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1页
古诗词诵读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2页
古诗词诵读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3页
古诗词诵读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4页
古诗词诵读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深挖教材

教考衔接选修下古诗词诵读系列教材才是最好的备考资料目录选修下拟行路难(其四)/鲍照

南朝宋客至/杜甫盛唐登快阁/黄庭坚北宋词临安春雨初霁/陆游南宋诗第一首《拟行路难(其四)》

拟行路难(其四)鲍照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这首诗以“泻水”起兴,不同凡响,“无端而下,如黄河落天走东海也”(清沈德潜《古诗源》),但诗作表现的情绪却不像泻水自流那样顺畅。水的流向取决于地势,当时人的境遇则取决于门第。诗人在门阀制度重压下,不甘认命,却又无法反抗;他不愿唉声叹气,只好举酒自宽,却又断绝了遣怀的歌吟。寥寥数语就把这种曲曲折折的微妙心态表现得淋漓尽致,正是“举杯消愁愁更愁”。既然不能学“太上忘情”,又无从排遣忧怀,也就只能吞声不言,徘徊不前,在愁闷中自我煎熬了。全诗抒写这种难以言表、如鲠在喉的哀痛,妙就妙在并不直抒胸臆,而是俯仰低回、自具神韵,让读者自然体会到诗人的忧愁愤懑。诵读这首诗,仔细品味它是如何托物寓意,表现心怀的。诗眼

一首诗或某联、某句中最精练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诗歌意境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能笼罩全诗、全联或全句的字词句。1)抓能体现作者强烈感情的字词2)抓描写事物生动、形象、准确的字词3)抓诗中巧妙的修辞思考延伸比兴手法的作用:1、开头引出下文,起铺垫作用。2、景或物:烘托渲染气氛,奠定基调。3、比喻,生动形象,化抽象为具体,化繁杂为简单。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愁思与愤懑的?整体感知

作者运用的是以“水”喻人的比兴手法,那流向“东西南北”不同方位的“水”,恰好比喻了社会生活中高低贵贱不同处境的人。“水”的流向,是地势造成的;人的处境,是门第决定的。因此说,这起首两句,通过泻水的寻常现象的描写,形象地揭示出了现实社会里门阀制度的不合理性。

第一二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说明了什么道理?整体感知

“命”指门第决定人生,有什么样的门第就有什么样的遭遇。作者认为非常不公平,但没法改变,只能发出愤怒的控诉。

第三句中的“命”是指什么?结合全诗看,作者对此有怎样的看法?整体感知

“安能行叹复坐愁”这个反问句,从字面上看,是说人生苦乐自有命,怎么能成天自怨自哀。应该学会自我宽慰。实际上,语言中蕴涵着不平之气。这个反问句,诗人含有不平,提出不言愁,感情基本上还比较平稳。

体会“安能行叹复坐愁”这个反问句,在表现诗人情感变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整体感知

以非常精练的笔法,生动形象地刻画出诗人悲怆难抑的情态。酌酒原为排遣愁绪,然而满怀郁结的悲愁岂是区区杯酒能驱散的?诗人趁着酒意击节高歌,唱起了悲怆的《行路难》,将一腔悲愤倾泻出来。长歌当哭,这是何等悲烈景况。读者从这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情节中,亦可想见其悲其愁的沉郁了。

第五、六句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整体感知

第七句是对前面几句的总结,诗人对那驱不散的愁苦,实系于对世事的感慨,心并非无知无觉的木石,理的劝喻,酒的麻醉,都不能使心如槁木,用反问的句式,冲决了自我克制的堤防,使全诗的情感达到了高潮。表达了诗人的抗争。

第七句写出了什么感情?整体感知

第七句是对前面几句的总结,诗人对那驱不散的愁苦,实系于对世事的感慨,心并非无知无觉的木石,理的劝喻,酒的麻醉,都不能使心如槁木,用反问的句式,冲决了自我克制的堤防,使全诗的情感达到了高潮。表达了诗人的抗争。

第七句写出了什么感情?整体感知

表达的是作者心中的无奈,“岂无感”越是激昂,“不敢言”的痛苦就越是深沉。两句构成了一种鲜明的对照,将诗人忍辱负重、矛盾痛苦的精神状况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八句写出了什么感情?整体感知

全诗突出一个“愁”字,所叹者愁,酌酒为消愁,悲歌为断愁,不敢言者更添愁。正如沈德潜所说,此诗“妙在不曾说破,读之自然生愁”。

全诗小结:知人论世,理解标题

道路难行。人生之路(仕途)艰险坎坷,才华埋没,壮志难酬。

“行路难”难从何而来?

《行路难》:乐府旧题,主要是抒发世路艰难和离别悲伤的感情。1.下面对这首诗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A.本诗开头两句中,作者恰当地运用了借代手法,用流向东西南北不同方位的

“水”,代指社会生活中有着不同地位的人。B.本诗三、四两句以宿命论观点来解释社会与人生的错位现象,并表明据此从

“行叹复坐愁”的苦闷中求解脱的渴望。C.诗人一直在直接诉说自己的悲哀,胸中他积的块垒无法借酒浇除,便着笔于从

怅惘中求得解脱,在烦忧中获得宽慰。诗的结尾写人心非草木,不可能没有感情,心中的愤懑似乎到了随时都会爆炸

的程度,但到了嘴边却突然被克制住了。D.作者从普通自然现象顿悟出了与之相类似的某种人生哲理,全诗托物寓意,突

显出含蓄不露、蕴籍深厚的艺术效果。答案:A

C

(A.不是“借代”,是“比兴”清代沈德潜评价此诗说:“妙在不曾说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6分)答案:①对不公平门阀制度的不满。②壮志难酬的愤懑不平。③世路艰难忍气吞声的无奈与悲哀。(每点2分,概括1分,分析1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小结:本文写诗人在门阀制度重压下的怀才不遇,抒发愁苦的感叹,表达了深感世路艰难激发起的愤懑不平之情。“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是面对挫折时李白的昂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这是苏轼在逆境前的旷达。“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其余心之可惩”

这是屈原在穷途的坚守。

面对人生的坎坷,鲍照发出“安能行叹复坐愁”的慨叹!作文素材积累第二首《客至》客至杜甫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春水绕茅舍,但有群鸥来,这是“无人至”的意境,但也可看作客人将至的铺垫。不扫花径,因为无人来访;大开蓬门,则因今日有客。颔联呼应首联,仍然围绕“客至”两字展开。颈联笔锋一转,写客至之后的情形,描绘主人待客之简、家境之贫,对宾主脱略形迹、兴致盎然的场面则毫不着墨,纯由尾联唤取邻翁对饮暗示出来。整首诗平白如话,看似信笔写来,其实结构紧凑,章法谨严,“前半见空谷足音之喜,后半见贫家真率之趣”(清黄生《唐诗摘抄》)。诵读这首诗,要仔细体味它是如何通过富于情趣的生活细节,表现主人待客的兴味与心境的。

客至杜甫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深挖教材行文思路盼客迎客待客邀邻喜总体情感基调首联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来访时间、地点隐士为伴春江水涨江波浩渺、环境清幽僻静写景着笔,寓情于景:主闲客罕,心情寥寥客人将至“无人至”意境巧妙铺垫鸥鹭忘机:指人无巧诈之心,异类可以亲近。后比喻淡泊隐居,不以世事为怀。颔联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客不常来由远及近,转笔庭院:主客对话,富有生活气息客人已至主不轻易延客佳客临门闲主喜出望外互文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颈联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待客之简家境之贫主人竭诚尽意的盛情和力不从心的歉仄实写待客,浓墨重笔:酒菜欠丰,频频劝饮宾主:真诚相待、深情厚谊尾联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邻翁对饮:气氛热烈,兴奋欢快客至情满,峰回路转:侧面落笔,别开境界宾主:脱略形迹、兴致盎然隔篱尽杯:酒意愈浓,兴致愈高全诗小结形象特征情感手法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春水、群鸥、我江波浩渺、成群结队、形单影只孤独寂寥、闲逸忘俗、与世无争寓情于景花径、蓬门、宾主简陋、热情兴奋、喜悦互

文盘飧、樽酒简陋真诚、愧疚细节描写篱笆、老头、我细节描写浓重的生活气息热烈、欢跃

深挖教材1有评论说:整首诗平白如画,看似信笔写来,实则结构紧凑,章法严谨。谈谈你的理解。客至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主闲客罕,心情寥寥起承转合佳客临门,喜出望外旧醅简蔬,盛情款待侧面落笔,脱略形迹空间时间从外到内,由大到小从迎客到待客衔接自然,浑然一体。深挖教材2有评论说:前半见空谷足音之喜,后半见家贫真率之趣。谈谈你的理解。客至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环境幽僻,群鸥为伴。首颔颈尾佳客临门,扫径迎客。旧醅简蔬,真诚相待邻翁对饮,隔篱尽杯足见寂寞喜出望外空谷足音足见率真脱略形迹真率之趣1.

《宾至》中,作者对来客敬而远之,写到吃饭,只用“百年粗粝腐儒餐”一笔带过;2.《有客》和《过客相寻》中说,“自锄稀菜甲,小摘为情亲”、“挂壁移筐果,呼儿问煮鱼”,表现出待客亲切、礼貌,但又不够隆重、热烈,都只用一两句诗交代,而且没有提到饮酒。3.

《客至》中,作者不惜以半首诗的篇幅,具体展现了酒菜款待的场面,还出人料想地突出了邀邻助兴的细节,写得那样情彩细腻,语态传神,表现了诚挚、真率的友情。4.《客至》把门前景,家常话,身边情,编织成富有情趣的生活场景,显示出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深挖教材3诗歌联读:杜甫的《客至》《宾至》《有客》《过客相寻》都写到待客吃饭,但表情达意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悟客至之情①首联寓情于景,闲逸的生活不免有一丝单调、寂寞。②颔联用互文的手法,表达了诗人面对朋友来访喜出望外、欣喜不已的感情。(兴奋、喜悦)③颈联作者选取最能显示宾主情份的生活细节,写出了主人竭诚尽意的盛情和力不从心的歉疚,使人感受到主客之间真诚相待的深厚情谊。(真诚、歉疚)④尾联选取生活细节,真率纯朴的人际关系、浓重的生活气息的自然之乐。(热烈、欢跃

这首诗前一层写诗人在村居寂寞之中忽有朋友来访,表达了喜出望外之情;后一层写诗人仓促中只能以简易的酒菜待客,然欲呼邻翁来陪饮,以尽宾主之欢,表现了诚朴、率真的态度,可见双方友情之深。这首洋溢着浓郁生活气息的诗,是一首至情至性的纪事诗,表现出诗人纯朴的性格和好客的心情。主题归纳情感

孤独——欣喜——融洽——兴奋(高潮)1、《客至》一诗写诗人“草堂”清幽的居住环境的诗句是“

”。

2、《客至》中表现寂寞之中嘉客临门而喜出望外的句子是“

”。3、《客至》中写招待寒酸简单但却满蕴真情的句子是“

”。4、《客至》中表现田园生活中淳朴的邻里关系的句子是。“

”。

5、《客至》中与陶渊明“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意趣相似的诗句是“

”。舍南舍北皆春水

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

蓬门今始为君开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

隔篱呼取尽余杯肯与邻翁相对饮

隔篱呼取尽余杯第三首《登快阁》登快阁黄庭坚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云收雨歇,天色向晚,诗人登快阁倚栏游赏,看起来十分寻常,可开篇自称了却官事的痴儿,便让诗作带上了一些自嘲、兀傲之气。接下来,作者用树、山、天、江、月勾画出一个阔大幽远的境界,为抒发情志作好了准备。在颈联和尾联中,诗人感慨知音难觅,唯幸美酒相伴,期望坐上归船,吹着长笛,与白鸥订盟,相誓归隐,永诀机心。诗歌每联上下两句恪守格律,意脉却不受影响,一气而下,被誉为“能移太白歌行于律诗”(清方东树《续昭昧詹言》),诵读时可以细细体会。登临诗常写景物偏重春秋春景:凋残、伤感秋景:壮阔、苍茫伤春:红颜衰老、英雄迟暮悲秋:怀古伤今、思乡怀人

伤春悲秋在中国古典文学中有特别突出的地位,与人生奋斗并遭遇挫折相关联,而且也总是与人生短暂,韶华易逝,人生目标遥遥无期等感受连在一起,表现的春光流逝、秋风来急等伤感人生的情感内容。其意蕴则不仅仅是浪漫主义文学中普通的伤感情绪,更不是消极浪漫主义的无病呻吟,而是体现着中国文人积极的人生追求和自我意识。不得见用之愁;思乡怀人之情;贬谪异乡之苦;忧国忧民之心;吊古伤今之叹;功成身退之志;知音难觅之憾;壮志难酬之忧。登临诗常见情感首联入题:颔联写景:颈联抒情:尾联述志:记叙登阁动机心境描写登楼所见胜迹

抒发登楼所生之感

言明登后归隐之志全诗先叙事,再写景,结以抒情言志,一气贯注,余韵无穷,近代文人潘伯鹰评价此诗“一气盘旋而下”。写作思路厌倦痴儿了却公家事,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朱弦已为佳人绝,快阁东西倚晚晴闲情喜爱孤寂归隐青眼聊因美酒横。兀傲情感变化曲线全诗感情抑扬,起伏不定:初登渐喜,忽而转忧,终而平静,在顿挫、跌宕中作者对于宦途的厌倦对于乡园的向往,便愈见其深,愈感其切,表达了感情的深沉。首联2.首联告诉我们黄庭坚登快阁的直接原因和直接目的是什么?运用了什么典故?原文: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我并非大器,只会敷衍官事,忙碌了一天了,趁着

傍晚雨后初晴,登上快阁来放松一下心情。登阁的原因:公事扰人,心中略有“不快”,登阁的目的:“寻快”。具体来说就是欣赏美景。化用《晋书·傅咸传》所载之语,“生子痴,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也”首联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我并非大器,只会敷衍官事,忙碌了一天了,趁着

傍晚雨后初晴,登上快阁来放松一下心情。2、作者为什么自称为“痴儿”?

“痴儿”是作者的自嘲,显示出一种孤傲不羁的神情,表现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登快阁欣赏自然景色的渴望。《晋书傅咸传》所载夏侯济之语,“生子痴,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也。了事正坐痴,复为快耳!”表达诗人为官事所困以及了却官事之后的快意。首联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我并非大器,只会敷衍官事,忙碌了一天了,趁着

傍晚雨后初晴,登上快阁来放松一下心情。3、“了却"二字,渲染出了诗人什么心情?①如释重负的欢快心情。②诗人此时已厌倦了为官之事。“了却”,足见其如释重负之心,终于从案牍中得以短暂的休憩,有机会,有闲暇登上快阁“倚晚晴”,心情是多么的愉悦。颔联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举目远望,时至初冬,万木萧条,天地更显得阔大。而在朗朗明月下澄江如练分明地向远处流去1.颔联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这联怎样体现作者所倡导的“夺胎换骨”“点铁成金”?①重叠的千山,无边的落木,高远的天空,澄澈的江水,清明的夜(秋)月;意境高远壮阔(空明阔大),寥廓明净。②表现了作者心境的空明,襟怀的辽阔,感悟的幽深。寄托了作者向往大自然的感情。颔联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举目远望,时至初冬,万木萧条,天地更显得阔大。而在朗朗明月下澄江如练分明地向远处流去颔联运用了哪些手法?有何作用?表现了作者怎样的襟怀?夸张:“千山”,极言山之多。对比:“千山”对“一道”,极言眼前景色之开阔简练;衬托:借落木、月影衬托天地的宽广、清明的美丽秋景。表现了作者襟怀的远大和心境的空明。用典:化用了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和谢眺“余霞散成绮,澄江净如练”的名句。颈联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友人远离,早已没有弄弦吹箫的兴致了,只有见到美酒,眼中才流露出喜色。颈联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感情?①运用典故,俞伯牙为知音摔琴绝弦,表达知音难觅的惆怅。②阮籍善为青白眼。作者借此表达了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超脱和孤傲的情怀。颈联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友人远离,早已没有弄弦吹箫的兴致了,只有见到美酒,眼中才流露出喜色。“横”字有什么作用?一个“横”字,用的出新,目光顾盼流动,只是为了一杯美酒。本是一个极平常的字,经过诗人的运化,即能点石成金,可见黄诗炼字之法。“横字”把诗人无可奈何、孤独无聊的形象神情托了出来。五、六两句写诗人独自登临的孤寂之感,知音不在,我弄断了琴上的朱弦,不再弹奏,只能寄杯于酒,于是只好清樽美酒,聊以解忧了。尾联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想想人生羁绊、为官艰辛,还真不如找只船坐上去吹着笛子,漂流到家乡去,在那里与白鸥做伴逍遥自在岂不是更好的归宿。尾联为什么用“白鸥”的意象?表明了诗人怎样的人生理想?

①运用典故。与白鸥结盟表示归隐之心已决,再无俗念牵挂。

②弃官归隐

诗人因抱负无法实现、胸怀无人理解,面对澄江秋月的无限美景,产生了弃官归隐之心,希望自己能坐上归船吹着长笛回到故乡,和白鸥相伴,过上逍遥自得的生活。诗人是真的要归隐吗?诗歌结构首联:颔联:颈联:尾联:记叙

照应题目写登楼一事写景

描写登楼所见美景抒情

抒发登楼所生之感明志

弃官归隐,向往自由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拓展:江西诗派

本诗用典密集,化用无形,这与黄庭坚的艺术追求相关。黄庭坚是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有正式名称的诗文派别)开山之祖,诗论标榜杜甫,强调读书查据,以故为新,提出“点铁成金、夺胎换骨”的诗学理论。“点铁成金”——师前人之辞“夺胎换骨”——师前人之意无一字无来处,以俗为雅,以故为新,无斧凿痕,自成一家。①对官场生活的厌倦。自称“痴儿”,称处理官事为“了却”,表明诗人厌烦官场事;②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颔联描写了深秋空阔辽远的天空,澄澈的江水,皎洁的月,倚”字表明自己更喜欢欣赏自然风物无不蕴含喜爱之情;③对知音难觅、怀才不遇的苦闷惆怅和感慨。颈联巧用俞伯牙为知音摔琴绝弦的典故表达知音难觅的惆怅;④归隐情怀。远离世俗,回归自然而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尾联“归船”“吾与白鸥盟”表达了诗人归隐的愿望。研讨思考:这首诗蕴含了诗人哪些感情?

闲适类意象

1.五柳。隐者的代称。2.东篱。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娴雅的情致。3.三径。指代隐士居住的地方。4.渔樵。(绿蓑青笠)归隐后闲适自由的生活。5.渔竿。隐逸的代称。6.鹭约鸥盟。指与鹭、鸥相约结盟。比喻隐居者的生活。7.山林。例: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拓展延伸比较阅读本诗的颔联和杜甫《登高》的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表现的意境一样吗?请分析。同:都表现了景物的辽远和阔大的特点,意境开阔;异:杜诗意境沉郁顿挫、慷慨悲壮;黄诗通过辽远阔大、空明澄澈的景物表现出一种如释重负,放达不羁的胸襟。适用主题:远大理想、坚定信念、梦想与奋斗等。宋朝的官场是混乱的,王安石变法的弊端,造成拉帮结派、阿谀奉承、新旧党争。但在这乱世浊俗中有一个人,他虽仕途失意,屡遭贬谪,但生活却富有诗意:他在这里参禅悟道、诗酒会友,始终保持自己独特的风格和骨气。他出淤泥而不染,他与世俗同流而不污,他和而不同,他就是黄山谷(黄庭坚)。“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黄庭坚正如他的词所写那样,胸中对理想的渴望终将冲破一切阻挡,赋予我们敢与天地试锋芒的勇气。

通向理想的路,有时被花木掩映,有时被云雾笼罩,但是只要信念足够坚定,我们就能不断向前奔跑。随堂检测名句默写1.黄庭坚《登快阁》中运用浅近诙谐的通俗之语点题,渲染如释重负的欢快心情的语句是:

。2.黄庭坚作诗善于锻炼熔造前人诗句,诗中化自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诗句“

”。痴儿了却公家事

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

澄江一道月分明随堂检测名句默写3.《登快阁》中“

”两句意境辽远间大、空明澄澈。清代学者张宗泰评此二句道:“其意境天开,则实能劈古今未泄之奥妙。”

4.古人常用鸥鸟、渔夫表隐居之意,黄庭坚《登快阁》中借类似意象表达归隐之意,相关语句是:,

。落木千山天远大

澄江一道月分明万里归船弄长笛

此心吾与白鸥盟1.黄庭坚在《登快阁》中使用了钟子期、伯牙、阮籍的典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表明作者想摆脱纷乱现实的束缚,追求洒脱自在、精神自由的人生境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透露了对官场生涯的厌倦和对登快阁亭欣赏自然景色的渴望。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是诗人初登快阁亭时所览胜景的描绘,也是诗人胸襟怀抱的写照。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道出了作者的希望,解脱的出路何在?这就很自然地引出了诗人的“归船”“白鸥”之想。自我检测-情境默写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第四首《临安春雨初霁》临安春雨初霁陆游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王士祺在《戏仿元遗山论诗绝句三十二首》(其十一)中曾说,“一篇《锦瑟》解人难”。这首诗历来有多样的解释。可以这样解读:锦瑟本有五十弦却说“无端”,流露了诗人心底的嗔怨。这一嗔怨,关联着他对青春年华的怀想。回顾平生,有多少情、多少事,早已迷离悄恍,宛如“庄周梦蝶”的故事一样,真实与梦境无法分辨,唯有曾经的感受,既如月光中带泪的珍珠,带着伤感,又如蓝田美玉的温润,引人怀恋。但究竟如何,却又难以说清。诵读这首诗,应当仔细体会诗人如何传达往事如烟的独特感受。深挖教材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世味:人世情味/功名宦情。骑马:暗示被召作官。客:客居。京华:指都城临安。近年来做官的兴味淡淡的像一层薄纱,谁又让我乘马来到京都作客沾染繁华?▲《临安伟观图》局部1.“谁令”——诗人渴望建功立业,收复失地,既是重新起用,应是老骥伏枥,为何有此语?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讽喻——

南宋朝廷不图恢复,得过且过,官场上的习气一天比一天地坏下去,在这样的环境里做官,又有什么意思呢!因此诗人不提受职一事,而只说谁让我到京城来做客呢!世味(做官)薄——直道穷(正直的处世态度行不通)比喻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①诗人壮志未衰一心北征,收复中原。②看到南宋统治者在浮华的临安偏安一隅的悲愤,深深的无奈,彻底的绝望,③透露出自己此时客居京华的懊悔,也表达了对仕途的厌倦失望反问和直抒胸臆——

表达了作者不平之气、自问自悔的情感。首联提挈全诗,奠定了抑郁惆怅的感情基调。结构上与最后一联的“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照应,诗末诗人拂袖而去,也是诗人对浮华帝都的不屑有人说:“‘小楼’一联,从诗的意境看,有三个层次:身居小楼,一夜听雨,是一诗境;春雨如丝,绵绵不断,杏花开放,带露艳丽,另一诗境;深巷卖花,声声入耳,是一诗境。”(殷光熹《宋诗名篇赏析》)你怎么理解这三重诗境?第一重(实)“小楼一夜听春雨”是诗眼,清新隽永。“一夜”两字暗示了国事家愁伴随雨声涌上眉间心头,诗人一夜未眠。“春雨”,正是说绵绵春雨如愁人的思绪。(2)第二重(虚)主要是写杏花带露开放,是虚景,也是诗景,是美好的诗与远方,和首联世味薄似纱构成了强烈对比。杏花、春雨构成明媚的春光图景,反衬了诗人壮志难酬的落寞情怀第三重(实)

第三重,深巷子卖杏花,声声入耳,告诉人们抓紧时间买花,自有一种召唤之意。已是春深了,更添诗人一层落寞怅然。手法:虚实结合手法二:本联抓住初春时节典型的景象,放在小楼深巷的背景之中,写出江南春景的美丽图画,春意盎然,饶有生活情趣。以听觉为主,暗含形象画面,有声有色,有虚有实,生动可感。与陈与义名句“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意境相似。深巷明朝卖杏花:达官贵人多居深巷,那里自然有人去叫卖杏花深巷——达官贵人多居深巷,忘却亡国之危。卖杏花——点染了临安城中的“太平盛世”气象乐景抒哀情3.颈联主要运用哪种表现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手法——细节描写、用典效果——

“矮纸”就是短纸、小纸,“草”就是草书。暗用了张芝的典故。张芝擅长草书,,但平时多些楷书。人问其故,他说写草书太花时间,所以没工夫写。陆游借以表明自己客居京华,闲极无聊,以草书消遣。国家正是多事之秋,自己却无事而作草书,晴窗下品茶消磨时光,用日常细节含蓄表达诗人报国无门、蹉跎岁月的愤懑之情。4.尾联用典,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情感——

陆游这里反用其意,其实是表明心志与自我解嘲。诗人洁身自好,不受京城坏风气的影响,更有对朝廷偏安一隅而己志难伸的不满,与开头呼应。回家本非诗人之愿,但因京中闲居无聊,志不得伸,故不如回乡躬耕。偌大一个杭州城,竟然容不得诗人有所作为,悲愤之情见于言外。

陆机的《为顾彦先赠妇》诗中云:“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不仅指羁旅风霜之苦,又寓有京中恶浊,久居为其所化的意思。诗歌结构首联:颔联:颈联:尾联:直抒胸臆厌弃浊世,悔来京华借景抒情

辗转难眠,落寞惆怅

细节描写

草书分茶,闲极无聊

以典明志远离污浊,及早回家1.本诗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①表达诗人客居京华的郁闷和惆怅。首联“世味”“薄”表现了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无奈和感叹。②表达诗人壮志难酬的焦虑和悲愤。颈联表面上写优雅闲适,实际上正值国家多事之秋,诗人却作书品茶消磨时光,无法放下自己建功报国的大志,内心抑郁而且惆怅。③表达诗人羁旅风霜的苦闷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尾联写不愿在京城堕落于风尘,闲居无聊,志不得伸,渴望归家的自我安慰。2.这首诗与陆游许多雄浑豪放的战斗风格的诗不同,这首诗所表现的风格如何?

此诗貌似写恬淡、闲适的临安春雨杏花景致,实际上抒写了诗人对京华生活的厌倦;表面上营造了闲适恬静的境界,实际上隐藏着诗人无限的感伤与惆怅,那种报国无门、蹉跎岁月的落寞情怀,含蓄而有深蕴。《临安春雨初霁》《书愤》意象深巷、杏花、矮纸、晴窗、细乳、茶、素衣意境明艳生动的春光图

内容叙述现实风格含蓄蕴藉情感客居京华的郁闷和惆怅手法虚实结合、乐景衬哀情主旨山、楼船、夜雪、铁马、大散馆、长城雄浑壮阔的战争图回忆过去、壮志难酬大气磅礴、慷慨悲壮以“愤”为意脉,希冀报国虚实结合、用典明志抗金大业难酬的悲愤、报国无门、渴望建功立业、对南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