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绝密★启用前
2021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
1.下面四个句子是徐州黄楼“五省通衢”牌坊上的两副对联,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地锁江淮人文一脉兴秦汉②九州胜景龙吟虎啸帝王都
③衢通南北气势千秋贯古今④五省通衢禹列尧封神圣地
A.①④③②B.④②①③C.③①②④D.②①④③
2.下列文学和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西游记》是一部有趣的书,孙悟空和猪八戒都能识破一切妖魔鬼怪。《钢铁是怎样
炼成的》是一部励志的书,主人公保尔为了理想跟各种磨难作不屈的斗争。
B.托物言志是一种通过描写具体事物的形象来表达思想、寄托感悟的创作手法。朱自
清的《春》、茅盾的《白杨礼赞》、宗璞的《紫藤萝瀑布》等都运用了这种手法。
C.《战国策》是战国刘向整理编辑的国别体史书,《史记》是西汉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
史书,《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编年体史书。
D.许多传统谦敬语在现代社会生活中还常常使用。比如,打扰别人说“劳驾”,请别
人指导说“赐教”,称自己的文章为“拙作”,欣赏别人的文章叫“拜读”。
二、句子默写
3.根据要求填写古诗文名句。
(1)生当作人杰,。(李清照《夏日绝句》)
(2)乡书何处达?o(王湾《次北固山下》)
(3),,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4),,参差披拂。(柳宗元《小石潭记》)
(5)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两句后来被浓缩为成语,比喻
说话做事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6)你班拟出一期以“莲文化”为主题的黑板报,你准备选取“,”
这两句连续的古诗文名句来歌颂君子洁身自好的传统美德。
三、基础知识综合
4.根据语境作答。
湖水清冽,状似天镜,静如美玉。鸟类扇动着蝉翼般的翅膀,在云龙湖划下错杂交
织的娟秀弧线。澄碧的水面上,鸟儿们在你追我赶。那景致,纵是最xiGnshii()的
画笔也难以描绘,最美丽的镜头也难以定格。
在云龙湖,我的身心从未如此(A)。云龙湖的一树一水,一花一草,都如袅袅升
腾而来的禅意,润泽着我,柔抚着我。我甚至能听到时间行走的步履声。在暖阳一深一
浅的呼吸中,我屏气凝息,把云龙湖的一切都记存心间。
我脚步轻轻,在湖畔,吸吮着来自身边气息的清新。像一位衣衫翩翩的歌者,举杯
邀景,神色ybuxiAn()。
我不禁艳羡这里的每一株草,每一棵树,艳羡它们能终日与云龙湖相伴,守着岁月
看日升日落,看月圆月缺,看每一只飘飞的蜘蝶(B),
(1)根据拼音在文中括号内填写正确的词语。
(2)为文中A、B处选择恰当的词语。
宁静安静翩翩起舞展翅高飞
(3)修改文中画线句的语病,把正确的句子写下来。
四、课外阅读
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熙宁十年秋七月乙丑,河决于渲渊®,东流入4巨野,北溢于济,南溢于泗。八月戊
戌,水及彭城下,余兄子瞻适为彭城守。水未至,使民具畚镭,畜土石,积刍菱,完窒
隙穴,以为水备。故水至而民不恐。自戊戌至九月戊申,水及城下者二丈八尺,塞东西
北门,水皆自城际山,雨昼夜不止。子瞻衣制履展,庐于城上,调急夫、发禁卒以从事,
令民无得窃出避水。以身师之与城存亡故水大至而民不溃。方水之淫也,汗漫千余里,
漂庐舍,败冢墓,老弱蔽川而下,壮者狂走,无所得食,槁死于丘陵林木之上。子瞻使
习水者浮舟楫样、载梭饵以济之,得脱者无数。水既涸,朝廷方塞遭渊,未暇及徐。子
瞻口:“遭渊诚塞,徐则无害。寒不寒,天也,不可使徐人重被②其患。”乃请增筑徐
城,相水之冲,以木提捍之,水虽复至,不能以病徐也。故水既去,而民益亲。于是即
城之东门为大楼焉,垩以黄土,日:“土实胜水”。徐人相劝成之。辙方从事于宋,将
登黄楼,览观山川,吊水之遗迹,乃作黄楼之赋。
(选自苏辙《黄楼赋并叙》)
注:①酒渊:古湖泊名。②被:遭受,蒙受。
5.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限可处)
以身帅之与城存亡故水大至而民不溃。
试卷第2页,总8页
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余兄子胞适为彭城守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B.①使民昙畚锚②此人一一为易言所闻
C.方水之淫也②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
D.①水里复至②故余里愚,卒获有所闻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解释)
(1)漫渊诚塞,徐则无害。
(2)故水既去,而民益亲。
8.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熙宁十年,黄河决堤,滔滔洪水抵达徐州城下,水深二丈八尺,徐州面临灭顶之灾
苏轼带领徐州军民,经过艰苦奋战,终于取得抗洪的胜利。
B.抗洪中,苏轼“水未至”就未雨绸缪,准备充分,所以大水到来,城内百姓并未逃
散。他还赈济灾民,使无数受灾百姓获救。
C.水灾过后,苏轼请苏辙在徐州城东门建楼作赋以作纪念。楼上涂上黄土,取名“黄
楼”,寓土能克水之意,表达驱除水患、永保徐州平安的美好愿望。
D.选文描述了黄河泛滥徐州受灾的情景,记述了苏轼不辞劳苦抗洪救灾的政绩,不仅
具有文学价值,而且具有史料价值。
五、诗歌鉴赏
阅读古代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中秋月©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②,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注:①该诗是苏轼任职徐州时与其弟苏辙中秋相聚所作。②清寒:这里指月光清亮。
9.简要赏析“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这两句诗。
10.诗的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六、现代文阅读
阅读名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选段一
只说林冲就床上放了包裹被卧,就坐下生些焰火起来。屋边有一堆柴炭,拿几块来
生在地炉里。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林冲道:“这
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
寻思:“却才老军所说五里路外有那市井,何不去活些酒来吃?”便去包里取些碎银子,
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出到
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
遍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
选段二
林冲举手屹察的一枪,先戳倒差拨。陆虞候叫声:“饶命!”吓的慌了手脚,走不
动。那富安走不到十来步,被林冲赶上,后心只一枪,又戳倒了。翻身回来,陆虞候却
才行的三四步。林冲喝声道:“奸贼,!你待那里去!”批胸只一提,丢翻在雪地上。把
枪搠在地里,用脚踏住胸脯,身边取出那口刀来,便去陆谦脸上阎着,喝道:“泼贼!
我自来又和你无甚么冤仇,你如何这等害我!正是杀人可怒,情理难容。”陆虞候告道:
“不干小人事,太尉差遣,不敢不来。”林冲骂道:“奸贼,我与你自幼相交,今日倒
来害我,怎不干你事!且吃我一刀。”把陆谦上身衣服扯开,把尖刀向心窝里只一剜,
七穿迸出血来,将心肝提在手里……那雪越下的猛。
(选自《水浒传》江苏人民出版社)
11.两段选文都写到了“雪”,有什么作用?
12.分析选文中的两处画线句。
13.文学批评家金圣叹说林冲“熬得住”“做得彻”,请从作品中另选情节进行具体分
析,来印证这一观点。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11日公布,当前我国总人口14亿多,劳动年龄人口为
8.8亿,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2010年的9.67年提高至目前的10.75年……这
些最新数据表明,中国人口基数大、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超大规模国内市场
优势将长期存在,一支高素质的劳动者大军依然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大的优势之一。
然而也要看到,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劳动年龄人口逐年缓慢减少、人口与资源环
境仍将处于紧平衡状态等,这些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我国的基本国情。如何将“人口红
利”尽快转化为“人才红利”,如何解决好“一老一小”问题,如何处理好不断增大的
就业压力,都是未来需要持续关注的重点。
人口问题是一个全局性、战略性问题,辩证看待人口变化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影
试卷第4页,总8页
响,进一步优化和提升人口结构和素质,能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新华社电)(选自《算清“人口账”下好“发展棋”》《新华日报》2021年5月
12日)
材料二
11日发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次
普查结果蕴含着哪些机遇和挑战?
普查结果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达到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比
重达到13.50%。2010年至2020年,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5.44个百分点,65岁
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4.63个百分点。“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今
后较长一段时期我国的基本国情,既是挑战也存在机遇。”宁吉转说。
宁吉转分析,人口老龄化将减少劳动力供给数量,增加家庭养老负担和基本公共服
务供给的压力,但也会促进“银发经济”发展,扩大老年产品和服务消费,有利于推动
技术进步。
(魏玉坤/安蒋/邹多为)。选自《人口红利继续存在仍具较强活力》《解放日报》2021
年5月12日)
材料三
从城乡结构看,我国人口流动活跃,城镇化率持续提高。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90199
万人,占63.89%,十年间,城镇常住人口增加了2.36亿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了
14.21个百分点,比上一个十年的增幅又上升了0.75个百分点。
“我国人口流动依然活跃,人口的集聚效应进一步显现。”宁吉^介绍,居住地与
户籍所在地不一致的现象已相当普遍,2020年我国人户分离人口达到4.93亿人,约占
总人口的35%,其中流动人口3.76亿人,十年间增长近70%。人口持续向沿江、沿海地
区和内地城区集聚,长三角、珠三角、成渝等主要城市群的人口增长迅速,集聚度加大。
“加快实施促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提高质量为导向的新型城镇化战略,推动农业转
移人口市民化,取得了明显成效。”
(陆娅楠)(选自《人口家底有了新变化》《人民日报》2021年5月12日)
14.围绕人口变化,以上三则材料表达的中心分别是什么?
15.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哪些挑战和机遇?
16.比较并分析下图内的两组数据,写出分析后得出的结论。
鞋至2020年11月1B等时
I全国人口
I141178万人▲与2010年相比•长5.38%▲的也长率0.53%
I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寿▲与2010年相比,电10万人中具有大学
I21836万人—文化程度的由8930人日为15467人
阅读散文,完成下面小题。
汉风凛冽
陈应松
①身着褐衣的凿石者,紧攥着灼热的鎏子和铁锤,对准巨大的石头,凿着,凿着……
将一座山齐刷刷地劈下,不对,应是凿下,像刀切斧削一样壁立千仞。狮子山楚王陵的
墓道,既是石刻,也是石切。
②在狮子山楚王墓前,有许多庞大的、未凿完的石头,它们横七竖八、犬牙交错地
胡乱堆砌在那儿。这是一个未完工的工地,似乎看得到石匠们尚未走远的样子,他们从
沉重的巨石里爬出来,像一只只甲虫,满手老茧和血渍,看着自己即将完成的杰作,在
一个血红的黎明悄然离去……
③凿石者在石头上留下了温驯的牛和尖锐的犁——它们可爱地耕耘着汉代的大地。
留下了嬉戏的羊、飞翔的大鸟和栖居在屋顶及车轼上的神鸟,握锄的农夫和播种的孩子,
炮鳖蛤鲤的美食家,执杼击鼓、羽葆飘扬、嬉耍玩乐的艺人。
④凿石者在石头上留下了歌吟、吹奏和长袖起舞的仕女,留下了织布、纺纱、摇纬
的农妇,迎宾的侍仆,下棋的闲客,烧烤肉串的饕餐者,背牛、扛鼎、拔树、伏虎的力
士。
⑤凿石者在石头上留下了头戴斗笠、身着蓑衣、手持来粗、引凤升天的炎帝,熊首
人身、口吐仙气、体生双翼、乘黄升仙的黄帝,青鸟为其衔食的西王母,在楼阙上亮翅
的三足鸟和诡异的九头兽、九尾狐,以及人首蛇身、马首人身、鸟首人身的众神……
⑥无数梦幻与现实的场景,超凡的艺术想象,让笨拙的石头成为天空和灵山,成为
神祗的圣庙,成为诸神飞翔的穹窿。死亡像一场狂欢,是生命的另一次开始。削去楚辞
"魂兮归来哀江南”的凄婉幽愤,生命不可终结,永远高亢存在,这澎湃烂漫的灵魂,
精鹫八极、同气相求,犹如天地初创时的大典。
⑦云龙风虎的遒劲造型,挟风云雷电,携日月星辰。浑圆饱满的线条,以大朴不雕
之雕,大道无言之言,大象无形之形,组成了石头上的大汉风景。什么叫汉唐气象?在
试卷第6页,总8页
徐州,在我见到的汉画像石上,一个时代的伟大气魄和盛世年景如辎重和沉雷从天庭滚
滚而来,撼人心魂。
⑧沧桑历尽,从荒野上挺立起来的石头,就像汉代,仍在遥远的地平线闪光。那些
灵魂的仰望者,对天堂的渴盼是从神道开始的,石碑、石柱、石人、石虎、石马、石牛、
石羊,如仙槎,生双翼。至石椁、石棺、石阙、石祠……笨重的石雕,因紧贴大地的独
具匠心,而让其身轻似燕,飞入袅袅青空,冲破云烟,进入太虚圣境。脚下,仍是磅薄
的汉家厚土。
⑨徐州,汉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大汉起于小沛,大汉根在安国”。虽然汉兴起于
楚,但两双是汉族自我确认的时代。她的自信、青春、强劲和力量膨胀高昂,其他朝代
无可比拟。她的开强拓土,到达过河西走廊和南疆的沙漠深处。我想起“三十六人抚西
域,六头火炬走匈奴”的班超,这位以36人平定西域的杰出汉使,以强大的胆略和吸
附力,收服了西域50多个国家。没有像班超这样挟持大汉之风吹彻八荒的豪杰,没有
汉画像石这种体量的艺术魅力,文景之治、昭宣中兴、光武中兴又有什么神采和气韵?
⑩“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大风,猛士,这
就是徐州汉画像石透射出的凛冽之气,无数灵跃的石头垒助着,占领了惊涛轰鸣的历史
河岸,带来森严激荡的气象,横亘在千山幕雪、万里长云的时空,雄浑、苍劲,成为汉
代的丰碑。
(选自《人民政协报》2020年11月29日,有改动)
17.概括汉画像石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
18.品析下面的句子。
没有像班超这样挟持大汉之风吹彻八荒的豪杰,没有汉画像石这种体量的艺术魅力,文
景之治、昭宣中兴、光武中兴又有什么神采和气韵?
19.第①节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0.探究作者以“汉风凛冽”作为标题的理由。
21.下面两张图片中的文物都出土自徐州汉墓,如果你是一名解说员,请结合文中提供
的汉文化信息,任选一件从创作艺术和作品意蕴两方面进行解说。
龙形玉佩绕襟舞俑
七、作文
22.写作
当今时代日新月异,新思想、新观念、新技术……不断涌现,不仅给我们的生活带
来了新面貌、新气象,也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
请联系生活,以“此中有新意”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要有自己的经历、体验和感悟;②除诗歌外、戏剧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
600字;④不得泄露个人信息;⑤书写要正确、规范、力求美观。
试卷第8页,总8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
此题考查对联知识。对联要求:上下句字数相等;词性一致;结构相同;平仄相对。阅读各
个选项可知,“兴秦汉”和“贯古今”都是动宾短语,“帝王都”和“神圣地”都是偏正短
语,所以①③为一组,②④为一组,排除AD;再从平仄角度考虑,一般情况下上联的尾字
为仄声,下联的尾字为平声,“汉”“地”为仄声,所以①④均为上联,“都”“今”为平
声,②③为下联;故选B。
2.D
【详解】
A.孙悟空能识破一切妖魔鬼怪,猪八戒不能;
B.朱自清的《春》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使用的写作手法是寓情于景(借景抒情),不是托
物言志;
C.刘向是西汉人,不是战国的;
故选Do
3.死亦为鬼雄归雁洛阳边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青树翠蔓蒙络摇缀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示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详解】
本题考查默写。默写时要透彻理解诗文内容并认真审题,书写时不要丢字、改字,注意易错
词语的书写。
本题中“归雁”“羌管”“寐”“蔓”“摇缀”“淤泥”“濯清涟”等词语易错。
4.(1)娴熟悠闲
(2)宁静翩翩起舞
(3)我脚步轻轻,在湖畔,吸吮着来自身边清新的气息。
【详解】
(1)娴熟:熟练。
悠闲:闲适自得。
(2)宁静:指平静、安静。安静:指安宁,平静,鸦雀无声。
答案第1页,总9页
“宁静”是高于“安静”的一种情境,除了指环境外,更多的时候是指一种心情上的安宁,
是人们追求的不受外界干扰的有质量的生活境界。
文中用来形容“我的身心”,故选“宁静”。
翩翩起舞:形容轻快地跳起舞来。展翅高飞:指鸟展开翅膀远远飞走了。亦比喻充分发挥才
能,施展抱负。
文中指蝴蝶的动作,用“翩翩起舞”合适;
(3)动宾搭配不当,把“气息的清新”改为“清新的气息”。
5.以身帅之/与城存亡/故水大至而民不溃。
6.A
7.(1)漫渊如果(果真)堵住了,徐州城就没有危险了。
(2)因此大水退去之后(已经退去),百姓们更加亲密(团结、友爱、亲近)。
8.C
【分析】
5.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
该句大意为“亲自率领军民守城,表示与城共存亡,因此洪水暴涨城池的百姓也没有溃逃”,
故可断句为“以身帅之/与城存亡/故水大至而民不溃”。
6.
本题考查词语含义和用法。
A.均为“做,担任”的意思;
B.准备/详细;
C.正当/土地方圆;
D.即使/虽然;
故选Ao
7.
本题考查语句翻译。重点词语:
(1)诚:如果,果真;塞:堵住;则:就;害:灾害,危险。
(2)故:所以;既:已经;去:退去;益:更加;亲:亲近。
答案第2页,总9页
8.
本题考查信息筛选。
C项“苏轼请苏辙在徐州城东门建楼作赋以作纪念”判断错误,是苏辙在饱览山川,凭吊水
的遗迹之后,主动写作的本文。
故选Co
【点睛】
参考译文:熙宁十年七月四日,黄河决堤于澧渊,往东流入巨野,北溢出到济南,向南溢出
到泗水。八月戊戌日,水到彭城边,我哥哥子瞻恰好为彭城守。水没到的时候,他就让百姓
准备畚箕铁锹,集聚土石,准备好牛马的饲料,堵塞空隙,为抵挡洪水做准备。所以洪水到
来,百姓也不担心。自戊戌日至九月十五日,水到城下的有二丈八尺,堵住了东面西面北面
的门,水从城边到山边,大雨昼夜不停。子瞻身穿制衣,脚踏草鞋,搭帐篷临时住在城上。
紧急征调民工和禁卒来进行防御,让百姓不得私下出去避水。亲自率领军民守城,表示与城
共存亡,因此洪水暴涨城池的百姓也没有溃逃。当洪水正盛的时候,漫无边际千余里,冲走
房屋,毁坏坟墓,老弱被洪水冲走,强壮的狂跑,没有食物,最后干死在丘陵上的树木之上。
子胞使熟悉水性的人驾浮船,装载食物来帮助这些人,因而得以脱困的人无数。水已经干涸,
朝廷正堵塞漫渊,没有时间顾及徐州。子瞻说:“澧渊如果真堵住了,那么徐州就没有危险
了。堵住堵不住,是天意,但不可以让徐州百姓再受洪水的灾害。”于是请求增筑徐州城,
阻挡洪水的冲击,用木头堤保护的,洪水虽然又到,不能再危害徐州。因此,洪水退去后,
百姓更加亲近。于是在城的东门修建大楼,用黄土粉刷,说:“土克水。”徐人互相鼓励。
我刚刚入朝为官,登上这座黄楼,饱览山川,凭吊水的遗迹,于是写下这篇黄楼赋。
9.这两句描写了中秋月圆的美景。“溢”本来写水,此处用来写月光,写出了月光如水满
而流出的动感,突出了月光的清亮和动态美;“转”字写出了月亮的运行状态,“玉盘”则
通过比喻写出了月亮的浑圆,突出了月亮的形态美。诗人寓情于景,表达了对中秋月圆人团
圆的欢乐喜悦之情。
10.表达了诗人对亲人团聚的珍惜和对未来相聚的渴求(期吩)忧虑(担忧)、哀伤。
【分析】
9.
考查诗句赏析。“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是说,夜幕降临,云气收尽,天地间
充满了寒气,银河流泻无声,皎洁的月儿转到了天空,就像玉盘那样洁白晶莹。句中并无“月
答案第3页,总9页
光”“如水”等字面,而“溢”字,“清寒”二字,都深得月光如水的神趣,全是积水空明
的感觉。月明星稀,银河也显得非常淡远。“银汉无声”并不是简单的写实,它似乎说银河
本来是应该有声音的,但由于遥远,也就无声了,天宇空阔的感觉由此传出。“玉盘”写出
月儿冰清玉洁的美感,而“转”字不但赋予它神奇的动感,而且暗示它的圆0两句并没有写
赏月的人,但全是赏心悦目之意,而人自在其中。
10.
考查赏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本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
处看”是说,我这一生中每逢中秋之夜,月光多为风云所掩,很少碰到像今天这样的美景,
真是难得啊!可明年的中秋,我又会到何处观赏月亮呢?明月圆,更值兄弟团聚,所以词人
才会赞叹“此生此夜”之“好”。不过,恰如明月是暂满还亏一样,人生也是会难别易的。
兄弟分离在即,又不能不令词人慨叹“此生此夜”之短。“此生此夜”一句抒发了作者对亲
人此时团聚的珍惜之意。“明年明月”抒发了诗人对明年相聚的期盼。“何处看”表达了诗
人的忧虑哀伤之情,不知明年还能否与亲人相聚。
11.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天气寒冷恶劣,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12.第一处:动作描写,运用了“取、挑、盖、戴、拿、拽”等动词,突出林冲的谨小慎微、
安分守己、循规蹈矩的性格特点。
第二处:语言描写,运用个性化的语言表现林冲忍无可忍、丢掉幻想、毅然决然、奋起反抗
的性格特点。
13.熬得住一一示例1:当林冲认出调戏妻子的是高太尉的儿子高衙内时,举起的拳头先自
软了。表现出林冲内心愤怒却惧怕权势,选择妥协忍让、委曲求全。示例2:刺配沧州的路
上,倍受两位公人的折磨,毫无反抗,在野猪林里,鲁智深要杀两个公人时,林冲为其求情。
表现出林冲内心愤怒却惧怕权势,选择妥协忍让、委曲求全。
做得彻一一示例:火并王伦时,毫不手软,手起刀落,要了王伦性命。表现林冲不念旧情,
大开杀戒,手段残忍的性格。
【分析】
11.
本题考查小说环境描写作用。
两段文字所写的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候火烧草料场”的故事。风雪之中,林教头因
冷躲过一劫,离开草料场;又于山神庙听见陆虞候等人密谋,得知自己被陷害的真相,从而
答案第4页,总9页
忍无可忍,出手杀人,走上反抗之路。所以王环境描写既交代了故事发生时天气寒冷恶劣的
情形,又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12.
本题考查人物描写分析。
第一处:“去包里取些碎银子”“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
出来把草厅门拽上”是对林冲离开料场时的一系列动作描写,具体写出了林冲的小心、仔细,
突出其谨小慎微、安分守己、循规蹈矩的性格特点。
第二处:用“林冲骂道”突出这是其语言描写,表现林冲在事实真相的冲击之下,这时候已
经忍无可忍,他丢掉了幻想,毅然走上了反抗的道路。
13.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围绕“熬得住”“做得彻”,从作品中另选情节进行具体分析。答
案不唯一。
示例:熬得住一一在刚开始面对高衙内的欺辱、面对陆谦等人的从中作梗时,林冲为了前途
忍了。甚至还花大价钱买了一把好刀,想要借此来讨好一下高俅。表现了他惧怕权势,委曲
求全的性格特点。
做得彻一一在南丰之战中,独战安德统军柳元、潘忠,五十余合后将柳元一矛戳死。表现林
冲在战场上杀伐果断、绝不留情的特点。
14.材料一:辩证看待人口变化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进一步优化人口结构和素质)。
材料二: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既是挑战也存在机遇。
材料三:我国人口流动活跃,城镇化率持续提高。(或“人口流动依然活跃,人口的集聚效
应进一步显现。”或“加快实施促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提高质量为导向的新型城镇化战
略,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取得了明显成效。”)
15.挑战:人口老龄化将减少劳动力供给数量。增加家庭养老负担和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压
力。
机遇:促进“银发经济”发展,扩大老年产品和服务消费。有利于推动技术进步。
16.(近十年来)我国人口在不断增长,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不断上升。具有大学文化
程度人口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全国人口增长速度。人口质量不断提高。
【分析】
14.
答案第5页,总9页
本题考查信息筛选。归纳信息要点,需要抓住关键句。
材料一:根据“人口问题是一个全局性、战略性问题,辩证看待人口变化对经济社会发展带
来的影响,进一步优化和提升人口结构和素质,能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可以
概括“辩证看待人口变化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
材料二:根据“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我国的基本国情,
既是挑战也存在机遇”,可以概括“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既是挑战也存在机
遇”;
材料三:根据“从城乡结构看,我国人口流动活跃,城镇化率持续提高”,可以概括‘'我国
人口流动活跃,城镇化率持续提高”;根据“我国人口流动依然活跃,人口的集聚效应进一
步显现”,可以概括为“人口流动依然活跃,人口的集聚效应进一步显现”;根据最后一段
亦可以概括为“加快实施促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提高质量为导向的新型城镇化战略,推
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取得了明显成效”。
15.
本题考查信息筛选。
根据材料二“宁吉吉吉分析,人口老龄化将减少劳动力供给数量,增加家庭养老负担和基本公
共服务供给的压力,但也会促进‘银发经济'发展,扩大老年产品和服务消费,有利于推动
技术进步”,可以概括为:
挑战:人口老龄化将减少劳动力供给数量。增加家庭养老负担和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压力。
机遇:促进“银发经济”发展,扩大老年产品和服务消费。有利于推动技术进步。
16.
本题考查图文转换。
首先,分析图片中的要素。截止到2020年11月1日零时,我国拥有人口为141178万人,
其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为21836万人,与2010年相比,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增长5.83
个百分点,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8930上升为15467人。由此可见,近十年来
我国人口总量依然在不断增长,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持续上升。同时具有大学文化程度
人口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全国人口增长速度,因此人口文化水平不断提高。
17.主要内容:有现实生活的场景和无数众神的梦幻场景(或梦幻与现实的场景,或真实的
民间生活和想象的神仙生活)。
艺术特色:想象超凡、造型遒劲、线条浑圆饱满。
答案第6页,总9页
18.运用反问的句式,加强了语气,突出强调了汉代英雄豪杰胆略和吸附力以及汉画像石的
规模大、数量多,表达了作者对汉文化的由衷赞叹。
19.描绘了石匠们开凿狮子山楚王陵墓道的场景,引出写作对象一一楚王陵和汉化像石,引
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0.原指狂风的猛烈寒冷,文中指汉代雄浑苍劲的气象,具有惊涛轰鸣的历史,带来森严激
荡的气象,有膨胀高昂的自信、青春、强劲和力量。突出了汉文化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
重要作用。表达了作者对汉文化的赞叹之情。语言形象,富有气势。
21.(图一)龙形玉佩为盘曲龙体,遒劲造型古朴,线条圆润饱满,呈“S”形,神态安详,
栩栩如生,有着超凡的艺术想象。龙为汉民族的重要图腾,表现汉代的伟大气魄,代表了中
华儿女的精神寄托。
(图二)绕襟舞俑为群舞陶俑,均为前倾站立,呈“S”形,造型优美,宽袖绕襟,姿态曼
妙,线条浑圆饱满,栩栩如生。表现了繁华、富庶、祥和的生活场景,营造了歌舞升平的浪
漫场景,体现盛世年景的汉唐气象。
【分析】
17.
本题考查信息筛选。
根据③④段,可知主要内容无数有现实生活的场景,根据⑤段可知主要内容还有无数众神的
梦幻场景。关于主要内容,⑥段“无数梦幻与现实的场景”是一个极好的概括。
根据⑥段“超凡的艺术想象,让笨拙的石头成为天空和灵山”⑦段“云龙风虎的遒劲造型,
挟风云雷电,携日月星辰。浑圆饱满的线条,以大朴不雕之雕,大道无言之言,大象无形之
形,组成了石头上的大汉风景”,可概括其艺术特色:想象超凡、造型遒劲、线条浑圆饱满。
18.
本题考查语句赏析。
从句式上看,这句话运用反问的句式。反问句加强了语气,强调如果没有如班超一样的英雄
豪杰,那么汉代那些雄才大略的帝王都失去了神韵。由此强调汉文化的璀璨,加上汉画像石
的规模大、数量多,由此表达了作者对汉文化的发自内心的赞美。
19.
本题考查句段作用。
开头段中,作者以生动的笔墨,描绘了石匠们开凿楚王陵墓道的场景,从而引出本文的写作
对象——楚王陵和汉化像石,这样优美生动的文字,无疑会吸引读者,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答案第7页,总9页
20.
本题考查标题作用。
“汉风凛冽”,运用了“寒风凛冽”的谐音形式,吸引读者,引起读者阅读兴趣。同时,“凛
冽”一词,生动形象地写出汉代雄浑苍劲的气象。这样突显了汉文化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
的重要作用,表达了作者对汉文化的推崇与热爱。该题目语言形象,富有气势。
21.
本题考查延伸拓展。要注意观察两件文物的特征,同时结合文章中汉文化信息,作答。作答
角度有“创作艺术”和“作品意蕴”两个角度。
图一为“龙形玉佩”,其造型呈“S”形,为盘曲龙体,造型古朴,线条圆润,是一件艺术
珍品。从作品意蕴上讲,选择“龙”作为造型,显示了其别致的匠心。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
代表了汉文化伟大的气魄,代表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寄托。
图二为“绕襟舞俑”,从造型上看,均为前倾站立,呈“S”形,姿态优美,线条浑圆饱满,
栩栩如生,是难得的佳作上品。从作品意蕴上讲,这是群舞陶俑,组合式的构图更显当时的
繁华、富庶,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当年的繁华盛世。以普通舞者展示盛世繁华,很接地气,又
极具艺术性。
22.范文:
此中有新意
我15岁,今年初三,我们过上了好日子红红火火,又赶上了好时代喜乐年华。爸妈很
民主,我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租房合租房合同范本04
- 项目委托合同
- 合作社向个人借款合同范本
- 烟雾探测器与喷淋系统
- 灭火器材的创新与发展趋势
- 半年工作总结报告范文11篇
-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研究热点与展望
- 婴幼儿、成人和老年皮肤结构特点研究进展
- 基于情感认知理论的智能教育装备CMF设计探析
- 密集杂波环境红外目标检测关键技术研究
- 技术服务合同-英文版模板
- 公众聚集场所消防技术标准要点
- 社团活动经费预算申请表
- 经营范围登记规范表述目录(试行)(V1.0.2版)
- 2023年山东省威海市中考物理真题(附答案详解)
- 第八讲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PPT习概论2023优化版教学课件
- 王崧舟:学习任务群与课堂教学变革 2022版新课程标准解读解析资料 57
- 招投标现场项目经理答辩(完整版)资料
- 运动竞赛学课件
- 2022年上海市初中毕业数学课程终结性评价指南
- 高考作文备考-议论文对比论证 课件14张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