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魏县第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模拟(A)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1页
河北省魏县第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模拟(A)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2页
河北省魏县第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模拟(A)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3页
河北省魏县第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模拟(A)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4页
河北省魏县第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模拟(A)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地理期中考试试题PAGEPAGE1河北省魏县第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模拟(A)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澜沧江发源于中国青海省唐古拉山脉,经云南出境后被称作湄公河。下面左图为澜沧江湄公河流域人口密度和海拔分布图,右图为澜沧江流域居民,点分布比例(单位:%)与坡向关系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澜沧江-湄公河流域()A.人口密度随海拔变化并不明显B.海拔0~400米范围内,人口分布随海拔升高迅速降低C.海拔1400~4000米范围内,人口总量最大D.流域人口分布的态势是南疏北密2.与澜沧江一湄公河流域人口密度分布关系最密切的是()A.太阳辐射能B.土地利用方式C.水能资源D.年降水量3.由澜沧江流域居民点分布比例与坡向关系图可知()A.与村级居民点相比,乡镇居民点选择更趋向采光好的方向B.坡向对居民点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降水时间C.居民点在坡向的选择上与山体走向无关D.乡镇居民点分布比例最小的方向是正北【答案】1.B2.B3.A【解析】【1题详解】据图可知,澜沧江-湄公河流域人口密度随高程变化比较明显,A错误;0~400m人口密度随高度升高迅速降低,B正确;海拔1400~4000米之间,人口总量接近零,C错误;澜沧江一湄公河自北向南流,海拔北高南低,人口分布随海拔降低波动增加,说明人口分布南密北疏,D错误。故选B。【2题详解】湄公河三角洲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以季风水田农业为主,人口密集;澜沧江上游地区山高谷深,水能丰富,地表崎岖,以林牧业为主,人口稀少。因此与人口密度分布关系最密切的是土地利用方式。B正确,C错误。澜沧江一湄公河流域为热带季风气候,热量降水差异不大,AD错误,故选B。【3题详解】据图可知,乡镇级居民点分布在正东、东南、正南、西南的比例大于村级居民点,即与村相比,乡镇选择更趋向采光好的方向,A正确;坡向对居民点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光照和热量,B错误;居民点一般选择在阳坡,阳坡所在的位置与山体走向密切相关,C错误;据图可知,乡镇级居民点分布比例最少的方向是西北,D错误。故选A。【点睛】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有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1.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及自然资源等。2.社会经济因素:社会生产方式、生产发展与布局、其他社会经济因素(诸如重大人口政策和经济政策的变动、战争、灾荒、疫病、传统观念等)。J古城由都城、离宫和军事卫城构成。战国时期,都城是古城中心,离宫的东南角城门可供船只通行。秦汉时期,离宫成为古城中心。此后,由于环境变迁,J古城衰落。19世纪起,S市人口集聚,现已发展为地级市。下图示意长江流域局部地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J古城建设之初,都城未建在离宫处,主要是考虑()A.减少水患B.便于取水C.方便耕作D.利于防卫5.古城中心的变迁,反映了战国至秦汉期间该地区气候趋向()A.湿润B.干旱C.温暖D.寒冷【答案】4.A5.B【解析】【4题详解】离宫距长江近,容易发生水患,故都城未建在离宫处,A正确;离宫距长江近,更便于取水,B错误;都城是君王居住办公之地,而非农业生产之地,C错误;离宫临近河流,河流可作为天然防御屏障,更利于防卫,D错误;故选A。【5题详解】战国时期,都城是古城中心,离宫的东南角城门可供船只通行,而到了秦汉时期,离宫成为古城中心,说明水患问题缓解,可能是气候变得干旱,河流径流减小,水患减少,B正确,A错误;离宫和都城距离近,气温变化引起的气温差异不大,CD错误。故选B。【点睛】城乡区位包括自然地理因素(地形、气候、水文等)和社会经济因素(资源、交通、政治、军事、宗教、文化等)。下图为“某城市25年间的发展变化示意图”,此图反映了该地区的城镇化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衡量城镇化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是()A.城镇数量B.城镇用地规模C.城镇人口数量D.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7.图中可直接观察到的城镇化过程是()A.城镇人口不断增加B.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不断扩大C.城市商业服务水平不断提高D.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不断上升8.目前,我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带来的主要影响有()①促进区域经济发展②二、三产业产值比重上升③城市生态环境不断改善④城市中心区人口不断减少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答案】6.D7.B8.A【解析】【6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衡量城镇化水平的主要标志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城镇数量增加、用地规模扩大、人口增多是城镇化的表现,ABC错误,D正确。故选D。【7题详解】图示可以直接看出来城镇用地面积增加,B正确;人口变化、商业服务水平变化以及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的变化在图中无法判断,ACD错误。故选B。【8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城市化发展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因此我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可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①正确;城市化过程是农业活动逐渐转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人进入城市,会促进第二、三产业快速发展、造成二、三产业产值比重上升,②正确;人口的大量迁入,会产生大量的生活垃圾和汽车尾气等其它污染物质,破坏城市生态环境,③错误;目前我国处于城市化中期阶段,并不会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因此城市中心区人口应该是属于不断上升的,④错误;A(①②)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在城镇化过程中,一般会出现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持续上升、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城市数量增加等现象,一般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是衡量城镇化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位于江南丘陵地区的赣南,溪水密布,河流纵横。该地区是客家人最大的聚居地,客家人占总人口的95%以上。在长期发展中,赣南地区乡村聚落形成了不同的空间演化模式。下图示意赣南地区四种乡村聚落空间演化模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调查发现,赣南地区乡村聚落主要分布在海拔200~600米的地区,主要是因为该区域()A.热量充足B.植被覆盖度好C.对外联系方便D.耕作便利10.图示四种演化模式中,最易发生在平原地区的是()A.aB.bC.cD.d11.形成d演化模式的主要影响因素可能是()A.政策B.地域文化C.经济D.产业结构【答案】9.D10.B11.A【解析】【9题详解】赣南地处江南丘陵地区,低山丘陵与山间盆地交错分布,因此海拔较低的山间盆地(或河流阶地)地势平坦、光照充足、靠近水源、耕地分布广泛,便于耕作,发育聚落较多,D正确;低山丘陵海拔高度约为200-500m,热量差异不明显,不是造成聚落分布差异的原因,A错误;海拔200-600米的地区,植被生长较好,覆盖率高,但不是聚落分布的主要原因,B错误;丘陵地区地形起伏,交通不便,与外界联系不便,C错误,故选D。【10题详解】由图可以看出,a过渡式主要发生在山地、丘陵地区,A错误;b聚核式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规模较大的乡村聚落发挥中心地作用,使得零散分布型的乡村聚落向近距离的中心乡村聚落迁移,形成聚落簇团,这种演化模式在平原地区最容易发生,B正确;c渗透式是就不同文化特质的乡村聚落而言的,主要与地域文化相关,不一定发生在平原地区,C错误;d飞地式中生态功能区多位于山地,D错误。故选B。【11题详解】受生态退化等自然因素及生态移民等政策因素的影响,生态功能型的乡村聚落迁移在空间上不连续,呈飞地式的迁移特点,A正确;地域文化影响建筑等地域文化景观,经济发展水平影响聚落的规模大小,产业结构影响聚落经济发展,但地域文化、经济、产业结构不会造成聚落在空间上的不连续,BCD错误。故选A。【点睛】聚落是指人类从事生产和生活活动而聚居的场所,包括房屋建筑的集合体,以及与人们生产生活相关的各种设施,按性质和规模不同分为城市和乡村两大类型。下表是中部某省人口总数、可承载人口数、人均耕地和人均粮食消费随时间变化(含预测)统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年份(含预测)人口总数(万人)可承载人口数(万人)人均耕地(平方千米)人均粮食消费(千克/年)2016年357424150.1214002021年371822730.1204802026年378222260.11854012.目前(2023年)该省的环境承载力约为()A.2415万人B.2270万人C.2221万人D.3718万人13.该省人口承载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迁出增大B.科学技术进步C.消费水平提高D.资源跨区调入14.提高该省人口承载力的可行性措施有()①大量开垦荒地②提高科技水平③加大矿产资源开采④提升该省的开放程度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12.B13.C14.D【解析】【12题详解】当前为2023年,该省的环境承载力应最接近2021年,大约为2270万人,B正确;2415万人为2016年的环境承载力,2221万人为2026年的环境承载力,3718万人为2021年实际人口数量,ACD错。故选B。【13题详解】由表格可知,该省人口承载力不断下降,主要因为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主要体现在人均粮食消费),C正确;人口迁出、科学技术进步和资源跨区域调入都会使得环境承载力提高,ABD错误。故选C。【14题详解】大量开垦荒地和加大矿产资源的开采都可能会导致生态破坏,不一定能够提高人口承载力,反而可能会导致人口承载力下降,①③错误;为提高该省人口承载力可提高科技水平,提高资源利用率,并提升该省的开放程度,增强资源的互补性,②④正确。D正确,ABC错误。故选D。下图为“某大城市零售业区位决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5.N、O、P、Q四处中,仅考虑利润和地租因素,零售业距离市中心的最远区位是()A.N处B.O处C.P处D.Q处16.O处地租较N处高的原因,最有可能是()A.O处位于工业区B.O处交通通达度高C.O处人口密度大D.O处距离市中心远【答案】15.C16.B【解析】【15题详解】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越靠近市中心,地租越高;零售业的利润是由付租前的利润和地租高低决定的,付租前利润减去地租后得到的净利润;图示五地中N、M、O三地利润较高,P地利润为零,P利润最低,为零售业距市中心最远处;Q处无利润,Q处没有零售业,因此C正确,排除ABD。故选C。【16题详解】结合所学知识,O处地租较N处高,可能是O处交通通达度高,B正确;工业区的一般在市郊,地租低,排除A;人口密度大的地区,多在市中心,地租水平较高,排除C;距离市中心远的地方,地租水平低,排除D。故选B。【点睛】城市功能区主要有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影响城市功能区分布的因素包括地租水平、交通通达度、历史文化、宗教等,其中影响功能区分布最主要的因素在于地租水平的高低,即不同功能区付租能力的大小。“乌沙”(下图)是一种住宅形式,在公元前16世纪主要分布于红海东南部的沿海地区(从沙特阿拉伯一直延伸到也门境内),现在则只见于经济不甚发达的也门。每个“乌沙”直径大概4米,用树枝和泥土做成墙,用捆扎的高粱秆做成圆锥形的屋顶,上面用绳子紧密地扎捆。房屋前后各有一个门,用于通风。室内有上下两层,下层墙壁用灰泥涂抹,是生活起居的主要地方,上层是木结构的顶棚,可以储藏物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7.“乌沙”建筑反映出当地()A.地形崎岖B.气候炎热C.洪水频发D.土壤肥沃18.“乌沙”建筑体现的地域文化内涵是()A.长幼有序,共享天伦B.安全防范,抵御外敌C.就地取材,为我所用D.调节降水,改造气候【答案】17.B18.C【解析】【17题详解】根据材料信息,“乌沙”是一种住宅形式,在公元前16世纪主要分布于红海东南部的沿海地区(从沙特阿拉伯一直延伸到也门境内),现在则只见于经济不甚发达的也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乌沙”建筑所在地区为阿拉伯半岛,主要为热带沙漠气候,气候炎热。结合前面分析和材料信息“房屋前后各有一个门,用于通风”可知是因为这里的气候炎热(红海东南部的沿海地区),B对,排除ACD。故选B。【18题详解】根据材料,每个“乌沙”用树枝和泥土做成墙,用捆扎的高粱秆做成圆锥形的屋顶,室内有上下两层,下层墙壁用灰泥涂抹,上层是木结构的顶棚,可知,“乌沙”建筑体现的地域文化内涵是就地取材,为我所用,C对,排除ABD。故选C。【点睛】也门处于热带干旱气候和沙漠气候的交汇地带,年平均温度在30℃左右,极端最高温度可达50℃。但由于地形和海拔高度差异,不同地区的气候类型也各异。也门的水资源非常贫乏,是全球最缺水的国家之一,加之缺乏雨水,很多地区面临旱灾和严重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乌沙”这种特殊的住宅远在公元前16世纪就有记载,当时它主要分布于农业发达的提哈姆地区(TIHAMA,从今天的沙特阿拉伯一直延伸到也门共和国境内),现在则只见于经济不甚发达的也门。一群“乌沙”组成一个群落,用木栅栏围起以防备野兽。每个“乌沙”大概直径4米,用树枝和泥土做成墙,用捆扎的甜高粱杆做成圆锥形的屋顶,上面用绳子紧密地扎捆。长长的绳子像发辫一样垂下来,非常好看地理帝。房屋前后各有一个门,用于通风,因为这里的气候炎热潮湿。室内有上下两层,下层墙壁用灰泥涂抹,是主要生活起居的地方,上层是木结构的顶棚,可以储藏东西。妇女们用各种颜色的饰物装点在墙上,把室内布置得美丽、温馨。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非常广泛,包括城市建筑、交通工具、道路及饮食、服饰、居民心理、习俗等。湘西民居吊脚楼是中国建筑艺术瑰宝。读图回答下面小题。19.湘西多采用吊脚楼的建筑形式,主要原因是()A.远离地面,防寒保暖B.制造空间,利于采光C.依河而建,便于运输D.地形崎岖,开挖地基不易20.湘菜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八大菜系之一,以辣著称,其最主要的原因是()A.当地多雨潮湿,食辣可祛风湿B.当地高温,重油重辣便于保存C.当地水土缺盐,以辣代盐D.当地原产且盛产辣椒,原料丰富21.中国建筑一般都有围墙,而美国建筑绝少有围墙,这说明()A.中国的发展历史比美国长B.中国文化具有内向性、封闭性,美国文化具有外向性、开放性C.中国与美国的行政权力不同D.美国社会比中国安全,无须围墙【答案】19.D20.A21.B【解析】【19题详解】由于湘西地区多山地,地形崎岖,开挖地基难度较大,因此该地民居多采用吊脚楼的建筑形式。D正确。湘西地区纬度较低,冬季气温较高,不需要防寒保暖,A错误。吊脚楼与采光和运输关系不大,所以BC错误,故选D。【20题详解】湖南省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湿润,食辣可祛风湿,A正确。重油重辣并不利于保存食物,低温利于保存食物,B错误。湖南省并不缺盐,C错误。湖南省盛产辣椒,但这并不是当地食辣的主要原因,主要是由于当地气候湿润,食辣可祛风湿,D错误,故选A。【21题详解】文化景观是人文社会环境的一面镜子,中国建筑有围墙反映了传统文化具有内向性和封闭性,美国没有围墙说明美国文化具有外向性和开放性,B正确。有没有围墙只能反映出文化意识与趋向性,与发展历史、行政权力以及社会安全关系不大,ACD错误,故选B。【点睛】吊脚楼架空建造的主要原因是通风防潮。吊脚楼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居住区,该地区气候湿热,所以架空建造的主要原因是通风防潮。下图是“某地城市化过程发展阶段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2.城市化过程发展阶段I、Ⅱ所分别对应的右图中城市化阶段正确的是()①阶段I-a阶段②阶段I-b阶段③阶段Ⅱ-b阶段④阶段Ⅱ-c阶段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3.下列属于图中阶段I产生的城市化现象的是()A.城市化水平低,发展较慢B.城市化速度减慢甚至停滞C.城市化问题突出D.出现逆城市化现象24.城市化过程发展阶段Ⅱ的主要表现叙述错误的是()A.大城市人口向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回流B.大城市中心失业率增高人口萎缩C.乡村和小城镇基础设施较完善D.城镇化地域不断向农村推进【答案】22.D23.C24.D【解析】【22题详解】结合图并所学知识可知,城市化过程发展阶段I人口由市区迁往大城市周边的郊区,为郊区城市化,郊区城市化主要是在城中期加速阶段,即b阶段,②正确,①错误。城市化过程发展阶段Ⅱ人口由市区迁往大城市附近的乡村和小城镇,为逆城市化,逆化主要是在城市化的后期成熟阶段,即c阶段,④正确,③错误。②④正确,故选D。【23题详解】阶段Ⅰ为郊区城市化,为城市化中期加速阶段,城市化速度快,人口大量涌向城市,导致市区出现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城市化问题突出,C正确。城市化初期阶段,水平低,发展较慢,阶段Ⅰ为郊区城市化,为城市化中期加速阶段,所以不符合阶段Ⅰ,A错误。城市化后期阶段,城市化速度减慢甚至停滞,阶段Ⅰ为郊区城市化,为城市化中期加速阶段,所以不符合阶段Ⅰ,B错误。城市化后期阶段可能出现逆城市化现象,不符合阶段Ⅰ,D错误。故选C。【24题详解】阶段Ⅱ为市区人口向周边乡村和城镇移动,为逆城市化阶段,大城市人口向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回流,A不符合题意。大城市中心区失业率增高、人口萎缩,乡村和小城镇基础设施较完善,是产生逆城市化的主要原因,BC不符合题意。城镇化地域不断向农村推进是郊区城市化阶段的表现,阶段Ⅱ为市区人口向周边乡村和城镇移动,为逆城市化阶段,D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的区别:郊区城市化,人口由市区迁往郊区,出现在城市化中期加速阶段;逆城市化,人口由市区迁往乡村和小城镇,出现在城市化后期阶段。二、综合题(共52分)2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978年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江苏省成为我国经济增长最快、最具活力的省区之一。20世纪80年代苏南地区的乡镇企业迅猛发展,被誉为“苏南模式”。下图表示这一时期江苏省城镇化进程。(1)指出改革开放后江苏省城镇化过程的主要特点。(2)说明江苏省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公共出行的“最后一千米”问题一直是许多城市交通系统面临的难题。共享单车的投入使用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3)说明使用共享单车对缓解江苏省城镇化问题的有利影响。【答案】(1)改革开放以后,江苏省城镇化发展迅速,城镇化水平较高。(2)城镇化有助于推动区域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改善产业结构;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住宅建设等会拉动内需,为经济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3)缓解交通拥堵;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利于缓解大气污染;缓解城市热岛效应。【解析】本题考查区域城镇化的特点,城镇化的影响以及城镇化过程中问题的解决措施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结合材料以及所学地理知识分析作答即可。【小问1详解】结合材料和所学,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改革开放以后,江苏省城镇化水平迅速提高,发展迅速,目前其城镇化水平高。【小问2详解】城镇化与工业化同步推进,城镇化有助于推动区域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降低第一产业比重,促进二三产业比重的上升,改善产业结构;随着城镇化的进行,促进了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住宅建设,从而进一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拉动内需,为经济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小问3详解】结合所学和材料,江苏省由于城镇化水平较高,城市内交通拥堵、大气污染问题较突出。共享单车是一种绿色出行发方式,可以缓解交通拥堵,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利于缓解大气污染和城市热岛效应,对改善城镇化问题有一定的作用。26.下图为某城市功能区分布图,且布局合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判断a、b表示的功能区,并说明理由。(2)因城市发展需要,现欲在甲处规划建设一钢铁厂,说明其合理性理由。(3)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哪地最有必要兴建绿化带,并说明理由。【答案】(1)a为商业区,理由是a功能区占地面积小,且位于市中心附近。b为住宅区,理由是b功能区占地面积最大,分布在商业区外围。(2)甲地有铁矿资源,原科充足;临近河流,水源充足;水运便利;位于较小风频上风向,对城区污染小;位于城市河流下游,不污染城区水源。(3)③地。绿化带应建在工业区与住宅区之间,图中①③两处应建绿化带,①处有天然的河流作为防护带,所以最有必要建绿化带的地方是③地。【解析】本大题以城市功能区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城市布局相关内容(知识点),考查学生知识应用能力,提高地理素养。【小问1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a功能区位于市中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