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诗教学设计15篇古诗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认识“所、牧”等12个生字。会写“诗、林”等6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有朗读古诗的兴趣。【教学重点】1、认识“所、牧“等13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地朗读古诗。【教学难点】背育古诗。【教具准备】挂图,生字卡片,老师范字。【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同学们,谁愿意将课外学飞的古诗背育给大家听?2、这节课我们学习一首新诗。3、请大家注意观察图画:(老师贴出图)谁说说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一个小孩骑在牛背上正在看什么)他到底看见了什么?让我们一起借助拼音读,读古诗《所见》。二、初读古诗,记忆生字1、自己读完古诗后,读给大家一听,互查读音。2、将本诗要掌握的生字圈出来读一读,同桌交流记忆。3、老师反馈:⑴出示生字卡片:所、牧、蝉、闭、材、童、黄、诗、指名读准字音。边读老师边按诗的顺序摆放生字卡片。⑵分析记忆:这么多生字怎样快速的记住呢?①熟字带生字:推──捕蜻──蝉共──黄认──诗听──所意──童亲──立放──牧②编儿歌记忆:一户一斤米──所人才进大门──闭骑牛写__──牧由到共里共加队──黄。③开火车抽读生字卡片。三、再读古诗,感悟诗意1、将这些生字带入诗中,谁愿意给大家读读。(指多名学生读诗)2、自由读诗:结合图想想,诗人都看到什么啦?再与同桌交流。3、请学生简述诗意,老师相继补充:学生:诗人看到一个放牛娃骑着一头老黄牛唱着歌,他的歌声非常响亮,振荡着树林。可他听到了蝉的'叫声,想要去捉蝉,于是马上闭上嘴停止了唱歌。老师:同学们想像一下,闭上嘴的小牧童会怎样做呢?学生甲:骑在牛背上盯住蝉。学生乙:不,牧童从牛背上下来,准备去捉蝉。学生丙:牧童从牛背上下来站在地上,先看好目标,然后去捉蝉。老师:看到这样的情景,在大家说产应该怎样朗读这首诗呢?四、在意境中诵读古诗1、自由读练。2、扮演诗人到图画前诵读古诗。3、背育古诗。五、指导书写1、自己描红找关键笔画。2、教师出示范字:请学生说说关关键笔画。3、学生独立临写。4、同桌交换课文互相写。5、展示评价。六、板书设计13、古诗两首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1、古诗《所见》,说说诗人的名字。2、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读词语:所以所有放牧特草关闭闭路电视黄牛特童古诗3、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3课古诗两首中的另一首诗。大家说说古诗的题目是什么?小池。二、初读古诗,识记生字1、这首诗是谁写的?(杨万里)老师简介:杨万里是南宋著名诗人,他的诗人大多数也是描写自然景特的。2、借助拼音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圈出生字。3、集体认读生字:池、惜、阴、晴、柔、露。学生边读老师边将生字卡片贴在相应的位置上。4、交流记忆方法。5、集体反馈:⑴熟字带生字:地──池明──阴错──惜情──晴雾──露。⑵编儿歌记忆:把矛放在木头──柔。6、再读古诗:看谁字音读得准。三、精读古诗,体会意境1、听老师范读:说说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时候的景色?从哪儿看出的?学生甲:夏天的景色,因为夏天荷花开。学生乙:夏天的景色,夏天的时候有蜻蜓。2、除了同学们说到的这些景物,你还从诗中看出有什么景特呢?学生甲:有泉水。学生乙:还有树。3、那还有没有不理解不明白的地方?(泉眼、晴柔)老师简单讲解:泉眼就是泉水流出的口。晴柔就是晴天的美好。4、根据你对古诗的理解,找到小伙伴再读读古诗。5、推荐读。6、练习背诵。四、课后延伸1、齐背13课的两首古诗。2、请每个学生收集描写夏天的古诗,背给大家听。五、板书设计13、古诗两首小池惜晴柔阴露六、课堂作业设计照样子填一填:放:放牧放羊牧:________晴:________惜:________古诗教学设计2第一课时《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一、以图导题,理解题意1、仔细观察插图,说说你对这幅图的理解。2、认真读读题目,说说你从题目上了解到了什么?(题目点名了时间和地点)3、你还想了解这首诗的什么内容?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他的创作有什么特点?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4、怎样才能读懂这首诗?怎样才能读好这首诗?二、以疑促读,理解诗意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蚕桑的读音以及多音字了的'音、义。2、指名读诗,师生正音。3、默读古诗,思考大家提出的问题,解决不了的请做记号。4、小组交流。5、全班交流,教师指导。三、解疑品读,感悟诗情1、自由品读,边读边想画面,同时要注意朗读的节奏,尤其读前两句时要读出一种欣欣向荣的景象,后两句要读出繁忙的劳动生活的场面。注意少才又的读法。2、指名朗读,师生共赏。3、感情朗读,体会诗情。四、背诵,积累语言五、引导自学《四时田园杂兴》1、先用学习《乡村四月》的以疑促读、理解诗意的方法自学。2、小组内交流,教师指导点拨。3、全班交流自学成果。4、搜集描写田园生活的诗词,读一读,背一背。第二课时《渔歌子》一、创设意境,理解课题1、老师范读《渔歌子》,你能感受到什么?(初步感受到景色美;它和古诗在表达上不太一样)2、你们了解词吗?试着说一说。3、简介词的相关内容。(略)4、简介作者背景:张志和:在朝廷做过小官,后来隐居在江湖上,自称烟波钓徒。这首词就借表现渔夫生活来再现自己隐居生活的乐趣。二、渲染气氛,理解词义1、配乐朗读,营造气氛。2、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整体感知。3、指名朗读,师生正音。4、自由学习,运用学习古诗的方法逐句理解,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画出来。5、小组交流学习成果。6、全班交流,教师点拨指导。白鹭;闲适的象征。它能衬托出渔夫的生活环境。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不须归:乐而忘返,不想回家。7、教师小结:这首诗有鲜明的湖光山色,有渔翁闲适的形象,是一幅用诗写成的山水画。三、反复吟诵,感悟意境1、教师范读,再入意境。2、自由朗读,边读边想象每一个画面。3、指名朗读,教师指导。小组轮读,相互欣赏。5、感情朗读,感悟意境。四、积累语言,拓展延伸1、有感情地背诵《渔歌子》。2、到课外找一找有关描写景物的诗词,读一读,背一背。3、默写两首古诗。古诗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1、阅读写作方面:引导学生掌握读懂古诗的方法,领会改写古诗的技巧。2、情感态度方面:引发学生诵读古诗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诗歌的情感。教学板块一:学文写事教学环节一:故事引路,明确主题一、提问导入——古诗知识小调查1、你能说出几个熟知的中国古代诗人的名字吗?2、你能说出几个古诗的题目吗?3、你能完整地背诵一首古诗给大家听听吗?同学们,我们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的历史源远流长,关于古诗的有趣故事也不少,来听一个吧!二、故事引路听故事《解缙的应变之作》,思考回答:1、皇帝说的事情是真的吗?2、请把解缙的诗句连起来读一读,你觉得写得怎么样?3、说说解缙的诗是怎样得来的'?说明了什么?三、明确主题“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多读古诗对提高我们的文学功底是大有好处的。虽然说古语有“熟读百遍,其义自见”的说法,可是光靠背诵的方法来学习古诗是远远不够的。今天我们掌握一种学习古诗的新方法,把学习古诗和习作练习结合起来。学习古诗的新方法——改写古诗(根据古诗写现代文)教学环节二:技法点拨环节过渡:要根据古诗写好作文,我们需要掌握哪些读写技巧呢?一、读懂原作(一)读懂古诗的方法读懂古诗做到“三要”1、要理解古诗的原意(正确理解诗句的含义)2、要把握古诗的意境(了解古诗描写的环境和具体的事物)3、要展开合理的想象(想象发生的事情、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和表情等)(二)例文阅读读古诗《宿新市徐公店》,完成练习:1、读懂原诗2、读改写,大家评:(1)小作者写的人和事和原诗里写的相同吗?(2)改写的__比原诗增加了哪些内容?这样增加好不好?(3)你还觉得文中的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二、改变写法(一)改变写法的要点(1)不要纯粹翻译诗句。(2)适当运用修辞手法,令改写的文字更加生动。(3)描写人物可适当运用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4)适当补充背景材料。适当补充古诗背后的故事,使改写的内容更加具体,生动形象。(二)例文阅读读《桃花潭送别——改写》,完成练习:1、你知道李白和汪伦的故事吗?请给大家讲一讲!2、改写__里的人称发生了什么改变?3、小作者的改写比原诗增添了哪些内容?你觉得怎么样?三、掌握改写古诗的步骤与格式(一)步骤与格式1、改写古诗分三步第一步:读。(读懂诗句)第二步:想。(想象诗句的环境和人、事、物)第三步:写。(把想到的通顺、连贯地写下来。)2、改写的__有格式题目居中不能少,古诗原文要写好。下面接着细思考,改写诗句语言妙。(出示正确格式)(二)读读品品欣赏动画例文《小池》,思考回答:1、说说这首诗的意思?2、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为什么?3、诗句里具体描写了哪些景物?小作者的改写,写出了这些景物吗?4、小作者通过想象,还补充写出了哪些景物?教学环节三:积累表达一、词语积累我们改写古诗要做到:忠实原作用心领悟反复吟咏体会妙处美妙的古诗让我们沉浸其中心旷神怡美不胜收赞不绝口二、念念歌诀教学环节四:课后体验请在课后诵读几首古诗,并选出一首自己最喜欢的。做个小记录:1、这首诗叫什么题目,作者是谁?你能背诵和默写吗?2、你理解这首诗的意义吗?你能准确地说出诗句的意思吗?3、你知道这首诗背后有什么故事吗?4、你想怎样改写这首古诗?教学板块二:读写拓展1、改写古诗的技巧要点是什么?2、你在课后读了古诗吗?请给同学们背诵一首吧!教学环节二:阅读拓展环节过渡:为了改写好古诗,我们再来欣赏两篇__,学一学作者的写法吧!一、巧用修辞,描写生动认真读《改写〈游园不值〉》,完成下列练习:1、解释诗的题目“游园不值”和诗句。我在游园时没有遇到主人。这里是说没有进园游赏。2、小作者在改写__的前两个自然段介绍了什么事?这样介绍好不好?3、小作者的笔下“满园春色”是怎样的景色?请从__里找出来读一读!二、适当补充,故事精彩认真读《黑夜射虎》,完成下列练习:1、《黑夜射虎》是改写的哪首古诗?2、请简单说说诗句的含意。3、小作者给我们讲了个什么故事?4、改写__与原诗相比,哪些内容是小作者想象的?教学环节三:写作拓展请把自己喜欢的一首古诗改写成现代文。温馨提示:1、正确体现古诗的原意,不能改变诗句的意思。2、大胆想象、适当补充、巧妙修辞、描写细致。3、改写__的格式要正确,语句要通顺流畅,书写要工整干净。古诗教学设计4【教材简析】这篇精读课文包括两首古诗《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和一首词《渔歌子》、《乡村四月》是宋代诗人翁卷所作。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平展的稻田里波光粼粼,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后两句写人,四月到了,农活多了,乡里的农民们在田间地头忙开了,又是蚕桑又是插秧,突出了“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给人一种“一年之际在于春”的启示,整首诗就像一幅钯彩明亮的图画,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也表现出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四时田园杂兴》的作者是宋代诗人范成大。诗人描写了乡村农人耕织以及儿童学着大人的样子耕种田地的情景,。展现了农家夏忙时热烈的劳动场面,塑造了农村儿童天真、勤劳、可爱的形象,尤其是后两句写的意趣横生,意味深远,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地也不会织布,但却在茂盛成阴的桑树下学种瓜。这些孩子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这是农村中常见的现象,十分有趣,也颇有特色,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流露出诗人对热爱劳动的农村儿童年的赞扬。全诗语言平白、朴实、自然,具有浓浓的生活气息。《渔歌子》的作者是唐代的张志和,张志和既是诗人,又是画家,因此他笔下是一片画意诗情。看,初春的远山刚蒙上几分绿色,从水田里飞来的白色鹭鸶在山前低徊,粉红色的桃花瓣落在春水碧波之上,淡黄色的鳜鱼时而跃出水面,渔翁头载青色的斗笠,身披草绿的蓑衣,停舟于春波之上,色彩多么明丽,画面多么清新。可有心的作者又为它染上一层斜风细雨,整个天地浸在了一片朦朦的烟雨之中,显得宁静而美好。全诗动静结合,意境优美,用词活泼,情趣盎然,生动地表现了渔夫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教学要求】了解诗词内容,感受古诗词中描绘的乡村风光,体会诗人在诗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诗。3、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主动积累的习惯。【重点难点】理解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前两首古诗,理解诗意,想象画面,体会情感。2、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两首诗。〖教具准备学生准备有关翁卷,范成大的生平资料,老师准备相应的音乐带。〖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老师:同学们,本单元我们随作者领略了中外的田园风光,体会到了自然、质朴、和谐、静谧的乡情,今天,我们再来走进古代诗人为我们描绘的田园美景,学习《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渔歌子》你也一定会陶醉其中的。二、交待任务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前两首古诗。《乡村四月》和《四时田园杂兴》。三、学习第一首诗《乡村四月》1、作者简介,翁卷字续古,一字灵舒,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诗人,一生没有做官,他的诗大多讲求技巧,诗风清苦。2、阅读诗文:⑴自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⑵结合注解,理解诗意。⑶想象画面,有感情的朗读古诗。3、汇报交流:⑴指名读诗文,纠正字音。⑵理解诗词的意思: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山原:指山陵和原野。白满川:指稻田里一片水色,映着天空的光辉。子规:杜鹃鸟。句意: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满是绿色,稻田里一片水色,映着天空的光辉。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句意,四月到了,农活多了,乡里的农民们都在田间地头忙开了,又是采桑养蚕,又是插秧种田。4、读诗文,想画面,说感受:(播放音乐带,有感情的朗读)。诗文展示四月的乡间充满生机,一派繁荣的景象,同时勾画了农民在四月里紧张、繁忙的劳动场景,表达出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四、学习第二首诗《四时田园杂兴》1、作者简介:范大成:苏州吴县人(今江苏)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南宋诗人,他与陆游、杨万里、尤袤齐名,合称“南宁四大家”。他的诗忧国忧民,多有佳作,晚年隐居,写了《四时田园杂兴》60首,是他一生田园诗的代表作,反映农民的`劳动生活和民生疾苦。这里选的是《夏日》中的一首。2、自主学习,了解诗意。3、汇报交流,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情感:⑴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耘田:除去田里的杂草。绩麻:把麻搓成线。句意:夏季农民非常繁忙,白天去田间锄地,晚上要在灯下搓麻成线,农家男女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情,各自有自己拿手的本事。⑵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未解:不懂。供:从事。傍:靠近。句意:即使那些幼小的孩子,虽然他们不懂的耕种与织布,但也在茂盛的桑树阴下学着种瓜。5、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说说你的感受:(配乐朗读)诗文描绘了乡村大人耕织,孩子也学耕种的情景,展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勤劳,是一副具有浓浓生活气息的农家耕织的图画。五、朗读背诵两首古诗〖课堂作业设计1、把诗句补完整:⑴绿遍山原(),⑵童孙未解()子规声里()也傍桑阴()2、请你说说“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的景象,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3、我会背其他描写田园的古诗词。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渔歌子》理解词意,想象画面,体会词人的情感。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这首词。〖教具准备1、学生准备张志和的生平资料。2、准备优美轻柔的曲带。]〖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领略了两位宋代诗人为我们展现的田园风光,使我们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质朴,谁能想象画面,再来背诵一下这两首诗。二、回顾词的特点1、谁还记的我们第一节课学的一首词,你们还能背诵吗?《忆江南》2、词有什么特点:词有词牌名,是词的调子的名称,词调是写词时依据的乐谱。有的词牌原来就是词的题目,如《忆江南》《渔歌子》但后人写的《渔歌子》《忆江南》就与词牌无关了。词的句子有长有短。故又称长短句。三、学习第三首词《渔歌子》作者简介。张志和,唐代诗人,字子同,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人,被贬官后,不再复仕,放浪江湖间,自称烟波钓徒,著有《玄真子》。1、自读课文:⑴轻声读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⑵对照注释,结合画面,了解诗意。⑶有感情的朗读,体会诗情。2、汇报交流:⑴指名读词《渔歌子》纠正字音。⑵说诗句的意思。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句意,西塞山附近,白鹭展翅飞,桃花夹岸的溪水中,鳜鱼肥美。(一幅秀丽宜人的水乡风光)。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句意:头戴青斗笠,身披绿蓑衣,斜风细雨中垂钓的人儿不想回家。(悠闲自得,溢于其中)3、想象画面,有感情的朗读,谈谈你的感受:⑴配乐朗读。⑵谈谈你的感受:作者将山前高飞的白鹭、岸边盛开的桃花,溪中肥美的鳜鱼及斜风细雨中头戴斗笠,身披蓑衣的渔翁,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清新、优美、充满情趣的渔翁垂钓图。展现了诗人悠闲自得的心境,也表达了他对自然风光的热爱之情。4、练习背诵。四、总结拓展1、学习了三首古诗词后,你对乡村生活又有了什么新的感受?2、你还知道哪些描写田园风光的诗词,背给大家听听。〖板书设计23古诗词三首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渔歌子翁卷(宋)范大成(宋)朝张志和(唐)绿白鸟雨生机耘绩山鹭闲人少繁忙各当家劳动场景花水鱼悠然自然才了....又未解斜风细雨情趣盎然学种瓜渔翁不归〖课堂作业设计1、把下面诗句补充完整:西塞山前(),()鳜鱼肥。()箬笠,()蓑衣,()不须归。2、用自己的话把《渔歌子》第一句的画面描绘出来3、快来读读下面的古诗,想想描绘怎样的画面。过故人庄唐;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古诗教学设计5【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明确学法1.揭题。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在我国古诗宝库中,尤以唐代的古诗最著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首唐诗。2.回顾。过去,大家都学了不少古诗了,怎样来读古诗呢?(学生讨论交流,教师点拨)3.小结。(可以根据注释、查工具书、查资料、请教等)【设计意图】开课伊始,通过“怎样来读古诗”一问,引发学生思考;再通过师生间的相互启发,明确阅读古诗的基本方法,有助于顺学而导。二、合作学习,弄清诗意1.自由阅读两首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个别抽读,齐读。(师生共同纠正错误读音)3.自学古诗。(用小结的方法弄清诗句的意思,先个人自学,再小组内学习。教师巡视指导)4.检查学生对这两首诗内容的理解。⑴《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①说说题目的意思,哪个字是“到、去”的意思。②说说整首诗的意思。③齐读。⑵《送元二使安西》。①说说这首诗的意思。②齐读。【设计意图】这个教学环节围绕一个“读”字进行:一是读准,二是读通,三是读懂。在读的过程中,采取了合作学习的方法。为了让合作学习更为有效,注意了以下三点:第一,先自学再合作,使合作学习的根基牢固;第二,合作学习有任务,有分工;第三,合作学习的效果有检测,这样的学习能落到实处。三、想象画面,深入玩味1.创设情境。伴随着古典乐曲,教师描述每一首诗的具体背景,声情并茂地范读这两首古诗。让学生闭目想象画面,谈谈自己的感受。2.小组合作学习。探讨:这两首古诗有什么不同和相同之处。3.全班交流。在交流中捕捉阅读深入点“送”,因为“送”是两首诗共同的理解点。可在学生多元、零散思索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思考:同样写“送别”,有什么不同点和相同点?指导学生抓住诗篇中的关键字词去品味。不同点:送别的地点不同;送别时天气、情景不同;送别时心情不同……相同点:同是写送朋友;同是写朋友离别时的依依难舍之情……(结合学生体会,启发、指导学生对比着入情入境地朗读,在理解中反复咏叹这两首诗)【设计意图】乐曲声由开始第一首时的明快、激越,转为第二首时的舒缓、低沉和悲凉,再加上教师富有感染力的朗读,这样便可很快让学生入情入境。与此同时,把两首古诗放在一起朗读,在相互对比、相互映衬中形成了一种阅读磁场,有利于学生去品味、去研读。虽然两首诗有那么多不同的地方,但友情是相同的。让学生在不同中求相同,启发学生比较、研讨,在比较中发表真切感悟,反复咀嚼,品尝诗“味”,并通过学生的想象、朗读以及对字词的品味,来丰富学生内心的'诗意世界,层层深入,读出情味!四、切己体察,余音绕梁1.背诵。播放古典乐曲,学生自由背诵。2.写话。李白和王维的这两首诗表达了朋友之间依依不舍之情,让我们感受到一份浓浓的友情。联系个人经历,说说自己对友情的感触,或亲身经历的难忘友情,再写下来。3.引入。这两首古诗仅仅是我国古代诗歌宝库中两粒很小很小的“沙子”,在中国古代还有许多情真意切的古诗名句,请看: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王维《山中送别》;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请大家课外去找找,去读读,再背一背。【设计意图】阅读,从某种意义上说不是读文本,而是读自己。因此,读书要切己体察,让学生联系个人经验加深对诗歌意境的理解;课文结束前,补充课外资源,让学生充实自己的文化底蕴,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古诗的热情,可谓回“味”无穷。古诗教学设计6【教学目标】1、认读2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谈话1、请大家把你课前准备好的小草拿出来。2、请同学们谈谈对小草的认识。3、在什么地方发现的小草?4、小草长得如何?5、你是如何拔出小草?教师小结:小草很顽强,春天一到,它又快乐地来到我们生活中,人们看到小草就会被它所震撼。唐代诗人白居易也看到了小草,还写了一首非常有名的.小诗,题目是《草》。(教师板书课题)二、教师范读学生认真听,听后汇报记住哪一句。三、学生自由读诗画出生字,同桌或小组互相交流。四、生字教学1、出示字卡认读:“枯”“荣”。2、出示带有生字的句子。五、学习古诗1、自由读诗,教师画出节奏范读: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2、学生自由模仿读诗。3、教师指名读诗。4、小组合作,了解诗歌大意。5、以组汇报。6、教师出示春草图、冬草图:引导学生观察图,讲图意,理解前两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问:小草冬天都经历了冰冻、火烧,但到了春天,它们却又长出来了,这又说明了什么?(学生大胆发言说明小草顽强、勇敢、生命力强等)请大家齐读后两句。六、朗读全诗七、试背全诗八、指导书写1、教师范写。2、学生书写。九、拓展延伸1、把这首古诗编成一个小故事。2、积累白居易的古诗。古诗教学设计7一、教材解读《渔歌子》是人教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3课《古诗词三首》中的一首词。这个单元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这一专题编排,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通过读文,感受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美景,体验洋溢着泥土气息、自然质朴的乡村生活,并由此产生向往之情;同时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能抓住景物的特点,体味优美语言,学会表达方法,积累精彩句段。《渔歌子》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张志和。他既是诗人,又是画家。所以他笔下是一片诗情画意:远山,白鹭,桃花,流水,鳜鱼﹑垂钓的渔翁……这画面是那么清新,这色彩是那么明丽,整个天地浸润在朦朦烟雨中,宁静而美好。整首词动静结合,意境优美,用词活泼,情趣盎然,生动地表现了渔夫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这样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诗词学会方法。本学期,他们在第一单元学会《忆江南》时已经接触了词这种文学样式,对词的常识也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如何引导学生感受张志和"词中有画,画中有词"的表现特点,尤其是感悟"不须归"的境界就成了教学的重难点。二、教学目标1、A类(基础目标)认识4个生字,会写三个生字,准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诵诗词。2、B类(核心目标)展开想象,体会词中的画面感,感受"词中有画,画中有词"的表现特点,并感悟作者对悠闲自在生活的向往之情,在这些感受与感悟中引起情感共鸣,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加深与体现。3、C类(延伸目标)了解"渔夫"在古诗词中的文化意象。三、预习作业认准生字词;了解作者张志和的生平。四、教学过程(一)忆主题、酝诗情。1、同学们,我们都是生活在农村的孩子,乡村生活对我们来说是习以为常的,可是你们知道吗,正是因为这种悠闲舒适、与世无争的特点,被城里人所向往,今人如此,古人也是这样。我们学会过哪些描写乡村生活的诗歌呢?2、是啊,乡村生活是翁卷笔下"才了蚕桑又插田"的忙碌,是范成大笔下"也傍桑阴学种瓜"的天真。那么在唐代诗人张志和的笔下,乡村生活又是什么样子的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张志和的《渔歌子》感受他笔下的乡村。【板书:渔歌子唐张志和】3、请同学们齐读课题。这是什么体裁呀?我们以前学过词么?(白居易的《忆江南》)词和诗有什么区别呢?同桌讨论一下。4、这节课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合作闯过诗词旅途上的四道关卡,摘取胜利的果实,同学们有没有信心?赶紧看看我们将要打通的哪四关?大家一起来读一下:(第一关、字正腔圆读正确;第二关、抑扬顿挫读韵律;第三关、入情入境读画面;第四关、知人论事读情感)。(二)闯四关、读诗情。1、字正腔圆读正确。(1)通过自读、同桌互读的形式把词读正确。给大家三分钟的时间完成。(2)谁为大家展示自己的朗读功力?这首词虽然只有短短的二十几个字,但是想读好可不太容易,我们一起来看:西塞山的"塞"是多音字,鳜鱼的"鳜"字非常的生僻,好多成年人都读不对,还有"箬笠、蓑衣"都不太常见。现在跟我读:西塞山,鳜鱼,箬笠,蓑衣。同学们,箬笠和蓑衣是什么东西呢?看一下"箬笠"这两个字是什么偏旁部首?可能和什么有关?(箬笠是用竹篾编制的斗笠,而蓑衣呢,是用草编织的雨衣)(3)读准字音之后,请同学们再通过同桌互读的形式读词,要字字落实。2、抑扬顿挫读节奏。(1)抑扬顿挫地朗诵,与同桌商量着试着读出词的节奏。每首古诗都有不同的节奏,每个人也有自己不同的节奏,现在同学们按照自己的节奏来读词,给大家两分钟的时间。(2)请你来展示一下,你用的是二二三的节奏,请同学们按照这个节奏来试读一下。诗词中的每次停顿要做到语断而气连,千万不要读的断开。请你再读一下,你用的是二二二一的节奏。老师也有两种读法介绍给大家,看远处跳过来一只小青蛙,它的节奏是"呱、呱、呱、呱",举起你们的右手,我们学着青蛙叫的节奏来读一遍。青蛙刚走又来了一只小麻雀,麻雀跳的节奏是"呱呱呱呱、呱呱呱",来我们再跟着麻雀的节奏跳一遍。(3)除了刚介绍的读诗节奏,还有一种节奏。我们知道一二声称为平声,三四声称为仄声,平声读的悠长一点,仄声读的稍快一点,(课件),听老师来示范一下。现在同学们自己试着读一下体会平仄的韵律美。男生先试读一次,我们女生也不能落后,再来试读。(4)除此之外呢,在注意诗歌字与字之间节奏的同时我们还要注意标点符号,不同的标点符号也说明停顿的时长不同,逗号时间短,句号时间长。让我们跟着大屏幕上的节奏再齐诵这首诗。3、入情入境读画面(1)诗歌是一朵绽放的花,俏丽迷人;诗歌是一幅浓墨重彩的水墨画,引人入胜;诗歌是一方清秀宜人的山水,醉人心扉;诗歌是人类最美的语言。诗词中的每一字每一词每一句都是一幅幅鲜活的画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在音乐声中、在老师的朗诵声中张开想象的翅膀,你仿佛看见了什么?(2)同学们真是听的如痴如醉,相信此时你们的眼前一定出现了很多的画面吧,先让我们走进词的第一句,看看它为我们呈现了怎样的画面。看到了西塞山和白鹭。西塞山在哪里?江南的山是什么样子的?生:秀美的。我们来欣赏一下秀美的西塞山(课件)。白鹭是什么样子的呢?(课件)。白鹭飞翔的姿态特别的优美。注意:"鹭"字的写法指导。哪位同学能把这些词连成一句话组成一幅画面呢?(秀美的`西塞山前,姿态优美的白鹭在自由的飞翔。)(3)我们再走进第二句的美景中去尽情的欣赏一番吧。你看到了什么?(桃花、鳜鱼、流水)桃花是什么颜色的?长在什么地方?桃花树下有什么?给流水加上一个形容词你想用哪个词?河水里有什么?我们来认识一下鳜鱼是什么样子的?(课件)试着用这几个词连成一句话来描述一下这美景吧。(三三两两的桃花开在岸上,潺潺的流水中有淡黄色的鳜鱼在不时的跃动着。)(4)秀美的西塞山,姿态优美的白鹭,三三两两的桃花,潺潺的流水,淡黄色跳跃的鳜鱼,这是一幅多么优美的写意山水画啊?【板书:山水画】(5)引读:看啊,在秀美的西塞山前,从水田里飞过来的白鹭上下翻飞,姿态优美,在这明媚的大好春光里自由嬉戏——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三月的阳光里,桃花盛开,那片片粉红倒映在水中,红的花绿的水,引得水中的鳜鱼也争相追逐这落花——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烟花三月,草长莺飞,阳光在河面洒下点点金光,肥美的鳜鱼也不甘寂寞,时不时的跃出水面,也想欣赏这迷人山水画,看到这美景,张志和的信不由的欢悦起来,让我们用欢快的语气读出来——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6)这美景让人流连忘返,所以张志和"斜风细雨"也"不须归","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读到这两句,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呢?(头戴斗笠身披蓑衣的作者在湖上钓鱼。)箬笠是什么颜色的?蓑衣呢?再加上青山绿水和白鹭,色彩美不美?除了这色彩还有什么?(斜风细雨)为什么是斜风细雨啊?春天的风雨也是多情的、温柔的,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飞翔的鸟、跃动的鱼,拂过脸颊的微风、洒落湖面的细雨,再加上沉稳不动的青山,有动有静,美不美?作者流连在美景之中不舍得回去,我们应该读出什么样的感觉啊?对了,不舍的,舒缓的。请你来试一下,看来这美景还没有完全吸引住你。【板书:垂钓人】(7)想着那一幅幅画面,我们在美读中尽情的欣赏这美景吧(课件)。4、知人论事读情感(1)风和日丽的时候作者徜徉在秀美的山水之中,风雨来临也"不须归"。作者为什么不归呢?学会诗词讲究知人论事,课前预习时候咱们搜集了张志和的资料,现在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张志和(课件)。(2)所谓无官一身轻,心无挂碍才能真正领略这山水之美。在这里老师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张志和钓鱼从来不设鱼钩不放鱼饵,那么他钓的是什么啊?同学们讨论一下。请你说一下,你来说,钓的是美景,钓的是闲情。那同学们大胆的想像一下,"不须归"的"须"字还能换成什么字呢?(舍、愿、想……)(3)引读:不舍归,一袭蓑衣,一顶斗笠,便融入这青山绿水之中,请你;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好自在的张志和啊——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不愿归,是不愿陷入那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污秽官场,请你;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好率性的张志和——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不想归,是不想让世俗纷扰牵绊住自己不羁的心,请你;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好逍遥的张志和!让我们一起走近那逍遥的烟波钓徒——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4)感受"渔夫"的文化意象。张志和在南方的春日中垂钓,不舍归去,无独有偶,在北方大雪纷飞的寒冬中也有人垂钓不舍归去,这就是柳宗元。齐诵柳宗元的《江雪》。可见,在古诗中,渔夫代表的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与世无争、纵情山水的生活状态,他是诗人自己内心的选择,与景无关,与情有关。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同学们为什么不把有关渔夫的文化内涵标注在自己的课本上呢?(5)通过这节课的学会,《渔歌子》这首词在我们的朗读声中被唤醒了,并被赋予了新的生命,也正是通过《渔歌子》这座桥梁,我们认识了张志和,走进了张志和的内心世界,和他展开了跨越千年的对话,他的经历也引起了我们的共鸣,这就是诗歌的魅力,这就是我们中华少年经典诵读的意义所在。请全体起立,再次齐诵《渔歌子》。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顺利的闯过了所有的关卡,恭喜大家闯关成功,为这么优秀的我们鼓鼓掌。三、学有疑,带诗文。1、孩子们,学贵有疑,张志和说"不须归",难道就真的能不用归了么?在他写的《渔歌子》广为传唱之后,他的哥哥张松龄也写了一首词来回应:"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2、一个说"斜风细雨不须归",一个却说"狂风浪起且须还",他们所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呢?课后请同学们赏析张松龄的《和答弟志和渔父歌》,看看他想告诉我们些什么。古诗教学设计8教学目标:知识: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古诗配画的特点,并运用不同的绘画形式为自己喜欢的一首古诗配画。能力:2、在为古诗配画中,让学生把文学与艺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对配画作品的审美能力,提高其艺术修养。情感:3、在教师讲授与学生创作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民族文化的情感。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用不同的绘画形式,表现一首古诗所描绘的意境及内容。2、教学难点:画面内容的选择,事物的组织及构图安排。教学准备教师制作课件、准备学生画画用作业纸。黑色水笔、彩色铅笔、水彩笔、油画棒等。教学过程激趣导入1、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2、老师今天给大家猜两个与众不同的谜语,谜面是两幅画,大家看,请说出符合画面意思的'诗名。(出示咏鹅和画)3、同学们真聪明,中国的古诗精彩绝伦,每一首古诗都是一幅漂亮的画,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诗配画》。(板书课题)二、新授1、老师还搜集了几幅古诗配画作品,请大家看一下(点击课件,逐一介绍)2、你认为这几幅配画与古诗所描写的内容相符吗?生:相符。因此,图文相符就是古诗配画的第一个特点。(板书:图文相符)3、每首诗一般都有四句。那么,这几幅配画是选择一两句作为画面还是把全部诗句都表现在了画面上?生:选择一两句表现画面。师小结:以诗中的名句表现画面是古诗配画的第二个特点。三、探究总结1、出示《春晓》诗句。2、谁来美美地读一读,我们一起来读,现在,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为古诗配画的方法、步骤:(1)选择古诗,理解诗意。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边听边想象画面,你好像看到了什么?谁来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那些景物?逐句分析:春眠不觉晓——春天夜晚睡得很熟,不知不觉天就亮了。处处闻啼鸟——一觉醒来,到处可以听到鸟的叫声。夜来风雨声——回想起昨夜曾听到风声和雨声。花落知多少——,不知道有多少花朵被风雨打落了。(2)根据名句构思、构图。①确定画面的主题。想一想该画什么?②思考画面内容与诗句是否吻合。(3)绘画、涂色。(4)选择合适的位置署名、写诗。四、创作实践选择适合自己的表现方法(线描、彩铅画、水彩笔画、油画棒画),为喜欢的古诗画一幅配画。五、巡视辅导指导要点:1、先画主题,后画背景。2、图画要符合诗句描写的情景。3、涂色分层次,对比要突出。六、展示评价1、学生将作品贴到黑板上的《诗情画意作品展》中。2、老师设立了几个奖项:最佳创意奖,最佳色彩奖,最佳构图奖……大家来做小评委,看看应该评给谁。七、总结同学们的表现真棒,绘画作品更棒。今天我们把古诗的色彩美,画面美,意境美与语言美融为一体,创作出了漂亮的诗配画。同学们课后可以尝试用今天学到的方法为自己喜欢的__、古诗配画。古诗教学设计9教学目标:1、学会偶鬓衰三个生字,了解古诗大意。2、理解领悟诗意,学会有感情地朗读古诗。3、想象古诗所表现的情景,体会作者忧伤之情。教学重难点:了解大意,把握作者的思乡之情,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据题质疑1、复习导入: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过一首古诗叫《咏柳》,你还能背下来吗?(指名背再齐背)(课件)2、介绍背景:(出示课件)你们还记得这首诗是谁写的吗?对,他是诗人贺知章,他以写七绝为见长。他一生仕途顺利,直到八十六岁才告老还乡,在离开京城时,文武百官都来送行,直到城门外,唐玄宗还亲自写诗送行,真够风光荣耀。当他以一个普通老人的面貌回到阔别了五十年的故乡时,又是一番怎样的场景呢?3、揭示题目:今天,我们来学习古诗《回乡偶书》。(师板书课题)4、据题质疑:⑴理解“偶书”,这里的“偶”“书”各是什么意思?⑵看了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师根据学生所提问题,进行副板书,并梳理归纳)二、自主合作,初步感知师:自由读诗,边读边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或者你读懂了什么?1、生自学,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2、检查反馈:(课件)⑴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读,师生纠正。齐读生字新词。⑵指名读诗、范读(出示课件)、生画节奏。分组读诗。齐读古诗。三、细读品味,感悟理解1、学习第一句:(课件)(出示第一二行)⑴指名读。⑵点击重点词语:少小、老大、乡音、无改、鬓毛衰。引导学生边观察插图边说意思(板书:少小、老大、音无改、鬓毛衰)⑶这两行诗的意思是什么?(自己试讲,再讲给同桌听,最后全班交流)⑷师归纳,生质疑。⑸师:看来同学们不仅会读,还会思考。那么你们能“从乡音无改”与“鬓毛衰”这两个词中体会到什么?⑹指导朗读:想象一下,如果你是作者,在阔别多年后又返回到养育了自己的家乡与故乡的人们团聚,想到家乡人民的热烈欢迎、盛情款待的情景时一定会兴奋不已。现在谁能用读出作者此时的喜悦心情?(指名读、齐读)⑺总结学法: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刚才学习的方法。(生试讲,师概括:抓住重点字词,联系上下文或观察插图,理解诗意。)现在请同学们运用这种方法来自学第三四行诗句。2、学习第二句:(课件出示第三四行)⑴出示句子,指名读、齐读。⑵学生运用自学,再集体交流。师:哪位同学来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这两行诗的?师:你能想像出作者当时的心情吗?(无奈、忧伤)谁能通过朗读来表达这种感情?⑶指导朗读古诗。3、串讲诗意,体会情感:⑴谁能用自己的话把全诗的.意思讲一讲?(指名讲,同桌互讲,全班交流)⑵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什么?(板书:思乡)⑶小结:是啊,“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树高千丈,叶落归根”诗人少小时离开家乡,年纪老了才得以重返家乡,离开家乡久了,一切都可以改变,惟有“乡音无改”,这无改的乡音里流露出诗人对家乡的深情厚意,同时又有淡淡的忧伤,那么我们就带着对家乡的思念,怀着淡淡的忧伤读一读这首诗。⑷指导朗读。(试读、指名读、齐读、试背。)4、挖掘课程,欣赏佳作:同学们,贺知章回到故乡后,面对熟悉的情和景,他一共写了两首《回乡偶书》。刚才我们学习的是第一首,现在请同学习们欣赏第二首,一起与作者体会回到家乡的那种感受。(出示课件,师诵读: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四、表演想象,拓展延伸(师:同学们学得真起劲,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诗的内容,结合自己的想象,试着将《回乡偶书》编成故事,再与同伴合作演一演。(提示:如果你是贺知章,离开家乡几十年之后,回到自己的家乡,你当时的心情会怎样?你当时看到的、听到的和你想象中的一样吗?)1、分角色试练表演:指定小组在班上展示表演。师模仿“记者”,采访“贺知章”。师:同学今天学的真不错,那么其他同学学了这首古诗后还有什么收获?(生谈)2、齐背古诗,并边背边想象情景。五、示范指导,培养习惯1、让生找出本诗的生字,并看看要怎么正确书写。2、出示课件中的生字书写顺序,师边讲解。3、学生试写(每个生字各写2个),师巡视,生写后互检。六、自主选择,培养能力(任选一题)师:同学们,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我们都完成了,现在我们到作业超市去逛逛,然后你们选拔自己喜欢的题目作为课后的练习题。1、背诵并默写古诗。2、为《回乡偶书》完成一幅诗配画。3、自编故事,再与伙伴交流。古诗教学设计10一、教学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和默写《望天门山》。◎自读自悟、小组合作,体会诗句含义。◎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和默写《望天门山》。难点:体会诗句含义,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三、教学方法朗读法,小组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多媒体导入)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山河壮丽。请同学们欣赏一幅图片,大家知道这是哪里吗?这就是位于安徽和县与当涂县西南的长江两岸的山。两山隔江相对,形同门户,所以又被叫做天门山,谁来说说自己看了这些图片之后有什么感受?(生自由发言)很多年前,诗人李白也去了天门山,看到了这样的美景,很有感触,于是写下了《望天门山》这首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教师出示节奏划分,指导学生读出节奏及古诗的韵律。◎指名读,全班齐读。◎出示作者介绍。(三)深入研读,重点感悟◎自由朗读,标示出不理解的字、词。明确:中断,从中间割断;出:耸出来;帆:船上的风帆,指代船。◎同桌交流,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古诗的意思。明确:浩荡东流的长江冲破天门山奔腾而去。碧绿的江水到这里突然转了个弯,向北流去。两岸的青山相互对峙,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教师范读,学生闭眼想象:诗歌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明确:天门山的`雄伟、有气势;青青的水、绿绿的水;两岸的青山相对而望,一只小船在水中荡荡悠悠。◎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你最喜欢哪一句?明确:(1)“天门中断楚江开”——“中断”一词写出了天门山的气势,令人向往。(2)“碧水东流至此回”——“碧水”“至此回”写了水的清秀。(3)“两岸青山相对出”——“青山”写出了山的秀美与雄伟。(4)“孤帆一片日边来”——这句话写出了天门上景色的清幽。◎画一画天门山的景色。(四)拓展延伸假如你是李白,你看到这样壮丽的景色会说些什么呢?(五)小结作业学生谈收获,教师总结。作业:◎背诵诗歌◎读一读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五、板书设计六、教学反思《望天门山》是唐代诗人李白赴江东途中所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歌描写了诗人舟行江中顺流而下望天门山的情景,既写出了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又写出了两岸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作品意境开阔,气象雄伟,在教学中虽然引导学生想象画面,理解天门山景色的壮阔,但是学生由于生活阅历的限制,对于天门山的景色理解仍不够深入,需要教师拓展资料,激发学生的想象。古诗教学设计11教学目标:1、以“读”为主线,通过读通读顺、读出节奏、读懂诗意、读出感情四个层次的朗读,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走进文本,理解作者的思乡情。2、以“思”为主导,引导学生品味诗句意蕴,体会作者情感。3、以“思乡”为主题,引导学生感受张籍的思乡情,古人的思乡情,今人的思乡情。教学重点:以“读”为主线,读出层次,读出效果。教学难点:以“思”为主导,引导学生品味诗句背后蕴藏的作者感情。教学过程: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1、播放歌曲《故乡的`云》。2、你能听出这首歌抒发了一种什么感情吗?(思乡之情是古代诗人常常会抒写的一种真挚的情感。)二、理解诗题,简介作者1、板书课题,简介作者。2、“秋思”怎么讲?作者思什么?三、自读古诗,了解大意1、观察诗中插图,想象图中画的是什么意思。2、自由读诗,注意读准字音,读准节奏。3、指名试读,指名评价,全班齐读。4、再读全诗,结合注释理解每句诗的大意,把不懂的词句做上标记。5、班级交流:你读懂了哪些诗句?还有什么难以理解的地方?四、品读古诗,感悟诗情1、抓住重点词句导读:体会“见”、“意万重”、“恐”、“又开封”等词的含义。2、引导学生想象诗中的画面和蕴含的故事,体味诗中的情感:诗人这样做是因为什么?从他的行为中你体会到了什么?3、读完此诗,你被什么感动了?你最感动的是哪些词句?4、感情朗读。五、拓展延伸1、把此诗改写成一个小故事。2、课外搜集、积累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古诗教学设计12一、教材分析《四时田园杂兴》是西师大六语下册第二课,主要让学生学会熟读并在熟读的基础上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背诵古诗,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二、学情分析让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并把诗意连起来读一读,体会作者劳动人民的赞美。三、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范成大及其《四时田园杂兴》,理解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2.进一步通过朗读和语言的品味欣赏,体会诗歌的意境。3.激发学生热爱美好事物的情趣,感受农民勤劳简朴的生活。四、教学重点、难点:指导学理解诗意,领会感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五、教学方法导学互动六、教具多媒体课件七、教学过程:一提纲导学1激趣导入,板书课题图片导入,释题,简介作者:请同学们仔细看看这张图片,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来形容一下眼前的这片风景。(如果能用上自己积累的诗句,那就更美了!)这个地方叫石湖,正如同学们所说,是一个山青水秀,风景优美的好地方。树木成荫,掩映着白墙黑瓦,再加上碧绿的秧苗,清澈的河水,金黄的菜花,还有自由嬉戏的野鸭,一派田园风光!这里是宋朝著名诗人范成大的家乡,他辞官后回到故乡住了十年,把这里的田园风光,这里的田园生活都写进诗里,写了60首诗。而且每首诗的题目都是一样的——(课件出示)跟老师念:《四时田园杂兴》(再读一遍)板书课题,理解题意:读诗首先要读懂诗题,“四时”指的就是一年四季,这个词语用的巧,把春、夏、秋、冬四个季节都包含在内了,仔细品味一下,还有哪个词用的也很巧?(杂兴)你很会品味,能说说你的理解吗?(杂兴这个词,其实就相当于我们现在所说的“随感”,各种各样的感受都可以。)因为有了这60首《四时田园杂兴》,石湖的田园风光显得更为诗情画意了,也因为这60首传诵千古的《四时田园杂兴》,大家又把范成大叫做——范石湖。2、出示导纲了解作者范成大及其《四时田园杂兴》,理解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3、自学设疑二合作互动1小组交流2展示评价(美读第一首:在范成大眼中,田园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果,都能成为《四时田园杂兴》的主角。(出示)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请大家自由读读,思考:这首诗描写的是四时中那个季节的风景?(生自由读)蛱,蛱蝶指的就是蝴蝶。谁来读读这首诗,把你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地方读好读出来了吗?(春天)你是从哪里感受到春天的气息的?再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首诗,边读边想像,你看到了春天田园怎样的画面?(自由读)从这几句诗中,同学们感受到了怎样的.田园风光,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一下你眼前出现的画面。1.梅子金黄杏子肥,“肥”就是指梅子的个儿很大,是这样的吗?这就是金黄的梅子,肥大的杏子,我看到同学们惊喜的表情,那就请你带着这份惊喜来读读——相信诗人的感受也和我们一样。我们一起读,和诗人分享这份惊喜!2.麦花雪白菜花稀。你还从哪里感受到春的气息?麦子开花白白的,菜花稀稀落落的。果子肥,菜花稀,他们自由自在地生长着,你还看到了什么?3.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这就是范成大眼中的家乡,诗人的心是多么悠闲,他淡淡地把自己看到的景物用文字描出来。这样的田园风光,用一个字形容就是——美。(板书:风光美)谁愿意美美地来读读整首诗让我们一边想像,一边读,把这份美,读出来!(齐读)3质疑解难三导学归纳1、学生归纳课文围绕“学会聆听”、“把聆听的经验教给他人”展开故事内容。2、教师指导: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四拓展训练1、拓展运用2、编题自练八、板书设计四时田园杂兴动物蜻蜓蛱蝶植物梅子杏子麦花菜花古诗教学设计13一、识字写字1、在语境中整体识字:⑴通读古诗,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圈画出不认识或认为容易读错的字。如,“紫”是平舌音,“岭”是后鼻音,要读准。⑵用自己习惯的方式自主识字。如,在课文下面的生字背景图中找生字的读音;可以请教老师或周围的伙伴。2、调动生活经验识记生字:出示生字,随着提示语“我会认”,学生自愿认读自己会认的生字,并说说自己在生活中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曾见过这个字,是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个字的。在交流中老师要注意多鼓励学生,激发学生在生活中识字的兴趣,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调动学生自主识字的积极性。如:“庐”:我游过庐山,认识这个字。“炉”:火炉,冬天我们家要生火炉。通过和“庐”比较,记住字音、字形及字义。“吴”:我妈妈姓吴,口天吴。3、个人情感体验识字:让学生在会认、会写的字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字,联系自己的情感体验,说说为什么喜欢。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喜欢的熟悉的字组词说话,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字义。如:“岭”:我喜欢“岭”字,因为山岭是我们的`绿色屏障。“疑”:我喜欢“疑”字,因为我喜欢质疑,老师经常夸奖我,说我是个不懂就问的好孩子。4、写字指导:⑴“我的发现”:“口”在左边高又小(鸣),“口”在上下小而扁(吴、含)。“山”作偏旁竖折斜(岭),“火”在字左捺变点(炉、烟)。“含”字上边“今”,“岭”字右边“令”,有点和无点,细心分辨清。⑵示范讲解:“银”字有两个“竖提”,“艮”的竖提应略向下,长于金字旁的竖提。“窗”字字形复杂,学生容易忽视“囱”字上的小撇,建议边示范边领着学生一笔一笔地书空。二、朗读感悟1、创设情境初读:⑴介绍诗人,激发读大诗人诗作的热情:李白、杜甫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一个称“诗仙”,一个称“诗圣”。他们俩漫游祖国的山山水水,写了许多著名的诗篇。你们读过他们的诗吗?还想读他们的作品吗?自由朗读本课的古诗。⑵欣赏课文插图,帮助学生感悟诗意:出示挂图或投影片,让学生观察本课两幅插图,感受大自然的美。2、小组交流:教师引导:李白看了庐山的瀑布,写了《望庐山瀑布》这首诗;《绝句》描写的是四川成都杜甫草堂周围美丽的景色。你们看了插图,读了古诗有什么感受,快说出来给同学听听。如:读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感悟到庐山瀑布的壮观。通过看插图体会到云雾缭绕,瀑布像从天上流下来的一条河。读杜甫的《绝句》,感悟到春天的色彩明丽,景色迷人。“黄鹂、翠柳、白鹭、青天”组成的春景图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注意不要要求太高,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鼓励学生自读自悟。3、合作学习,熟读古诗:在小组提出不懂的问题,讨论解决。在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或者自己认为特别有意思的问题,提出来在全班讨论和交流。小组集体读古诗,为背诵做准备。4、指名、全班齐读两首古诗。5、进行朗读、背诵比赛:⑴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集体朗读古诗的比赛,评出优胜者,大家议一议,他们为什么获胜。⑵自荐参加背诵比赛,并评出几名优秀者。三、积累运用1、读下面两首古诗,不认识的字查:《绝句》唐·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早发白帝城》唐·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2、完成课后练习我会填。四、实践活动课外选一首古诗,自己读读背背。在班里开一次“古诗朗诵会”,让学生展示自己课外学到的古诗。五、资料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李白一生主要生活在唐朝的鼎盛时期,同时也经历了唐朝由极盛到衰落的转折时期。李白一生怀着远大志向,但是生活道路坎坷,在政治上也未能施展抱负。一生中写下了上千首诗歌,其诗风格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畅,富有积极浪漫主义精神。诗歌散失不少,今尚存900多首,内容丰富多彩。前人编注的李白诗文集中,以清王琦所注《李太白诗集》较为详备。杜甫(712~770)字子美,唐代著名诗人。天宝三载(744)在洛阳与李白相识,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安史之乱前,居住长安近十年,抱负不能施展,生活贫困,逐渐接近人民,对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语文课件】学与问课件
- 【语文】2025届高三写作指导:链接课文的作文真题之选择性必修上册
- 医院安全课件
- 《HR系统培训》课件
- 生物制药用生物反应器产业规划专项研究报告
- 玻璃球瓶容器产业规划专项研究报告
- 气动关门器产业运行及前景预测报告
- 智能客服行业营销策略方案
- 牙用光洁剂产业规划专项研究报告
- 《海尔集团企业文化》课件
- 临床医学职业生涯规划
- 幼儿园课程故事开展培训
- 重大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劝学》《师说》
- 匠心筑梦成就出彩人生-大学生就业指导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
- 艺术设计专业的职业生涯报告
- 火力发电厂施工图设计内容深度规定
- 污水处理厂EPC项目建设方案
- 酒店经理管理酒店运营
- AI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