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开03654-教育政策与法律机考复习资料_第1页
国开03654-教育政策与法律机考复习资料_第2页
国开03654-教育政策与法律机考复习资料_第3页
国开03654-教育政策与法律机考复习资料_第4页
国开03654-教育政策与法律机考复习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述题1、结合实际,谈谈你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的教师应当履行的“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的义务的认识。仅供参考请勿照抄:【答案要点】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应当履行“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的义务,简称提高水平义务。提高水平义务是对教师提高思想觉悟和教育教学水平的基本要求。(10分)其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①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教师的工作是培养人的工作。只有教师自身具有高度的思想政治觉悟,才能培养出具有高度思想政治觉悟的学生。为此,教师应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觉悟和道德水平,为国家培养更多有理想、有抱负、有道德、有爱心的优秀人才。②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育教学工作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尽管教师的专业水平有教师资格制度做保证,但随着社会的进步,教师的知识也要不断更新。为此,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积极探索,敢于创新,与时俱进,努力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以适应教育教学工作和社会发展的需要。(30分)(2)在论述过程中,联系实际加以说明的,可酌情加1-10分。(10分)2、结合实际,谈谈你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的教师应当履行的“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的义务的认识。仅供参考请勿照抄:【答案要点】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应当履行“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的义务,简称维护权益义务。维护权益义务是指教师负有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和身心健康成长的义务。(10分)其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①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主要指教师在学校工作中或与教育教学工作相关的活动中,应对侵犯其所负责教育管理的学生的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予以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可分为两类,一是有害于学生身体健康的行为。如体罚学生,让学生在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场所活动,让学生吃对身体健康有害的食品,让学生参加对身体健康有害的劳动,违反规定加重学生学习负担等;二是有害于学生心理健康的行为。如歧视学生,向学生讲授封建迷信、恐怖、色情故事等。②制止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比较广泛,比较常见的有乱收费、乱罚款、侵犯学生的受教育权等。③批评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这类现象主要是指社会上出现的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害的不良现象,如诱导学生吸烟、酗酒、赌博、打架斗殴;雇用学龄儿童做童工;制造、贩卖对学生有害的物品;扰乱学校秩序等。(30分)(2)在论述过程中,联系实际加以说明的,可酌情加1-10分。(10分)3、结合实际,谈谈你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的学生享有的“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的权利的认识。仅供参考请勿照抄:【答案要点】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学生享有“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的权利,简称申诉起诉权。申诉起诉权是公民申诉权和诉讼权在学生身上的具体体现。(10分)其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①与纪律处分相关的申诉权。学生纪律处分一般分为警告、严重警告、记过(记大过)、留校察看、开除学籍五种类型。学生有权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而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如学校违法劝退或开除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等。②与财产权相关的申诉或起诉权。财产权是指以财产利益为内容,直接体现财产利益的民事权利,一般以货币进行计算。学生有权对学校、教师侵犯其合法财产权的行为提出申诉或依法提起诉讼,如学校或教师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变相或公开向学生索要礼品或金钱,非法没收学生财物等。③与人身权相关的申诉起诉权。人身权包括人格权和身份权。人格权是指公民、法人具有法律上的独立人格必须享有的民事权利。公民的人格权包括公民的生命健康权、身体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等;身份权是指公民和法人具有特定身份时享有的权利,公民的身份权包括公民的荣誉权、著作权、监护权以及在婚姻家庭关系中的身份权等。学生有权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的行为提出申诉或依法提起诉讼,如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侮辱学生人格,非法搜查学生,侵犯学生通信自由和个人隐私,剽窃学生的著作权等。(30分)(2)在论述过程中,联系实际加以说明的,可酌情加1-10分。(10分)案例分析题1、【答题要求】(1)根据所给的案例材料,运用本课程所学理论进行分析论证。(2)要结合实际,说明自己的观点和认识,理论运用要恰当,逻辑阐述要清楚,观点陈述要明确。【案例简介】近日,贵州省某中学要求学生自带床板上学一事引关注。对此,该校校长回应称,该校为当地三所学校合并,部分床板因年久破损,需要更换,因此让学生自带,本意是让学生自己爱护床板,没考虑太细,明年会向教育局申请统一采购床板。目前,县教科局已决定对该校校长作停职处理,

也有家长反映,该校要求新生学生自带床板上学的方式已经持续三四年,根据该校规定:“小学六年级升初中,新生必须自己买床板,学校的床只有床架。”对此,不少网友提出质疑:“上一届学生都买了床板,为什么下一届学生还要再买呢?难道上一届学生都把床板带回家里去了吗?”

9月2日,县教科局召开党委会研究,决定对该校校长作停职处理,对要求学生自带床板的相关问题,接受相关部门的调查,停职期间安排一名副校长主持学校工作。目前,相关调查工作仍在进一步开展中。该校已将学生自带的床板全部回收,并按照物资采购程序购置了符合标准的新床板,以确保学生安全住宿。【试分析】(1)本案中的涉案主体主要有哪些?(2)当事人违反了什么法律?(3)当事人应当承担什么法律责任?(4)本案可为我们带来哪些启示?仅供参考请勿照抄:【案例分析要点】(1)主体分析:本案中的涉案主体主要有:学校校长、学生及其家长、当地教育行政部门。(2)法理分析:本案是一起因学校要求新生自带床板入学而引发的教育法律事件,当事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有关规定,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和家庭财产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设立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必须具备下列基本条件:……(三)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等;(四)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履行下列义务:(一)遵守法律、法规;……(三)维护受教育者、教师及其他职工的合法权益;……(五)遵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并公开收费项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义务教育经费由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依照本法规定予以保障。”“义务教育经费严格按照预算规定用于义务教育;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挪用义务教育经费,不得向学校非法收取或者摊派费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定期对学校校舍安全进行检查;对需要维修、改造的,及时予以维修、改造。”本案中,作为举办义务教育的寄宿制学校,应当为学生住宿提供最基本的物质条件,而床板则属于学校应当提供的基本住宿条件之一,也是学校设立的基本条件之一,其所需经费是国家或当地政府所必须予以保障的。因此,该校要求学生自带床板的做法,违反了上述法律的相关规定,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和家庭财产权。

(3)责任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违反国家有关规定,不按照预算核拨教育经费的,由同级人民政府限期核拨;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违反国家财政制度、财务制度,挪用、克扣教育经费的,由上级机关责令限期归还被挪用、克扣的经费,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违反本法规定,侵犯教师、受教育者、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失、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学校或者教师在义务教育工作中违反教育法、教师法规定的,依照教育法、教师法的有关规定处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级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二)学校建设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办学标准、选址要求和建设标准的;(三)未定期对学校校舍安全进行检查,并及时维修、改造的;……”。本案中,学校未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为学生提供合格的住宿条件,应承担相应的行政和民事法律责任。如调查过程中,发现有相应的违法克扣、挪用学校教育经费而构成犯罪的,还需追究责任人的刑事责任。与此同时,上级主管行政部门也应承担对该校监管不力的法律责任。(4)启示分析:本案可为我们带来以下启示:①学校应增强法律意识,严格按照国家教育标准依法办学,保证教育教学和学生的住宿条件等符合国家标准,力求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与校园生活环境。②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对学校的资金投入和监管力度,定期对学校的建设质量、校舍安全和设施设备等进行检查,确保其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及时发现和解决学校的问题。③学生及其家长应增强法律和维权意识,当自身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应通过适宜的途径进行维权。

[注:①主体分析占5分;②法理分析(即违反了什么法)占15分;③责任分析占15分;④启示分析占15分。]2、【答题要求】(1)根据所给的案例材料,运用本课程所学理论进行分析论证。(2)要结合实际,说明自己的观点和认识,理论运用要恰当,逻辑阐述要清楚,观点陈述要明确。【案例简介】小明(化名)系某中学初一学生,比较调皮,曾因违反学校纪律被班主任批评教育。某日上数学课时,小明又因不遵守纪律顶撞数学老师,学校进行批评教育后将其送回家中。其后,小明多次要求返校上学,而学校却要求他必须先向数学老师认错后才能返校上学。但小明却认为,数学课上与老师顶撞,并非全部是自己的过错,双方因此形成分歧。小明因返校上学问题不能马上得以解决,便诉至法院,法院判其胜诉。【试分析】(1)本案中的涉案主体主要有哪些?(2)当事人违反了什么法律?(3)当事人应当承担什么法律责任?(4)本案可为我们带来哪些启示?仅供参考请勿照抄:【案例分析要点】(1)主体分析:本案中的涉案主体主要有:学生小明、学校。(2)法理分析:本案是一起因学生违纪被学校赶回家而引发的教育法律事件。学校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有关规定,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应当予以批评教育,不得开除。”《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不得违反法律和国家规定开除未成年学生。”由此可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所有适龄儿童和少年都具有的,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能剥夺适龄儿童、少年的受教育权。本案中,虽然小明比较调皮,且在数学课上顶撞了老师,学校应根据相关的制度对其进行批评教育和相应惩处,但不能剥夺其继续上学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学校不让其上学的决定是违法的,侵犯了小明的受教育权,应予以撤销。(3)责任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违反本法规定,侵犯教师、受教育者、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失、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违反本法规定,侵害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其他法律、法规已规定行政处罚的,从其规定;造成人身财产损失或者其他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由此可知,学校应承担相应的行政法律责任,尽快让其返校上学。(4)启示分析:本案可为我们带来以下启示:①接受义务教育是每个适龄儿童、少年的合法权利,为此,学校及其教师应增强法治观念,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规定,尊重学生的受教育权,对违纪的学生应予以批评教育,或根据学校制度给予相应惩处,而不能将其赶回家,剥夺其继续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②学生应认真履行法定义务,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与此同时,学生还应增强维权意识,当自身的合法权利受到侵犯时,应选择适宜的途径进行维权。③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学校的监管力度,促使其及时撤销违法决定,确保学生尽快返校上学。

[注:(1)主体分析占5分;(2)法理分析(即违反了什么法)占15分;(3)责任分析占15分;(4)启示分析占15分。]3、【答题要求】(1)根据所给的案例材料,运用本课程所学理论进行分析论证。(2)要结合实际,说明自己的观点和认识,理论运用要恰当,逻辑阐述要清楚,观点陈述要明确。【案例简介】新学期伊始,李先生将7岁的儿子小军送进当地某小学就读一年级。然而在第二天,李先生接到学校通知,儿子小军被学校“劝退”了。学校方面表示,小军在学校表现不佳,不服从学校管理规定,随意出入各楼层教室和其他教学场所。学校因担心出现人身安全问题,无法向家长和社会交代,因此决定“劝退”小军。【试分析】

(1)本案例中的涉案主体主要有哪些?(2)当事人违反了什么法律?(3)当事人应当承担什么法律责任?(4)本案例可为我们带来哪些启示?仅供参考请勿照抄:【案例分析要点提示】

(1)主体分析:本案例中的涉案主体主要有:学生及其家长、学校。(2)法理分析:本案例是一起因学生未执行学校管理规定被劝退而引发的教育法律事件。学校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有关规定,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受教育者应当履行下列义务:……(四)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并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应当予以批评教育,不得开除。”《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八条规定:“学校应当保障未成年学生受教育的权利,不得违反国家规定开除、变相开除未成年学生。”由此可知,接受义务教育是所有适龄儿童和少年都有的法定权利,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能剥夺适龄儿童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本案例中,虽然该生不服从学校管理制度,使学校难以管理,但让其入学接受义务教育,不仅是该生的基本权利,更是学校应尽的义务,所以,学校应根据相关的制度对其进行批评教育和相应惩处,而不能将其劝退。学校将其劝退的决定是违法的,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应予以撤销。(3)责任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学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