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点多极、两个跨越、城乡发展_第1页
多点多极、两个跨越、城乡发展_第2页
多点多极、两个跨越、城乡发展_第3页
多点多极、两个跨越、城乡发展_第4页
多点多极、两个跨越、城乡发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的内涵和思路

左志强

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抓住了我省现阶段发展的突出矛盾和薄弱环节,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总体趋势,是立足于向经济强省和全面小康跨越作出的科学决策,是事关我省当前和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对优化全省重大产业和城镇布局,对激励调动各区域各方面积极性,构建全域协调持续发展新格局,推动四川多点突破、多极共兴、全域小康,意义重大。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的必要性。首先,多点多极支撑发展符合现代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经济学意义上的“点”是指聚集非农产业生长点,通过以各种规模的城市形态存在。经济学意义上的“极”则是指经济快速增长并能带动周边发展的核心区域。增长极是在点的基础上扩展形成的。经济增长极理论认为,区域经济发展首先要形成一些增长点和增长极,然后通过集聚效应和扩散效应,带动整个区域经济增长。城市规模与结构理论认为,合理的城市规模和城镇体系,是发挥城市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区域经济发展规模和水平的提高,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和增长极一般呈现由单一到复合、由少到多的发展轨迹。其次,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是发达国家、地区的普遍特征和经验总结。如美国的波士顿—华盛顿、芝加哥—匹兹堡、圣地亚哥—旧金山三大城市群,集中了美国经济总量的一半。日本在经历了首位城市东京高度聚集发展后,多极化发展趋势明显,形成了东京、名古屋、大阪-神户三大都市圈,集中了日本51%的经济总量。我国的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城市群,集中了全国40%的经济总量。就一个省来讲,广东、江苏、山东、浙江等发达省份经济总量迈上2万亿元台阶之后,均呈现出“全域有多极,每极有多点”的多点多极支撑格局。目前,我省经济总体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时期。虽然2012年全省经济总量达到了2.38万亿元,但大而不强的问题突出,区域发展差异巨大,单极支撑格局明显。一个成都市的经济总量就占了全省三分之一强,除成都外尚无经济总量超过1500亿元的市(州)。按照国家统计局监测指标测算,2011年我省全面小康的实现程度为78.4%,与全国差距明显,尤其是省内各区域之间差距很大。在我省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必然成为第一选择。

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的可行性。首先,多重政策支持机遇可以把握,现有区域发展战略可以衔接。我省多数市(州)被纳入重点开发区范围,已经批复的成渝经济区建设,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实验区,川西北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以及秦巴山区、乌蒙山区、大小凉山彝区和高原藏区连片扶贫开发等等,中央都有政策支持。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完全可以和这些战略部署有机衔接。其次,全省各地经济发展加速,新的增长点初步显现。近年来,我省大部分市(州)先后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经济发展明显加快,增速超过成都市的市(州)达到18个,除成都外已有8个市(州)的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000亿元,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初步显现,全省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开始出现一系列深刻变化。再次,区域性中心城市崛起,城市群发展初具规模。随着城镇化战略深入推进,我省一批区域性中心城市快速崛起。2011年,我省主城区人口超过50万的大城市数量达到8个,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显著提高,城市间产业分工与协作日益紧密。城市群发展加快,成都城市群经济总量超过1.4万亿元,是西部地区一体化程度最高、竞争力最强的城市群。川南城市群各市经济规模达到或接近1000亿元,多中心网络化布局初步形成,具备率先次级突破的良好条件。第四,县域经济发展壮大,经济发展底部基础增强。近年来,我省县域经济年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总体实力不断增强。2012年,除市辖区外,全省137个县(市)经济总量占全省比重已达54.6%,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00亿元的县(市)达到50个,其中超过300亿元的达4个。第五,支撑现代产业运行的交通骨架初步形成,各区域加快发展的条件日益成熟。我省加快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由高速公路和铁路、航空、港口、地铁构成的西部现代交通体系初步形成。能源、水利、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为实现次级突破创造了重要基础条件。

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的总揽性。在省委十届三次全会提出的“三大发展战略”中,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是总揽,这是由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的内涵和思路所决定的。因为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要以做大区域经济总量为基础,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为中心,以发展城市群和经济区为载体,以建设区域中心城市和壮大优势产业为支撑,以扩大开放和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共富和谐为目的,以点带量超过1.4万亿元,是西部地区一体化程度最高、竞争力最强的城市群。川南城市群各市经济规模达到或接近1000亿元,多中心网络化布局初步形成,具备率先次级突破的良好条件。第四,县域经济发展壮大,经济发展底部基础增强。近年来,我省县域经济年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总体实力不断增强。2012年,除市辖区外,全省137个县(市)经济总量占全省比重已达54.6%,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00亿元的县(市)达到50个,其中超过300亿元的达4个。第五,支撑现代产业运行的交通骨架初步形成,各区域加快发展的条件日益成熟。我省加快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由高速公路和铁路、航空、港口、地铁构成的西部现代交通体系初步形成。能源、水利、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为实现次级突破创造了重要基础条件。

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的总揽性。在省委十届三次全会提出的“三大发展战略”中,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是总揽,这是由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的内涵和思路所决定的。因为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要以做大区域经济总量为基础,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为中心,以到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公平和谐。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四川社会保障的推进仍面临着一系列难题:涉及农民、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有待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筹集困难,社会保障管理体制不顺,社会保险关系城乡衔接、异地转移存在障碍。深化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必须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将符合条件的城乡居强烈,导致城乡接合部地区“农转非”用地指标十分紧缺,土地快速升值,而偏远农村地区的建设用地指标存有节余,却因缺乏政策支撑,统筹配置城乡土地资源受到很大制约,农民无法以自己的土地产权合理地分享工业化、城镇化带来的巨大土地收益。深化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必须抓住农村土地产权改革的关键问题,加快确权颁证,创新城乡土地统筹利用途径,盘活农村土地资源和资产,切实将土地增值收益反哺农村,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

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是增进民生幸福、促进社会和谐,全面提高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基础性措施。社会保障作为保障人民生活、调节社会分配的一项基本制度,直接关系到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公平和谐。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四川社会保障的推进仍面临着一系列难题:涉及农民、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有待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筹集困难,社会保障管理体制不顺,社会保险关系城乡衔接、异地转移存在障碍。深化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必须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将符合条件的城乡居民全部纳入制度保障范围,提高社会保险统筹层次,整合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