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1-2022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测试卷(二)含答案与解析_第1页
部编版2021-2022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测试卷(二)含答案与解析_第2页
部编版2021-2022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测试卷(二)含答案与解析_第3页
部编版2021-2022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测试卷(二)含答案与解析_第4页
部编版2021-2022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测试卷(二)含答案与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2021-2022学年上学期期中测试卷(二)

八年级历史

考试范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13课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I.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1.历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840年以来……在一片风雨之势中,来自异域的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

急速地渗入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欧风美雨”包含着凶暴的腥风血雨,也包含着润物无声的和风细

雨。与前者相比,后者没有留下那么多的伤痛和敌意,但风吹雨打之下,却浸泡了千家万户。对这段材料

理解最准确的是

A.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鸦片战争后西方文明传入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C.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D.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2.“列强的炮声惊醒了清王朝的美梦,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和抗争史-中国近代史开始了。”其中“列强的炮声”

指的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这把大火腾空燃烧的时候,一个拥有黄河和长江滚滚波涛的民族……眼睁睁的看着这座万园之园化为

灰烬。“与这则材料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C.北伐战争D.抗日战争

4.西方列强除了控制沿岸港口外,还控制了一些大的内河航道,他们维持着几支炮舰舰队,在从上海到重

庆1500里长的、横穿中国中心的长江中巡逻。上述材料所描写的景象最早开始于

A.鸦片战争后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甲午中日战争后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5.下图是新编《中国历史》第一单元的目录,根据内容判断其单元主题应是

.一.元.

第IK

早二4.

第3K大千夫0运通

A.近代化的探索B.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D.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6.中国历来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问题攸关历代政权的兴亡治乱和社会经济的繁荣更替。近代中国因未立

足现实,而将农民平均主义思想发展到最高峰,最终成为空想的是

A.《天朝田亩制度》B.《资政新篇》

C.“耕者有其田”政策D.《中国土地法大纲》

7.下图反映的措施起到的作用包括

京师同文馆学生跟洋教头学外语

①培养了近代外交、军事和科技人才②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模式

③传播了科学技术④传播了西方的民主思想

A.①②B.①@③C.①②④D.②③④

8.“这场运动促使中国拥有了第一支战斗力极强的水军,许多满怀报国热情并且能力超群的人也开始创办

近代企业,培育出中国第一批优秀的产业工人。”据此可知这场运动是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9.下图是近代两次列强侵华战争后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示意图,其变化反映了

A.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总数不断减少

B.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C.列强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深入到中国腹地

D.清政府从“天朝上国'’沦为"洋人的朝廷”

10.中日《马关条约》中,最有利于帝国主义列强对华经济扩张的条款是

A.开辟内河新航线B.给予日本巨额赔款

C.增开新的通商口岸D.允许日本投资办厂

11.反映的时代需求是

《化学指南》《化学阐原》《全体通考》《坤象究原》《星学发知》

《星辂指掌》《中西合历》《分化津梁》

《法国律例》《公法便览》《公法会通》《新加坡刑律》《中国古世公法论略》

《富国策》《万国公报》《各国史略》《英文举隅》

A.学习西方,变法图强B.顺应潮流,实业救国

C.摆脱危机,民族独立D.应运而生,民主共和

12.面对日益加深的民族危机,慈禧太后不顾-切地扼杀了一场旨在进行“现代化的尝试”。这场“现代化的

尝试”

A.挽救了民族危亡B.完成了反帝任务

C.实现了富国强兵D.促进了思想解放

13.最能体现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工具

A.赔款9.8亿B.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反帝

C.划东交巷为使馆区D.外务部为六部之首

14.清廷称其“战平发捻诸匪,厥功甚伟”,尤其称其在庚子事变中通过外交斡旋,力保清廷不灭的功绩。谭

嗣同称其“办洋务至精至当,惜晚节不终”。此人应是

A.林则徐B.严复C.李鸿章D.康有为

15.1894年孙中山创建兴中会时指出:“夫以四百兆苍生之众,数万里土地之饶,固可发奋为雄,无敌于

天下。乃以庸奴误国,茶毒苍生,一蹶不兴,如斯之极。方今强邻环列,虎视鹰嶙……有心人不禁大声疾

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以下对材料观点理解不正确的是

A.推翻清朝贵族统治B.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C.以救国救民为己任D.遭受列强侵略,民族危机严重

16.20世纪初,同盟会在内部开展宣传太平天国的活动,宣传洪秀全是革命派,又褒称太平天国诸领袖为“民

族英雄“、"老革命党这是因为

A.二者革命任务上的一致性B.二者革命前途上的共同性

C.二者革命纲领上的共同性D.二者革命主体上的一致性

17.朱春驹在《武汉起义杂忆》中写到:“由于辫发一旦剪去,则短期内难以再蓄,不像服饰可以轻易变换,

因此民众对于剪辫的态度普遍迟疑,剪刀一动,蹄哭并作。”民众的态度主要体现了

A.对蓄辫的十分喜爱B.对清政府统治的不满

C.对革命前景的忧虑D.对生活方式难以适应

18.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是中国人面对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而进行的三次艰辛探索。其共同点

A.维护封建统治B.挽救民族危机

C.推行君主立宪D.建立民主共和

19.如下图所示毕业证书颁发于

<人

<心

AA.,

月f

A.公元1912年B.公元1918年C.公元1919年D.公元1920年

20.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说:“夫去一满洲之专制,转生出无数强盗之专制,其为毒之烈,较前尤甚。''这说

明辛亥革命

A.成功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没有完成近代的革命任务D.没有对社会造成正面影响

21.观察下图,导致表格中各项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项目时间变化

农户1914〜1918年减少1500多万户

耕地1914〜1918年,减少2600多万亩

荒地1914〜1918年熠加4900多万亩

军费1916〜1918年增加5000多万元

A.帝国主义侵略B.军阀割据混战C.二次革命D.护国战争

22.下列主要反映了20世纪初期的中国

1905年11月1912年1月1912年2月

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经历了一系列起义失败后,最终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

盟会的主张概括为'•三民主义”武昌起义成功,中华民国成立大总统

1915年底1915年12月1916年6月

袁世凯准备在年元旦举行袁世凯去世,北洋军阀分裂,中

1916护国战争爆发

登基大典国陷入动乱

A.北洋军阀统治黑暗腐朽B.辛亥革命成果得到巩固

C.民主共和已成社会共识D.民主发展之路艰辛曲折

23.一场运动的口号和主张反映了运动的目的,往往蕴含着时代的特征。“自强求富”、“变法图强”、“三民

主义”、“民主科学”等口号共同反映的时代特征是

A.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社会B.中华民族危机加剧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D.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24.民国时期,保守知识分子惊恐不安,称新文化运动为“洪水猛兽”、"异端邪说”,“功利倡而廉耻丧,科

学尊而礼仪亡,以放荡为己任,以攘夺为责任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A.新文化运动导致人民道德败坏B.新文化之“自由”实际是放纵私欲

C.新文化运动冲击了传统纲常礼教D.新文化运动导致社会动乱不息

25.1920年5月1日,《新青年》纪念劳动节专刊出版。专刊发表了蔡元培“劳工神圣”的题词、李大钊的《“五

一''运动史》和陈独秀的《上海厚生妙厂湖南女工问题》的文章。这一现象表明

A.中国共产党领导工人运动B.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C.劳工和妇女的地位得到改善D.知识分子逐渐关注劳工问题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0分)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请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个死?请君莫畏火箭烧,沏夜才烧二三里。我所畏者鸦片烟,

杀人不记亿万千。君知炮打肢体裂,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君知火箭破产业,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

——《炮子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鸦片输入给中国带来怎样的危害。

材料二6月3日...林则徐命人在海滩高处,围起栅栏....待石灰将池水煮沸后,投下鸦片,鸦片就

渐渐销毁。

——摘自八年级教材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重大事件?我们如何评价这一事件?

材料三“1839年的这场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

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能轻易放过的。”

----《安德鲁・韩德森致拉本特函》

(3)材料三中的“运动”“战争”指的是哪两个事件?有人说,没有这场“运动”就没有这场“战争”,你同意这

种说法吗

材料四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

的最初的一步……英国兵轮鼓浪而来,由沿海入长江,撞倒了堡垒一壁。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4)从这场战争中你得到怎样的认识?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在1842年战争失败后被迫付给英国的赔款,大量的非生产性的鸦片消费,鸦片贸易所

引起的金银外流,外国竞争对本国生产的破坏……这一切造成两个后果;旧税捐更难负担,此外又加上了

新税捐。”

——马克思《论中国革命》

材料二“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杂以九等……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几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

移彼丰处,以赈此荒处。彼处荒,则移此丰处,以赈彼荒处。”

——《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三“现在说到我朝祸害之源,即洋人助妖之事,自我军两位勇猛王爵英王、翼王死后,我军确

受重大损失,但如洋人不助敌军,则吾人断可长久支持。”

——《洪仁拜自述》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天平天国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指出太平天国想实行怎样的土地政策?

(3)材料三中洪仁开认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洋人助妖”,你同意这个观点吗?为什么?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表1宋朝重大科技成就简表(部分)

成就简介

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北宋火药武器广泛使用。13世纪中期,火药和火药武器由

火药

阿拉伯人传到欧洲,在西方社会产生巨大震动

指南针北宋用于航海,南宋时传到欧洲,在地理大发现中起了重要作用

十二气历北宋科学家沈括把四季二十四节气和十二个月统一起来,利于农事安排

平民毕昇11世纪中期发明活字印刷术,东传到朝鲜、日本,西传到埃及、欧洲。欧

活字印刷术

洲人用活字排版印刷比毕昇晚400年

摘编自刘东主编《中华文明》

材料二鸦片战争爆发后,在西方坚船利炮的逼迫下,中国开始艰难地近代化的探索。在办洋务的封

建官僚们主持下,中国开始有了一批官办的企业。这些企业因为是使用新式机器,雇佣了大量工人,大体

上按照西方的机器工厂的组织形式来进行生产。洋务运动于不知不觉中把封建主义的坚冰钻开了些微裂缝,

而后,民族资本主义则可以沿着这些裂缝慢慢渗开。

——摘编自陈国庆《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朝科技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洋务企业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工业化的推动作

用。

(3)综合上述材料,概述中国古代到近代科学技术的世界地位的变化。

29.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华民族屈辱史,据要求回答问题。

(历史之痛)

材料一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嵬探之后的一逞。炮声震动了中国,

也震撼了亚洲,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

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不仅是英国对中国的胜利,而且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如图

材料三清末诗人丘逢甲的《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

日割台湾。”

材料四今年是农历庚子年,一百二十年前的“庚子赔款”,曾经也是重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一座大山。

条款规定:“赔款白银4.5亿两……”

(1)材料一中的“这场战争'’于哪一年开始?战争结束后,英国割走了哪一块地方?据材料指出,为什么说“这

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2)材料二是圆明园遗址,请问其与西方列强犯下的哪一罪行直接相关?犯下这一罪行的侵略者是哪两个

国家?

(3)“去年今日割台湾“与哪一条约有关系?该条约是在哪一战争后签订的?

(4)材料四是中的“庚子赔款”源于哪次侵华战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条款中的哪条内容最能够体现清政

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忧患意识)

(5)综合上述材料回答,面对这段屈辱的历史,你有什么感想和看法?

30.辛亥革命实现了近代中国一次历史性巨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驱除鞋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同盟会革命纲领

(1)孙中山对材料一的内容在《民报》发刊词中作了怎样的概括?这一纲领的制定有何意义?

材料二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孙中山)实遵之,

以忠于国,为众服务。

——《大总统誓词》(1912年)

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

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孙中山遗嘱》(1925年)

(2)依据材料二,说出孙中山的革命目标有哪些?

材料三

《清朝宣统皇帝退位诏书》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出辛亥革命具有哪些历史意义?

(4)孙中山为了追求民族独立和民主自由作了哪些努力?请你至少列举三例史实。我们从他身上可以学到

哪些精神?

八年级历史•全解全析

12345678910

BAABDABACD

11121314151617181920

ADBCBACBCC

2122232325

BDDCD

1.B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来自异域的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急速地渗入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欧风美雨”

包含着凶暴的腥风血雨,也包含着润物无声的和风细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作者认为,鸦片战争以

来西方列强的侵略给虫国带来深重的灾难,但是也在客观上传播了西方文明,推动了中国社会的的近代化。

因此这段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鸦片战争后西方文明传入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B项正确;题干内容没有强调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或中国被卷入资本王义世界市场,排除AD项;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

开端,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C项。故选B。

2.A

【详解】

根据材料”列强的炮声惊醒了古老中华帝国的美梦,……一中国近代史开始了。“结合所学知识,1840年,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战败。1842年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鸦片战争后,

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A项正确;第二次鸦

片战争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排除B项;甲午中日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

度,排除C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D项。故选A项。

3.A

【详解】

根据材料“眼睁睁的看着这座万园之园化为灰烬”可知,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对圆明园火烧大肆抢

劫,之后又放火烧毁。A项正确;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虽然到了北京,但是没有火烧圆明园,排除B项;北

伐战争没有打到北京,排除C项;抗日战争中,日本在南京进行了大屠杀,排除D项。故选A项。

4.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中国被迫签订《天津条约》,西方国家取得内河航运的特权,因

此B符合题意;ACD时期均未涉及内河航运权的破坏,排除。故选B。

5.D

【详解】

根据材料“第1课鸦片战争、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鸦片

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伴随着

社会性质的变化,近代农民起义即太平天国运动也担负起反封建反殖民侵略的双重任务。由此可知,新编

《中国历史》第一单元的主题应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项正确: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

代化的第一步,材料未涉及近代化,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资产阶级革命,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新民主

主义革命,排除C项。故选D项。

6.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天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天朝田亩制度》,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但是《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是不可以实现的,实际上也没

实行,A项正确;《资政新篇》是洪仁开提出的项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主

张,但是由于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资政新篇》未能付诸实践,排除B项;“耕者有其田”政策得到实施,

没有成为空想,排除C项;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根据土地改

革路线和《中国土地改革大纲》规定,各个解放区先后开始了土地改革运动,排除D项。故选A项。

7.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京师同文馆培养了近代外交、军事和科技人才;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模式;传播了科学

技术,C项正确;A项不全面,排除A项;传播西方民主思想的是新文化运动,④错误。排除CD项。故

选B项。

8.A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是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晚清洋务派所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

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挽救清朝统治的自救运动,主要内容包括创办北洋水师等近代海军、创办近代军事、

民用企业以及派遣留学生、创办新式学堂等,A项正确:1898年发动的戊戌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

良运动,但迅速归于失败,变法措施基本被废除,排除B项;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民主

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和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排除C项;新文化运动开始于1915年,主要是一

场宣扬民主科学等进步思想的思想解放运动,排除D项。故选A项。

9.C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左图是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南京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都在东南沿海;右图是甲午中日战争

后,1895年4月李鸿章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根据近代两次侵华战争后开放的通

商口岸示意图,其变化反映了列强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C项正确;根据所学可知鸦

片战争开放5个通商口岸,以后逐步开放一系列通商口岸,并没有关停,因此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总数在

逐步增加,排除A项;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排除B项;《辛丑条约》

的签订标志清政府从“天朝上国”沦为“洋人的朝廷”,排除D项。

10.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马关条约》中规定,日本可以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体现了列强资本输出的要求,最有利

于列强对华经济扩张,D项正确:给予日本巨额赔款有利于日本经济的发展,但并不最有利于日本在华的

经济扩张,排除B项;开辟内河新航线、增开新的通商口岸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侵略要求,不属于资本

输出的要求,排除AC项。故选D项。

11.A

【详解】

《万国公报》是维新派创办的报刊,宣传维新派变法维新的主张,材料中的书籍反映了近代中国人了解西

方历史、法律、政治制度,学习西方科学知识的需求,说明当时的时代需求是学习西方,变法图强,故选A;

《万国公报》是维新派创办的报刊,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排除B;C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

除;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民主共和,排除D。

12.D

【详解】

根据题干“慈禧太后不顾一切地扼杀了一场旨在进行'现代化的尝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现代化尝试”是指

戊戌变法。戊戌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他们掌有实权,阻挠和破坏变法法令的贯彻,

最后,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搜捕维新人士,废除变法诏令,变法失败。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

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D正确;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他们的目的不

是反帝,排除B:戊戌变法失败,没有挽救民族危亡、实现富国强兵,排除AC。故选D。

13.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了《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反帝。这最

能体现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工具,B项正确;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排除A项;划东交巷

为使馆区、外务部为六部之首便利了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排除CD项。故选B项。

14.C

【详解】

题干的“战平发捻诸匪,厥功甚伟”称赞的是李鸿章镇压太平天国和北方的捻军起义。庚子事变指的是八

国联军侵华战争,李鸿章是签订《辛丑条约》的清政府代表之一,因此说“晚节不终”。“办洋务至精至

当”称赞的是李鸿章在洋务运动中的功绩。故C符合题意;林则徐领导了虎门销烟,排除A;严复与办洋务

无关,排除B;康有为领导了戊戌变法,排除D。故选C。

15.B

【详解】

依据题干材料信息“庸奴误国,涂(茶)毒苍生”可知,孙中山主张推翻清朝贵族统治;据材料“方今强

邻环列,虎视鹰瞬”可知,中国正遭受列强侵略,民族危机严重;据材料“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

将倾”可知,孙中山以救国救民为己任。而孙中山在材料中并没有提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目标,因此

对材料观点理解不正确的是B,B项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16.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太平天国运动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历史任务都是

为了反帝反封建。二者革命任务具有一致性。材料反映了孙中山对太平天国的肯定。A正确;二者前途是

不一样的,同盟会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太平天国是推翻清政府,建立封建农民政权,B错误;革命纲领

截然不同,一个是资产阶级纲领,一个是《天朝田亩制度》,强调的是农民的利益,C错误;太平天国运动

的革命主体是农民阶级。同盟会的革命主体是资产阶级。D错误。综上故选A。

17.C

【详解】

与“由于辫发一旦剪去,则短期内难以再蓄,不像服饰可以轻易变换,因此民众对于剪辫的态度普遍迟

疑……”和所学知识可知,民众对于剪辫的态度普遍持迟疑,这反映了民众对辛亥革命前景的忧虑,担心

日后会遭到清政府的报复,C正确;题干反映的不是民众对蓄辫的十分喜爱,而是对于剪辫态度的迟疑,A

排除;民众对于剪辫的态度普遍迟疑,不是反映对清政府统治的不满或对生活方式难以适应,而是担心革

命未必能够推翻清王朝统治,BD排除。故选C。

18.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都发生在世界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清政府极端腐

败,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都为改变现状,救亡图存,而进行的艰难探索,B正确;维护封建统治的是

洋务运动,排除A;推行君主立宪的是戊戌变法,排除C;建立民主共和的是辛亥革命,排除D。故选B。

19.C

【详解】

根据材料“中华民国八年”可知,中华民国建国是在1912年,因此中华民国八年是1919年。C项正确;1912

年是中华民国元年,排除A项;1918年是中华民国七年,排除B项;1920年是中华民国九年,排除D项。

故选C项。

20.C

【详解】

根据题干“夫去一满洲之专制,转生出无数强盗之专制,其为毒之烈,较前尤甚可知,题干说明当时的中

国,清政府己经被推翻,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单是专制统治仍然存在,从根本上

说明当时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发生根本改变,C项正确;“成功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不是题干强

调的主旨,排除A项;题干没有涉及“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的内容,排除B项:没有对社会造成

正面影响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

21.B

【详解】

根据图示数据可知,农户和耕田面积在1914年到1918年大幅度减少,荒地面积增加,军费开支巨大。导

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和军阀纷争有关。北洋军阀的格局局面给中国带来巨大影响,破坏了中国社会经济

的发展,百姓流离失所,民不聊生,土地荒芜,B正确;1914年——1918年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

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排除A;二次革命发生在1913年,排除C;护国运动是辛亥革命后发动的反

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运动。不是导致表格中项目变化的主要原因,排除D。故选B。

22.D

【详解】

由图表可以看出,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结束中国两干多年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了中华民国。没有改变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袁世凯破坏民主共和,复辟帝制,袁世凯死后,

中国陷入政治动乱之中。因此图表反映的是民主发展之路艰辛曲折。故选D:ABC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

除。

23.D

【详解】

“自强求富”是洋务运动口号,“变法图强”是戊戌变法主张,“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指导思想,民主

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口号。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反映的是时代特征是中国近代

化的探索,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我国的社会性质,没有体先民族危机,排除AB;新民主主义革命时

期始于1919年五四运动,排除C项。故选D项。

24.C

【详解】

材料信息是,新文化使保守知识分子惊恐不安。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冲击了传统的伦理纲常,

因此保守知识分子视其为“洪水猛兽”、“异端邪说”,故C正确;材料没有强调新文化运动导致人民道

德败坏、放纵私欲和社会动乱不息,故ABD错误。

25.D

【详解】

根据材料“1920年5月1日,《新青年》纪念劳动节专刊出版。专刊发表了蔡元培‘劳工神圣’的题词、李大钊

的《‘五一'运动史》和陈独秀的《上海厚生妙厂湖南女工问题》的文章”可知,蔡元培、李大钊和陈独秀属

于知识分子,他们的文章关于劳工的,因此说明知识分子逐渐关注劳工问题,D项正确;1920年,中国共

产党还没有成立,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五四运动的结果,排除B项;劳工和妇女的地位没有改善,排

除C项。故选D项。

26.

(1)鸦片泛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白银大量外流直接威胁到清政府的财政;许多官员、士兵吸食鸦

片,不但严重摧残了他们的体质,更导致政治腐败和军队战斗力削弱。(任答2点以上)

(2)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3)虎门销烟;鸦片战争。不同意。

(4)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言之有理即可)

【详解】

(1)根据材料“我所畏者鸦片烟,杀人不记亿万千。君知炮打肢体裂,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君知火箭破

产业,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可知,鸦片输入带来的危害是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白银大量外流直接威胁

到清政府的财政;许多官员、士兵吸食鸦片,不但严重摧残了他们的体质,更导致政治腐败和军队战斗力

削弱。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道光帝派林则徐到广东查禁鸦片。1939

年,6月3日……林则徐命人在海滩高处,围起栅栏……待石灰将池水煮沸后,投下鸦片,鸦片就渐渐销毁。

这就是虎门销烟。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3)根据材料“1839年的这场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

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能轻易放过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39年,林

则徐领导了虎门销烟。虎门销烟给了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借口。英国发动战争的根本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

倾销原料,掠夺工业品。虎门销烟是英国发动战争的借口,即使没有虎门销烟,英国还是会议其他事件为

借口。因此没有这场“运动”就没有这场“战争”,说法错误。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中,清政府战败投降,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

27.(1)外国竞争对本国生产的破坏,国家行政机关的腐化,农民负担沉重。

(2)有田同耕的土地政策

(3)不同意;这个观点片面的,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农民阶级本身的局限性。

【详解】

(1)依据材料一“中国在1842年战争失败后被迫付给英国的赔款”“外国竞争对本国生产的破坏……这

一切造成两个后果;旧税捐更难负担,此外又加上了新税捐。”反映的了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鸦片

战争的赔款、税捐使农民负担沉重;还有外国竞争对本国生产的破坏;结合课本所学,国家行政机关的腐

化,统治阶级统治腐朽,加重了统治阶级与劳动群众之间的矛盾,农民反抗斗争不断。

(2)依据材料二“……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结合课本所学可知,1853年太平天国攻占南京,把南京

改为天京,作为都城。定都天京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实行有田同耕的土地政策。

(3)依据材料三“现在说到我朝祸害之源,即洋人助妖之事,……”结合课本所学可知,“洋人助妖”指

的是列强和清政府公开勾结成立洋枪队,镇压太平军。反映了清政府和洋枪队一起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由

此可知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农民阶级本身的局限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