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长征课件_第1页
七律长征课件_第2页
七律长征课件_第3页
七律长征课件_第4页
七律长征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律长征课件(完整版)汇报人:2023-12-26CONTENTS引言七律长征赏析长征历史概述七律长征与长征精神七律长征艺术特色与审美价值课件总结与展望引言01通过课件学习,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传承长征精神,增强红色基因的传承意识。通过学习长征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国家观。通过赏析《七律·长征》等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传承红色基因培育爱国情怀提高文学素养课件背景与目的战略转移011934年10月,由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中央红军未能打破国民党军队的第五次“围剿”,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艰苦历程02长征途中,红军经历了无数的艰难险阻,如湘江战役、四渡赤水、爬雪山、过草地等,最终于1936年10月在甘肃会宁地区与红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历史意义03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不朽的丰碑,是中华民族的英雄史诗,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它不仅锤炼了伟大的党和伟大的人民军队,还培育了伟大的长征精神。长征历史背景本课件主要包括《七律·长征》的原文、注释、译文、赏析等内容,同时辅以大量的历史图片和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悟长征精神。本课件按照“引言-背景介绍-原文呈现-注释解读-译文对照-赏析探讨”的顺序进行编排,层次清晰,逻辑严密,便于学生学习和理解。课件内容与结构课件结构课件内容七律长征赏析02诗词背景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在1935年10月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当时,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毛泽东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诗词背景与作者简介七律长征全诗为“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诗词内容这首诗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赞扬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意境诗词内容与意境

诗词风格与特点对仗工整七律长征运用了对仗的手法,“五岭”对“乌蒙”,“逶迤”对“磅礴”,“腾细浪”对“走泥丸”。用词精准诗中“腾”“走”等动词用得精准,使山脉、高原栩栩如生,表现了红军的精神风貌。夸张手法诗中运用了夸张的手法,“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把巨大的困难缩小化,表现红军的藐视困难、敢于战胜困难的精神。长征历史概述03第五次反围剿失败1934年10月,由于中共中央实行错误的军事战略和指挥,导致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失败,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长征路线红军长征途经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康、甘肃、陕西等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长征原因与经过四渡赤水: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红军长征中,在贵州、四川、云南3省交界的赤水河流域同国民党军进行的运动战战役。遵义会议,是指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飞夺泸定桥,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中的一场重要战斗。重要人物: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9字9字9字9字长征重要事件与人物粉碎了蒋介石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长征的胜利,保留了红军的骨干,锻炼和造就了大批的人才,为抗日战争和发展中国革命事业奠定了人才基础。长征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长征的胜利,宣传了党的主张,并在沿途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鼓舞了广大的革命人民。长征历史意义与影响七律长征与长征精神04七律长征通过描绘红军在长征途中的艰苦卓绝,展现了革命者英勇无畏、不屈不挠的英雄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乐观主义精神团结协作精神诗中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形象的比喻,传达了红军战士在困境中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七律长征强调红军战士之间的团结互助,共同克服困难,体现了团结协作在革命事业中的重要性。030201七律长征体现的长征精神长征精神包括坚定的理想信念、英勇顽强的革命斗志、艰苦奋斗的作风以及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等方面。内涵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于激励人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具有重要意义。价值长征精神内涵与价值传承方式通过宣传教育、学术研究、文艺作品等多种形式,将长征精神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这一伟大精神。弘扬措施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和弘扬长征精神,鼓励人们学习革命先烈的光荣事迹,发扬艰苦奋斗、团结协作的优良传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长征精神在当代的传承与弘扬七律长征艺术特色与审美价值05七律长征采用对仗的修辞手法,使得诗句在形式上更加整齐美观,读来朗朗上口。对仗工整诗中运用了大量典故,既表达了诗人的情感,也增加了诗句的厚重感和历史感。用典丰富通过生动的意象描绘,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等,使得长征途中的艰难险阻跃然纸上。意象生动艺术特色与表现手法审美价值七律长征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情感体验通过诗句的描绘,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诗人在长征途中所经历的艰辛与困苦,以及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精神。审美价值与情感体验与其他诗词作品比较分析与《沁园春·雪》比较两首诗都以长征为背景,但《沁园春·雪》更多地表现了诗人的浪漫主义情怀和对自然的赞美,而七律长征则更加注重表现长征的艰辛和诗人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与《长恨歌》比较虽然两首诗都属于长篇叙事诗,但《长恨歌》主要讲述的是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而七律长征则以长征为题材,表现了红军战士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精神。课件总结与展望06七律长征的诗词解析详细解析了毛泽东《七律·长征》这首诗词的意境、表达手法和艺术特色,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词内涵。长征精神与现实意义阐述了长征精神的内涵和现实意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当代社会传承和发扬长征精神。七律长征的历史背景介绍了长征的历史背景、原因和经过,帮助学生了解这一历史事件的全貌。课件内容总结回顾建议未来研究可以更加深入地挖掘长征历史文化资源,进一步丰富和完善长征历史文化的内涵和外延。深入研究长征历史文化可以进一步探讨长征精神在当代社会的时代价值,以及如何将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精神动力。拓展长征精神的时代价值可以探索更多元化、生动化的长征文化传承方式,如通过文艺作品、影视作品、网络媒体等渠道,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传承长征文化。创新长征文化的传承方式对未来研究方向的展望与建议认真学习长征历史文化建议学生要认真学习长征历史文化,了解这一历史事件的全貌和背景,深入理解毛泽东《七律·长征》这首诗词的内涵和意境。积极传承和发扬长征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