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跟踪检测(三十)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_第1页
课时跟踪检测(三十)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_第2页
课时跟踪检测(三十)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_第3页
课时跟踪检测(三十)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_第4页
课时跟踪检测(三十)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第1页共9页课时跟踪检测(三十)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一、立足主干知识,注重基础性和综合性1.下列选项不属于对种群数量特征描述的是()A.2020年年底某市常住人口性别比例为1.07∶1B.近年来,某市65岁及以上的人口比例增大C.橡树种子散布能力差,常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D.薇甘菊的入侵,导致松树种群死亡率升高解析:选C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A选项描述的是性别比例,B选项描述的是年龄组成,D选项描述的是死亡率,C选项描述的是种群的空间特征。2.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数量在K/2时增长最快B.同一群落各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相同的C.环境容纳量会随着环境条件的改变而改变D.环境容纳量是种群数量在生存环境中的稳定平衡密度解析:选B在实际环境中,种群的数量呈“S”型增长,种群数量在K/2时增长最快,A正确;同一群落内,不同物种在同一环境中的环境容纳量是不同的,B错误;环境容纳量会受到环境的影响,随环境条件的改变而改变,C正确;在环境不遭受破坏的情况下,种群数量会在K值附近上下波动,故环境容纳量是种群数量在生存环境中的稳定平衡密度,D正确。3.下面是有关种群特征的概念图,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①表示种群密度,是制约种群增长的因素之一B.春运期间,北京市的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②③C.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④D.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破坏了正常的⑤解析:选B图中①为种群密度,②与③分别为出生率和死亡率,④为年龄组成,⑤为性别比例。种群密度是制约种群增长的因素之一;春运期间北京市人口数量的变化主要是流动人口的变化,主要取决于迁入率和迁出率,而不是出生率和死亡率;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年龄组成;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破坏了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4.如图表示某种鱼类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的种群增长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鱼类种群数量的增长受自身种群密度的制约B.气候条件的改变不会影响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C.当种群数量达到d点时环境阻力开始影响种群增长D.渔业捕捞后剩余量需控制在c点以保持最高的增长速率解析:选A由于环境资源有限,鱼类种群密度越大,种内竞争会越剧烈,从而会影响种群数量的增长;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受环境(包括气候条件)的影响;题图为“S”型种群增长曲线图,一开始种群的增长就受到环境阻力的影响;b点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渔业捕捞后剩余量需控制在b点,有利于种群数量快速得到恢复。5.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A.标志重捕法调查灰喜鹊的种群密度时标记物脱落B.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只统计方格内的菌体C.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密的地区取样D.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解析:选B根据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可知,当标记物脱落时,统计的种群密度偏大;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应统计方格内和压在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数量,对于压在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当遵循“数左不数右,数上不数下”的原则进行计数,所以若只统计方格内的菌体,会导致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偏小;调查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取样时选取较密的地区统计得到的数目会偏大;调查遗传病的发病率应在人群中调查,若在患者家系中调查所得结果会偏大。6.(2021·石家庄质检)某池塘内草鱼种群增长速率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调查草鱼的种群密度时,网眼太大常使调查值偏大B.T3时草鱼的种群密度约为T5时对应种群密度的一半C.T5时增加饵料的投放,池塘草鱼的K值会有所增大D.无论T2之前数据如何,T2~T3和T3~T5时间段内种群数量都是逐渐上升解析:选A调查草鱼的种群密度应选用标志重捕法,若N1表示第一次捕获并标记的个体数,N表示该池塘内草鱼种群的个体总数,N2表示第二次捕获的个体数,N0表示其中带有标记的个体数,则N=N2·N1/N0,若调查所用渔网网眼过大,则N2、N0、N1都会偏小,但N2/N0的值基本不变,故N值偏小,A错误;T3时对应K/2值,T5时对应K值,B正确;T5时增加饵料,食物增多,K值会有所增大,C正确;T2~T3和T3~T5种群的增长速率均大于0,故种群数量会上升,D正确。7.下图为某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第1阶段种群数量缓慢增长B.第2阶段种群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C.该种群K值为K1D.第4阶段后,种群数量也可能迅速减少解析:选C由曲线斜率和基数可知,第1阶段种群数量缓慢增长;由曲线斜率可知,第2阶段种群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种群数量往往在K值上下波动,则该种群K值为K2;第4阶段后,由于种内竞争加剧、天敌增多等因素,种群数量可能迅速减少。8.在资源和空间有限的条件下,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下图是某藻类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的种群增长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环境容纳量随环境温度不同而改变B.图中19.8℃C.24.8℃D.33.6℃条件下种群数量将维持在K解析:选D由题图可以看出,在温度不同的情况下,该藻类的个体数最大值不同,所以环境容纳量随环境温度不同而改变;在三条曲线中,19.8℃条件下环境中所容纳的最大个体数是最小的,所以在19.8℃条件下环境容纳量最小;曲线斜率表示种群的增长速率,由图中曲线可以看出,24.8℃条件下第5天左右曲线斜率是最大的,也就是此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是最大的;K值是环境容纳量,不是恒定不变的,会随环境变化而发生改变。达到K9.下面的图1和图2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净补充量(为出生率与死亡率之差)和种群密度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1中曲线a代表死亡率,曲线b代表出生率B.海洋鱼类捕捞后应使鱼类的数量保持在图1的E点C.图2中在F点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D.图2中G点代表种群的环境容纳量解析:选D图1中曲线a代表出生率,曲线b代表死亡率;海洋鱼类捕捞后应使鱼类的数量保持在K/2时,E点为K值;在F点时种群数量增长最快,不利于控制有害动物的数量;图2中的G点对应图1中的E点,均表示种群的环境容纳量。10.(2021·广安模拟)放牧是草地生态系统重要的管理方式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家畜只采食一种牧草会增强该牧草的竞争力B.放养的家畜数量可根据牧草的种群密度确定C.越长的放牧间隔越有利于牧草的可持续增长D.禁止放牧一定能增加草地物种多样性解析:选B家畜只食用一种牧草会使该牧草种群数量减少,竞争能力减弱,A错误;根据牧草种群密度可以得出种群数量,进而合理安排放牧,B正确;牧草种群增长将按照“S”型曲线,长期间隔后使种内竞争加剧,牧草生长速率减慢,C错误;禁止放牧可能导致群落中某种牧草占优势(优势种),不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增加,D错误。11.(2021·泰州模拟)在盛有100mL一定浓度葡萄糖溶液的培养瓶中加入少量活酵母菌,将培养瓶置于适宜温度、通气良好等条件下恒温培养24h,每隔一定时间抽取1mL样液检测酵母菌的数量,统计结果如表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时间/h03691215182124酵母菌数量的对数3.24.15.26.57.58.18.78.37.1A.探究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可以用标志重捕法B.该酵母菌种群数量总体呈“S”型增长,在第18h左右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C.酵母菌计数时,将培养液先滴入计数室后盖上盖玻片,再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D.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只统计中方格内部的酵母菌解析:选B探究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变化不宜采用标志重捕法或样方法,通常采用的是抽样调查,使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法(显微计数法)进行种群密度的计算,A错误。分析表格数据可知,酵母菌数量从第0h开始增加,第18h左右达到最大值,此后受营养物质等因素的限制,酵母菌种群数量下降,种群数量总体呈“S”型增长,B正确。酵母菌计数时的正确操作是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用滤纸吸走多余的培养液后,待酵母菌细胞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C错误。与样方法一样,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除统计方格内的个体外,对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采用的统计原则是“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D错误。12.一调查小组对我国东部某地群落进行深入调查,获得有关信息资料,请分析回答:(1)调查小组对某块荒地的几种常见植物的种群密度进行了连续五年的调查,一般采用的调查方法是__________,结果如下表所示(单位:株/m2),取样时关键要做到____________。如果4种植物中有一种属于入侵物种,则该入侵物种是________,该入侵物种在入侵初期类似于________型增长,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02011201220132014甲10.09.28.06.85.5乙3.02.11.10.30.1丙0.30.61.11.52.3丁3.02.00.400(2)下面为调查小组从当地主管部门获得的某物种种群数量的变化图,据此分析该种群在30年中种群数量最少是从第________年开始的,第20~30年间种群的出生率________(填“<”“=”或“>”)死亡率。15年时种群的年龄组成是________型。解析:(1)样方法需做到随机取样;外来物种入侵初期种群数量的变化类似于“J”型增长。(2)初始几年λ值大于1且不变,此时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λ值小于1时种群数量减少,第15年时减少最快,此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减少至第20年时不再减少,此时种群数量最少;第20~30年间λ值等于1,种群数量不变,则出生率=死亡率。答案:(1)样方法随机取样丙“J”生存环境适宜(或资源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2)20=衰退二、强化迁移能力,突出创新性和应用性13.图中a、b为某群落中的两个动物种群,曲线表示δ(δ=出生率/死亡率)随时间的变化。不考虑迁入、迁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t5时刻a、b的种群密度相同B.O→t5b种群数量呈“S”型曲线增长C.t3→t5b种群密度先上升后下降D.t3→t5a解析:选Dt5时刻a、b种群的出生率都等于死亡率,但是种群密度不一定相同,A错误;O→t5b种群的δ先小于1后大于1,种群数量先减少后增加,不呈“S”型曲线增长,B错误;t3→t5b种群的δ大于1,种群数量增加,密度一直上升,C错误;t3→t5a14.吹绵蚧是一种严重危害果园生产的害虫,澳洲瓢虫以吹绵蚧为食可以有效抑制该害虫的数量。科学家研究了吹绵蚧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为防治害虫提供科学依据。下图是吹绵蚧种群数量与被捕食率、补充率的关系模型,其中补充率代表没有被捕食的情况下吹绵蚧增长的比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吹绵蚧种群数量介于m~n点之间时,种群数量会逐渐稳定在n点B.当种群数量超过n点时,会导致吹绵蚧虫害的爆发C.当种群数量超过p点时,吹绵蚧种群数量会稳定在q点内D.在果园中适当投放澳洲瓢虫,可使吹绵蚧数量长期稳定在n点解析:选B当吹绵蚧种群数量介于m~n点之间时,被捕食率大于补充率,因此可推测种群数量会逐渐下降而后稳定在m点,A错误;当种群数量超过n点时,由于补充率大于被捕食率,种群数量会增加,可能会导致吹绵蚧虫害的爆发,B正确;当种群数量超过p点时,被捕食率大于补充率,因此种群数量下降,最终稳定在p点,C错误;当种群数量高于n点时,在果园中适当投放澳洲瓢虫,可使吹绵蚧数量长期稳定在n点,D错误。15.雪乡位于黑龙江省海林市双峰国家森林公园,常年积雪可达8个月,是全国著名的旅游胜地。某科研小组对双峰林场内的一种森林害鼠——棕背平进行了调查研究,以便更好地进行防治。回答下列问题:(1)对棕背平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常采用的调查方法是____________。(2)在资源不受限制的理想条件下,棕背平种群的增长曲线呈________型。其数学模型:Nt=N0λt中,λ值与增长率的关系是增长率=________。(3)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了害虫种群正常的________,从而降低该种群密度。(4)生态策略是生物在种群水平上对环境变化的适应策略。其中r对策生物通常个体小,寿命短,生殖力强但存活率低,亲代对后代缺乏保护;K对策生物通常个体大,寿命长,生殖力弱但存活率高,亲代对后代有很好的保护。图甲中两条曲线分别表示K、r对策生物当年的种群数量(Nt)和一年后的种群数量(Nt+1)之间的关系,虚线表示Nt+1=Nt。则:据图甲比较分析,r对策生物的曲线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正是人们消除有害生物的危害所面临的状况。若鼠的寿命只有两年,几乎全年均可繁殖,种群数量每天可增加1.47%,在种群密度极低时也能迅速回升,最终形成________型增长曲线。图乙曲线Ⅱ是在森林中投放了一定数量的蛇,缓解森林的鼠患。曲线Ⅱ表明蛇发挥明显生态效应的时间段是__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若投放的蛇因不适应当地森林的环境部分死亡,则图中α的角度将会________。解析:(1)棕背平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调查其种群密度常采用标志重捕法。(2)在资源不受限制的理想条件下,棕背平种群的增长曲线呈“J”型。在“J”型曲线的数学模型中,λ值表示该种群数量为前一年的倍数,而种群增长率是指一段时间内种群数量增加的部分占初始种群数量的比例,可见,λ值与增长率的关系是增长率=(λ-1)×100%。(3)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了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使很多雌性个体不能完成交配,从而降低该种群密度。(4)据图甲可知,r对策生物的曲线特点是在低密度下可以快速增长,只有一个稳定平衡点而没有灭绝点,这也是人们消除有害生物所面临的状况。由题中“鼠的寿命短,但几乎全年均可繁殖,种群数量每天可增加1.47%,在种群密度极低时也能迅速回升”可知,最终形成“S”型增长曲线。蛇是鼠的天敌,投放一定数量的蛇会导致鼠的数量下降,因此曲线Ⅱ表明蛇发挥明显生态效应的时间段是ef。若投放的蛇因不适应当地森林的环境部分死亡,则鼠的数量下降趋势减弱,即图中α的角度将会增大。答案:(1)标志重捕法(2)“J”(λ-1)×100%(3)性别比例(4)只有一个稳定平衡点而没有灭绝点“S”ef增大16.“种群存活力”分析可用于研究一些因素如何影响到种群灭绝的可能性,这种研究方法目前已被用来评价秦岭大熊猫现有种群的存活能力,并借此探讨相应的保护措施。请回答下列问题:(1)研究秦岭大熊猫种群动态,常需要调查其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__________。(2)在环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秦岭大熊猫进行“种群存活力”分析时,得到如下表所示的数据,请据表分析回答。初始种群规模/只1020252830405070种群在200年内的灭绝概率0.4120.1320.0760.0650.0410.0100.0020若以“种群在200年内的灭绝概率小于5%”作为种群可以维持存活的标准,则该种群维持存活所需的最小初始规模范围在________只之间。(3)若以环境质量下降、自然灾害以及人类的偷猎和捕捉等限制种群数量增长的环境阻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