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二年级下册15 古诗二首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2课时)_第1页
统编版二年级下册15 古诗二首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2课时)_第2页
统编版二年级下册15 古诗二首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2课时)_第3页
统编版二年级下册15 古诗二首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2课时)_第4页
统编版二年级下册15 古诗二首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2课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编版二年级下册15古诗二首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2课时)15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认识“晓、慈"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行”,会写“湖、莲"等8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能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感受祖国的壮美河山。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背诵古诗。

教学策略

1.识字写字

本课共有11个生字,可以引导学生用学过的字带出新字的方法来识记。重点指导学生正确书写易错的字“湖、莲”。

2.阅读理解

运用注释和想象,描绘古诗的画面,加深对古诗内容的理解。

3.语言运用

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以读代讲促进学生从积累到运用的有效迁移。

学前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晓、慈"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行”,会写“湖、莲"等8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能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感受祖国的壮美河山。

教学过程

一、了解背景,激发兴趣

1.师: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历来就被人们称为“人间天堂”你知道杭州西湖这个有名的景点吗?(出示课件2:西湖美景图片)

有人把它比作图画,有人把它比作美女,无论是谁,都会被它的美丽所折服。古往今来更是有很多文人墨客都用佳句来赞美它。

2.师:我们学习的第一首古诗就和西湖有关(出示诗题)读了诗题,你能知道诗人在什么地方为了什么做下这首诗的吗?

生:“晓"指的的早上,净慈寺指的是地方,送林子方是是人做的事。

师:对了(诗人杨万里)早晨从净慈寺出来送别他的朋友林子方。

3.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师:诗人到底看到了什么样的风景,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古诗吧,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

生练读

师:以下的读音是否读准了?和老师对照一下吧(逐字讲解)我们不仅要读准字音,还有注意故事的停顿规律,读出节奏,听老师读一读吧(出示有停顿符号)同学们也学着这样,讲故事在读几遍,不仅字音准确,而且节奏自然合理。

学生练读古诗,师巡视正音。

【设计意图:通过西湖美景图片入手,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及理解诗题,为学习古诗内容做好铺垫。】

二、发挥想象,讲解诗句【语文要素:通过结合注释和大胆想象的方法理解古诗】

1.师:西湖的美景究竟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品读诗句。这天早上诗人杨万里在净慈寺外送别自己的友人林子方,这个时候正直6月份,迎接他们的是初夏的西湖,同学们你们看,这时候的西湖多美啊!

(PPT出示六月西湖景色,和诗句)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2.生:借助主食,我理解了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到底是六月的西湖,风景与其他季节真是大不相同。

3.师:到底是六月的西湖,风景与其他季节真是大不相同,究竟不同在哪里呢?后两句诗给了我们答案。

(PPT出示: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4.师:想象一下,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生:到了六月份,满湖的荷叶,挨挨挤挤的,一眼望不到边,仿佛与天相连。这就是接天莲叶。

师:同学们闭上双眼,想象你就站在六月的西湖,远远望去,绿得让人心旷神怡,绿得让人陶醉。带着你的想象,把这句诗读一读吧。

生练读第三句。

5.除了这碧绿的莲叶,还有怎样的美景呢?

生:还有荷花!荷花在阳光的照射下展现出了独特的红艳,多么特别啊!

(PPT出示荷花)

师:难怪作者会说六月的西湖会和其他时节不一样!

6.师:请同学们闭上双眼,听老师读这两句,说一说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师生分享。

生(预设):碧绿的莲叶无边无际,好像与天相接,在太阳的映照下,荷花显得格外红艳。

7.配乐朗读

8.填空背诗

师:让我们试着用填空的方式背诵一下这首诗吧!

9.小结:这首诗通过对六月西湖风光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美,同时也含蓄地表达了对友人的眷恋。

【设计意图:对照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结合注释、大胆想象的方法理解古诗。从而达到对知识融会贯通的目的。】

四、指导生字

(1)课件出示“湖、莲、穷、荷”,做组词练习。

湖:“氵"位置偏左。“古”字瘦长,在三部分中位置最高。“月"要窄,竖撇在竖中线右侧。

莲:上小下大。书写时“艹”宜宽,覆盖下部。

(2)引导学生观察,交流书写时要注意的问题。

(3)教师范写,相机指导。

【设计意图:对照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对照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对学习生字的写法,识记生字。】

课后请大家完成以下作业:

1.将课后生字每个抄写三遍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晓、慈"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行”,会写“湖、莲"等8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能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感受祖国的壮美河山。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了解作者。

1.(出示图片)

师:同学们,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

生(预设):看到了黄鹂/白鹭/雪山/小船/柳树。

(课件相机出示:黄鹂、白鹭、雪山、小船、柳树)

2.介绍作者:唐代诗人杜甫就在这里生活。杜甫(712—770),字子美,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他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主要作品:《春夜喜雨》《春望》《绝句》等。

3.师:一天,诗人坐在家中向外望去,被外面的美景深深地吸引住了,提笔写下了这首古诗。

师:绝句是一种古诗的体裁,一首四句,每句五个字的叫五言绝句,每句七个字的叫七言绝句。

(板书课题,相机指导“绝”字的写法)

【设计意图:通过西湖美景图片入手,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及理解诗题,为学习古诗内容做好铺垫。】

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1.学生自由读古诗,圈出生字,看清字形,读准字音,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2.教师范读、正音

师:以下的读音是否读准了?和老师对照一下吧(逐字讲解)

师:读好古诗除了要把字音读准,读流畅,还要读出节奏、读出古诗的韵律,听听老师是怎么读的吧。

3.学生练读,读好节奏,读出韵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朗读古诗,做好学习古诗的准备。】

三、想象画面,理解诗意【语文要素:通过结合注释和大胆想象的方法理解古诗】

1.出示诗句,指名找出前两句诗中描写的景物。

课件出示: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1)学生自读,试着动笔画出诗中描写的景物。

(2)师生交流,相机板书:黄鹂、白鹭、翠柳、青天。

生(预设):我找到的景物有黄鹂/白鹭/翠柳/青天。

2.理解诗意。

(1)通过“鸣"字启发学生想象黄鹂快乐鸣唱,歌声动听的情景。

生:一个“鸣”字让我想象到了,两只可爱的小黄鹂在柳树上快乐的唱歌。

(2)师:天空中的白鹭是怎么飞翔的?

生:通过“上"字,我想象到了白鹭飞得很高,很远。

(设计意图:通过“上”字引导学生感受白鹭飞得高远,姿态优美的情景。)

(3)学生带着体会读诗句。

3.感受诗中的色彩美。

(1)教师引导:找出这两句诗中描写的几种色彩。(教师相机板书,将表示色彩的词加上横线)

生:我找到了黄、翠、白,青这几种颜色。

教师引导:这么多色彩,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带着你的感受朗读。

生:我感受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美,和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4.教师范读古诗,学生想象画面。

师:诗句中藏着优美的图画。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这首诗,看看你的眼前会出现怎样的画面。

生:在蓝蓝的天空下,两只黄鹂在绿柳枝上鸣叫,白鹭排成一行展翅飞行,飞向蓝天。

5.学生结合图片,说说看到的画面。

6.指导朗读。

师:诗中藏着的这幅色彩艳丽、充满活力的春天美景图,是多么美丽、自然的一幅画啊!诗人很喜欢这道风景,你们喜欢吗?用朗读表达自己的这种喜爱吧!

师:诗人还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让我们继续学习后面两句。这两句诗里作者又描绘了怎样的景物呢?

PPT出示: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生:西岭,千秋雪,船。

师:西岭雪山怎么看上去好像装在窗户里呢?出示图片,看看诗人是在什么地方看到美景的?

生:(诗人坐在屋内从窗户向外看)

师:西岭雪山被包含在窗框之中,像画框中镶嵌着一幅壮美雪山图。

图文结合,提问:这些停泊着的船要到哪里去?相机讲解东吴离成都很远。

生:万里外的东吴。

小结:这首诗勾画出一幅春意盎然、清新开阔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配乐朗读

填空背诗

师:让我们试着用填空的方式背诵一下这首诗吧!

【设计意图:对照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结合注释、大胆想象的方法理解古诗。从而达到对知识融会贯通的目的。】

四、指导生字

(1)课件出示“绝、岭、吴、含",做组词练习。

(2)引导学生观察,交流书写时要注意的问题。

绝:第四笔起笔要比“纟”起笔高。竖弯钩的底部低于“纟”底端。

含:上宽下窄。撇、捺舒展,盖住下部。

岭:左窄右宽。书写要紧凑,捺伸展有力。

(3)教师范写,相机指导。

【设计意图:对照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对照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对学习生字的写法,识记生字。】

作业设计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创设标画对阵图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小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过渡阶段,动手标画对阵图不仅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而且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通过标画对阵图可以使学生的手、眼、脑等协同作用,同步发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

2.创造表达、交流机会,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

讨论问题、交流学习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活跃思维,提高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理解问题的能力。教学时,我经常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讨论交流。例如解决课后习题第2题:默读课文。把齐威王和田忌第二次赛马的对阵图标画出来。想一想:孙膑为什么要让田忌这样安排马的出场顺序?分三个层次完成:①学生独立思考;②小组讨论交流;③全班交流汇报。

3.指导比较分析,启发求异思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