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民居房屋建筑介绍_第1页
传统民居房屋建筑介绍_第2页
传统民居房屋建筑介绍_第3页
传统民居房屋建筑介绍_第4页
传统民居房屋建筑介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传统民居房屋建筑介绍传统民居房屋建筑介绍白族民居建筑艺术一、白族民居的建筑白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这里山高谷深,山地面积占全省面积的绝大部分。白族和云南的其他少数民族不同,她是一个定居的农业民族,并以水稻种植为主要生产活动。因此,白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的平坝地区。由于水稻种植需要水源,因此,白族居住地区一般都有湖泊、河流分布,水利灌溉较为便利。另外,也有少量白族分布在山区和半山区。从总体上说,白族以村镇为单位居住。白族村镇内一般都有广场、戏台、本主庙等。民房相互毗连,沿街巷修建。如果村中有多个姓氏,同姓的人家一般都分布在同一街巷。村镇入口处建有风水照壁,并种有一至两棵枝叶繁茂的大青树作为风水树。村内有若干口水井,有的人家则在自家庭院中凿有水井。在大理,苍山十八溪水注入洱海,沿途所经村寨多将支流引入作为生活用水。青瓦白墙的白族村寨如珍珠般分布在苍山洱海之间,有如人间仙境,又如世外桃源,田园风光令人陶醉。白族民居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在我国的少数民族中,白族的民居建筑无论是在建筑风格还是建筑艺术上,都具有非常鲜明的特点,并取得了高度的艺术成就。大理、洱源、鹤庆和剑川等聚居区的白族民居,就是白族居住民俗的集中体现。白族民居多为土木结构或石木结构的三开间两层楼房。整座民居的左、右、后三面都用一尺见方的石头砌成两米左右的墙基,其上用土基砌成墙体。有的地方(如大理海东)土质较硬,夯成的土墙十分坚固。而大理海西一带,富产青石,白族民居大都就地区取材,广泛采用青石为主要建筑材料,大理民间〃大理有三宝,石头砌墙不会倒〃的俗语即指此。石头不仅用来打基础、砌墙壁,也可用作门窗头的横梁,美观坚固。用石头作建筑材料,在大理由来已久。据记载,南诏的民居建筑就是〃巷陌皆垒石为之,高丈余,连延数里不断〃。民居的屋面用筒板瓦覆盖,前面重檐,形成前出廊的格局。木结构部分,屋架四柱落地,在排间之间和楼板照面枋的下面,前后均有一根通穿木枋,称为〃穿枋〃。穿枋是白族木匠的一项杰出创造,它把整幢房屋的排架连成一个整体,具有极强的抗震能力。木柱脚多设有柱石,以防潮湿。在整幢民居中,双层重檐是主要的特点,科学实用。楼上的屋檐下通常有一个平台,可以挂晒粮食,放置花木,同时可使阳光进入,适宜居住。下层屋檐前伸,可以保护房屋的木结构部分不受雨淋,底下宽阔的台阶走廊则成为全家人的重要生活空间。三开间的房屋中,中间为堂屋,装有六扇木雕格子门,平时只开两扇,有红白喜事才全部打开或取下。堂屋内设有神龛,一般不住人,一般仅作为接待宾客之用。两侧房屋住人,楼上房间通常作储藏室,人口较多的家庭有时也住人。从院落布局、建筑结构和内外装修等基本风格来看,白族民居与中原民居建筑有着传统上的承袭。由于自然环境、审美情趣上的差异,白族民居又有自己明显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以北京四合院为例作大致的比较,首先从主房的方位来看,北京四合院的主房以坐北朝南为贵;而白族民居的主房一般是坐西向东,这与大理地处由北向南的横断山脉帚形山系形成的山谷坝子的特点有关,依山傍水,必然坐西向东。白族的建筑,喜欢依山势定主房,主房两边的房子叫耳房。主房多数坐西朝东,因为,太阳从东边出来,最先照到屋脊上,优先享受太阳的光辉,统领整个院子。其次,北京四合院的住房大多是一层的平房,而白族民居基本上都是两层。白族民居大门一般的白族人家,通常就在上述的三开间主房前两侧,配上厨房、畜厩,围上围墙,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院落,也就是白族最常见的民居格局。白族民居的大门大都开在东北角上,门不能直通院子,必须用墙壁遮挡,遮挡墙上一般写上〃福〃字。比较富裕的家庭,尤其是经济较为发达的大理坝子以及鹤庆、洱源的部分地区,在民居结构上更为讲究和丰富。这些地区最有代表性的民居结构如〃两房一耳〃、〃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六合同春〃等,都较为完整,建筑艺术也较高。在大理坝子,〃三坊一照壁〃最为常见,并以其特有的建筑风格,成为白族建筑艺术的代表形式。〃三坊一照壁〃是由三幢三开间房屋和一个照壁加围墙组成的院落。中间为正房,两侧为耳房,正房对面的北侧留出大门,正中立一堵照壁,故有〃三坊一照壁〃的称谓。〃四合五天井〃、〃六合同春〃结构的民居建筑,比〃三坊一照壁〃更为庞大复杂。所谓〃四合五天井〃,是以四幢楼房为主组成的院落,两幢楼房的交接处另建一座小耳房和一个小天井,加上中间的一个大天井,共有五个天井,故名。〃六合同春〃则是两个院落前后相连,每幢楼房之间,以及楼上楼下,都有走廊全部连通,因此又有〃走马转角楼〃之名。由于这两种民居结构庞大,须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一般家庭无力建造,因此这两种民居建筑主要只分布于白族地区经济最为发达的下关和喜洲两地。在大理白族自治州的山区以及怒江州的部分白族聚居区,还有〃木楞房〃和十栏式的民居。但这两者在白族民居中并不具有典型意义。二、白族民居装饰艺术白族的民居建筑,之所以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平,不仅体现在民居的建筑结构本身,还体现在与民居相关的各种装饰、绘画、雕刻、诗文等方面。白族的民居建筑,十分强调建筑的艺术性。整个民居都精心进行艺术装饰。白族一切建筑,包括普通民居,都离不开精美的雕刻、绘画装饰。木雕多用于建筑物的格子门、横披、吊柱等部分。卷草、飞龙、蝙蝠、玉兔,各种动植物图案造型千变万化,运用自如,更有不少带象征意义的,如〃金狮吊绣球〃、〃麒麟望芭蕉〃、〃丹凤含珠〃、〃秋菊太平〃等等情趣盎然的图案作品。白族木雕巧匠们还特别擅长作玲珑剔透的三至五层〃透漏雕〃,多层次的山水人物、花鸟虫鱼都表现得栩栩如生。〃粉墙画壁〃也是白族建筑装饰的一大特色。墙体的砖柱和贴砖都刷灰勾缝,墙心粉白,檐口彩画宽窄不同,饰有色彩相间的装饰带。以各种几何图形布置〃花空〃作花鸟、山水、书法等文人字画,表现出一种清新雅致的情趣。在白族民居里,对门楼和照壁的装饰尤其引人注目。门楼是院落的大门,它综合采用泥塑、木雕、彩画、石刻、大理石屏、凸花砖和青砖等多种装饰材料和手段,是一座飞檐串角、斗拱重叠的综合性艺术建筑。它的枋、檀、椽、梁纵横交错,结构精巧,雕刻玲珑剔透,彩绘图案明快优美。整个门楼富丽堂皇,古朴和谐,均衡对称,美观大方,富有立体感。照壁的装饰也很别致。壁面用白灰粉刷,壁顶多覆盖灰瓦、青瓦,偶尔也用琉璃瓦。瓦檐飞翘,极具动感。在雪白的照壁上,或绘壁画,或题诗词,或镶精美的大理石屏。照壁脚底砌有花坛,种植茶花、缅桂等花木,花坛底下放置盆景。照壁上的题字题诗,最能体现白族文化的深厚底蕴。白族民居庭院的地面用青石板、大理石板以及鹅卵石铺成,并构成各种图案,清新雅致。从美仑美奂的大门步入花香四溢、幽雅恬静的庭院,顿时使人神清气爽。一座座青瓦白墙的〃三坊一照壁〃,散布在苍山洱海之间,构成一幅优美绝伦的田园图画。白族人民喜爱养花,家家户户都在家中种植花卉。种花爱花是白族的传统美德。因此,花也成为白族民居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多数人家的天井里一般都砌有花坛,种上几株山茶、缅桂、丹桂、石榴、香橼等乔木花果树。花坛边沿或屋檐口放置兰花等盆花。大理古城中的白族,几乎家家都有花园,户户都有盆景。有的还在院内筑有水池,内建假山。院内一般都安放着大理石的桌凳。整座花园设计别致,小巧玲珑但又清幽雅静,体现了白族地区特有的园林建筑艺术。白族房子的.布局,讲究严谨对称,照壁就是填充四方房子中缺一方的空白,使整个院子显得协调美观,匀净得体,典雅庄重的重要部分。它既鲜明地反映白族人的审美情趣,也充分表达了白族建筑风格的适应性和民族性,凝聚着白族人对美好生活的希冀和憧憬。白族照壁不仅建在家中,凡是有空地,或是需要衬托景致、表达一定文化意义的地方,都可以建照壁。这些照壁,有的颂扬功名,有的祈求幸福,有的驱邪避灾,也有的是赞美家乡风光。围绕这些方面,照壁上可书写〃功名显达〃、〃吉祥如意〃、〃山高水长〃、〃天赐良机〃、〃琴鹤家声〃、〃耕读传家〃等,但最为常见的是〃风花雪月〃、〃玉洱银苍〃,体现了白族人对家乡秀美山川的热爱。大门外空地上的照壁,多按照壁朝向来来书写题词。照壁朝东就写〃紫气东来〃,照壁朝南就写〃彩云南现〃,照壁朝西就写〃关西世第〃,照壁朝北就写〃北厥恩光〃。一个村子往往要立一个照壁。以洱源县为例,起凤村照壁上书写〃造福于民〃,凤翔村中和大照壁上,书写〃凤起腾蛟〃,源胜村大照壁上,则没有写字。村中的老人,经常聚会在照壁下乘凉,聊天,议论乡规民约,那些卖零食的老妈妈,也把小摊子摆到照壁下,赶个热闹。洱源县凤羽坝子东面有一个又高又大的照壁,映衬着整个坝子,上书〃辉映山川〃四个大字,是大书法家杨立本的手笔,至今仍熠熠生辉。书院门前也立有照壁,凤翔书院照壁长13米,厚1.27米,高10米,建于明朝,是大理州内最古老的照壁。〃起凤书院〃的照壁长12米,厚1.28米,高10米,建于清嘉庆三年(1798年),上书〃教育救国〃四个大字。白族本主庙前也有照壁,起凤村本主庙照壁,上书〃威镇华聪〃,源胜村本主庙照壁,上书〃威镇罗峰〃。华聪和罗峰,俱指高大俊秀的山峰。寺庙也立照壁,灵鹫寺照壁,上书〃鹫岭祗园〃;鹤林寺照壁,上书〃鹤林仙都〃;龙华山照壁,上书〃龙华毓秀〃;帝释山照壁,上书〃帝释名山〃;观音山照壁,上书〃慈云广被〃。照壁上都写四个大字,非常醒目。照壁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蕴涵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成为白族地区特有的人文景观之一。三、民居的建造程序与礼仪结婚和盖新房是白族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两件大事,所举行的仪式也最隆重。白族建房是很讲究坐向的,虽然现今房屋结构有了一些变化,但〃正房要靠山,才坐得起人家〃的思想至今仍影响着一辈人。在选择建房位置时,一般都要使正房后端正对着他们认为吉利的山峦。贺新房当天,午饭之后,亲戚朋友拎着猪头、鸡,身后背着馍馍、米花团、红糖、米糕,来贺新房参加上〃喜梁〃仪式。这是亲戚间的礼节,在架新房时必须按规矩送礼。下午约一点半左右的时间,人们将早已准备好的写着〃新厦落成增秀气,华门安居广财源〃、〃发奋起华居,自力建家园〃等字样的对联,先北后南地贴在立柱上。贴对联还有讲究,白族认为,〃天上雷公为大,地上北边为大〃,所以贴对联必须从北边开始,从北到南,否则犯了规矩是不吉利的。之后,将一张八仙桌在拜梁堂中摆放好,拜梁堂设在新屋架的中隔间,也就是正房中。摆好八仙桌,随后拿出事前准备好的八卦图、〃龙水〃、放有〃五谷〃和少许钱银的宝瓶、猪头、公鸡、米花团、碾细的香茅草、馍馍和满满一斗米以及木匠用的尺子、剪刀、凿子、锯子、斧头等,一并供在了八仙桌上,并点上香。下午两点多钟,〃喜梁〃做好,木匠师傅把已染成红色、披有红布的〃喜梁〃横放在八仙桌前的木马上。一阵鞭炮声过后,主祭人手提公鸡口中念念有词,绕着供桌和〃喜梁〃走一圈,然后将鸡冠掐出血来,滴在〃喜梁〃中间,这叫〃开光点血〃。随后将八卦图和写有〃紫微高照〃的横幅贴在〃喜梁〃正中。之后披红挂彩的房主人夫妇到供桌前磕头敬酒,随后众亲戚也依样进行叩拜。磕头叩拜结束后,两个木匠师傅腰别木锤,手拿染成红色的麻绳,分别从左右两个木梯上爬上房顶,边爬边念:〃小小梯子你莫摇,上了一台又上台,一台跟着一台上,一台更比一台高;左边抱你金玉柱,金玉柱上生贵子,右边抱你互助梁,互助梁上新建房;左一上来右一步,连升三级,步步高升;手提红线绳,脚踩仙人桥,天上掉下一对红线绳,哪个接着?〃所谓的〃喜梁〃就是中隔梁,木匠师傅上到房顶中梁位置后,分别从左右两边走到事前搭好的〃仙人桥〃中央,放下红绳。下面的人把红绳系在〃喜梁〃上后,屋顶的木匠师傅就往上提喜梁,一边提一边念:〃一对童子来敬喜,八大神仙来踩梁。中梁你在山中做树王,今日遇你黄道日,鲁班弟子用你做中梁。金锤响,银锤震,金锤响你惊天动地,银锤响你四季平安。〃〃喜梁〃安好后,木匠师傅把事先准备好的〃龙水〃浇在〃喜梁〃上,把用红布包起来的宝瓶用红丝线挂在〃喜梁〃正中,同时口中念道:〃接着主人一壶水,水是什么水,水是五龙水;今日遇你黄道日,鲁班弟子用你做敬水,左边敬你金龙头,右边敬你银龙尾,龙头龙尾一起敬。〃在村民们的眼中,〃喜梁〃是由两条龙组成的,中间挂上宝物,意味着二龙戏珠,吉祥如意。房屋盖成后屋顶翘起的两边(白族工匠称之为屋脊起水)被村民们视为龙的两尾。挂完宝瓶、敬完五龙水后,木匠师傅又把绳子放下来,将亲戚送来的馍馍、五谷、米花团、硬币等吊上房顶,举行抛馍馍、硬币仪式,一阵鞭炮声过后,木匠师傅喊道:〃接着馍馍。〃只见房主人家的老父亲系上围腰,站在中央,做好接馍馍的姿势。这时木匠念道:〃接着主人喜粑粑,白似雪米笑像花,今日遇你黄道日,接着的荣华富贵,接不着的富贵荣华。〃随后抛下馍馍让主人接。主人的馍馍抛完后,木匠师傅念道:〃主人家元宝,散给众人接,老人接着长命百岁,男子接着发大财,学生接着学习进步。〃同时抛下馍馍、米花团、五谷、硬币、下边的男女老幼遂一窝蜂上去抢接,欢声笑语,烘托出白族贺新房的热闹和喜庆。白族的民居建筑艺术,是白族人民根据特定的自然环境所作的杰出创造,充分反映了白族劳动人民非凡的智慧和卓越的审美追求。散布在苍山洱海之间的白族村寨,青瓦白墙,绿树繁花,精致而又淡雅,清新而又和谐,宛如一幅优美的水墨山水画。再配上村寨周围美丽的田野,构成了白族人民世代生息的家园。四合五天井白族民居的建筑形式三房一照壁由三间两层组成一个建筑单元,即由三栋带厦的房屋和照壁围成一个院落,庭院中种植花木。正中为主房,比两边房屋高,在主房和两边房屋相交处各有一个漏角天井,组合成一大二小的三个院落,所以又称“三合院”。这类民居在白族地区最普遍,给人以舒适华丽、绰约多姿的印象。院内各处装修都用木料,极其丰富华丽,千姿百态,互相争妍,其雕工技巧十分精湛。四合五天井由四栋带厦房屋组成,有四个院落,其中四栋房屋中间的院落最大,每两房子相交各有一个漏角天井,共四个,较小,故称“四合五天井”。房子都为三间两层楼房,正房较高。漏角天井都有耳房,有两层。除大门外,有的人家习惯用一个漏角天井做人口小院,再在厢房山墙上开二门通达厢廓。在洱源、邓川等地区,还将正房漏角的楼房作铺子,面向街道,大小门可出入。在剑川、鹤庆等地区,有的将大门开在厢房次间上,以便安排宽敞的门廓。其他各地除无照壁外,与“三房一照壁”相同,注重内部装修,富丽堂皇。重院民居常以“三房一照壁”或“四合五天井”形式为单元,根据不同地势,作纵向或横向的深入,以二至三单元组成重院。其体形规整、对称、严谨、宏敞、是富裕之家常采用的民居建筑形式。便于弟兄分居,满足长幼有序、等级分明的白族传统居住要求。两房一耳又称两向两房,即由两方带厦的房屋组成,一般正房向东,耳房问南,和相对的照壁与围墙组成院落。在两房相交处有一个漏角天井,没有房屋的两边,多以正房相对的一边做照壁,耳房相对的一边做围墙(或盖简易房子作畜厩和厨房),组成三合院或四合院。一房三墙即由一方带厦的房屋和三面围墙组成院落,房屋左右两边各有漏角一个。这类民居主要为人口较少或经济力量单薄的人家所建。另外,居住在城镇的沿街居民,建筑房屋时,常以沿街一面的房屋做铺面。经营土杂百货或开饭馆,其房屋建筑形式均采取上述几种形式。白族建筑的照壁来过云南大理的人会发现,在白族民居中有一个独特的建筑形式一一照壁。照壁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而且具有很强的装饰作用,因此白族民居正房院落对面的围墙,一般都要做成照壁。照壁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式样有独脚照壁和“三滴水”照壁两种。独脚照壁又称“一字平”照壁,壁面高度一致,不分段,壁顶为庑殿式,为仕宦人家选用。“三滴水”照壁壁面分成三段,左右两边稍矮,大小对称,中间段较高,形似牌坊。这种形式多为民居普遍采用,其宽度等于院子的宽度;中段的高度约等于厢房上房檐口的高度,左右段的高度等于与厢房下重檐间的“封火墙”等齐。照壁本身各段的高度比例,均随院子的宽窄而变化,给人以外形比例均称、体态敦厚的优美感觉。照壁除注重造型精美一一大多建有飞檐,还非常重视装饰,一般在照壁的周边绘有各种彩色图案;在照壁的中间区域绘制各种式样的山水图画,或题写寓意美好的诗词歌赋,或镶嵌精美的大理石图案,使照壁显得高雅秀丽,充满文化内涵。照壁题字内容,一般为四字题辞。如仕宦人家多题书“科甲联芳”。“世人书香”等,赵姓一般题书“琴鹤家风”,杨姓题书'清白传家”,张姓题书“张公百忍”,李姓题书“青莲遗风”,王姓题书“三槐及第”,何姓题书“水部家声”,董姓题书“南诏宰辅”等等。有的人家根据照壁方位题字,如院落之东的照壁题书“紫气东来”,南边的照壁题书“彩云南现”,背山靠海者题书“苍洱毓秀”等。照壁前面还有花台陪衬,花台多用彩花大理石或雕砖砌成,内栽花木,旁边台栏上还放置各种盆花、盆景,各种花卉因季节交相开放,香气袭人,环境优美。千金门楼四两屋四堡乡雾阁村的子仁屋门楼连城县四堡乡的古民居建筑,都有一座别具特色的主门门楼。当地有“千金门楼四两屋”的说法,门楼事关整座房屋的风水取向和屋主的家境、地位和文化修养,可见门楼建筑在民居中的重要地位,四堡门楼以砖土结合构建,呈八字形,门两边的护墙各向外斜伸出约1米,顶盖琉璃碧瓦堆斗,飞檐翘角,鳌头塑以狮子或麒麟;两边塑以卷花纹饰,也有塑飞龙舞凤的。两侧壁塑绘山水人物、花鸟虫鱼等,门柜上方书上遒劲雄健的题词,如“云峰拱秀”、“菁花绕境”、“岚光西映”等富有诗意的华丽词语;也有写堂号的,如“中田”、“梅园”、“碧清堂”等。门的两边则是表现吉祥、幸福和安宁愿望,以及表现客家精神和理念、忠孝爱国等思想内容的对联,如“读可扬名耕足食,勤能创业俭持家”、“礼贤乐善锦世泽,崇德尚文振家声”等。团结村的恒和堂还有两座门楼并排而建的双门楼,这样的设计建筑可谓绝无仅有。盐都民居建筑风格自贡地处川南地区,依地形、气候特征,旧时民居有“外封闭、内开敞、大出檐、小天井、冷摊瓦”等基本建筑特征。“外封闭”主要是四周建围墙,墙上不开窗,周围有竹林,主要功能是安全和挡风。“内开敞”是指在院内设天井、敞口厅、活动格窗、望楼等,主要功能是为排湿通风,吸收阳光日照。“大出檐”,指院内、街道的的房屋出檐皆宽。院内檐下可晒粮食、挂玉米、堆柴薪,沿街的檐下可摆摊、避雨等。“小天井”,建筑与天井占地的比例在3:1以内,远低于北方的比例。“冷摊瓦”,即瓦面可透气,草房顶亦然,以适应盐碱地潮湿闷热的气候。除集镇外,农村居民多分散居住,不似北方聚为村落。一般盐商和地主,多在城镇或田产附近建有三合院、四合院或者大型宅院,少数大户还在宅院四周建有碉堡,雇佣家丁保护财产。著名的庄园有富顺县城沱江对岸的陈氏福源灏庄园。此庄园为清代奉政大夫陈宏泽的宅第,始建于嘉庆年间。它融衙门、民居为一体,占地16.7亩,房屋99间,天井48个。内有荷花塘、前花园、后花园、柏树林、堆山垒石等,门前大坝占地1.2亩,房屋横阔95米,建筑面积约3600平方米。宅外有河流环绕,密林掩架,内部庭院绿化融为一体。在自贡地区,由大盐商和富绅为首集资兴建的寨堡,据统计有74座,在地方动乱时作为避难之所。这些寨堡建在险峻的山顶,巨石为垣,状如山城,大者周径5公里,其中坚固险要、规模宏大的有大安地区的大安寨、三多寨等。三多寨为组团式寨子,其寨建在高大的山丘上,四周筑寨墙,设寨门防护。寨内的民居是一姓一宅院,按需要配置修建院落。每宅间相距一定的距离,有道路连接,便于互相往来,平时可各自独立。民国时期,三多寨等因住户甚多,有许多大型中式和中西合璧宅院别墅,又有水源,形成集市。其余寨堡由于交通不便,墙垣被拆,已逐步改建成民房。盐工和农民的住宅则较简单,一般是木骨、泥墙(或串架壁)、瓦屋的三合院,枷担弯,一条框格局屋侧及附带拖部(依附主墙搭设的附属建筑),用做厨房,农村亦可做猪牛圈。贫穷的盐工住在井灶附近的窝棚内,有的甚至就在灶旁的盐包子里睡觉。贫农和佃农的住宅系简陋的草房,多为泥墙。有的则以竹茅蒿杆为墙体,住之有风雨飘摇之感。上海的民居最风情说到上海的民居,自然就想到石库门。石库门是最具上海特色的居民住宅。我国的普通邮票第23组《中国民居》中的上海民居图案采用的就是石库门建筑。中国共产党也诞生在望志路(今兴业路76号)一幢典型的石库门建筑中。上海素享“万国建筑博览会”之美誉。外滩的马路一侧,一幢幢哥特式、罗马式、文艺复兴式、巴洛克式等中西合璧、风格迥异的巍峨大厦展示了建筑艺术的风采。同样,上海的近代住宅建筑也可谓洋洋大观、多姿多彩。漫步在大街小巷,细细品味这些上海的民居住宅,你会觉得那独具神韵的老房子也是一道道美不胜收的风景。石库门住宅脱胎于中国传统的四合院。十九世纪后期,在上海开始出现用传统木结构加砖墙承重建造起来的住宅。由于这类民居的外门选用石料作门框,故称“石库门”。这种中西建筑艺术相融合的石库门作为建筑和文化的产物,在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它的出现是一种城市生活的必然。洋场风情的现代化生活,使庭院式大家庭传统生活模式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适合单身移民和小家庭居住的石库门弄堂文化。石库门里的“亭子间”、“客堂间”、“厢房”、“天井”以及“二房东”、“白相人嫂嫂”、“七十二家房客”等与石库门有关的名词成为老上海们温馨的记忆。石库门建筑盛行于本世纪20年代,占据了当时民居的四分之三以上,至今还有近40%的申城市民居住在有一个多世纪历史的石库门中。石库门多为砖木结构的二层楼房,坡型屋顶常带有老虎窗,红砖外墙,弄口有中国传统式牌楼。大门采用二扇实心黑漆木门,以木轴开转,常配有门环,进出发出的撞击声在古老的石库门弄堂里回响。门楣做成传统砖雕青瓦顶门头,外墙细部采用西洋建筑的雕花刻图。二楼有出挑的阳台,总体布局采用了欧洲联排式风格。现在,上海注意保存老的建筑,一些具有海派特色的石库门里弄被作为近代优秀建筑整组保存。上海民居有“弄”的称法,其他城市的人甚至读不准这个词的音,其实,“弄”只是有别于街面房子的“胡同”的通称。早期的石库门大多叫弄、里,就是我们常说的“里弄”,又叫“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