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学概论第三章文化的起源及其发展_第1页
文化学概论第三章文化的起源及其发展_第2页
文化学概论第三章文化的起源及其发展_第3页
文化学概论第三章文化的起源及其发展_第4页
文化学概论第三章文化的起源及其发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文化的起源及其开展授课教师:1.话说“传销〞特点:1.找工作、亲朋参加。2.“掉馅饼〞高收入、高利润诱惑你“请君入瓮〞。3.金字塔---拉拢人员参加。4.销售物品要么见不到,要么贵得要命。5.传销公式。6.交门槛费〔五六千甚至上万元〕。7.限制人身自由〔包括信息〕。8.洗脑。9.人员混杂。2.今日内容温故:第二章内容知新:第三章文化的起源及其开展:第一节人类文化的起源☆第二节文化开展与社会类型☆第三节文化的积累和创新3.第一节人类文化的起源〔P41-48〕一、人类文化起源的生物性根底二、人类的起源与文化的起源4.一、人类文化起源的生物性根底文化起源即文化如何产生的问题。文化即人类基于自身生存而对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主动性、创造性适应。人类对环境主动调适→形成独特文化→身心日臻完善→不断超越自然属性→逐渐演变为“现代人〞:文化的起源即人类的起源5.早起人类先驱“与禽兽同居、与万物并生〞→最终从人猿共祖→到人猿揖别→嬗变为“文化动物〞→←生物学根底6.据遗传学、生物化学、解剖学等的研究,人类与灵长目类人猿〔倭黑猩猩、大猩猩等〕之间至少有98.5%的基因是相同的,这意味着在人类与类人猿之间那不超过1.5%的基因才真正为人类所独享。正是作为人类先驱的这种灵长类的生物属性,为“人类〞及其文化的起源奠定了生物学根底。7.二、人类的起源与文化的起源一、人类起源,即人类先驱与类人猿分道扬镳而独立演化为现代人的过程,其生物学标志是直立人的面世,其行为标志那么是文化行为的产生。8.二、人类祖先从人猿共祖到人猿揖别,大致遵循着如下进化路线南方古猿〔至少440万年前形成最早原人,大约260万年前至230万年前开始转化〕→早期人属〔能人,大约180万年前开始演化〕→直立人〔大约20万年前开始演化〕→智人〔旧石器时代〕→智人〔大约2.8万年前,类似现代人,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行为→文化符号〕★★旧石器时代的结束,解剖学意义上的现代人类登上地球舞台的中心。9.三、文化起源是与文化主体——人类祖先“自意识〞及意识的产生相伴随的。〔P48第2段〕人类祖先正是在生存实践中,使身体各种机能实现了量和质的变化:直立行走、手脚分工、脑容量增大、心智完善、萌芽状态的“自意识〞逐渐向更高级的抽象思维演变。人类祖先也正是在生物性与文化性的长期互动中,最终从自然中独立分化出来,不再被动地依赖自然、屈服于自然,而成为改造自然、创造文化的主体。10.第二节文化开展与社会类型〔P48-57〕一、人、文化及社会之间的内在关系☆二、文化开展与社会类型〔P50-57〕11.一、人、文化及社会之间的内在关系文化是人类的创造物,,是“一个特定社会中代代相传的一种共享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包括技术、价值观念、信仰以及标准〞。社会是指处于特定区域和时期、享有共同文化并以物质生产活动为根底,按照一定的行为标准而结成的人类生活共同体。构成社会的根本要素是自然环境、人口和文化。人,既是创造文化的主体,也是社会的成员、社会的主宰。人只有结成一定的社会群体才能成为文化创造的主导力量,因而人类在创造文化的同时也组建了简单的社群进而到复杂的社会。12.三者关系:人与文化及社会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动态关系,人的行为受所在文化及社会的影响和模塑,而文化与社会本身又依赖于人的力量而产生和维持。文化与社会的内在关系:

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文化是人类社会的文化,而社会是由人类文化构成的社会。没有文化滋养的社会难以存在,没有社会依托的文化同样难以想象。13.文化与社会的本质关系:文化最初是为满足人类衣食住行及繁衍后代等根本生理需求而产生的。现代文明是由种种社会体制所构成的复杂体系,每一种体系发挥一定的功能以满足人的第一性〔生理的和心理的〕和第二性〔纯精神的〕需求。文化的一个主要任务是稳固、开展和传递给后代作为社会经验总和的“社会命令〞这种第二性需求。社会的平衡与和谐是人类文明存在的根本条件。文化是社会中统一的、自我调节的有机体。14.文化与社会的互动共同构成人类存在方式中不可分割的整体。文化为人类适应环境提供手段,为人类谋生和增进幸福提供条件;而社会那么为人类创造文化提供舞台,为人类生存提供空间和保障。人类社会是以各种文化要素,尤其是社会制度文化为核心纽带的,而人类文化也因其必须为社会系统的运转提供永不枯竭的能量而生生不息。文化——————社会制度15.二、文化开展与社会类型〔P50-57〕按照生产技术水平和相应的生计模式,大致可将人类社会划分为五种社会类型:〔一〕采集—狩猎社会〔二〕园艺—游牧社会〔三〕农耕社会〔四〕工业社会〔五〕全球化时代社会16.〔一〕采集—狩猎社会与文化大约20万年前,漫长的旧石器时代处于“幼儿期〞,文化开创阶段,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打制简单粗糙的石器,高度依赖自然环境。特点一:寻食生计模式的简单性导致其社会结构简单、松散。社群〔寻食群体〕以血缘和婚姻等关系为纽带。17.特点二:寻食生计模式特征导致其社会生活处于粗陋的平均主义状态。首先,群体内部资源共享。其次,群体内部成员互惠性合作和同质性劳动。再次,群体成员社会地位平等。特点三:上两点反过来又强化了其文化的简单倾向。同质性劳动、平等地位、共享经验、价值标准趋同、万物有灵的野性思维〔自然崇拜〕。18.特点四:文化思维能力令现代人肃然起敬。精确的语言交流技巧和群体协作能力。意义:人类文化史上既有筚路蓝缕的艰辛,又有新时代里程碑的意义。19.〔二〕园艺—游牧社会与文化大约始于1.2万年前至1万年前,终于6000年前,贯穿于新石器时代。园艺生计模式1.选择比较艰辛的产食生计模式而逐渐放弃相对较轻松的寻食生计模式的原因:一是人口增长与环境资源有限之间的矛盾所然;二是寻食中发现被洒落种子的生长过程而萌发园艺技术,继而驯养家畜等。20.园艺社会的特点:首先是社会结构的复杂化。剩余产品,权威性首领制形成,埋下不平等的种子,产生新的专业化的社会角色如巫师、商人、手工业者等。

其次是文化内容的多样化。安居乐业,村落,人口密度大,交往频繁,社会分工多样化,文化产品丰富,累计农业科学和历法。21.游牧社会:干旱、寒冷或多岩石的草原地区,那么产生了该模式。特点:首先,成群驯养动物比过去追逐野生动物更有效、更稳定。剩余产品增加,部落首领制雏形产生,不平等因素增加。其次,游牧生计带动了帐篷生产、皮毛加工、毛毯编织等文化产业的相应产生。群体间冲突、战争时有发生,奴隶产生。再次,“创造〞神灵,产生宗教〔如基督教及其前身犹太教和伊斯兰教等〕。22.〔三〕农耕社会与文化大约在公元前6000年左右,人类从新石器时代跨入金石并用和铁器时代。★金属工具,尤其犁的创造使用,农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畜力耕作,灌溉系统修建,进入集约农业社会。农业效率激增。★人口呈数百倍、数千倍地增长,加大规模的永久性的农业村庄开始建立。★社会分工日益兴旺〔手工业、商贸业等〕,交通便利处陆续产生乡镇、城镇。23.★两极分化愈益严重,社会不平等加剧酋邦兼并战争产生国家。★文化与经济前所未有的繁荣。都城—经济、政治、军事等中心,更是文化的加速器和辐射源。史诗、神话、故事、传说,公路桥梁、航道驿站----★进入金属工具使用、文字创造、城镇产生为标志的辉煌的农耕文明——世界人类文明史。“四大文明区〞——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和古中国。“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与伊斯兰教24.〔四〕工业社会与文化工业社会〔也称现代社会〕: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60年代,以蒸汽机、内燃机、电力及原子能等新技术的广泛运用为标志。★社会开展迅速★副作用巨大〔自然〕★战争次数少,但危害大★群众教育广泛★社会机构代替亲属结构★生活多样化—价值多元化,文化同质化趋势25.〔五〕全球化时代社会与文化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类进入全球化时代。★信息和交通技术革命的推动★有形的、无形的在全球内高速流动★地球村——欧风美雨,韩国流日潮★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等更迅速开展★人类自身威胁到自身的生存★人类文化多元化与外乡化趋势交织并存〔对立统一〕26.第三节文化的累积和创新〔P57-65〕一、文化累积的本质与意义二、文化累积的方式与途径三、文化累积与文化开展的加速度趋势四、文化创新的内涵及其动力机制五、文化创新的条件及启迪意义六、文化创新的主要内容及实现途径27.文化累积与文化创新,是指旧文化保存和新文化增加的开展过程,是文化开展过程中两种相伴相生的状态。文化累积是创新式继承,而文化创新是承袭性创新。28.一、文化累积的本质与意义文化累积是创造—保存—再创造—增长、丰富文化能力的展示。意味着文化的扩展。文化积累的本质:在文化传承的根底上创造新文化。一方面,同质文化流传中不断渗入新文化特质,数量增加,形态多彩;一方面,文化创造力的累积导致文化种类、文化结构日益复杂化。29.文化累积的意义:文化累积既是人类特有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也是文化开展的必要前提。没有文化累积就没有文化开展,文化累积的过程同时就是文化开展的过程。只有积累,才有开展!30.与动物相比较:〔1〕人主动适应环境→累积、创新文化→改善生存处境;〔2〕人类实践活动受主观意识支配→分析、归纳→上升为对客体的认知和把握→创造了保存、传承、传播文化的语言文字符号;〔3〕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归根结底是意识的差异,这又集中表达在是否具有文化创造和文化累积的能力。31.二、文化累积的方式与途径〔P58-59〕文化的扬弃〔自我否认、辩证否认〕:抛弃、保存、继承、开展、创新。保存、继承---延续性和相对稳定性→文化积累的前提条件辩证否认---文化变异、更新→文化积累的动力机制文化累积的途径:其一,本民族内部文化的累积。〔累积的重要性〕其二,吸收外来文化的累积。32.三、文化累积与文化开展的加速度趋势文化开展加速度——见P60第3段的描述文化累积的速度与文化开展成正比。文化之所以以呈加速度开展趋势,无疑是文化累积的结果。33.四、文化创新的内涵及其动力机制〔P60-63〕人类社会开展史,从本质上而言,就是人类文化创新的历史。没有文化创新就无所谓文化的开展,人类社会的开展也就无从谈起。文化创新,是指由连续的文化累积和对外来文化的借鉴吸收而导致的一种文化创造。34.文化创新的驱动力:一类为根本的文化迫力,即为解决人类生理上的根本需求而产生相应的经济活动及其组织;此为原动力,包括诸多矛盾,诸如人与自然的矛盾、人与社会的矛盾、需求与现实的矛盾,等等。一类为派生的文化迫力,也叫文化促发力,即人类为满足衣食住行等根本需求而派生出相应的社会组织模式等。35.文化创新动力机制:首先,从人与自然的矛盾〔即文化主体与文化客体的矛盾〕。矛盾的解决方式:一是生产方式的改进;二是生存空间的拓展。其次,人的需求与现实的矛盾。人的需求既是多层次的,也是无限的,而能满足这种需求的现实却总是有限的。无限与有限36.最后,人与社会的矛盾〔实际上是社会成员与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系统内部持续存在的最根本的矛盾。生产关系的变革本身即属于社会制度文化的创新,反作用于生产力。37.五、文化创新的条件及启迪意义第一,必须以一定的文化累积为根底。第二,必须符合一定的社会需要。恩格斯:“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那么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第三,必须有社会实践。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感性认识→理性认识。38.六、文化创新的主要内容及实现途径文化创新的内容:其一,物质技术层面的创新。其二,非物质的文化创新。39.文化创新的途径〔P65〕:其一是文化创造。在---中,在---根底上,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