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期末复习资料_第1页
中国古代史期末复习资料_第2页
中国古代史期末复习资料_第3页
中国古代史期末复习资料_第4页
中国古代史期末复习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实用文档第十章隋唐一.名词解释1.大索貌阅:隋初,农民隐漏户口、诈老诈小的现象极为严重,直接影响到国家财政收入和对劳动力的控制。为了查实应纳税和负担徭役的人口,隋文帝于开皇五年(585年)下令州县官吏"大索貌阅",即按户籍上登记的年龄和本人体貌进行核对,检查是否谎报年龄,诈老诈小。如有不实,保长等要办罪。通过检查,大量隐漏户口被查出,增加了政府控制的人口和赋税收入。2.输籍定样:输籍定样,又称"输籍法",是中国隋朝制定各户等级和纳税标准的办法。政府利用这一手段搜括隐藏户口,以防止人民逃税和抑制士族、豪强占有劳动人口,从而确保政府收入,加强中央集权。开皇五年(公元585年)隋文帝采纳高颎建议,规定每年正月五日,县令出查,令百姓五党或三党为一团,根据标准定户等上下,重新规定应纳税额,以防止人民逃税和抑制豪强地主占有劳动人口,造成税负不合理现象。5.隋朝的均田制:公元528年(开皇二年),隋文帝杨坚颁布均田令。隋文帝建国之初,在北齐、北周均田的基础上,继续实行均田制。当年,隋文帝颁布均田令,规定:成年男丁每人受露田80亩,种植五谷,再受永业田20亩;妇人每人受露田40亩,不给永业田;奴婢受田同如常人。永业田不须归还,露田在耕田者死后要归还国家。二.简答题1.隋朝建立的条件1)魏晋南北朝后期,各民族共同生活,互相融合,南北统一条件成熟2)北方农业恢复和发展,为隋的统一奠定了经济基础3)隋文帝加强军队建设,做好了统一战争的准备4)陈朝的群臣生活腐化,政治腐败,军队纪律松弛,不堪一击根本原因:分久必合,人民厌倦四分五裂多战乱的现状,盼望结束战乱分裂。2.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改革官制三省六部制:内史省是决策机关,负责草拟和发布皇帝的诏令;门下省是审议机关,负责审核政令,驳正违失,尚书省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负责贯彻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地方官制:隋代省并州县,减少冗官人数,不但节省了开支,而且还间接减轻了人民的负担;官吏任用:隋代规定,地方大小官吏均由吏部任命。

二、科举制度(选官制度)开皇十八年(598年)开“两科”取士,大业年间开“进士科”,进士科的创制标志着科举制度的开始。改定刑律《开皇律》(开皇三年583年):针对北周刑法繁杂苛酷的弊端,开皇元年命在北魏、北齐旧律的基础上改定新律。改革府兵制(开皇十年590年):改西魏北周的职业兵制为全兵皆农、兵农合一的体制。隋末农民起义及其影响隋炀帝的暴政和社会矛盾的激化导致了隋末农民起义,起义之所以首先爆发于山东,是因为山东地区是隋朝最重要的经济区,具备人力、经济条件,而且它是征发高丽的前沿阵地,提供的力役供费最重以及水灾的发生。起义推翻了腐朽的隋王朝,解脱了隋政权暴政所加在广大人民身上的沉重枷锁。它还使新建的李唐王朝,不得不重新考虑调整统治政策,从某种意义说,唐太宗时的“贞观之治”,是隋末农民战争打击了封建统治的结果。隋末农民大起义,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地主阶级,尤其是又一次横扫了腐朽的士族势力。隋末农民军还打击了寺院地主,史称“寰中法侣,尽婴涂地之灾”。通过隋末农民战争,奴婢身份得到了进一步的解放。唐朝租佃制的发展,也说明了通过隋末农民起义,部分农民也多少改变了依附关系。第十一章唐朝名词解释.开元之治:是唐玄宗(李隆基)统治前期所出现的盛世。唐玄宗治国初期,以开元作为年号,那时玄宗励精图治,并且任用贤能,发展经济,提倡文教,使得天下大治,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史称“开元盛世”共29年。2.唐太宗:唐太宗李世民,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去雁门关营救隋炀帝。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官居尚书令、右武候大将军,受封为秦国公,后晋封为秦王,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隋唐科举:科举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具有分科考试,取士权归于中央所有,允许自由报考(即"怀牒谱自荐于州县",与察举制的"他荐"相区别)和主要以成绩定取舍三个显著的特点。科举制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1300年。朋党之争:指封建士大夫为争权夺利,排斥异己而结合起来的集团之间的互相斗争。影响最大的发生在唐代后期长达四十余年的"牛李党争"。4.藩镇割据:藩镇割据通常指的是唐朝安史之乱以后,外地将领拥兵自重,在军事、财政、人事藩方面不受中央政府控制的局面,一直持续百多年直至唐朝灭亡。其发生是由于唐朝在安史之乱后添了许多节度使,而节度使管辖的地区称为"藩镇",唐朝中央政府本以为,可以通过藩镇来平定一些叛乱,不料藩镇就是导致唐朝混乱乃至灭亡的总根源。而藩镇割据基本上是安史之乱的延续;唐亡以后出现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也是藩镇割据的延续。藩镇割据的问题对唐代、五代乃至北宋都产生重大影响。黄巢大起义:黄巢起义指的是乾符五年至中和四年由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是王仙芝起义的后续。也是唐末民变中,历时最久,遍及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场农民起义。黄巢之乱祸延大唐半壁江山,导致唐末国力大衰。简述题武则天在位期间治理国家的措施奖励农桑,轻徭薄赋武则天汲取唐太宗治国必须安民的经验,比较重视发展农业生产。2)广听劝谏,赏罚并举武则天是一个广听劝谏的皇帝,能广泛倾听各种不同类型人的意见,然后判断是非、择善而从之。3)武则天以制壮马的方法驾驭天下,即以严刑来控制仕途,发现不称职的官吏,便革免或杀戮。4)打破门阀,破格举才在用人方面,武则天打破“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门阀专制,不以等级、门第、资历为标准。2.安史之乱的原因及影响原因(1.)设立藩镇、边兵过重:(2)相邻民族经济发展差距过大,会使经济条件较低者为物质享受所引诱,向经济发达地区施行掠夺与侵略(安禄山是被当时中国繁荣景象所引诱,才发动了叛乱):(3)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唐朝经济,虽然表面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但盛世背后,己潜伏着深刻的经济危机(4)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宰相与寒族、胡人之间的矛盾激化●安禄山与太子的矛盾(5)民族矛盾唐朝虽属开放型的封建王朝,但在大汉族主义的传统影响下,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6)玄宗腐朽统治。玄宗享有太平之世日久,以为天下太平,从此万世无忧,“宴安骄侈”就代替了“励精图治”。(迷恋杨贵妃)影响:(一)政治方面1.藩镇割据——安史余党,讨贼有功之将领等,唐室各授以镇帅,各拥兵割地。唐室不能制,形成日后藩镇割据之祸。2.边患严重——安史叛时,朝廷抽调西北兵平乱,於是边州无备。吐蕃乘虚而略取河西,陇右之地,威胁西京;又联合南诏,诠窥西南。东北之契丹又乘虚进入塞内,至令唐室有后顾之忧,终至一蹶不振。3.宦官擅政——宦官乘安史之乱,得以掌握禁军,左右朝政,又与大臣互相勾结,排斥异己,终酿成宦官之祸及朋党之争。(二)经济方面:1.物资短缺——安史之乱,地方残破,物资短缺,造成物价飞涨现象,例如米价比开元时高涨三百多倍,斗米万钱。且回纥恃助唐平乱有功,缴索岁帛二万匹,由是中央经济日渐枯竭。2.增加税收——安史之乱,人民流散,户籍散佚不少,使「租庸调制」遭受严重破坏,国库岁入大减,因而另立名目,徵收其他税项,以资弥补,致影响民生。(三)社会方面1.北方人口锐减——安史之乱,祸延今之河北、河南、山西、陕西、山东、安徽各省叛军所过,人民不死於兵祸,则流亡他地,数百里内无人烟,出现土地荒芜,人口锐减的现象。2.政治、经济、文化重心南移——黄河流域,经九年战争,社会战火摧残,破坏不已,使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重心,加速向南迁移。唐朝的科技成就和哲学成就(填空)科技:①赵州桥:②雕版印刷术:③僧一行测量子午线:④唐朝医学方面的成就:孙思邈:《千金要方》哲学:a.朴素唯物主义和无神论思想:吕才、李华、柳宗元、刘禹锡等b.韩愈、李翱的唯心主义思想唐对朝鲜和日本的关系(填空)(一)朝鲜1).唐和朝鲜半岛的军事关系;2).新罗与唐朝的经济交往与到唐朝的留学生;3).唐朝文化对新罗的影响:天文、历法、医学;政治、科举制度;文学作品、文字、雕版印刷术;茶叶。4).新罗文化对唐朝的影响:高丽乐(二)日本1).日本的遣唐使;2).日本的留学生(阿倍仲麻吕);3).中日僧人来往(空海、鉴真);4).唐文化对日本的影响:政治方面:大化革新:唐朝的均田制和租庸调制→班田收授法和租庸调制,仿效唐朝官制从中央到地方进行改革,隋唐律令→《大宝律令》;教育方面:设置大学,典药寮、阴阳寮;设博士、助教教学;教学内容与唐大体一样;语言文字;④文学;⑤艺术方面;⑥科学技术与生活习俗方面。第十二章宋辽夏金名词解释耶律阿保机:(872-926),出身于迭剌部世里(耶律)家族,迭剌部是契丹八部中最强大的一个部,而世里(耶律)家族在遥辇氏时期的地位、权势仅此于遥辇氏家族,从阿保机的七世祖起便充当了负责军事的首领“夷离堇”。阿保机于唐天复元年(901年),继承了这个职位后,率领军马四出征讨,北击室韦,东北伐女真,西南破奚,南掠河北、河东,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到唐天祐四年(907)年,八部酋长罢免了软弱的遥辇氏痕德堇可汗,改选耶律阿保机为可汗。澶渊之盟:宋真宗抵达澶州后,虽鼓舞了宋朝军队的士气,但他急于议和,于是与辽朝签订了屈辱的“澶渊之盟”。和约规定:宋辽约为兄弟之国,两国以白沟河为界,宋岁输辽银10万两,绢20万匹,称为“岁币”。3.庆历新政。在积贫积弱,内忧外患日益严重的形势下,北宋统治集团中的一些人开始意识到不能再照老样子继续统治,他们认为有必要革新政治以摆脱社会危机。早在真宗朝初年,著名政治家和文学家、北宋改革运动的先驱王禹偁就针砭时弊,上疏要求“改辙更张,因时立法”。他的建议虽没有被最高统治者采纳,但后来为范仲淹等人继承。4.猛安谋克:猛安谋克是女真人在氏族社会末期的部落组织,阿骨打加以发展,使它同时也成了一部分较早归附金朝的奚人和契丹人的社会基层组织。猛安谋克制度规定,以三百户为一谋克,十谋克为一猛安。猛安谋克是一种兵民合一的组织,凡猛安谋克户,平时从事“畋渔射猎”等生产活动,战时则自带盔甲,以猛安谋克为单位,编成军队,应征出战。这样不仅能节约财政开支,而且能保证有较强的战斗力。5.绍兴和议:兀术在绍兴十一年(1411年)正月亲率铁骑十多万渡淮南下,攻占许多城市,直逼长江,结果被宋将打败。岳飞,韩世忠派兵来援,金兵渡淮北去,宋军停止追击,双方实际上仍保持以淮河为界。十一月,南宋与金签订合约,其主要内容是:一,宋向金称臣,“世世孙孙,谨守臣节”;二,宋金疆界,东以淮河中流,西以大散关(陕西宝鸡西南)为界。宋割唐(河南唐河),邓(邓县)两州及商(陕西商县),秦(甘肃天水)两州之半予金;三,宋岁贡银25万两,绢25万匹。6.两宋史学:两宋时期史学研究的成就,远远超过前代:史学著作大量出现,特别是大型通史和当代史的编修,取得了尤为显著的效果;同时在史学领域里出现了新的历史编纂体裁——纪事本末体和纲目体,而且开辟了金石学这个新园地,把历史研究的范围,从古典文献扩大到古金石器物。二.简答题1.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首先,在地方削减州郡(府,州,军,监)一级长官的权力,不许他们兼任一个州郡以上的职务;)其次,在中央分割宰相,(“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权力;)第三,禁军不再设置最高统帅,罢去殿前都点检、副都捡点及侍卫马步军正副都指挥使的职位,而且把禁军两司(殿前司和侍卫马步军司)分为三衙(又称三司),即殿前司与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鼎足而立;)第四,北宋统治者按照“守内虚外”的政策进行军事部署;)第五,发展了唐以来的科举制度,严格考试程式,扩大取士名额,提高登第士人的待遇,广泛吸收知识分子参加政权;2.西夏元昊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首先,在中央设立中书省、枢密院、三司使司和御史台,分掌行政,军事,财政和监察;)其次,在地方设立州郡和番落两套不同的行政机构,州郡原为汉地,由中央直接派遣官吏进行治理,番落为原党项人聚居的广大地区,仍根据传统习惯进行松散治理;)第三,对军事制度进行改革,一方面继续保持部落兵制,但同时加强对部落兵的控制。文泊建设:元昊和大臣野利仁荣等一起,模仿汉字创造西夏文字(番书),宣布为“国书”,下令境内都用这种文字记事,并大量翻译汉文典籍。5.北宋佃户身份发生变化的表现。)合种就是佃客用自己耕牛或地主耕牛耕种地主的土地)承佃就是佃客向地主租种土地,一般交纳定额租,地租额多在五成以上)佃客对地主人身依附关系的强弱的方向发展,佃客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离开原地主而佃种别的地主的土地。同时,佃客在购买少量土地之后,可以自立户名,成为封建国家的税户。)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十一月,朝廷诏书规定江淮,两浙,荆湖,福建,广南等地区的佃户如果“起移”,不再需要取得主人发遣的“凭由”,只要在每年收获之后,交清地租,就可以和地主商量去留。5.北宋工匠身份发生变化的表现。)私营作坊使用雇佣工匠,他们领取钱米作为雇值,雇值多少因不同时期不同部门而异。)官营作坊役使的工匠,有仍隶名军籍的军匠,有从民间雇募来的和雇匠。)还有一种列入匠籍的工匠,称“当行”,或“鳞差”。这种当行工匠虽不像和雇匠那样自由,但他们和唐朝的番匠已有不同,不是无偿服役,而是付给一定的“雇值”,并且人数少,只作为辅助之用。)有的生产部门,例如铸钱作坊,还出现了类似计件给雇值的方式。6.南宋建都杭州的原因。)高宗认为它有地理上的优势,即有所谓的“重庆之险”,万一金人再次渡江,易于浮海远遁;)从经济上来看,物资供应比绍兴更丰富和方便;)自唐、五代以来,杭州几经开发,已一跃而成为经济富庶,文化繁荣,交通发达,风景秀丽的“东南第一州”。7.南宋平定游寇的历史意义。南宋平定游寇集团斗争的胜利,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有利于南宋军队集中兵力以抗击金人和伪齐的南下,使南宋政权获得了进一步的巩固。8.简述女真族封建化的过程。女真族的封建化,始于金太宗时期,在完颜亮统治的十一二年间,他迁都燕京,改革政治制度,继续实行女真族南迁的政策,加快了封建化的进程。到世宗和章宗之际,金朝的封建化基本完成。9.宋学产生的原因。)汉唐儒学的弊端;)阶级矛盾和民族斗争的推动。一些儒家学者想从儒家经典中去寻找新的答案和新的思想武器,以挽救社会危机;)佛、道两教对儒学的渗透。自魏晋南北朝以来,释、道两教获得了大发展,在意识形态上大有取代儒学之势,并对儒学产生了渗透。)科学技术的进步。宋代的科学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印刷术的广泛应用,对书籍的传布和分化的普及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有利于广大平民子弟加入到读书人的队伍中去。)科举改革的影响。从北宋中期起,唐代以来主要以诗赋、帖经、墨义取士的做法受到了抨击,经义考试逐渐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了重要的地位。当时的经义考试,既可承袭旧说,又可自为立说,这对以理解经义内涵为主的新儒学的产生是一个有力的推动。第十三章元朝一.名词解释成吉思汗:孛儿只斤·铁木真蒙古帝国可汗,尊号“成吉思汗”,意为“拥有海洋四方的大酋长”。世界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1206年春天建立大蒙古国,此后多次发动对外征服战争,征服地域西达中亚、东欧的黑海海滨。元朝大运河:自隋唐至宋,大运河是以大都为中心的一条南北运输线,经元朝修会通河和通惠河以后就成为以大都为中心的新型运河了,它就是今天京杭大运河的前身。简答题“汉法与“旧俗”之争的主要内容⑴建立年号、国号及有关礼仪制度;⑵建立汉式官僚机构;⑶定都汉地;⑷实行重农政策;蒙古四大国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伊儿汗国。蒙古国是如何灭西夏和金的西夏:蒙灭西夏之战为蒙古扩张的其中一场战争。战争分为三个部分:蒙古首次侵西夏、蒙古西夏结盟和蒙古再度侵西夏。1227年(丁亥年),末帝出城投降,西夏正式宣告灭亡,而历时22年的蒙灭西夏之战亦宣告结束。拖雷后来依成吉思汗之愿杀掉末帝,蒙古大军随即于西夏都城中兴府屠城,大部分西夏建筑皆被破坏、毁灭。屠城最后因察罕的劝谏而告结束。金:1211年,成吉思汗南下进攻金朝,只留两千强兵守草原,全部人马从克鲁伦河草原出发,令者别为先锋,很快占领抚州(张北)、居庸关等,进围中都。接着在1212、1213年又两次南下,第三次南下攻下涿州后,分兵三路,右路由成吉思汗的三个儿子术赤、察合台、窝阔台统领,沿太行山东麓南下,再由太行山西麓北归;中路由成吉思汗和四子拖雷统领,自易州南下,征战今河北南部,河南北部,至山东海滨;左路由成吉思汗弟合撒儿统领,攻取蓟州,循海而东,至辽西而回。到1224年,金统治区域除中都十一城外,全被攻下。但成吉思汗仍用游牧族的战术,猛攻猛掠,不长占领,把攻下的城池洗劫之后即而放弃。1214年,成吉思汗集结全部兵力围困中都,欲灭金朝。元代学校和教育的特点1).蒙古化、汉化相表里的教育体制;2).教育发展起伏不定:兴旺期主要在元世祖至元、元仁宗皇庆、延祐及顺帝元统年间;3).学校与科举关系松弛;4).创设域外文化的教育机构。5.元朝促进农业发展的措施①先后设置劝农司、司农司、大司农司等“专掌农桑水利”机构;②设“都水监”、河渠司(《元史•河渠志》:“以兴举水利,修理河堤为务”);③招募流民,鼓励垦荒(军屯、民屯、军民合屯),锄社-村社基本单位(50户);④保护农田,颁《户口条画》限制抑良为奴;⑤减免租税;⑥遍设粮仓、常平仓;6.元代对台湾,西藏,西北的治理台湾:元朝政府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台湾的甚至、行政管辖,在福建行省的同安县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理澎湖和台湾,澎湖巡检司是我国最早设置的管辖台湾的行政机构,它表明台湾、澎湖在这是已成为我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藏:a.1239年,蒙古进军吐蕃,西藏各地方势力和藏传佛教首领纷纷归附;b.贵由汗二年(1247),宗藩关系确立。规定教俗事务均由汗国任命的官员管理,上报当地官员姓名、居民数字、贡物数量等;c.设置宣政院:1264年称总制院,首任长官八思巴;1288年改称宣政院(“掌释教僧徒及吐蕃之境而隶治之)--直辖关系;d.政教合一体制:设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前、后藏十三个万户,万户以下各级官员多由当地僧俗首领担任,由帝师或宣政院推举、皇帝任命,这是西藏政教合一制度的起源。e.行政民事管理:清查户口,设置驿站,征收赋税;f.军事镇戍制。西北:元朝在西北地区设立了甘肃行省,别失八里、合剌火州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管辖新疆东部地区);7.元代蒙古族的婚姻1).婚姻俗制与家庭.a.据文献记载,蒙古族这一古老的共同体中,较早地形成了一夫一妻制。并成为蒙古族婚姻制度的主流而牢固地流传下来。b.十二世纪以前蒙古人严格执行族外婚制,同一个祖先起源的部族之内严禁成婚,用以维持血胤的纯正。元代,这种族外婚制,由另一种形式继续存在。c.与婚姻俗制与家庭相关联的妇女的贞洁,在蒙古社会中要求较高。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不允许和他人之妻私通,早期由习惯法来维护。2).婚姻形态抢婚:亦称掠夺婚。这是古代氏族部落外婚时用抢掠或战争手段俘获妇女的一种野蛮的强制性婚姻形态。13世纪为止,蒙古社会中仍存在着抢婚的痕迹。议婚:这是男女双方,通过说媒等方式商议决定婚约的一种婚姻形态。这种形式元代蒙古人中比较普遍。交换婚:这是议婚的另一种形式,是古代族外婚的一种。具体内容为两个氏族的男方协议互换其姊妹为妻或互换其女儿为媳的做法。元代的蒙古人中也有此俗残余。但已被复杂的政治关系所利用。入赘婚:在文献中,蒙古人典型的入赘婚形态实例不多见。而入赘婚的另外一种形式在元代蒙古社会中比较普遍。收继婚:元代蒙古人还实行收继婚制。冥婚:元代蒙古人中流行冥婚制。第十四章明朝名词解释胡蓝之狱:明初开国功臣多恃功骄恣,僭越封建礼法,甚至纵容子侄为祸百姓,这既加深了社会矛盾,又危机朱氏王朝的统治。洪武十三年,左丞相胡惟庸以谋不轨的罪名被诛,太祖借此大兴党狱。洪武二十三年,颁布《昭示奸党录》,以伙同胡惟庸谋不轨罪,杀韩国公李善长、吉安侯陆仲亨等,诛连3万余人。洪武二十六年,颁布《逆臣录》,以谋反罪杀凉国公蓝玉、鹤庆侯张翼等,牵连万余人。这两次党狱,不但元勋宿将被杀殆尽,而且许多江南豪族也被诛灭。2.一条鞭法:在清查全国土地的基础上,针对当时赋税制度存在的弊病,张居正推行了一条鞭法。内容包括:1、天赋折银征收2、徭役折银上纳3、赋、役银合并征收4、赋、役银合并征收后,直接交于地方官府。影响:使明朝的财政状况有了一定的好转和改善,减轻了人丁负担,使农民对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进一步松弛,为城镇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资源,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生长。3.土木之变:英宗正统四年,瓦剌统一蒙古,与明通贡往来,朝贡成为明朝沉重的负担,后因明政府削减其索求物使也先大怒,以此为由分兵四路内犯。时太监王振专权携英宗仓促应战,退于土木堡时被也先追击大败,英宗被俘。4.永乐大典:燕王朱棣靖难功成,因其得位非正,引起朝廷非议,为消除这种不满情绪,笼络文人于永乐元年七月命翰林院侍读学士解缙等经一年多时间书成,成祖赐名《文献大成》,后觉尚多缺略,于永乐三年命太子少师姚广孝等为监修,至永乐六年冬全部完成,更名为《永乐大典》。5.西方传教士:万历八年,教士罗明坚到达澳门,万历十年获得许可后到达广东某佛寺,成为第一个进入中国内地的教士。十一年九月和教士利玛窦定居肇庆。在数学方面,万历三十三年利玛窦徐光启合译《几何原本》与李之藻合译《圜容较义》万历三十五年,与徐光启合译《测量法义》西方传教士所带来的自然科学知识因受神学的影响,不可能是西方最先进的近代科学成就,但对中国某些传统观念和认识带来冲击使得视野有所开阔。由于封建统治上层的保守,因而不能加以推广,受众范围狭小,其社会作用有限。简答题废宰相制度历程明朝初年,中央和地方政治建制基本承袭元朝,不久太祖朱元璋发现中书省的丞相和地方行省的权利过大,决心加以改革。洪武十年七月,设通政使司作为皇帝的“喉舌之司”,长官通政使,主管章奏出纳和封驳,稍夺中书省的“关白”之权。十一年三月,又下令凡奏事不得先“关白”中书省。洪武十三年正月,复以“谋不轨”的罪名诛杀胡惟庸,裁撤中书省,分相权于吏、户、礼、兵、刑、工六部。洪武二十八年六月,太祖进而宣布,以后嗣君不许议置丞相。2.加强军权方面措施:1)、明初设置大都督统领全国军队,洪武十三年改为五军都督府。取代枢密院,统领兵籍、兵政,不能直接统军,兵部奉旨听命调兵。2)、自京师到地方以军户为基础设置卫所,军户世袭为兵,平时屯田自养。3.恢复和发展农业措施:1)、颁布昭令:以往因战乱流散“因而为人奴隶者即日放还。”他还下令朝廷代为赎还因饥灾而典卖的男女。2)、在洪武五年颁布规定,用宗法家长制的少长关系冲淡良贱得隶属关系,使人身依附关系削弱。3)、在北方地区,广大农民自由耕垦,得到了政府的认可和鼓励。4)、实行移民屯垦的政策。5)、政府多次组织大规模水利工程的兴修,鼓励种植经济作物。4.资本主义萌芽原因及表现:原因:1.)白银流通,商品经济发达,原始资本积累.2.)明清时期生产技术,经营管理水平明显提高.3.)私营手工业取代官营.出现专门的手工业产品和原料的集散地,出现专门的工商业市镇,商帮.4.)农耕经济的高度发展,农作物商品化.5.)在经济发达地区出现了为购买生产力增殖利润而进行的商品生产以及以自由雇佣劳动力为特征的手工业经营方式.出现自由劳动力。表现:1.)农业雇工的出现:长工、短工、忙工;)地主和佃户的人身依附关系松弛;)江南丝绵纺织业中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第十五章清朝一.名词解释1.八旗制度: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设立,女真狩猎组织改编,兵民一体、军政合一的社会组织形式;(镶)黄白红蓝,每旗7500人,八旗计6万人;2.郑成功:1624年生于日本,祖籍福建泉州,本名森,隆武帝建国福州时,赐国姓朱,改名成功。是明末清初的民族英雄,抗击清军,终身以反清复明为宗旨。打败荷兰侵略军,收复台湾,为维护祖国领土主权做出了巨大的贡献。3.清代文字狱:产生于清朝前中期。是清代文化专制和民族统治的产物,其根本目的是要在思想文化领域内树立起封建君主和满族贵族统治的绝对权威,这种文字狱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后果,给中国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带来了消极的影响。4.改土归流:是清政府应用于西南地区的一种管理方式,以军事征服和怀柔招抚为主要手段,是我国地方政治制度史上的一项重大改革。也对西南地区的开发有着积极作用,促进了民族团结和文化的交流。5.摊丁入亩:康熙、乾隆朝实行,是在难以确定地亩、人丁数目的背景下实施的一项政策,主要是“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政策,以人丁数2462万、丁银数355万为永久,固定了总额,后增丁口,不再加征。6.清代考据学:1.什么是考据学:是清代的汉学,主要从文字音韵、名物训诂、校勘辑佚等方面入手,从事经书古义的考证,并将此法运用于其他书籍;考据学得以发展的原因:一是空谈心性的理学越来越受到批判,顾炎武、黄宗羲等人主张学术应经世致用;二是随着满清政权的巩固,加上文字狱对思想的钳制,并把精力用在整理、考订古典文献上;简答题1.清代的政治制度:(一)中央主要政权机构1.)内阁:最高行政机构。2.)议政王大臣会议(国议、公议):中枢权力机构。3.)军机处决政:)六部:为中央执行机构。各部长官为尚书,副长官为左、右侍郎,均由满汉各一人充任。5.)理藩院:专门管理边疆少数民族事务的中央机构。由崇德元年(1636)所设的蒙古衙门演变而来。6.)内务府:专门负责宫廷皇室事务的机构,长官由满族王公大臣担任(二)地方行政机构:省、府(州)、县三级制1.十八省;2.府(州)县:知府一人(正四品)、知县一人(正七品),俗称“父母官”;3.保甲制:监督民户,维持治安。(三)军事制度1.八旗:满族八旗、蒙古八旗、汉军八旗,共20万,各旗设统领,由中央八旗都统衙门统管,地方督、抚无征调权;守卫京师称“禁卫兵”,驻防地方为“驻防兵”;2.绿营制度:由改编的明朝军队和其他部队构成。是地方常备军,用绿旗,由督、抚统帅。编制:标(总兵)、协(副将)、营(参将)、讯(千总百总)等;兵种:马兵、步兵、水师。(四)法律制度1.《大清律》:承袭《大明律》,顺治四年-雍正三年(1647-1725)历78年修正2.民族统治色彩:量刑不一3.重“例”(五)文化政策1.怀柔优遇:合内外之心,成巩固之业2.钳制镇压:文字狱(压制“反清复明”思潮)2.清代对各民族上层笼络的措施:1.)清军入关后,保留原有明朝官员,规定在内阁、六部等中央机构实行满汉并设的复职制度。2.)科举取士:把汉族知识分子吸收到政权;3.)捐纳入仕:地主子弟可通过捐资做官;4.)特科名士:科举考试之外的制科取士方式。给汉族知识分子中的所谓“名士”以更大的待遇,一经录取,授予翰林院的官职。3.清初恢复经济发展的措施:1)、停止圈地:1685年永远停止圈占民田2)、实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