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污染预防_第1页
食品污染预防_第2页
食品污染预防_第3页
食品污染预防_第4页
食品污染预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篇食品卫生学(FoodHygiene)

1/4/20241第七章食品污染及其预防第八章食品添加剂及其管理第九章食品新技术及其卫生学问题第十章各类食品卫生及其管理第十一章食源性疾病及其管理第十二章营养毒理学第十三章食品安全及其评价体系第十四章食品卫生监督管理1/4/20242第七章食品污染及其预防Pollutioninfoodandprevention第一节食品的微生物污染及其预防第二节食品的化学性污染及其预防第三节食品的物理性污染及其预防1/4/20243食品污染(Foodcontamination):指在各种条件下,导致有毒有害物质进入到食物,造成食品安全性、营养性和/或感官性状发生改变的过程。1/4/20244食品污染物按性质分为以下三类污染物生物性污染微生物寄生虫昆虫物理性污染生产、生活和环境容器、包装和运输滥用食品添加剂食品加工、贮存掺假、制假

化学性污染产、储、运、销掺杂使假放射性污染1/4/20245影响食品的感官性状造成食物中毒引起机体慢性危害对人类的致畸、致突变和致癌作用食品污染的危害1/4/202461/4/20247第一节食品的微生物污染及其预防

Microorganismcontaminationinfoodandprevention

食品的微生物污染:微生物污染食品的卫生学意义:一是降低了食品的卫生质量二是对食用者本身可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污染食品微生物的分类:根据致病能力1/4/20248来源:途径:内源性污染(第一次污染)外源性污染(第二次污染)一、食品微生物污染的来源及其途径1/4/20249微生物可在食品中迅速生长繁殖食品中水分以游离水和结合水两种形式存在微生物在食品中生长繁殖所需水分取决于水分活度(Aw)二、食品中微生物生长的条件1/4/202410水分活度:概念:在一定温度下,食品的水分蒸汽压与相同温度下纯水蒸汽压的比值,即Aw=P/P0

Aw与食品稳定性密切相关,

Aw越小食品越稳定Aw低于0.6时,绝大多数微生物无法生长降低Aw的传统方法有干燥和加盐或糖结合水分子1/4/202411食品中常见的细菌称为食品细菌绝大多数是非致病菌是评价食品卫生质量的重要指标三、食品的细菌污染1/4/202412(一)常见的食品细菌假单胞菌属芽胞杆菌属肠杆菌科球菌属1/4/202413

弧菌属乳杆菌属嗜盐菌属1/4/202414食品的细菌菌相:共存于食品中的细菌种类及其相对数量的构成食品在细菌作用下发生的变化取决于细菌菌相食品的细菌菌相受多种因素影响(二)食品中的细菌菌相及其食品卫生学意义1/4/202415细菌菌相的食品卫生学意义通过食品的理化性质及环境条件预测污染食品的细菌菌相通过检验食品细菌菌相可对食品腐败变质的程度及特征进行估计1/4/2024161.食品中菌落总数及其食品卫生学意义菌落总数(totalplatecount):指在被检样品的单位质量、容积或表面积内,所含能在严格规定的条件下培养所生成的细菌菌落总数,以菌落形成单位表示(三)评价食品卫生质量的细菌污染指标及其食品卫生学意义1/4/202417菌落总数的食品卫生学意义:一是食品清洁状态的标志,用于监督食品的清洁状态二是预测食品的耐保藏期限1/4/2024182.大肠菌群(coliformgroup)及其食品卫生学意义埃希菌属柠檬酸杆菌属肠杆菌属克雷伯菌属1/4/202419大肠菌群的食品卫生学意义一是作为粪便污染的指示菌,表示食品曾受到人与温血动物粪便的污染二是作为肠道致病菌污染食品的指示菌1/4/202420大肠菌群最近似数(maximumprobablenumberMPN)概念:食品中大肠菌群的数量采用相当于100g或100ml食品的最近似数来表示我国统一采用三个稀释度各三管的乳糖发酵三步法进行检验1/4/202421(一)霉菌(molds)与霉菌毒素(mycotoxin)概述1.霉菌和霉菌毒素的定义:霉菌是菌丝体比较发达而没有较大子实体一部分真菌俗称与食品卫生关系密切的霉菌:曲霉菌属、青霉菌属和镰刀菌属霉菌毒素指霉菌在其所污染的食品中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四、霉菌与霉菌毒素对食品的污染及其预防1/4/202422产毒只限于少数产毒霉菌,产毒菌种中只有一部分菌株产毒同一产毒菌株的产毒能力有可变性和易变性产毒菌种所产生的霉菌毒素不具有严格的专一性产毒霉菌产生毒素需要一定的条件2.霉菌产毒的特点1/4/202423基质:花生玉米黄曲霉小麦玉米镰刀菌大米青霉菌水分:Aw小于0.7一般霉菌不能生长湿度:相对湿度小于70%温度:一般25~30℃通风情况:

3.霉菌产毒的条件1/4/2024244.主要产毒霉菌及主要霉菌毒素曲霉菌青霉菌镰刀菌1/4/202425(1)霉菌污染引起食品变质:霉菌污染度:即单位重量或容积的食品或100粒粮食上污染霉菌的量,一般以cfu/g计霉菌菌相构成(2)霉菌毒素引起人畜中毒5.霉菌和霉菌毒素的食品卫生学意义1/4/2024261.化学结构及性质:均含有二呋喃和香豆素在紫外光下都能产生荧光毒性与结构有关,二呋喃环末端有双键者毒性强且致癌毒性B1>M1>B2>M2耐热,不易溶于水,碱性条件下形成香豆素钠盐被水洗脱掉(二)黄曲霉毒素(aflatoxin,AF或AFT)

1/4/202427产毒条件:生长温度12~42℃,最适产毒温度25~33℃最适Aw0.93~0.98产毒的迟滞现象玉米、花生和棉籽油最易受到黄曲霉毒素的污染我国南方高温、高湿地区易受AF污染2.产毒条件和对食品的污染1/4/202428黄曲酶毒素M1黄曲酶毒素Q1黄曲酶毒素醇羟化黄曲酶毒素H1

脱甲基黄曲酶毒素B1-2,3-环氧化物黄曲酶毒素P1环氧化主要是在肝脏微粒体酶作用下进行羟化、脱甲基和环氧化成为终致癌物羟化3.代谢途径与代谢产物AFB11/4/202429(1)急性毒性:极强,鸭雏和幼龄的鲑鱼最敏感,其次是鼠类和其他动物

亦可引起人的急性中毒主要改变是肝细胞变性、坏死、出血及胆管增生4.毒性1/4/202430(2)慢性毒性动物生长障碍肝脏出现亚急性或慢性损伤食物利用率下降,体重减轻母畜不育或产仔少等1/4/202431(3)致癌性可在多种动物诱发实验性肿瘤是目前发现的较强的化学致癌物之一小剂量反复摄入或大剂量一次摄入均能引起,主要是肝癌可引起胃、肾、直肠、气管、腺体及皮下组织的肿瘤1/4/202432(1)食品防霉:最根本措施防虫、防倒伏排除霉变玉米棒及时晾晒,降低水分至安全水分之下低温、通风保藏辐射防霉选用和培育抗霉新品种5.预防措施1/4/202433(2)去除毒素挑选霉粒法碾轧加工法植物油加碱去毒物理去除法加水搓洗氨气处理法紫外光照射1/4/202434

(3)制定食品中AF最高允许量标准玉米、花生仁、花生油不得超过20μg/kg大米、其它食用油不得超过10μg/kg婴儿代乳品不得检出婴儿奶粉中不得检出AFMl,牛乳AFM1含量不超过0.5μg/kg1/4/2024351.单端孢酶烯族化合物(trichothecenes)T-2毒素:食物中毒性白细胞缺乏症的病原物二醋酸鹿草镰刀菌烯醇:毒性与T-2毒素相似雪腐镰刀菌烯醇与镰刀菌烯酮-X: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致呕吐毒素(三)镰刀菌毒素1/4/2024362.玉米赤酶烯酮(也称F-2毒素)一类结构相似的二羟基苯酸内酯化合物具生殖发育毒性、免疫毒性,对肿瘤发生也有一定影响具有类雌激素样作用,猪为敏感动物该毒素主要污染玉米,其次是小麦、大麦和大米等粮食作物1/4/2024373.丁烯酸内酯:引起牛的烂踢病4.伏马菌素:分FB1和FB2两类,食品中以FB1为主,主要污染玉米及其制品,主要危害是神经毒性作用,引起马的脑白质变化,慢性肾毒性作用1/4/202438定义:指食品在微生物为主的各种因素作用下,造成其原有化学性质或物理性质变化,降低或失去其营养价值和商品价值的过程。五、食品的腐败变质:foodspoilage1/4/202439食品腐败变质微生物环境(一)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和条件1/4/2024401.食品中蛋白质的分解:2.食品中脂肪的分解:3.碳水化合物的分解:(二)食品腐败变质的化学过程1/4/2024411.感官指标:2.物理指标:3.化学指标:挥发性盐基总氮(totalvolatilebasicnitrogen,TVBN)、三甲胺、组胺、K值、PH值的变化4.微生物指标:(三)食品腐败变质的鉴定指标1/4/202442卫生学意义:带有使人难以接受的感官性状营养成分分解,营养价值严重降低增加了致病菌和产毒霉菌等存在的机会处理原则:保证人体健康(四)食品腐败变质的卫生学意义与处理原则1/4/2024431.食品化学保藏(chemicalpreservation):盐腌糖渍法、酸渍法、防腐剂保藏法2.食品低温保藏(coldprsesrvation):冷藏:不冻结状态,温度一般在-1~10℃冷冻:-18℃以下,Aw降低;速冻缓化六、防止食品腐败变质的措施1/4/2024443.加热杀菌保藏(antimicrobialpreservative):常压杀菌、加压杀菌、超高温瞬时杀菌、微波杀菌等D值:一定温度下,细菌死亡90%所需要时间F值:一定基质中,121.1℃下加热杀死一定数量微生物所需要的时间4.干燥脱水保藏(dehydrationpreservative):水分含量在15%以下或Aw在0~0.6之间的食品称干燥食品。水分含量在25~50%之间,Aw在0.6~0.85之间称半干燥食品1/4/2024455.辐照保藏(irradiationpreservation)1.辐照的用途及优点:(1)杀菌、灭菌和抑制根茎类食品发芽等效果良好(2)可减少食品添加剂及农药的使用量(3)食品在辐照过程中仅有轻微的升温,称冷加工(4)可辐照大、小包装,适用于工业化生产(5)辐照后不用冷藏保存,便于运输1/4/2024462.辐照食品的卫生安全(1)是否在食品中产生放射性(2)对食品感官性状的影响(3)对食品营养成分的影响(4)可能产生的有害物质1/4/2024473.辐照食品的管理(1)辐照设施安全性管理(2)食品卫生管理(3)辐照剂量和工艺管理1/4/202448

1.食品污染物分为几类?2.Aw、细菌菌相、菌落总数、大肠菌群、foodspoilage、TVBN3.评价食品卫生质量的细菌污染指标有那些?其食品卫生学意义?4.何谓黄曲霉毒素?它有哪些毒性?其预防措施有那些?5.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和条件有哪些?如何预防?课后复习题1/4/202449第二节食品的化学性

污染及其预防

Chemicalcontaminationandpreventioninfood

1/4/2024501/4/202451上世纪80年代初,“瘦肉精”在美国被偶然发现1990年3月,西班牙43个家庭的135牛肝汤,导致中毒悲剧1991年“瘦肉精”被作为“能提高生猪瘦肉转化率的科研成果”引入中国1998年5月,香港同胞因食用内地供应的猪内脏导致食物中毒2004年3月17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安部、农业部、商务部、卫生部、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海关总署等8个部门联合颁发的国食药监察文件案例:“瘦肉精”是这样成“精”的

1/4/202452我国食品安全的几个热点问题1/4/2024532008年北京奥运会关注的焦点:食品卫生及安全1/4/202454(一)概述1.农药与农药残留(pesticideandpesticideresidue)定义:分类:按用途按化学组成及结构按农药对大鼠经口和经皮急性毒性(LD50)的大小按残留特性和半衰减期

一、农药和兽药的残留及其预防1/4/202455农药残留(pesticideresidues)任何由于使用农药而在环境、生物体和食品中出现的特定物质,包括农药本身和具有毒理学意义的衍生物1/4/202456兽药定义:兽药残留定义:动物产品的任何可食部分所含有兽药的母体化合物和(或)代谢物,以及与兽药有关杂质的残留。主要的兽药残留:七类2.兽药与兽药残留(animaldrugandresidue)1/4/202457利:①减少农作物和畜禽类的损失、提高产量,提高经济效益,增加食品供应②提高绿化效率,减少虫媒传染病、改善人类和动物的生活居住条件3.使用农药和兽药的利弊:1/4/202458弊:①可通过食物和水的摄入、空气吸入和皮肤接触等途径对人体造成多方面的危害。如三致作用②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使环境质量恶化,物种减少,生态平衡破坏1/4/2024591.施用农药对农作物的直接污染:表面粘附性污染和内吸性污染2.农作物从污染的环境中吸收农药3.通过食物链污染食品4.其他来源的污染(二)食品中农药残留和兽药残留的来源1/4/202460高浓度农药喷洒大面积喷洒农药农药随处可见1/4/202461令人触目惊心的农药目前全国农药使用量大约为100万吨左右,真正利用率仅10一20%,其余进入环境。许多农民由于缺少环保知识,施用农药的技术不过关,因此农药事故屡有发生。1/4/202462可怕的农药中毒事件农药事故全世界每年约有300万中毒患者,在美国每年高达3一4万人,我国每年也有上万人甚至10万人以上。1/4/2024631.有机磷农药:目前用量最大“第二代农药”性质不稳定,残留期短急性毒性强,主要抑制胆碱酯酶活性有些可产生“迟发性神经毒作用”慢性中毒主要是神经系统、血液系统和视觉损伤的表现无明显的“三致”作用(三)食品中常见的农药和兽药残留及其毒性1/4/202464高效、低毒、低残留对虫害选择性强,对人畜毒性低中毒机理与有机磷类似慢性毒性作用尚未完全明确,可能有潜在的致癌性,在弱酸条件下可生成亚硝胺

2.氨基甲酸酯类1/4/202465高效、低毒、低残留、用量少慢性中毒少见,急性中毒以神经症状为主不抑制胆碱酯酶活性对皮肤有刺激和致敏作用缺点是具有高抗性,容易产生耐受性3.拟除虫菊酯类1/4/202466稳定,不易降解脂溶性强,主要蓄积于脂肪组织多属低毒和中等毒急性毒性主要是神经系统和肝、肾损害有些具有雌激素样活性通过胎盘进入胎儿4.有机氯1/4/202467有机汞类毒性大,不宜降解,我国1972年禁止使用有机砷类在体内可转化为毒性很大的As3+,可导致中毒并有致癌作用。乙撑双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类在环境和生物体内可转化为致癌物乙烯硫脲苯丙咪唑类对小麦赤霉病麦病、黑穗病,水稻纹枯病、稻瘟病和甘薯黑斑病等有较好的防治效果。5.杀菌剂1/4/202468大多数对动和人体物毒性较低,残留量低,危害相对较小部分品种有三致活性。7.混配农药的毒性略6.除草剂1/4/202469急性毒性:1998年香港瘦肉精事件过量氯霉素致灰婴综合征慢性毒性和三致作用:磺胺药、四环素、庆大霉素等过敏反应:青霉素、磺胺药等抗生素产生耐药菌株和破坏正常的肠道菌群平衡

8.常见兽药残留的毒性1/4/202470贮藏:加工洗涤:去壳、剥皮、碾磨、清理:水果加工:粉碎、混合、搅拌:装罐:油脂加工:发酵酒:烹调:(四)食品贮藏和加工过程对农药和兽药残留的影响1/4/202471(五)控制食品中农药和兽药残留的措施1.加强对农药和兽药生产和经营的管理2.安全合理使用农药和兽药3.制定和严格执行食品中农药和兽药残留限量标准4.制定适合我国的农药和兽药政策1/4/202472二、有害金属污染及其预防(一)有害金属污染食品途径、毒作用特点和控制措施:1.有害金属污染食品的途径:某些地区特殊自然环境中的高本底含量人为的环境污染造成有害金属对食品的污染食品产、储、运销过程中使用或接触含有毒金属的器具1/4/2024732.食品中有害金属污染的毒作用特点:强蓄积性:进入人体后排出缓慢,生物半减期较长通过食物链生物富集作用在生物及人体达到很高的浓度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常以慢性和远期效应为主1/4/202474金属元素的存在形式:有机汞毒性>无机汞,甲基汞最大机体健康和营养状况及食物中某些营养素的含量和平衡情况金属元素间或金属与非金属元素间的相互作用:铁拮抗铅、锌拮抗镉、硒拮抗汞、铅、镉等;砷和镉、汞和铅协同作用3.影响有害金属毒性作用强度的因素1/4/202475消除污染源制定各类食品中有害金属的最高允许限量标准妥善保管有害金属及其化合物对已污染食品的处理4.预防金属毒物污染食品及其对人体危害的一般措施1/4/202476三、N-亚硝基化合物(N-Nitroso-compound)凡是具有=N-N=O这种基本结构的化合物统称为N-亚硝基化合物迄今已研究300多种,90%以上有不同程度致癌性环境和食品中的N-亚硝基化合物系由亚硝酸盐和胺类在一定的条件下合成,其前体物硝酸盐、亚硝酸盐和胺类广泛存在于环境中1/4/202477结构:R1N-亚硝胺NN=O(N-nitrosamine)R2N-亚硝酰胺(N-nitrosamide)

R1NN=OR2CO

(一)结构与理化特性1/4/202478(1)N-亚硝胺稳定不易水解,在中性和碱性环境中稳定,酸性和紫外光照射下可缓慢裂解(2)亚硝酰胺:化学性质活泼,在酸碱下均不稳定理化性质1/4/202479

(二)体内代谢和毒性代谢:(1)亚硝胺类主要经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的代谢,生成烷基偶氮羟基化合物(2)亚硝酰胺类为直接致癌物和致突变物,不经体内代谢1/4/2024801.急性毒性:较少报道。主要症状头晕、乏力、肝脏肿大、腹水、黄疸及肝实质病变。碳链越长,急性毒性越低。毒性

1/4/202481能诱发各种实验动物的肿瘤能诱发多种组织器官的肿瘤多种途径摄入均可诱发肿瘤一次大量给药或长期少量接触均有致癌作用可通过胎盘对仔代产生致癌作用2.致癌作用:特点1/4/202482亚硝酰胺对动物有一定的致畸作用存在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亚硝胺的致畸作用很弱

3.致畸作用1/4/202483亚硝酰胺能引起细菌、真菌、果蝇和哺乳动物细胞发生突变亚硝胺需经哺乳动物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系代谢后能致癌致癌性强弱与致突变性强弱无明显相关性

4.致突变作用1/4/202484(三)食物来源1.N-亚硝基化合物的前体物

①蔬菜中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土壤和肥料中的氮光合作用不充分时,植物体内可蓄积较多的硝酸盐新鲜蔬菜亚硝酸盐含量与作物种类、栽培条件及环境因素有关腌菜中亚硝酸盐含量1周开始上升,2~3周达高峰,1月后下降1/4/202485②动物性食物中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作为防腐剂和护色剂等食品添加剂添加到肉鱼类制品中③环境和食品中的胺类有机胺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环境和食物中仲胺(二级胺)合成N-亚硝基化合物的能力最强鱼和某些蔬菜中的胺类和二级胺类物质含量较高1/4/2024862.食品中的N-亚硝基化合物①鱼、肉制品腌制、烘烤、油煎、油炸等烹调过程产生较多胺类化合物腐烂变质的鱼肉类,也可产生大量的胺类鱼肉制品中的亚硝胺主要是吡咯亚硝胺和二甲基亚硝胺1/4/202487②乳制品干奶酪、奶粉、奶酒等中含有微量的挥发性亚硝胺③蔬菜水果含有的硝酸盐、亚硝酸盐和胺类在长期贮藏加工过程中生成微量亚硝胺④啤酒生产过程中大麦芽在窑内加热干燥时,大麦芽碱和仲胺等与空气中的氮氧化物发生生成二甲基亚硝胺1/4/2024883.亚硝胺的体内合成:人体能合成一定量的N亚硝基化合物PH<3的酸性环境中合成亚硝胺的反应较强胃可能是人体合成亚硝胺的主要场所唾液和膀胱内也能合成一定量亚硝胺1/4/202489

(四)预防措施1.防止食物霉变或被其他微生物污染2.控制食品加工中硝酸盐或亚硝酸盐用量3.施用钼肥4.增加维生素C等亚硝基化反应阻断剂的摄入量5.制定标准并加强监督1/4/202490四、多环芳烃化合物(PAH)污染及其预防苯并(a)芘[B(a)P](一)结构及理化性质:有5个苯环构成的多环芳烃常温下为针状结晶,浅黄色,性质稳定易溶于苯、甲苯、二甲苯及环己烷阳光和荧光均可使之发生光氧化作用与NO或NO2作用可发生硝基化在苯溶液中呈兰色或紫色荧光

苯并(A)芘

1/4/202491(二)体内代谢和毒性代谢可快速通过肠道吸收主要蓄积于乳腺和脂肪组织可通过胎盘进入胎仔体,呈现起毒性和致癌性排泄途径:经肝胆通过粪便排出在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系的芳烃羟化酶作用下代谢活化为多环芳烃环氧化物1/4/202492B(a)P的致癌性在PAH中研究最早,也是最肯定的可使多种动物发生癌症,也可通过胎盘使子代致癌B(a)P为间接致癌物,代谢活化为多环芳烃环氧化物对人类的致癌性:可能与人类胃癌等多种癌症有关

毒性1/4/202493(三)食物来源食品在烘烤或熏制时直接受到污染食品成分在烹调加工时经高温热解或热聚所形成植物性食品可吸收土壤及水大气中污染的PHA食品在加工过程中受到污染污染的水使水产品受污染植物和微生物可合成微量的PAH1/4/202494(四)预防措施防止污染、改进食品加工烹调方法加强环境治理,减少环境B(a)P污染熏制、烘烤食品及烘干粮食等加工过程改进燃烧过程不在柏油马路山晾晒粮食和油料种子食品生产加工过程要防止润滑油污染去毒制定食品中允许含量标准1/4/202495五、杂环胺类化合物污染及其预防20世纪70年代日本学者首次从烤肉和烤鱼中分离出具有较强致癌和致突变性的杂环胺类化合物。(二)体内代谢与毒性经代谢活化后才具有致突变性和致癌性,活性代谢产物是N-羟基化合物可诱导细胞色素P450酶系,促进自身代谢活性1/4/202496毒性对啮齿类动物有不同程度的致癌性,主要靶器官是肝脏代谢产物N-羟基化合物可直接与DNA结合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杂环胺类化合物有较强的心肌毒性1/4/2024971.烹调方式火烤、煎炸、烘食物时都可产生加热温度越高、时间愈长、水分含量越少,生成量越多当食物中水分减少时,其表面受热温度迅速上升,可使杂环胺生成量增加食物与明火或灼热的金属表面直接接触时,容易生成(三)食物来源1/4/2024982.食物成分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产生的多美拉德反应与杂环胺的产生有很大关系1/4/202499改进不良的烹调方式和饮食习惯,少吃烧烤煎炸食物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量失活处理:次氯酸、过氧化酶等处理失活加强监测(四)预防措施1/4/2024100六、环境持久性有机物污染及其预防环境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organicpollutants,POPs):指可通过大气、水等环境介质长距离迁移并长期存在于环境中,通过食物链的生物富集作用对人体产生有害影响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有机化学物。1/4/20241012004年5月17日生效的《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哥尔摩公约》决定在全球禁止或严格限用十二种危害严重的POPs,包括DDT、氯丹、灭蚁灵等,其中还包括多氯代二苯并-对-二噁瑛(PCDDs)、多氯代二苯并呋喃(PCDFs)、和多氯联苯(PCBs)通常将PCDDs和PCDFs被称为二噁瑛(dioxins,PCDD/Fs)1/4/2024102(一)结构及理化特性自学(二)在体内的代谢自学1/4/2024103(三)毒性1.一般毒性:四氯化物毒性最强,可导致动物消瘦综合征2.对皮肤的影响:经皮肤或全身接触可致氯座疮、座疮样皮肤损害、恶性黑色素瘤3.肝脏毒性:多种动物肝脏受损4.免疫毒性:免疫抑制作用1/4/20241045.生殖毒性和内分泌系统毒性:具明显的抗雌激素作用和抗雄激素作用;干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