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防治与职业卫生管理课件_第1页
职业病防治与职业卫生管理课件_第2页
职业病防治与职业卫生管理课件_第3页
职业病防治与职业卫生管理课件_第4页
职业病防治与职业卫生管理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职业病防治与职业卫生管理职业病的定义

〔一〕广义职业病: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一大类疾病。

〔二〕法定职业病:法定职业病是指政府主管部门明文规定具有一定范围的职业病职业病的特点病因明确发病有群体性如能早起诊断,及时处理,预后较好。大多数职业病目前尚无特殊治疗方法,发现愈晚,治疗愈差。职业禁忌证

职业禁忌证:是指劳动者从事特定职业或者接触特定职业病危害因素时,比一般职业人群更易于遭受职业病危害和罹患职业病或者可能导致原有自身疾病病情加重,或者在从事作业过程中诱发可能导致对他人生命健康构成危险的疾病的个人特殊生理或者病理状态。疑似职业病疑似职业病:职业健康检查机构、职业病诊断机构依据职业病诊断标准,认为需要作进一步的检查、医学观察或诊断性治疗以明确诊断的;劳动者已出现职业病危害因素造成的健康损害表现,但未到达职业病诊断标准规定的诊断条件,而健康损害还可能继续开展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定义职业病危害: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因素。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等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职业性危害因素二、来源1、与生产过程有关的职业性危害因素主要来源于原料、中间产物、产品、机器设备的工业毒物、粉尘、噪声、振动、高温、电离辐射及非电离辐射、污染性因素等职业性危害因素,均与生产过程有关。2、与劳动过程有关的职业性危害因素作业时间过长、作业强度过大、劳动制度与劳动组织不合理、长时间强迫体位劳动、个别器官和系统的过度紧张,均可造成对劳动者健康的损害。3、与作业环境有关职业性危害因素①厂房布局不合理,厂房狭小、车间内设备位置不合理、照明不良等;②生产过程中缺少必要的防护设施等;③露天作业的不良气象条件。职业性危害因素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人员确定: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的人群在工作场所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的人群虽不是直接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的人群,但在工作中受到与直接接触人员同样的或几乎同样接触的人群,如职业病危害作业岗位辅助工种的工种人员等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人员离岗时以及离岗后,其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可能继续危害健康人群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遭受职业病危害的人员或可能遭受职业病危害的人员(如发生职业危害时,在同一作业场所和环境的人员及参与抢救的人员)按所致的职业病种类的分类:10大类132种职业性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尘肺病(13种)其他呼吸系统疾病〔6种〕职业性皮肤病〔9种〕职业性眼病〔3种〕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4种〕职业性化学中毒〔60种〕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7种〕职业性放射性疾病〔11种〕职业性传染病〔5种〕职业性肿瘤〔11种〕其他职业病〔3种〕职业卫生工业卫生是分析、研究、消除工业生产过程中不良劳动条件和有害因素对人体的危害,以保护劳动者健康为目的的一门科学,工业卫生的主要内容防尘防毒噪声控制高温与中暑电离辐射生产性粉尘生产性粉尘生产性粉尘是指在生产中形成的并能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它是污染作业环境、损害劳动者健康的重要职业性有害因素,可引起多种职业性疾患。按照生产性粉尘的性质,可概括为两大类:〔1〕无机粉尘包括:矿物性粉尘,矽尘、煤尘、如石英、石棉、滑石、等;金属性粉尘,如铅、锰、铁、铍、锡、锌等及其化合物;人工无机粉尘,如金刚砂、水泥、玻璃纤维等。〔2〕有机粉尘包括:动物性粉尘,如皮毛、丝、骨质等;植物性粉尘,如棉、麻、谷物、亚麻、甘蔗、木、茶等粉尘;人工有机粉尘,如有机染料、农药、合成树脂、橡胶、纤维等粉尘。无机粉尘比有机粉尘危害大在生产环境中,以单纯一种粉尘存在的较少见,大局部情况下为两种以上粉尘混合存在,一般称之为混合性粉尘。生产性粉尘按粒子大小,可概括为三大类:粗尘:粒子直径大于10微米,肉眼可见,在平静的空气中停留时间很短,以加速度沉降。飘尘:粒子直径在10-0.01微米,在静止的空气中下降缓慢等速度下降。烟尘:粒子直径在0.1-0.01微米,只能在超显微镜下才能看见,在静止的空气中几乎完全不沉降或非常缓慢曲折地沉降。影响粉尘致病作用的主要因素粉尘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粉尘在肺内的蓄积量决定了粉尘对人体危害的性质和程度。〔1〕粉尘的化学性质粉尘的化学组成是决定粉尘生物学作用的主要因素。矿物粉尘致肺纤维化能力的强弱,主要决定于粉尘中致纤维化粉尘的性质及含量。致纤维化粉尘的含量越高,其致纤维化作用越强,病变发生越快、进展也越快,其中致纤维化能力最强的粉尘是游离二氧化硅粉尘。〔2〕粉尘的分散度分散度是指生产过程中物质被粉碎的程度,粉尘中小的颗粒越多,分散度就越高,大的颗粒越多,其分散度就越低。不同的生产过程和生产工艺所产生的粉尘颗粒的大小组成比例是不同的。粉尘颗粒的分散度越高,在空气中飘浮的时间就越长,被吸入的可能性就越大。而较大的粉尘颗粒会很快在空气中沉降,吸入的可能性较低,即使被吸入,也会被阻留在上呼吸道,难以到达下呼吸道和肺泡。真正能够进入肺泡而沉积于肺内引起生物学作用的是粒径小于5微米的粉尘。小于5微米的粉尘称呼吸性粉尘。〔3〕粉尘的浓度同样生产过程产生的粉尘,其化学性质和分散度相同时,其致病作用的强弱主要和浓度有关。粉尘的浓度,特别是呼吸性粉尘的浓度越高,吸入的量就越大,可能沉积在肺内的粉尘也就越多,越容易发病。〔4〕粉尘的荷电性粉碎过程中产生的固体颗粒往往具有荷电性,即带有电荷的粉尘。影响粉尘致病作用的主要因素〔5〕粉尘的形态和外表活性球形颗粒在空气中的阻力小,易于沉降,而形状不规那么的颗粒相对来说沉降较慢,悬浮时间那么较长。致纤维化粉尘外表的生物活性也会影响致纤维化作用。新产生的粉尘颗粒外表有较多的自由基,对人体的损伤作用更强。〔6〕个体因素常常在同一工种粉尘接触量相同的工人中,有一局部人发病,也有一局部人不发病或发病较轻,这是因为每个人的个体因素不相同。一些患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工人,如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气肿以及吸烟者容易受粉尘的危害,免疫状况差的人更易受粉尘的危害。此外,尘肺和个体遗传易感性的关系也受到研究者的关注。〔7〕个体防护劳动者个体防护意识的强弱以及防护用品的选择和使用方法是否得当,也是影响粉尘致病作用的因素。生产性粉尘与尘肺●粉尘作业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根据我国?职业病目录?,粉尘作业可导致的职业病主要有尘肺、职业性急性变应性肺泡炎、棉尘病。另外,石棉还可导致肺癌、胸膜间皮瘤等

。生产性粉尘与尘肺我国法定的尘肺病我国?职业病目录?规定的职业病名单中列出的法定职业病有13种:矽肺、煤工尘肺、石墨尘肺、碳黑尘肺、石棉尘肺、滑石尘肺、水泥尘肺、云母尘肺、陶工尘肺、铝尘肺、电焊工尘肺、铸工尘肺、根据“尘肺病诊断标准〞和“尘肺病理诊断标准〞可以诊断的其他尘肺。矽肺和煤工尘肺是我国目前发病人数最多的尘肺病。粉尘作业岗位尘肺病人有哪些临床表现尘肺以下常见病变鉴别1肺结核8胶原血管病的肺部改变2肺部霉菌感染9肺癌3结节病10结核瘤4肺恶性肿瘤11叁期尘肺结核5肺泡微结石症12胸膜间皮瘤6肺含铁血黄素沉着13良性肺肿瘤7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14圆形肺不张尘肺病人有哪些临床表现58岁,男,接尘8年矽肺贰期合并结核壹期尘肺,两上肺出现斑片索影在4年中范围逐渐增大,在抗痨治疗后病灶纤维化,示两侧肺门上提,两下肺纹理呈垂柳状;同时可见小阴影密集度也有增加,已达贰期尘肺尘肺病的预防措施

尘肺病的预防措施2、卫生保健措施①接尘工人健康监护:包括上岗前体检、岗中的定期健康检查和离岗时体检,对于接尘工龄较长的工人还要按规定做离岗后的随访检查。②个人防护和个人卫生:佩戴防尘护具,如防尘平安帽、防尘口罩、送风头盔、送风口罩等,讲究个人卫生,勤换工作服,勤洗澡。尘肺病的预防-防尘系统维护与管理尘肺病的预防-职业健康检查粉尘作业的职业禁忌证有以下疾病者不得从事接尘作业:(1)活动性肺结核病;(2)慢性阻塞性肺病;(3)慢性间质性肺病;(4)伴肺功能损害的疾病。

防毒生产性毒物的接触时机:〔1〕原料的开采与提炼,加料和出料;〔2〕成品的处理、包装;〔2〕材料的加工、搬运、储藏;〔4〕化学反响控制不当或加料失误而引起冒锅和冲料,储存气态化学物钢瓶的泄露,作业人员进入物料输送管道或出料口发生堵塞,废料的处理和回收,化学物的采样和分析,设备的保养、检修等。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1〕呼吸道:呈气体、蒸汽和气溶胶状态的毒物可经呼吸道迅速进入人体,大局部生产性毒物均由此途径进入人体而中毒或者大量的毒物在短时间内进入人体后,突然发生的病变现象,这类毒物为一氧化碳、氯、砷化氢、氮的氧化物、氧化氢等;〔属于急性中毒〕〔2〕皮肤:由于少量的毒物经常持续地进入人体并在人体内蓄积而逐渐发生的病变现象。这些毒物有汞、镉、铅、锰、放射性物质等;〔属于慢性中毒〕〔3〕消化道:在生产过程中,毒物经消化道摄入所致中毒少见,如二氧化碳毒物。〔属于亚急性中毒〕防毒的措施噪声控制噪声的危害:〔1〕损害听觉:致使听力减弱、下降,时间长可引起永久耳聋。〔2〕引起多种疾病:并引发消化不良、呕吐、头痛、血压升高。〔3〕影响休息和睡眠.〔4〕降低工作效率。〔5〕损害建筑物和仪器设备。噪声控制噪声控制措施:〔1〕降低声源噪声:利用吸声材料或吸声机构来吸收声能。〔2〕控制噪声传播途径:隔声间、隔声屏将空气中传播的噪声挡住。〔3〕个人防护:佩戴耳塞高温与中暑高温作业:气温高、湿度大、强热辐射等不良气候条件。具体地,是指生产环境气温超过35℃或者气温在30℃以上,相对湿度80%的作业。高温作业的类型:〔1〕高温、强热辐射作业:如炼钢、铸造等工业、露天作业。〔2〕高温、高湿作业:如纺织、印染、造纸等工业中液体加热或蒸煮、潮湿的深矿井〔或涵洞隧道〕高温与中暑高温作业对人体的影响:〔1〕体温调节障碍〔2〕水盐代谢的改变〔3〕循环系统的改变〔4〕消化系统的改变〔5〕神经系统的改变〔6〕泌尿系统的改变高温与中暑中暑的表现:〔1〕热射病:1、过热型:由于体温调节功能障碍,热量在体内蓄积,体温逐渐升高,表现为高热,体温可达40℃,皮肤烧热无汗,脉搏快而无力,呼吸快而浅表。严重时可出现昏迷、癫痫样抽搐,瞳孔缩小等体征,如不及时抢救,可因呼吸衰竭而死亡。2、衰竭型:由于在高温环境下散热困难,肌肉和皮肤血流量增加,超过了心脏所能负担的限度,因而发生循环衰竭,起病急,面色苍白,皮肤湿冷,呼吸浅速,脉搏细弱,血压下降,体温稍低,瞳孔散大,意识冷淡等。〔2〕热痉挛:由于大量出汗,大量丧失氯化钠,水盐平衡紊乱引起肌肉痉挛、疼痛。痉挛多从小腿开始,有时向上肢及腹部肌肉扩展,体温脉搏稍高或正常,口渴尿少,尿中氯化钠含量低,可出现蛋白尿。鈤射病:多见于夏季露天作业人员,是因为头部受强烈的太阳热辐射线〔主要是红外线〕的作用,大量热辐射为头部皮肤及颅骨所吸收,从而使温度升高〔可达40℃以上〕;局部热辐射线并可到达脑膜,使脑膜充血,甚至出血,脑组织水肿等。其主要病症为剧烈的头痛、头晕、眼花、耳鸣、呕吐、兴奋不安,重者有抽搐、意识丧失等。面部和头部皮肤朝红,体温略升高。高温与中暑防暑降温措施1、改革工艺:减少工人与热源接触的时机。2、合理安排热源〔1〕疏散热源:在不影响工艺操作的情况下,尽可能将各种炉子移到车间外面〔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侧〕。温度很高的产品或半成品要尽快移至室外。〔2〕隔绝热源:以水的效果最好。常用的水隔热方式,有循环水炉门及各种水幕等。此外,利用导热系数小的材料〔石棉、稻草灰、青砖等〕隔热,也有很好的效果。3、通风降温〔1〕自然通风:如利用天窗排气,侧窗排气,或采用以穿堂风为主的开敞式自然通风。在加热炉或其他热源上安装排气罩。排气罩是一种伞型的罩子,直接安装在热源的上方,利用风压提高排气效果。〔2〕机械通风:永风扇或设置专用空气调节装置。组织措施高温与中暑中暑的应急处理将患者移至阴凉、通风处,同时垫高头部、解开衣服。用毛巾或者冰敷头部、腋窝等,并及时送往医院。电离辐射电离辐射是指一切能引起物质电离的辐射,例如:x射线。y射线。电离辐射的危害:〔1〕急性损害:由于人体在短时间内受到大剂量的照射而引起的,淋巴细胞和中性细胞减少、呕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