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模块1第1编中国古代史第1讲家国同构-中国古代的国家制度体系点向三古代地方行政体制的沿革教师用书_第1页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模块1第1编中国古代史第1讲家国同构-中国古代的国家制度体系点向三古代地方行政体制的沿革教师用书_第2页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模块1第1编中国古代史第1讲家国同构-中国古代的国家制度体系点向三古代地方行政体制的沿革教师用书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点向三古代地方行政体制的沿革核心价值引领基层稳,国家安,地方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关乎党长期执政、国家长治久安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习近平同志强调,政府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丝毫不能放松。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强调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我们要按照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的部署,着力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必备知识贯通主干整合时期地方行政体制基层组织周朝实行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崩溃——秦朝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奠定了中国古代统一王朝的基础,促使贵族政治转变为官僚政治秦汉时期县下设乡、里,后代基本沿袭乡里制度汉朝汉初实行郡县与分封并行制,后导致七国叛乱;汉武帝时颁行“推恩令”,加强了中央集权;东汉晚期,“州”变为一级行政机构,形成州、郡、县三级制隋唐隋朝实行州、县二级制;唐朝把全国划分为10道(后增至15道),作为中央派出的监察机构;唐中期后,朝廷在地方设节度使,后形成藩镇割据势力,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唐朝以百户为里,五里为乡,城内设坊,郊外设村,设里正、坊正、村正宋朝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并设通判负责监督;将兵权收归中央;地方赋税除小部分留作地方开支外,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改道为路,又将隋唐时期作为军事管理机构的府变为一级行政区划,从而形成路、府(州)、县三级制元朝实行行省制度,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行省下设路、府、州、县,形成多级行政制度明清明初,废行省,设三司;明清时期,形成省、府、县三级行政制度实行里甲制,设甲首、里长重难突破1.中国古代加强中央集权的四种方式纵向收权:对地方进行分级管理,层层控制;将地方权力收归中央。横向分权:分割地方权力,相互制约。加强对地方官的监察:对地方主要长官规定任期并须籍贯回避。采用犬牙交错的地方行政区划原则:秦汉以来,地方行政区划一般是依山川形势的自然界限或历史传统等来确定。从元代开始,行政区划主要以中央军事控制为目的,不惜打破自然地理界限以及区域经济联系,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和以北制南的统治格局。2.地方管理体制演变的特点动态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演变,变革是绝对的,稳定则是相对的。经济差异:一般说来,经济发展较为发达地区,其行政区划的地位较高,设置也比较密集,经济落后地区则相反。下稳上动: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区划受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博弈,处于震荡变化之中,而“县”一级行政区则具有稳定性。由高到低:愈早设置的行政区划单位,随着时代的发展,有地位愈低的发展趋势。如州由东汉晚期的一级行政区到唐演变为二级行政区。由虚入实:古代高层政区很多由非行政区,即监察区或军区演变而来,政区长官由中央官员演变而来,如宋代的路、明代的巡抚等。3.中央与地方关系演变的启示中央与地方关系从根本上说,是以集权与分权划分为中心的物质利益基础上的社会政治组织——国家的一种政治关系。历史证明权力过于集中或过于分散都无助于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职能的有效发挥,要达到权力的有效平衡,最主要的是合理分配中央和地方的权力,形成一种职权明确、权责统一、协调制衡的新模式,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的积极性。4.中国古代基层治理的主要特点宗族势力强大,皇权与族权相结合:中国社会是一个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发展而来的社会,因此乡村治理表现出皇权与族权相结合的特点,宗族内互助性非常强。由于宗族的稳定与社会秩序的安定相一致,因此,宗族势力往往得到皇权的认可,乡官里吏在催征钱粮时往往需要族长的配合,有时则表现为宗族家长直接担任乡官里吏,使行政组织与宗族组织合而为一。忠孝治理乡村: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结构首要的特征是“家国同构”,家庭成了国家的缩影,国家成了家庭的放大。而家国意识反映在乡村政治文化中,就是忠孝治村。忠和孝作为两个重要的价值观,维系了乡村的政治秩序。乡绅有限自治:政府在乡村选择的管理者,主要是有德行的长者、有名望的乡绅、有财产的地主等,这些人往往都读过书,在知识、智力和财富上占有优势。能够解释乡规民约,用道德感召力维持乡村的秩序。乡绅的身份是双重的:作为国家的代理人,他们要帮助国家做事;而作为乡村的代表,他们又需要维护村民的共同利益。典题实达素养(2023·新课标卷)汉武帝时设置十三州部,州部可以推举秀才。东汉,“州里”“州闾”“州党”等语汇逐渐行用,意为同乡,州刺史被尊称为“使君”。东汉后期,以州为中心的地域观念逐渐形成,这在当时(B)A.推动了察举制度的形成B.不利于统一国家的巩固C.有利于抑制豪强的势力D.强化了监察制度的效力【解析】东汉后期由于中央朝廷的持续衰弱,原本的“十三州”监察区开始正式成为行政区划,而其行政长官虽名义上仍由皇帝任免,但实际上已经脱离朝廷掌控,州刺史和州牧权力大增,对郡、县两级管理拥有绝对的管辖权。所以东汉后期,以州为中心的地域观念逐渐形成,不利于统一国家的巩固,B项正确;察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