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对视网膜的影响及防治策略_第1页
糖尿病对视网膜的影响及防治策略_第2页
糖尿病对视网膜的影响及防治策略_第3页
糖尿病对视网膜的影响及防治策略_第4页
糖尿病对视网膜的影响及防治策略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糖尿病对视网膜的影响及防治策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最常见和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导致糖尿病患者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也是成人后天性失明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糖尿病在眼部还可引起白内障、屈光改变、虹膜睫状体炎、青光眼等,可导致双眼视力下降,严重者可失明。一、引起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DR的危险因素包括:糖尿病病程、血糖控制不良、高血压、血脂紊乱、吸烟、年龄、种族和遗传倾向等。糖尿病病程DR的发生与糖尿病病程直接相关。研究表明,病程超过20年后,几乎所有1型糖尿病患者和约60%的2型糖尿病患者会出现DR,其中约50%的1型糖尿病患者会进展为增殖型DR。长期高血糖可使糖尿病患者的视网膜毛细血管外周细胞减少、内皮细胞增长以及基底膜增厚,这些改变可使视网膜毛细血管管腔变狭窄,使视网膜组织缺血缺氧,从而对视网膜造成损害。高血压可使血管内皮功能紊乱、血管痉挛、视网膜组织缺血缺氧。高血脂,血液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等血脂水平升高可使血流缓慢,使视网膜组织缺血缺氧。年龄、种族和遗传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的年龄每增加10岁,DR的患病风险就增加20%。相比白种人,非洲裔和西班牙裔美国人的DR风险更高。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发生DR的风险增加约1.5倍。此外,吸烟、饮酒、熬夜等不良生活方式以及缺乏及时的眼底检查、青春期和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也是DR的相关危险因素。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筛查项目与方法糖尿病患者,尤其是伴有以上危险因素的糖尿病患者需定期进行眼底检查眼部检查项目主要包括视力、眼压、房角、虹膜、晶体和眼底等。1、筛查频率1型糖尿病:开始筛查后每年检查1次。2型糖尿病不伴DR:每1~2年检查1次。轻度NPDR:每年检查1次。中度NPDR:每3~6个月检查1次。重度NPDR和PDR:每3个月检查1次。糖尿病合并妊娠:妊娠前或第一次产检、妊娠后每3个月和产后1年内进行眼科检查。如果DR持续进展,应该交由眼科医师给予更频繁的随访和相应处理。2、筛查方法视力及眼压检查:由受过训练的人员进行屈光视力检查,判断视力情况及眼压是否正常。眼底照相:包括散瞳和不散瞳两种,推荐内分泌科采用免散瞳眼底照相用于DR筛查和随访。裂隙灯下眼底检查:用于DR筛查,判断有无眼底改变。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适用于黄斑水肿的诊断与评估。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视网膜浅层、深层和黄斑区域的血管三维成像,用于DR诊断与评估。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有创性检查,用于DR的诊断、分级与评估。眼部B超:检查玻璃体是否积血、是否存在视网膜脱离。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分期在患者确诊糖尿病的情况下,规范进行眼底检查。DR的临床分级标准主要采用2002年版《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国际临床分级标准》(表1和表2)。四、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预防和治疗早发现,早治疗;定期检查眼底;治疗糖网。内科治疗选用改善微循环、增加视网膜血流量的药物进行治疗。清淡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积极控制三高(血糖、血压、血脂)。重视中医药在DR中的治疗作用。研究显示,已获批用于DR治疗的复方丹参滴丸可通过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降低血黏度及耗氧量,对抗自由基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