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_第1页
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_第2页
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_第3页
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_第4页
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请判断下列诗句所用的修辞手法。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废池乔木,犹厌言兵。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反问对偶比拟互文比喻、夸张双关导入新课赏析古诗表达技巧修辞手法(1)比喻比喻:也叫“譬喻”“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喻另一事物。比喻的结构,一般应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方的事物)、喻体(用来打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联系本体和喻体的词语,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比喻的关键:①甲和乙必须是两种不同类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②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一、熟悉古诗常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1.描绘类(生动形象):知识点拨

分类本体比喻词喻体例句明喻暗喻隐喻借喻博喻有有无像、好像、仿佛、犹如、似、若是、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无有有有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用几个喻体从不同角度反复设喻去说明一个本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长洪斗落生跳波,轻舟南下如投梭。水师绝叫凫雁起,乱石一线争磋磨。有如兔走鹰隼落,骏马下注千丈坡。断弦离柱箭脱手,飞电过隙珠翻行。(2)比拟比拟拟人拟物把物当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情感、意志、动作等把人当物来写,使人具有物的动作或情态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比拟,又名比体,是把一个事物当作另外一个事物来描述、说明。比拟的辞格是将人比作物、将物比作人,或将甲物化为乙物。(3)借代借代是一种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方法。被替代的叫“本体”,替代的叫“借体”,“本体”不出现,用“借体”来代替。如“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绿”代替叶,“红”代替花,形象地写出了雨后叶子因水份充足而茂盛肥大,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谢稀少的状态。借体本体借体本体借体本体尺素樯橹青衫双鲤天狼鸟、兔干戈楼兰社稷、轩辕汉柳营布衣渔樵山村黄发吴钩钟鼓馔玉巾帼书信战争书信唐隐逸生活宝刀船入侵异族

边境之敌军营隐居权贵利禄下级官吏时光古诗中常见的借代物国家百姓老人妇女借体本体借体本体借体本体桑梓黔首杏坛须眉南冠杏林桑麻汗青缙绅庙堂阡陌纨绔桃李丝竹杜康手足烽火北辰家乡男子农事朝廷学生兄弟平民囚犯史书田野音乐教育界中医学界做官的人富家子弟酒帝王战争(4)夸张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故意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加以扩大、缩小或超前描述的一种修辞手法。夸张普通类扩大夸张缩小夸张超前类超前夸张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5)通感通感又叫“移觉”,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听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式。如“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诗人由笛声想到梅花,由听觉诉诸视觉,通感交织,描绘出与冷落的心境相吻合的苍凉景色,从而有力地烘托了去国怀乡的悲愁情绪。作用:通感技巧的运用,能突破语言的局限,丰富表情达意的审美情趣,起到增强文采的艺术效果。2.结构类(和谐音韵、强调突出、充沛感情):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修辞手法。如: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排比不但内容集中,节奏鲜明,可增强气势,还能表达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1)排比(2)对偶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一种修辞手法。形式上工对宽对字数、词性、结构、平仄、用字等严格按对仗要求。基本符合对仗要求,但某些方面稍有出入,即形式要求稍宽松一点。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明月清风非俗物,轻裘肥马谢儿曹。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内容上正对从两个角度、两个侧面说明同一事理,表示相似、相关的关系。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上下句表示一般的相反关系或矛盾对立关系。反对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串对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上下句在意义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也叫“流水对”。(3)反复反复是有意地重复同一词语或句子以强调某个意思或抒发某种感情的修辞格。它能起强调作用,加深印象;加强节奏感,增强旋律美。反复连续反复间隔反复接连重复相同的词语或句子,中间没有其他词语间隔。重复运用词语或句子,中间间隔其他词语或句子。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4)顶真顶真连珠法连环体三后在天,王配于京。王配于京,世德作求。永言配命,成王之孚。成王之孚,下土之式。顶真(顶针),亦称联珠、蝉联,是指上句的结尾与下句的开头使用相同的字或词,用以修饰两句子的声韵的方法。指句与句之间的顶真。指段与段之间的顶真。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设问常用于表示强调作用。为了强调某部分内容,故意先提出问题,明知故问,自问自答。如:飘飘何所以,天地一沙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作用:正确运用设问,能引人注意,启发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突出某些内容,使文章起波澜,有变化。3.语气类(增强语气、强化感情、引发思考):(1)设问(2)反问反问反问也叫反诘、诘问。是一种无疑而问,明知故问的修辞手法。它只问不答,把要表达的确定意思包含在问句里。否定句用反问语气说出来就表达肯定的内容,肯定句用反问语气说出来就表达否定的内容。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作用:反问可以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章的气势和说服力,为文章奠定一种激昂的感情基调。肯定形式表示否定意思否定形式表示肯定意思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或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两种意思,言在此而意在彼,这一种修辞手法叫做双关。①谐音双关:指利用词的同音,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如:李商隐《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思”与“丝”谐音,“思方尽”表现思念之深、之极。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表面上是晴天的晴,内含感情的“情”。4.语义类(使语言简练、含蓄、风趣):(1)双关②语义双关:指利用词的多义,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如:《红楼梦》中“将那三春看破,桃红柳绿待如何”,“三春”表面指暮春,内含元春、迎春、探春三人的境遇。如:于谦《石灰吟》“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里的“清白”不仅指石灰的颜色,也暗指清白的品德。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它是指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如杜牧《泊秦淮》中“烟笼寒水月笼沙”,我们应理解为:烟雾笼罩着寒水也笼罩着沙,月光笼罩着沙也笼罩着寒水。互文分为以下四种形式:(2)互文互文单句对句隔句排句烟笼寒水月笼沙。秦时明月汉时关。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1.写出下列各句中运用的修辞手法。①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②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③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④南国烽烟正十年。⑤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⑦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⑧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比喻双关互文借代夸张对偶设问、借代夸张二、学以致用⑨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⑩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⑪船上看山走如马,倏乎过去数百群。⑫莲子心中苦,梨儿腹内酸。⑬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⑭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⑮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⑯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互文拟人比喻双关排比、互文拟人反问拟人2.下列熟语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

)A.人为刀俎,我为鱼肉B.人皆可以为尧舜C.化干戈为玉帛

D.情人眼里出西施3.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拟手法的一项是(

)A.东风便试新刀尺,万叶千花一手裁。

B.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C.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D.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AB三、简答题规范答题1.作者是使用何种修辞手法来表现思想感情的,请结合原诗作具体分析。移家别湖上亭唐·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别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诗人主要使用拟人手法,在诗人眼中,柳条、藤蔓和黄莺都具有人的情感,对他的离去也是依依不舍,诗人以此来表达依依难舍之情。2.(2016·高考山东卷)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双调】水仙子·舟中孙周卿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片。推开篷雪满天。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一笑琅然。比拟。用“争先”“鏖战”把“诗豪”“风”和“雪”拟人化,“诗和雪缴缠”,用“缴缠”将“诗”拟物,把抽象的“诗”具象化,生动形象地描写风雪交加的壮美,表现作者迸发的诗情。排比。“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构成排比句,既写出了风雪的劲猛,又描写了作者的诗情与风雪难分难解的关系,表现了作者啸傲孤独与风雪的豪迈气概。注意事项结合诗句中的关键词语,准确指出修辞手法。规范答题思路,找出答题方法。首先要回答出这首诗或词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其次分析这种手法的运用所达到的艺术效果,同时结合诗歌的主旨分析诗人的感情。欣赏诗歌不能离开诗歌整体,答题必须紧扣作者的情感态度。有些诗歌本身蕴含着作者非常复杂的思想情感,鉴赏时要在分析修辞手法的基础上加以点明。明手法+细分析+析感情课堂小结手法效果比喻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烦冗为简洁。夸张突出特征,强化感情;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拟人化物为人,亲切自然;生动活泼,具体形象。对偶结构对称,形式整齐;节奏鲜明,音节和谐;高度概括,富有表现力。排比结构紧凑,文意贯通;增强文章的气势,增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