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60
语文教学的“三实艺术”
杨宝平
最近一段时间,我隔三差五地参加了几次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训,聆听了名师和专家的讲座,他们大多指出了当前一个现实而不容乐观的教学问题:一些语文教师“耕了人家的地,荒了自己的田——课堂找不到语文味儿”。话语虽简短,但听起来却让人心里沉甸甸的!
我不禁沉思:我们语文教师到底是怎么了?难道是在自己的业务领域迷了路?
究其原因,我想有三:一是师讲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根深蒂固,主要表现在一些老教师身上,逐句逐段分析、理解课文现象严重。教师讲得滔滔不绝,哪管学生听不听!殊不知,这样的后果就是老师累,学生躁。二是应试教育思想在作祟,存在于多数老师身上。家长、领导哪一个不关注考试成绩,它对教师的考评起决定性作用,谁不讲究实惠?与其耐着性子慢慢来,不如弄点速效药——只教考试的内容,只为考试做准备,不会就直接告诉学生,抄下记住即可!三是对《新课标》一知半解,领会不透。一些老师还是没有真正体会理念、吃透理念。所有的教学行为都是教育理念的具体化,只要真的领悟了理念的内涵,教学理念就会在教学实践中反映出来。观摩课上部分年轻老师思维活跃,精力充沛,把课堂搞得热热闹闹,表面上看课堂丰富多彩,但实际上学生自己生成的东西又有多少呢?
贯彻新课标思想,我结合自己十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觉得语文课堂要高效,就需要做到“三实”
一、语文课堂要真实
立足实际是一切研究的起点。不管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是老师的教,亦或是学生的学等,都应求真务实。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还原语文学科的“庐山真面目”,把“语文味儿”体现在每一节课里,是我们的职责。比如说教学目标的制定吧,只有教师真正根据所学文本的语言特点、体裁以及编者意图等因素,并紧密结合自己学生的语文实际基础,巧妙找取语文教学的落脚点,才能设计出真实、合理、有效的语文课程教学目标。也只有制定出不拔高,不模糊,可观察,可测量的课程教学目标,学生的学习活动才能够开展得实实在在,课堂教学才更具有方向性和实效性。不管是公开课还是常态课,我们都要定准了方向才能上路,方向对了,我们的语文课堂还会走那么多弯路吗?
记得前段时间,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鲸》一文时,为了不跑偏到科学或生物学科中去,我结合学生已有语文水平和这篇文章所在的单元位置及其体裁,给学生设计了以下预习目标:
1、认识本课条格中的3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方格里的10个生字。
2、课下问问别人或查找资料,看看什么是说明文,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
3、认真阅读本文,想想作者笔下的鲸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你是通过哪些词句感受到的?能看出这些句子有什么特点吗?
课堂上的学习目标则定为:
1、认识本课条格中的3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方格里的10个生字。
2、用尽量简练的语言概括读书后对鲸的印象,再引用文章的要点加以解释说明。
3、小组内试着说说这些要点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体会这样写有何好处。
4、课下小练笔:介绍一种自己喜欢的物品,并试着运用已学会的说明方法。
课堂上,围绕学习目标,我采用个人思考与小组探究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读书探究,交流汇报,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在体会每种说明方法的好处时,我采用删除法、对比法等,让他们比较有无说明方法时表达效果的不同,从而加深了学生对各种说明方法作用的认识,可以说整节课学生们学得兴致勃勃。更值得一提的是,课下批阅小练笔时,发现有些学生甚至能恰当的用上三种说明方法,这是令我惊喜的。
二、语文课堂要朴实
有句名言说得好,“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总是朴实无华的,它不出声,不张扬,埋得很深。”教育不需要浮华,课堂教学更是如此。不搞花架子,不修饰,不做作,真正以学生为本,真正教学生需要的而又不会的,这才是教师教学的出发点。
近几年,在信息技术的普及和支持下,经常见到一些老师使用多媒体课件,特别是在观摩课上,一会儿展示五颜六色的图片,一会儿播放一段精彩视频,看上去眼花缭乱,很是热闹,还有的直接把课文投到大屏幕上去,代替学生手中的课本,以为时尚。试想:连听课的老师都觉得目不暇接,学生又有多少时间静下心来读书呢?我不是否定信息技术的特殊作用,只是必须要把它们用在刀刃上。
还有时候看到上课教师激情四射,甚至于表情过于夸张,以此想渲染气氛,打动学生。但这种不自然不真切的情绪外露,又能让学生想些什么呢?再者,如果一节课里讲的最多的是老师,最有激情的是老师,勤于表演的是老师,善于总结的是老师,老师在课堂上太强势,学生还会有让自己强大的自信和展示的空间吗?我们在激情澎湃、滔滔不绝的讲课中似乎忘记了我们为什么要讲?为了谁而讲?效果怎样?我们是为学生的更好更快的发展而教,不是吗?可我们经常缺少了问题意识,忘记了问题要来自学生的需要,来自学生的主动质疑;我们经常忽略了自己的角色,忘记了课堂的主角是学生,教室应是学生的舞台;我们舍不得放手,孰知老师牵的学生越紧,学生的发展空间就越小,学生需要有自己学习内化的时间。我们经常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忽略对学生的尊重,为了赶任务、赶时间,多少学生深刻的思考、观点没时间展现。这是学生需要的课堂吗?
我经常想:什么样的课堂才是好课堂?虽然没有标准答案,但是优秀的老师都能做到一点,且最难能可贵的一点:不压抑学生、不限制学生的发展,时刻以生为本,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能自由地呼吸。这样的课堂朴实无华,但却有着实实在在的收获。
叶澜教授也曾指出,一堂好课的基本要求是“常态性”,这种课是平时都能上的课,而不是很多人帮你准备,然后才能上的课。因此,以常态打造每一节课,虽然朴实无华,但是却能看到学生真正的成长和进步,才是有效课堂的前提和基础,所以有效的语文课堂应是原生态的课堂。
三、语文课堂要扎实
一节课很快,只有短短40分钟,可以说稍纵即逝。最近我们学校开展听评课活动,有好几位老师上完课都不好意思地说:“不知怎的,一正式上课就觉得内容太多,上不完!”“这节课时间短,没完成任务。”分析其原因有三:一是教师设计的教学目标过多或过高,一节课根本完不成;二是教学环节华而不实,注重形式化,表演化,浪费了很多时间;三是教师驾驭课堂能力有待提高。一旦出现了自己预期以外的问题,有的老师乱了阵脚,不能因情而变,顺学而导。这样的课堂,学生如同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学得凌乱、肤浅、不扎实。
其实,我们完全可以精简教学目标,甚至一节课只完成一项目标,一般只要让学生依次经历个体学习、练习巩固、迁移运用的一个完整的亲历过程就是成功的。而要落实好某一教学目标,需要教师做的就是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给足学生学习时间,在学生体验感悟的基础上,巧妙借助学生的生成资源达成教学目标,然后进行迁移性学习,把语言积累或语文技能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5课《古诗词三首》后面,有这样一道课后题:想象《秋思》中描绘的画面,把《秋思》改写成一个小故事。我觉得这是一个让学生练笔的大好机会。于是学习完这首诗后,我马上安排他们练笔。可当我检查时,发现学生的作文内容简单,空洞,有的孩子干脆写成了古诗词解释,完全没有把诗的意境、情怀描写出来。于是我取消了下节课学习新内容的计划,趁热打铁,改换成习作指导课。我让学生仔细观察插图,根据诗的意思,展开想象,力争让静止的画面动起来。于是逐步提示他们:
1、当时是什么季节?诗人可能会看见些什么事物?在这样的环境下,远离家乡的人往往会产生怎样的心情?(指导学生学习环境描写)
2、诗中有哪些人物?他们之间会说些什么,会带着怎样的表情说?(指导学生运用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
3、猜猜诗人在信中会写什么?(激发学生想象能力)
4、从诗的最后两句“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中,你仿佛看到了他们各自的什么动作?(指导学生运用动作描写)
经过以上指导,学生们打开了思路,创作的激情随之而来,小手拿着笔唰唰地写着。下课后,一篇篇生动、详实、饱含情意的佳作出现在了我的面前,那种成功的喜悦让我至今记忆犹新,同时也启迪我:课堂上只有教师把教学活动做细致,做扎实了,学生才会取得看得见、摸得着的进步。
最后,让我们以崔峦老师的话共勉:“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让语文教学返璞归真,用真实、朴实、扎实的教学艺术,充实课堂生命!(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水湾镇庞集小学)
儿展示五颜六色的图片,一会儿播放一段精彩视频,看上去眼花缭乱,很是热闹,还有的直接把课文投到大屏幕上去,代替学生手中的课本,以为时尚。试想:连听课的老师都觉得目不暇接,学生又有多少时间静下心来读书呢?我不是否定信息技术的特殊作用,只是必须要把它们用在刀刃上。
还有时候看到上课教师激情四射,甚至于表情过于夸张,以此想渲染气氛,打动学生。但这种不自然不真切的情绪外露,又能让学生想些什么呢?再者,如果一节课里讲的最多的是老师,最有激情的是老师,勤于表演的是老师,善于总结的是老师,老师在课堂上太强势,学生还会有让自己强大的自信和展示的空间吗?我们在激情澎湃、滔滔不绝的讲课中似乎忘记了我们为什么要讲?为了谁而讲?效果怎样?我们是为学生的更好更快的发展而教,不是吗?可我们经常缺少了问题意识,忘记了问题要来自学生的需要,来自学生的主动质疑;我们经常忽略了自己的角色,忘记了课堂的主角是学生,教室应是学生的舞台;我们舍不得放手,孰知老师牵的学生越紧,学生的发展空间就越小,学生需要有自己学习内化的时间。我们经常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忽略对学生的尊重,为了赶任务、赶时间,多少学生深刻的思考、观点没时间展现。这是学生需要的课堂吗?
我经常想:什么样的课堂才是好课堂?虽然没有标准答案,但是优秀的老师都能做到一点,且最难能可贵的一点:不压抑学生、不限制学生的发展,时刻以生为本,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能自由地呼吸。这样的课堂朴实无华,但却有着实实在在的收获。
叶澜教授也曾指出,一堂好课的基本要求是“常态性”,这种课是平时都能上的课,而不是很多人帮你准备,然后才能上的课。因此,以常态打造每一节课,虽然朴实无华,但是却能看到学生真正的成长和进步,才是有效课堂的前提和基础,所以有效的语文课堂应是原生态的课堂。
三、语文课堂要扎实
一节课很快,只有短短40分钟,可以说稍纵即逝。最近我们学校开展听评课活动,有好几位老师上完课都不好意思地说:“不知怎的,一正式上课就觉得内容太多,上不完!”“这节课时间短,没完成任务。”分析其原因有三:一是教师设计的教学目标过多或过高,一节课根本完不成;二是教学环节华而不实,注重形式化,表演化,浪费了很多时间;三是教师驾驭课堂能力有待提高。一旦出现了自己预期以外的问题,有的老师乱了阵脚,不能因情而变,顺学而导。这样的课堂,学生如同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学得凌乱、肤浅、不扎实。
其实,我们完全可以精简教学目标,甚至一节课只完成一项目标,一般只要让学生依次经历个体学习、练习巩固、迁移运用的一个完整的亲历过程就是成功的。而要落实好某一教学目标,需要教师做的就是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给足学生学习时间,在学生体验感悟的基础上,巧妙借助学生的生成资源达成教学目标,然后进行迁移性学习,把语言积累或语文技能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5课《古诗词三首》后面,有这样一道课后题:想象《秋思》中描绘的画面,把《秋思》改写成一个小故事。我觉得这是一个让学生练笔的大好机会。于是学习完这首诗后,我马上安排他们练笔。可当我检查时,发现学生的作文内容简单,空洞,有的孩子干脆写成了古诗词解释,完全没有把诗的意境、情怀描写出来。于是我取消了下节课学习新内容的计划,趁热打铁,改换成习作指导课。我让学生仔细观察插图,根据诗的意思,展开想象,力争让静止的画面动起来。于是逐步提示他们:
1、当时是什么季节?诗人可能会看见些什么事物?在这样的环境下,远离家乡的人往往会产生怎样的心情?(指导学生学习环境描写)
2、诗中有哪些人物?他们之间会说些什么,会带着怎样的表情说?(指导学生运用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
3、猜猜诗人在信中会写什么?(激发学生想象能力)
4、从诗的最后两句“复恐匆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45013-2024精细陶瓷基片的热疲劳试验方法
- 黄水疮的临床护理
- 《使用布局管理器》课件
- 颌骨膨隆的临床护理
- 减盐控压培训课件
- 函数知识点复习课件
- 孕期肚子阵痛的健康宣教
- 孕期白带黏稠的健康宣教
- 变应性肉芽肿血管炎的健康宣教
- 绝经的健康宣教
- 小学数学试卷模板
- 全国运动员代表资格协议书
- 小学消防安全检查记录表【模板】
- 制氢操作规程6篇
- GB/T 4744-2013纺织品防水性能的检测和评价静水压法
- GB 1886.342-202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硫酸铝铵
- 《食品毒理学》教学PPT课件整套电子讲义
- 公路机电工程施工规范
- QUALITY MANUAL质量手册(英文版)
-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意象专题训练
- 国开经济学(本)1-14章练习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