验的原理是(填写公式);实验中的测量工具有:停表和。(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选填“大”或“小”),这样做的目的是。(3)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停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偏(选填“大”或“小”)。15.(岳麓区校级期末)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下滑,小车到达A、B、C三处的电子表的示数(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刻度尺分度值1cm)则:(1)该实验的原理是。(2)分析误差:若在测量过程中小车过了C点才停止计时,则会导致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

初中物理解题模型之测量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模型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小题)1.(肥城市期末)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斜面AC的长度为100cm,B点是斜面AC的中点。实验时,将小车放置在斜面A点,松手后,小车依次通过A、B、C三点的时间(停表每格为1s)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中()①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为12.5cm/s②为了更方便计时,可以将木块向斜面顶端移动③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等于在BC段的平均速度④若小车在AB和BC这两段的平均速度分别为v1和v2,可以用计算全程的平均速度A.只有①④正确B.只有①②正确C.只有②④正确D.只有③④正确【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分析】(1)根据图示可知,全程共用时8s,利用速度公式计算;(2)为了方便计时,应让小车运动的慢一些或增大小车运动的路程;(3)小车由A到B用时6s,由B到C用时2s,再由速度公式判断;(4)依据平均速度计算v1和v2,再比较它们的关系;【解答】解:①根据图示可知,全程共用时8s,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正确;②为了方便计时,应让小车运动的慢一些,可将斜面的坡度小一些,或者让小车运动的路程大一些,即将木块向斜面顶端移动,正确;③小车由A到B用时6s,由B到C用时2s,由B是AC的中点,则有,,可见v1≠v2,错误;④若小车在AB和BC这两段的平均速度分别为v1和v2,则t1=,t2=,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错误;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的知识,掌握平均速度的计算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二.填空题(共4小题)2.(利川市期末)如图所示,在用斜面和木块做“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时,将带刻度的木板一端垫高做成斜面,小明用频闪照相机记录了木块沿斜面下滑的运动过程。频闪照相机每隔0.5s拍一张照片,照片记录的木块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分析可知A到F的运动时间为1.5s,木块从A运动到F的平均速度是3cm/s。【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专题】实验题;长度、时间、速度;实验基本能力.【分析】由图可知,从A到F有三个时间间隔,据此可以求出A到F的运动时间;由图可知读出从A到F的运动路程,注意测量长度时必须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利用速度公式计算出木块从A运动到F的平均速度【解答】解:由图可知,从A到F有三个时间间隔,则A到F的运动时间t=3×0.5s=1.5s;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AF的长度s=5.50cm﹣1.00cm=4.50cm;则木块从A运动到F的平均速度v===3cm/s。故答案为:1.5;3。【点评】本题考查刻度尺的读数、速度的简单计算,能从图中找到相关有用信息是解题的关键。3.(南海区期末)一个小球从斜面滚下,用照相机每隔0.1s拍摄一次,记录小球运动情况的照片如图所示,小球从A点运动到D点所用时间是0.3s,小球在AC段的平均速度小于(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在CD段的平均速度,小球从A点运动到D点的平均速度大小是0.1m/s。【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专题】应用题;长度、时间、速度;应用能力.【分析】(1)每隔0.1s拍摄一次,由图知时间的多少;(2)由图可知小球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根据速度公式可知小球在整个运动过程中速度变化以及小球AC段的平均速度与CD段平均速度的大小关系;(3)从图中秒表读出小球从A到D点所用时间和小球运动距离,利用速度公式求小球的平均速度。【解答】解:(1)小球从A点运动到D点的时间,每个间隔0.1s,t=(4﹣1)×0.1s=0.3s;(2)由图可知小球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所以,根据速度公式可知小球在整个运动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快,则小球AC段的平均速度小于CD段平均速度;(3)AD之间的距离为s=30.0cm=0.3m,小球运动的时间为t=0.3s,则小球从A点运动到D点的平均速度:v===0.1m/s。故答案为:0.3s;小于;0.1m/s。【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的计算和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从图中获取相关信息是解题关键。4.(滦南县期末)如图所示,小明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已知小车运动的距离为80cm,由静止滑下至斜面底瑞的时间为2s,则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v0=0.4m/s;若小车从开始运动后,通过前一半路程平均速度为v1,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v2,则v1小于v2(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如果适当增加斜面的高度,由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小车,下滑至斜面底端,平均速度为v3,则v3大于v0(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专题】长度、时间、速度;理解能力;应用能力.【分析】(1)已知小车运动的距离和所用时间,利用速度公式可求出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2)小车在斜面上做的是加速直线运动,据此分析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和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的大小;(3)斜面的坡度越大,小车在斜面上滑下的速度越快,据此分析。【解答】解:(1)已知小车运动的距离为s=80cm=0.8m,所用时间t=2s,则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为:v0===0.4m/s;(2)小车在斜面上做的是加速运动,因此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大于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即v1小于v2;(3)若适当增加斜面的高度,斜面的坡度会变大,小车在斜面上滑下的速度会变快,则此时的平均速度会变大,因此v3大于v0。故答案为:0.4;小于;大于。【点评】本题考查了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实验探究,属于基础题,难度不大。5.(洛阳期末)如图是“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该实验的原理是v=,斜面底部金属片的作用是便于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实验时让小车从斜面A点由静止下滑并开始计时,测得数据如图中所示,则BC段的平均速度vBC=0.5m/s。【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专题】实验题;长度、时间、速度;应用能力.【分析】(1)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v=;(2)放置金属片,便于测量时间,使路程和时间统一,且具有缓冲和保护作用;(3)由图示读出BC段的路程和时间,利用v=求出BC段的平均速度。【解答】解:(1)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v=;(2)在斜面上放置一个金属片的目的就是让小车在该位置停下的同时记录时间(即便于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保证路程和时间的统一,并可以起到缓冲保护作用;(3)根据图示可知,sBC=40.0cm,tBC=0.8s,BC段的平均速度:vBC===50cm/s=0.5m/s。故答案为:v=;便于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0.5。【点评】本题考查了平均速度的测量实验,难度不大,需要熟练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三.实验探究题(共10小题)6.(石景山区期末)小军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用的装置如图所示,将小车从斜面上端A点由静止释放到达C点,用电子表记录小车的运动时间,图中方框内的数字是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请完成下列问题(1)小车通过AB段的平均速度比BC段的平均速度小(选填“大”或“小”);(2)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是vAC=0.17m/s。【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专题】长度、时间、速度;理解能力;应用能力.【分析】(1)由图可知AB段和BC段的路程及所用时间,利用v=分析即可AB段和BC段的平均速度大小关系;(2)利用速度公式可求出AB段的平均速度。【解答】解:(1)由图可知AB段和BC段的路程相同,AB段所用的时间为tAB=00:00:03﹣00:00:00=3s,BC段所用的时间为tBC=00:00:05﹣00:00:03=2s,由v=可知小车通过AB段的平均速度比BC段的平均速度小;(2)由图知小车在AB段的路程为sAB=0.5m,则AB段的平均速度为:vAB==≈0.17m/s。故答案为:(1)小;(2)0.17。【点评】本题考查了对平均速度的计算,属于基础题,难度不大。7.(江陵县期末)(1)小明在“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时间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秒表(单位s)所显示的时间;①实验原理是v=;②实验时应使斜面的坡度小些,这样做的目的是减小测量时间(选填“时间”或“路程”)的误差;③某次实验的过程如图所示,图中的电子秒表分别表示小车在斜面顶端、中点和底端不同时刻,如果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测得上半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大(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小车通过斜面下半段的路程为40.0cm,下半段的平均速度vBC是0.4m/s;【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专题】实验题;长度、时间、速度;应用能力.【分析】(1)①该实验原理是v=;②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则小车运动运动时间要大一些,据此分析对斜面坡度的要求;③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会导致所测时间偏小,根据v=分析上半段的平均速度vAB变化;由图得出小车通过斜面下半段的路程和时间,根据v=求出平均速度。【解答】解:(1)①该实验原理是v=;②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则小车运动运动时间要大一些,故应使斜面坡度较小;③如果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会导致所测时间偏小,根据v=可知:测得上半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大;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小车在B点的对应的刻度40.0cm,sBC=40.0cm;由图示知:tBC=1.0s;则vBC===40cm/s=0.4m/s。故答案为:(1)①v=;②时间;③偏大;40.0;0.4。【点评】本题测小车平均速度,考查长度和时间测量、误差分析、平均速度的求法及数据分析。8.(汉阴县校级期末)两个同学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实验情况如图所示。(1)在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停表和刻度尺;并且斜面应保持很小(填“很大”或“很小”)的坡度。(2)图甲是测量平均速度时某次实验过程,图乙中停表的设置是“时:分:秒”,①、②、③分别对应了小车在起点、路程中点、终点位置的时间,小车通过全过程的的平均速度v=0.18m/s;s1的路程正好是全部路程的一半,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1=0.15m/s。【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分析】(1)时间的测量用停表,长度的测量用刻度尺,为了减小实验误差,时间的测量应尽可能大些,据此判断;(2)根据测量结果可知路程s和时间t,由速度公式即可求解。【解答】解:(1)时间的测量用停表,长度的测量用刻度尺,为了减小实验误差,时间的测量应尽可能大些,则斜面的坡度应小一些;(2)由甲图可知,s=0.9m,由乙图可知,全程的时间为t=10:35:05﹣10:35:00=5s,则小车通过全过程的的平均速度v=;依据题意可知,s1=,t1=10:35:03﹣10:35:00=3s,则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1=;故答案为:(1)刻度尺;很小;(2)0.18;0.15。【点评】本题考查测量小车平均速度实验的知识,明确时刻和时间的关系以及速度公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9.(兴城市期末)小图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中,使小车从带刻度尺的斜面上由静止下滑,如图所示。(1)该实验的原理是v=。(2)小车在AB段平均速度vAB=0.02m/s。(3)由图中数据判断可知:小车沿斜面滑下的运动是变速(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4)如果不小心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偏大(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5)小丽进一步实验测得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前半程平均速度为v1,后半程平均速度为v2,则小车全程平均速度v=(用字母v1和v2表示)。【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专题】实验题;长度、时间、速度;实验基本能力.【分析】(1)测量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是通过测量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利用速度公式计算出平均速度;(2)从图中找到AB段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计算出AB段的平均速度;(3)分析图片中数据可知小车沿斜面滑下的运动状态;(4)若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会导致所测时间偏小,根据速度公式分析可知平均速度的误差;(5)利用v=分别求出前半程和后半程所用时间,最后利用v=求出全程的平均速度。【解答】解:(1)测量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是通过测量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利用速度公式计算出平均速度,所用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v=;(2)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2cm,AB段的路程为sAB=10.0cm﹣6.0cm=4.0cm,AB段所用的时间tAB=2s;小车在AB段平均速度vAB===2cm/s=0.02m/s;(3)由图可知,小车在BC段的路程sBC=6.0cm﹣1.0cm=5.0cm,BC段所用的时间tBC=1s;小车在BC段平均速度vBC===5cm/s>vBC,故小车沿斜面滑下的运动是变速直线运动;(4)若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会导致所测时间偏小,由v=可知,计算出来的平均速度会偏大;(5)假设全程的路程为2s,则前半程和后半程的路程均为s,由v=可知,前半程所用时间:t1=,后前半程所用时间:t2=,则小车全程平均速度v====。故答案为:(1)v=;(2)0.02;(3)变速;(4)偏大;(5)。【点评】本题测小车的平均速度,考查了注意事项,实验的目的、原理、实验器材及平均速度的求解。10.(新民市期末)物理实验课上,某实验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字钟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图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刻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1)小车从斜面下滑过程中,其速度变化情况是变大(变大/变小/不变)。(2)由图可知,小车从甲位置运动至丙位置的平均速度是0.15m/s。(3)小组同学们讨论后认为实验时斜面的倾斜度不宜太大,你认为这样做的理由是斜面的倾斜度小,可以减小时间的测量误差(答案合理即可)。【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专题】实验题;长度、时间、速度;科学探究能力.【分析】(1)(2)根据图示读出小车从甲位置到乙位置和甲位置到丙位置通过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然后根据速度公式即可求出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然后比较两个速度可知小车的速度如何变化;(3)为了便于测量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时间,应使斜面保持较小的坡度,这样可以减小时间的测量误。【解答】解:(1)(2)由图示可知,小车从甲位置到乙位置的路程:s1=90.0cm﹣64.0cm=26.0cm,t1=6s﹣4s=2s,小车从甲位置运动至丙的位置的路程为:s′=90.0cm,时间t′=10s﹣4s=6s,则小车从甲位置到乙位置的平均速度:v1===13.0cm/s=0.13m/s;小车从甲位置到乙位置的平均速度:v2===15.0cm/s=0.15m/s;因v1<v2,所以小车在下滑的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大;(3)为了便于测量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时间,应使斜面保持较小的坡度,这样可以减小时间的测量误。故答案为:(1)变大;(2)0.15;(3)斜面的倾斜度小,可以减小时间的测量误差。【点评】本题考查“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一定学会读出路程和时间,按平均速度的定义代入v=求出平均速度。11.(沙河口区期末)在“测量小车沿斜面向下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装置如图甲所示。(1)该实验的原理是v=。(2)实验器材除了长木板、小木块、小车、金属片之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电子表和刻度尺。(3)实验中,使斜面的倾斜角度适当小一些,可以减小测量时间的误差(选填“路程”或“时间”)。(4)小车从斜面顶端释放时和滑到底端撞击金属片时电子表显示的时间分别如图乙所示,小车通过的路程是90cm。则小车的平均速度是0.15m/s。(5)如果小车撞击金属片后过了一会儿才停止计时,测出的平均速度将偏小(选填“偏小”、“偏大”或“不受影响”)。【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专题】长度、时间、速度;理解能力;应用能力.【分析】(1)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v=;(2)由实验原理可知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和所需的测量工具;(3)斜面的坡度越大,小车在斜面上滑下的速度越快,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越短,不方便测量时间。据此分析;(4)由图乙可知小车从斜面顶端到底端所需的时间,已知小车通过的路程,利用速度公式可求出小车的平均速度;(5)如果小车撞击金属片后过了一会儿才停止计时,所测量的时间会偏大,再根据v=分析即可。【解答】解:(1)该实验的原理是v=;(2)由实验原理可知需要测量路程和时间,因此除了电子表外,还需要刻度尺;(3)斜面的坡度越大,小车在斜面上滑下的速度越快,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越短,不方便测量时间,因此实验中,使斜面的倾斜角度适当小一些,可以减小测量时间的误差;(4)由图乙可知,小车从斜面顶端到底端所用的时间为:t=09:45:26﹣09:45:20=6s,小车通过的路程是s=90cm=0.9m,则小车的平均速度为:v===0.15m/s;(5)如果小车撞击金属片后过了一会儿才停止计时,所测量的时间会偏大,而路程一定,由v=可知测得的平均速度会偏小。故答案为:(1)v=;(2)刻度尺;(3)时间;(4)0.15;(5)偏小。【点评】本题考查了对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的理解,需要熟练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难度不大。12.(会宁县期末)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由A处静止下滑。(1)该实验的测量原理是v=;(2)图中AB段的路程sAB=40.0cm,测得时间tAB=4s,则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为vAB=0.1m/s;(3)如果让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会使所测AB段的平均速度vAB偏小(选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4)图中能正确反映出该小车从斜面下滑过程中速度和时间关系的是C。【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专题】实验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实验基本能力.【分析】(1)测量小车在斜面上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v=;(2)从图中得出AB段的路程,利用速度公式得出AB段的平均速度;(3)让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平均速度会偏小;(4)小车是在做加速运动,随着时间的推移,速度是逐渐变大的,由此选出图象。【解答】解:(1)测量小车在斜面上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v=;(2)AB段的路程sAB=80.0cm﹣40.0cm=40.0cm=0.4m,AB段的平均速度为vAB===0.1m/s;(3)如果让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由公式v=知,测得的平均速度会偏小;(4)由图象中小车的运动轨迹可知,小车运动的速度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变大,是图象C,故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1)v=;(2)40.0;0.1;(3)偏小;(4)C。【点评】本题考查了实验原理、求平均速度、误差分析以及判断小车的运动性质,熟练应用速度公式是正确解题的关键。13.(福田区校级期末)如图是“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情景。(1)实验原理是v=;(2)分析实验图可知:小车在BC段通过的路程sBC=40.0cm;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vBC=0.2m/s。小车全程做加速(选填“匀速”“加速”或“减速”)运动;(3)如果在A点松手后没有立即计时,则测得vBC会不受影响。(均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受影响”)【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专题】长度、时间、速度;理解能力;应用能力.【分析】(1)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v=;(2)刻度尺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后一位,据此读出BC段的路程,再由图读出BC段所用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可求出BC段的平均速度;同理求出AB段的平均速度,将AB段、BC段的平均速度比较即可知道小车的运动状态;(3)如果在A点松手后没有立即计时,所测的BC段的时间不受影响,只会影响AB段的时间和全程的时间,再根据v=分析BC段的平均速度。【解答】解:(1)该实验的原理是v=;(2)由图可知BC段的路程为:sBC=40.0cm=0.4m,所用时间tBC=10:35:05﹣10:35:03=2s,则BC段的平均速度为:vBC===0.2m/s;AB段的路程为:sAB=80.0cm﹣40.0cm=40.0cm=0.4m,所用时间tAB=10:35:03﹣10:35:00=3s,则AB段的平均速度为:vAB==≈0.13m/s;由上述分析可知AB段的平均速度小于BC段的平均速度,因此小车全程做的是加速运动;(3)如果在A点松手后没有立即计时,所测的BC段的时间不受影响,BC段的路程一定,由v=可知测得BC段的平均速度不受影响。故答案为:(1)v=;(2)40.0;0.2;加速;(3)不受影响。【点评】本题考查了对测量平均速度实验的理解,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是解题的关键。14.(乌拉特前旗期末)小雨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实验中停表指针未转过1圈。(1)该实验的原理是v=(填写公式);实验中的测量工具有:停表和刻度尺。(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选填“大”或“小”),这样做的目的是减小测量时间的误差。(3)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停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偏大(选填“大”或“小”)。【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专题】长度、时间、速度;理解能力.【分析】(1)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v=;由实验原理可知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和所需的测量工具;(2)斜面的坡度越大,小车在斜面上滑下的速度越快,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越短,不方便测量时间,据此分析;(3)若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所测量的时间会偏小,再根据v=分析AC段的平均速度。【解答】解:(1)该实验的原理是v=;由实验原理可知需要测量路程和时间,因此除了停表外,还需要刻度尺;(2)斜面的坡度越大,小车在斜面上滑下的速度越快,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越短,不方便测量时间,因此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这样做的目的是减小测量时间的误差;(3)若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所测量的时间会偏小,而AC段的路程一定,由v=可知会使AC段的平均速度偏大。故答案为:(1)v=;刻度尺;(2)小;减小测量时间的误差;(3)大。【点评】本题考查了对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的理解,属于基础题,只需熟练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即可。15.(岳麓区校级期末)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下滑,小车到达A、B、C三处的电子表的示数(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刻度尺分度值1cm)则:(1)该实验的原理是v=。(2)分析误差:若在测量过程中小车过了C点才停止计时,则会导致所测A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