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硅薄膜及其钝化_第1页
二氧化硅薄膜及其钝化_第2页
二氧化硅薄膜及其钝化_第3页
二氧化硅薄膜及其钝化_第4页
二氧化硅薄膜及其钝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液相法沉积法制备的二氧化硅薄膜及其钝化性能报告人:王志刚学号:14722075

2014-10-21材料制备方法-功能薄膜1

目录结论

4结果与讨论

3实验过程2引言

12引言3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目前是居主导地位的光伏器件,在生产和应用总量中占首位,并将向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的方向发展。

晶体硅材料表面的质量对太阳能电池的转化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晶硅材料的表面缺陷密度很高,存在大量的悬挂键、杂质和断键等,成为载流子的复合中心,导致硅片表面的少子寿命大大降低,因此需要对硅片进行表面钝化,以减少载流子复合。一般而言,通过采用热氧化SiO2生长工艺(≧900℃)可以对晶体硅表面进行有效钝化,抑制载流子在表面的复合。引言4

悬挂键:一般晶体因晶格在表面处突然终止,在表面的最外层的每个原子将有一个未配对的电子,即有一个未饱和的键,这个键称为悬挂键。引言5

少子寿命:太阳能电池光电流是光激发产生非平衡载流子,并在pn结作用下流动产生的。载流子的复合会使光电流减少,少子寿命越小光电流越小。同时少子寿命减小,增加漏电流从而使开路电压减小。总之,少子寿命越小,电池效率越低。由于非平衡少子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通常所说的非平衡载流子是指非平衡少数载流子。引言

但是硅片中体少子寿命对高温工艺的敏感性非常高,尤其是对于多晶硅片,900℃以上的热氧化工艺通常可导致体少子寿命的明显衰退。

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生长SiNx薄膜,具有低温、低成本等优点,因此SiNx钝化成为晶硅电池表面的主要钝化工艺,但是SiNx/Si界面晶格失配严重,其钝化性能不如SiO2/Si。

液相沉积具有沉积温度低(30~50℃)、选择性生长、沉积速率快、无需真空环境、设备简单、薄膜质量好等优点。6

目录实验过程2引言

17实验过程8硅片表面预处理配置溶液液相沉积二氧化硅薄膜实验过程

实验所用衬底面积为125cm×125cm厚度为(20±10)µm、电阻率为1~3Ω·cm的P型单晶硅片。

硅片表面预处理:将硅片在4%HF溶液中浸泡5min,然后去离子水中浸泡1h,硅表面状态为Si-OH。配置溶液:量取适量的分析纯氟硅酸(H4SiO4)溶液,其浓度为30%~40%,然后加入高纯硅酸(H4SiO4)粉末(>99.99%)至溶液饱和,判断溶液饱和的标志是往里加入过氧化氢时,溶液会显示橙黄色。将上述溶液磁力搅拌20min,溶液温度调节为40℃,把预处理好的硅片放入溶液中进行液相沉积二氧化硅薄膜。9实验过程-实验仪器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JEOLJSM-7001F)对薄膜的微观形貌进行观察。采用德国BRUKER公司的Ver-tex70V型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R)测定SiO2薄膜的官能团结构。利用ThermoScientific公司的ESCALab250型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对薄膜成分进行分析,激发源为单色化AlKαX射线,功率为150W,分析时的基础真空度约为6.5×10-8Pa,结合能用烷基碳或污染碳的Cls峰(284.8eV)校正。少数载流子寿命由微波光电导衰减(µ-PCD)测试,利用Semilab公司生产的WT-2000型µ-PCD仪对样品进行少子寿命测量,测量时采用波长为904nm、脉冲宽度200ns的激光激发光生载流子,每个脉冲产生的载流子数为120×1011。

10实验过程-实验仪器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R)原理:用一定频率的红外线聚焦照射被分析的试样,如果分子中某个基团的振动频率与照射红外线相同就会产生共振,这个基团就吸收一定频率的红外线,把分子吸收的红外线的情况用仪器记录下来,便能得到全面反映试样成份特征的光谱,从而推测化合物的类型和结构。11实验过程-实验仪器WT-2000型µ-PCD仪原理:使用波长为904nm的激光激发硅片产生电子-空穴对,导致样品电导率的增加,当撤去外界光注入时,电导率随时间指数衰减,这一趋势间接反映了少数载流子数量的衰减趋势。通过微波(频率为10.225GHz)探测硅片电导率随时间的变化就可以得到少数载流子的寿命。

12

目录结果与讨论

3实验过程2引言

113结果与讨论-薄膜的微观组织14

沉积后薄膜的微观形貌如图1所示,可以看到液相沉积获得的二氧化硅薄膜比较致密平整,均匀地覆盖在硅表面。

300℃温度下快速热退火5min后薄膜的表面形貌见图1(c),经过退火处理后二氧化硅薄膜表面变得更平整、更致密。图1液相沉积SiO2薄膜的扫描电镜照片。(a)沉积态薄膜表面;(b)沉积态薄膜界面;(c)退火态薄膜表面。结果与讨论-薄膜的成分结构15

图2为液相沉积SiO2薄膜的光电子能谱谱图,可以看到液相沉积生长的薄膜中主要含有Si、O、F和C元素,其中C元素为校正元素。结果与讨论-薄膜的成分结构16图3Si2p和Ols的高分辨光电子能谱

图3中,Si2p的峰位于103.6eV结合能处,从99eV(Si)到103.6eV(SiO2)之间没有其它的峰位出现,

说明Si元素是以SiO2的形式存在于薄膜之中,并且峰形单一平滑,表明利用液相沉积法能在Si基底上制备质量良好的SiO2薄膜;Ols的峰位于533.04eV结合能处,并且峰的形状非常对称,说明形成的氧化物薄膜具有非常高的化学纯度。结果与讨论-薄膜的成分结构17

图4中,1103,815,463cm-1等处的峰值分别代表Si-O-Si的非对称振动吸收峰、对称振动吸收峰、摇摆振动吸收峰,而且如此强的振动吸收峰说明所生成的SiO2网络排布规则,具有很好的化学稳定性。位于938cm-1处的Si-F振动吸收峰来源于在薄膜生长过程溶液中的部分F离子以Si-F-Si的形式停留在薄膜中。对于622、746、1270cm-1所对应的Si-Si、Si-C、Si-CH3均来源于硅衬底。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3330~3750cm-1处并没有观察到OH振动吸收峰,说明液相沉积生长的薄膜中不含水分子,薄膜生长有序,质量较好。结果与讨论-薄膜的性能研究18

图5是多晶硅制绒和液相沉积二氧化硅薄膜后的反射光谱,可以看到,在可见光波段,液相沉积二氧化硅薄膜后的硅片的反射率大大降低。图5

多晶硅制绒和液相沉积二氧化硅薄膜后的反射光谱结果与讨论-薄膜的性能研究19

液相沉积二氧化硅的减反射效果可用加权平均反射率Ra表示:

其中R(λ)为整体的反射率,N(λ)为标准太阳光谱AM1.5G、1000W/cm2射光子通量。经过计算得到,300~1000nm波段范围内,液相沉积二氧化硅薄膜后的加权平均反射率分别为10.88%,远低于酸制绒硅片的28.87%。

结果与讨论-薄膜的性能研究20

WT2000测试的少子寿命是硅片的有效少子寿命,衡量的是体少子复合和表面少子复合速度的综合值。为了提取出表面少子复合信息,可以通过如下公式进行计算:

其中τeff代表有效少子寿命,τbulk代表体少子寿命,Seff是表面少子复合速度,W是硅片厚度。为了更直接反映二氧化硅的表面钝化效果,我们将通过此公式把有效少子寿命换算成表面复合速度进行表征。结果与讨论-薄膜的性能研究21图6退火温度与时间对表面符合速率的影响

退火温度与退火时间对液相沉积SiO2薄膜钝化性能的影响见图6。

随退火温度的升高,表面复合速度下降,薄膜钝化效果变好。

高于300℃,继续升高退火温度反而使钝化特性变差。

退火温度为300℃时,随着退火时间的增加,表面复合速度先下降,至退火时间为300s时达到最低,随后随着退火时间的增加,表面复合速度又呈增加趋势。与未沉积薄膜的硅片相比,表面复合速度由6923cm/s降低至2830cm/s。

目录结论

4结果与讨论

3实验过程2引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