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限制问题分析10000字(论文)】_第1页
【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限制问题分析10000字(论文)】_第2页
【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限制问题分析10000字(论文)】_第3页
【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限制问题分析10000字(论文)】_第4页
【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限制问题分析100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限制问题研究目录TOC\o"1-3"\h\u27369引言 1198711.2股权转让的分类 226081.3股权转让的必要性 2215872我国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限制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3114112.1股权转让限制的法律规制 474982.2我国公司法对股权转让限制的方式 4180342.2.1同意权 4250892.2.2优先购买权 5285252.2.3公司章程限制 5305412.3我国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限制的制度缺陷 676662.3.1公司章程规定的边界不清的争议 6171912.3.2股东优先购买权边界模糊 6195322.3.2.1同等条件的界定不明 6148442.3.2.2股东对外转让股权合同的效力争议 6151702.3.3同意规则股权转让通知内容不明确 7264593域外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限制制度的经验 7262393.1美国法的相关规定 7259113.2德国法的相关规定 885343.3日本法的相关规定 9322794我国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限制制度的完善. 9180884.1明确公司章程规定的边界 9230194.1.1构建公司章程规定边界的原则 9319854.1.2明确章程限制股权转让条款无效的情形 10130194.2明确股权购买协议规定的边界 10108454.2.1明确股权购买协议条款生效的标准 1024674.2.2明确股权购买协议限制的对象效力 11150104.3改进同意规则股权转让通知方式 116817结语 1217247参考文献 13引言自1993年颁布《公司法》以来,对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限制的模式作了若干修订。2017年8月25日颁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四)》(以下简称《公司法解释四》)对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予以细化。然而,在理论上限制股权转让方面仍存在许多分歧和困难,包括股东优先购买权的性质、确定同等条件、转让合同的有效性和其他问题。不仅在司法实践中,关于股权转让的争议仍然很多,当事人在股权转让上的实际操作不同于法律规则。根据相关统计数字,公司纠纷的数量远远超过广泛承认的离婚案件,其中包括大量的诉讼。在目前经常出现的公司纠纷中,没有什么比转让股权更引人注目、更重要。根据不完整的数据,在公司纠纷中,资本转移纠纷至少占一半。由于公司股权移交过程中存在重大的法律风险,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公司的发展。因此,通过分析当前股权转换纠纷以及对法律和条例的深入解释,不仅可以严格控制法律风险,而且可以帮助整合公司治理结构,提高公司对预防风险和预防问题的认识。在各种情况下,人们都在思考限制转让股权的模式的合理性。在此情况下,本文通过对我国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限制进行研究,提出立法建议。1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概述1.1股权转让的概念公司法就股权转让的概念进行了界定,股权是股东因其股东地位而享有的一系列权利的综合,是公司股东所独有的权利[1]。即有限责任公司内的股东能够就股权中的所有或部分进行出让。股份制或有限责任制企业赋予企业内股东的一种涉及财产及人身的综合性权利即为股权。也就是说股东基于个人持股资格所享受到的一种权利,真正参与到企业日常的运作过程中,并以企业利润为依据来取得对应的经济利益。有限责任公司于十九世纪末首次出现在德国,在二十一世纪,有限责任公司的股权已经成为社会财富的最重要的法律载体,通过股权交易的资本流动日益频繁。股权的转让包含以下四种功能:第一,它不仅促进社会财富的流通,而且也不会妨碍公司的正常运作。股权的转让只会改变股东的地位,不影响公司的法律人格、股权以及公司在国外业务中建立的债务关系。第二,不仅要确保老股东的顺利退出,而且要为新股东的顺利进入提供便利。第三,股权交易的成本低于公司资产交易的成本。控股股东的股权转让类似于公司资产的转让,但整个股份销售的交易成本一般低于公司资产或业务的交易成本。第四,股权的转让可以依法提供税收。例如,如果一家公司想收购b房地产公司尚未完成的住房项目,有两种选择:第一种选择是获得公司b和国有土地的股权;第二,通过收购b股东,股权的转移不仅取决于建筑物股权和国有土地股权的市场价格,而且还取决于公司的外部义务和利润,因此,运输费用可能低于建筑物股权和国有土地股权的市场价格,从而降低了销售税的负担。1.2股权转让的分类有限公司的股权转让限制条件,根据不同的划分依据,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主要包括一般限制和特殊限制,内部转让限制和外部转让限制,法定限制和约定限制。其中特殊限制是指在特殊情况下对股权转让的限制,包括因股东身份、公司形式以及让与人与受让人之间的关系而产生的特殊限制。一般限制是指对股份一般转让的特殊限制以外的限制。内部转让限制是股权转让对股东之间的限制;外部转让限制是指股东将股权转让给股东以外的第三人时的限制。法定限制主要依据《公司法》及其司法解释以及其他规制公司企业的法律规范;合同约束主要以公司章程为基础,公司依据公司章程实现公司自治。1.3股权转让的必要性随着时代的发展,西方市场低迷,有限责任公司的注册资本要求逐步减低甚至取消,以便刺激低迷的经济复苏和解决严峻的就业问题。普遍性的公司法改革都降低或取消了对注册资本的要求,也降低了股东对公司运行情况的注意义务。注册资本要求的宽松,允许出资者以各种法律允许的非货币形式进行出资,例如知识产权,在非货币形式出资后只有投入公司的生产经营才能产生经济效益。如果不对这些特殊出资的股权转让进行限制,而允许出资股东随意退出公司,将会对公司经营的持续性和稳定性产生重大的威胁。因此,对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的限制,不仅可以赋予剩余股东选择新加入公司的人选,而且可以避免公司的经营受到不必要的干扰。总之,只有必要的限制才能够加强股东对于公司的责任,否则,公司对于股东而言只是随进随出投机获利的工具,而利益相关人和社会整体的利益也会招致旁落。2我国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限制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2.1股权转让限制的法律规制有限责任公司自被德国立法者创制以来便带有浓厚的人合性色彩,尽管有限责任公司具有“人合”的特性,但仍无法掩盖公司的资合本质。资合与人合的双重属性,注定在公司的日常经营过程中,要求公司管理者要权衡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向任何一方过度倾斜,都会给公司的经营发展带来阻碍,在我国《公司法》中,最能体现公司人合与资合平衡关系问题的制度即是股权转让。自我国第一部《公司法》颁布时即在法律条文当中规定了股权转让限制制度,后又对其具体制度经过多次修订,使其不断完善,相关司法解释及法规政策的出台,使该制度在公司实务当中更具可操作性。1993年,我国第一部《公司法》诞生,法律条文当中分三款对股权转让限制制度进行了规定,分别是股东出资的内部转让、外部转让中的过半同意规则及优先购买权规则,由于我国公司立法起步较晚,这一法条内容的描述过于简单,只是对股权转让限制制度的笼统描述,不利于实务操作。之后2005年我国《公司法》进行了修订,同时对股权转让部分的法律规定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修改,由原来的35条扩充为一个专门的章节,与本文写作研究密切相关的股权转让限制制度安排在《公司法》的第72条,并将2005年的三款规定完善扩充为四款,分别为股权的内部转让、股权的外部转让中的过半同意规则、优先购买权规则及章程的例外规定。2013年《公司法》的修订中对股权转让制度的修改仅是法律条文序号的变动,内容没有经过任何修改。即便在立法者看来已经近乎完善的立法规定,也无法满足现实情况的复杂多变,《公司法司法解释(四)》的出台,完善了法律条文在实践中的应用,顺应了股权转让的实践需要。《九民纪要》对有限公司的股权变动及侵犯优先购买权的股权转让合同效力予以明确,以引导股权转让制度在实践中得到正确的应用。股权转让限制制度的立法演进里程表明我国公司立法者对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问题的重视,对公司股权转让实务问题的关注。2.2我国公司法对股权转让限制的方式2.2.1同意权针对股权的对外转让,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法律都规定了“同意”条款,即要求对外转让股权须取得剩余股东的同意。中国的公司法也不例外,“经过一半以上其他股东的同意”。值得注意的是,在同意权制度上我国采用的是人头决,而不是资本决,是以股东的人数来决定表决结果。通观公司法,这是整部法律中唯一采用人头决的表决事项,具有特殊之处。有限公司的投票机制有三种方式,即首脑决策、资本决策和首脑与资本决策相结合。这三种方式内涵的人合性程度具有显著不同,其中人头决方式最为突出,人头与资本决次之,资本决最末。在有限责任公司中,转让同意制度本身是其人合性的要求,因股权转让涉及公司各股东的根本利益,采用人头决的方式,一方面将对维持公司的人合性特征具有积极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以防止对公司具有控制权的大股东干涉表决,避免架空。同意权的立法价值,以保护小股东的合法经营利益。2.2.2优先购买权《公司法》也规定了对有限公司优先购买权,即首先,在行使优先购买权之前增加了一项前置条款,那些行使优先购买权的人须事先获得其他股东批准,并规定了行使权利的条件;二是规定了行使权利的条件,应当具备相同的条件;最后,当许多股东同时行使权利时,它建议分配权利。最近实施的《司法解释四》提供了关于优先购买权的许多规定的一些细节。第17条和第18条规定,当股东将股权转让给股东以外的第三方时,股东必须以书面声明或以其他股东所熟知的方式通知其他股东,以征得其他股东的同意。其他股东中有一半以上不允许转让股权,如果未经授权的股东提供资本股份,这将被视为承认股权的转让。与此同时,其他股东在同等条件下达成一致,有权依法优先购买目标股权。第19条:行使其他股东的优先购买权的期限不得少于30天。第20条规定,因其他股东滥用投票权而遭受的损失有权获得合理赔偿。2.2.3公司章程限制尽管数千年的封建文化让中国人民失去了自治理念文化的影响力,但公司股东在股权转换限制水平上表现出的独立性非常活跃。在我国,《公司法》赋予在章程中自由规定财产权转让的权利,该协定基本上反映在章程的几个方面。第一,章程规定:在某些情况下,在公司章程中设定发生特定情况下必须转让股权的条款;第二,在公司章程设立禁止股权向第三人进行出让的条款;第三,公司章程关于股份转让程序的规定不同于公司法。公司章程不仅具有法律依据,而且还包含公司法的明确规定。然而,限制公司章程的限制的问题是争议的关键。这个问题的核心是公司法律与公司章程之间的关系,即公司章程在多大程度上可以在多大程度上选择公司法律规则。要理解这个问题,不同的公司法理论也有不同的概念。因此,可以指出,股东可以通过公司章程限制股权的转让,但这种限制也有限,其范围和范围也有争议。2.3我国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限制的制度缺陷2.3.1股东优先购买权边界模糊2.3.1.1同等条件的界定不明同等条件由公司章程约定或者第三方评估来确定。一是直接由法律或者公司章程直接确定一个基准价格作为同等条件。二是以出让股东与第三人所约定标的股权的价格作为同等条件,同时该价格应当在法律规定的第三方评估机构认定的合理范围内。股东优先购买权,可以平衡公司法律所有当事人的利益。不仅可以保证,如果转换的股东收回其资本,而且可以保护其他股东的权利,以维护公司的完整性。股东购买权的基本内容是其他股东“平等条件”购买动产。法律规定的“同等条件”的目的是减少受偿人滥用优先权的情况,并保护转让和受让人的权益。《公司法》第72条规定,“平等条件”是股东行使其购买权的条件之一。由于“平等条件”的标准不明确,对“平等条件”的具体标准有不同的理论。首先,绝对平等理论规定,优秀股东的转让条件必须与受让人的条件相同。第二,“相对平等”理论规定,优先权股东的转让条件与受让人的条件大致相同或同等,目前学界的主流观点是将同等条件界定为出让股东与买受人签订股权购买协议中双方达成的条件。但是在这种方式也存在争议,主要在于同等条件范围界定上。2.3.1.2股东对外转让股权合同的效力争议股东对外转让合同的效力主要牵涉到交易三方利益,所以针对这个问题实务界产生了如下三个观点:(1)效力待定说。江苏高院认为公司股东向公司以外的第三人出让股权,若没有恰当履行《公司法》中所规定征求其他股东同意这个程序,应被认定为股权转让合同不发生法律效力,其他股东既可以撤销合同,也可以对该合同的效力进行追认。(2)可撤销说。山东高院认为出卖人经过一半以上的其他股东同意股权的对外转让,但没有向告知优先权人具体的转让条件内容就将股权出卖给了第三人,或告知的条件存在一定瑕疵,此时其他股东可以申请撤销股权转让合同。(3)有效说。上海市徐汇区法院在一起案件中指出:股权转让协议的前置履行程序应该是其他股东没有选择行权,当与公司内部以外的第三方达成了股权出让协议之后,出让股东必须将股权转让中涉及双方交易的事项以书面的方式通知具有优先购买权的股东,由具有优先购买权的股东决定是否行使优先权。只有权利人不行使优先购买权的时候,出让人与公司以外的第三方达成的协议才可以开始履行。2.3.2同意规则股权转让通知内容不明确依据我国《公司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出让人以外的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是股权对外转让前置程序同意规则的起点是出让股东应当在产生股权对外转让意向后,“通知”公司其他股东,但通知的时间、通知具体内容,公司法未予明确。从体系解释的角度出发,同意规则的通知在时间顺序上靠前。就通知的内容而言,体系解释无法得出明确的结论。有观点认为,通知只是作对外股权转让的内部宣告,甚至可以在具体的股权转让意向达成前,只需要告知其他股东已有对外转让股权的意图。亦有观点认为,转让通知的内容应当涵盖对外转让股权合同的主要内容,包括拟受让对象、拟出让股权数量、出让价格、付款期限及方式等。3域外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限制制度的经验3.1美国法的相关规定在美国,大多数州对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没有不同的规定,公司法的规定可以适用于两种类型的公司,但有些州根据有限责任公司的具体特点有不同的规定。在封闭式公司的情况下,如果没有限制权益转让的公司章程、细则或股东协议,美国公司可以自由转让。在实践中,美国对股权转让的限制有三种类型。第一,对其他股东在同等条件下得优先购买权的限制,要求在转让股权之前必须通知公司的其他股东并与第三方商定价格,如果不遵守这一程序,则转让无效;第二,对优先购买权的限制,禁止转让股东在未来的特定时间以同等价格进行股权转让;第三,对优先购买权的限制,禁止转让股东在未来以同等价格进行股权转让。第三,股权合同中的限制,即如果未经公司董事会或其他股东批准,通过股权合同约定股权转让,该行为将不具有法律效力。如果公司章程中含有对外部股权转让的限制,程序一般规定,股权转让需要得到公司董事会的批准,甚至是其他股东的同意。对股权转让的限制一般是由于转让的股东必须以适当的价格出让其股权,同时也让其他股东有权准确选择新股东的人选,以保持公司管理的稳定性,保护公司及其股东的利益不受损失。因此,美国《公司法》对股份转让规定了若干限制:(1)公司章程和细则以及股东协议可以对公司股份对外转让的条款和程序作出限制的规定。同时,这种限制对已经发行的股份不具有效力;但是,如果股东是持股限制协议的当事方或同意限制,他们都应受限制的约束。(2)如果该限制按照法律的要求须经批准,且该限制明确无误地包含在股权证书中,或公开的信息中包含该限制,则该限制对股份所有者具有约束力,反之则对其没有约束力。3.2德国法的相关规定根据《德国有限责任公司法》,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资合公司,因此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可以自由转让其股权。然而,由于有限责任公司的个人性质,以及为了避免股东人数的无限增加会影响原始股东之间的信任,德国对股权转让进行了限制。《德国有限责任公司法》首先规定了股权转让的形式,即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在转让股权时必须与公证处签订转让协议,除非按照该法的规定办理了上述手续,否则转让不具有法律效力。德国证券公司法规定了外部转让程序,如果公司章程规定公司同意外部转让股权,则可以由公司进行监督。在决定股权转让时,公司的整体利益是最重要的,尽管公司必须平衡转让股东和公司的利益,但只要公司决定不转让股权,股权转让就没有效果。同时,公司章程可以自由规定公司、剩余股东或第三方在转让方利益方面的义务,也可以规定类似于对优先购买权的限制。为了使转让的股东产生法律后果,必须遵守公司章程中规定的限制。3.3日本法的相关规定作为大陆法系的一部分,日本的商法在风格上与美国的商法比较相似。适用的日本公司法规定,股东之间可以自由转让股权,不包含任何限制转让的条款,但对向第三方转让股权有一些限制。事实上,第136至139条表明,在向外界转让受限制的股权时,转让股东可以要求公司决定是否同意第三方收购相关股权。在第三方获得相关权益后,也可以要求公司决定是否给予同意。在收到这样的请求后,公司必须召开股东大会来决定此事,如果公司章程中有补充规定,则应适用该章程的规定。公司召开股东决议后,必须将决议的内容通知申请人。如果公司未能在两周内发出此类通知,则应视为公司已同意转让股份;如果公司章程和细则中规定的期限少于两周,则应视为公司章程和细则中规定的期限。公司应可在其公司章程中自由决定限制股份转让的条件。未经公司同意对外转让股份的有效性,目前在日本也有两种观点,即相对论和无效论。日本最高法院认为,限制股份转让的原因是为了防止对公司有敌意的人参与公司的运作。在这种情况下,承认合同方之间转让的有效性并不与该制度的原则相悖。因此,日本的理论和判例认为,未经公司同意的股份转让在转让方之间是有效的,但对公司来说则无效。4我国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限制制度的完善.4.1明确公司章程规定的边界4.1.1构建公司章程规定边界的原则《公司法》给予公司章程能自由制定股权转让限制条款的权利,对于章程规定的边界不仅不能违反强制性法律规定,也不能违反公司法立法精神。本文认为构建公司章程的自治边界,应当坚持以下几项基本原则:第一,要保障股权能够流通,绝对禁止股权转让是不能被准许的。要遵循公司法中关于财产自由流通的理念,绝对不能把公司自治凌驾于股权能自由流通之上。基于对公司的人合性维护而限制股权的转让是具有合理性的,但是不论是出于什么目的而完全对股权的流通完全禁止,就与法律价值相悖。第二,在限制的前提下要能为股东提供退出的途径。在司法实践中因章程限制股权转让缺乏合理性,而使出让股东失去了退出公司的可能,从而产生了诸多的纠纷。对于公司股东来说,其退出公司除了法律明文规定的以外,股东最普遍直接退出公司的方式便是转让股权。但如果大股东利用对公司章程的操控而滥用自己的权利来侵害小股东的利益,而法律对该行为却不加以禁止,这明显与公司法在给予公司章程自治权立法本意,也不利于公司的利益,更不利于市场经济平稳向上的发展。4.1.2明确章程限制股权转让条款无效的情形对于哪些公司股权限制转让条款应当被认定为无效条款,本文看来,应当从我国实际出发来确定,下列条款通常属于无效条款。第一是内容不明确的股权限制转让条款。公司章程限制股权转让的条款应该具有明确性。公司章程作为公司自治的自由宪章,它在赋予相关商事主体权利的同时也给他们添加了义务,对于商事主体来说,在某种意义上,公司章程比法律具有更重要的规范作用,从公司效率与交易安全的角度来说,公司章程限制股权转让的条款应该是明确的,内容不明确的股权限制转让条款只能成为公司大股东用来压迫小股东的工具,所以内容不明确的股权转让限制条款应当被认为是无效条款。第二是抽象性地强制股权限制转让条款。股东有股东转让股权的自由,公司也需要维护公司自己的利益,当特定转让股东的自由危及到了公司的利益时,本文认为公司的集体利益应该被优先考虑。所以股权是可以被强制转让的,但是这个转让应该预先设定相应的条件,抽象性的条款实际上就是股东的股权始终处于一种不确定的状态,从而会成为影响公司治理的定时炸弹。4.2明确股权购买协议规定的边界股权购买协议时股东自治的结果,在不违背法律强制性规定的前提下,对于涉及公司具体的管理,就会产生诸多争议。目前实务中对于股权购买协议限制股权转让的效力,在各种不同的情况上存在差别,在不违背法律和公共政策下该如何去运行,我们需要法律进行明确规定他的边界。4.2.1明确股权购买协议条款生效的标准股权购买协议自由的特征决定了其内容的丰富性,针对股权购买协议的法律效力产生争议的情况,股权购买协议作为一种股东之间的协议要接受《民典法》和《公司法》的双重效力审查。也就是说股权购买协议中转让的内容需要与公司法的规定相符,但是涉及合同效力的问题需要遵循我国《民典法》的相关规定,即:股权购买协议中股权转让条款要么无效,要么需要一定的法律途径对其效力进行采取补救措施。同样,如果不存在《民典法》规定的合同效力的瑕疵,但是违反《公司法》股权转让限制的合理性与合法性的要求,股权购买协议同样不具有法律约束力,从这个角度来看,股权购买协议也应该要接受股权限制合理性与合法性标准的审查。4.2.2明确股权购买协议限制的对象效力根据合同的相对性,股权购买协议必然只能约束到签约人,当全体股东共同签订协议则协议约束全体股东,当部分股东签订协议则协议只能约束部分股东。针对协议只约束部分股东,被约束的股东行使协议约定的权利与不被约束的股东行使法定权利产生冲突的问题。比如,但如果公司总共有8位股东,其中6名股东就签约股东对外转让股权时行使优先购买权的比例进行约定。后来1位签约股东欲将股权对外转让,按照股东协议的约定以及《公司法》的规定,剩余的7名股东都可以行使优先购买权,如果这7名股东对受让比例无法达成一致协议,则按出资比例受让,然而股东协议约定的受让比例又非出资比例,那么此时7名股东的购买比例如何确定?针对此种情况,目前法律没有明文规定,本文认为协议内容无论如何不能侵犯未签约方的固有法定权利,应该明确一种规则,即:此时2名未签约的股东按照持股比例受让,拟转让股权的剩余部分再在7名签约股东之间按照股东协议的约定进行受让。4.3改进同意规则股权转让通知方式实践中,各级法院、律师“用脚投票”,股权转让实践将缺省性双重规则重塑为优先购买权规则。然而,优先购买权规则相较于对同意规则的主流地位,并不足以证明优先购买权规则本身一定优于改良后的同意规则。《公司法》第71条第两款及相关司法解释规定下,同意规则定位于股权转让流程的前置程序。在借鉴域外立法的基础上,同意规则可以在通知方式方面做出改进和完善,转变为独立的股权转让限制规则。依据我国《公司法解释四》第17条之规定,股权对外转让事项应当由转让股东通知其他股东,以书面或其他可确认收悉的方式进行。虽然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之间的联系较为紧密,但亦存在股东关系相对疏离的情形,股东之间可能并没有准确、有效的联系方式。“转让股东一一公司——其他股东”的通知路径,不失为一种更好的选择。结语有限公司转让限制制度是有限公司制度的重要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